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quiry of modulatory role of sea buckthorn fruit oil on dyslipidemia and gut microbiota in hyperlipidemia mice
1
作者 Pimiao Huang Zehua Chen +2 位作者 Wenzi Li Aihua Su Chun Cui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2025年第4期1529-1537,共9页
Hyperlipidemia constitutes a critical factor in the pathogenesis of vascular disease and gut microbiota dysbiosis.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sea buckthorn fruit oil(SBFO)in ameliorating hyperlipidemia,... Hyperlipidemia constitutes a critical factor in the pathogenesis of vascular disease and gut microbiota dysbiosis.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sea buckthorn fruit oil(SBFO)in ameliorating hyperlipidemia,modulating gut microbiota,and elucidating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its lipid-lowering effects.SBFO intervention in hyperlipidemic mice significantly reduced body weight and visceral adiposity index while mitigating symptoms associated with hyperlipidemia,including dyslipidemia,infla mmation,liver damage,and endothelial dysfunction.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and Western blot analyses revealed that SBFO enhanced the response of free fatty acid oxidation and breakdown(adenosine 5'-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α,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1a,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α,and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while suppressing the synthesis of triglycerides and fatty acids(sterol-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1,fatty acid synthase,and acetyl CoA carboxylase)at the gene and protein expression levels.Moreover,SBFO intervention enriched the gut microbiota of hyperlipidemic mice by increasing the relative abundances of Lactobacillus,Faecalibaculum,and Allobaculum,while decreasing the Firmicutes/Bacteroidetes ratio.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SBFO exhibits promising therapeutic potential in attenuating hyperlipidemia in mice through the regulation of lipid metabolism and modulation of gut microbio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a buckthorn fruit oil Hyperlipidemia Gut microbiota Molecular mechan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yields and quality parameters of oils from Cornus wilsoniana fruit extracted by subcritical n-butane extraction and conventional methods 被引量:1
2
作者 Jingjing Xiao Jingzhi Wu +3 位作者 Yan Chao Rukuan Liu Changzhu Li Zhihong Xiao 《Grain & Oi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2年第4期204-212,共9页
Cornus wilsoniana fruit oil is a very important woody oil and is the main raw material of biodiesel.In this study,the oil yield,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fatty acid composition,rheological properties,thermal stabilit... Cornus wilsoniana fruit oil is a very important woody oil and is the main raw material of biodiesel.In this study,the oil yield,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fatty acid composition,rheological properties,thermal stability,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spectra of C.wilsoniana fruit oil obtained by subcritical n-butane extraction(SBE)and conventional methods such as pressing extraction(PE)and Soxhlet extraction(SE)were determined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extraction methods on the quality and yield of C.wilsoniana fruit oil.The oil yield of SBE(19.47%)was higher than that of PE(9.93%)but slightly lower than that of SE(21.08%).All of the extracted oils exhibited simila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and the SBE oil was richer in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than that of the PE oil,with an approximate 1:2 ratio of total saturated fatty acids against unsaturated fatty acids.The results of rheological behavior and thermal stability showed that all extracted oils had Newtonian flow characteristics,wherein the SBE oil exhibited lower viscosity and higher thermal stability.Furthermore,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images of the surface topography indicated that different oil extraction methods will affect the residual oil content of the C.wilsoniana fruit powder.Compared with PE,the pores on the surface of the C.wilsoniana fruit powder after oil extraction were clearly visible,indicating that the driving force of SBE for oil extraction is stronger than that of PE.Based on the above results,it is implied that SBE is the best of the three methods for extracting C.wilsoniana fruit oil and can be potentially applied to extract other edible oi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nus wilsoniana fruit oil Subcritical n-butane extraction Pressing extraction Soxhlet extraction Thermal stability Rheological proper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桐子果实含油率和脂肪酸组分研究
3
作者 周文才 王添添 +2 位作者 幸伟年 李进 左继林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4期139-141,148,共4页
山桐子是近年兴起的优质木本油料树种。测定了20株山桐子果实的含油率和脂肪酸组分,发现各组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山桐子果实中主要含有7种脂肪酸,分别为棕榈酸、棕榈油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酸。不同山桐子植株的果... 山桐子是近年兴起的优质木本油料树种。测定了20株山桐子果实的含油率和脂肪酸组分,发现各组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山桐子果实中主要含有7种脂肪酸,分别为棕榈酸、棕榈油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酸。不同山桐子植株的果实含油率和脂肪酸组分均不同,平均含油率为30.27%;脂肪酸组分中,亚油酸含量最高(66.97%),其后为棕榈酸(15.33%)和油酸(8.10%)。各组分含量差异较大,变异系数较大的组分有花生酸(70.00%)和棕榈油酸(58.50%),变异系数较小的组分是亚油酸(8.65%);不饱和脂肪酸平均含量为79.81%,变异系数为4.12%,表明其含量较稳定。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含油率与亚油酸、硬脂酸、棕榈酸、棕榈油酸相关性极显著,亚油酸与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棕榈油酸之间相关性显著或极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桐子 果实 含油率 脂肪酸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果特性研究及有限元分析
4
作者 湛全帅 王焱清 +2 位作者 王本义 郑拓 霍俊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4-42,共9页
为研究油茶果壳的破壳力学特性,探究油茶果壳如何破裂,对油茶果的几何特性参数进行测量,为油茶果破壳机提供理论支持。使用TMS-PRO质构仪对油茶鲜果进行力学特性试验,运用SolidWorks对油茶果进行建模,并运用ANSYS Workbench对油茶果进... 为研究油茶果壳的破壳力学特性,探究油茶果壳如何破裂,对油茶果的几何特性参数进行测量,为油茶果破壳机提供理论支持。使用TMS-PRO质构仪对油茶鲜果进行力学特性试验,运用SolidWorks对油茶果进行建模,并运用ANSYS Workbench对油茶果进行模拟破壳试验。结果表明:油茶果的球度系数为0.94,可以近似于球体模型进行研究,沿油茶果纵向方向加载最省力,直径和加载速率对破壳力的影响显著,剪切破壳力约为挤压破壳力的35%;通过有限元分析显示应力主要集中于压缩板与油茶果接触边缘部分,外壳总形变为6.372 mm,可以达到破壳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果 力学特性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复合抗氧化剂对精炼栀子果油抗氧化性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骆小凡 金清馨 +4 位作者 许光治 高前欣 王艳 张有做 倪勤学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0-137,共8页
为探究天然复合抗氧化剂在煎炸条件下对精炼栀子果油的保护作用,以精炼栀子果油为原料,比较天然抗氧化剂(葡萄籽提取物、茶多酚、茶多酚棕榈酸酯、抗坏血酸棕榈酸酯、迷迭香提取物)和合成抗氧化剂(dl-α-生育酚、BHT、TBHQ)在精炼栀子... 为探究天然复合抗氧化剂在煎炸条件下对精炼栀子果油的保护作用,以精炼栀子果油为原料,比较天然抗氧化剂(葡萄籽提取物、茶多酚、茶多酚棕榈酸酯、抗坏血酸棕榈酸酯、迷迭香提取物)和合成抗氧化剂(dl-α-生育酚、BHT、TBHQ)在精炼栀子果油中溶解前后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及对油脂保护系数(Pf)值的影响;通过D-optimal设计分析确定天然复合抗氧化剂复合配方;在160℃条件下,考察添加了TBHQ和天然复合抗氧化剂后精炼栀子果油的过氧化值、羰基价、茴香胺值和主要脂肪酸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茶多酚棕榈酸酯、抗坏血酸棕榈酸酯、迷迭香提取物溶于精炼栀子果油后能更好的发挥其自由基清除能力,提高油脂Pf值,茶多酚在提高油脂Pf值方面也具有显著效果;天然复合抗氧化剂复合配方为茶多酚0.02 g/kg+茶多酚棕榈酸酯0.33 g/kg+抗坏血酸棕榈酸酯0.01 g/kg+迷迭香提取物0.03 g/kg;添加天然复合抗氧化剂后对精炼栀子果油的过氧化值、羰基价的抑制效果均好于TBHQ,对茴香胺值抑制效果与TBHQ相当,对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天然抗氧化剂在精炼栀子果油中的抗氧化效果良好,添加天然复合抗氧化剂后精炼栀子果油具有很好的氧化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炼栀子果油 天然复合抗氧化剂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乳球蛋白-多酚纳米颗粒稳定的百香果籽油Pickering乳液及其性质 被引量:2
6
作者 姜婷婷 郑丽丽 +6 位作者 艾斌凌 杨旸 郑晓燕 王申宛 校导 杨劲松 盛占武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0-88,共9页
本研究以β-乳球蛋白负载3种多酚(阿魏酸、槲皮素、香草酸)制备的β-乳球蛋白三配体复合物纳米颗粒(β-lactoglobulin triple ligand complex nanoparticles,β-LGCNPs)作为乳化剂,采用超声波破碎法制备百香果籽油Pickering乳液,考察Pic... 本研究以β-乳球蛋白负载3种多酚(阿魏酸、槲皮素、香草酸)制备的β-乳球蛋白三配体复合物纳米颗粒(β-lactoglobulin triple ligand complex nanoparticles,β-LGCNPs)作为乳化剂,采用超声波破碎法制备百香果籽油Pickering乳液,考察Pickering乳液在不同粒子质量分数和油相比例条件下的粒径、稳定性、微观结构、抗氧化性、消化性、流变特性及脂质氧化产物。结果表明,百香果籽油Pickering乳液是由β-LGCNPs吸附在油水界面稳定的水包油型(O/W)乳液,其粒径与颗粒含量呈正比,与油相比例呈反比,当颗粒质量分数为1.5%、油相比例为30%(体积分数)时,乳液平均粒径达到(5.78±0.10)μm。在不同离子强度和pH值条件下乳液稳定性好,展现出比百香果籽油更强的抗氧化性,且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与颗粒含量呈剂量依赖关系。肠道消化2 h后,乳液中游离脂肪酸释放率达到(65.17±1.52)%,较百香果籽油提高了26.65%。流变学分析展现剪切变稀现象,表明该乳液属于非牛顿流体,随着剪切频率的提高,弹性模量和黏性模量都增大。在15 d储藏期内,Pickering乳液中脂质氧化产物(氢过氧化物和丙二醛)的生成量和脂质氧化速率降低。综上所述,由β-LGCNPs稳定的Pickering乳液改善了百香果籽油的稳定性、抗氧化活性、消化性及脂质氧化,有利于拓宽百香果籽油在食品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kering乳液 Β-乳球蛋白 多酚 百香果籽油 抗氧化活性 消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精油的递送体系及其在果蔬保鲜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姜美茹 王颖 +3 位作者 杜易潼 张改岚 范宇鑫 姜子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3-305,共13页
植物精油能够有效延长果蔬保质期,因其具有抗氧化、抑菌、驱虫等生物活性,是绿色天然的果蔬保鲜剂。然而精油存在易挥发、稳定性差、亲水性弱等缺陷,并且具有较强的芳香气味,故在果蔬保鲜等应用中受限。稳定性强、能够与外界环境形成屏... 植物精油能够有效延长果蔬保质期,因其具有抗氧化、抑菌、驱虫等生物活性,是绿色天然的果蔬保鲜剂。然而精油存在易挥发、稳定性差、亲水性弱等缺陷,并且具有较强的芳香气味,故在果蔬保鲜等应用中受限。稳定性强、能够与外界环境形成屏障的植物精油递送体系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此外,递送体系还可以提高生物相容性并具有可控释功能,能够增强植物精油的利用率。鉴于此,本文综述了植物精油的成分及其抗氧化、抑菌、驱虫等生物活性及相应的作用机制,重点分析了纳米乳液、微乳液、微胶囊、脂质体等递送体系及制备方式,讨论了植物精油包封效率、粒径和物理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如制备方法、乳化剂、壁材的种类和浓度比例等,总结了植物精油递送体系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及展望,旨在为开发新型果蔬保鲜剂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精油 递送体系 果蔬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酶法提取毛叶山桐子油的工艺优化及其品质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小静 闻乐嫣 +1 位作者 向旭雯 阚建全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共6页
旨在为水酶法提取毛叶山桐子油的工业化应用提供参考,以毛叶山桐子鲜果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对水酶法提取毛叶山桐子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水酶法提取的毛叶山桐子油与索氏抽提法、热榨法及低温压榨法提取的毛叶山桐... 旨在为水酶法提取毛叶山桐子油的工业化应用提供参考,以毛叶山桐子鲜果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对水酶法提取毛叶山桐子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水酶法提取的毛叶山桐子油与索氏抽提法、热榨法及低温压榨法提取的毛叶山桐子油品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水酶法提取毛叶山桐子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加热预处理(汽蒸10 min)、料液比1∶3.5、提取时间5.6 h、加酶量2.70%(酶为质量比1∶1的纤维素酶和中性蛋白酶),在此条件下毛叶山桐子油提取率达77.45%;与其他3种方法提取的毛叶山桐子油相比,水酶法提取的毛叶山桐子油酸值(KOH)(2.62 mg/g)和过氧化值(5.55 mmol/kg)最低,亚油酸含量最高(64.03%)。综上,优化的水酶法工艺提取的毛叶山桐子油品质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酶法 毛叶山桐子 鲜果油 提取率 油脂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超临界CO_(2)萃取条件对沙棘果油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9
作者 陈美静 熊欢 +3 位作者 李睿 周云香 黄英 肖海兵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2期94-97,共4页
为获得绿色安全且抗氧化活性高的沙棘果油,本文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方法提取沙棘果油,并分析不同萃取条件对沙棘果油多酚含量和抗氧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取条件为35℃、25 MPa时,沙棘果油的总酚含量最高,为7.74μg·g^(-1)。... 为获得绿色安全且抗氧化活性高的沙棘果油,本文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方法提取沙棘果油,并分析不同萃取条件对沙棘果油多酚含量和抗氧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取条件为35℃、25 MPa时,沙棘果油的总酚含量最高,为7.74μg·g^(-1)。沙棘果油在20 mg·m L^(-1)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为97.50%,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高,TEAC值为1.93 mmol·g^(-1)。综合考虑,超临界CO_(2)萃取沙棘果油的工艺条件为35℃、25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果油 超临界CO_(2)萃取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桐子鲜果中油脂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品质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晨 孙晓娜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0,共5页
为实现山桐子油的高效生产,采用高速万能研磨机将新鲜山桐子果实打浆后,利用75%乙醇直接提取山桐子油,以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pH为考察因素,运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山桐子油的提取工艺,并对其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 为实现山桐子油的高效生产,采用高速万能研磨机将新鲜山桐子果实打浆后,利用75%乙醇直接提取山桐子油,以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pH为考察因素,运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山桐子油的提取工艺,并对其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桐子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0∶3、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2.0 h、pH 3.0,在此条件下的提油率可达88.3%;山桐子油中维生素E、总甾醇、总多酚和角鲨烯含量分别为367.2、3 100、148.7 mg/kg和258.7 mg/kg,且其气味、滋味、色泽、酸值、水分及挥发物含量等理化指标均符合LS/T 3258—2018《山桐子油》成品油要求。采用优化的工艺提取山桐子油高效可靠,且所得产品品质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桐子油 山桐子鲜果 工艺优化 品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林桃金娘果实挥发油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陶静 陈思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78,共8页
该文研究桂林桃金娘果实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活性成分以及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以正交实验确定桂林桃金娘果实挥发油活性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GC-MS对该挥发油活性成分进行分析,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活性成分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 该文研究桂林桃金娘果实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活性成分以及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以正交实验确定桂林桃金娘果实挥发油活性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GC-MS对该挥发油活性成分进行分析,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活性成分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效率。结果表明桃金娘果实挥发油活性成分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5,提取温度85℃,提取时间5 h。从挥发油中共分离鉴定出35种组分,主要成分为D-柠檬烯、芳樟醇,2,6-二叔丁基-4-羟基-4-甲基环己-2,5-二烯-1-酮和反式石竹烯等。抗氧化性研究表明:桂林桃金娘果实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OH)都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清除率皆达到85%以上。其中,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要略强于对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桂林桃金娘果实挥发油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和较高的药用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金娘 果实 活性成分 挥发油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因素对油桐果及桐饼粕成分影响研究
12
作者 王玮 郑科 +1 位作者 王跃光 蒋立强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2-56,共5页
废弃桐饼粕所含化学物质可用作天然杀虫杀菌的有机肥料,为实现其高效利用,以云南省丘北县油桐(Vernicia fordii)为研究对象,以采摘时间、树种和树龄为研究因素,通过凯氏定氮法和索氏提取法对油桐果及桐饼粕进行重量分析和成分测定。结... 废弃桐饼粕所含化学物质可用作天然杀虫杀菌的有机肥料,为实现其高效利用,以云南省丘北县油桐(Vernicia fordii)为研究对象,以采摘时间、树种和树龄为研究因素,通过凯氏定氮法和索氏提取法对油桐果及桐饼粕进行重量分析和成分测定。结果表明:10月26日和11月5日采摘三年桐的果灰和果种子重量高于千年桐,且果壳重量较低,在20年树龄时相对重量占比最佳为37%:28%:35%;10月26日采摘15年树龄的三年桐的果壳及桐饼粕氮含量最高分别为5.04%和44.63%,桐饼粕粗脂肪含量为14.50%。综上,根据不同的树种和树龄优化收获时间可较大幅度提高油桐果的产量和重量,增加油桐的经济价值,为后续油桐果及衍生产品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饼粕 油桐果 重量 氮含量 粗脂肪含量 采摘时间 树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栀子果油的提取技术、营养组成及健康功效研究进展
13
作者 胡子聪 李群和 +2 位作者 苏凤贤 胡超凡 邹盈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6-223,共8页
栀子果油是从栀子果实中提取得到的一种食用植物油,具有抗氧化、抗炎症、抗癌症、抗抑郁和保护肝脏等多种健康功效,其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70%以上,还含有酚酸、生育酚、植物甾醇等活性成分,这些成分是栀子果油发挥多种功效活性的... 栀子果油是从栀子果实中提取得到的一种食用植物油,具有抗氧化、抗炎症、抗癌症、抗抑郁和保护肝脏等多种健康功效,其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70%以上,还含有酚酸、生育酚、植物甾醇等活性成分,这些成分是栀子果油发挥多种功效活性的物质基础。文章系统综述了栀子果油的提取工艺、营养组成和健康功效,并展望了栀子果油在食品、化妆品和生物医药等领域高值化利用过程中应聚焦的重点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果油 提取方法 营养组成 健康功效 活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4份三叶木通种质的果实性状及其与含油量的关联度分析
14
作者 史盈盈 钟意成 +3 位作者 牛娟 陈建华 唐炜 栾明宝 《湖南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14-20,共7页
为了筛选三叶木通种质及明确不同果实性状与含油量、鲜食率的关系,为三叶木通育种提供参考,对44份三叶木通种质的油脂含量、鲜食率与7个果实性状进行相关性与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各果实性状变异系数10.74%~50.48%;三叶木通平均含油量... 为了筛选三叶木通种质及明确不同果实性状与含油量、鲜食率的关系,为三叶木通育种提供参考,对44份三叶木通种质的油脂含量、鲜食率与7个果实性状进行相关性与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各果实性状变异系数10.74%~50.48%;三叶木通平均含油量达40.40%,含油量最高的是M002-1(53.88%),鲜食率最高是贵大3-2(39.50%);对含油量影响最大的是种子百粒重,对鲜食率影响最大的是果实横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木通 含油量 果实性状 灰色关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助晶剂辅助尿素富集百香果籽亚油酸
15
作者 温景捷 廖丹葵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4期91-95,共5页
以百香果籽油为原料,通过酒石酸辅助尿素包合富集纯化亚油酸。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了酒石酸与尿素比例、尿素与乙醇比例、脂肪酸与尿素比例、包合温度和包合时间对尿素包合富集亚油酸的纯度与收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酒石... 以百香果籽油为原料,通过酒石酸辅助尿素包合富集纯化亚油酸。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了酒石酸与尿素比例、尿素与乙醇比例、脂肪酸与尿素比例、包合温度和包合时间对尿素包合富集亚油酸的纯度与收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酒石酸与尿素质量比1∶5、混合脂肪酸与尿素质量比1∶2、尿素与乙醇质量比1∶7、包合温度5℃、包合时间12 h的工艺条件下,可将百香果籽油的亚油酸含量从68.13%提高到96.61%,收率为78.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香果籽油 亚油酸 尿素包合法 酒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菌剂与大蒜油配施对银叶病苹果叶片生理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悦 张秀英 +7 位作者 张丹 邓代清 李玉涵 程安富 黄先敏 马仲炼 杨德粉 全勇 《果树资源学报》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银叶病严重威胁苹果产量和品质,探究微生物菌剂与大蒜油配施对苹果银叶病叶片生理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试验以患银叶病苹果树为材料,将微生物菌剂与不同浓度大蒜油配施,连续2年采用穴灌根的方法对患病植株进行田间试... 【目的】银叶病严重威胁苹果产量和品质,探究微生物菌剂与大蒜油配施对苹果银叶病叶片生理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试验以患银叶病苹果树为材料,将微生物菌剂与不同浓度大蒜油配施,连续2年采用穴灌根的方法对患病植株进行田间试验,对比不同处理对患病苹果树叶片生理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1)处理L5(2.5 kg微生物菌剂/株+250 mL大蒜油/株)和L6(2.5 kg微生物菌剂/株+350 mL大蒜油/株)使1年生患病枝条叶片恢复效果较好,叶片翠绿色富有光泽,叶面积、叶周长、大叶宽、大叶长、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均显著增加,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且L5效果最好;2)微生物菌剂与大蒜油配施显著提高了苹果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抗坏血酸含量、固酸比、糖酸比,降低了可滴定酸质量分数,以L5处理效果最好。【结论】微生物菌剂与大蒜油配施可以缓解苹果银叶病病叶生理状态,提高果实品质,配施2.5 kg微生物菌剂/株+250 mL大蒜油/株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银叶病 微生物菌剂 大蒜油 叶片生理特性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油茶果快速制油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友志 陈劲松 +2 位作者 吴丹 杜冰颜 周魁香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0,共4页
为提高油茶果的制油效率,对传统油茶果制油工艺进行改进,采用先整果压破果壳再鼓风加热进行干燥达到蒲、壳与仁分离,得到的油茶籽仁经破碎烘干后进行压榨制油,经冷冻过滤得到成品油。对油茶籽仁烘干工艺条件和压榨工艺条件进行优化,以... 为提高油茶果的制油效率,对传统油茶果制油工艺进行改进,采用先整果压破果壳再鼓风加热进行干燥达到蒲、壳与仁分离,得到的油茶籽仁经破碎烘干后进行压榨制油,经冷冻过滤得到成品油。对油茶籽仁烘干工艺条件和压榨工艺条件进行优化,以常温过滤为对照,对成品油的品质进行测定并考察了其在45℃储存18个月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油茶果干燥采用先压破果壳再鼓风加热可节约爆蒲(果壳炸开)时间0.5 h;油茶籽仁最佳烘干条件为烘干温度140℃,油茶籽仁颗粒直径6~8 mm,采用鼓风干燥;油茶籽仁含水率和油茶籽壳添加量对出油率有明显的影响,在添加30%油茶籽壳条件下,当含水率为3%时,出油率最高;油茶籽原油采用冷冻过滤得到的成品油的酸值(KOH)、过氧化值和苯并芘含量分别为0.6 mg/g、0.2 g/100 g和3μg/kg,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且储存稳定性优于常温过滤。该工艺节约了油茶果制油时间,提高了出油率和成品油的储存稳定性,可实现油茶籽油的快速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果 油茶籽 快速干燥 出油率 储存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沃柑采用香茅草精油-羧甲基壳聚糖复合液涂膜保鲜的效果
18
作者 杜倩洁 杨阔 +3 位作者 周慧琴 刘地 邓佳 王芳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6,共9页
为开发安全高效的可食性涂膜用于沃柑采后保鲜,以羧甲基壳聚糖(carboxymethyl chitosan,CMCS)和香茅草精油(XMC)两种天然材料为原料制备复合涂膜材料,并检验复合涂膜材料的理化性质,后以蒸馏水为对照,研究0.5%香茅草精油-1.0%羧甲基壳... 为开发安全高效的可食性涂膜用于沃柑采后保鲜,以羧甲基壳聚糖(carboxymethyl chitosan,CMCS)和香茅草精油(XMC)两种天然材料为原料制备复合涂膜材料,并检验复合涂膜材料的理化性质,后以蒸馏水为对照,研究0.5%香茅草精油-1.0%羧甲基壳聚糖复合液涂膜处理对沃柑果实青霉、绿霉病害的防控效果及其对果实抗病防御酶活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羧甲基壳聚糖添加香茅草精油后,提高了膜的韧性、完整性、粗糙度和不透明度,降低了膜的水蒸气透过率。0.5%香茅草精油-1.0%羧甲基壳聚糖复合液涂膜处理显著(p<0.05)抑制了沃柑果实青霉、绿霉病的发病率及病斑直径的扩展。与对照(无菌水)相比,0.5%香茅草精油-1.0%羧甲基壳聚糖复合液涂膜处理诱导提高了沃柑果皮中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几丁质酶等抗病相关酶的活性及总酚、类黄酮、花青素等抗性物质的含量,且在整个试验期间(25 d)保持了果实品质。羧甲基壳聚糖加入香茅草精油提高了复合膜的整体性能,0.5%香茅草精油-1.0%羧甲基壳聚糖复合液涂膜处理诱导提高了采后沃柑果实的抗病能力,且能有效地维持果实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柑 采后保鲜 羧甲基壳聚糖 香茅草精油 诱导抗病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共熔溶剂提取油茶果壳木质素及其结构特性研究
19
作者 孟蒙 巫明惠 +3 位作者 周海洋 吕世豪 高振忠 孙瑾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71,共8页
为提高油茶果壳中木质素的利用价值,实现油茶加工废弃物的高值化利用,在优化工艺:油浴温度160℃、处理时间6 h、油茶果壳与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DES)固液质量比为1:10、DES与H2O的质量比为10∶1的条件下,使用氯化胆碱-尿素... 为提高油茶果壳中木质素的利用价值,实现油茶加工废弃物的高值化利用,在优化工艺:油浴温度160℃、处理时间6 h、油茶果壳与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DES)固液质量比为1:10、DES与H2O的质量比为10∶1的条件下,使用氯化胆碱-尿素(ChCl-U)、氯化胆碱-尿素-H2O(ChCl-U-H)、氯化胆碱-尿素-乙二胺(ChCl-U-E)、氯化胆碱-无水草酸(ChCl-OA)四种DES对废弃油茶果壳进行处理,研究不同DES对油茶果壳中木质素的提取效果,并对提取木质素的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ChCl-U-E处理油茶果壳后木质素的提取率最高,达到84.40%;DES中氢键供体解离的质子(H+)能够促进木质素苯丙烷单元间不稳定醚键断裂,形成小分子物质,引入酚羟基、甲氧基和羟甲基等;提取得到的木质素的分子量较小,空间位阻减小,活性增强;提取木质素主要是愈创木基苯丙烷单元,含有少量的对-羟苯基苯丙烷单元,且基本单元结构较为完整。本研究为木质素基酚醛树脂和其他芳香族化合物等的制备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果壳 低共熔溶剂 木质素 提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精油复合膜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
作者 叶海青 周晓斌 +2 位作者 毛硕 栗方宇 卢丞文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7期211-218,共8页
植物精油作为一种天然抑菌剂,具有抑菌广谱、生物降解及安全无毒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果蔬保鲜。由于植物精油复合膜优良的抑菌性能、阻隔性能及保鲜效果,避免单一植物精油在果蔬保鲜应用中的局限,成为果蔬包装的重要材料。该文介绍植物精... 植物精油作为一种天然抑菌剂,具有抑菌广谱、生物降解及安全无毒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果蔬保鲜。由于植物精油复合膜优良的抑菌性能、阻隔性能及保鲜效果,避免单一植物精油在果蔬保鲜应用中的局限,成为果蔬包装的重要材料。该文介绍植物精油的抗菌机理及果蔬保鲜应用,着重综述植物精油-蛋白复合膜、植物精油-脂质复合膜、植物精油-多糖复合膜在果蔬保鲜领域的研究进展,总结植物精油复合膜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果蔬保鲜应用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精油 复合膜 抑菌性能 果蔬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