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2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lations of complete creep processes and triaxial stress-strain curves of rock
1
作者 李云鹏 王芝银 +1 位作者 唐明明 王怡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8年第S1期311-315,共5页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riaxial compressive creep tests for five kinds of rock under the different stress loading,unloading and cycle-loading-unloading conditions,the creep deformation is not only a function of stre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riaxial compressive creep tests for five kinds of rock under the different stress loading,unloading and cycle-loading-unloading conditions,the creep deformation is not only a function of stress and time,but also it has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 to the triaxial stress-strain curves of rock.The deformation properties of soften-strain,harden-strain and ideal plasticity presented by conventional triaxial compressive test curves under the different stress states were utilized,and the creep characteristics,the creep starting stress and the different entire creep process curves of rock were studied systematically according to creep experiment results,and the relations of the triaxial stress-strain curves to the creeping starting stress,the terminating curve,the different creep processes,and the different creep fracture properties were established.The relation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were verified partially by the creep experiment results of five types of ro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 TRIAXIAL stress-strain curve complete CREEP process CREEP fracture properties CREEP STARTING and END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NUMERICAL SIMULATE OF THE UPLIFT PROCESS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2
作者 Cui Junwen 1, Shi Jinsong 2,Li Pengwu 1,Li Li 1 2 Hoha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8,Chin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359-361,共3页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uplift process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is a key to deepen the study of uplift mechanism and dynamic model, for this, numerical simulate was done to the whole process of uplift of the...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uplift process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is a key to deepen the study of uplift mechanism and dynamic model, for this, numerical simulate was done to the whole process of uplift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1 Geological model According to the tectonic evolution and lithospheric structure, continental crust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in profile is divided into sedimentary cover, crystalline rock formation and lower crust and composed of Kunlun, Bayan Har, Qiangtang, Gangdise and Himalaya blocks on the plane. Layer or block is bounded the detachment layer or large fault. On the basis of the uplift characteristics, the calculated time limit is in the Cenozoic since 65Ma, roughly four stages, i.e., 65 to 40Ma, 40 to 20Ma, 20 to 3Ma and 3Ma to now. Mesh profile used Yadong—Golmud Geoscience trans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LIFT dynamic process numerical simulate SHORTENING THICKENING stress strain rate of INCREASING temperature(RI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类混凝土损伤比强度理论及塑性-损伤模型研究进展与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丁发兴 吴霞 +7 位作者 吕飞 王文君 孙浩 SADAT Said Ikram 许云龙 王恩 王莉萍 余志武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90-711,共22页
为完善混凝土强度理论和塑性-损伤模型,通过参考岩石损伤比强度理论,根据现有普通混凝土、再生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和纤维混凝土等多类混凝土多轴强度试验数据,推荐损伤比变量中的五经验系数取值,完善多类混凝土损伤比强度理论并揭示... 为完善混凝土强度理论和塑性-损伤模型,通过参考岩石损伤比强度理论,根据现有普通混凝土、再生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和纤维混凝土等多类混凝土多轴强度试验数据,推荐损伤比变量中的五经验系数取值,完善多类混凝土损伤比强度理论并揭示约束混凝土工作原理。分析表明,随着静水压力的增加,混凝土压损伤比将由单轴受压时为1左右线性递减至小于0.5,八面体剪应力先增大后减小,轴向峰值应力提升为某一定值,压损伤比取值减小引发非弹性体积膨胀减小至不变,因而导致混凝土由单轴受压脆性破坏向多轴受压塑性破坏转变,该理论为钢管混凝土柱中发挥混凝土耗能潜力提供理论依据。依据混凝土损伤比强度理论,确定多类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中的三轴强度参数,包括膨胀角、拉压子午线强度比值和二轴等压与单轴抗压强度比值,并建议常温静力荷载下多类混凝土的单轴受压、受拉应力-应变曲线方程及其参数表达式,常温地震荷载下普通混凝土的单轴受压、受拉应力-应变曲线方程及其参数表达式,以及火灾升温环境下普通混凝土的单轴受压、受拉应力-应变曲线方程及其参数表达式,建立约束混凝土三轴塑性-损伤模型。介绍多类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有限元模型中的应用,模型中混凝土采用实体单元而钢管与钢梁采用壳单元,可模拟钢管与混凝土之间的界面滑移与约束作用,当采取增强约束拉筋强柱构造方法时可提升钢管混凝土柱及其结构的承载力、抗震与抗火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损伤比 强度理论 塑性-损伤模型 三轴参数 应力-应变曲线 实体-壳单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土应力-应变包络线的唯一性初探
4
作者 邵龙潭 高睿 +2 位作者 夏平心 郭晓霞 孙衍朴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5-274,共10页
土体循环加卸载外包络线是否具有唯一性在认识土体固有属性上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土样全表面变形数字图像测量系统,选用硅微粉和福建标准砂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一系列三轴剪切试验和三轴循环加卸载试验,探索等应力幅值、阶梯应力幅值和随... 土体循环加卸载外包络线是否具有唯一性在认识土体固有属性上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土样全表面变形数字图像测量系统,选用硅微粉和福建标准砂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一系列三轴剪切试验和三轴循环加卸载试验,探索等应力幅值、阶梯应力幅值和随机应力幅值循环加卸载下应力-应变外包络线与相应的单调加载应力-应变曲线的一致性。试验结果表明土样在相同密度和围压条件下,单调加载的应力-应变曲线与经历不同循环应力历程的加卸载应力-应变外包络线近似一致,提出了砂土应力-应变外包络线的唯一性;讨论了循环应力历史和应力水平对曲线回归速度的影响以及应力-应变包络线唯一性在建立轴向应变累积模型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应变外包络线 循环荷载 砂土 轴向累积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脲金属复合层板应力-应变特性仿真及验证方法研究
5
作者 邹喜红 张艺巍 +5 位作者 袁冬梅 向刚 谭云龙 邱伟本 王秦锋 熊锋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03-311,共9页
应力-应变特性是聚脲金属复合层板疲劳强度设计和分析的基础,因此提出了聚脲金属复合层板应力-应变特性仿真及验证方法。在复合层板有限元模型的聚脲层和金属层之间插入cohesive单元模拟两者之间的脱粘工艺;在拉伸试验的基础上,采用Ogde... 应力-应变特性是聚脲金属复合层板疲劳强度设计和分析的基础,因此提出了聚脲金属复合层板应力-应变特性仿真及验证方法。在复合层板有限元模型的聚脲层和金属层之间插入cohesive单元模拟两者之间的脱粘工艺;在拉伸试验的基础上,采用Ogden二阶超弹性模型建立聚脲本构模型,并分别建立金属弹、塑性和损伤阶段的本构模型,将建立的本构模型及参数应用于有限元模型中完成仿真。结果表明:试验与仿真应力-应变曲线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误差均在5%以内。两者的吻合程度较好,验证了建立的聚脲金属复合层板应力-应变特性仿真及验证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脲金属 复合层板 本构模型 应力-应变曲线 仿真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结钙质黏土三轴剪切分数阶双曲线模型参数确定及验证
6
作者 姚兆明 汤海东 赖龙辉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2-200,共9页
钙质黏土地层具有结冰温度低、冻结后膨胀性大、遇水易崩解、强度低等工程地质问题,一直是冻结法施工的重难点。建立形式较为简洁的剪切模型是设计钙质黏土冻结壁的关键。以淮南地区深部原状钙质黏土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温度和围压下的... 钙质黏土地层具有结冰温度低、冻结后膨胀性大、遇水易崩解、强度低等工程地质问题,一直是冻结法施工的重难点。建立形式较为简洁的剪切模型是设计钙质黏土冻结壁的关键。以淮南地区深部原状钙质黏土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温度和围压下的三轴剪切试验,得到了温度、围压对应力-应变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剪切强度与冻结温度、围压间的关系。针对冻结钙质黏土三轴剪切应力-应变性质介于理想弹性与理想塑性之间的特性,将分数阶微积分引入到双曲线模型,建立能同时考虑温度和围压影响的冻结钙质黏土分数阶双曲线模型。对应变进行分数阶变化,得到分数阶应变与应力间的线性关系,进而分别建立温度、围压影响下的方程组。通过求解线性方程组,得到分数阶双曲线模型参数。对比分数阶双曲线模型计算的应力值、邓肯-张模型计算的应力值和冻结钙质黏土的试验值可知,所建立的冻结钙质黏土分数阶双曲线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钙质黏土的应力-应变规律,拟合精度更高。所建立的模型概念清晰,参数少、易于确定且物理意义明确,便于工程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质黏土 双曲线模型 应力-应变曲线 分数阶微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轴受压下钢纤维再生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关系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谢汉梁 梁炯丰 +2 位作者 何春锋 鲁圣鹏 杨文瑞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49,55,共4页
为了研究单轴受压下钢纤维的掺量对再生混凝土的影响,制作了48个100 mm×100 mm×300 mm的棱柱体试件(钢纤维体积掺量分别为0、0.6%、0.9%、1.2%,再生骨料取代率分别为0、25%、50%、100%),分析了钢纤维再生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 为了研究单轴受压下钢纤维的掺量对再生混凝土的影响,制作了48个100 mm×100 mm×300 mm的棱柱体试件(钢纤维体积掺量分别为0、0.6%、0.9%、1.2%,再生骨料取代率分别为0、25%、50%、100%),分析了钢纤维再生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随着钢纤维掺量的增加,钢纤维再生混凝土的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和弹性模量逐步增加;但是,随着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增加钢纤维再生混凝土的峰值应力和弹性模量均会下降,峰值应变增加。同时基础试验数据的分析,提出钢纤维再生混凝土单轴受压下应力-应变曲线关系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纤维再生混凝土 应力-应变曲线 抗压强度 峰值应变 弹性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荷载作用下低碳SHCC单轴压缩力学性能试验
8
作者 李九艳 孙文 +2 位作者 李旭 张子阳 周甲佳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0-95,共6页
为研究低碳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以煅烧黏土-石灰石掺量和水胶比为变量设计了5组配合比的试件进行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单轴压缩试验。分析了试件的破坏形态、应力应变曲线、残余应变、刚度退化和应力退化。... 为研究低碳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以煅烧黏土-石灰石掺量和水胶比为变量设计了5组配合比的试件进行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单轴压缩试验。分析了试件的破坏形态、应力应变曲线、残余应变、刚度退化和应力退化。结果表明:低碳SHCC试件在试验的全过程整体形态保持完整,不会发生向外崩裂剥落现象,为延性破坏。循环荷载下低碳SHCC的应力-应变曲线,其包络线与单调荷载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分布形式相似,包络线可由单调荷载作用下应力-应变曲线代替;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低碳SHCC的残余应变增加;曲线的残余应变与卸载点应变之间存在明显的幂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SHCC 破坏模式 循环荷载 应力-应变曲线 残余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轻LAZ933合金热变形行为与应变补偿型本构模型
9
作者 刘斌 刘靓 薛勇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35,共9页
目的研究超轻Mg-Li-Al-Zn合金LAZ933的热变形行为,为优化材料的性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Gleeble-3800热模拟实验机开展热压缩实验,实验的变形温度分别为160、200、240、280、320℃,加热速率为5/s℃,保温5 min,应变速率分别为0.001、0.01... 目的研究超轻Mg-Li-Al-Zn合金LAZ933的热变形行为,为优化材料的性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Gleeble-3800热模拟实验机开展热压缩实验,实验的变形温度分别为160、200、240、280、320℃,加热速率为5/s℃,保温5 min,应变速率分别为0.001、0.01、0.1、1、5 s^(-1),下压量为70%。结果流动应力-应变曲线主要受到材料加工硬化和动态软化的影响,不同实验参数得出的流动应力-应变曲线趋势类似。在应变速率维持恒定的情况下,合金的流动峰值应力随着变形温度的上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当变形温度保持固定时,合金的流动峰值应力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而相应增大。合金的材料参数分别为α=0.018951966、n=3.96524、Q=123.865×10^(3)J/mol、ln A=26.60861。建立了LAZ933的Arrhenius本构模型Z=εexp(123.865×10^(3)/8.314T)=3.597×10^(11)[sinh(0.018951966×σ_(p))]^(-3.96524)。先利用不同应变下材料参数的五次多项式,计算得到了材料参数,然后根据本构方程对流动应力进行计算。流动应力计算值和实验值吻合度较高,计算值与实验值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为0.97868,说明本构模型有较高的准确度。结论所提出的本构方程能够准确地估计LAZ933合金的流动应力,本构方程可靠,可用于描述实验合金的热变形行为以及分析成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作为数值模拟的参考依据,并为改进合金的性能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Z933合金 热压缩 流动应力-应变曲线 本构方程 应变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载速率对沥青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的三轴试验研究
10
作者 高磊 邓刚 +3 位作者 张延亿 刘诚 李泽发 努尔哈斯木·穆哈买提汗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826-831,共6页
为研究加载速率因素对沥青混凝土试样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选择4种加载速率进行了沥青混凝土静三轴试验。结果表明,加载速率对沥青混凝土力学性能有较为显著的影响,试验应力应变曲线随加载速率、围压呈现一定规律性变化。在相同试验温度... 为研究加载速率因素对沥青混凝土试样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选择4种加载速率进行了沥青混凝土静三轴试验。结果表明,加载速率对沥青混凝土力学性能有较为显著的影响,试验应力应变曲线随加载速率、围压呈现一定规律性变化。在相同试验温度和围压条件下,偏应力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大而增大。在不同围压的低速段条件下,加载速率的变化对沥青混凝土最大偏应力的影响较为明显。在相同加载速率和温度条件下,偏应力随着围压的增大而增大,最大偏应力值也随着围压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并且基本呈现出线性关系。加载速率对邓肯张模型参数也有显著的影响,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大,模型参数k、n和黏聚力c呈增长趋势,内摩擦角φ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大呈减小趋势,并逐渐趋于稳定。对比邓肯张模型参数计算曲线和试验曲线,说明邓肯张模型不能反映材料应变软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凝土 静三轴试验 应力应变曲线 邓肯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膨胀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11
作者 李丽华 李泽升 +2 位作者 梅利芳 张驰 刘刚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1-197,共7页
为研究循环荷载下改良膨胀土的动力特性,利用动三轴仪开展动三轴试验,探讨围压、动应力幅值、加载频率以及加载方式对改良膨胀土累积塑性应变、应力-应变滞回曲线、动弹性模量等参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改良膨胀土的累积塑性应变随动... 为研究循环荷载下改良膨胀土的动力特性,利用动三轴仪开展动三轴试验,探讨围压、动应力幅值、加载频率以及加载方式对改良膨胀土累积塑性应变、应力-应变滞回曲线、动弹性模量等参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改良膨胀土的累积塑性应变随动应力幅值的增加而增大,随围压和加载频率的增大而减小。随动应力的增加,试样的累积塑性应变状态由安定向破坏变化。改良膨胀土滞回曲线面积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减小,滞回曲线向应力轴倾斜,出现明显的硬化现象。改良膨胀土动弹性模量均随动应变的增加而增大,相同动应变对应的动弹性模量与围压、动应力幅值、加载频率呈现正相关。分级加载较单级加载对提高试样抵抗永久变形的能力有积极作用。研究结果对于认识和评价改良膨胀土的动力特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膨胀土 动三轴试验 累积塑性应变 应力-应变滞回曲线 动弹性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胶结充填体峰前声发射b值预测峰后应变特征
12
作者 叶涛 刘艳章 +4 位作者 秦绍兵 冯毓松 胡谱达 张迪 张贺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5-622,共8页
胶结充填体峰后破坏与峰前的能量演化相关,声发射b值能够有效反映声发射能量事件的变化过程,制备灰砂比(指质量比,下同)为1∶4、1∶6和1∶8,养护龄期为7、14、28 d的充填体试样,同时开展单轴压缩和声发射试验,探究其峰前和峰后的应力-... 胶结充填体峰后破坏与峰前的能量演化相关,声发射b值能够有效反映声发射能量事件的变化过程,制备灰砂比(指质量比,下同)为1∶4、1∶6和1∶8,养护龄期为7、14、28 d的充填体试样,同时开展单轴压缩和声发射试验,探究其峰前和峰后的应力-应变曲线和声发射b值特征。结果表明:胶结充填体全应力-应变曲线峰前上升愈陡则峰后下降也愈陡。峰前应变随时间的延长近似呈线性上升趋势,声发射b值先增大后减小;峰后应变随时间的延长出现骤升现象,声发射b值维持在较低值。且峰前声发射b值下降越剧烈,峰后应变骤升越明显,由此提出一种基于峰前声发射b值下降特征的预测指标,其随灰砂比和养护龄期增大而增大,与峰后应变变化一致,即表明此法可在峰前预测峰后的应变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结充填体 单轴压缩 应力-应变曲线 声发射b值 峰后应变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冷环境下偏高岭土混凝土冻融损伤及变形特性研究
13
作者 陈敬松 闫鑫雨 +2 位作者 李登峰 杨威 周泽林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106,共9页
为了提高混凝土结构在寒冷环境中抵抗冻融损害的能力,探讨了偏高岭土(MK)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理。研究中通过快速冻融循环试验,分析了偏高岭土混凝土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物理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结合微观分析揭示了偏高岭... 为了提高混凝土结构在寒冷环境中抵抗冻融损害的能力,探讨了偏高岭土(MK)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理。研究中通过快速冻融循环试验,分析了偏高岭土混凝土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物理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结合微观分析揭示了偏高岭土对混凝土性能的作用机理。通过混凝土单轴压缩试验,探讨了偏高岭土混凝土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变形过程,结合细观损伤理论,建立了偏高岭土混凝土细观损伤本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普通混凝土试件在冻融100次和125次时裂缝宽度较75次时分别增加1.67倍和4倍。冻融循环125次时,偏高岭土掺量为1%、3%和5%混凝土较普通混凝土试件裂缝宽度分别减小33.33%、73.33%和86.67%。(2)冻融循环125次时,偏高岭土掺量为1%、3%和5%混凝土较普通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分别增加43.46%、105.38%和213.90%。(3)经过125次冻融循环,掺加3%偏高岭土混凝土的抗压峰值应变较未掺加偏高岭土混凝土降低0.45倍,峰值应力较未掺加偏高岭土混凝土提升3倍。(4)建立的偏高岭土混凝土冻融损伤本构模型,符合冻融循环过程中混凝土受力变形规律,其中偏高岭土掺量为3%时,试验结果与理论结果的误差仅为0.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高岭土 抗压强度 抗冻性 破坏和变形 应力-应变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OH激发粉煤灰地聚物强度特性及破坏形式试验研究
14
作者 刘玉琳 袁胜洋 +3 位作者 邓开元 程学兵 郑亦轩 刘先峰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9-86,共8页
为寻找一种低能耗、绿色环保的特殊土改良剂,以NaOH为碱激发剂、粉煤灰为前驱体制备地聚物试样,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与微观试验相结合的手段,研究碱激发剂浓度及含水率对试样强度及破坏形式的影响。结果表明:NaOH碱激发剂对粉煤灰活... 为寻找一种低能耗、绿色环保的特殊土改良剂,以NaOH为碱激发剂、粉煤灰为前驱体制备地聚物试样,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与微观试验相结合的手段,研究碱激发剂浓度及含水率对试样强度及破坏形式的影响。结果表明:NaOH碱激发剂对粉煤灰活性激发效果明显,碱激发试样无侧限抗压峰值强度随NaOH浓度增加整体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NaOH浓度为8 mol/L、含水率为22.5%时,地聚物强度最大(4.21 MPa);当NaOH浓度保持不变时,地聚物强度随含水率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所有浓度下的地聚物强度均在含水率22.5%时出现峰值;在NaOH浓度及含水率两个因素共同作用下,地聚物应力-应变曲线与抗压破坏形式出现明显差异。结合SEM图像可知,NaOH溶液促使聚合反应发生,适当范围内提高浓度可使地聚物结构变得密实,继续增大浓度则会使地聚物微观结构产生不良形态,同样过高的含水率会使地聚物黏性降低,颗粒之间无法较好胶结,导致结构松散,而应力-应变曲线与抗压破坏形式出现差异可能与试样微观结构中颗粒排布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聚物 碱激发剂 无侧限抗压强度 应力-应变曲线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盐冻融后沙漠砂混凝土单轴受压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15
作者 姜彦杰 刘浩天 +2 位作者 刘海峰 车佳玲 杨维武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5-125,共11页
为研究沙漠砂混凝土(DSC)在硫酸盐冻融环境下抗冻性能及力学性能劣化规律,以沙漠砂替代率(DSRR,0%、20%、40%)、硫酸盐溶液质量分数(3%、5%、7%)及冻融循环次数(0、25、50、75、100、125次)为试验变量进行混凝土单轴受压试验,研究硫酸... 为研究沙漠砂混凝土(DSC)在硫酸盐冻融环境下抗冻性能及力学性能劣化规律,以沙漠砂替代率(DSRR,0%、20%、40%)、硫酸盐溶液质量分数(3%、5%、7%)及冻融循环次数(0、25、50、75、100、125次)为试验变量进行混凝土单轴受压试验,研究硫酸盐冻融后沙漠砂混凝土质量、动弹性模量、轴心抗压强度、峰值应变、弹性模量及损伤等的变化规律;结合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试验分析硫酸盐冻融环境下沙漠砂混凝土的劣化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冻融循环初期,硫酸盐冻融环境下混凝土损伤较小。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混凝土性能劣化加剧。在质量分数为7%的Na_(2)SO_(4)溶液中,冻融后混凝土质量、动弹模量、抗压强度、弹性模量降低幅度最大。沙漠砂替代率由0%增大至40%时,硫酸盐冻融环境下混凝土抗冻性能增强。基于Lemaitre应变等价性原理与连续损伤理论,建立硫酸盐冻融环境下沙漠砂混凝土损伤本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砂混凝土 硫酸盐冻融 应力-应变全曲线 WEIBULL分布 损伤本构关系 微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装配式墩柱拼装过程监测分析
16
作者 张崇斌 冯虎 +1 位作者 范家俊 崔文凯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3,176,共11页
为评估拼装施工过程对装配式桥梁结构整体性和健康状态的影响程度,需要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测,预制拼装承插式墩柱全施工过程监测是通过在关键受力部位预先布置钢筋应变片、混凝土应变片、振弦式应变计等,在施工过程中对桥梁下部结构连接... 为评估拼装施工过程对装配式桥梁结构整体性和健康状态的影响程度,需要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测,预制拼装承插式墩柱全施工过程监测是通过在关键受力部位预先布置钢筋应变片、混凝土应变片、振弦式应变计等,在施工过程中对桥梁下部结构连接节点部位(承台-墩柱、墩柱-墩帽)进行监测,监测内容为墩帽架设施工、箱梁架设和运输施工过程中桥梁下部结构连接(承台-墩柱、墩柱-墩帽)部位的混凝土应变和钢筋应力。由于临时荷载所引起的偏差具有累积性,通过监测可以评估桥梁在施工过程中的健康状态。通过从振弦式应变计与混凝土表面应变片监测数据可以得出:在墩帽架设施工情况下,承台-墩柱连接区域外部和内部混凝土压应变最大变化值分别为181με和48με,混凝土拉应变最大变化值分别为146με和44με,钢筋应力最大变化值为44.5 MPa;箱梁架设和箱梁运输施工情况下,墩柱-墩帽连接区域后浇混凝土压应变和拉应变变化值分别为-118με和148με,钢筋应力最大变化值为70.8 MPa。施工监测结果表明:在墩帽架设施工与箱梁架设和箱梁运输施工过程中,桥梁下部结构的连接部位应力和应变较小,钢筋和混凝土处于弹性阶段,施工荷载对结构整体性能和造成的损伤较小,处于安全范围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装配式墩柱 施工过程 监测 钢筋 混凝土 应力-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库典型岩体全应力应变过程碎胀-储水特性
17
作者 王汉鹏 张冰 +4 位作者 张玉军 吴宝杨 武洋 李鹏 王鹏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0-128,共9页
为探明开采过程中采空区典型岩体碎胀-储水演化特性及内在机制,基于自主研发的岩石三轴流固耦合试验系统推导了岩样碎胀、储水系数同步测试方法,针对粗砂岩、粉砂岩和泥岩开展了三轴加载岩样全应力应变过程碎胀-储水系数测定试验,并采... 为探明开采过程中采空区典型岩体碎胀-储水演化特性及内在机制,基于自主研发的岩石三轴流固耦合试验系统推导了岩样碎胀、储水系数同步测试方法,针对粗砂岩、粉砂岩和泥岩开展了三轴加载岩样全应力应变过程碎胀-储水系数测定试验,并采用核磁共振成像同步获取了岩石内部裂隙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3类岩样的碎胀、储水系数随加载进程逐渐增大并趋于稳定,对应应力应变曲线4个阶段呈阶段性梯度变化。其中,储水系数随着应变变化呈现较好的双参数Weibull分布。初始孔隙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新生裂隙扩展形态及岩样储水空间,随着岩样初始孔隙度增大,储水系数在峰前80%及以前呈线性增大关系,之后呈指数增大关系。基于碎胀系数计算的储水系数理论值和试验实测值演化规律一致但数值具有明显差异,最大差值可达0.7%,具有明显的“先碎胀后储水”特征。岩样的碎胀、储水系数受应力加载与初始孔隙度的耦合影响,在加载初期由初始孔隙度主导,逐渐过渡至应力主导,最终由应力及岩体孔裂隙贯穿程度共同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库 顶板覆岩 全应力应变过程 碎胀系数 储水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G类膜材双轴力学性能及参数特征
18
作者 易钰奇 高成军 +1 位作者 陈务军 王玉梅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43-750,共8页
对9种国产G类膜材进行双轴拉伸试验,研究了双轴拉伸弹性模量与单轴极限抗拉强度以及各项技术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9种膜材的经向弹性模量均大于纬向,泊松比均大于0.5;膜材的抗拉强度、纱线密度、基布面密度、膜面密度和厚度与弹... 对9种国产G类膜材进行双轴拉伸试验,研究了双轴拉伸弹性模量与单轴极限抗拉强度以及各项技术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9种膜材的经向弹性模量均大于纬向,泊松比均大于0.5;膜材的抗拉强度、纱线密度、基布面密度、膜面密度和厚度与弹性模量呈正相关,纤维直径与弹性模量呈负相关;弹性模量不由单一因素决定,而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研究结果可以为膜材多尺度分析和参数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类膜材 双轴拉伸应力-应变曲线 双轴拉伸弹性模量 多元相关性分析 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胶结剂和骨料类型混凝土受压疲劳性能试验及疲劳模型
19
作者 韦向高 苏珍 +1 位作者 周文 何新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4-140,共7页
为评价不同胶结剂和骨料类型对混凝土受压疲劳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3种胶凝材料:普通硅酸盐水泥(OPC);由30%OPC、20%粉煤灰(FA)和50%磨细矿渣(GGBS)组成的高掺量辅助胶凝材料(SCM);由50%FA和50%GGBS组成,并掺入Na_(2)SiO_(3)和Ca(OH)_(2... 为评价不同胶结剂和骨料类型对混凝土受压疲劳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3种胶凝材料:普通硅酸盐水泥(OPC);由30%OPC、20%粉煤灰(FA)和50%磨细矿渣(GGBS)组成的高掺量辅助胶凝材料(SCM);由50%FA和50%GGBS组成,并掺入Na_(2)SiO_(3)和Ca(OH)_(2)的碱激发剂胶凝材料(AA)。试验制作了天然骨料混凝土(NWC)和轻质骨料混凝土(LWC),开展恒应力循环压缩试验,最大应力水平设置3个等级,分别为混凝土静态单轴抗压强度的75%、80%和90%,而最小应力水平固定为静态抗压强度的10%。基于对试验结果的回归分析,建立了疲劳寿命和疲劳应力-应变曲线模型。结果表明:LWC的疲劳寿命略低于NWC,LWC的疲劳应变高于NWC,且与OPC混凝土相比,对于SCM或AA混凝土以上规律更加凸显;提出的不同胶结剂和骨料类型混凝土的疲劳应力-应变模型,具有计算精度高,计算过程简单,不需要繁琐的迭代计算。研究成果可为预测轻骨料混凝土疲劳应力-应变曲线及疲劳寿命提供一套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应力循环压缩 轻骨料混凝土 胶凝材料 应力应变曲线 疲劳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化微珠掺量对原状脱硫石膏基轻质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李迪 肖长青 +1 位作者 夏多田 严佳乐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0-228,共9页
为研究无机玻化微珠对原状脱硫石膏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法探究了玻化微珠体积掺量(50%~300%)对复合材料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物理性能以及耐久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单轴应力-应变关系进行拟合,结果表明:随着玻化微珠掺... 为研究无机玻化微珠对原状脱硫石膏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法探究了玻化微珠体积掺量(50%~300%)对复合材料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物理性能以及耐久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单轴应力-应变关系进行拟合,结果表明:随着玻化微珠掺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流动度、干密度、导热系数和力学性能等指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材料的吸水率有所增大。当玻化微珠体积掺量为250%时,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此时材料密度为1217.3 kg·m^(-3),导热系数为0.2933 W·(m·K)^(-1),软化系数为0.92,材料28 d抗压、抗折强度分别为9.68、2.896 MPa。基于现有模型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CASC模型对实测曲线的拟合程度较高。研究结果可为玻化微珠-原状脱硫石膏基轻质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状脱硫石膏 无机玻化微珠 力学性能 耐久性能 应力-应变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