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istance of full-scale beams against close-in explosions.Numerical modeling and field tests
1
作者 A.Prado A.Alañón +5 位作者 R.Castedo A.P.Santos L.M.López M.Chiquito M.Bermejo C.Oggeri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35-47,共13页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erformances of a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including four concrete models applied to a full-scale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 subjected to blast loading. Field test data has been used to compare ...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erformances of a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including four concrete models applied to a full-scale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 subjected to blast loading. Field test data has been used to compare model results for each case. The numerical modelling has been, carried out using the suitable code LS-DYNA. This code integrates blast load routine(CONWEP) for the explosive description and four different material models for the concrete including: Karagozian & Case Concrete, Winfrith, Continuous Surface Cap Model and Riedel-Hiermaier-Thoma models, with concrete meshing based on 10, 15, and 20 mm. Six full-scale beams were tested: four of them used for the initial calibration of the numerical model and two more tests at lower scaled distances. For calibration, field data obtained employing pressure and accelerometers transducer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derived from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Damage surfaces and the shape of rupture in the beams have been used as references for comparison. Influence of the meshing on accelerations has been put in evidence and for some models the shape and size of the damage in the beams produced maximum differences around 15%. In all cases, the variations between material and mesh models are shown and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st test Numerical simulation LS-DYNA Concrete model Mesh effect full-scale bea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地下水库煤柱动力响应与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90
2
作者 顾大钊 颜永国 +2 位作者 张勇 王恩志 曹志国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589-1597,共9页
参考借鉴地面水库坝体抗震安全评价的相关研究,构建了煤矿地下水库相似材料模型平台,进行了不同烈度条件下的动力破坏试验研究,并利用摩尔库伦模型对坝体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了坝体的地震破坏形态、抗震薄弱环节... 参考借鉴地面水库坝体抗震安全评价的相关研究,构建了煤矿地下水库相似材料模型平台,进行了不同烈度条件下的动力破坏试验研究,并利用摩尔库伦模型对坝体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了坝体的地震破坏形态、抗震薄弱环节以及影响因素;同时对同等条件下的地面水库坝体进行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地下水库与地面水库的抗震安全性。结果表明: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得到的动力响应较为接近;在地震波逐级加载的过程中,由于受到顶底板约束,煤矿地下水库坝体晚于地面水库坝体进入塑性工作状态,验证了煤矿地下水库坝体较地面水库坝体具有更好的抗震安全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煤矿地下水库坝体安全系数概念,对比分析了同条件的煤矿地下水库坝体和地面水库坝体的安全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地下水库 相似模型 振动台试验 动力破坏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变倾角单裂隙动水注浆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俞文生 李鹏 +1 位作者 张霄 王倩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137-2143,2149,共8页
突涌水灾害对地下工程危害严重,实践表明,注浆是治理突涌水灾害的有效方法。近年来,裂隙岩体注浆理论的研究成为热点,但裂隙动水注浆理论发展缓慢,不能有效指导工程实践。在水平裂隙动水注浆U型扩散理论基础上,研发可变倾角小比例裂隙... 突涌水灾害对地下工程危害严重,实践表明,注浆是治理突涌水灾害的有效方法。近年来,裂隙岩体注浆理论的研究成为热点,但裂隙动水注浆理论发展缓慢,不能有效指导工程实践。在水平裂隙动水注浆U型扩散理论基础上,研发可变倾角小比例裂隙动水注浆模型试验系统,开展多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倾角对裂隙动水注浆扩散规律的影响机制,同时,利用COMSOL软件对一定倾角的裂隙动水注浆扩散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当裂隙水平时,满足U型扩散形态;当裂隙存在倾角时,在动水水头差和浆液自身重力因素作用下,浆液呈现彗星状扩散形态;相同扩散效果下,注浆速率随裂隙倾角的增加呈抛物线型增长规律,增加注浆速率可以保持注浆孔附近相对于其周边区域的浓度梯度优势。该研究结论对于目前裂隙动水注浆理论是一种重要补充,对指导突涌水灾害治理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工程 突涌水 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裂隙倾角 扩散规律 注浆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群模型试验中微型多点位移计的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张乾兵 朱维申 +2 位作者 李勇 孙林锋 张磊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23-628,共6页
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是研究大型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状况的重要方法,但是,许多制约因素使得这类试验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其中包括试验过程中物理量的量测问题。以双江口水电站地下洞群稳定性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模型试验为准确量测三维应力状... 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是研究大型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状况的重要方法,但是,许多制约因素使得这类试验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其中包括试验过程中物理量的量测问题。以双江口水电站地下洞群稳定性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模型试验为准确量测三维应力状态下洞群模型试验中围岩内部的微小位移,设计、制作和安装了高精度微型多点位移计,获得了围岩在开挖全过程中的位移变化规律曲线,同时,还开展了与模型试验相对应的数值模拟。将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设计成功的微型多点位移计能够广泛应用在各类岩土工程模型试验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洞群 地质力学模型试验 位移量测 微型多点位移计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棒式光纤传感器在地下洞群模型试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朱维申 郑文华 +2 位作者 朱鸿鹄 张乾兵 殷建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342-3347,共6页
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是在复杂条件下进行大型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分析的重要研究手段,能够真实地反映地质构造和工程结构的空间关系,准确模拟施工过程对厂房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岩体的破坏特征。双江口水电站地下洞群模型试验中采用预留孔径灌... 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是在复杂条件下进行大型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分析的重要研究手段,能够真实地反映地质构造和工程结构的空间关系,准确模拟施工过程对厂房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岩体的破坏特征。双江口水电站地下洞群模型试验中采用预留孔径灌胶方式进行高精度的棒式光纤光栅(FBG)位移传感器的埋设,以便对洞室周边的位移进行量测,同时应用FLAC3D进行数值模拟比较。结果表明:棒式光纤光栅传感器量测方法解决了模型试验中内部变形小、量测精度要求高的问题,与数值模拟结果相吻合;试验中传感器埋设的方法是成功的,无论是开挖阶段还是超载阶段传感器均能有效地监测模型内部变形,揭示地下洞室群模型在开挖阶段和超载阶段的变形机制和破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洞群 地质力学模型试验 光纤布拉格光栅(FBG)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接工程建设荷载的数字孪生试验方法 被引量:7
6
作者 张超 刘拯安 +1 位作者 郎志雄 陈仁朋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1-128,共8页
近接工程建设荷载是指城市近接工程施工扰动对既有地下结构的附加荷载作用。该荷载作用可诱发既有地下结构损伤甚至破坏,威胁城市安全,但其发展规律尚不明确。明确该荷载作用需探明近接工程-地层-既有结构三者之间的动态耦合机制,尚缺... 近接工程建设荷载是指城市近接工程施工扰动对既有地下结构的附加荷载作用。该荷载作用可诱发既有地下结构损伤甚至破坏,威胁城市安全,但其发展规律尚不明确。明确该荷载作用需探明近接工程-地层-既有结构三者之间的动态耦合机制,尚缺乏行之有效的试验方法。文章提出一种近接工程建设荷载的数字孪生试验方法。该方法融合数字孪生技术和混合试验技术,克服了传统混合试验技术的数值模型保真性问题,实现了近接工程建设荷载的室内试验研究。此外,通过两个交互模块实现了施工现场物理空间、数字孪生体以及地层结构物理模型试验之间的数据交互,进而建立了数字孪生试验方法的系统架构。利用该系统架构开展工程案例分析,初步验证了其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接工程建设荷载 地下结构 数字孪生技术 混合试验 物理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向分层充填法地下采矿模型试验与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哲 崔周全 徐前卫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5-101,共7页
依托于云南磷化集团晋宁磷矿6~#坑深部缓倾斜中厚磷矿充填法地下采矿工程,对充填法模型试验的试验方案、相似材料配比、试验台架、开挖模拟技术、试验量测方案与技术等进行了探索研究,并通过室内平面应变相似模拟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等... 依托于云南磷化集团晋宁磷矿6~#坑深部缓倾斜中厚磷矿充填法地下采矿工程,对充填法模型试验的试验方案、相似材料配比、试验台架、开挖模拟技术、试验量测方案与技术等进行了探索研究,并通过室内平面应变相似模拟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等对缓倾斜中厚磷矿层上向分层充填法地下开采过程中地下采场围岩的应力和变形活动规律、松动范围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模型试验围岩破坏主要发生在顶板中部,破坏模式为块体塌落,且围岩竖向应力的变化呈现拱形,并且以采空区为中心向外扩展,位移最大的位置在顶板中部,朝向采空区,应注意靠近开挖侧的围岩位移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法 地下开采 模型试验 数值分析 围岩应力 松动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深孔爆破模型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马建军 江兵 +2 位作者 黄勇 周惠新 蔡路军 《工程爆破》 2001年第3期9-14,共6页
介绍了井下深孔爆破模型模拟试验的方法。对大冶铁矿三个典型的深孔爆破方案进行了设计和模型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定量分析 ,验证了侧向抛掷爆破出矿方案优于单排齐发爆破 。
关键词 井下矿 深孔爆破 爆破模拟 模型试验 爆破模型 爆破方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商业空间灾害突发期间应急救援仿真模型 被引量:2
9
作者 陆秋琴 赵洪艳 黄光球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3-80,112,共9页
为了提高地下商业空间灾害突发期间应急救援效率,通过对地下商业空间灾害应急救援内涵进行分析,建立了相应的应急救援仿真系统,并以此为基础利用系统动力学构建了地下商业空间灾害应急救援仿真模型。以某地下商场为例对该模型进行了真... 为了提高地下商业空间灾害突发期间应急救援效率,通过对地下商业空间灾害应急救援内涵进行分析,建立了相应的应急救援仿真系统,并以此为基础利用系统动力学构建了地下商业空间灾害应急救援仿真模型。以某地下商场为例对该模型进行了真实性和适用性检验和救援人员投入策略的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模拟地下1~3层商业空间和自救逃生人员发生踩踏或不发生踩踏的救援情况;且对时间紧迫的救援任务,在考虑人力资本与救援效果时,能找出使救援效率提高更明显的救援人员数量范围。此仿真模型能模拟地下商业空间灾害突发期间的真实应急救援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商业空间 应急救援 系统动力学(SD)模型 模型检验 策略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综合管廊地震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0
作者 李金奎 汪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428-3445,共18页
近年来,作为承载城市动脉重要的生命线工程,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大量涌现,其抗震性能及地震响应研究成为当前地下结构工程的热点方向之一。首先,简要介绍了地下综合管廊的震害现象及抗震分析方法;其次,基于中国大量的典型实际工程,将地下... 近年来,作为承载城市动脉重要的生命线工程,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大量涌现,其抗震性能及地震响应研究成为当前地下结构工程的热点方向之一。首先,简要介绍了地下综合管廊的震害现象及抗震分析方法;其次,基于中国大量的典型实际工程,将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按建设试点前、建设试点及非建设试点进行分类,并总结了地下综合管廊工程的特点;再次,对中国地下综合管廊地震响应研究的发文量进行简要分析;最后,针对地下综合管廊工程的特点,分别从中外(模型试验及场地条件、地震波、预制结构等数值模拟)角度入手详细阐述了其地震响应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总结了目前主要的研究成果,并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与问题,对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综合管廊 地震震害 抗震分析 地震响应 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洞室开挖对地表建筑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云屹 王昊 +1 位作者 贡嘎顿珠 张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246-250,共5页
针对地下洞室开挖可能会对地表建筑产生的影响,通过离心模型试验研究了开挖后附近土体的沉降情况,并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地表建筑物的位置、高度和宽度对这种沉降的影响。试验得到了土体中的标志点在开挖过程中的时程曲线,并得到了最终... 针对地下洞室开挖可能会对地表建筑产生的影响,通过离心模型试验研究了开挖后附近土体的沉降情况,并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地表建筑物的位置、高度和宽度对这种沉降的影响。试验得到了土体中的标志点在开挖过程中的时程曲线,并得到了最终地表的沉降曲线与沉降云图。数值模拟得到了地表建筑物的最大相对沉降和最大水平应变与其位置、高度和宽度的关系。结果显示,当地下隧道恰好从建筑物正下方穿过时,地下隧道顶部的沉降量与水平应变最大;但当地下隧道从建筑物附近穿过时,地表建筑基础的倾斜率可能会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洞室 地表建筑 离心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向荷载下组合孔爆破参数优化取值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谢亮波 李二宝 +2 位作者 张西良 杨海涛 仪海豹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3-39,共7页
随着浅部资源开采逐渐进入深部,深井高地应力问题愈发严重。为研究深部金属矿山回采过程中由于采切工程带来的单侧高地应力问题,通过理论分析推导了深部无限岩体内炸药爆炸压碎圈半径、裂隙圈半径的扩展公式,认为初始地应力对炸药爆破... 随着浅部资源开采逐渐进入深部,深井高地应力问题愈发严重。为研究深部金属矿山回采过程中由于采切工程带来的单侧高地应力问题,通过理论分析推导了深部无限岩体内炸药爆炸压碎圈半径、裂隙圈半径的扩展公式,认为初始地应力对炸药爆破裂隙具有抑制作用,且对裂隙圈半径扩展的抑制作用更明显。不同单侧围压下组合孔爆破模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单侧围压加大,组合孔爆破漏斗体积减小,炸药单耗增加,单侧围压加大对组合孔爆破同样呈抑制作用。在理论分析和模型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SDYNA软件建立了赞比亚谦比希铜矿井下采场三维模型,开展了单向围压15 MPa下采场组合孔爆破参数(孔距、抵抗线)优化研究。研究表明:当抵抗线W=1.8 m、孔距a=2.4 m时,即W=23.68Ф、a=31.58Ф(Ф为炮孔直径)时,爆破漏斗体积得到最大值,此时可取得最大的炸药能量利用率。研究结果对于矿山现场爆破参数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开采 初始地应力 组合孔爆破 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黄隧洞衬砌1∶1仿真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钮新强 符志远 张传健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7-86,共10页
穿黄隧洞为大型压力输水隧洞,采用盾构法施工。设计要求在盾构施工形成的拼装式管片环内,设置预应力内衬,以组成新型复合衬砌结构。为此,开展穿黄隧洞衬砌1∶1仿真模型试验,分两阶段进行。第1阶段为准备性试验,包括对三环内衬进行1∶1... 穿黄隧洞为大型压力输水隧洞,采用盾构法施工。设计要求在盾构施工形成的拼装式管片环内,设置预应力内衬,以组成新型复合衬砌结构。为此,开展穿黄隧洞衬砌1∶1仿真模型试验,分两阶段进行。第1阶段为准备性试验,包括对三环内衬进行1∶1仿真地面模型试验;第2阶段为地下模型试验研究,模型埋于地下,并人工构造与实际工程相同的埋深和水土条件,而以高位水箱按设计水头对洞内充水加压,进行超载试验。试验取得完全成功,为验证和优化设计提供了试验依据;其模型设计、仿真模拟、试验方法可供相关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有压输水隧洞 预应力衬砌 1∶1仿真地面模型试验 1∶1仿真地下模型试验 穿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气藏地下储气库采出气组分变化规律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陕224储气库为例 被引量:10
14
作者 吕建 李治 +3 位作者 付江龙 汤敬 薛伟 郄喜飞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6-101,共6页
在酸性气藏改建地下储气库方面,国内外尚无相关成熟经验可供借鉴,研究酸性气体在地下储气库注采生产过程中的组分变化规律对指导该类储气库生产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以鄂尔多斯盆地陕224储气库为例,简要阐述了研究区块内酸性气体的成... 在酸性气藏改建地下储气库方面,国内外尚无相关成熟经验可供借鉴,研究酸性气体在地下储气库注采生产过程中的组分变化规律对指导该类储气库生产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以鄂尔多斯盆地陕224储气库为例,简要阐述了研究区块内酸性气体的成因,建立了酸性气体组分模型,预测了酸性气体在注采过程中的组分变化规律,并通过直井和水平井注采试验对组分预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①直井和水平井注采试验验证了组分模型预测酸性气体含量的变化趋势,注采试验对研究区块酸性气体进行淘洗,使该区块酸性气体含量整体下降,在今后的注采周期内采出气酸性气体含量会越来越少,最终能达到国家二类商品气标准;②同一周期采气初期,酸性气体含量较低,随着采气量的增加,酸性气体含量也会增加;③在第1个注采周期酸性气体含量下降较多,在不同注采周期采气初期会有一定时间的安全生产期;④注采气量的差异导致了酸性气体分布的不均衡性,注气量多的地方采出气酸性气体含量较低,注气量少的地方,采出气酸性气体含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靖边气田 地下储气库 酸性气体 注采试验 组分模型 数值模拟 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