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产品开发中的模糊前端(FFE):概念、特征及其管理 被引量:11
1
作者 高金玉 宋晓云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6-68,共3页
在认识新产品开发过程中模糊前端重要性的基础上,给出了模糊前端的一般界定,并通过新产品开发模糊前端阶段与开发阶段特征的比较,阐明了模糊前端自身的特点,最后,针对模糊前端的特点,提出了一些管理改进对策。
关键词 新产品开发 模糊前端(ffe) 模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uzzy-Topsis的报废汽车逆向供应链回收模式选择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万凤娇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1-87,共7页
报废汽车的回收具有巨大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当前我国报废汽车的回收率较低,报废汽车逆向供应链回收模式的选择成为企业和政府较为关注的问题。当前,我国主要采用汽车制造商回收、汽车销售商回收和第三方企业回收3种回收模式,回收... 报废汽车的回收具有巨大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当前我国报废汽车的回收率较低,报废汽车逆向供应链回收模式的选择成为企业和政府较为关注的问题。当前,我国主要采用汽车制造商回收、汽车销售商回收和第三方企业回收3种回收模式,回收模式的选择涉及许多复杂且不确定的因素,属于多指标决策问题。基于此,论文首先运用亲和图法,从技术性、经济性、环境性和社会性4个维度选取9个二级指标构建了报废汽车逆向供应链回收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针对决策者对指标的描述往往是不确定和模糊的特性,采用三角模糊数将决策者给出的定性评语量化,并将其引入到Topsis算法中,建立了基于Fuzzy-Topsis的综合评价模型,对报废汽车逆向供应链的3种回收模式进行评价分析,最后得出第三方企业回收模式更为适合中国现有的报废汽车回收利用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废汽车 逆向供应链 回收模式 三角模糊数 TOP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肉植物移栽机末端执行器优化设计与试验
3
作者 叶海平 郑志坚 杨坤全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21,共8页
针对多肉植物移栽机存在效率低、成本高、取投苗成功率低等问题,设计一种株距可动态调整的末端执行器。根据多肉植物的移栽工艺,确定取苗末端执行器的整体结构,并对关键部件进行开发设计。模糊PID控制取苗手指的株距调节,提高取苗手指... 针对多肉植物移栽机存在效率低、成本高、取投苗成功率低等问题,设计一种株距可动态调整的末端执行器。根据多肉植物的移栽工艺,确定取苗末端执行器的整体结构,并对关键部件进行开发设计。模糊PID控制取苗手指的株距调节,提高取苗手指定位精度。以取投苗成功率和苗钵完整率为试验指标,以工作气压、基质含水率、取苗频率为试验因素,搭建多肉植物自动移栽试验平台,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当取苗频率为61株/min、工作气压为0.22 MPa、基质含水率为58%时,取投苗成功率为94.41%,苗钵完整率为93.66%,末端执行器可较好完成取投苗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肉植物 末端执行器 取投苗装置 移栽机 模糊PID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测量阻抗等值面积的柔性直流配电线路单端量保护方案
4
作者 金恩淑 胡晓晨 +2 位作者 张双双 吴星儒 付馨莹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59,共9页
直流配电线路受设备采样频率的约束,保护方案难以兼顾速动性与可靠性。提出一种基于测量阻抗等值面积和模糊C均值聚类分析的柔性直流配电线路单端量保护方案。计算分析保护安装处测量阻抗的小波变换模极大值,以此构造启动判据;理论分析... 直流配电线路受设备采样频率的约束,保护方案难以兼顾速动性与可靠性。提出一种基于测量阻抗等值面积和模糊C均值聚类分析的柔性直流配电线路单端量保护方案。计算分析保护安装处测量阻抗的小波变换模极大值,以此构造启动判据;理论分析故障初始阶段故障电压、电流及测量阻抗的变化规律,利用电容放电阶段测量阻抗等值面积进行故障识别;根据历史数据对测量阻抗进行离线FCM聚类分析,比较实时数据与聚类中心的欧式距离以实现故障选极;在PSCAD仿真平台对不同工况进行仿真测试,仿真结果表明:保护方案可以实现对故障的快速可靠识别,并可以有效耐受过渡电阻和噪声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配电系统 线路保护 小波变换 模糊C均值聚类 单端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前端智能感知的电力基建现场施工安全风险识别系统
5
作者 李贤 吕冰 《兵工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47,共5页
针对电力现场作业安全监督管理存在安全风险识别耗时较长的问题,提出融合前端智能感知技术的电力基建现场施工安全风险识别系统。硬件方面,进行了物联网前端感知设备和无人机飞行器设计;软件方面,依托于前端智能感知原理,建立一个前端... 针对电力现场作业安全监督管理存在安全风险识别耗时较长的问题,提出融合前端智能感知技术的电力基建现场施工安全风险识别系统。硬件方面,进行了物联网前端感知设备和无人机飞行器设计;软件方面,依托于前端智能感知原理,建立一个前端异构现场施工数据智能感知模块,通过无人机搭载物联网前端感知设备,高效采集电力基建现场的各种信息。在差分计算法的作用下提取异常感知数据,再通过遗传算法进行异常修复。充分考虑电力基建现场各种风险因素,确定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与模糊聚类最大树算法相结合,识别出施工安全风险级别。系统测试结果表明:所提系统的风险识别时间平均值为6.57min,为现场施工安全风险防范争取了更多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端智能感知 电力基建现场 施工安全 风险识别 模糊聚类 最大树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企业技术并购对企业模糊前端创新绩效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黄聿舟 李甜甜 +2 位作者 裴旭东 宋娟 李娜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9-138,共10页
基于多维邻近理论,探索技术并购对企业模糊前端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并购双方地理距离与收购方生产链位置的调节作用。利用2009—2019年国有企业并购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并购双方技术相似性对企业模糊前端创新绩效具有显著负向影... 基于多维邻近理论,探索技术并购对企业模糊前端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并购双方地理距离与收购方生产链位置的调节作用。利用2009—2019年国有企业并购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并购双方技术相似性对企业模糊前端创新绩效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技术互补性对企业模糊前端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购双方地理距离、收购方所处生产链位置正向调节技术相似性与企业模糊前端创新绩效的关系以及技术互补性与企业模糊前端创新绩效的关系。采用工具变量法、替换样本研究区间和GMM估计法进行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发现,上述结论依然成立。结论有助于深化对国有企业技术并购与模糊前端创新关系的认识,从而为企业通过技术并购实现模糊前端创新提供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相似性 技术互补性 地理距离 生产链位置 模糊前端创新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穴位按摩机械臂的阻抗控制算法研究
7
作者 刘相权 蒙胤 卢路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8-255,共8页
针对机械臂在穴位按摩使用场景中末端接触力的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位置控制的自适应阻抗控制算法,并对该算法进行了相关的理论分析以及仿真平台实验验证。为解决机械臂在工作过程中环境刚度未知且干扰因素较多的问题,在自适应阻抗... 针对机械臂在穴位按摩使用场景中末端接触力的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位置控制的自适应阻抗控制算法,并对该算法进行了相关的理论分析以及仿真平台实验验证。为解决机械臂在工作过程中环境刚度未知且干扰因素较多的问题,在自适应阻抗控制算法的基础上引入模糊控制器以调节阻抗参数,使机械臂在精确跟踪轨迹和期望力的基础上,动态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优化了机械臂在阻抗控制模式下末端力的跟踪精度,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和稳定性,进而提升了机械臂完成穴位按摩工作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控制 模糊控制 末端柔顺 穴位按摩 力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扩展卡尔曼的直线感应电机无速度传感器控制 被引量:1
8
作者 丰富 胡海林 +2 位作者 葛琼璇 杨杰 程浪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68-1179,共12页
直线感应电机(linear induction motor,LIM)可实现无接触、无摩擦的直线运动,具有爬坡强、横断面小、低噪音等优势,在中低速磁悬浮与城市轨道交通中被广泛应用。其中,基于观测器的电机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方法,是解决速度传感器成本高... 直线感应电机(linear induction motor,LIM)可实现无接触、无摩擦的直线运动,具有爬坡强、横断面小、低噪音等优势,在中低速磁悬浮与城市轨道交通中被广泛应用。其中,基于观测器的电机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方法,是解决速度传感器成本高、可靠性低、维护难等问题的有效途径。针对LIM速度辨识受系统内外扰动影响导致观测精度下降问题,提出基于模糊扩张卡尔曼滤波(Fuzzy Extended Kalman Filter,FEKF)的速度观测方法,提高观测器鲁棒性。首先在αβ坐标系下建立考虑动态边端效应的LIM数学模型,利用LIM的实时电流和电压作为输入信号,以电流、磁链和速度作为状态变量,推导出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extended kalman filter,EKF)观测器电机状态空间方程的离散模型,利用EKF对LIM的速度和磁链进行在线观测,并用于实现LIM的矢量控制。其次,为提高EKF的噪声协方差矩阵Q对LIM系统内外扰动的鲁棒性,引入模糊控制方法对矩阵Q进行自适应调整,实现速度与磁链的估计精度。具体通过计算系统理论残差与实际残差的偏离程度得到噪声调节因子,实时调整噪声协方差矩阵Q,并在下一周期更新模糊扩展卡尔曼的反馈增益矩阵,提高对速度与磁链的估计精度。之后对系统的能观性与FEKF的收敛性进行分析,探明矩阵Q中各参数的边界及整定规律。最后通过仿真和硬件在环实验验证所提FEKF优化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FEKF能有效提高对LIM速度辨识准确性,实现LIM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感应电机 无速度传感器 模糊扩展卡尔曼滤波 边端效应 系统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前端创业拼凑活动、企业社会责任与新产品开发绩效影响关系——基于资源基础观的视角 被引量:1
9
作者 黄珈旭 胡海青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4-126,共13页
制造业模糊前端创新是中西方学界关注的前沿领域。与此同时,在制造业创新的实践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也将民营制造业企业的创新发展作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如何利用模糊前端创新提升制造业创业企业总体创新绩... 制造业模糊前端创新是中西方学界关注的前沿领域。与此同时,在制造业创新的实践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也将民营制造业企业的创新发展作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如何利用模糊前端创新提升制造业创业企业总体创新绩效就成了学界和产业界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重要目标。基于此,本文探求了模糊前端创业拼凑活动,企业社会责任和制造业创业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在资源基础观视角下的影响关系。以357家制造业创业企业作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模糊前端创业拼凑活动对新产品开发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模糊前端创业拼凑活动对企业社会责任具有显著正向影响;(3)企业社会责任对新产品开发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4)企业社会责任在模糊前端创业拼凑活动与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关系中具有中介作用。研究结论对于制造业创业企业的模糊前端创新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前端创业拼凑活动 企业社会责任 新产品开发绩效 资源基础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采摘末端执行器模糊PID控制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鲁洋 陈巍 +2 位作者 李佩娟 贾通 潘星宇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4年第11期23-28,共6页
当前,采摘机器人末端执行器普遍存在PID控制参数整定效率低下、控制系统存在非线性特性以及抗干扰能力不足等问题,难以实现精确控制的果实抓取。为此,通过遗传算法对模糊PID控制器的初始参数、量化因子和遗传因子进行优化,实现对控制器... 当前,采摘机器人末端执行器普遍存在PID控制参数整定效率低下、控制系统存在非线性特性以及抗干扰能力不足等问题,难以实现精确控制的果实抓取。为此,通过遗传算法对模糊PID控制器的初始参数、量化因子和遗传因子进行优化,实现对控制器整体性能的提升。进行了MATLAB/Simulink软件仿真和现场验证试验,结果显示:GA优化的模糊控制算法可在0.419 s内快速实现稳定抓取力。相较于传统PID控制算法和模糊PID算法,超调量分别减少7.49%和10.05%,稳态误差减少0.24 N和0.09 N。提出的改进PID算法显著提升了末端执行器控制系统的瞬态响应速度、控制精度及稳定性,验证了其在实际抓取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模糊PID控制 采摘末端执行器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模糊前端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11
作者 陈劲 高金玉 《管理学报》 2005年第3期281-290,共10页
分析了模糊前端对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重要意义,深入探讨了模糊前端性、前端活动、组织等对复杂产品系统创新业绩的机理,并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提高中国企业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管理的有效性。
关键词 复杂产品系统 模糊前端 创新机制 企业管理 企业技术 产品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产品开发模糊前端创意管理模型框架及实证分析——基于全面创新管理的全要素角度 被引量:15
12
作者 余芳珍 陈劲 沈海华 《管理学报》 2006年第5期573-579,共7页
新产品开发是企业赢取竞争优势的保障。新产品开发前端的执行效果与效率将决定项目开发程度。我国企业要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就需从企业创新的源头抓起,做好新产品开发模糊前端的创意管理。从全面创新管理(T IM)全要素参与的角度,构... 新产品开发是企业赢取竞争优势的保障。新产品开发前端的执行效果与效率将决定项目开发程度。我国企业要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就需从企业创新的源头抓起,做好新产品开发模糊前端的创意管理。从全面创新管理(T IM)全要素参与的角度,构建了新产品开发模糊前端全面考虑的创意管理模型,进而提高企业创新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创新管理(TIM) 模糊前端(ffe) 创意 实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RIZ的产品创新模糊前端设想产生模式研究 被引量:27
13
作者 檀润华 杨伯军 张建辉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1990-1995,共6页
为解决不能充分应用不同领域知识的问题,将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及计算机辅助创新软件系统(CAIs)应用于产品创新模糊前端的设想产生,建立了过程模型,提出了4种创新设想产生模式。4种模式可单独应用,也可组合应用。中药滴丸机创新设想... 为解决不能充分应用不同领域知识的问题,将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及计算机辅助创新软件系统(CAIs)应用于产品创新模糊前端的设想产生,建立了过程模型,提出了4种创新设想产生模式。4种模式可单独应用,也可组合应用。中药滴丸机创新设想产生表明了战略机遇确定模式应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 产品创新 模糊前端 创新设想产生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产品开发模糊前端研究综述 被引量:10
14
作者 翟丽 洪志娟 张芮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6-115,共10页
在梳理中外有关模糊前端(FFE)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FFE内涵和特征、FFE绩效及其影响因素、FFE与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关系以及基于特定行业/创新/产品的FFE研究四个方面,梳理其研究发展的脉络,对各种不同观点进行评述,并在此基础上对FFE的未... 在梳理中外有关模糊前端(FFE)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FFE内涵和特征、FFE绩效及其影响因素、FFE与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关系以及基于特定行业/创新/产品的FFE研究四个方面,梳理其研究发展的脉络,对各种不同观点进行评述,并在此基础上对FFE的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前端 新产品开发 开发前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前端阶段产品创新设计过程实现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晓敏 檀润华 +2 位作者 姚立纲 陈长久 简兆辉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457-1462,共6页
为有效解决产品冲突问题,提出了模糊前端阶段概念产品创新设想的实现技术路线,建立了模糊前端阶段产品创新设计过程统一模型。利用计算机辅助创新设计InventionTools 3.0软件,对水力旋流器实例产品进行了专利分析及产品技术成熟度预测,... 为有效解决产品冲突问题,提出了模糊前端阶段概念产品创新设想的实现技术路线,建立了模糊前端阶段产品创新设计过程统一模型。利用计算机辅助创新设计InventionTools 3.0软件,对水力旋流器实例产品进行了专利分析及产品技术成熟度预测,验证了模糊前端阶段产品创新设计过程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前端 创新设计 未预见发现 过程模型 水力旋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前端驱动的产品创新设计过程与应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江屏 孙建广 +1 位作者 张换高 檀润华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70-381,共12页
将模糊前端作为创新驱动力,应用发明问题解决理论中的冲突解决原理来分析产品性能与客户需求之间的差距,确定市场需求拉动的创新设想,通过结构创新对产品进行局部的改进,提高产品理想化程度和顾客满意度;应用需求进化定律与技术进化定... 将模糊前端作为创新驱动力,应用发明问题解决理论中的冲突解决原理来分析产品性能与客户需求之间的差距,确定市场需求拉动的创新设想,通过结构创新对产品进行局部的改进,提高产品理想化程度和顾客满意度;应用需求进化定律与技术进化定律确定未来产品的需求及其对应技术进化的创新设想,通过原理创新对产品相关技术进行更新换代,提高产品应对市场未来变化的能力;以产品结构创新与原理创新为基础,结合计算机辅助创新知识库建立有创新设想产生到概念设计方案相融合的模糊前端驱动下的产品创新过程模型,提高设计人员自主创新的能力和创新成功率。以该创新模型为理论指导,进行带式输送机的创新设计,开发出新型磁垫式带式输送机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前端 创新设想 结构创新 原理创新 产品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交直流受端电网交流故障筛选与排序 被引量:21
17
作者 王长江 李本新 +3 位作者 姜涛 陈厚合 李雪 刘福锁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047-4056,共10页
大容量直流输电密集接入负荷中心加剧了受端电网交流故障的失稳风险,为准确、客观地实现交流故障筛选与排序,将改进模糊层次分析法(improved 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IFAHP)应用到交直流受端电网交流故障的筛选与排序。首先,... 大容量直流输电密集接入负荷中心加剧了受端电网交流故障的失稳风险,为准确、客观地实现交流故障筛选与排序,将改进模糊层次分析法(improved 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IFAHP)应用到交直流受端电网交流故障的筛选与排序。首先,构建表征受端电网稳定性的综合评价指标,包括暂态电压稳定、功角稳定、网架支撑能力、极限切除时间、短路电流、潮流转移和网损指标,多层次多角度反映交流故障的严重程度,克服采用单一评价指标的局限性。然后,通过层次分析和梯形模糊数互补判断矩阵来确定准则层和综合评价指标的各项权重,实现定性评价与定量分析的有效结合,克服专家决策主观性的影响,从而较为准确、全面、客观地实现交直流受端电网交流故障的筛选与排序。最后,通过广东电网实际算例的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输电 受端电网 故障筛选与排序 模糊理论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削力建模方法综述 被引量:11
18
作者 胡创国 张定华 +1 位作者 任军学 杨蕾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64-570,共7页
航空航天工程广泛采用薄壁复杂结构零件,实现其高效精密数控加工关键技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传统的CAD/CAM软件在确定切削策略和规划刀位轨迹时,一般仅基于零件的理想几何形状.由于切削力引起的刀具、零件显著的加工变形即“让刀”现... 航空航天工程广泛采用薄壁复杂结构零件,实现其高效精密数控加工关键技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传统的CAD/CAM软件在确定切削策略和规划刀位轨迹时,一般仅基于零件的理想几何形状.由于切削力引起的刀具、零件显著的加工变形即“让刀”现象,必然导致零件的实际加工表面与理论值之间存在较大偏差.工程师往往不得不通过选用比较保守的切削用量和多次重复精加工过程来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为了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很有必要通过建立准确的切削力预报模型,仿真切削加工的物理过程,揭示工件和刀具的加工变形规律,补偿原始数控刀具轨迹,最终达到改善工件加工精度和提高加工效率的目的.本文综述了各种不同的切削力建模方法,包括基于切屑形成机理的二维正交切削力模型、基于单位切削力系数的铣削力模型、神经网络模型以及模糊灰色理论等.目的是为实现薄壁复杂结构零件的加工变形预测控制、关键工艺参数优化以及加工过程的物理仿真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切削 球头铣削 单位切削力系数 神经网络 模糊灰色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产品开发模糊前端的不确定性管理模型 被引量:4
19
作者 曹勇 孙合林 +1 位作者 蒋振宇 阮茜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4-59,共6页
不确定性是新产品开发(NPD)中模糊前端(FFE)阶段最重要、最突出的特征,降低不确定性对NPD成功有重要作用。本文在论述了FFE及其不确定性内涵的基础上,重点对三个经典FFE不确定性模型进行了系统分析,归纳总结经典模型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 不确定性是新产品开发(NPD)中模糊前端(FFE)阶段最重要、最突出的特征,降低不确定性对NPD成功有重要作用。本文在论述了FFE及其不确定性内涵的基础上,重点对三个经典FFE不确定性模型进行了系统分析,归纳总结经典模型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探索并提出了基于开放式创新理论的FFE不确定性知识共享模型,对该模型的突出特点、关联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结合案例分析对新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初步评价,为企业有效应用新模型来降低FFE不确定性、提高NPD绩效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产品开发 模糊前端 不确定性 知识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情景的模糊前端创新机会识别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力萌 檀润华 +2 位作者 刘伟 张换高 张金璞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13-1326,共14页
为帮助设计者在产品开发模糊前端阶段获取有价值的创新机会,提出一种基于情景的模糊前端创新机会识别方法。该方法明确了产品参与的情景与产品创新过程的关系,从未来情景条件和演化原理不确定的角度发现产品创新机会。以原型产品典型实... 为帮助设计者在产品开发模糊前端阶段获取有价值的创新机会,提出一种基于情景的模糊前端创新机会识别方法。该方法明确了产品参与的情景与产品创新过程的关系,从未来情景条件和演化原理不确定的角度发现产品创新机会。以原型产品典型实践性情景作为初始场景,对情景条件中的初始核心情景要素,用户关联要素和环境关联要素采用不同的情景操作策略探索未来可能的新情景要素及特征,并提出了重组新的未来情景条件的过程,发现产品集成到不同情景条件下的特征要求。同时提出了支持情景预期演化的演化原理的发现过程,进而发现基于此原理的产品应具备的作用特征作为创新机会。将该方法应用于吸尘器设备的创新研发中,可识别出多种产品创新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 情景要素 模糊前端 创新机会识别 产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