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下洞室中裂隙岩体围岩稳定性研究的模糊信息优化处理方法 被引量:7
1
作者 白明洲 王家鼎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291-294,共4页
基于地下洞室工程中裂隙岩体围岩分类及稳定性分级的实际资料,选取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岩体RQD值、裂隙间距、声波纵波波速等重要影响因素,运用模糊信息优化处理技术,建立了一套裂隙岩体围岩稳定性分级的评价方法;并应用于某水电... 基于地下洞室工程中裂隙岩体围岩分类及稳定性分级的实际资料,选取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岩体RQD值、裂隙间距、声波纵波波速等重要影响因素,运用模糊信息优化处理技术,建立了一套裂隙岩体围岩稳定性分级的评价方法;并应用于某水电工程地下厂房的围岩稳定性评价,体现了该方法简单、快速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工程 围岩稳定 模糊信息 优化处理 地下洞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围岩大变形信息化施工 被引量:3
2
作者 黄志煌 戴京华 +2 位作者 王立娟 孙伟 李天斌 《隧道建设》 2010年第1期58-62,共5页
建议以实施隧道监控量测的必测项目为主导,为围岩和支护的变形过程把脉,强调监控量测信息的时效性及其核心指导作用,并依据工程实例——在乌鞘岭隧道9#斜井中,围岩和支护出现大变形状态下,评判初期支护的安全性、经济性,探讨初期支护参... 建议以实施隧道监控量测的必测项目为主导,为围岩和支护的变形过程把脉,强调监控量测信息的时效性及其核心指导作用,并依据工程实例——在乌鞘岭隧道9#斜井中,围岩和支护出现大变形状态下,评判初期支护的安全性、经济性,探讨初期支护参数合理性和衬砌施作时机。建立一套简洁的监控量程实施操作系统,努力实现隧道施工过程信息化,在施工实践中协调各个关键环节,并在实际的施工效果中得到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大变形 监控量测 围岩 信息化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应力状态与围岩性质关系模糊识别 被引量:3
3
作者 赵奎 蔡美峰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8,共3页
用信息分配法进行了实测地应力中最大主应力与围岩关系的模糊识别研究 ,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具有良好的识别效果。
关键词 地应力 围岩性质 信息分配法 模糊关系 岩石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体稳定性熵可变模糊分类模型的探讨 被引量:3
4
作者 李丽 汪明武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03-607,共5页
岩体稳定性的正确分类是确保隧道工程和地下洞室合理设计及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应用信息熵理论和可变模糊集合理论,探讨了岩体稳定性的熵可变模糊分类模型,以及基于岩体稳定性分类指标信息熵和专家经验知识的综合权重确定方法,并应用于... 岩体稳定性的正确分类是确保隧道工程和地下洞室合理设计及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应用信息熵理论和可变模糊集合理论,探讨了岩体稳定性的熵可变模糊分类模型,以及基于岩体稳定性分类指标信息熵和专家经验知识的综合权重确定方法,并应用于实际工程,以及同其他分类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法是有效可行的,且更客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稳定性 信息熵 模糊可变集合 相对差异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碎裂结构围岩破坏模式的模糊数学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朱玮 许劲松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221-226,共6页
引用了30例模型试验资料,对碎裂结构围岩的破坏模式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同 时利用所得出的标准模型,对8个试验样本进行了破坏模式预报。证明模糊聚类分析 在碎裂结构岩体峒室围岩破坏的模式识别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可以在围岩稳定... 引用了30例模型试验资料,对碎裂结构围岩的破坏模式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同 时利用所得出的标准模型,对8个试验样本进行了破坏模式预报。证明模糊聚类分析 在碎裂结构岩体峒室围岩破坏的模式识别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可以在围岩稳定性和 综合分析判断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岩 破坏形态 不分明集 碎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岩模糊信息分级模型在软岩隧道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夏述光 刘辉 +1 位作者 何玉清 陈建平 《隧道建设》 2008年第2期137-139,147,共4页
针对软弱围岩隧道的施工,如何准确的进行围岩分级,对隧道的设计和安全施工意义重大。从国内外的应用来看,各种方法因为具有各自的适用性,很难保证结果的客观性与准确性。通过引入模糊数学方法,结合十漫高速公路软岩隧道的围岩特点,应用... 针对软弱围岩隧道的施工,如何准确的进行围岩分级,对隧道的设计和安全施工意义重大。从国内外的应用来看,各种方法因为具有各自的适用性,很难保证结果的客观性与准确性。通过引入模糊数学方法,结合十漫高速公路软岩隧道的围岩特点,应用RMR分级系统的评分标准对岩石样品进行评分,进而建立围岩模糊信息分级模型,对围岩评分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运算,从而使结果更具客观性。通过龚家垭隧道围岩样品实例验证,该法所得的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差不大,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岩分级 RMR法 围岩模糊信息 分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