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1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联合紫外处理对大肠杆菌O157:H7的杀菌作用及机制
1
作者 陈怡 吴雨豪 +2 位作者 周建伟 刘东红 吕瑞玲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10-17,共8页
旨在探究超声联合紫外对大肠杆菌O157:H7的杀菌效率、协同效果及内在机理。探究超声联合紫外杀菌动力学模型、细微观结构变化、细胞膜性质改变及氧化应激水平等方面,结果发现超声联合紫外处理40 s杀灭了8.3(lg(CFU/mL))的大肠杆菌O157:... 旨在探究超声联合紫外对大肠杆菌O157:H7的杀菌效率、协同效果及内在机理。探究超声联合紫外杀菌动力学模型、细微观结构变化、细胞膜性质改变及氧化应激水平等方面,结果发现超声联合紫外处理40 s杀灭了8.3(lg(CFU/mL))的大肠杆菌O157:H7,处理后细胞形态受损显著,细胞内容物流失。联合处理短时间内引起了细胞的应激反应,细胞酯酶活性增强、ATP含量上升、活性氧水平提高、DNA受损。综上所述,超声和紫外联合处理具有显著的协同杀菌效果,通过空化效应增强细胞结构损伤使得紫外直接作用DNA并且共同加剧了氧化应激干扰生物代谢,从而达到协同杀菌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紫外 大肠杆菌O157:H7 杀菌机制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枝勾儿茶内生真菌QX3Y2-5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2
作者 张涛 刘辉 +5 位作者 陶小艳 唐远江 卢昱希 杨粤黔 王璇 周思旋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58-64,共7页
【目的】探明光枝勾儿茶内生真菌QX3Y2-5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抑菌活性,为开发新型天然高效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光枝勾儿茶内生真菌QX3Y2-5为研究对象,用硅胶柱层析法、薄层色谱法、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对其代谢产物进行分... 【目的】探明光枝勾儿茶内生真菌QX3Y2-5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抑菌活性,为开发新型天然高效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光枝勾儿茶内生真菌QX3Y2-5为研究对象,用硅胶柱层析法、薄层色谱法、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对其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用二倍稀释法检测次级代谢产物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菌活性。【结果】光枝勾儿茶内生真菌QX3Y2-5次级代谢产物粗提物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具有不同程度抑制效果,最小抑菌浓度(MIC)为62.50~500.00μg/mL;粗提物经分离纯化得到的次级代谢产物中,4-羟基-4,5-二氢呋喃-2-羧酸、烟酸和阿糖尿苷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效果,其中,4-羟基-4,5-二氢呋喃-2-羧酸抑制效果最好,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MIC分别为31.25μg/mL和15.63μg/mL,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62.50μg/mL和15.63μg/mL。【结论】光枝勾儿茶内生真菌QX3Y2-5分离所得次级代谢产物4-羟基-4,5-二氢呋喃-2-羧酸、烟酸和阿糖尿苷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具有一定体外抑制效果,其中,4-羟基-4,5-二氢呋喃-2-羧酸抑制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枝勾儿茶 内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 抑菌活性 二倍稀释法 最小抑菌浓度 最小杀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莓空心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药剂筛选 被引量:1
3
作者 纪闻婕 宋志伟 +7 位作者 李成 曾蓉 徐锦瑾 高萍 徐丽慧 高士刚 朱吉明 戴富明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1-210,共10页
草莓空心病是近年来草莓栽培过程中的一种新发的细菌性病害,其典型症状与草莓角斑病明显不同。本研究对不同地域来源的草莓种苗上分离的草莓空心病病原菌Xanthomonas fragariae的16S rRNA、gyrB、rpoD、dnaK、fyuA等5个核心基因序列进... 草莓空心病是近年来草莓栽培过程中的一种新发的细菌性病害,其典型症状与草莓角斑病明显不同。本研究对不同地域来源的草莓种苗上分离的草莓空心病病原菌Xanthomonas fragariae的16S rRNA、gyrB、rpoD、dnaK、fyuA等5个核心基因序列进行测定。多基因联合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来自上海、山东、四川、浙江和河南的草莓空心病菌菌株与国内已报道的空心病菌菌株YL19聚成一簇,国外报道的草莓角斑病菌菌株聚为另外一簇,表明国内空心病病原菌种类基本一致,但是和国外报道的草莓角斑病菌菌株在进化水平上存在明显差异。选取其代表性菌株SHQP01,开展了草莓空心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测定及防治药剂筛选。生理生化指标检测表明,该病原菌能利用D-海藻糖、蔗糖、α-D-葡糖等碳源。病原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8℃,致死温度为47℃。药剂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测试的13种试剂中,中生菌素、溴菌腈、络氨铜、申嗪霉素、碱式硫酸铜、氯溴异氰尿酸、王铜、噻唑锌、春雷霉素、噻森铜对病原菌有一定的抑菌效果,而噻菌铜、氢氧化铜和井冈霉素A对该菌没有抑制作用。其中,中生菌素、溴菌腈、络氨铜的抑菌效果较好,EC 50值分别为137.4652、210.9610μg/mL和585.3503μg/mL。选取抑菌活性最强的前5个药剂进行草莓苗期药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中生菌素对草莓空心病的防治效果最高,达到80.78%;碱式硫酸铜和络氨铜次之,分别为74.71%和62.27%,但是碱式硫酸铜存在药害风险;申嗪霉素和溴菌腈防效较差,仅有18.52%和3.08%。本研究结果明确了草莓空心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为今后该病害的防治化学药剂登记推荐和科学防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空心病 Xanthomonas fragariae 生物学特性 药剂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噬菌体裂解酶的表达纯化及杀菌活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廉乐乐 袁橙 +4 位作者 郝福星 汤芳 陆辉 薛峰 戴建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8-423,共6页
为分析本研究前期分离的大肠杆菌噬菌体Hab-EA株是否编码裂解酶(Lysin)基因,且该裂解酶蛋白是否对大肠杆菌(E.coli)具有杀菌活性,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大肠杆菌噬菌体lysin基因序列,采用Primer 5设计简并引物,经PCR扩增Hab-EA株的假定裂... 为分析本研究前期分离的大肠杆菌噬菌体Hab-EA株是否编码裂解酶(Lysin)基因,且该裂解酶蛋白是否对大肠杆菌(E.coli)具有杀菌活性,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大肠杆菌噬菌体lysin基因序列,采用Primer 5设计简并引物,经PCR扩增Hab-EA株的假定裂解酶(称为lysEha1)基因并测序,分别采用ORF Finder和BLAST分析该基因的ORF,采用SWISS模型预测该ORF编码Lysin蛋白的空间结构。对已确定的lysEha1 ORF序列设计表达引物。以简并引物经PCR扩增的产物为模板,采用表达引物经PCR扩增lysEha1基因完整的ORF,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0a(+)-lyEha1-ORF,经PCR和测序鉴定正确后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并经Ni亲和层析柱法纯化LysEha1 ORF(即重组裂解酶蛋白rLysin),利用SDS-PAGE与western blot鉴定该蛋白的表达与纯化效果。简并引物的PCR结果显示,扩增到约1200 bp的目的条带,测序结果经ORF Finder分析显示:该片段的nt39~nt536存在一个498 bp的ORF;BLAST分析显示,该ORF属于大肠杆菌噬菌体Lysin家族基因。Lysin蛋白的二级结构含7段α螺旋,3段β折叠。表达引物的PCR结果显示在约500 bp处出现目的片段,测序结果显示该ORF为噬菌体lysin基因。SDS-PAGE和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在约25 ku处出现特异性目的条带,且rLysin主要在上清中表达,纯化后可见单一目的条带。采用浊度递减试验测定rLysin及其与EDTA联用(rLysin+EDTA)后分别对16株E.coli的杀菌活性。结果显示,rLysin对16株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总杀菌率为56.25%(9/16),rLysin+EDTA对上述细菌的总杀菌率达87.5%(14/16),rLysin+EDTA的杀菌率显著高于rLysin(P<0.05)。上述结果表明,噬菌体Hab-EA株可编码Lysin,本研究正确表达并纯化了该rLysin,并证实其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杀菌活性较强,与EDTA联用可以提高rLysin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杀菌活性。本研究为致病性大肠杆菌病的防控提供新的思路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噬菌体 裂解酶 杀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菌剂添加量对牛粪好氧堆肥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影响
5
作者 顾小凤 芶久兰 +2 位作者 魏全全 张萌 柳玲玲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1-179,共9页
为探究外源菌剂添加量对牛粪好氧堆肥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影响,将牛粪和高粱秸秆按体积比7∶3混合,并添加不同剂量的粉状商品菌剂(T1~T4:添加量分别为混合堆体干质量的0‰、0.5‰、5‰、50‰)进行堆肥,每个处理3个重复。研究不同添加量... 为探究外源菌剂添加量对牛粪好氧堆肥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影响,将牛粪和高粱秸秆按体积比7∶3混合,并添加不同剂量的粉状商品菌剂(T1~T4:添加量分别为混合堆体干质量的0‰、0.5‰、5‰、50‰)进行堆肥,每个处理3个重复。研究不同添加量对堆体温度、发芽指数、抗生素抗性基因种类、丰度及相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中,最高温出现在T2处理,为74℃。T3处理高温期维持时间最长,为10 d。T3处理黄瓜的发芽指数最高,为133.82%。T1处理检测出76个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亚类,4个可移动基因元件(MGEs)亚类;T2处理检测出101个ARGs亚类,5个MGEs亚类;T3处理检测出79个ARGs亚类,5个MGEs亚类;T4处理检测出96个ARGs亚类,6个MGEs亚类。与T1处理相比,T2~T4处理的APH(6)-Id、IS6100、IS1247、ErmF、floR、sul2、tetX、tnpA-3丰度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0.64%~39.54%、7.31%~34.29%、51.08%~78.27%、30.40%~41.84%、60.73%~81.23%、20.00%~42.03%、29.70%~57.99%、5.46%~31.38%,T3处理下降幅度最大。相关性分析显示,菌剂添加量与IncI1_repI1、ISEcp1、aadA2、aadA17、sul1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与ErmF、floR、ISCR1间存在负相关关系。IncI1_repI1绝对定量丰度随着菌剂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ISEcp1、aadA2、sul1、ErmF、floR、ISCR1绝对定量丰度随着菌剂添加量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aadA17绝对定量丰度随着菌剂添加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IS6100与APH(6)-Id和qacF_H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与tnpA-3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IS1247与sul2和tetX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与ErmF和floR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可移动基因元件IS6100和IS1247有可能是ARGs丰度增加的载体。上述结果表明,在牛粪堆肥过程中,添加外源菌剂能延长堆体高温时间,提升腐熟度,降低APH(6)-Id、IS6100、IS1247、ErmF、floR、sul2、tetX、tnpA-3的绝对定量丰度,以T3处理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菌剂 菌剂添加量 牛粪 抗生素抗性基因 好氧堆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白牛皮纸阻湿抑菌天然可降解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武军 沈荣波 +4 位作者 杨国光 杨伟栋 沈海生 陈松润 邱赞业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78,共6页
目的探索涂层技术在白牛皮纸上的应用,提高白牛皮纸的阻湿和抑菌杀菌性能,拓宽其包装应用范围。方法先筛选涂布液的原料,再调剂它们的相容性。采用刮刀对纸张进行涂布,接着在涂层面覆膜,加热吹风并辊压后揭膜,在白牛皮纸表面形成厚度均... 目的探索涂层技术在白牛皮纸上的应用,提高白牛皮纸的阻湿和抑菌杀菌性能,拓宽其包装应用范围。方法先筛选涂布液的原料,再调剂它们的相容性。采用刮刀对纸张进行涂布,接着在涂层面覆膜,加热吹风并辊压后揭膜,在白牛皮纸表面形成厚度均匀的涂层。干燥后测试其抑菌杀菌性、阻湿性、力学强度及光泽度等指标,并分析其市场应用及商业价值。结果涂布后白牛皮纸的阻湿性提高了4~5倍;抑菌杀菌性能随着壳聚糖含量的提高而提高,最高可达15倍;光泽度随着明胶含量的提高而提高。结论天然可降解涂层有效提升了白牛皮纸的抑菌杀菌性、阻湿性等,提升了纸面的光泽度和美观度等商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天然安全 可降解涂层 阻湿 抑菌杀菌 商业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菌剂1号处理存放不同时间对西瓜甜瓜种子萌发的影响
7
作者 王梦茜 袁琴 +7 位作者 潘磊 袁胜楠 魏浩宇 关巍 杨玉文 马云龙 王燕 赵廷昌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2-97,共6页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是一种危害西甜瓜生产的种传病害,防治的首要措施是种子消毒。为检测杀菌剂1号处理后存放不同时间对西甜瓜种子发芽的影响,本研究使用皿测法测定了杀菌剂1号处理西瓜种子IVF-01、甜瓜种子IVF88、IVF-NLL后,室温下存放...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是一种危害西甜瓜生产的种传病害,防治的首要措施是种子消毒。为检测杀菌剂1号处理后存放不同时间对西甜瓜种子发芽的影响,本研究使用皿测法测定了杀菌剂1号处理西瓜种子IVF-01、甜瓜种子IVF88、IVF-NLL后,室温下存放不同时间后种子的萌发率及芽长。结果表明,除存放1 d的IVF-01萌发率显著低于清水处理(CK)外,其他处理对种子萌发无显著影响,存放7、90 d萌发率分别提高了0.81%和0.41%;处理IVF88和IVF-NLL后存放90 d,萌发率分别提高了7.67%和1.44%,其他处理均对IVF88和IVF-NLL萌发无显著影响。除存放1、7、90 d的IVF-01芽长低于CK外,其他处理对种子的芽长无显著影响,处理后存放15、30 d的芽长增加了1.38%和6.35%;除存放1 d抑制了IVF-NLL芽生长,其他处理对IVF-NLL和IVF88芽长无显著影响,存放30、180 d时,IVF-NLL芽长分别增加了3.62%和4.89%。综上所述,杀菌剂1号处理后存放不同时间,对供试3类种子萌发率和芽长的影响不明显,甚至能促进萌发和生长。本研究结果为合理使用杀菌剂1号防治瓜类细菌性果斑病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剂1号 西瓜甜瓜种子 萌发率 芽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酸性电解水对鲜切苦菊中腐败菌的抑制效果
8
作者 何雪 任凯 +6 位作者 徐畅 张映曈 周宏胜 凌军 李鹏霞 程顺昌 胡花丽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304-313,共10页
为控制鲜切苦菊因切口处受到微生物污染而导致的腐败变质,本研究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分离鉴定鲜切苦菊中的腐败菌,并评估微酸性电解水(slightly acidic electrolyzed water,SAEW)的抑菌机制及保鲜效果。经过筛选,得到5株腐败菌,分... 为控制鲜切苦菊因切口处受到微生物污染而导致的腐败变质,本研究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分离鉴定鲜切苦菊中的腐败菌,并评估微酸性电解水(slightly acidic electrolyzed water,SAEW)的抑菌机制及保鲜效果。经过筛选,得到5株腐败菌,分别为不动杆菌、假单胞菌、沙雷氏菌、果胶杆菌及泛菌。使用175 mg/L的SAEW进行处理,确定了SAEW对这5种腐败菌的最低抑菌浓度范围为43.75~175 mg/L,最低杀菌浓度范围为87.5~175 mg/L,半数有效抑菌浓度范围为28.52~99.54 mg/L。结果表明,175 mg/L SAEW可同时对这5种腐败菌产生抑菌效果,并显著延缓抗坏血酸的下降及丙二醛的积累。在此质量浓度下,菌落总数和抑菌活性均表现出显著的抑菌作用。进一步的分析发现,175 mg/L SAEW处理后腐败菌的细胞形态和细胞膜完整性被破坏,菌体表面出现凹陷、褶皱和破损,胞内核酸及蛋白质出现泄漏。这表明,SAEW可能通过破坏细胞膜结构,导致细胞内容物外泄,从而实现对腐败菌的杀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酸性电解水 鲜切苦菊 分离鉴定 杀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魔芋软腐病新病原土生拉乌尔菌(Raoultella terrigena)及其杀菌剂室内筛选
9
作者 罗林丽 刘思睿 +3 位作者 童安毕 赵兴丽 丁海兵 范士杰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9-777,共9页
【目的】明确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花魔芋种芋软腐病的病原菌及其有效杀菌剂种类,为魔芋软腐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平板划线分离法从感病花魔芋种芋上分离、纯化致病病原菌,根据柯赫氏法则在花魔芋种芋上对分离菌株进行致病性... 【目的】明确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花魔芋种芋软腐病的病原菌及其有效杀菌剂种类,为魔芋软腐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平板划线分离法从感病花魔芋种芋上分离、纯化致病病原菌,根据柯赫氏法则在花魔芋种芋上对分离菌株进行致病性检测,结合分子生物学和生理生化对分离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在此基础上,采用抑菌圈法测定18%春雷霉素·松脂酸铜悬浮剂、25%溴菌腈微乳剂和0.3%四霉素水剂等10种杀菌剂对致病病原菌的室内毒力,以筛选抑菌效果显著的杀菌剂。【结果】分离获得花魔芋种芋软腐病致病菌株Akst2-3,其生理生化特征与拉乌尔菌属的菌株一致,同源比对结果显示菌株Akst2-3与土生拉乌尔菌(Raoultella terrigena)JCM 1687同源性为99.79%,系统发育树表明其与土生拉乌尔菌位于同一分支,据此确定引起花魔芋种芋软腐病的菌株Akst2-3为土生拉乌尔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18%春雷霉素·松脂酸铜悬浮剂、80%乙蒜素乳油、25%溴菌腈微乳剂、0.3%四霉素水剂、5%大蒜素微乳剂5种杀菌剂对病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18%春雷霉素·松脂酸铜悬浮剂和80%乙蒜素乳油具有很好的抑菌效果,EC50分别为0.5282、1.3023、1.6882、2.0886和13.8071 mg/L。【结论】土生拉乌尔菌R.terrigena是一种引起花魔芋种芋软腐病的新病原,18%春雷霉素·松脂酸铜悬浮剂和80%乙蒜素乳油可作为防治土生拉乌尔菌引起的魔芋软腐病首选药剂,25%溴菌腈微乳剂和0.3%四霉素水剂也可作备选药剂,为防止长期使用单一药剂产生抗药性,建议生产上交替或混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魔芋 软腐病 土生拉乌尔菌 药剂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肽MALK杀菌活性、生物相容性与作用机制
10
作者 李毓雯 胡明阳 +2 位作者 赵璐 方禹鑫 董娜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9-99,共11页
为获得1条具备良好杀菌活性、生物相容性及环境稳定性的铁调素衍生肽,以猪肝脏表达的铁调素Hepcidin为模板,运用截短和氨基酸替换策略获得衍生肽MALK。通过杀菌活性、溶血活性、细胞毒性和稳定性评估其功能特性;运用圆二色谱(CD)及分子... 为获得1条具备良好杀菌活性、生物相容性及环境稳定性的铁调素衍生肽,以猪肝脏表达的铁调素Hepcidin为模板,运用截短和氨基酸替换策略获得衍生肽MALK。通过杀菌活性、溶血活性、细胞毒性和稳定性评估其功能特性;运用圆二色谱(CD)及分子动力学试验,分析MALK二级结构及其与脂质体间的作用关系;利用LPS结合、细菌外膜通透性、内膜通透性及ROS聚集试验探讨其潜在杀菌机制。结果表明:抗菌肽MALK对多种细菌具有广谱杀菌活性,在酸性环境及胃蛋白酶作用下依然保持较强活性,同时具有低溶血性和低细胞毒性。CD光谱及分子动力学的分析结果表明,MALK在模拟疏水环境呈α-螺旋结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MALK可诱导细菌内膜、外膜通透性升高和细胞内ROS积累,可能通过膜破坏与氧化应激双重机制发挥杀菌作用。综上,MALK具有良好杀菌性能和安全性,有望作为替抗候选肽应用于畜牧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铁调素 杀菌活性 生物相容性 分子动力学 杀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药剂对拉萨地区马铃薯早疫病田间防效试验
11
作者 祁驰恒 曾钰婷 +2 位作者 相栋 许娟妮 尼玛卓嘎 《西藏农业科技》 2025年第2期49-52,共4页
为有效控制马铃薯早疫病危害,筛选出适合拉萨地区防治马铃薯早疫病的高效药剂。以“藏农薯1号”为试验品种,选用4种新型高效低毒药剂,在拉萨马铃薯试验基地开展田间药效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药剂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和井冈霉素... 为有效控制马铃薯早疫病危害,筛选出适合拉萨地区防治马铃薯早疫病的高效药剂。以“藏农薯1号”为试验品种,选用4种新型高效低毒药剂,在拉萨马铃薯试验基地开展田间药效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药剂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和井冈霉素·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处理的防治效果和产量表现较好,防效分别为86.81%和76.84%,每667 m^(2)产量分别为3 059.20 kg和3 303.65 kg。两种药剂均可作为防治马铃薯早疫病的首选药剂,可在大田交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早疫病 杀菌剂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黑腐果胶杆菌分离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
12
作者 王玥 马永强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1-249,共9页
通过病原菌培养特征、致病性验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及特异性基因序列分析,对采自青海省海东市和西宁市马铃薯主产区16个乡镇的马铃薯黑胫病疑似病样进行分离和鉴定,并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7种杀菌剂对马铃薯黑胫病原菌的室内毒力。从采集... 通过病原菌培养特征、致病性验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及特异性基因序列分析,对采自青海省海东市和西宁市马铃薯主产区16个乡镇的马铃薯黑胫病疑似病样进行分离和鉴定,并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7种杀菌剂对马铃薯黑胫病原菌的室内毒力。从采集的68株黑胫病疑似病样中共分离鉴定到15株黑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atrosepticum。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7种化学药剂均对病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0.3%四霉素水剂、46%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和3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抑菌效果最好,EC_(50)(对供试生物发生50%效果的药剂剂量或浓度)分别为1.355、1.403、1.835μg·mL^(-1),其次为10%纳米银水剂、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40%喹啉铜悬浮剂,EC_(50)值分别为106.429、146.332、149.121μg·mL^(-1),病原菌对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敏感性最差,EC_(50)值为1 384.943μg·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黑胫病 病原鉴定 黑腐果胶杆菌 杀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病性大肠杆菌噬菌体筛选及其杀菌效果试验
13
作者 王跃儒 梁德洁 +2 位作者 李建光 刘衍芬 李春艳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5-10,共6页
为大肠杆菌病的噬菌体防控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开展致病性大肠杆菌噬菌体筛选及其杀菌效果试验。具体方法:从辽宁某牛场牛奶中分离得到1株大肠杆菌EL4,对其进行染色镜检、细菌16S rRNA测序、动物致病性试验,以此分离菌为宿主菌筛选噬菌体... 为大肠杆菌病的噬菌体防控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开展致病性大肠杆菌噬菌体筛选及其杀菌效果试验。具体方法:从辽宁某牛场牛奶中分离得到1株大肠杆菌EL4,对其进行染色镜检、细菌16S rRNA测序、动物致病性试验,以此分离菌为宿主菌筛选噬菌体,并对该噬菌体的杀菌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EL4菌株在大肠杆菌伊红-美蓝、麦康凯选择鉴定性培养基上菌落形态和显微镜检结果均符合典型大肠杆菌特征;经16S rRNA基因PCR扩增、测序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得知,该菌株与韩国鸡源APEC、美国牛源NADC、产志贺毒素的人源STEC三株大肠杆菌遗传进化关系均较近,同源性均达到99.65%;该菌株可以导致雏鸡腹泻、食欲不振、嗜睡、肝脏发黄、脾脏肿大出血直至死亡等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以该菌株为宿主菌从牛场污水中筛选到一株清晰透亮、能产生晕环的噬菌体,命名为vB_EcoP_L4;噬菌体vB_EcoP_L4能在与宿主菌共培养3 h后迅速杀灭宿主菌,8 h内显示较强的杀菌效果,具防治致病性大肠杆菌病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噬菌体 致病性 杀菌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介导的光动力灭菌技术对腐败希瓦氏菌的抑菌机理
14
作者 李爽 李美燕 +3 位作者 张鹏敏 孙剑锋 王文秀 马倩云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4-24,共11页
为探明姜黄素介导的光动力灭活(photodynamic inactivation,PDI)技术对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的抑菌效果及其抑菌机理,本研究首先探究姜黄素浓度、光照时间和孵育时间对腐败希瓦氏菌抑菌效果的影响;其次从PDI过程中细... 为探明姜黄素介导的光动力灭活(photodynamic inactivation,PDI)技术对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的抑菌效果及其抑菌机理,本研究首先探究姜黄素浓度、光照时间和孵育时间对腐败希瓦氏菌抑菌效果的影响;其次从PDI过程中细菌内部氧化应激、细菌结构、内源酶活性和大分子物质损伤等方面入手,分析PDI对腐败希瓦氏菌的抑菌机理及主要作用位点。结果表明,姜黄素浓度、光照时间和孵育时间会显著影响PDI抑菌效果,7.5μmol/L姜黄素与腐败希瓦氏菌孵育1 min、光照5 min后,菌落总数降低4.30(lg(CFU/mL)),抑菌率达到99.99%。研究发现,PDI过程中,细菌从亚致死细胞逐渐转变为死细胞,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细菌及其内部复杂性先增大后减小。PDI会引起细菌内部活性氧含量增加,触发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从而破坏细胞壁/膜完整性,导致内容物泄漏。且PDI过程中,活性氧积累导致氧化防御系统崩溃,同时使能量代谢系统受到破坏,DNA氧化断裂,蛋白质降解,损伤的积累最终导致细菌多靶点死亡。综上,姜黄素介导的PDI有潜力应用于水产品保鲜和腐败希瓦氏菌的食源性污染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灭活 姜黄素 腐败希瓦氏菌 细胞膜 抑菌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魔芋软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有效防治药剂筛选
15
作者 赵青华 邱俊杰 +3 位作者 赵晴晴 张宇溪 周洁 吴金平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8-124,共7页
为了明确杂交魔芋软腐病致病菌,从湖北4个杂交魔芋主产区采集病样,利用柯赫氏法则对分离所得的菌株进行致病性检测,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对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并探究乙蒜素乳油、四霉素水剂和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 为了明确杂交魔芋软腐病致病菌,从湖北4个杂交魔芋主产区采集病样,利用柯赫氏法则对分离所得的菌株进行致病性检测,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对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并探究乙蒜素乳油、四霉素水剂和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等11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分离到的病原菌为海芋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aroidearum);11种杀菌剂中,80%乙蒜素乳油抑菌效果最好(EC50为1.32μg·mL^(-1)),其次是3%噻霉酮可湿性粉剂(EC50为3.45μg·mL^(-1)),80%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的抑菌效果最差(EC50为518.82μg·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 软腐病 病原菌分离 菌种鉴定 药剂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Ca(IO_(3))_(2 )/PVDF基高能杀菌“三明治”结构薄膜的构建及其燃烧性能机理
16
作者 陈苏杭 唐魁 +5 位作者 谢晓 唐振华 柯香 秦钊 徐抗震 赵凤起 《火炸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87,I0006,共11页
为了提高杀菌高能薄膜的燃烧性能和碘含量,使用Al/Ca(IO_(3))_(2)/30%PVDF膜(30PVDF)封装39%Al/Ca(IO_(3))/(5%或10%)PVDF铝热剂(5PVDF或10PVDF)得到“三明治”结构的3、5、7和9层薄膜,并通过燃速和火焰温度测试以及DSC-TG热分析研究了... 为了提高杀菌高能薄膜的燃烧性能和碘含量,使用Al/Ca(IO_(3))_(2)/30%PVDF膜(30PVDF)封装39%Al/Ca(IO_(3))/(5%或10%)PVDF铝热剂(5PVDF或10PVDF)得到“三明治”结构的3、5、7和9层薄膜,并通过燃速和火焰温度测试以及DSC-TG热分析研究了铝热剂层活性及其分布结构(层数和厚度)对“三明治”结构薄膜燃烧性能和释能效应的影响规律,同时探究了薄膜各组分间的反应温度和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封装39%5PVDF铝热剂“三明治”结构薄膜比封装10PVDF的燃速高18%~35%,表现出更好的燃烧性能,其中5层薄膜具有最大燃速,二者分别为10.2 cm/s和8.6 cm/s,综合了30PVDF膜层的厚度、低燃速和膜-铝热剂层在界面的传质传热效率的影响;并且多层薄膜的平均火焰温度随着铝热剂厚度的减小而增加。DSC-TG结果表明,Al/Ca(IO_(3))_(2)/PVDF基多层薄膜主要在330~410℃发生Al-Ca(IO_(3))_(2)-PVDF释碘放热反应,Ca(IO_(3))_(2)/PVDF(质量为1.55∶1)在320~350℃的剧烈放热反应和燃烧产物中的AlF 3、CaF 2、CaO等进一步证实了该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杀菌多层薄膜 静电喷雾沉积 燃烧性能调控 Al/Ca(IO_(3))_(2)/PVDF “三明治”结构 铝热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活化水的物化特性及杀菌效果
17
作者 刘玥汐 李宜谦 +2 位作者 孙琛 聂兰兰 卢新培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1-439,共9页
为了大规模制备具有高浓度活性粒子的等离子体活化水(PAW),提出一种新型高功率介质阻挡 PAW发生装置,其放电功率可达到 970 W.实验表明,等离子体处理 6 min后,PAW中长寿命粒子 H_(2)O_(2),NO_(2)^(-)和 NO_(3)^(-)的浓度分别为 59.27,71... 为了大规模制备具有高浓度活性粒子的等离子体活化水(PAW),提出一种新型高功率介质阻挡 PAW发生装置,其放电功率可达到 970 W.实验表明,等离子体处理 6 min后,PAW中长寿命粒子 H_(2)O_(2),NO_(2)^(-)和 NO_(3)^(-)的浓度分别为 59.27,718.49和 3341.42 μmol/L,pH值从 7.70降至 3.05,总活性粒子制备能耗从 40.62 MJ/mol降至 33.88 MJ/mol.PAW的酸化程度随等离子体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活性粒子浓度大幅度升高,PAW的杀菌能力大幅度增强.随着 PAW与菌液混合后的混悬液静置时间增加,PAW内部反应充分进行,致使更多细菌失活,杀菌效果提升.随着混悬液与空气接触面积变大,PAW 中的 NO_(2)^(-)被氧化为 NO_(3)^(-),影响 ONOO^(-)等关键活性物质的生成,导致 PAW活性极大衰减,杀菌能力降低.实验结果表明,等离子处理 6 min的 PAW与菌液混合后,混悬液在密闭离心管中静置 20 min即可取得较理想的杀菌效果,杀菌率达到 99.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等离子体活化水 物化特性 杀菌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口腔护理牙膏中10种季铵盐类杀菌剂含量
18
作者 范丽敏 何美玲 +3 位作者 原丽莹 申亚利 谢冰冰 刘培林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43-948,共6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检测口腔护理牙膏中10种季铵盐类化合物(苯扎氯铵、苄索氯铵、地喹氯铵、劳拉氯铵、米他氯铵、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西吡氯铵、西曲溴铵、西他氯铵)的方法。使用乙腈作为提...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检测口腔护理牙膏中10种季铵盐类化合物(苯扎氯铵、苄索氯铵、地喹氯铵、劳拉氯铵、米他氯铵、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西吡氯铵、西曲溴铵、西他氯铵)的方法。使用乙腈作为提取溶剂,以60 mmol/L乙酸铵缓冲溶液(pH=6.0)和乙腈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方法学评价结果显示,10种季铵盐类化合物的精密度RSD均小于6%;在0.1~50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10种季铵盐类化合物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4~0.999 8,检测限为0.03~0.09 mg/L;10种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平均回收率范围为96.80%~105.25%,RSD范围为0.74%~5.45%。使用该方法在3种牙膏中分别检出了苯扎氯铵(128.09 mg/kg)、地喹氯铵(329.13 mg/kg)和西吡氯铵(231.04 mg/kg)。该方法分离效果好、精密度高,可用于口腔护理牙膏中季铵盐类化合物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口腔护理牙膏 同时测定 季铵盐类化合物 杀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m-DAP/赖氨酸合成途径关键酶DapE生物学功能及其抑制剂研究进展
19
作者 胡雪芳 杨长彬 +2 位作者 林淼 方国康 黄迎春 《农药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3-463,共11页
dapE编码的琥珀酰二氨基庚二酸脱琥珀酰基酶(N-succinyl-L,L-diaminopimelic acid desuccinylase,DapE)是一种具有金属依赖性的水解酶,是细菌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mesodiaminopimelic,m-DAP)/赖氨酸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催化N-琥珀酰-L,L... dapE编码的琥珀酰二氨基庚二酸脱琥珀酰基酶(N-succinyl-L,L-diaminopimelic acid desuccinylase,DapE)是一种具有金属依赖性的水解酶,是细菌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mesodiaminopimelic,m-DAP)/赖氨酸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催化N-琥珀酰-L,L-二氨基庚二酸水解形成L,L-二氨基庚二酸和琥珀酸,对于细菌进一步合成肽聚糖和赖氨酸至关重要。敲除dapE阻断赖氨酸合成途径可能阻止大多数细菌细胞壁/蛋白合成所需的m-DAP/赖氨酸,影响细菌的正常生长和繁殖。由于哺乳动物没有赖氨酸合成途径,靶向DapE抑制剂可能对细菌具有选择性毒性,对人类及其他哺乳动物则影响甚微。本文对DapE在细菌m-DAP/赖氨酸生物合成途径中的重要性、三维结构、活性位点、催化机理和靶向抑制剂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靶向DapE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和防治植物细菌性病害农药活性分子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酰二氨基庚二酸脱琥珀酰基酶(DapE) 细菌m-DAP/赖氨酸合成途径 晶体结构 杀菌剂靶点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物菌剂对辣椒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20
作者 鲁燕君 王瑜 +4 位作者 梅宏建 柯和兴 柳朱颖 王晨宇 臧运祥 《长江蔬菜》 2025年第6期68-72,共5页
以苏椒五号为试材,研究不同生物菌剂处理对辣椒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台丰一号可显著提高植株高度,添加EM菌剂可达到正常追肥的植株高度。菌剂减半处理对株幅影响不大,但是100%EM菌剂和100%台丰一号处理后,株幅均显著提高。... 以苏椒五号为试材,研究不同生物菌剂处理对辣椒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台丰一号可显著提高植株高度,添加EM菌剂可达到正常追肥的植株高度。菌剂减半处理对株幅影响不大,但是100%EM菌剂和100%台丰一号处理后,株幅均显著提高。添加菌剂可显著提高辣椒叶片叶绿素含量,以100%效果好于50%,以100%EM菌剂处理的效果好于100%台丰一号。添加菌剂果实长度显著提高,达到正常追肥水平。不同菌剂处理不影响果实横径大小。与对照相比,添加菌剂单果质量显著提高,其中T_(3)(追肥减半+50%台丰一号)处理的最高,达到21.54 g。每667 m^(2)辣椒产量变化趋势与单果质量变化趋势一致,以T3处理的667 m^(2)产量最高,为4550 kg以上。不同浓度及类型的菌剂,辣椒果实亮度显著提高。与正常追肥相比,添加EM菌剂后果皮硬度显著降低,而添加台丰一号果皮硬度没有显著变化。添加生物菌剂辣椒果实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提高。添加生物菌剂可显著提高辣椒产量和果实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台丰一号的处理效果好于EM菌剂,以50%的效果好于100%。推荐生产上应用追肥减半并添加50%台丰一号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生长指标 品质 生物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