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朴饮调控NLRP3活化改善FD大鼠十二指肠微炎症状态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张洋 吕文亮 +6 位作者 周姝含 毛宁峰 何嘉伟 赵毅 徐子萱 刘玲玲 王雪妍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93-1698,共6页
目的探讨连朴饮通过调控NLRP3活化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大鼠十二指肠微炎症状态的作用研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划分为空白组和造模组,通过碘乙酰胺法(含0.1%碘乙酰胺的2%蔗糖溶液灌胃)复建FD大鼠,并进行模型验... 目的探讨连朴饮通过调控NLRP3活化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大鼠十二指肠微炎症状态的作用研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划分为空白组和造模组,通过碘乙酰胺法(含0.1%碘乙酰胺的2%蔗糖溶液灌胃)复建FD大鼠,并进行模型验证。将FD模型大鼠随机数表达法随机分为模型组、连朴饮组及莫沙必利组,给药2周后测定每组动物体质量、3 h进食量、胃排空率及肠推进率;对十二指肠组织HE染色观察胃十二指肠病理结构;ELISA法对每组血清IL-1β、IL-18的含量展开测定;Western Blot法对每组十二指肠组织内NLRP3、Caspase-1蛋白表达量展开测定;IF法对NLRP3、Caspase-1蛋白表达量展开测定。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体质量、3 h进食量、胃排空及肠推进率均显著下降(P<0.01),十二指肠组织出现炎性浸润。模型组十二指肠组织内NLRP3、Caspase-1蛋白表达量,以及血清IL-1β、IL-18的含量皆显著增加(P<0.05);相比模型组,莫沙必利组与连朴饮组体质量、胃排空率及肠推进率皆显著上调(P<0.01),且十二指肠组织炎性浸润减轻,同时连朴饮组、莫沙必利组大鼠十二指肠组织中NLRP3、Caspase-1蛋白表达、IL-1β和IL-18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连朴饮能够使十二指肠微炎症明显减轻,使胃肠恢复动力,对于FD疗效较好,其作用机制与NLRP3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朴饮 十二指肠微炎症 功能性消化不良 fd大鼠 NLRP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电针改善FD模型大鼠胃动力的机制
2
作者 尚冉冉 周丽 张红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2,共6页
目的探讨电针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肠神经系统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模型大鼠胃动力障碍的机制。方法采用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多因素应激干预法构建FD大鼠模型,... 目的探讨电针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肠神经系统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模型大鼠胃动力障碍的机制。方法采用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多因素应激干预法构建FD大鼠模型,造模周期为14 d。造模成功后电针组予以电针足三里和太冲穴进行干预,干预周期为10 d。分别于实验开始时(0 d)、造模结束后(14 d)、电针干预结束后(24 d),3次测量大鼠体重及日饮食量;干预结束后测量各组大鼠胃内残留率、胃窦组织形态结构、胃窦组织内PI3K、Akt、GFAP蛋白表达水平及部位。结果(1)造模前,各组大鼠体重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电针干预后,各组大鼠体重为空白组>电针组>模型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造模前,各组大鼠饮食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电针干预后,各组大鼠饮食量为空白组>电针组>模型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各组大鼠胃内残留率为空白组<电针组<模型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各组大鼠胃窦组织未见出血、水肿、溃疡等器质性病变。(5)各组大鼠胃窦组织内PI3K、Akt蛋白表达水平为空白组>电针组>模型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PI3K、Akt蛋白均表达在胃窦组织肌层内。(6)各组大鼠胃窦组织内肠神经胶质细胞(enteric glial cell,EGC)数量为空白组>电针组>模型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电针能够改善FD模型大鼠胃动力的机制可能为电针能够激活胃窦组织肌层内PI3K/Akt信号通路,上调EGC数量,改善肠神经系统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功能性消化不良 肠神经系统 肠神经胶质细胞 胃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磨汤口服液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凤云 陆芳 +29 位作者 肖英莲 王捷虹 穆恒 张志杰 丁少华 朱莹 徐寅 符佳 任顺平 李宝乐 李娜 贺涛 陈伟红 李延萍 杨小军 杨倩 白海燕 徐进康 张昕琰 钱陈洁 周正华 冀建斌 高会斌 王晓静 梁丹红 袁瑞兴 柯晓 黄铭涵 陈旻湖 唐旭东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1,共6页
目的评价四磨汤口服液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餐后不适综合征(post-prandial distress syndrome,PD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在12个平行中心进行观察,将24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 目的评价四磨汤口服液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餐后不适综合征(post-prandial distress syndrome,PD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在12个平行中心进行观察,将24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试验组口服四磨汤口服液,对照组口服四磨汤口服液模拟剂,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PDS症状改善率、FD其他单项症状评分、总体评价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功能性消化不良生存质量量表及安全性。有效性评价采用全分析(full analysis set,FAS)集及符合方案(per protocol set,PPS)集分析,安全性指标以安全性(safety set,SS)集分析。结果237例患者进入FAS集(试验组118例,对照组119例);220例进入PPS集(试验组112例,对照组108例);239例进入SS集(试验组120例,对照组119例)。FAS和PPS分析均显示,治疗4周后,试验组餐后不适综合征、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的应答率高于对照组;餐后不适综合征、餐后饱胀不适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分的下降值大于对照组;总体评价量表(overall treatment evaluation scale,OTE)症状改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FAS分析显示,治疗后试验组胃部烧灼感、反酸、排便不畅快症状的应答率高于对照组,胃部烧灼感症状VAS评分下降值大于对照组(P<0.05);PPS分析显示,治疗后试验组胃部烧灼感、排便不畅快症状的应答率均高于对照组,胃部疼痛、胃部烧灼感、排便不畅快症状VAS评分的下降值大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出现不良反应1例,对照组2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磨汤口服液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磨汤口服液 功能性消化不良 餐后不适综合征 安全性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嫩槟榔与药用槟榔消食化积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彭扬 李明 +2 位作者 王秦晋 蔡鹏 曾建国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36,共6页
试验旨在比较嫩槟榔(拟命名Arecae Semen Viride,ASV)与药用槟榔(AS)的消食化积功能。采用多因素应激干预法诱导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连续给药7 d。观察ASV和AS对FD大鼠状态、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消化酶活性、血清... 试验旨在比较嫩槟榔(拟命名Arecae Semen Viride,ASV)与药用槟榔(AS)的消食化积功能。采用多因素应激干预法诱导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连续给药7 d。观察ASV和AS对FD大鼠状态、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消化酶活性、血清和十二指肠胃动素(MTL)及胃窦组织和下丘脑5-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并观察大鼠胃窦和十二指肠组织病理形态,检测胃窦组织及十二指肠中5-HT阳性细胞数量。结果显示,ASV与AS均可在一定程度改善FD大鼠状态,极显著升高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P<0.01),极显著增强消化酶活性(P<0.01),极显著升高血清和十二指肠MTL、胃窦组织和下丘脑5-HT含量(P<0.01),极显著增加胃窦组织及十二指肠5-HT阳性细胞数量(P<0.01)。与AS组相比,ASV组血清MTL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十二指肠5-HT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研究表明,ASV和AS均具有消食化积功能,且二者功效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嫩槟榔 药用槟榔 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肠动力 胃肠激素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胃汤对FD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胃肠平滑肌Beclin-1、mTOR、Cx43蛋白与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郭璇 阳松威 +4 位作者 姜苏南 徐寅 王小娟 黄琳桂 朱洁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0-275,共6页
目的通过研究舒胃汤(柴胡、香附、白术,等)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胃窦和幽门区平滑肌中自噬调控基因Beclin-1、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连接蛋白Cx43蛋白与mRNA表达的影响,从自噬与细胞间缝隙连接通道探讨舒胃汤对功能性... 目的通过研究舒胃汤(柴胡、香附、白术,等)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胃窦和幽门区平滑肌中自噬调控基因Beclin-1、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连接蛋白Cx43蛋白与mRNA表达的影响,从自噬与细胞间缝隙连接通道探讨舒胃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取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莫沙必利组(1.37 mg/kg),舒胃汤低、中、高剂量组(7.67、15.34、30.68 g/kg)。除空白组外,各组大鼠按复合病因造模法造模21 d复制FD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于造模结束后第1天开始给药,空白组与模型组大鼠给予等量蒸馏水,其余各组大鼠按剂量要求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14 d。末次给药2 h后,颈静脉放血处死大鼠,摘取各组大鼠胃窦与幽门组织,Western blot法检测Beclin-1、mTOR、Cx43蛋白表达,RT-qPCR法检测Beclin-1、mTOR、Cx43 mRNA表达。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舒胃汤低、中、高剂量组Beclin-1表达明显降低(P<0.01),舒胃汤高剂量组Cx43表达明显升高(P<0.05);RT-qPCR结果显示,舒胃汤中、高剂量组Beclin-1表达明显降低(P<0.01),mTOR表达明显升高(P<0.01),舒胃汤低、中、高剂量组Cx43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舒胃汤可通过上调FD模型大鼠胃肠平滑肌细胞mTOR mRNA、Cx43蛋白及mRNA表达,下调Beclin-1蛋白及mRNA表达,抑制细胞自噬及增强细胞间缝隙连接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胃汤 功能性消化不良(fd) 自噬 缝隙连接 BECLIN-1 MTOR Cx4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足三里对FD胃排空及血清Motilin和Ghrelin的影响 被引量:26
6
作者 羊燕群 候陈凤 +3 位作者 彭丹 潘锋 马志杭 陈建永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4期881-883,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穴位足三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促进胃排空的治疗作用及对照研究血清Motilin和Ghrelin的变化。方法:采用适度夹尾刺激法复制FD大鼠模型,分别予电针刺激足三里穴位及对照性西药治疗,测定各组大鼠摄... 目的:观察针刺穴位足三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促进胃排空的治疗作用及对照研究血清Motilin和Ghrelin的变化。方法:采用适度夹尾刺激法复制FD大鼠模型,分别予电针刺激足三里穴位及对照性西药治疗,测定各组大鼠摄食量、体重、胃残留率、碳末推进率及血清Motilin和Ghrelin浓度。结果:模型组、西药组和针刺组摄食量与空白组比较均显著下降;西药组与针刺组胃残留率减少;西药组和针刺组相应的碳末推进率较空白组显著升高;模型组大鼠血清Motilin浓度显著下降;模型组大鼠血清Ghrelin相对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手法针刺足三里对胃肠动力有促进作用,可能与恢复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的Moti-lin、Ghrelin水平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针刺 胃排空 MOTILIN GHREL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F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中差异表达miRNA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周丽 曾毅 +2 位作者 张红星 徐派的 马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19-824,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并筛查电针治疗前后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探索miRNA参与电针治疗FD过程中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采用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 目的观察电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并筛查电针治疗前后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探索miRNA参与电针治疗FD过程中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采用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6只。所有造模大鼠均采用多因素应激干预法构建FD模型,造模成功后电针组采用电针足三里穴和太冲穴治疗。观察整个实验过程中大鼠的一般情况;在治疗结束后对各组大鼠的胃排空率进行检测;通过提取电针组和模型组大鼠总RNA,进行差异表达miRNA的筛选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在造模期间,造模大鼠出现饮食、饮水量和体重下降,毛发脱落变黄,大便稀溏,精神萎靡,活动量减少;电针治疗后电针组大鼠饮食、饮水、精神、活动度等情况好转,毛发变白,大便正常。模型组和电针组胃排空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而电针组胃排空率明显高于模型组,3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185.691,P<0.01)。筛查出电针组和模型组大鼠显著差异表达的miRNA共16个,其中上调miRNA 7个和下调miRNA 9个。预测到差异表达的miRNA调控的靶基因数为11678个,靶位点数为31974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主要的20条信号通路以及GO功能富集分析排列最靠前的20个功能,其中生物过程的占比最高,为74.9%。结论电针能够有效改善FD模型大鼠的胃动力,并且此过程中存在多种miRNA参与其相关分子机制,该研究为FD的针灸治疗以及治疗靶点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电针 微小RNA 生物信息学分析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8
作者 安成飞 宁静 +3 位作者 郭建宏 李华南 陈英英 谭涛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7-220,共4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胃、十二指肠紊乱所导致的非器质性疾病,具有症状反复、病程迁延、经济负担沉重的特点。FD在中医上属“痞满”“胃脘痛”等范畴,艾灸作为独特的中医外治疗法,在此病治疗上发挥着重要优势。作...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胃、十二指肠紊乱所导致的非器质性疾病,具有症状反复、病程迁延、经济负担沉重的特点。FD在中医上属“痞满”“胃脘痛”等范畴,艾灸作为独特的中医外治疗法,在此病治疗上发挥着重要优势。作者通过归纳和分析艾灸治疗FD的相关文献,发现艾灸治疗FD临床疗效显著,具有疗效显著,整体调节;辨证施灸,改善体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疗效特点,调节胃动力异常、调节脑肠轴紊乱、调节炎症免疫反应、降低内脏敏感性是艾灸治疗FD的重要作用机制。针对艾灸治疗FD的临床应用、疗效特点、作用机制等进行总结,以期为指导临床治疗此病提供有效的依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功能性消化不良 疗效 机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发酵六神曲的制备及其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小鼠的改善作用
9
作者 吴金鹏 吴影 +5 位作者 曹双双 李璇 张杰 王耀 牛华伟 古绍彬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36-244,I0002,共10页
该研究采用植物乳植杆菌CGMCC 29919(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CGMCC 29919)、鼠李糖乳酪杆菌LH-1(Lacticaseibacillus rhamnosus LH-1)、嗜酸乳杆菌LA-1(Lactobacius acidophilus LA-1)强化发酵制备益生菌六神曲,对其活性成分进... 该研究采用植物乳植杆菌CGMCC 29919(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CGMCC 29919)、鼠李糖乳酪杆菌LH-1(Lacticaseibacillus rhamnosus LH-1)、嗜酸乳杆菌LA-1(Lactobacius acidophilus LA-1)强化发酵制备益生菌六神曲,对其活性成分进行测定,并探究其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小鼠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制备的益生菌六神曲中阿魏酸、芦丁、槲皮苷、槲皮素、木犀草素含量比未强化六神曲分别提高了35.98%、191.91%、241.93%、65.25%、50.08%。与模型组小鼠相比,益生菌六神曲治疗组小鼠的胃排空率提高了46.26%(P<0.01),小肠推进率提高了93.50%(P<0.01),促进了胃动素的释放;显著降低了功能性消化不良小鼠血清中IL-4(69.31 pg/mL)和IL-1β水平(86.81 pg/mL);改善了肠道菌群结构,使功能性消化不良小鼠肠道中有益菌群Lachnospiraceae、Akkermansia和Lactobacillus的丰度大幅提升,有害菌群Ruminococcus和Helicobacter丰度显著降低。研究表明,益生菌强化发酵六神曲能够显著提高六神曲中的功效成分,并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结构,调节胃肠激素水平,增强胃肠动力,促进消化和减轻炎症反应,发挥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可为提高临床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神曲 益生菌 成分测定 炎症 功能性消化不良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D-MIMO距离高分辨雷达及其旁瓣抑制 被引量:9
10
作者 戴喜增 许稼 +1 位作者 彭应宁 夏香根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033-2037,共5页
为了提高距离分辨率而又不增加对发射/接收机带宽的要求,该文提出了频分多入多出(Frequency-Divided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FD-MIMO)雷达。该雷达利用同时发射的多路窄带信号合成宽带波形,进而得到目标的高分辨距离像。由于... 为了提高距离分辨率而又不增加对发射/接收机带宽的要求,该文提出了频分多入多出(Frequency-Divided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FD-MIMO)雷达。该雷达利用同时发射的多路窄带信号合成宽带波形,进而得到目标的高分辨距离像。由于持续时间短,合成高分辨距离像具有很好的多普勒容限。此外,针对由合成频谱不连续性造成的近区高旁瓣和由子带间耦合造成的远区高旁瓣,该文分别提出使用倒数谱滤波器和对子带信号加带外衰减的方法予以抑制。最后,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证明了旁瓣抑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分多入多出雷达 模糊函数 高分辨距离像 倒数谱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磨汤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十二指肠低度炎症保护黏膜屏障作用研究
11
作者 张海月 罗倩 +7 位作者 刘琴 魏星旭 陈龙彪 韩运宗 陈思清 周姝 蔺晓源 周赛男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37-1742,1751,共7页
目的:探讨四磨汤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十二指肠低度炎症及保护十二指肠黏膜屏障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和造模组(50只),造模组大鼠采用多因素干预法制备FD模型。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随机分成模型组,四磨汤... 目的:探讨四磨汤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十二指肠低度炎症及保护十二指肠黏膜屏障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和造模组(50只),造模组大鼠采用多因素干预法制备FD模型。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随机分成模型组,四磨汤高、中、低剂量组和莫沙必利组,每组10只。四磨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5.62 g/kg、2.81 g/kg、1.40 g/kg四磨汤灌胃,莫沙必利组给予莫沙必利0.305 mg/kg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连续灌胃14 d。观察大鼠体质量;测定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透射电镜观察十二指肠上皮细胞形态;ELISA检测血清中IL-17A、IL-22水平;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十二指肠中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紧密连接蛋白(ZO-1、claudin-1)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体质量、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均显著降低(P<0.01),透射电镜显示十二指肠上皮细胞间隙增宽,血清IL-17A、IL-22水平显著升高(P<0.01),十二指肠组织PAR-2表达显著升高、ZO-1和claudin-1表达下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四磨汤高、中剂量组及莫沙必利组体质量、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均有所升高(P<0.05,P<0.01),血清中IL-17A、IL-22水平下降(P<0.05,P<0.01),十二指肠组织中PAR-2表达下调,ZO-1和claudin-1表达显著升高(P<0.01);四磨汤低剂量组能改善大鼠体质量减轻现象(P<0.01),降低IL-17A水平及PAR-2表达,并升高ZO-1和claudin-1表达(P<0.05,P<0.01),但对其他指标的影响差异不明显。结论:四磨汤可能通过下调IL-17A、IL-22的水平及PAR-2的表达,上调ZO-1、claudin-1的表达,减轻十二指肠低度炎症以修复黏膜屏障,发挥治疗FD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磨汤 功能性消化不良 十二指肠低度炎症 十二指肠黏膜屏障损伤 PAR-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P合胞体探讨疏肝健脾法促进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动力的作用机制
12
作者 毛兰芳 刘俊宏 +4 位作者 张晶 牛媛媛 杜晓娟 李正菊 汪龙德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8,I0002,共5页
SIP合胞体是维持正常胃肠动力的关键,功能性消化不良(FD)胃肠动力障碍与SIP合胞体中ICC-ANO1/PDGFRα+细胞-SK3途径的失衡有关。肝失疏泄、脾胃升降失常是FD发病的基本病机,疏肝健脾法是治疗FD的重要治法。前期研究发现疏肝健脾法改善F... SIP合胞体是维持正常胃肠动力的关键,功能性消化不良(FD)胃肠动力障碍与SIP合胞体中ICC-ANO1/PDGFRα+细胞-SK3途径的失衡有关。肝失疏泄、脾胃升降失常是FD发病的基本病机,疏肝健脾法是治疗FD的重要治法。前期研究发现疏肝健脾法改善FD胃肠动力与其调节胃肠肌电活动和脑肠肽释放有关,但是否通过调控SIP合胞体以干预FD目前尚不明确。因此我们提出:“疏肝健脾法通过ICC-ANO1/PDGFRα+细胞-SK3途径调控SIP合胞体促进FD胃肠动力”的科学假说。基于ICC-ANO1/PDGFRα+细胞-SK3途径,采用细胞学、分子生物学和全细胞膜片钳等方法,探讨疏肝健脾法中药含药血清对ICC/PDGFRα+细胞的影响;建立FD胃肠动力障碍大鼠模型,明确疏肝健脾法的干预作用,采用分子生物学和电生理技术验证疏肝健脾法调控SIP合胞体改善FD胃肠动力障碍及其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肠动力 SIP合胞体 疏肝健脾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化食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13
作者 董祥伟 闫建华 朱亚楠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健脾化食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脾虚气滞证对中医证候、营养状态及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石家庄市中医院就诊的66例FD患者,按照信封法随机分为中药组和... 目的探讨健脾化食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脾虚气滞证对中医证候、营养状态及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石家庄市中医院就诊的66例FD患者,按照信封法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生活方式干预和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中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健脾化食丸。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营养状态、胃肠激素水平和临床疗效。结果中药组治疗后白蛋白(albumin,ALB)、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及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高于对照组,且胃动素(motilin,MLT)、胃泌素(gastrin,GAS)及胆囊激素(cholecystokinin,CCK)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中药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化食丸治疗FD脾虚气滞证患者,可有效改善其中医证候和营养状态,调节胃肠激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化食丸 功能性消化不良 脾虚气滞证 中医证候 营养状态 胃肠激素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肝解郁消痞方在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合并失眠治疗中的作用观察
14
作者 袁瑞兴 黄定鹏 +2 位作者 翁佩珊 吕沛东 卢晓敏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5-188,共4页
目的探讨疏肝解郁消痞方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合并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肝胃不和型FD合并失眠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给予疏肝解郁... 目的探讨疏肝解郁消痞方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合并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肝胃不和型FD合并失眠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给予疏肝解郁消痞方联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记录比较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尼平消化不良症状指数(Nipin dyspepsia symptom index,NDSI)、尼平消化不良生活质量指数(Nipin dyspepsia life quality index,NDL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胃肠激素[胃动素(Motilin,MLT)、胃泌素(Gastrin,GAS)、胃饥饿素(Ghrelin)]、神经递质[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各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DSI、PSQI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NDLQI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LT、GAS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Ghrelin均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E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5-HT、GABA均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L-6、TNF-α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解郁消痞方治疗肝胃不和型FD合并失眠有较好疗效,可减轻患者症状,改善其睡眠质量及胃肠激素、神经递质水平,抑制炎症,同时具有较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肝胃不和型 失眠 疏肝解郁消痞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逆散对FD大鼠十二指肠杯状细胞及MUC2的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朱春洋 赵鲁卿 +1 位作者 赵静怡 张声生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1期1575-1578,1584,共5页
目的:探讨四逆散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十二指肠杯状细胞及黏蛋白2(MUC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四逆散观察组,每组10只。采用幼年碘乙酰胺灌胃联合夹尾应激刺激方法诱导FD动物模型,正常组及模型组... 目的:探讨四逆散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十二指肠杯状细胞及黏蛋白2(MUC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四逆散观察组,每组10只。采用幼年碘乙酰胺灌胃联合夹尾应激刺激方法诱导FD动物模型,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四逆散观察组予四逆散中药水煎剂灌胃。取大鼠局部十二指肠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以十二指肠组织基本形态,AB-PAS染色观察杯状细胞数量情况,免疫组织化学(IHC)观察MUC2蛋白表达情况,定量PCR(qPCR)检测MUC2 mRNA表达情况。结果:HE染色显示3组大鼠十二指肠基本形态未见明显异常;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十二指肠杯状细胞数量明显减少;MUC2 mRNA及免疫阳性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四逆散观察组以上指标均较模型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逆散可能通过增加FD大鼠杯状细胞数量和增加MUC2的表达,改善十二指肠黏液屏障,从而对FD起到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四逆散 十二指肠 杯状细胞 黏蛋白2 黏液屏障 大鼠 机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腑泄热祛瘀疏利方治疗脾胃湿热兼气滞血瘀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16
作者 王明丽 宋鹏程 +4 位作者 张海燕 周玲 赵卫国 王南南 杨娜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61-968,共8页
目的研究李炳茂教授通腑泄热祛瘀疏利方治疗脾胃湿热兼气滞血瘀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衡水市人民医院脾胃湿热兼气滞血瘀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20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03例,治疗期间2组各脱落3例... 目的研究李炳茂教授通腑泄热祛瘀疏利方治疗脾胃湿热兼气滞血瘀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衡水市人民医院脾胃湿热兼气滞血瘀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20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03例,治疗期间2组各脱落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功能性消化不良西医治疗方案(莫沙必利+雷贝拉唑),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通腑泄热祛瘀疏利方,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心理状况[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尼平消化不良生活质量指数(NDLQI)]变化并评估临床疗效;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胃动素(MTL)、胃促生长素(Ghrelin)、胃泌素(GAS)、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及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胃电图分析仪分析胃动力指标变化;滴注法检测肠道菌群变化。治疗期间监测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P<0.01),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组MTL、Ghrelin、GAS、PGⅠ、PGⅡ表达水平均增高,CRH均下降,且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2组胃电图主频与慢波百分比均增加,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1);2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均增加,研究组多于对照组,肠杆菌、肠球菌及酵母菌数量均下降,研究组少于对照组(P<0.01);2组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腑泄热祛瘀疏利方治疗脾胃湿热兼气滞血瘀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与焦虑、抑郁症状,调节胃肠激素表达水平、胃动力状况及肠道菌群表达,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脾胃湿热证 气滞血瘀证 李炳茂教授 通腑泄热祛瘀疏利方 临床疗效 肠道菌群 胃肠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鞠丸干预CUMS小鼠对抑郁样行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及PACAP/PAC1-R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艳 高田田 +2 位作者 王子颖 陈刚 陶伟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1-267,共7页
目的探讨越鞠丸对抑郁共病功能性消化不良小鼠抑郁样行为和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越鞠丸低剂量组、越鞠丸高剂量组和阳性药组,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构建共病模型,通过行为学检测、尼氏... 目的探讨越鞠丸对抑郁共病功能性消化不良小鼠抑郁样行为和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越鞠丸低剂量组、越鞠丸高剂量组和阳性药组,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构建共病模型,通过行为学检测、尼氏染色评估小鼠抑郁样行为和神经元损伤;胃肠组织病理、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评估胃肠功能;ELISA法检测PACAP、VIP、IL-6、TNF-α、BDNF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AC1-R、Vipr1、Vipr2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表现出抑郁样行为,海马尼氏体数量减少,胃肠运动减慢,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水平升高(P<0.05,P<0.01),PACAP、VIP、BDNF表达降低(P<0.05,P<0.01),海马、胃窦、十二指肠组织PAC1-R、Vipr1、Vipr2表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越鞠丸低、高剂量组可改善除Vipr1、Vipr2之外的其他上述指标(P<0.05,P<0.01)。结论越鞠丸可通过PACAP/PAC1-R降低炎症因子,升高BDNF水平,改善CUMS小鼠抑郁样行为和功能性消化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鞠丸 PACAP PAC1-R 抑郁 功能性消化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脉调气理论指导下的脏腑推拿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于世亭 王先滨 +2 位作者 张明明 张可心 吕娜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7-190,共4页
目的探究以脉调气理论指导下的脏腑推拿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研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未病中心2020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10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分为观察组(53例)与对照组(53例)。对照... 目的探究以脉调气理论指导下的脏腑推拿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研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未病中心2020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10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分为观察组(53例)与对照组(53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推拿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以脉调气”理论指导下的脏腑推拿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以及治疗20 d后的中医症状积分、血锌浓度水平、胃动素、胃泌素、食欲调节因子水平、尼平消化不良指数。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与复发率。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食后腹胀、纳呆食少、大便异常和面色萎黄的证候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0 d后观察组食后腹胀、食少纳呆、面色萎黄和大便异常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胃动素、血锌含量、胃泌素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0 d后观察组胃动素、血锌含量、胃泌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Ghrelin、NPY和Lepti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0 d后观察组NPY、Ghrelin浓度水平明显较对照组高,而Leptin水平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N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0 d后观察组N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57%(48/53),显著高于对照组[75.47%(40/53)](χ^(2)=4.283,P=0.039)。观察组复发率为3.77%(2/53)(40/53)略低于对照组9.43%(5/53),但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77,P=0.241)。结论“以脉调气”理论指导下的脏腑推拿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提升食欲、调节因子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胃动素、血锌含量、胃泌素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脉调气理论 脏腑推拿 小儿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左金丸治疗肝胃郁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及对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光铭 黄玉珍 刘万里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8-51,共4页
目的观察加味左金丸治疗肝胃郁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及对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脾胃病科门诊治疗的120例肝胃郁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2021年1月—2023年1月),将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目的观察加味左金丸治疗肝胃郁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及对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脾胃病科门诊治疗的120例肝胃郁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2021年1月—2023年1月),将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与治疗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多潘立酮片治疗,给予治疗组患者多潘立酮片结合加味左金丸治疗,各组患者临床数据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证候(上腹痛、餐后饱胀、上腹烧灼感、嗳气等)积分变化、上腹痛、餐后饱胀、上腹烧灼感、嗳气等证候改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胃泌素与胃动素水平变化、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变化、尼平消化不良指数(nephrology dialysis transplantation, NDT)及生活质量量表(short form 36 questionnaire, SF-36)评分变化、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95.00%(57/60)vs 83.33%(50/60)](P<0.05);治疗组患者上腹痛、餐后饱胀、上腹烧灼感、嗳气等证候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各组患者中医证候(上腹痛、餐后饱胀、上腹烧灼感、嗳气等)积分、胃泌素与胃动素水平、IL-6及TNF-α水平、NDT及SF-36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中医证候(上腹痛、餐后饱胀、上腹烧灼感、嗳气等)积分、胃泌素与胃动素水平、IL-6及TNF-α水平、NDT及SF-36评分均改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上腹痛、餐后饱胀、上腹烧灼感、嗳气等)积分、胃泌素与胃动素水平、IL-6及TNF-α水平、NDT及SF-36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均较少(P>0.05)。结论加味左金丸治疗肝胃郁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显著,可较好改善患者胃肠功能,促进患者更快恢复健康,且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治疗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胃郁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 加味左金丸 多潘立酮片 临床疗效 胃泌素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探讨电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的作用机制
20
作者 乐薇 姚函伶 +2 位作者 杨格格 吴贻森 徐派的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9-267,共9页
目的探讨电针印堂、内关、足三里对FD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夹尾、不规律饮食以及冰生理盐水灌胃法复制FD模型。造模后,电针组行针刺干预,每天1次,每次30 min,连... 目的探讨电针印堂、内关、足三里对FD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夹尾、不规律饮食以及冰生理盐水灌胃法复制FD模型。造模后,电针组行针刺干预,每天1次,每次30 min,连续14天。记录大鼠的一般状态;旷场实验检测大鼠的自主行为及紧张度;HE染色法观察大鼠胃黏膜形态及炎症反应;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下丘脑5-羟色胺3受体(5-HT3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十二指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受体2(CRHR2)、NOD样受体蛋白6(NLRP6)蛋白表达;阿利新蓝染色观察大鼠十二指肠黏膜上皮形态及杯状细胞的阳性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一般状态、旷场自主运动距离、运动速度、十二指肠CRHR2、NLRP6蛋白均大幅下降(P<0.05),下丘脑5-HT3R、CRH mRNA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一般状态、旷场自主运动距离、运动速度、十二指肠CRHR2、NLRP6蛋白及杯状细胞的表达均明显提高(P<0.05),下丘脑5-HT3R、CRH mRNA大幅下降(P<0.05)。模型组大鼠胃黏膜可见疏松的结缔组织,黏膜下层轻度水肿,淋巴细胞增生;空白组和电针组大鼠胃黏膜结缔组织排列紧密,胃腺间质无明显增生,未见炎症细胞。结论电针印堂、内关、足三里可能是通过提升十二指肠CRHR2、NLRP6蛋白和杯状细胞表达,抑制下丘脑5-HT3R、CRH的表达,来提高FD大鼠自主运动水平,缓解焦虑,修复缺损的肠道黏膜屏障,恢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正常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胃肠病 电针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