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lvability conditions for algebra inverse eigenvalue problem over set of anti-Hermitian generalized anti-Hamiltonian matrices
1
作者 ZHANG Zhong-zhi HAN Xu-l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5年第z1期294-297,共4页
By using the characteristic properties of the anti-Hermitian generalized anti-Hamiltonian matrices, we prove some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s of the solvability for algebra inverse eigenvalue problem of anti-H... By using the characteristic properties of the anti-Hermitian generalized anti-Hamiltonian matrices, we prove some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s of the solvability for algebra inverse eigenvalue problem of anti-Hermitian generalized anti-Hamiltonian matrices, and obtain a general expression of the solution to this problem. By using the properties of the orthogonal projection matrix, we also obtain the expression of the solution to optimal approximate problem of an n× n complex matrix under spectral restri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Hermitian generalized anti-Hamiltonian matrix algebra INVERSE EIGENVALUE problem optimal approxim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潜在生产力的吉林省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罗光成 雷相东 +3 位作者 史景宁 何潇 向玮 李玉堂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目的】为验证基于林分潜在生长量的立地质量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并优化此方法,采用潜在生长量法估算林分断面积和蓄积潜在生产力,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和抚育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吉林省一类调查和二类调查局级固... 【目的】为验证基于林分潜在生长量的立地质量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并优化此方法,采用潜在生长量法估算林分断面积和蓄积潜在生产力,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和抚育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吉林省一类调查和二类调查局级固定样地数据,采用广义代数差分法建立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优势高生长模型,根据地位指数划分立地等级。建立含立地等级哑变量的断面积和蓄积生长模型,利用黄金分割法搜索最优密度,求解潜在生产力,并通过自然稀疏线进行验证;以现实林分年龄和林分密度指数计算现实生产力;结合现实生产力和潜在生产力两者差异综合评估生产力提升空间。【结果】(1)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优势高、断面积、蓄积生长模型拟合效果良好,调整决定系数为0.877、0.985、0.966;均方根误差为1.037 m、0.886 m^(2)/(hm^(2)·a)、9.756 m3/(hm^(2)·a);相对均方根误差为7.353%、6.588%、11.890%。5个立地等级的地位指数平均值大小为19.8、17.8、15.7、13.5和11.6 m。(2)同一林龄,断面积和蓄积潜在生产力对应的最优林分密度指数不同。基准年龄30年时断面积潜在生产力为0.861~0.941 m^(2)/(hm^(2)·a),蓄积潜在生产力为5.319~8.775 m3/(hm^(2)·a)。与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相比,中龄林和幼龄林现实生产力与潜在生产力差异较大,表明它们具有较大的生产力提升空间。(3)在林分生长过程中,潜在生产力对应的最优密度始终不大于林分自然稀疏的最大密度。【结论】约束林分初始株数后计算的潜在生产力更符合实际,进一步验证了基于潜在生长量的立地质量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在中幼龄阶段,长白落叶松的现实生产力与潜在生产力差异显著,该差异随立地质量的下降而增大。研究结果给出了潜在生产力对应的最优林分密度,可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抚育经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生产力 现实生产力 广义代数差分法 立地质量评价 自然稀疏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入感知的通用矩阵-向量乘算法在Hygon DCU的自适应性能优化
3
作者 李庆 贾海鹏 +1 位作者 张云泉 张思佳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1-300,共10页
GEMV(通用矩阵-向量乘法函数)是BLAS(基础线性代数子程序)算法库的核心组成部分,广泛用于计算机科学、工程计算和数学计算等领域。当前,随着国产Hygon DCU版本的不断迭代升级,Hygon DCU与传统GPU生产商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竞争优势;随着GEM... GEMV(通用矩阵-向量乘法函数)是BLAS(基础线性代数子程序)算法库的核心组成部分,广泛用于计算机科学、工程计算和数学计算等领域。当前,随着国产Hygon DCU版本的不断迭代升级,Hygon DCU与传统GPU生产商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竞争优势;随着GEMV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GEMV的输入特征体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在这种背景下,单纯靠一种优化方法,无法实现GEMV算法在GPU计算平台上所有输入情况下的高性能。因此,在访存优化、指令重排、并行规约、共享内存、线程排布等传统优化手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输入感知的性能自适应优化方法,其能够根据输入矩阵的不同规模和形状自动调整计算kernel的实现方式以达到最佳性能,显著提高了GEMV在Hygon DCU上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Hygon DCU Z100SM上,输入感知的通用矩阵-向量乘算法的整体性能明显优于RocBLAS库中的相关算法,对于不同的矩阵输入规模,性能最大提升为RocBLAS库中对应算法的3.020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用矩阵-向量乘法 DCU 基础线性代数子程序函数库 自适应调优 性能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om-李代数的广义Reynolds算子和Hom-NS-李代数
4
作者 徐森荣 汪为 赵嘉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3-359,共7页
首先,通过给定一个Hom-李代数及其表示,证明Hom-李代数上的强拟迹函数可以诱导3-Hom-李代数及其表示,从而证明Hom-李代数上的广义Reynolds算子也是诱导3-Hom-李代数上的广义Reynolds算子;其次,研究Hom-NS-李代数和广义Reynolds算子的相... 首先,通过给定一个Hom-李代数及其表示,证明Hom-李代数上的强拟迹函数可以诱导3-Hom-李代数及其表示,从而证明Hom-李代数上的广义Reynolds算子也是诱导3-Hom-李代数上的广义Reynolds算子;其次,研究Hom-NS-李代数和广义Reynolds算子的相互导出性质,并给出相应范畴的伴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m-李代数 广义Reynolds算子 3-Hom-李代数 Hom-NS-李代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平凡扩张代数上广义李n导子的刻画
5
作者 袁鹤 张倩 刘福男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1,共6页
对一类平凡扩张代数上的广义李n导子进行了刻画,给出了此类代数上广义李n导子是标准的充分必要条件,推广了已有结果.
关键词 平凡扩张代数 广义李n导子 三角代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ensor Cores的新型GPU架构的高性能Cholesky分解
6
作者 石璐 邹高远 +1 位作者 伍思琦 张少帅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70-1180,共11页
稠密矩阵乘法(GEMMs)在Tensor Cores上可以实现高度优化。然而,现有的Cholesky分解的实现由于其有限的并行性无法达到Tensor Cores大部分的峰值性能。研究使用一种递归Cholesky分解的算法,通过将对角线块的递归细分,将原本的对称矩阵秩... 稠密矩阵乘法(GEMMs)在Tensor Cores上可以实现高度优化。然而,现有的Cholesky分解的实现由于其有限的并行性无法达到Tensor Cores大部分的峰值性能。研究使用一种递归Cholesky分解的算法,通过将对角线块的递归细分,将原本的对称矩阵秩K更新(SYRK)和三角方程组求解(TRSM)操作转化为大量的通用矩阵乘法(GEMMs),从而更充分地发挥Tensor Cores的峰值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递归Cholesky分解算法在FP32和FP16上分别比MAGMA/cuSOLVER算法提高了1.72倍和1.6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OLESKY分解 高性能计算 数值线性代数 通用图形处理器(GPGP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矩阵代数上的一类非线性局部可导映射
7
作者 侯习武 张建华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4,共6页
设G=G(A,M,N,B)是一个广义矩阵代数,∅:G→G是一个映射(无可加性假设).利用代数分解的方法,证明:如果对任意的X,Y∈G,且X和Y至少有一个是幂等元时,∅(XY)=∅(X)Y+X∅(Y)成立,则∅是G上的可加导子.
关键词 局部可导映射 导子 广义矩阵代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类PI-代数的生成恒等式
8
作者 张远峰 徐江南 鲍炎红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0-36,共7页
PI-代数所满足的恒等式构成自由代数的T-理想,是PI-代数研究的重要研究内容.经典的Kemer定理指出特征零域上的T-理想都可由有限多个多项式生成.但关于T-理想的生成多项式的计算是很困难的.基于自由代数的T-理想与含幺结合代数Operad的... PI-代数所满足的恒等式构成自由代数的T-理想,是PI-代数研究的重要研究内容.经典的Kemer定理指出特征零域上的T-理想都可由有限多个多项式生成.但关于T-理想的生成多项式的计算是很困难的.基于自由代数的T-理想与含幺结合代数Operad的理想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计算含幺结合代数Operad的截面理想分支的生成元,给出了具有2,3阶多项式增长余维数序列的含幺结合PI-代数的生成恒等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代数 T-理想 OPERAD 截面理想 生成恒等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优势高广义代数差分生长模型
9
作者 罗光成 何潇 +2 位作者 雷相东 吴璧芸 向玮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2,共12页
【目的】以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立地类型的立地质量差异,实现从立地分类到立地分级,精准评价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立地质量。【方法】基于吉林省一类调查和二类调查固定样地数据,采用广义代数差分法构建林分优势高生长差分... 【目的】以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立地类型的立地质量差异,实现从立地分类到立地分级,精准评价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立地质量。【方法】基于吉林省一类调查和二类调查固定样地数据,采用广义代数差分法构建林分优势高生长差分模型。通过偏相关分析筛选对长白落叶松优势高生长具有显著影响的主导立地因子并形成立地类型(ST),应用K-Means算法对立地类型聚类形成立地类型组(STG),分别以ST、STG作为随机效应构建优势高生长混合效应模型,引入指数函数、幂函数、常数加幂函数消除异方差,采用一阶自回归、复合对称和自回归移动平均3种结构考虑自相关性,选出最优混合效应模型,根据立地类型组30年生的优势高进行立地分级。【结果】最优差分模型M1.1的调整决定系数(R_(a)^(2))为0.865,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为7.756%。对林分优势高具有显著影响(P<0.01)的立地因子(偏相关系数)为海拔(0.379)、土层厚度(-0.247)、腐殖质层厚度(0.190)、坡位(0.113)、坡度(0.067),前3项为主导立地因子,形成45个立地类型。45个立地类型聚类形成5个立地类型组,考虑立地类型组的混合效应模型M1.7最优,赤池信息准则(AIC)为4402.492、贝叶斯信息准则(BIC)为4451.014,相较M1.1的AIC和BIC分别下降7.42%、7.04%。利用M1.7将5个立地类型组划分为5个立地等级,30年生的优势高依次为18.7、17.6、16.2、14.4和12.8 m。【结论】Richards、Korf、Hossfeld较其他基础模型更适宜推导差分模型;海拔、土层厚度、腐殖质层厚度是影响长白落叶松优势高生长的主导立地因子;获得立地类型与立地等级的对应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代数差分法 长白落叶松 混合效应模型 立地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单李代数的广义Verma模
10
作者 张瑾怡 申冉 陈雨露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6-180,共5页
广义Verma模作为Verma模的自然推广,其结构及分类对研究经典Verma模的结构性质具有重要作用。为得到单李代数的一些新的表示,主要讨论由sl(2,C)诱导的B_(2)的广义Verma模的不可约性。从B_(2)型李代数g的根与根向量出发,取定g的一组基,... 广义Verma模作为Verma模的自然推广,其结构及分类对研究经典Verma模的结构性质具有重要作用。为得到单李代数的一些新的表示,主要讨论由sl(2,C)诱导的B_(2)的广义Verma模的不可约性。从B_(2)型李代数g的根与根向量出发,取定g的一组基,利用李积关系及其Cartan分解,由sl(2,C)的Whittaker模,诱导出B_(2)型李代数的广义Verma模,通过对该广义Verma模的生成向量进行讨论,证明了该广义Verma模是不可约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Verma模 单模 Whittaker模 B_(2)型李代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自同构诱导的广义循环矩阵
11
作者 徐华博 王利萍 《数学年刊(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3-436,共14页
设φ是结合环R上阶为n的自同构映射.根据自同构φ,作者引入广义循环矩阵的概念.令R^(φ)是R关于φ的不动点子环,C_(n)(φ,R)为R上所有n×n广义循环矩阵构成的集合.作者证明了C_(n)(φ,R)是自同态环EndR^(φ)(R^(n))的子环.此外,还... 设φ是结合环R上阶为n的自同构映射.根据自同构φ,作者引入广义循环矩阵的概念.令R^(φ)是R关于φ的不动点子环,C_(n)(φ,R)为R上所有n×n广义循环矩阵构成的集合.作者证明了C_(n)(φ,R)是自同态环EndR^(φ)(R^(n))的子环.此外,还证明了如果R是R^(φ)上交换的Hopf代数,则C_(n)(φ,R)也是R^(φ)上的Hopf代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循环矩阵 HOPF代数 不动点子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质量的空间算子代数描述 被引量:7
12
作者 熊启家 吴洪涛 +3 位作者 左健民 李鹭扬 李桥梁 朱剑英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48-552,共5页
应用空间算子代数理论 ,研究机械多体系统广义质量的结构特点 ,研究表明广义质量可初步表示为 :M=HωMω* H* ,并进一步表示为 :M=[I+HωK]D[I+Hω K]* ,其逆矩阵可表示为 :M- 1 =[I-HK]* D- 1 [I-HK]。这种表示与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应用空间算子代数理论 ,研究机械多体系统广义质量的结构特点 ,研究表明广义质量可初步表示为 :M=HωMω* H* ,并进一步表示为 :M=[I+HωK]D[I+Hω K]* ,其逆矩阵可表示为 :M- 1 =[I-HK]* D- 1 [I-HK]。这种表示与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和欧拉定律相互对应 ,具有简洁的数学表达和明确的物理意义 ,广义质量是正、反向动力学的重要参量 ,是联系旋量力和旋量加速度的桥梁 ,其理论依据源自通过旋量整合的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和欧拉定律 ,即 d2 β/dt2 =M- 1 T′,旋量加速度等于广义质量的逆左乘旋量力。据此可形成对旋量加速度的高效递推算法 ,并为下一时刻的 ω,H,P,D,G,K等参数的正向动力学计算作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算子代数 广义质量 旋量加速度 机械多体系统 机械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λ,μ)-广义Fuzzy子环 被引量:19
13
作者 廖祖华 李雪绫 +2 位作者 盛慧卿 黄昱 顾慧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6期622-624,共3页
在(λ,μ) 广义Fuzzy环的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它们的一些代数性质,得到了环的Fuzzy子集是(λ,μ) 广义Fuzzy子环的充分条件.
关键词 模糊代数 模糊子环 μ)-广义模糊子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有效解整数微分进化算法的含分布式发电配网重构 被引量:10
14
作者 曹文辉 彭春华 +3 位作者 郭剑峰 何明杰 蔡双 辛建波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5-110,共6页
以降低网络损耗为目标函数,采用微分进化(DE)算法求解配网重构问题。根据配电网的特点,采用基于独立环路的整数编码方法以降低变量维数。此外,针对进化中存在的无效解问题,以图论代数连通度结论为基础,提出一个能完全去除无效解的判据,... 以降低网络损耗为目标函数,采用微分进化(DE)算法求解配网重构问题。根据配电网的特点,采用基于独立环路的整数编码方法以降低变量维数。此外,针对进化中存在的无效解问题,以图论代数连通度结论为基础,提出一个能完全去除无效解的判据,进一步缩小了解空间,该方法适用于复杂的实际配电网络计算。在重构网络中引入分布式电源(DG),有效降低了网损,改善了电压质量。最后,对IEEE33节点配网测试系统进行了仿真计算,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良好的收敛性和全局搜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网重构 网损 分布式电源 微分进化 代数连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tan型李代数的不可约表示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隋超 蒋志洪 濮燕敏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1-284,共4页
利用广义限制李代数的概念和性质,研究Cartan型李代数L=X(m,n)(X=W,S,H)的不可约表示,给出了特征标高度h(2≤h<p-2)的不可约L-模的结构.
关键词 CARTAN型李代数 广义限制李代数 特征标 不可约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amilton系统理论的结构保持多机电力系统非线性励磁控制 被引量:28
16
作者 郝晋 王杰 +1 位作者 陈陈 石立宝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8期6-12,共7页
基于广义Hamilton系统理论,提出了将非线性微分-代数系统表示为广义耗散Hamilton系统的实现方法,并证明可通过适当的控制策略镇定该动态系统。文中应用Hamilton实现方法进行了结构保持多机电力系统的非线性励磁控制器的设计,仿真结果验... 基于广义Hamilton系统理论,提出了将非线性微分-代数系统表示为广义耗散Hamilton系统的实现方法,并证明可通过适当的控制策略镇定该动态系统。文中应用Hamilton实现方法进行了结构保持多机电力系统的非线性励磁控制器的设计,仿真结果验证了文中所提出方法的正确性和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机电力系统 微分-代数系统 广义Hamilton实现 结构保持模型 励磁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扰动模糊逻辑I^2的最大子代数及其广义重言式 被引量:9
17
作者 陈图云 韩莹 廖士中 《工程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8-120,91,共4页
运用R0-蕴涵算子,找到扰动模糊命题逻辑I2的一个最大子代数IR,进而将逻辑系统 W中的广义重言式理论推广到IR中,得到类似的结果。由此说明关于一维赋值格的结果需要加一定的限制条件才能推广到二维赋值格上去。
关键词 模糊逻辑 扰动模糊逻辑 逻辑代数 广义重言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罕坝主要立地类型针阔混交林树高曲线构建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冬至 张冬燕 +2 位作者 王方 张志东 黄选瑞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14,共8页
地位指数模型是一种有效、可用的评价林分立地生产力过程的方法,然而在多树种、多层次、林分结构复杂的混交林中,如何构建动态地位指数模型并对不同立地条件下混交林立地生产力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本文运用华... 地位指数模型是一种有效、可用的评价林分立地生产力过程的方法,然而在多树种、多层次、林分结构复杂的混交林中,如何构建动态地位指数模型并对不同立地条件下混交林立地生产力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本文运用华北暖温带针阔混交林不同树种348株优势木解析木数据(华北落叶松174株、白桦174株),对基于Bertalanfy-Richards模型、Hossfeld模型和Lundqvist-Korf模型的5种动态地位指数模型在混交林立地质量评价中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并运用线性几何回归方法建立了不同立地类型下混交林树种地位指数转换方程。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最优模型为基于Bertalanfy-Richards的模型,其指标评价值R2adj为0.948、Bias为0.088、RMSE为1.089;白桦最优模型为基于Lundqvist-Korf的模型,其指标评价值R2adj为0.966、Bais为0.066、RMSE为1.322;不同立地类型(低海拔阳坡、低海拔阴坡、高海拔阳坡、高海拔阴坡)华北落叶松和白桦立地指数相关系数分别为0.87、0.81、0.84、0.91,表明模型拟合较好。经过验证表明,地位指数转换方程适用于不同立地类型混交林立地质量评价及生产力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代数差分算法 转换方程 地位指数 华北落叶松 白桦 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电力系统的动态过程仿真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雨 郭晨 +1 位作者 孙建波 孙才勤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791-2795,共5页
提出了一种面向船舶电力系统动态过程的仿真计算方法。以连网柴油发电机组旋转坐标系为参考,建立了一种船舶电力系统数学模型,微分代数方程组求解采用牛顿法与隐式梯形积分法相结合。柴油机调速器依据速度下倾特性控制电网频率和有功功... 提出了一种面向船舶电力系统动态过程的仿真计算方法。以连网柴油发电机组旋转坐标系为参考,建立了一种船舶电力系统数学模型,微分代数方程组求解采用牛顿法与隐式梯形积分法相结合。柴油机调速器依据速度下倾特性控制电网频率和有功功率分配,自动电压调节器引入均压线概念。选用中铁渤海一号船舶电力系统为仿真对象,实现柴油发电机组并联运行的动态过程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数学模型和仿真计算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电力系统 柴油发电机组 微分代数方程组 牛顿法 并联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典型电力系统模型的电压稳定分岔分析 被引量:14
20
作者 金敏杰 高金峰 王俊鵾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1期45-50,共6页
基于 Walve综合负荷模型 ,采用非线性动力学理论中的分岔分析方法 ,对一种典型电力系统模型进行了电压失稳机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有 4种引起电压失稳的方式 :鞍结分岔导致电压单调失稳 ,Hopf分岔导致电压周期振荡或低频振荡失稳 ... 基于 Walve综合负荷模型 ,采用非线性动力学理论中的分岔分析方法 ,对一种典型电力系统模型进行了电压失稳机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有 4种引起电压失稳的方式 :鞍结分岔导致电压单调失稳 ,Hopf分岔导致电压周期振荡或低频振荡失稳 ,倍周期分岔走向混沌引起电压失稳 ,吸引子共存、状态扰动改变运行状态导致电压失稳。研究结果还表明相邻母线的负荷相互作用将对电压稳定的定性定量性质产生影响 ;保证电压稳定的控制措施应首先考虑较低电压等级母线负荷的调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电压稳定 分岔 混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