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2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stimation of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 in ozone absorption by linear least square fitting and Simplex search methods 被引量:1
1
作者 海景 张刚 程江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2期3396-3399,共4页
For physical ozone absorption without reaction,two parametric estimation methods,i.e.the common linear least square fitting and non-linear Simplex search methods,were applied,respectively,to determine the ozone mass t... For physical ozone absorption without reaction,two parametric estimation methods,i.e.the common linear least square fitting and non-linear Simplex search methods,were applied,respectively,to determine the ozone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 during absorption and both methods give almost the same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While for chemical absorption with ozone decomposition reaction,the common linear least square fitting method is not applicable for the evaluation of ozone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 due to the difficulty of model linearization for describing ozone concentration dissolved in water.The nonlinear Simplex method obtains the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 by minimizing the sum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imulated and experimental ozone concentration during the whole absorption process,without the limitation of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ssolved ozone concentration and absorption time during the initial stage of absorption.Comparison of the ozone concentration profiles between the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data demonstrates that Simplex method may determine ozone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 during absorption in an accurate and high efficiency way with wide applic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ear least square fitting Simplex search method ozone absorption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NGLE-DROP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S IN MULTICOMPONENT SYSTEMS 被引量:2
2
作者 魏海国 费维扬 朱慎林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665-666,共2页
关键词 多组分体系 单液滴 传质系数 传质过程 化工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解氧浓度对增氧机增氧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刘和来 吴野 +3 位作者 顾家冰 刘玉涛 丁为民 赵三琴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8-504,共7页
[目的]增氧机作为提升水体溶解氧含量的关键设备,在水产养殖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在增氧过程中,溶解氧浓度的变化如何影响增氧机的增氧性能,至今仍是一个尚未明确的问题。本文旨在研究溶解氧浓度对增氧机增氧性能的影响。[方法... [目的]增氧机作为提升水体溶解氧含量的关键设备,在水产养殖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在增氧过程中,溶解氧浓度的变化如何影响增氧机的增氧性能,至今仍是一个尚未明确的问题。本文旨在研究溶解氧浓度对增氧机增氧性能的影响。[方法]构建增氧试验平台,选取曝气式、喷泉式、造浪式3种具有代表性的增氧机进行拓扑组合,共组成31种增氧方式,在20℃水温条件下进行增氧试验。[结果]在溶解氧浓度增量一定的条件下,随着溶解氧浓度的增加,增氧时间呈现指数增长趋势;当溶解氧浓度低于7 mg·L^(-1)时,氧质量转移系数的变异系数均在8%以内,溶解氧浓度对氧质量转移系数的影响较小。且随着溶解氧浓度增量的增加,计算得到的增氧机增氧能力与标准中的计算结果越接近。当溶解氧浓度增量为6 mg·L^(-1)时,增氧机增氧能力的平均值偏差为0.009 g·h^(-1),标准差为0.044。[结论]本研究对增氧机增氧性能的快速评估及其智能控制参数的确定和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氧机 溶解氧 增氧时间 氧质量转移系数 增氧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锈钢波纹填料的喷淋加湿特性研究
4
作者 王珍祯 马兴龙 +3 位作者 郑宏飞 欧阳志伟 程海莹 梁深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0-357,共8页
采用不锈钢波纹填料,基于空气闭式-水开式循环建立加湿模型,通过实验研究喷淋加湿过程中喷淋速率、喷淋温度、填料高度、循环风速等参数对热湿交换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喷淋加湿过程,总传质系数受到填料高度的明显制约,当填料高度... 采用不锈钢波纹填料,基于空气闭式-水开式循环建立加湿模型,通过实验研究喷淋加湿过程中喷淋速率、喷淋温度、填料高度、循环风速等参数对热湿交换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喷淋加湿过程,总传质系数受到填料高度的明显制约,当填料高度达45 cm以上时,喷淋水温对加湿过程起主导作用。当填料高度不变时,喷淋速率存在最优值,且随喷淋温度的降低而增大,但总体上对传质系数的影响较弱。对填料压降的分析表明,填料高度和喷淋速率的增大都会增大压降,在填料高度大于45 cm以后,综合因子变化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海水淡化 喷淋 波纹填料 加湿除湿 总传质系数 焓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品腌制过程中NaCl传递的模拟方法及应用进展
5
作者 杨锟 武润琳 +3 位作者 李琪琪 李开琪 熊善柏 刘茹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46-354,共9页
NaCl作为腌制料中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其在水产品肌肉中的传递会对水产品微生物、质地与风味等质量特性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提升腌制效率并改善产品品质,研究者就如何控制与预测NaCl的传递过程进行了广泛研究。本文从理论模型、... NaCl作为腌制料中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其在水产品肌肉中的传递会对水产品微生物、质地与风味等质量特性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提升腌制效率并改善产品品质,研究者就如何控制与预测NaCl的传递过程进行了广泛研究。本文从理论模型、预测模型与有限元分析3个方面介绍当前NaCl传递过程的模拟方法,并详细阐述3种模拟方法在水产品腌制过程中的应用现状与优缺点,以期为腌制类水产品的创新发展与智能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质 扩散模型 预测模型 有限元分析 扩散系数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液真空处理过程中Mn挥发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何瑞翔 张翔 +3 位作者 马国军 陈子宏 郑顶立 杜天雨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86,共6页
Mn作为提高钢材强度的主要元素之一,在钢液真空处理过程中的挥发会对钢材成分及质量控制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明确钢液中Mn的挥发机理,并据此精确调控钢液中Mn含量,对于保证钢材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针对X80管线钢的真空精炼处理过程... Mn作为提高钢材强度的主要元素之一,在钢液真空处理过程中的挥发会对钢材成分及质量控制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明确钢液中Mn的挥发机理,并据此精确调控钢液中Mn含量,对于保证钢材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针对X80管线钢的真空精炼处理过程,分析了气相压强和熔炼温度对钢液中Mn挥发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熔炼温度的升高和气相压强的降低,钢液中Mn挥发速率明显加快;在熔炼温度1903 K、气相压强19 Pa、处理时间40 min条件下,Mn挥发率高达92.26%。在熔炼温度1823~1973 K、气相压强19~670 Pa条件下,Mn挥发遵循一级反应规律,其表观挥发速率常数在(0.41~26.56)×10^(-5)m/s范围内;在气相压强19~670 Pa、熔炼温度1903 K的条件下,Mn挥发主要受气相传质的限制;在气相压强226 Pa、熔炼温度1823~1973 K的条件下,Mn挥发的表观活化能达到120.20 kJ/mol,限制性环节为气-液界面反应;本研究条件下,液相传质对Mn挥发速率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处理 钢液 MN 挥发 熔炼温度 气相压强 传质系数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微纳米气泡处理焦化废水零排放工艺中浓盐水的效能 被引量:1
7
作者 沈俊伯 缪蔚 +2 位作者 胡楠 李恩超 李攀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30-1140,共11页
焦化废水的零排放工艺中使用蒸汽机械再压缩(MVR)蒸发结晶处理膜浓缩液,最终产生超高盐浓缩液废水,其难以通过传统氧化方法进行处理。臭氧微纳米气泡技术能够提高臭氧传质效率、增强臭氧氧化能力,可望用于处理MVR浓缩母液。为验证该技... 焦化废水的零排放工艺中使用蒸汽机械再压缩(MVR)蒸发结晶处理膜浓缩液,最终产生超高盐浓缩液废水,其难以通过传统氧化方法进行处理。臭氧微纳米气泡技术能够提高臭氧传质效率、增强臭氧氧化能力,可望用于处理MVR浓缩母液。为验证该技术的工程应用可行性,以MVR浓缩母液为研究对象,对比臭氧微纳米气泡和普通大气泡2种曝气方式下臭氧传质速率以及有机物的降解效能,从技术、经济角度分析盐浓度和有机物浓度对2种臭氧氧化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以界定臭氧微纳米气泡技术处理高盐废水的适用范围。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从0.1 mol/L增加至1 mol/L,微纳米气泡和普通大气泡的臭氧传质系数分别提高0.13和0.09倍,臭氧自分解速率分别升高2.10和1.38倍。在处理高盐、高有机物废水(TOC浓度为57.2~587.6 mg/L,电导率为3.47~28.6 mS/cm)时,臭氧微纳米气泡较普通大气泡的TOC去除率提升0.50~3.76倍,吨水能耗最大可降低71%;处理超高盐、超高有机物废水(TOC浓度为5626 mg/L,电导率为164.3 mS/cm)时,臭氧微纳米气泡去除效果与普通大气泡趋于一致且吨水能耗更高。高盐废水的盐浓度和有机物浓度对臭氧微纳米气泡处理效能影响显著,工程应用中应根据废水特性选择合适的臭氧曝气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废水 微纳米气泡 臭氧氧化 臭氧传质系数 降解 MVR浓缩母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粒子强化剪切稀化流体扩散传质规律研究
8
作者 张泽 王炯哲 +1 位作者 童松豪 许晓飞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87-93,98,共8页
选用典型模型大肠杆菌代表活性粒子,改变温度、悬浮液中菌数浓度、羧甲基纤维素钠(CMC)质量分数以及细菌活性(活菌和死菌),测量Rhodamine B在不同条件下剪切稀化流体基中的扩散系数。结果表明,大肠杆菌的加入可以有效强化Rhodamine B在... 选用典型模型大肠杆菌代表活性粒子,改变温度、悬浮液中菌数浓度、羧甲基纤维素钠(CMC)质量分数以及细菌活性(活菌和死菌),测量Rhodamine B在不同条件下剪切稀化流体基中的扩散系数。结果表明,大肠杆菌的加入可以有效强化Rhodamine B在剪切稀化流体基中的扩散;扩散系数与悬浮液温度和细菌菌数浓度呈正相关,而与CMC质量分数呈现出负相关;Rhodamine B的活性扩散系数与温度和菌数浓度呈正相关。均方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图像表明,Rhodamine B在当前实验的时间段内表现为亚扩散行为,且随着扩散时间延长扩散指数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流体 扩散传质 传质强化 扩散模式 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粗糙度对SA508 Gr.3 Cl.1钢-石墨摩擦副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郑张利 王文东 王飞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32,共7页
采用旋转钢圆环-固定石墨圆环式端面摩擦副结构,对不同表面粗糙度(0.319,0.451,1.210,2.300,5.240μm)的SA508 Gr.3 Cl.1钢进行干摩擦磨损试验,研究了试验钢表面粗糙度对摩擦副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磨损机制。结果表明:随着试验钢... 采用旋转钢圆环-固定石墨圆环式端面摩擦副结构,对不同表面粗糙度(0.319,0.451,1.210,2.300,5.240μm)的SA508 Gr.3 Cl.1钢进行干摩擦磨损试验,研究了试验钢表面粗糙度对摩擦副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磨损机制。结果表明:随着试验钢表面粗糙度增加,摩擦因数先减小后增大,表面粗糙度为0.451μm时最小,为5.240μm时最大;石墨的摩擦磨损质量损失整体呈增大趋势,磨损机制均以磨粒磨损为主。当表面粗糙度较低时,石墨在试验钢磨损面形成大面积光滑的转移膜,膜中碳含量较高;当表面粗糙度较高时,产生犁沟效应,石墨转移膜面积较小,膜中碳含量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因数 磨损质量损失 石墨 转移膜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u-Zr三元合金熔盐电解精炼过程模拟
10
作者 王赛 林如山 +2 位作者 张磊 杜雨昕 陈志华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3-562,I0002,共11页
电解精炼干法后处理技术适用于处理具有高燃耗、高钚含量、强放射性等特点的快堆乏燃料,是快堆乏燃料后处理的关键环节和现实技术选择。基于电化学理论及向后差分法,建立了U-Pu-Zr三元合金电解精炼过程模型,模拟各元素在电极附近的溶解... 电解精炼干法后处理技术适用于处理具有高燃耗、高钚含量、强放射性等特点的快堆乏燃料,是快堆乏燃料后处理的关键环节和现实技术选择。基于电化学理论及向后差分法,建立了U-Pu-Zr三元合金电解精炼过程模型,模拟各元素在电极附近的溶解沉积行为,分析不同传质系数及熔盐中初始铀离子浓度下的电极电势、各元素分电流及物料分布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传质系数影响阳极铀钚共溶解与阴极铀锆共沉积过程中各元素的电流分配,增大传质系数可减少电能损耗;当熔盐中初始铀离子质量分数低至0.073%时,电解精炼反应45 min后阴极电位低于钚的表观氧化还原电位,钚开始在固体阴极与铀发生共沉积,两种元素的沉积呈竞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法后处理 熔盐电解精炼 电化学 传质系数 数学模型 向后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板鼓泡塔流动与传质特性数值模拟
11
作者 王娟 李秀明 +5 位作者 邵炜涛 丁续 霍莹 付连超 白云宇 李迪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1-814,F0002,共15页
采用Euler-Euler双流体模型对安装不同数量的水平多孔板的鼓泡塔内气液两相流动及传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探究了不同表观气速条件对鼓泡塔内气含率、气泡直径分布和气液传质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数量的多孔板和不同位置的多... 采用Euler-Euler双流体模型对安装不同数量的水平多孔板的鼓泡塔内气液两相流动及传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探究了不同表观气速条件对鼓泡塔内气含率、气泡直径分布和气液传质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数量的多孔板和不同位置的多孔板都会影响气含率的分布;随着多孔板的数目增加,鼓泡塔液相上方区域的气含率增加,但影响区域有限;安装多孔板后,鼓泡塔内径向位置的平均气含率变化明显,出现“M”形状的分布。不同表观气速下,未安装多孔板的鼓泡塔内直径为1~2mm的微小气泡占比超过30%;安装多孔板后,微小气泡占比明显增加;气液传质系数在中心区域(径向无量纲为-0.5~0.5)较为平缓,波动不大。最后将模拟计算得到的气液体积传质系数与Akita的关联式计算值进行比较,本文计算结果略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泡塔 CFD-PBM模型 气泡直径 气含率 气液体积传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肉油炒过程传质参数测定及其对烹饪过程控制的影响
12
作者 陈晓青 李静鹏 +4 位作者 余冰妍 夏旭 唐浩 闫勇 邓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88-297,共10页
为提升油炒数值模拟的可靠性及准确度,揭示可控操作对烹饪过程参数的影响及关键过程参数对烹饪的影响。通过无量纲水分含量分析解法,测定了中式油炒猪里脊肉过程中的表面传质系数(surface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h_(m))和有效水分... 为提升油炒数值模拟的可靠性及准确度,揭示可控操作对烹饪过程参数的影响及关键过程参数对烹饪的影响。通过无量纲水分含量分析解法,测定了中式油炒猪里脊肉过程中的表面传质系数(surface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h_(m))和有效水分扩散系数(effective moisture diffusion coefficient,D_(eff)),分析了预热油温及样品比表面积Ω对h_(m)及D_(eff)的影响;基于已构建的油炒热质传递数学模型、成熟值理论,对比了h_(m)和流体-颗粒表面传热系数(fluid-to-particle surfac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hfp)对烹饪成熟控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油炸过程类似研究的文献数据相比,该研究中hm值偏大在5.927×10^(−6)~2.481×10^(−5) m/s之间,D_(eff)在6.281×10^(−9)~4.148×10^(−8) m^(2)/s之间,D_(eff)活化能(Ea)在24.2~30.6 kJ/mol范围内;预热油温、比表面积Ω对h_(m)及D_(eff)有显著影响(P<0.05),预热油温越高h_(m)和D_(eff)越大,比表面积Ω和h_(m)越大,D_(eff)越小;h_(m)对烹饪成熟控制影响较小,而h_(fp)是烹饪成熟控制的关键过程参数。研究结果为油炒过程模拟提供了重要参数,为烹饪过程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式烹饪 油炒 表面传质系数 有效水分扩散系数 猪里脊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极过程动力学反应速率常数测量的若干方法
13
作者 韩联欢 郭佳瑶 崔苗苗 《电化学(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45,共11页
电子转移反应的标准反应速率常数是电化学反应的“本征”动力学性质,也是电极过程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电极反应的机理和路径的理解以及电催化剂和电池材料等的筛选和理性设计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主要介绍电化学反应速率常... 电子转移反应的标准反应速率常数是电化学反应的“本征”动力学性质,也是电极过程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电极反应的机理和路径的理解以及电催化剂和电池材料等的筛选和理性设计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主要介绍电化学反应速率常数测定的实验方法,包括极化曲线、旋转圆盘、超微电极、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电化学阻抗谱、电流阶跃、电势阶跃以及循环伏安等方法,以期对开展电极过程动力学研究的相关研究人员和学生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速率常数 传质速率 稳态方法 暂态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铜纳米流体喷雾冷却传热性能实验研究
14
作者 黄龙 王雨娇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63,共8页
为了研究纳米流体在舰载大功率定向能武器喷雾冷却中的传热规律,以氧化铜纳米流体为工质,采用实验与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工质参数及系统参数影响下喷雾冷却的传热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单相区传热阶段,纳米流体传热均优于纯水,且粒径... 为了研究纳米流体在舰载大功率定向能武器喷雾冷却中的传热规律,以氧化铜纳米流体为工质,采用实验与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工质参数及系统参数影响下喷雾冷却的传热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单相区传热阶段,纳米流体传热均优于纯水,且粒径越小,效果越明显,但是当加热功率超过1 000 W时纳米流体对传热的强化作用逐渐削弱,且粒径越小强化作用越小甚至导致换热恶化;纳米流体密度及喷雾流量对传热的影响均呈现出先促进后削弱的变化规律;纳米流体在散热表面温度分布更加均匀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添加质量分数0.004%的分散剂可以降低纳米溶液发泡现象;提升传热系数1.77%,但是当质量分数增至0.007%以上,会使纳米颗粒板结,导致传热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冷却 纳米流体 粒径 质量分数 传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隙率对膜吸收过程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高坚 任钟旗 +1 位作者 张泽廷 张卫东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19,共6页
采用纯CO2-去离子水和0.1mol·L-1NaOH溶液为实验体系,选用8种具有不同微观结构的板式膜,研究了膜厚度、孔隙率,微孔形态等对膜吸收过程中传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微孔形态(拉伸孔、柱状孔)以及所用膜的厚度对膜吸收过程传... 采用纯CO2-去离子水和0.1mol·L-1NaOH溶液为实验体系,选用8种具有不同微观结构的板式膜,研究了膜厚度、孔隙率,微孔形态等对膜吸收过程中传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微孔形态(拉伸孔、柱状孔)以及所用膜的厚度对膜吸收过程传质性能的影响较小,在吸收速率较快时孔隙率会影响膜吸收过程的传质性能。同时,还对溶质在液相侧表面的传质行为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膜孔隙率对膜吸收过程的传质性能的影响与流动状态、反应体系、微孔间距等多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吸收 传质系数 孔隙率 传质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2在原油中的扩散规律及变扩散系数计算方法 被引量:17
16
作者 赵仁保 敖文君 +3 位作者 肖爱国 严伟 于志海 夏晓婷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6-142,共7页
通过室内实验与理论计算相结合建立CO_2在体相及多孔介质中变扩散系数的计算模型,得到不同黏度原油在多孔介质中的变扩散系数,并结合文献中的常扩散系数计算模型,利用MATLAB进行数据拟合与编程,对比分析两种计算方法下的平均扩散系数以... 通过室内实验与理论计算相结合建立CO_2在体相及多孔介质中变扩散系数的计算模型,得到不同黏度原油在多孔介质中的变扩散系数,并结合文献中的常扩散系数计算模型,利用MATLAB进行数据拟合与编程,对比分析两种计算方法下的平均扩散系数以及CO_2在溶液中的传质扩散行为。结果表明:原油黏度越大,扩散系数越小,扩散平衡时间越长;采用变扩散系数可以更好地解释扩散过程中的非稳定阶段与稳定阶段,其扩散行为更符合实际条件下的扩散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系数 CO2 Fick定律 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液传质理论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7
作者 马友光 白鹏 余国琮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7-11,共5页
文内对气液传质的理论研究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 气液传质 传质系数 传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润率对疏水性膜接触器传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18
作者 陆建刚 王连军 +2 位作者 刘晓东 李健生 孙秀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12-917,F008,共7页
根据双膜理论提出了疏水性膜湿润机理,关联了阻力层方程、Laplace方程和膜孔径分布函数,建立了新型传质数学模型,采用PP疏水性微孔膜、水和MDEA(N-甲基二乙醇胺)水溶液为吸收剂,研究了膜接触器吸收CO2传质过程,考察了压差、表面张力和... 根据双膜理论提出了疏水性膜湿润机理,关联了阻力层方程、Laplace方程和膜孔径分布函数,建立了新型传质数学模型,采用PP疏水性微孔膜、水和MDEA(N-甲基二乙醇胺)水溶液为吸收剂,研究了膜接触器吸收CO2传质过程,考察了压差、表面张力和温度等因素所产生的湿润率对传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新型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湿润率对传质系数的影响,模型值与实验值符合较好;压差、表面张力和温度对湿润率影响较大,是膜接触器传质过程需要考虑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润率 疏水性膜 传质系数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在水中的吸收和自分解 被引量:18
19
作者 程江 杨卓如 +1 位作者 梅慈云 陈焕钦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80-84,共5页
研究了臭氧在水中的吸收和自分解特性,探讨了pH值和气速对溶解臭氧平衡浓度的影响。实验测定了臭氧在鼓泡反应器中的传质系数。
关键词 臭氧 吸收 传质系数 自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粒瓦斯扩散的数学物理模型 被引量:30
20
作者 聂百胜 王恩元 +2 位作者 郭勇义 吴世跃 卫建锋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9年第6期582-585,共4页
分析了煤粒瓦斯解吸扩散的过程,建立了第三类边界条件下的煤拉瓦斯扩散的教学物理模型并给出了模型的解析解.结论表明,第三类边界条件下的瓦斯扩散模型包含以往研究的第一类边界条件下的扩散模型,传质毕欧准数能表征煤粒瓦斯扩散场... 分析了煤粒瓦斯解吸扩散的过程,建立了第三类边界条件下的煤拉瓦斯扩散的教学物理模型并给出了模型的解析解.结论表明,第三类边界条件下的瓦斯扩散模型包含以往研究的第一类边界条件下的扩散模型,传质毕欧准数能表征煤粒瓦斯扩散场的特点;介绍了测试煤粒瓦斯扩散系数和表面传质系数的方法,给出了测试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粒 瓦斯扩散 瓦斯含量 扩散系数 数学物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