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猪伪狂犬病病毒BJC变异株分离鉴定及gB和gE基因序列分析
1
作者 娄昆鹏 李阳 +2 位作者 项伟 徐博 朱国强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26,共7页
为了确定伪狂犬病疑似发病猪场PRV变异株病原及其病毒分子特征,通过病理剖检、病毒分离鉴定与纯化、ST细胞TCID_(50)和小鼠LD_(50)测定,对分离鉴定的病毒gB、gE基因进行PCR扩增、回收、克隆和测序,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Geneious Prime... 为了确定伪狂犬病疑似发病猪场PRV变异株病原及其病毒分子特征,通过病理剖检、病毒分离鉴定与纯化、ST细胞TCID_(50)和小鼠LD_(50)测定,对分离鉴定的病毒gB、gE基因进行PCR扩增、回收、克隆和测序,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Geneious Prime对gB、gE基因进行遗传进化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株为PRV强毒株。该病毒在ST细胞生长良好,纯化后的病毒经测定半数组织培养感染量为10^(8.5)TCID_(50)/mL,对6周龄昆明小鼠的LD_(50)为10^(5.8)TCID_(50)。测序结果与预期的PRV gB、gE基因片段相符。遗传进化分析可知与国内代表PRV变异毒株如JS2012、HN1201、ZJ01等处于同一分支,与欧美分离株如Bartha、Kaplan、Becker等亲缘关系较远,处于不同的大分支。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BJC株与国外经典毒株和国内早期分离毒株存在多个特征性位点替换,符合国内流行变异毒株特征,BJC株为PRV变异毒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毒病 分离鉴定 BJC株 gB、ge基因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狂犬病病毒Fa株gE基因的克隆与序列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勤 郭万柱 +2 位作者 徐志文 汪铭书 王小玉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9-393,共5页
根据已发表的伪狂犬病病毒(PRV)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PCL1和PCL2,以PRVFa株的DNA为模板成功地扩增得到预期的长约1 7kb的特异片段,经酶切鉴定,初步确定为gE基因。将扩增产物经KpnⅠ、EcoRⅠ消化形成粘末端克隆到pUC18质粒,得到... 根据已发表的伪狂犬病病毒(PRV)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PCL1和PCL2,以PRVFa株的DNA为模板成功地扩增得到预期的长约1 7kb的特异片段,经酶切鉴定,初步确定为gE基因。将扩增产物经KpnⅠ、EcoRⅠ消化形成粘末端克隆到pUC18质粒,得到了明显大于载体的重组质粒PpgE。重组质粒PpgE经酶切鉴定为含有PRV的gE基因,测序PpgE得到完整的gE基因片段,并与4株不同来源的毒株进行了比较分析。5毒株的gE同源性比较分析发现毒株间同源性最低也高达97%,这体现了gE基因的保守性。分析还表明Fa与TNL同源。同时99%的高同源性也显示Fa、Ea、SH可能是同一毒株。gE序列在1040-1410碱基的高同源性区域作为PRV的PCR检测或作为核酸探针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 病毒 Fa株 ge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PCR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貂源伪狂犬病病毒的分离鉴定及gE基因分子特征 被引量:9
3
作者 芮萍 刘曜综 +3 位作者 马增军 王秋悦 杨彩然 刘谢荣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68-1272,共5页
2014年以来,我国多个毛皮动物养殖场不同日龄的貂出现神经症状、腹泻和急性死亡等,采集昌黎县病死貂的脑组织通过细胞培养、病毒蚀斑纯化、病毒的形态结构观察、动物接种试验分离到1株伪狂犬病病毒,命名为Mink 1。病料接种MDCK细胞能够... 2014年以来,我国多个毛皮动物养殖场不同日龄的貂出现神经症状、腹泻和急性死亡等,采集昌黎县病死貂的脑组织通过细胞培养、病毒蚀斑纯化、病毒的形态结构观察、动物接种试验分离到1株伪狂犬病病毒,命名为Mink 1。病料接种MDCK细胞能够产生典型的细胞病变,病毒粒子在电镜下呈圆形、有囊膜、直径约为150nm,病毒悬液接种家兔能引起家兔奇痒、麻痹死亡。利用PCR方法从病死动物脑组织中扩增PRVgE基因,gE基因序列分析表明,从貂的病料中扩增的gE基因与2012年猪伪狂犬分离株的相似性高达99.4%,进化树位于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与经典毒株相比,在142—144位和1 487—1 490位两处同时存在GAC和ACG连续碱基的插入。以上试验结果证实该病例是由伪狂犬病病毒感染所引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 分离鉴定 ge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Cre-loxP系统构建伪狂犬病病毒gE/TK双缺失株 被引量:12
4
作者 梁苑燕 胡艳芬 +3 位作者 张小荣 陈素娟 彭大新 刘秀梵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802-1809,共8页
为了构建无报告基因的猪伪狂犬病病毒(PRV)gE/TK双缺失株,以PRV-JSZ株为亲本毒株,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为报告基因,先构建出带有loxP位点的rPRV-gE-/GFP,通过Cre重组酶处理后,获得剔除EG-FP的gE单缺失株rPRV-gE-;再以rPRV-gE-为母本... 为了构建无报告基因的猪伪狂犬病病毒(PRV)gE/TK双缺失株,以PRV-JSZ株为亲本毒株,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为报告基因,先构建出带有loxP位点的rPRV-gE-/GFP,通过Cre重组酶处理后,获得剔除EG-FP的gE单缺失株rPRV-gE-;再以rPRV-gE-为母本,以相同方法构建gE/TK双缺失株rPRV-gE-/TK-。荧光检测和PCR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gE单缺失株和gE/TK双缺失株;病毒生长曲线测定可见rPRV-gE-在PK15细胞上的增殖速度与野生株相似,而rPRV-gE-/TK-较为缓慢;rPRV-gE-/TK-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大于1×105 TCID50,显著高于rPRV-gE-和野生株;缺失株免疫小鼠强毒攻击后能提供80%的保护。这些结果表明以Cre/loxP系统可重复使用构建伪狂犬病病毒多基因缺失株,为研制伪狂犬病病毒基因缺失苗和载体疫苗提供了快速筛选的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毒 ge基因 TK基因 重组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缺失苗免疫试验 被引量:20
5
作者 姚敬明 王娟萍 +5 位作者 韩一超 吴忻 孟帆 樊振华 雷宇平 刘文俊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4-187,共4页
为了掌握猪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疫苗免疫效果,并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选用国产和进口的猪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弱毒疫苗,用4种不同的免疫程序,对250头母猪和1000头仔猪进行了免疫试验。试验期间,按比例定时采集免疫猪的血液,用ELISA试剂盒... 为了掌握猪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疫苗免疫效果,并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选用国产和进口的猪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弱毒疫苗,用4种不同的免疫程序,对250头母猪和1000头仔猪进行了免疫试验。试验期间,按比例定时采集免疫猪的血液,用ELISA试剂盒进行抗体检测,证明猪伪狂犬gE基因缺失疫苗,无论国产苗或进口苗都可以产生良好的免疫效果;无论跟胎免疫、1年2次普免,每隔4个月定时免疫,效果均良好。种猪免疫抗体合格率达100%,仔猪49日龄前抗体合格率达100%,75日龄后抗体逐渐降低,120日龄后基本消失。为了使猪体免疫力更强,不给野毒入侵的机会,建议仔猪在首免后,适当时间进行二次加强免疫。而只给公猪、母猪春秋两季免疫,不给仔猪免疫组,仔猪在35日龄后抗体降为阴性,不能抵抗野毒的侵袭,这种免疫方法不宜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 ge基因缺失疫苗 免疫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狂犬病病毒BJ/YT株毒力相关基因gE和TK序列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钟承 刘蕾 +5 位作者 张乐天 王巨实 王安琦 陆宝生 杨万莲 吕艳丽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73-79,共7页
本试验对2012年从北京地区约克夏犬体内分离得到的伪狂犬病病毒(PRV)BJ/YT株主要毒力基因gE和TK的分子特征和进化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BJ/YT株gE基因与参考序列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9%~100.0%和98.3%~100.0%;TK基... 本试验对2012年从北京地区约克夏犬体内分离得到的伪狂犬病病毒(PRV)BJ/YT株主要毒力基因gE和TK的分子特征和进化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BJ/YT株gE基因与参考序列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9%~100.0%和98.3%~100.0%;TK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2%~99.9%和99.0%~100.0%。BJ/YT株与同期河北猪源分离株进化关系较近,各毒株之间同源性高,并且存在一致的核苷酸突变位点;与其他参考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BJ/YT株主要毒力基因存在变异位点,但这些位点均不在已知的主要功能区和抗原表位区内。因此,从分子流行病学角度来看,BJ/YT毒株是近年北京及其周边地区PRV流行毒株,但gE和TK基因的变异对流行毒株的毒力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 BJ/YT株 ge基因 TK基因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狂犬病毒GDSH株的分离鉴定及gE基因的序列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白丽丽 王旭荣 +3 位作者 刘建营 陈德坤 张春红 宋长绪 《中国动物检疫》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3-26,共4页
从广东四会某猪场分离到一株疑为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的病毒,病毒在猪肾细胞上出现细胞变圆、拉网、融合等典型病变,并具有细胞泛嗜性特点。在MDCK细胞上测得其TCID50值为10-8/0.1mL,能被伪狂犬病病毒标准阳性血清中和。将0.1mL病毒液... 从广东四会某猪场分离到一株疑为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的病毒,病毒在猪肾细胞上出现细胞变圆、拉网、融合等典型病变,并具有细胞泛嗜性特点。在MDCK细胞上测得其TCID50值为10-8/0.1mL,能被伪狂犬病病毒标准阳性血清中和。将0.1mL病毒液接种小鼠后发生奇痒并麻痹致死,接种猪3天后发病,7天死亡,从攻毒病死猪的脑组织病理切片上观察到典型的病毒性脑膜脑炎及血管套现象。通过PCR扩增到PRVgD基因,由此进一步证明所分离病毒为猪伪狂犬病毒,并命名为GDSH株。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序列,设计一对扩增PRVgE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建立可以区分PRV野毒株与疫苗株的PCR诊断方法。以此方法对病毒的细胞培养液进行检测,结果证实所分毒株为PRV野毒株,经克隆测序后与GenBank收录的其它PRVgE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发现所测毒株的核苷酸序列与其它PRV毒株的同源性介于98.3%~99.9%之间,其中与PRVEa株的亲缘关系最近为9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毒(PRV) 分离鉴定 ge基因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猪伪狂犬病病毒gE抗体红细胞凝集试验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廖文军 吴健敏 +4 位作者 覃绍敏 袁书智 陈凤莲 华俊 谢彬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2-165,共4页
以纯化的抗人红细胞单链抗体(ScF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gE蛋白双功能融合蛋白为抗原,建立了检测猪伪狂犬病毒gE抗体的红细胞凝集试验。利用方阵滴定试验筛选出最佳抗原工作浓度为55μg/mL,血清最佳稀释度为1∶20,作用时间15 min,与猪... 以纯化的抗人红细胞单链抗体(ScF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gE蛋白双功能融合蛋白为抗原,建立了检测猪伪狂犬病毒gE抗体的红细胞凝集试验。利用方阵滴定试验筛选出最佳抗原工作浓度为55μg/mL,血清最佳稀释度为1∶20,作用时间15 min,与猪瘟(CSF)、猪细小病毒(PP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猪乙型脑炎(JE)、猪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阳性血清和PRV gE缺失疫苗接种的猪免疫血清均不出现红细胞凝集现象,与PRV标准阳性血清反应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圈。与美国进口的PRV抗体检测gE-ELISA诊断试剂盒检测结果比较,50份猪血清的阴、阳性检出符合率均为100%。红细胞凝集试验检测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特点,可用于PRV野毒感染的快速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病毒 红细胞凝集试验 ge基因 抗体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伪狂犬病病毒gE抗体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廖文军 吴健敏 +4 位作者 谭攀 覃绍敏 陈凤莲 马玲 张伟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16,32,共6页
以纯化的抗人红细胞单链抗体(ScF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gE蛋白双功能融合蛋白为诊断抗原和胶体金标记物,以羊抗猪IgG包被硝酸纤维膜作为质控带,制作检测猪伪狂犬病毒gE抗体的双抗原胶体金试纸条。利用方阵滴定试验筛选出金标抗原最佳... 以纯化的抗人红细胞单链抗体(ScF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gE蛋白双功能融合蛋白为诊断抗原和胶体金标记物,以羊抗猪IgG包被硝酸纤维膜作为质控带,制作检测猪伪狂犬病毒gE抗体的双抗原胶体金试纸条。利用方阵滴定试验筛选出金标抗原最佳工作浓度为17.6μg,检测线诊断抗原最佳标记量为1.76μg,血清最佳稀释度为1∶10,作用时间15 min,与猪瘟病毒(CSFV)、猪细小病毒(PP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乙型脑炎病毒(JEV)、猪布鲁菌(Brucella)阳性血清和PRVgE缺失疫苗接种的猪免疫血清检测线均不出现红色条带,与PRV标准阳性血清反应检测线出现红色条带。试纸条操作简单,肉眼于15 min内可判定结果;试纸条在室温保存6个月,其特异性和敏感性没有明显变化;与美国IDEXX和法国LSI gE-ELISA抗体检测诊断试剂盒检测结果比较,1 164份猪血清的符合率均为90.55%。制备的胶体金试纸条具有操作简便、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特点,可用于PRV野毒感染的快速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毒 金标免疫层析法 ge基因 抗体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狂犬病病毒广西B、W株gE基因的扩增、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陆芹章 覃广胜 +1 位作者 黄伟坚 熊艳芸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06-1110,共5页
在已鉴定了的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11种糖蛋白中,gE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种非必需糖蛋白,是伪狂犬病病毒重要的毒力基因,它在介导感染细胞的融合,病毒在细胞间的扩散,病毒粒子的释放等方面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尤其... 在已鉴定了的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11种糖蛋白中,gE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种非必需糖蛋白,是伪狂犬病病毒重要的毒力基因,它在介导感染细胞的融合,病毒在细胞间的扩散,病毒粒子的释放等方面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尤其是在影响伪狂犬病病毒神经嗜性和毒力方面的作用.利用PRV gE基因缺失疫苗,结合血清学方法可以区分疫苗接种猪和野毒感染猪[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 ge基因 扩增 克隆 序列分析 基因缺失疫苗 广西 毒力基因 感染细胞 Vir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伪狂犬病病毒GXBB株的分离鉴定及gE基因的克隆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仰杰 刘芳 +6 位作者 华俊 马玲 陈忠伟 张伟 黄红梅 陈凤莲 吴健敏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8年第11期32-35,共4页
从广西玉林博自某猪场采集的发病仔猪大脑和内脏病料中分离到一株病毒。病毒接种家兔后引起典型的奇痒、神经症状,接种PK-15细胞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病毒效价(TCID50)为10^-7.22/0.1ml。设计扩增PRVgE胞外区基因的引物,能扩增出... 从广西玉林博自某猪场采集的发病仔猪大脑和内脏病料中分离到一株病毒。病毒接种家兔后引起典型的奇痒、神经症状,接种PK-15细胞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病毒效价(TCID50)为10^-7.22/0.1ml。设计扩增PRVgE胞外区基因的引物,能扩增出约947bp的特异性片段,将扩增出的目的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并与国内外不同PRV毒株进行分析比较,发现该毒株与国内MinA株、Ea株、SH株、LA株、GXB株、GXW株核苷酸同源性在98.7%~99.4%之间,氨基酸同源性在98.1%~99.1%之间,上述结果证实该分离毒株为伪狂犬病病毒,命名为GXBB株。GXBB株与国内流行毒株同源性很高,说明目前广西PRV流行株变异不大。这为下一步广西伪狂犬病的预防和净化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 PK-15细胞 ge胞外区基因 分离鉴定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分猪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缺失疫苗株和野毒株的gE-PCR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莉 丁伯良 +1 位作者 王英珍 鄢明华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8年第11期5-8,共4页
根据编码猪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通过优化PCR反应条件,成功地从猪伪狂犬病病毒感染的细胞中扩增出预期的178bp片段,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细小病毒、猪瘟病毒、猪流感病毒和猪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缺失株... 根据编码猪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通过优化PCR反应条件,成功地从猪伪狂犬病病毒感染的细胞中扩增出预期的178bp片段,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细小病毒、猪瘟病毒、猪流感病毒和猪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缺失株均未扩增出相应的片段,经PCR扩增产物测序鉴定,证实了该扩增片段为预期目的片段;敏感性试验表明,该体系可检测到102TCID50的猪伪狂犬病病毒。本方法的建立能够区分基因缺失疫苗免疫猪和野毒感染猪,使猪伪狂犬病病毒的检测更为快速、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 ge基因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狂犬病病毒闽A株gE基因表位抗原编码区的克隆与序列测定 被引量:3
13
作者 敖敬群 娄高明 +4 位作者 杨林 杜伟贤 龙綮新 王珣章 谢明权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92-495,共4页
用PCR方法以伪狂犬病病毒闽A株的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到了gE基因表位抗原决定域的编码区段。PCR产物连接到 pMD18-T载体后 ,转化大肠杆菌XL 1-blue菌株。重组质粒经测序并与GenBank中已登录的gE基因序列比较 ,确证含有PRV闽A株 gE基因... 用PCR方法以伪狂犬病病毒闽A株的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到了gE基因表位抗原决定域的编码区段。PCR产物连接到 pMD18-T载体后 ,转化大肠杆菌XL 1-blue菌株。重组质粒经测序并与GenBank中已登录的gE基因序列比较 ,确证含有PRV闽A株 gE基因的表位抗原编码区。此区段与PRVRice株相应区段的DNA序列同源性为 97 3% ,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 94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 ge基因表位抗原编码区 序列测定 PCR扩增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伪狂犬病毒湖北株gE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郭锐 田永祥 +7 位作者 周丹娜 段正赢 杨克礼 裴小英 王红 廖仁芳 罗咏梅 刘心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5期8502-8503,8515,共3页
[目的]通过对从湖北省某猪场分离获得的伪狂犬病毒的gE基因克隆和测序,分析其遗传变化规律。[方法]参考GenBank中猪伪狂犬痛病毒(Porcine pseudorabies Virus,PRV)gE基因的序列设计1对引物,对PRV湖北株班基因进行PCR扩增和序列分析... [目的]通过对从湖北省某猪场分离获得的伪狂犬病毒的gE基因克隆和测序,分析其遗传变化规律。[方法]参考GenBank中猪伪狂犬痛病毒(Porcine pseudorabies Virus,PRV)gE基因的序列设计1对引物,对PRV湖北株班基因进行PCR扩增和序列分析,PCR产物克隆到pMD18-T载体。对重组质粒进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基因测序,与GenBank收录的国内外其他地区的标准参考毒株进行同源性分析和比较。[结果]与标准参考毒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5.0%-98.0%,进化树分析表明,PRVHBXS2014株与河南焦作株EU561349-China同属于一个分支,亲缘关系较近,但存在个别位点的基因突变。[结论]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毒 ge基因 PCR扩增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鉴别猪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缺失疫苗和野毒感染的二重PCR诊断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雪丽 闫若潜 +6 位作者 吴志明 曹伟伟 王淑娟 谢彩华 马震原 周兵强 王东方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65-870,共6页
为建立猪伪狂犬病病毒(PRV)gE基因缺失疫苗和野毒感染的快速鉴别诊断方法,本研究根据猪伪狂犬病野毒具有gD表面抗原基因和gE毒力基因,而基因缺失疫苗只有gD基因无gE基因的特性,针对gD/gE基因的5′端核苷酸序列自行设计引物,建立鉴别PRVg... 为建立猪伪狂犬病病毒(PRV)gE基因缺失疫苗和野毒感染的快速鉴别诊断方法,本研究根据猪伪狂犬病野毒具有gD表面抗原基因和gE毒力基因,而基因缺失疫苗只有gD基因无gE基因的特性,针对gD/gE基因的5′端核苷酸序列自行设计引物,建立鉴别PRVgE基因缺失疫苗和野毒感染的二重PCR诊断方法,并进行了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利用所建立的检测方法对临床疑似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成功建立了鉴别PRV gE基因缺失疫苗和野毒感染的二重PCR诊断方法,该方法灵敏度高,最低检出限为100拷贝/μL;重复性好;特异性强,可特异性地扩增出PRV细胞毒中的gD和gE基因及gE基因缺失疫苗毒中的gD基因,但对PK-15细胞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等其他8种病原扩增不出任何条带;自835份临床疑似PRV感染病料中共检测出PRVgD和gE基因双阳性样品即野毒感染阳性样品267份,PRVgD基因单阳性样品28份,选取该方法检测出的26份PRV野毒感染阳性样品用于病原分离培养,两种方法的符合率为96.1%。说明本试验建立的二重PCR鉴别诊断方法快速、灵敏、特异,对于临床上疫苗毒和野毒感染的快速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病毒 ge基因缺失疫苗 gD/ge基因 二重PCR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猪伪狂犬病病毒野毒感染血清学调查及gE基因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林青 赵丽 +5 位作者 陈曦艋 吴少峰 韩莹莹 刘芳 金钺 陈红英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364-3372,共9页
【目的】调查河南省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野毒流行特征及遗传变异情况。【方法】用ELISA法检测2020-2021年从河南省766个不同养殖规模猪场采集的25411份血清样本的gE抗体水平;采用PCR法对从47个猪场疑似PRV感染猪群... 【目的】调查河南省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野毒流行特征及遗传变异情况。【方法】用ELISA法检测2020-2021年从河南省766个不同养殖规模猪场采集的25411份血清样本的gE抗体水平;采用PCR法对从47个猪场疑似PRV感染猪群中收集的251份病料进行gE基因扩增,并将阳性病料样品接种ST细胞进行病毒分离、gE全基因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血清样品gE抗体总阳性率为18.42%,从2020年的20.32%降至2021年的16.69%,猪场阳性率为50.26%。随着猪场规模增大,猪场阳性率、血清样本阳性率呈下降趋势;商品代养殖场、屠宰场和种猪场的场阳性率、血清样本阳性率依次降低;豫东、豫西、豫南、豫北和豫中血清g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5.05%、23.48%、16.50%、16.69%和20.10%,1-3月阳性率最高,10-12月最低。组织病料样品中PRV阳性率为15.14%(38/251),从PRV阳性病料样品中共分离出9株PRV分离株。gE全基因序列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都属于GenotypeⅡ型,且猪群中既有PRV经典株也有PRV变异株。【结论】河南省猪场中仍然存在PRV感染,且同时存在PRV经典株和PRV变异株,本研究结果为河南省猪伪狂犬病的防控与净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PRV) 血清学调查 ge基因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长葛株gE全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岩 杨明凡 +2 位作者 崔保安 张素梅 陈红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8期8902-8904,共3页
[目的]防治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减少该病对养鸡业造成的损失。[方法]参考GenBank收录的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gE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1对引物,以ILTV河南长葛株DNA为模板,PCR扩增出一条1 550 bp的特异性条带,并克隆至pGEM-T载体上。经PCR扩增... [目的]防治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减少该病对养鸡业造成的损失。[方法]参考GenBank收录的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gE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1对引物,以ILTV河南长葛株DNA为模板,PCR扩增出一条1 550 bp的特异性条带,并克隆至pGEM-T载体上。经PCR扩增、酶切鉴定,得到含gE基因重组质粒,并对重组阳性质粒进行序列测定。[结果]与GenBank收录的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gE基因和其他部分疱疹病毒gE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发现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间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9.9%、99.8%;与其他动物疱疹病(MDV、CHV、PRV、EHV的gE基因)毒核苷酸的同源性分别为25.6%、23.9%、28.3%、26.1%。[结论]不同ILTV毒株之间gE基因差异甚小,gE基因比较保守,但与其他动物疱疹病(MDV、CHV、PRV、EHV的gE基因)毒核苷酸的同源性较低。该研究为gE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ge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2017年陕西省猪伪狂犬病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与gE基因序列变异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朱小甫 吴旭锦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27,共6页
调查2013年-2017年间陕西省猪伪狂犬病流行情况,并对流行毒株gE基因进行测序分析,为猪伪狂犬病防控提供参考。采用套式PCR,检测了陕西9个地市、556个存在繁殖障碍现象猪场的1 390份样品中PRV感染情况,通过Vero细胞传代分离到11个PRV地... 调查2013年-2017年间陕西省猪伪狂犬病流行情况,并对流行毒株gE基因进行测序分析,为猪伪狂犬病防控提供参考。采用套式PCR,检测了陕西9个地市、556个存在繁殖障碍现象猪场的1 390份样品中PRV感染情况,通过Vero细胞传代分离到11个PRV地方流行毒株,并进行了gE基因片段克隆与序列分析。2013年-2017年间陕西存在繁殖障碍的猪场中PRV感染阳性率38.1%~83.3%,样品阳性率46.5%~85.3%。11株PRV核苷酸同源性为99.2%~100%,氨基酸同源性为98.3%~100%,提示这11个PRV流行毒株高度同源。在测定的118个氨基酸位点中,有6个位点与参考序列存在一定差异,分别是T/I31→S31、Q33→L33、Q52→R52、L/R67→A67、A68→D68和T115→R/P/S115。基因进化树分析显示,11株PRV亲缘关系很近,集中分布在一个小的分支上,与我国福建流行毒株Min-A关系密切,与欧美毒株亲缘关系较远。陕西省采样猪场表现出PRV感染率高、感染强度大的特点,gE基因出现多个点突变,且变异趋势相同,形成了一个独立的进化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病毒 分子流行病学 ge基因 变异 病毒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伪狂犬病进口与国产gE基因缺失活疫苗免疫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2
19
作者 孟帆 赵岳 +4 位作者 樊振华 吴忻 薛翼鹏 米瑞娟 姚敬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4期91-93,共3页
[目的]了解猪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同时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方法]选用国产和进口2种猪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活疫苗,采用2种不同的免疫程序进行了免疫对比试验。[结果]无论是用国产的还是进口的猪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活疫... [目的]了解猪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同时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方法]选用国产和进口2种猪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活疫苗,采用2种不同的免疫程序进行了免疫对比试验。[结果]无论是用国产的还是进口的猪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活疫苗免疫,试验猪10、20、30、40、50、60、70日龄猪伪狂犬病病毒gB抗体S/N平均值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80日龄,实行3次免疫的试验猪伪狂犬病病毒gB抗体S/N平均值显著高于2次免疫的试验猪(P<0.05);90、100、115日龄,实行3次免疫的试验猪伪狂犬病病毒gB抗体S/N平均值极显著高于2次免疫的试验猪(P<0.01)。整个试验期,通过对国产和进口猪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活疫苗免疫效果的对比,发现试验猪伪狂犬病病毒gB抗体S/N平均值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该免疫试验结果可为猪伪狂犬病免疫防控程序的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 ge基因缺失活疫苗 免疫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2020年天津地区猪伪狂犬病病毒gB、gC、gE基因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莉 任卫科 +8 位作者 路超 李秀丽 李富强 田向学 池晶晶 王利丽 江珊 董志民 鄢明华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741-3751,共11页
为掌握天津地区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的流行及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对2015-2020年天津地区分离的20个分离株的gB、gC和gE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并与参考毒株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与2012年后中国... 为掌握天津地区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的流行及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对2015-2020年天津地区分离的20个分离株的gB、gC和gE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并与参考毒株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与2012年后中国变异株相比,3种基因核苷酸及编码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gB基因均为99.9%~100%;gC基因为99.7%~100%和99.4%~100%;gE基因为99.7%~100%和99.6%~100%。遗传进化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依据gB、gC、gE基因绘制遗传进化树均可将PRV毒株分为GⅠ型和GⅡ型,天津分离株属于GⅡ型;其中19个分离株与PRV变异株遗传关系较近,属于同一亚分支,并存在相同的氨基酸变异位点;另外1个分离株(TJBD6株)gB和gE基因与PRV变异株遗传关系较近,氨基酸变异位置与PRV变异株一致,但其gC基因与经典株Ea株遗传关系较近,且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100%。上述结果表明,2015年以来天津地区流行的PRV毒株存在经典株和变异株2种类型,其中变异株为主要流行株。本次研究初步调查了天津地区PRV分子流行特征,可为猪伪狂犬病防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病毒(PRV) GB基因 GC基因 ge基因 遗传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