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5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ssive seismic velocity tomography on longwall mining panel based on simultaneous iterative reconstructive technique (SIRT) 被引量:14
1
作者 N.Hosseini K.Oraee +1 位作者 K.Shahriar K.Goshtasb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8期2297-2306,共10页
Mining operation, especially underground coal mining, always has the remarkable risks of ground control. Passive seismic velocity tomography based on simultaneous iterative reconstructive technique (SIRT) inversion ... Mining operation, especially underground coal mining, always has the remarkable risks of ground control. Passive seismic velocity tomography based on simultaneous iterative reconstructive technique (SIRT) inversion is used to deduce the stress redistribution around the longwall mining panel. The mining-induced microseismic events were recorded by mounting an array of receivers on the surface, above the active panel. After processing and filtering the seismic data, the three-dimensional tomography images of the p-wave velocity variations by SIRT passive seismic velocity tomography were provided. To display the velocity changes on coal seam level and subsequently to infer the stress redistribution, these three-dimensional tomograms into the coal seam level were sliced. In addition, the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BEM)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stress redistribu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ferred stresses from the passive seismic tomograms are conformed to numerical models and theoretical concept of the stress redistribution around the longwall panel. In velocity tomograms, the main zones of the stress redistribution arotmd the panel, including front and side abutment pressures, and gob stress are obvious and also the movement of stress zones along the face advancement is evident. Moreover, the effect of the advance rate of the face on the stress redistribution is demonstrated in tomography images. The research result proves that the SIRT passive seismic velocity tomography has an ultimate potential for monitoring the changes of stress redistribution around the longwall mining panel continuously and subsequently to improve safety of mining oper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gwall mining passive seismic velocity tomography simultaneous iterative reconstructive technique (SIRT)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stress redistribution ground contr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采面终采撤架期防灭火定量化注胶技术研究
2
作者 谢军 刘润杭 +2 位作者 徐书荣 高永文 王怡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118,共7页
为降低工作面终采撤架期间的自燃风险,提升防灭火措施中胶体压注过程的可控性,以青龙煤矿21802综采工作面终采期注胶防灭火为工程背景,研发出一种定量精准的自动制胶泵送装置。同时计算并确定了胶体扩散半径、组分配比、压注量等关键注... 为降低工作面终采撤架期间的自燃风险,提升防灭火措施中胶体压注过程的可控性,以青龙煤矿21802综采工作面终采期注胶防灭火为工程背景,研发出一种定量精准的自动制胶泵送装置。同时计算并确定了胶体扩散半径、组分配比、压注量等关键注胶参数,继而以所研发的装置为载体,以推导得出的关键注胶参数为依据,开展了架间定量压注与端头压注相结合的现场防灭火注胶应用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运用所研发的注胶装置并结合关键参数进行注胶,有效降低了工作面进回风隅角及支架后采空区的CO浓度,CO浓度从注胶前最高的14×10^(-6)降至1×10^(-6)以下。与大面积粗放型注胶相比,该方法显著降低了成本,保障了工作面终采撤架期间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终采撤架期 采空区 防灭火 注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煤沉陷区建筑物抗变形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3
作者 夏军武 周宇 +1 位作者 王玉婧 杨晗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352-3368,共17页
随着采煤沉陷区范围的不断扩大,矿山城市建设土地日益紧张,建筑物抗变形技术是解决采煤沉陷区工程建设利用的重要措施。但是由于采煤沉陷区地质条件的复杂多变、地表移动变形对建筑物的影响规律异常复杂及建筑结构形式多样等诸多困难,... 随着采煤沉陷区范围的不断扩大,矿山城市建设土地日益紧张,建筑物抗变形技术是解决采煤沉陷区工程建设利用的重要措施。但是由于采煤沉陷区地质条件的复杂多变、地表移动变形对建筑物的影响规律异常复杂及建筑结构形式多样等诸多困难,导致建筑物抗变形技术推广应用呈现起伏。首先,梳理了采煤沉陷区的地表变形特征、地表变形对建筑物的影响分类、地基与建筑物的相互作用机理、土与结构界面的本构模型、地基-基础-结构相互作用力学模型、建筑物抗变形技术及工程运用实例方面取得的成效和关键技术进展,分析了建筑抗变形的原理与技术应用。然后,总结了目前建筑物抗变形技术面临的难题与挑战:地表沉陷预测模型准确性有待提升;采煤沉陷区地基-基础-结构相互作用机制不明确;地基充填材料力学及变形特性尚不能满足工程建设地基用土的要求;基础类型、基础刚度及构造等对结构抗变形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结构耗能和吸收地表变形的新型建筑物抗变形技术待完善与研发。最后,针对现阶段我国建筑物抗变形技术应用面临的难题和挑战,提出了一套基于物理模拟试验平台研发、框架结构抗变形的规律及机理、共同作用力学模型、框架结构抗变形技术及自适应变形技术的研究与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沉陷区 地表变形 抗变形技术 本构模型 力学模型 加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资源储量估算在QuantyMine数字矿山软件中的实现及关键技术 被引量:8
4
作者 张夏林 陈国旭 +4 位作者 綦广 吴冲龙 翁正平 田宜平 何珍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406-413,共8页
根据我国传统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特点,以地矿点源数据库为基础,以矿山日常勘探与储量估算及开发工作流程为主线,在QuantyMine数字矿山软件中开发了实现传统资源储量估算的功能。解决了多源地矿勘查数据一体化管理与应用、资源储量估算与... 根据我国传统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特点,以地矿点源数据库为基础,以矿山日常勘探与储量估算及开发工作流程为主线,在QuantyMine数字矿山软件中开发了实现传统资源储量估算的功能。解决了多源地矿勘查数据一体化管理与应用、资源储量估算与地矿勘查图件报表编制一体化、多金属矿山资源储量动态估算与管理、资源储量估算成果共享等关键技术问题。结合传统储量估算工作特点,采用智能化与人机交互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多金属矿山资源储量多维空间一体化与可视化动态估算与管理功能,可有效提高储量估算科学性和可靠性。相对传统手工储量估算,采用本系统可提高5倍以上的工作效率。在紫金矿业集团所属多个矿山的应用表明,结果偏差在10%以内,估算准确率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面法 地质块段法 传统资源储量估算 储量动态估算 数字矿山 软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化参与实例的空间并置模式增量挖掘方法
5
作者 芦俊丽 昌鑫 +1 位作者 罗浩瑜 刘士虎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1-440,共10页
空间并置模式是一组空间特征的子集,它们的实例在空间中频繁关联。空间并置模式挖掘是空间数据挖掘的一个重要分支。然而,空间数据库随时间不断变化,高效的空间并置模式增量挖掘显得尤为重要。提出基于变化参与实例的空间并置模式增量... 空间并置模式是一组空间特征的子集,它们的实例在空间中频繁关联。空间并置模式挖掘是空间数据挖掘的一个重要分支。然而,空间数据库随时间不断变化,高效的空间并置模式增量挖掘显得尤为重要。提出基于变化参与实例的空间并置模式增量挖掘方法,相比传统的增量挖掘算法,不进行耗时的变化表实例生成操作,直接搜索变化参与实例。为加速变化参与实例搜索过程,提出了实例级搜索优化策略、启发式模式剪枝技术,进而提出了IMCP-CPI,讨论了算法的复杂度、正确性和完备性。在真实和模拟数据集上进行了大量实验验证IMCP-CPI的性能。结果表明IMCP-CPI远优于当前已知的5个空间并置模式增量挖掘算法,其效率提升数倍甚至数个量级。在变化数据占比为原数据集5%的新数据集中,当距离阈值d很大或者参与度阈值min_prev很小时,IMCP-CPI的性能比当前并置模式挖掘较优算法CPM-Col及改进算法CPM-iCol提升2~3倍。此外,当变化数据占比分别小于等于原数据集的25%和50%时,无论在参数变化还是可扩展性方面,IMCP-CPI均优于CPM-iCol和CPM-Col,这对具体实践中的方法选取给与了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并置模式挖掘 增量挖掘 变化参与实例 实例搜索空间 模式剪枝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西北杉木与桉树萌芽林混交培育技术
6
作者 蔡维就 陈伟军 +5 位作者 梁榕侣 何应创 梁树江 钱猛初 杨晓慧 伍观娣 《林业科技情报》 2025年第1期1-3,共3页
当前,广东省正在加速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着眼于开展林分优化提升、营造多树种针阔混交林等工作。该文通过在粤西北地区探索利用桉树萌芽林,补植套种杉木良种,营造杉木与桉萌混交林,并总结其混交林培育技术... 当前,广东省正在加速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着眼于开展林分优化提升、营造多树种针阔混交林等工作。该文通过在粤西北地区探索利用桉树萌芽林,补植套种杉木良种,营造杉木与桉萌混交林,并总结其混交林培育技术,以期为杉木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质量提供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桉树萌芽林 混交林 培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LAM技术的矿区巷道巡检机器人路径规划优化 被引量:3
7
作者 林燕霞 苏丹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9-214,共6页
针对矿区巷道环境复杂、道路狭窄等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SLAM(SimultaneousLocalizationandMapping)技术的矿区巷道巡检机器人路径规划优化方法,实现机器人的自主定位和地图构建。采用激光雷达、RGB-D相机等多种传感器相融合,获取矿区三... 针对矿区巷道环境复杂、道路狭窄等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SLAM(SimultaneousLocalizationandMapping)技术的矿区巷道巡检机器人路径规划优化方法,实现机器人的自主定位和地图构建。采用激光雷达、RGB-D相机等多种传感器相融合,获取矿区三维点云数据,并使用SLAM算法实时构建矿区三维地图。同时,通过配准当前获取的点云数据与已构建的地图,实现机器人在矿区内的自主定位。针对矿山中存在的狭窄、弯曲、分支等复杂环境,提出了一种增量式A~*优化算法用于路径规划。该算法在传统A~*算法的基础上,引入了路径平滑、走廊宽度约束等优化策略,能生成满足矿区复杂环境约束的平滑可行路径。算法采用增量式方式更新,只需对改变的局部区域重新进行路径搜索,大大减少了整体路径规划的计算耗时。通过试验验证该算法性能,结果表明:与传统路线规划方法相比,该算法能够快速、精准地完成巡检任务,为矿区巷道巡检机器人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巡检机器人 SLAM技术 增量式A~*优化算法 路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MD-SVD的矿山微震信号降噪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朱权洁 隋龙琨 +2 位作者 陈学习 欧阳振华 刘晓辉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119,共10页
为了提高微震监测技术对微震信号分析处理的准确性,充分提取微震信号波形中的有效信息,针对矿山微震信号非平稳、非线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D)和奇异值分解(SVD)的联合降噪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EMD分解获得信号的IMF分... 为了提高微震监测技术对微震信号分析处理的准确性,充分提取微震信号波形中的有效信息,针对矿山微震信号非平稳、非线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D)和奇异值分解(SVD)的联合降噪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EMD分解获得信号的IMF分量,利用相关系数、方差贡献率和相似度对IMF分量进行了优选;然后使用优选后的IMF分量重构一维微震信号时间序列的相空间数据,经过SVD分解后,利用奇异值能量百分比确立了SVD重构阶数,并根据SVD恢复原理得到了降噪后的一维微震时间序列;最后以山东某矿现场矿山爆破为例,采用不同降噪方法对3类典型微震信号进行了降噪处理,并对其降噪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EMD-SVD降噪方法与传统降噪方法相比,其平均信噪比提高了35%,平均均方根误差降低了50%,有效剔除了微震信号的噪声分量,保留了信号的特征信息。该研究对分析矿山微震信号、微震事件定位及煤矿动力灾害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安全 微震监测技术 微震信号降噪 经验模态分解 奇异值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盐穴资源评价及调查技术研究
9
作者 林振洲 刘东明 +11 位作者 张乐 蒋正中 荆磊 智庆全 张杰 周岳军 贾定宇 杨毅 梁明星 李洋 欧洋 翟景红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65,共13页
在“双碳”目标大背景下,盐穴是实现地质储能、碳封存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我国盐穴资源数量、质量不明,盐穴调查技术体系不完善,严重制约盐穴资源开发利用。通过分析我国主要盐矿区地质勘探报告、储量核实报告、企业年报及文献报道等,形... 在“双碳”目标大背景下,盐穴是实现地质储能、碳封存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我国盐穴资源数量、质量不明,盐穴调查技术体系不完善,严重制约盐穴资源开发利用。通过分析我国主要盐矿区地质勘探报告、储量核实报告、企业年报及文献报道等,形成了我国盐穴资源数量、可利用性的科学认识和基本判断;在盐穴集中区开展综合探测技术试验并结合前人试验成果,初步构建了盐穴资源调查技术体系。结果表明:(1)我国盐穴资源丰富,储量大、分布广、埋深适宜、具备规模化开发利用条件,其中华东和华中地区已有盐穴资源最为丰富。(2)通过建立盐穴资源可利用性评价体系,将全国盐穴资源分为Ⅰ、Ⅱ、Ⅲ3级,Ⅰ级已有盐穴资源占比约29.4%,主要分布在华东、华中地区的江苏、湖北、河南等省份,是开发利用的优选区;Ⅱ级已有盐穴资源占比约65.4%,广泛分布于华中、西北和西南地区,可作为开发利用远景区;Ⅲ级已有盐穴资源占比约5.2%,整体地质条件不适宜开发利用。(3)地面物探可查明盐矿区区域地质、盐层地质、水文地质及盐腔分布情况,指导盐穴建库选址;井中物探精度高,可获取盐矿品味、腔体结构等信息,服务储库建设及运行监测。研究结果可为我国盐穴资源规划及开发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盐矿 盐穴 可利用评价 调查技术 地球物理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火灾智能监测预警技术近20年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36
10
作者 邓军 李鑫 +5 位作者 王凯 王伟峰 闫军 汤宗情 康付如 任帅京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4-177,共24页
为加强矿井火灾智能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提出了矿井火灾智能监测预警技术研究思路,从矿井火灾智能感知技术及装备、预测技术及模型、智能预警系统及平台3方面综述了矿井火灾智能监测预警技术研究进展。首先,总结了内外因火灾信息监测技术... 为加强矿井火灾智能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提出了矿井火灾智能监测预警技术研究思路,从矿井火灾智能感知技术及装备、预测技术及模型、智能预警系统及平台3方面综述了矿井火灾智能监测预警技术研究进展。首先,总结了内外因火灾信息监测技术及装备,归纳了基于图像视频识别的识别流程,阐述了多源信息融合在火灾监测过程中的应用情况。其次,介绍了矿井火灾的预测技术及模型,包括支持向量机、人工神经网络、随机森林算法等机器学习算法。然后,阐述了矿井火灾预警系统及平台:在总结矿井煤自燃和外因火灾分级预警技术的基础上,介绍了矿井火灾预警系统平台的感知层、网络层、服务融合层以及应用层方面的进展内容;归纳了预警系统各层的内涵及应用框架;搭建了矿井火灾智能监测预警系统。最后,展望了我国矿井火灾智能监测预警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具体包括:在矿井火灾信息智能感知技术方面,提出加强传感技术及装备研发;在矿井火灾智能预测技术方面,提出加强隐蔽火源的位置探寻方法研究,构建火灾灾害透明化模型;在矿井火灾智能预警系统建设方面,提出将大数据融入智能判识,查明矿井火灾风险源及隐蔽火源位置的预报,实现特殊条件下煤自燃的预警。在矿井火灾智能判识与防控技术联动方面,提出利用大型语言模型在智能判识的基础上实现对矿井火灾的自适应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监测技术 外因火灾 火源辨识 预警系统 矿井火灾 火灾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场地土壤防渗阻隔及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赵娅楠 杨志辉 +1 位作者 司梦莹 阳翠红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共12页
矿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产业,但是随着我国矿区开采活动的不断进行,周边场地和土壤的污染日益突出,矿区场地土壤修复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重视。总结了防渗阻隔技术和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现状,对两者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简要概述水平/垂直阻隔技... 矿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产业,但是随着我国矿区开采活动的不断进行,周边场地和土壤的污染日益突出,矿区场地土壤修复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重视。总结了防渗阻隔技术和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现状,对两者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简要概述水平/垂直阻隔技术的技术原理及材料研发现状、土壤性质改良方法、植物修复种植物选择的原则及配置原则,为矿区场地修复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阻隔技术 植物修复 固化稳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山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与管理措施探讨 被引量:4
12
作者 安江伟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34-237,共4页
本文深入探讨了矿山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及其管理措施的加强,旨在通过先进的诊断技术和有效的管理策略,提升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首先,介绍了故障诊断技术的基本框架,包括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以及预测模型的构建;然后,详细探讨... 本文深入探讨了矿山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及其管理措施的加强,旨在通过先进的诊断技术和有效的管理策略,提升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首先,介绍了故障诊断技术的基本框架,包括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以及预测模型的构建;然后,详细探讨了实用技术如专家系统、故障记录分析和神经网络等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与局限性;最后,本文强调了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强化设备监管以及提升安全意识与培训的重要性。通过对比分析改进前后的设备故障率、维护成本和运行效率,本文展示了加强故障诊断技术和管理措施的显著效果,为矿山机电设备的高效可靠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机电设备 故障诊断 数据处理 管理措施 预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鲁棒M估计协方差矩阵相位优化的DSInSAR矿区形变监测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曾祥凯 孙凤娜 +2 位作者 陈东兴 段文再 滕文龙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2-151,共10页
针对时序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在矿区所处区域内耕地、裸地等自然地表地物上无法识别有效监测点信息,致使矿区地表形变信息不足及形变解译困难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鲁棒M估计协方差矩... 针对时序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在矿区所处区域内耕地、裸地等自然地表地物上无法识别有效监测点信息,致使矿区地表形变信息不足及形变解译困难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鲁棒M估计协方差矩阵特征值分解相位优化的DSInSAR技术,并基于34景Sentinel-1A影像获取了霄云煤矿2022年的地表时序形变。推导基于鲁棒M估计协方差矩阵估计公式,提高对样本异常值及异质像素的鲁棒性,开展基于鲁棒M估计协方差矩阵特征值分解的相位优化处理,分析了上述优化模型与通用相位优化模型的相似性,最终通过对优化估计相位开展相位信息解译处理来获取最终的形变信息。实验结果表明:基于鲁棒M估计协方差矩阵特征值分解相位优化的DSInSAR技术较常规SBAS技术及基于最大似然估计协方差矩阵的DSInSAR技术在监测点密度上分别提高了约11.4倍、0.2倍,且与水准数据对比具有最小的均方根误差,约22 mm;此外,霄云煤矿共包含三个主要形变场,其地表沉降的时序变化呈现出较显著的非线性趋势,煤矿内地表的视线向最大沉降量约418 mm。研究成果为矿区地表形变规律反演及矿区灾害防控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InSAR技术 鲁棒协方差矩阵 特征值分解 相位优化 矿区形变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央行担保品扩容是否影响企业投资风险偏好?
14
作者 王少林 黄浩彬 赖力琦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15,共13页
央行担保品政策作为货币政策对企业融资增信的重要工具,其影响日益受到关注。基于企业投资风险偏好的视角,通过文本挖掘技术从海量的年报文本信息中构造企业投资风险偏好指数,并利用DID方法分析央行担保品政策对企业投资风险偏好的影响... 央行担保品政策作为货币政策对企业融资增信的重要工具,其影响日益受到关注。基于企业投资风险偏好的视角,通过文本挖掘技术从海量的年报文本信息中构造企业投资风险偏好指数,并利用DID方法分析央行担保品政策对企业投资风险偏好的影响。研究表明,央行担保品扩容显著地提升了企业投资风险偏好。机制检验发现,政策效应源于其对2013年后发行AAA级债券的企业具有“成本激发效应”与“规模辐射效应”。此外,政策效应还受企业所在地区、企业规模、行业以及高管背景的影响。本文主要关注了央行担保品扩容带来的潜在风险,对全面评估央行担保品政策的经济影响、完善货币政策框架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央行担保品政策 企业投资 风险偏好 文本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TOPSIS法的煤矿机电设备安全评价模型及应用
15
作者 张仰行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79-184,共6页
为解决煤矿机电安全状态影响因素众多且复杂,安全隐患难以识别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AHP)—逼近理想解法(TOPSIS)的煤矿机电安全综合评价模型。首先依据机电事故致因理论,从人的因素、机电检修、管理组织和工作环境4个方面选... 为解决煤矿机电安全状态影响因素众多且复杂,安全隐患难以识别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AHP)—逼近理想解法(TOPSIS)的煤矿机电安全综合评价模型。首先依据机电事故致因理论,从人的因素、机电检修、管理组织和工作环境4个方面选取引起煤矿机电安全风险的20个评价指标,构建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状态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AHP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并结合TOPSIS法计算样本与理想解的相对贴近度,将各指标权重与相对贴近度进行耦合,最终预测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等级。最后将该模型应用于山煤集团某矿。结果表明:计算得出矿井机电安全等级为Ⅱ级,根据预测结果逆序分析识别安全隐患,分析结果符合现场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P-TOPSIS模型 煤矿 机电设备 安全评价 贴近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山废水的危害及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0
16
作者 严群 黄俊文 +2 位作者 唐美香 赖华 罗仙平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83-186,共4页
分析了矿山废水的来源和危害,介绍了酸碱中和法、混凝沉降法、化学氧化法、人工湿地法和微生物法等5种矿山废水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矿山废水 治理技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采矿理念与充填采矿 被引量:72
17
作者 乔登攀 程伟华 +3 位作者 张磊 姚维信 王贤来 王虎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1年第2期7-14,共8页
传统采矿模式下,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废石、尾砂和冶炼渣等占我国工业固体废料排放量的85%左右.大量矿山固体废料堆放地表易造成严重污染,诱发泥石流、尾矿溃坝事故.根据现代采矿理念,固体废料充填工艺是解决矿山废尾排放的最有效... 传统采矿模式下,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废石、尾砂和冶炼渣等占我国工业固体废料排放量的85%左右.大量矿山固体废料堆放地表易造成严重污染,诱发泥石流、尾矿溃坝事故.根据现代采矿理念,固体废料充填工艺是解决矿山废尾排放的最有效途径,是绿色采矿的主体支撑技术.充填采矿技术具有消除采动引起的地表下沉和改善采矿应力环境功能,具有低贫损开采、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功能和"采富保贫"远景资源保护功能,具有降低废石尾砂等固体废料排放、甚至根本消除采矿末端处理达到无废开采的功能,具有适应各种复杂难采矿床开采的功能.文中还对实现绿色采矿的原则与技术保障以及充填采矿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采矿模式 现代采矿理念 绿色采矿 充填采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充填开采的现状综合分析与展望 被引量:55
18
作者 杨胜利 白亚光 李佳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4-6,10,共4页
介绍了我国煤矿目前常用的充填开采方法、设备、工艺等方面的特点与应用情况,阐述了我国煤矿充填开采技术的现状并分析展望其在我国应用的广阔前景。充填法开采是采矿技术的革命性创新,该技术使得开拓巷道、开采资源、处理采空区成为可... 介绍了我国煤矿目前常用的充填开采方法、设备、工艺等方面的特点与应用情况,阐述了我国煤矿充填开采技术的现状并分析展望其在我国应用的广阔前景。充填法开采是采矿技术的革命性创新,该技术使得开拓巷道、开采资源、处理采空区成为可能,是绿色开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矿充填开采工艺以其鲜明的绿色环保及物料综合利用的优势,在煤矿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开采 充填工艺 应用前景 绿色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巷道支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54
19
作者 康红普 王金华 林健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809-1814,共6页
介绍了煤矿巷道支护类型,分析了巷道支护与围岩的相互作用关系,对目前主要的巷道支护理论进行了评价。着重介绍了锚杆支护成套技术,包括地质力学测试、锚杆支护设计、支护材料、施工机具与工艺、工程质量检测及矿压监测、特殊地质条件... 介绍了煤矿巷道支护类型,分析了巷道支护与围岩的相互作用关系,对目前主要的巷道支护理论进行了评价。着重介绍了锚杆支护成套技术,包括地质力学测试、锚杆支护设计、支护材料、施工机具与工艺、工程质量检测及矿压监测、特殊地质条件支护技术等。通过极软岩巷道与深部沿空留巷实例分析,介绍了锚杆支护的应用效果。实践表明:锚杆支护已经成为我国煤矿巷道首选的、安全高效的主要支护方式,显著提高了巷道支护效果,保证了采煤工作面的安全、快速推进,促进了煤炭产量的大幅度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巷道支护 锚杆支护 成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露天采煤事业的发展展望 被引量:41
20
作者 田会 才庆祥 甄选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14,共4页
结合当前我国露天煤炭事业发展现状,提出现代化露天煤矿建设目标、建设方法和建设标准,分析了露天开发方式的独特优点,并根据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安全生产、市场化改革的理念及要求,科学把握和预测了未来露天煤矿在开采工艺选择、开拓开... 结合当前我国露天煤炭事业发展现状,提出现代化露天煤矿建设目标、建设方法和建设标准,分析了露天开发方式的独特优点,并根据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安全生产、市场化改革的理念及要求,科学把握和预测了未来露天煤矿在开采工艺选择、开拓开采、资源开发模式、边坡理论、保水开采、设备设施、企业管理的发展方向,对未来露天煤炭事业的发展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采煤 开采工艺 露天设备 露天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