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0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ree dimensional shear wave velocity structure of crust and upper mantle in South China Sea and its adjacent regions by surface waveform inversion 被引量:22
1
作者 曹小林 朱介寿 +2 位作者 赵连锋 曹家敏 洪学海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3-124,共12页
We assembled approximately 328 seismic records. The data set was from 4 digitally recording long-period and broadband stations of CDSN. We carried out the inversion based on the partitioned waveform inversion (PWI). I... We assembled approximately 328 seismic records. The data set was from 4 digitally recording long-period and broadband stations of CDSN. We carried out the inversion based on the partitioned waveform inversion (PWI). It partitions the large-scale optimization problem into a number of independent small-scale problems. We adopted surface waveform inversion with an equal block (2((2() discretization in order to acquire the images of shear velocity structure at different depths (from surface to 430 km) in the crust and upper-mantle. The resolution of all these anomalies has been established with (check-board( resolution tests. These results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velocity, lithosphere and asthenosphere structure between South China Sea and its adjacent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波波形 分块波形反演 三维S波速度结构 中国数字地震台网 “检验板”法 岩石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agingcomplex near-surface structures in Yumen oil field by joint seismic traveltime and waveform inversion
2
作者 JIANG Wenbin ZHANG Jie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7-68,共12页
The first-arrival traveltime tomography is a standard approach for near-surface velocity estimation.However,it cannot resolve complex near-surface structures and will produce a smooth velocity model with low resolutio... The first-arrival traveltime tomography is a standard approach for near-surface velocity estimation.However,it cannot resolve complex near-surface structures and will produce a smooth velocity model with low resolution.Early arrival waveform inversion is a robust tool for imaging the near surface structures,but it requires a good initial model to avoid cycle skipping between the predicted and observed data.Furthermore,waveform inversion requires substantial computation efforts.Therefore,we present joint seismic traveltime and waveform inversion method,and we expect the joint inversion method retains the advantages of both traveltime inversion and full waveform inversion and overcomes their respective drawbacks at the same time.The objective function includes both the traveltime and waveform misfit.At each iteration,the traveltimes are calculated by wavefront raytracing,and the waveforms are computed using a finite-difference method.The nonlinear optimization problem is solved by the conjugate gradient method.We apply the joint inversion method to study complex near-surface area where shallow overthrust and rugged topography present a significant challenge for applying traveltime inversion and waveform inversion alone.We test synthetic data to verify the advantages of the joint method,and then apply the method to a 2Ddataset acquired in Yumen Oil field,China.The inversion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joint traveltime and waveform inversion helps constrain the very shallow velocity structures and also resolve complex overthrust with large velocity contra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波形反演 随机边界 异构并行 作业池 速度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UST AND UPPER STRUCTURE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AND ITS ADJACENT REGIONS FROM SURFACE WAVEFORM INVERSION
3
作者 Cao Xiaolin,Cao Jamin,Zhu Jieshou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316-316,共1页
In this paper,218 long period Rayleigh wave records from 7 seismic station of CDSN are selected.We applied a partitioned waveform inversion to these data in order to construct a 3\|D model of shear velocity down to 40... In this paper,218 long period Rayleigh wave records from 7 seismic station of CDSN are selected.We applied a partitioned waveform inversion to these data in order to construct a 3\|D model of shear velocity down to 400km depth in the crust and upper mantle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and Its Adjacent Regions (22°~44°N,70°~110°E).The first step of the waveform inversion used involved the matching of the waveforms of fundamental and highermost Ravleigh waves with waveforms synthesized from stratified models;in the second stage,the 3\|D model was constructed by solve linear constrains equation. The major structural features inferred from the surface waveform inversions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1) There is a great contrast between surface waveform through Qinghai—Thibet plateau and the others.Main frequency of the former is lower than the latter, which indicate the crust depth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is deeper than the others. In addition,the amplitude of about 30s period and 50s period is lower than both sides,which implied these exist lower velocity layer at about 25km depth and about 50km depth in Qinghai—Tibet plateau Crust.The former is common,the latter was argued because resolution of most method can not prove 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nghai—Tibet plateau long period Rayleigh wave partitioned waveform inversion 3\|D model of shear velocity lower velocity layer lithosphere struc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地雷达三维时间域双参数全波形反演
4
作者 冯德山 方正扬 +7 位作者 李冰超 陈程 李电波 陶啸 蔡立琼 邰晓勇 刘硕 王珣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894-2910,共17页
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GPR)作为电磁无损探测的新兴技术,在浅部工程勘探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传统二维GPR存在数据采集效率低、覆盖不全及缺乏三维空间信息等不足,三维GPR能够有效克服这些问题.随着三维GPR的普及,对高精度三... 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GPR)作为电磁无损探测的新兴技术,在浅部工程勘探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传统二维GPR存在数据采集效率低、覆盖不全及缺乏三维空间信息等不足,三维GPR能够有效克服这些问题.随着三维GPR的普及,对高精度三维数据处理的需求也愈发迫切.三维GPR数据的全波形反演(Full Waveform Inversion,FWI)能够精细描绘地下构造与异常体,是重构复杂地质结构及预测异常体特性的重要工具.鉴于此,深入开展三维GPR的FWI研究至关重要.然而,三维频率域FWI面临求解超大型方程组的挑战,计算难度大.本文通过引入参数归一化、随机源策略和全变差(Total Variation,TV)正则化方法,有效解决了三维反演目标函数的强非线性、反演效率低下及反演伪像问题,首次实现了时间域地表GPR数据的三维双参数(介电常数和电导率)FWI.两个模型合成数据的反演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对复杂地下结构进行三维成像,其中随机源策略显著缩短了计算时间,TV正则化则提升了三维反演成像的精度.此外,介电常数与电导率的双参数三维反演相互验证,提供了更丰富的信息约束,有助于更准确地识别探测对象属性,为地质解译提供更明确的推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地雷达 时间域 三维全波形反演 双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电平特低频发射机无窄脉冲高质量调制技术
5
作者 张国澎 马原 +2 位作者 陶海军 谭兴国 陈卓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3-432,共10页
针对单相中点钳位型(NPC)三电平特低频数字发射机的窄脉冲问题,分析调制比、载波频率和死区时间对窄脉冲的影响,得到NPC三电平发射机窄脉冲的分布规律.提出无窄脉冲的高频逆变调制方法,消除了调制波峰、谷值及过零点附近的窄脉冲.探讨... 针对单相中点钳位型(NPC)三电平特低频数字发射机的窄脉冲问题,分析调制比、载波频率和死区时间对窄脉冲的影响,得到NPC三电平发射机窄脉冲的分布规律.提出无窄脉冲的高频逆变调制方法,消除了调制波峰、谷值及过零点附近的窄脉冲.探讨该方法的数字化实现以及该方法导致的调制波峰谷值和过零点附近的波形畸变问题,提出三拍载波的预测方法,解决了窄脉冲消除策略导致的谐波问题,保障了无窄脉冲调制的输出波形质量.在搭建的实验平台上,验证了所提方法在高频调制过程中对窄脉冲的消除.三拍载波预测改善了调制在电流过零点附近的波形质量,加入了传统窄脉冲消除的调制方法,进行对比实验.所提策略在不同的调制比和载波频率下均可以大幅提升逆变调制输出的波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电平 单相逆变器 特低频 窄脉冲 波形质量 高频逆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相控波形指示反演技术及其在煤系地层薄砂岩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童姜楠 孙雄伟 +7 位作者 王峰 李忠百 黄力 常益行 陈彤 张艺馨 金国钰 陈彦虎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9-137,共9页
针对煤系地层薄砂岩预测的难题,在精细分析地震波形与测井曲线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地震波形横向相似性分析的智能相控波形指示反演技术。首先,按照相似性原理建立了不同的地震波形样本组,建立表征不同地震相类型的多个贝叶斯反演模... 针对煤系地层薄砂岩预测的难题,在精细分析地震波形与测井曲线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地震波形横向相似性分析的智能相控波形指示反演技术。首先,按照相似性原理建立了不同的地震波形样本组,建立表征不同地震相类型的多个贝叶斯反演模型。其次,对每个样本组的测井曲线进行滤波,提取低频共性结构作为贝叶斯反演的先验信息,建立地震反演高分辨率初始模型。最后,通过不断修正初始模型,并利用实际地震数据进行验证,获得高分辨率的反演结果。正演模型验证结果显示,智能相控波形指示反演技术能够准确预测厚度为3 m的煤系地层薄砂岩,证明了该反演方法的合理性和反演结果的准确性。鄂尔多斯盆地D地区煤系地层薄砂岩反演实例表明,智能相控波形指示反演技术对煤系地层薄砂岩预测精度达到了2~4 m,后验井反演符合率达到86.96%,为煤系地层薄砂岩预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相控 波形指示反演 地震波形 煤系地层 薄砂岩预测 贝叶斯反演 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波形反演与走时层析的分步高精度速度建模技术及其在涠洲油田复杂构造成像中的应用
7
作者 刘苗 陈琳枝 +2 位作者 牛华伟 赵秀莲 李亚清 《热带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8-186,共9页
南海北部湾涠洲油田构造复杂,断层发育,地层破碎,因此速度结构非均匀性强。为了满足生产要求,该地区进行了多轮走时层析速度建模,包括双方位拖缆数据融合建模,但成像效果较差。全波形反演(full waveform inversion,FWI)利用地震波场的... 南海北部湾涠洲油田构造复杂,断层发育,地层破碎,因此速度结构非均匀性强。为了满足生产要求,该地区进行了多轮走时层析速度建模,包括双方位拖缆数据融合建模,但成像效果较差。全波形反演(full waveform inversion,FWI)利用地震波场的振幅和走时信息构建更准确的速度模型,但通常要求地震数据含有(超)长偏移距成分。针对涠西探区拖缆地震数据偏移距有限的实际情况,文章发展了一种FWI与走时层析的分步高精度速度建模技术流程,先采用从低频到高频的多尺度FWI,由高信噪比的回转波与折射波信号反演浅、中层的速度模型,然后利用反射波走时层析更新深层的速度模型。该项技术应用于涠洲油田复杂构造区域中,处理结果显示:与常规反射波走时层析建模相比,该项技术获得的速度模型精度得以提升,目标区域构造成像效果得到显著改善,断层结构更加清晰,为该油田增储扩产、实现效益开发奠定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时层析 全波形反演 偏移成像 涠洲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波―黏弹性波流固耦合方程的多参数全波形反演
8
作者 刘光照 毛士博 +3 位作者 宋鹏 谭军 赵波 姜秀萍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0-709,共10页
海洋地震勘探其地震波传播环境为包含流体(上层海水)与固体(下层海底之下岩层)的耦合介质,基于流固耦合方程可高精度的模拟海洋地震勘探中的地震波传播规律,然而当前流固耦合方程大多基于声波和弹性波方程,忽略了固体当中品质因子导致... 海洋地震勘探其地震波传播环境为包含流体(上层海水)与固体(下层海底之下岩层)的耦合介质,基于流固耦合方程可高精度的模拟海洋地震勘探中的地震波传播规律,然而当前流固耦合方程大多基于声波和弹性波方程,忽略了固体当中品质因子导致的频率耗散效应。文中基于声波方程和黏弹性波方程,将压力分量与正应力的关系引入黏弹性波方程中,构建了声波─黏弹性波耦合方程,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声波─黏弹性波耦合方程的多参数全波形反演。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声波─黏弹性波耦合方程的多参数全波形反演由于充分考虑了地震波传播中的频率耗散效应,对于速度等参数模型的反演精度明显优于声波─弹性波耦合方程的反演结果,在实际OBN数据全波形反演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波形反演 黏弹性波 流─固耦合方程 多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P波初动振幅反演小微地震的震源机制
9
作者 任义 姚志祥 +3 位作者 吴庆举 吴顺川 Vavryčuk Vaclav 赵里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08-1825,共18页
获取准确且数目众多的小微地震的震源机制对研究水力压裂所导致的地下应力场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川南页岩气注采区域密集台阵地震监测数据,分别采用波形反演法和振幅反演法对5个中小地震(5>ML>3)进行震源机制求解,并将两... 获取准确且数目众多的小微地震的震源机制对研究水力压裂所导致的地下应力场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川南页岩气注采区域密集台阵地震监测数据,分别采用波形反演法和振幅反演法对5个中小地震(5>ML>3)进行震源机制求解,并将两种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波形反演得到的震源机制解作为参考,结合振幅正演合成理论计算得到理论初至振幅,将理论初至振幅和用于振幅反演的观测初至振幅进行比较,提出基于震源机制解的振幅校准系数;再将校准系数应用于小微地震(ML≤3)的振幅反演中,从而获得更加可靠的小微地震震源机制结果.相关结果及结论以期对小微地震的震源机制研究提供进一步指导,并为注采诱发地震灾害的防控工作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微地震 震源机制 波形反演 振幅反演 振幅校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5年西藏定日M_(W)7.1地震破裂过程反演
10
作者 刘胜 谈洪波 +4 位作者 杨光亮 孟恒舟 秦海涛 王嘉沛 黄敏夫 《地震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7-788,共12页
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发生M_(W)7.1地震,该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对该地震进行破裂过程反演可为地震灾害分析、地震应急救援、震后地震趋势分析等提供参考。文中基于USGS发布的震源机制参数(走向、倾向、滑动角分别为187°、 49... 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发生M_(W)7.1地震,该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对该地震进行破裂过程反演可为地震灾害分析、地震应急救援、震后地震趋势分析等提供参考。文中基于USGS发布的震源机制参数(走向、倾向、滑动角分别为187°、 49°、-78°)及IRIS提供的远场地震波数据,利用迭代反褶积和叠加(IDS)方法反演得到定日地震的破裂过程。结果显示,震源破裂呈现非对称双侧破裂特征,与余震精定位一致性较好,其破裂区域位于地表附近,最大滑动量约2.3m,破裂主要影响深度范围为0~9km;释放总地震矩为5.5×10^(19)N·m,震级为M_(W)7.1,地震持续29s,地震矩释放率于16s时达到顶峰,28s后大部分区域停止破裂。研究表明,本次地震为发生在申扎-定结断裂带上的正断型地震,滑动分布浅层集中趋势反映了地表结构较深层更为脆弱,表明该区域浅部断层活动可能主导强震能量释放,这可能是此次地震破坏性较强、震害严重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日地震 波形反演 破裂过程 滑动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震源合成数据的频率域弹性波全波形反演
11
作者 王浩 陈景波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30-1443,共14页
高铁震源性质稳定,重复性好,能够产生强能量且强规律性的振动信号,开展高铁震源的全波形反演具有广阔前景.运行在高架桥上的高铁载荷通过一系列离散的桥墩激发地震波.若将单个桥墩视为点震源,则高铁震源问题可转化为延迟激发的多源问题... 高铁震源性质稳定,重复性好,能够产生强能量且强规律性的振动信号,开展高铁震源的全波形反演具有广阔前景.运行在高架桥上的高铁载荷通过一系列离散的桥墩激发地震波.若将单个桥墩视为点震源,则高铁震源问题可转化为延迟激发的多源问题.基于对高铁震源激发过程的分析,我们尝试利用高铁地震信号开展频率域弹性波全波形反演,重建高铁沿线近地表的P波和S波速度参数.高铁震源的频率域弹性波正演是反演的基础,其计算过程最终会归结为大型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本文首先通过改变线性方程组右端震源项给出相应于高铁震源的离散表达,从而为高铁震源的频率域全波形反演提供正演引擎.并以此为基础,搭建出高铁震源的频率域弹性波全波形反演理论框架.结合L-BFGS算法和分频多尺度策略,本文测试了简单双层模型和复杂overthrust模型的数值例子,验证了高铁震源频率域弹性波全波形反演的有效性,有力地推动了利用高铁震源进行地震成像的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震源 全波形反演 频率域 弹性波 合成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地震数据瑞雷面波全波形反演浅地表速度建模
12
作者 王磊 任志明 包乾宗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44-1456,共13页
利用高铁地震数据进行浅地表成像可服务于地下路基监测和工程建设等重大需求.高铁地震数据存在波模式复杂(纵波、横波、面波、噪声等)和多震源串扰问题,将不同类型波场分离和不同震源波场解耦都较为困难.高铁地震数据中面波能量占主导.... 利用高铁地震数据进行浅地表成像可服务于地下路基监测和工程建设等重大需求.高铁地震数据存在波模式复杂(纵波、横波、面波、噪声等)和多震源串扰问题,将不同类型波场分离和不同震源波场解耦都较为困难.高铁地震数据中面波能量占主导.本文直接采用高铁地震数据中的瑞雷面波进行全波形反演获取浅地表的纵横波速度结构.通过对高铁激发地震波的过程进行简化构建了震源函数,实现了高架桥上单趟列车激发的高铁地震数据瑞雷面波模拟,建立了基于模拟与观测数据残差的极小化目标函数,给出了与面波相关的模型参数梯度/敏感核提取方法,基于高铁地震数据的窄带分立谱特征选取合适的频率成分实现了瑞雷面波多尺度全波形反演.干净和含噪理论数据测试结果表明,高铁地震数据瑞雷面波全波形反演均可得到合理的纵横波速度模型,具有实现浅地表地质结构高精度探测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地震数据 全波形反演 瑞雷面波 浅地表成像 多尺度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波形反演的SH1导波缺陷检测仿真
13
作者 温家炜 江灿 陈浩 《声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3,共9页
基于全波形反演的导波层析成像方法,与其他层析成像算法相比成像精度更高,在工业腐蚀检测中展现了巨大的应用潜力。目前基于全波形反演算法的导波检测主要选择A0、S0模式,但受限于所选激励频段、波长大小与反演厚度的灵敏度,A0、S0模式... 基于全波形反演的导波层析成像方法,与其他层析成像算法相比成像精度更高,在工业腐蚀检测中展现了巨大的应用潜力。目前基于全波形反演算法的导波检测主要选择A0、S0模式,但受限于所选激励频段、波长大小与反演厚度的灵敏度,A0、S0模式在浅表与小尺度腐蚀缺陷检测时,成像精度相对较低。文章提出了一种利用SH1模式波进行浅表与小尺寸腐蚀缺陷高精度成像的全波形反演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了在含有不同尺寸缺陷铝板表面使用环形阵列采集的时域波形,然后采用频率域全波形反演算法对仿真数据进行处理,对比分析了激励A0、S0、SH1三种模式的导波时,全波形反演算法对不同尺寸缺陷的成像精度,最后考察了缺陷位置、复杂缺陷对成像精度的影响。成像结果表明:缺陷位于环形阵列中心区域时,SH1模式相比于A0、S0模式成像精度更高;在缺陷偏离环形阵列中心区域以及缺陷不规则的情况下,全波形反演算法依然保持较高的成像精度,验证了基于全波形反演算法的SH1导波对浅表腐蚀缺陷成像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波形反演 SH1模式 导波层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基材料裂隙及其注浆超声全波形反演
14
作者 汪隆臻 刘耀徽 +7 位作者 赵骞 章耀辉 刘常鸿 葛维 韦宇 方振邦 张忠 宋雷 《声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0-219,共10页
水泥基材料是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其质量更是工程建设安全的保障,因此对水泥基材料的质量检测尤为重要。水泥基材料的无损检测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尤其是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因其速度快、穿透能力强被广泛应用。全波形反演算... 水泥基材料是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其质量更是工程建设安全的保障,因此对水泥基材料的质量检测尤为重要。水泥基材料的无损检测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尤其是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因其速度快、穿透能力强被广泛应用。全波形反演算法是目前地震勘探领域理论精度最高的反演成像方法之一,具有多参数建模和高精度成像的优点。文章开展了水泥试样的裂隙形态及其注浆质量检测试验,将全波形反演算法应用于超声波检测数据处理中。试验结果表明,全波形反演成像方法可以有效反映水泥裂隙的形态,串行反演策略可以有效避免反演陷入局部极小值,提高反演精度;双差法可以有效减小背景场的影响,凸显浆液扩散位置。研究结果为超声波在水泥裂隙及其注浆检测的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基材料 裂隙形态 超声波无损检测 全波形反演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地表地震全波形反演方法进展
15
作者 潘雨迪 高玲利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866-2881,共16页
利用地震数据精确重构浅地表介质物性结构对工程与环境地球物理至关重要.地震全波形反演作为一种高精度的成像手段,它利用波动方程直接拟合实测地震波数据,相对传统的浅地表地震成像方法而言具有更高的分辨率,且能更为便捷地处理起伏地... 利用地震数据精确重构浅地表介质物性结构对工程与环境地球物理至关重要.地震全波形反演作为一种高精度的成像手段,它利用波动方程直接拟合实测地震波数据,相对传统的浅地表地震成像方法而言具有更高的分辨率,且能更为便捷地处理起伏地表、强衰减等复杂介质中的成像问题.与其他尺度(勘探、区域、全球)的全波形反演类似,浅地表全波形反演面临着非线性程度高、计算量大、难以进行不确定性分析等问题.与此同时,由于波场组构与传播特征的不同,浅地表地震全波形反演还面临着自身独有的挑战.浅地表地震全波形反演方法理论在近十年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并在一些实际应用案例中获得了成功.本文将介绍浅地表地震全波形反演的原理并与传统浅地表地震成像方法进行对比,随后对全波形反演在复杂介质成像、多参数成像、稳健高效的反演方法等方面的挑战与解决方案展开综述.本文通过结合数值模拟和实例分析,旨在厘清浅地表地震全波形反演发展过程中的难点与技术挑战,展望其未来趋势,从而促进全波形反演的应用及浅地表地震高精度成像方法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地表地球物理 全波形反演 复杂介质 多目标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海重力流低渗细粒沉积砂岩储层质量评价与预测——以莺歌海盆地东方A区黄流组一段为例
16
作者 朱绍鹏 张冲 +2 位作者 周伟 孟迪 汤晓宇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3,共13页
莺歌海盆地东方A区高温高压低渗气藏尚未实现规模有效开发,寻找有利储层至关重要。通过激光粒度、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岩芯测试分析手段,首先研究了储层微观差异特征,并对储层质量差异进行分类评价,然后通过分析储层质量差... 莺歌海盆地东方A区高温高压低渗气藏尚未实现规模有效开发,寻找有利储层至关重要。通过激光粒度、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岩芯测试分析手段,首先研究了储层微观差异特征,并对储层质量差异进行分类评价,然后通过分析储层质量差异与测井曲线间的响应关系,筛选能用于评价储层质量的测井曲线,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可反映储层质量好坏的敏感因子曲线,最后基于敏感因子曲线协同波形指示模拟方法对储层质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储层质量主要由泥质产出特征决定,当储层物性差异较大,但泥质含量与沉积粒度特征相近时,可根据其泥质产状特征将研究区低渗储层质量划分为3个级次:Ⅰ级储层的泥质产状以有序分布的泥质条带为主,发育粗粒粉砂岩,溶蚀作用强烈;Ⅱ级储层主要特征为泥质混杂分布,发育中—粗粒粉砂岩,溶蚀强度中—强;Ⅲ级储层的泥质产状呈杂基分散状态,沉积细粒粉砂岩,溶蚀发育较弱。其中,Ⅰ级与Ⅱ级储层属于优质储层。建立的储层质量分级评价模型累计方差贡献率可达98.1%,能够反映研究区储层质量差异;提出了基于储层质量敏感因子和地震波形指示模拟相协同的储层质量预测方法,预测结果与实钻资料吻合率高,能揭示有利储层的空间展布,对气田的开发决策和井位部署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低渗储层 细粒沉积砂岩 储层质量 波形指示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依赖子波、基于包络的FWI初始模型建立方法研究 被引量:24
17
作者 敖瑞德 董良国 迟本鑫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998-2010,共13页
地震全波形反演(FWI)从理论走向实际面临着诸多难题,其中之一就是需要一个较高精度的初始模型,另一个难题就是需要一个较为精确的震源子波,初始模型和震源子波的准确程度严重影响着全波形反演的最终结果.为此,本文提出了不依赖子波、基... 地震全波形反演(FWI)从理论走向实际面临着诸多难题,其中之一就是需要一个较高精度的初始模型,另一个难题就是需要一个较为精确的震源子波,初始模型和震源子波的准确程度严重影响着全波形反演的最终结果.为此,本文提出了不依赖子波、基于包络的FWI初始模型建立的方法,建立了相应的目标函数,推导出了反演的梯度,给出了伴随震源的表达式,理论上分析了不依赖子波FWI的可行性.在数值试验中,讨论了参考道的选取方式,通过分析归一化目标函数收敛速率,认为近偏移距参考道优于远偏移距参考道,在地震数据含干扰噪音时,平均道作为参考道要优于最小偏移距参考道.通过包络、包络对数、包络平方三种目标函数反演结果的比较,发现包络对数目标函数对深层的反演效果最好.通过不同子波的试验进一步验证了本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波形反演 子波 包络 初始模型 参考道 目标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星火井区深层薄储层地震预测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涛 孙致远 +3 位作者 梁宏刚 丁辉 费娥 张珈畅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5-123,共9页
星火井区巴什基奇克组顶部储层埋深超过5 000 m,为超深层强非均质性碎屑岩储层,是塔里木盆地新和地区重要生产层段。储层埋藏深度大、厚度薄、研究区完钻井数量少,勘探开发难度很大。由于传统的地震预测技术精度不够,薄储层预测一直是... 星火井区巴什基奇克组顶部储层埋深超过5 000 m,为超深层强非均质性碎屑岩储层,是塔里木盆地新和地区重要生产层段。储层埋藏深度大、厚度薄、研究区完钻井数量少,勘探开发难度很大。由于传统的地震预测技术精度不够,薄储层预测一直是制约星火井区超深层油气藏勘探开发的瓶颈技术。为落实星火井区薄储层分布特征,利用模型正演明确了星火井区超深薄储层在不同分辨率模型下的地震响应特征、基于谱反演方法的拓频技术提高地震分辨率,识别出超深层6 m以内的薄储层,进而使用波形指示反演技术刻画出薄储层的展布特征。薄储层预测结果与实钻井结果的吻合率超过87%,证明正演-拓频-反演技术在星火井区具有很高的准确性。研究结果可以为与星火井区地质背景相同地区的油藏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地震预测 深层储层 薄储层 谱反演 波形指示反演 塔里木盆地 星火井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敏感属性波形反演技术在大庆长垣水敏储层中的应用
19
作者 杨会东 王凤启 +5 位作者 蔡东梅 付宪弟 王剑 刘朋坤 姜琦 徐立恒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9-129,共11页
针对大庆长垣油田萨零组储层水敏强、含油性差、厚度薄,以及河道窄小等问题,以长垣油田杏北开发区杏3区块为例,结合测井资料、室内实验及取心井综合解释资料,通过两步法协同敏感属性分析,判别与含油性及水敏强弱关联性最高的属性参数,... 针对大庆长垣油田萨零组储层水敏强、含油性差、厚度薄,以及河道窄小等问题,以长垣油田杏北开发区杏3区块为例,结合测井资料、室内实验及取心井综合解释资料,通过两步法协同敏感属性分析,判别与含油性及水敏强弱关联性最高的属性参数,然后结合属性参数范围,利用基于波形特征指示的井震联合反演技术,精准预测萨零组弱水敏高含油优质储层,从而指导井位部署。结果表明:声波时差与电阻率组合能够划分油层、差油层和非储层,自然伽马可以判别水敏强弱;利用反演预测结果部署1口新井,岩心分析数据表明该井水敏指数为0.62,为中等偏强水敏,含油级别以油浸和含油为主,含油饱和度平均为61.4%,反演结果精准可靠;该新井投产1 a,平均日产油3.5 t,累计年产油1090.6 t,投产效果较好。研究成果为萨零组开发奠定基础,对大庆油田的高质量稳产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反演 储层预测 敏感属性 水敏储层 大庆长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液振动台加速度时域波形自适应控制策略
20
作者 汤裕 朱真才 +2 位作者 沈刚 刘韩 凌疆语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6-465,616,共11页
针对电液振动台加速度时域波形复现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内环前馈逆补偿和外环非线性滤波的在线自适应控制策略。首先,构建了电液振动台伺服驱动机构模型,采用三状态控制策略获得了初步加速度控制性能;其次,基于多新息遗忘梯度... 针对电液振动台加速度时域波形复现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内环前馈逆补偿和外环非线性滤波的在线自适应控制策略。首先,构建了电液振动台伺服驱动机构模型,采用三状态控制策略获得了初步加速度控制性能;其次,基于多新息遗忘梯度算法辨识了三状态控制下系统参数化模型,利用零幅值跟踪技术构建了内环前馈逆补偿策略,拓展了系统频宽,降低了相位滞后误差;然后,引入了外环非线性Volterra自适应滤波算法,抑制了电液振动台模型参数偏差、非线性动态特性和不确定性扰动的影响;最后,在搭建的水平单轴电液振动台上开展了时域波形复现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自适应控制策略与传统策略相比具有更优越的加速度时域波形复现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液振动台 三状态控制 前馈逆控制 自适应控制 波形复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