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吸湿液滴与混合润湿性表面协同抑霜特性研究
1
作者 苏伟 赵大海 +3 位作者 金旭 刘忠彦 李静 张小松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40-151,共12页
抑制冷凝结霜对于各种防霜冻应用来说至关重要。然而,在表面边缘或缺陷处的过冷液滴结冰,最终会导致整个表面结冰。为此,设计制作了六种亲疏水表面结合吸湿溶液进行实验。结霜实验表明,改变吸湿液滴的空间分布对延缓霜层传播速度有显著... 抑制冷凝结霜对于各种防霜冻应用来说至关重要。然而,在表面边缘或缺陷处的过冷液滴结冰,最终会导致整个表面结冰。为此,设计制作了六种亲疏水表面结合吸湿溶液进行实验。结霜实验表明,改变吸湿液滴的空间分布对延缓霜层传播速度有显著影响。其中,十六等分等间距断环状表面在设定工况下,霜层整体覆盖时间为228~251 min,与其他吸湿溶液抑霜研究相比,抑霜性能提升了64%~74%。扩大了吸湿溶液和亲疏水表面的应用范围,并为设计具有定制防冻特性的表面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凝结霜 霜晶传播 冰桥传播 超疏水 传质 热力学 凝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表面霜晶演化的微观可视化观测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栋 陈振乾 +1 位作者 王鑫 赵孝保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9-84,共6页
对冷表面霜层生长过程进行了微观可视化研究,对结霜生长过程不同时期的霜晶演化特征进行了观测,同时从相变动力学的角度对冷表面霜层初始液滴成核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发现,冷表面霜层生长阶段不同位置霜晶呈现不均匀生长,局部... 对冷表面霜层生长过程进行了微观可视化研究,对结霜生长过程不同时期的霜晶演化特征进行了观测,同时从相变动力学的角度对冷表面霜层初始液滴成核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发现,冷表面霜层生长阶段不同位置霜晶呈现不均匀生长,局部存在霜枝倒伏以及霜晶消融现象,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冷表面不同位置霜晶逐渐趋于均匀.研究结果表明,冷表面温度越低,湿空气中水蒸气过饱和度越大,相变驱动力越大,发生气液相变形成活化液核的可能性越大.霜晶体表面温度以及局部水蒸气分压力的联合效应是发生霜晶消融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霜晶演化 微观可视化 相变驱动力 霜晶消融 霜枝倒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对流条件下新型亲水涂料的抑霜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勾昱君 刘中良 +2 位作者 黄玲艳 王皆腾 马重芳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47-52,75,共7页
在用自行研制的一种亲水性抑霜涂料制成的亲水表面上进行了不同条件下的抑霜实验研究,同时与以往的抑霜亲水涂料进行了比较,发现在较高环境湿度及较低壁温条件下新型亲水涂料的抑霜效果较以往亲水涂料有明显改善,且成膜更薄,仅为0.06mm... 在用自行研制的一种亲水性抑霜涂料制成的亲水表面上进行了不同条件下的抑霜实验研究,同时与以往的抑霜亲水涂料进行了比较,发现在较高环境湿度及较低壁温条件下新型亲水涂料的抑霜效果较以往亲水涂料有明显改善,且成膜更薄,仅为0.06mm;同时研究了环境湿度和冷面温度对新型亲水涂料抑霜效果的影响;另外把这种涂料实际应用于冰箱内壁,长时间运行后,发现抑霜效果相当明显;最后给出了新型亲水涂料抑霜的理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水表面 初始霜晶 抑霜 霜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表面结霜过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马强 吴晓敏 陈永根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95-99,共5页
对水平表面在低温高湿条件下结霜过程进行实验研究,分析了冷面温度、湿空气温度和表面特性等因素对水珠冻结和霜层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冷面温度越低,过冷水珠冻结时间越短、冻结直径越小;在湿空气温度与冷面温度温差相等的条件下,湿... 对水平表面在低温高湿条件下结霜过程进行实验研究,分析了冷面温度、湿空气温度和表面特性等因素对水珠冻结和霜层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冷面温度越低,过冷水珠冻结时间越短、冻结直径越小;在湿空气温度与冷面温度温差相等的条件下,湿空气温度越低,过冷水珠冻结时间越短、冻结直径越小;疏水表面上过冷水珠的冻结时间比裸铝表面晚。冷面温度越低,湿空气流速越快,则霜层生长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 表面 传热 冻结时间 霜晶形貌 霜层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冷面上霜晶生长规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许旺发 吴晓敏 +1 位作者 王维城 唐黎明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1-46,共6页
对水平铜冷面上的结霜过程进行了显微实验观察 ,实验结果表明 :结霜过程基本上都经历了水珠生成、长大、冻结、初始霜晶生成、长大以及霜层成长等过程。根据霜晶的外观形状特点将初始霜晶分成了四大类 ,讨论了初始霜晶形状随冷面温度和... 对水平铜冷面上的结霜过程进行了显微实验观察 ,实验结果表明 :结霜过程基本上都经历了水珠生成、长大、冻结、初始霜晶生成、长大以及霜层成长等过程。根据霜晶的外观形状特点将初始霜晶分成了四大类 ,讨论了初始霜晶形状随冷面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的变化规律 ,指出冷面温度是影响霜晶形状的主要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霜现象 冷表面 湿空气系统 传感器 生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电压技术在制冷设备除霜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郑捷庆 庄友明 +1 位作者 张军 罗惕乾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7-100,共4页
为解决制冷系统除霜技术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利用高压静电场技术及扫频高压交流电场技术在制冷系统中除霜的机理及研究进展,基于电流体动力学理论分析了霜晶分别在自然生长以及受高压静电场影响两种情况下不同的生长特性、机理和高压静电... 为解决制冷系统除霜技术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利用高压静电场技术及扫频高压交流电场技术在制冷系统中除霜的机理及研究进展,基于电流体动力学理论分析了霜晶分别在自然生长以及受高压静电场影响两种情况下不同的生长特性、机理和高压静电场中影响霜沉积量的主要电场参数,以及影响扫频高压交流电场技术除霜效率和能耗的主要参数。研究表明:电压及电场极性对高压静电场除霜的效率影响显著,频宽及交流电场持续施加的时间则是影响扫频高压交流电场除霜效率及能耗的主要电场参数;扫频高压交流电场除霜技术相比于静电场除霜技术,在除霜效率上更高,但能耗上处于劣势。最后,从除霜效率及能耗角度出发,提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静电场 扫频高压交流电场 制冷设备 除霜 霜晶 电流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霜层冰晶体的生长模拟及其热导率的计算 被引量:8
7
作者 蔡亮 王荣汉 +1 位作者 侯普秀 张小松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11-1115,共5页
目前对霜层热导率的研究中,大多把霜层看作均匀的结构,而实际上霜层的热导率不仅取决于密度,同时也受霜层结构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实验观察到的霜晶体结构,提出了不同阶段的霜层生长模型,并采用计算机方法模拟这个过程。以模拟所得的霜... 目前对霜层热导率的研究中,大多把霜层看作均匀的结构,而实际上霜层的热导率不仅取决于密度,同时也受霜层结构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实验观察到的霜晶体结构,提出了不同阶段的霜层生长模型,并采用计算机方法模拟这个过程。以模拟所得的霜晶体结构为基础,对每个节点列出了能量平衡方程,进而求得了霜层的热导率。结果表明,这种模拟方法较准确地反映了霜层中晶体的生长过程,计算所得的热导率也反映出霜层不同生长阶段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霜生长模型 热导率 结霜 冰晶体 计算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子-Boltzmann方法模拟霜结晶生长 被引量:6
8
作者 龚建英 孙金绢 李国君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13,28,共5页
为了研究冷壁面上霜结晶的生长过程以及各参数的变化规律,利用格子-Boltzmann方法(LBM)方法,建立一个二维介观模型,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分析了霜层温度变化和密度增长规律,并直观模拟出霜结晶凝聚变化过程。结果表明:霜层表面温度... 为了研究冷壁面上霜结晶的生长过程以及各参数的变化规律,利用格子-Boltzmann方法(LBM)方法,建立一个二维介观模型,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分析了霜层温度变化和密度增长规律,并直观模拟出霜结晶凝聚变化过程。结果表明:霜层表面温度在早期阶段迅速增加,但增加率随着结霜时间增加而减小;霜层内部温度随霜层厚度的增加呈线性增长;霜层平均密度随结霜时间增加呈现出先慢后快的规律;随着结霜过程的进行,由于越往上,霜晶体积分数越小,导致霜层内部密度随霜层厚度的上升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子-BOLTZMANN方法 冷壁面 霜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钠溶液在降温结晶过程中的盐胀与冻胀 被引量:23
9
作者 李星星 王思敬 +2 位作者 肖锐铧 程东幸 严福章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069-2077,共9页
在降温过程中,硫酸钠溶液溶解度降低,硫酸钠结晶析出。当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时,除硫酸钠结晶外,溶液中的水也结晶析出。溶液在孔隙中的结晶是导致孔隙介质变形与破坏的主要原因。为探明孔隙介质中溶液结晶导致孔隙介质变形与破坏机理,... 在降温过程中,硫酸钠溶液溶解度降低,硫酸钠结晶析出。当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时,除硫酸钠结晶外,溶液中的水也结晶析出。溶液在孔隙中的结晶是导致孔隙介质变形与破坏的主要原因。为探明孔隙介质中溶液结晶导致孔隙介质变形与破坏机理,构建了Na_2SO_4+H_2O二元体系在降温结晶过程中的体积变化率计算方法。该方法依据Na_2SO_4+H_2O二元体系中各相态的平衡浓度计算各相态在不同温度下的含量,进而根据该温度条件下溶液及晶体体积计算体系的体积变化。计算结果与前人试验结果比较发现,计算方法能很好地预测Na_2SO_4+H_2O二元体系在平衡态转化过程中盐胀与冻胀量。此外,在降温冻结过程中,盐胀率远远小于冻胀率;当晶体为Na_2SO_4·7H_2O时,盐胀阶段的体积增长率较小,而冻胀阶段体积急剧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钠溶液 温度 结晶 盐胀 冻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霜层生长初期冰晶体结构实验研究及分形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侯普秀 蔡亮 虞维平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3-197,共5页
通过自行研制的图像放大及采集系统,对霜层生长初期冰晶体的形态进行了显微观测,得到了不同生长条件下冰晶体的图像.随后采用数字图像处理的方法,将原图像转换为二值图,并使用计盒维数的方法对图像进行了分形分析.结果表明,充分发展的... 通过自行研制的图像放大及采集系统,对霜层生长初期冰晶体的形态进行了显微观测,得到了不同生长条件下冰晶体的图像.随后采用数字图像处理的方法,将原图像转换为二值图,并使用计盒维数的方法对图像进行了分形分析.结果表明,充分发展的树枝状冰晶体在一定的尺度范围内具有分形特征,并求得其分形维数;而尚未充分生长的冰晶体则不具有分形特征.最后讨论了分形维数在研究霜层生长过程中的意义,为建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霜层生长模型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霜 分形 冰晶体 计盒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霜层生长初期冰晶体分布状况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侯普秀 蔡亮 虞维平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共5页
研究霜层的结构对于理解结霜现象有着重要的意义。利用自行研制的图像放大及采集系统,对霜层生长初期冰晶体的形态进行显微观测,得到了不同生长条件下冰晶体的图像。随后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方法,将原图像转换为二值图。通过对图像的分析,... 研究霜层的结构对于理解结霜现象有着重要的意义。利用自行研制的图像放大及采集系统,对霜层生长初期冰晶体的形态进行显微观测,得到了不同生长条件下冰晶体的图像。随后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方法,将原图像转换为二值图。通过对图像的分析,发现霜层的生长初期冰晶体的分布与充分生长的霜层有所不同,此时霜层靠近冷表面固含率最大;随着高度的增长,固含率以近似线性的方式减小。实验还发现,对霜层生长初期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是冷表面的温度和空气的相对湿度。随着冷表面温度的降低,霜层的高度明显增长,冰晶体沉积量增加,而平均密度的变化则不明显;随着空气相对湿度的增加,霜层的高度、平均密度以及冰晶体总的沉积量都有所增加。空气温度对霜层生长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学 冰晶体分布 实验研究 结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力学平衡的混凝土冻融变形机理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志云 李强 孙敏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0-43,共4页
基于饱和砂浆试件在冻融循环作用下冻融变形的实测结果,并通过对混凝土孔隙内冰结晶的热力学分析,明确了混凝土的冻融变形的发展机理。孔隙水的冻结受冰点降低、过冷却和冰晶核的影响;冻结收缩是由冻结冰晶施加给未冻结孔隙水的冻结吸... 基于饱和砂浆试件在冻融循环作用下冻融变形的实测结果,并通过对混凝土孔隙内冰结晶的热力学分析,明确了混凝土的冻融变形的发展机理。孔隙水的冻结受冰点降低、过冷却和冰晶核的影响;冻结收缩是由冻结冰晶施加给未冻结孔隙水的冻结吸力引起的;冻结膨胀不仅受系统温度、初始冻结点以及孔隙结构影响,而且受冰晶体形成的程度和孔隙壁抗拉强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变形 冰晶核 冻结收缩 冻结膨胀 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基材料的结晶压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士萍 胡平淳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82-1185,共4页
本文通过仪器测定了水泥基材料冻结时产生的冻胀力,试验结果发现水泥基材料冻结时也会产生冻胀力,且净浆试件冻胀力稍微大于砂浆试件,同时发现毛细孔充满液苯的砂浆试件冻结时也会产生冻胀力。结合冻胀力试验结果以及水和苯结晶过程的分... 本文通过仪器测定了水泥基材料冻结时产生的冻胀力,试验结果发现水泥基材料冻结时也会产生冻胀力,且净浆试件冻胀力稍微大于砂浆试件,同时发现毛细孔充满液苯的砂浆试件冻结时也会产生冻胀力。结合冻胀力试验结果以及水和苯结晶过程的分析,推断冻结过程中水泥基材料内部产生冻胀力,而冻胀力产生的机理主要是结晶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基材料 冻害机理 冻胀力 结晶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水性涂层在霜层生长初期的抑霜 被引量:1
14
作者 蔡亮 侯普秀 +1 位作者 杨剑 张小松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7-230,共4页
研究吸水性涂层对霜层生长过程的影响,以寻求抑制结霜的有效方法.通过自行设计的试验设备对吸水性涂层表面上霜层生长特性进行试验研究,获取了不同时段霜层的显微图片,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方法对其分析,与无涂层的铜表面进行对比.结果表明... 研究吸水性涂层对霜层生长过程的影响,以寻求抑制结霜的有效方法.通过自行设计的试验设备对吸水性涂层表面上霜层生长特性进行试验研究,获取了不同时段霜层的显微图片,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方法对其分析,与无涂层的铜表面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吸水性涂层使得结霜时间推迟,霜层高度下降,冰晶体分布稀疏.此外霜层生长初期冰晶体的结构发生了变化,晶体呈倒立状,在某个时段内持续这种状态.对列固含率的分析表明,吸水性涂层的表面在初期有些位置冰晶体含量较高,但有些位置则接近于零,这样的霜层在生长初期甚至加强了热传递.最后通过对比不同表面霜层高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发现:吸水性涂层在初期抑霜效果最好,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抑霜能力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霜 吸水性涂层 冰晶体 固含率 数字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冷面霜晶生长的有限扩散凝聚模型
15
作者 雷洪 乔娜 +1 位作者 耿佃桥 张红伟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91-1594,共4页
为了深入了解霜晶的动态生长过程,以有限扩散凝聚模型为基础建立了疏水冷面霜晶二维生长模型.通过在表面上设置不同冰珠数量来模拟冷面不同疏水性能,无涂层金属表面则布满冰珠;采用粒子在网格节点上随机移动来描述水蒸气分子的运动,粒... 为了深入了解霜晶的动态生长过程,以有限扩散凝聚模型为基础建立了疏水冷面霜晶二维生长模型.通过在表面上设置不同冰珠数量来模拟冷面不同疏水性能,无涂层金属表面则布满冰珠;采用粒子在网格节点上随机移动来描述水蒸气分子的运动,粒子沿各方向移动的概率相同.数值结果表明,霜晶动态生长的可视化结果与实验图像在形态上保持一致;树枝状霜晶具有分形特征,相应的分形维数为1.44~1.78,与实验值相近.疏水冷面霜晶生长缓慢且分布稀疏;采用疏水效果不好的冷面的结霜情况与金属表面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冷面 霜晶形成 分形 有限扩散凝聚模型 动态长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复合结构超疏水铝表面抑霜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鲁祥友 潘雨阳 谢远来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6-111,140,共7页
目的从微观上揭示超疏水表面的抑霜机理。方法运用化学刻蚀法制备微纳复合结构超疏水铝表面,在制冷实验台上对试件结霜过程进行微观可视化观测,并分析试件的霜晶演化规律。将超疏水铝片冷面温度分别设置为–5、–10、–15℃三个档次,通... 目的从微观上揭示超疏水表面的抑霜机理。方法运用化学刻蚀法制备微纳复合结构超疏水铝表面,在制冷实验台上对试件结霜过程进行微观可视化观测,并分析试件的霜晶演化规律。将超疏水铝片冷面温度分别设置为–5、–10、–15℃三个档次,通过对比普通铝片和超疏水铝片表面的霜晶高度与霜晶质量,结合相变动力学、经典成核理论、传热与传质理论解释相关结霜与抑霜机理。结果不同的实验阶段及不同的实验温度条件下,超疏水铝表面本身的抑霜效果虽然有差异,但是相比普通铝表面的抑霜特性,超疏水铝表面都具有一定的抑霜效果,结霜过程整体滞后,霜层高度发展相对缓慢,实验进行了10min后,超疏水表面的霜层高度只有普通表面的35%。结论由于冷凝水珠在冷表面形成Wenzel状态,水珠浸润在微细结构中,在一定的条件下,超疏水铝表面可有效延缓冷凝水珠的生成,从而抑制结霜。在结霜后期,当冷凝水珠冻结,且在表面布满霜晶后,抑霜效果相对恶化。在经月桂酸修饰后,普通铝表面也具有一定的抑霜性能,但效果明显弱于具有微纳复合结构的超疏水表面,因此建议在制作表面有抑霜需求的材料时,可以以延缓冷凝水珠的生成为技术手段,制作合适的表面微纳结构,以期达到最大程度地抑霜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结 传热 微纳结构 霜晶 疏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对流条件下冷表面结霜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周盛奇 刘杨 +1 位作者 李维仲 秦妍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3-148,共6页
本文利用微观可视化观测方法,实验对比研究了裸铝(接触角78°)、疏水(接触角141°)和亲水(接触角26°)3种特性表面结霜过程。结果表明,当相对湿度为26%,表面温度为-10℃时,相比于裸铝表面,疏水表面可以延迟结霜29 min;当温... 本文利用微观可视化观测方法,实验对比研究了裸铝(接触角78°)、疏水(接触角141°)和亲水(接触角26°)3种特性表面结霜过程。结果表明,当相对湿度为26%,表面温度为-10℃时,相比于裸铝表面,疏水表面可以延迟结霜29 min;当温度降至-18℃,疏水表面仍具有较好的抑霜效果。1 h后,疏水表面上的霜层高度仅为裸铝表面上霜层高度的68%。当表面温度为-26℃时,3种不同接触角的表面上初始霜晶的形态差异较大,疏水表面倾向于形成更加稠密的沿水平方向生长的枝状霜晶并向片状转变,而亲水表面则倾向于形成沿竖直方向生长的稀疏的针状霜晶,随着空气中水蒸气向霜晶扩散凝华,针状霜晶从顶部向底部逐渐向片状霜晶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霜 相对湿度 冻结 初始霜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冷表面二次结霜/融霜微观可视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鲁祥友 潘雨阳 +2 位作者 景艳阳 谢远来 张进新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3-78,共6页
对裸铝表面、粗糙表面和腐蚀表面结霜/融霜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对不同时期霜晶生长过程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在一次结霜过程中,裸铝表面的霜晶生长高度明显高于腐蚀表面和粗糙表面。在二次结霜过程中,裸铝表面由于融霜液滴的局部聚集,... 对裸铝表面、粗糙表面和腐蚀表面结霜/融霜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对不同时期霜晶生长过程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在一次结霜过程中,裸铝表面的霜晶生长高度明显高于腐蚀表面和粗糙表面。在二次结霜过程中,裸铝表面由于融霜液滴的局部聚集,导致霜晶高度明显增加;腐蚀表面由于具有亲水性质表现出较好的抑霜性能;粗糙表面上霜晶颗粒细小,沿平面方向分布均匀,在表面形成了一次质密且较为坚硬的“冰面”。2次融霜过程中,腐蚀表面的平均融霜时间比粗糙表面减少了38.2%,可见具有亲水性质的腐蚀表面具有较好的抑霜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 凝结 传热 腐蚀 亲水性 霜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基高温合金GH3536表面早期结霜特性实验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多 汪元 +2 位作者 袁雪强 岳晓菲 柳军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29,共10页
以镍基高温合金GH3536光滑表面和具有疏水性能的微孔结构表面为研究对象,对其表面的早期结霜特性进行研究。定量分析了表面温度、相对湿度和表面润湿性对霜晶形貌和生长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表面温度的降低,霜晶形成的初始时... 以镍基高温合金GH3536光滑表面和具有疏水性能的微孔结构表面为研究对象,对其表面的早期结霜特性进行研究。定量分析了表面温度、相对湿度和表面润湿性对霜晶形貌和生长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表面温度的降低,霜晶形成的初始时间缩短,生长速率加快,获得四种典型的霜晶形貌。相对湿度的增大导致霜晶数量的增加和形貌的改变,而液滴的凝结和冻结时间与相对湿度无关。对于相同的霜晶形貌,增大相对湿度对霜晶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当霜晶形貌变化时,相对湿度的改变将导致霜晶高度和生长速率产生显著差异。由微孔结构构成的疏水表面能够通过增大成核势垒和接触热阻来有效地延迟霜晶的形成,但对随后霜晶生长和形貌的影响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结霜特性 霜晶 高温合金GH3536 疏水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改性混凝土的制备及力学性能和抗冻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文娟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159-8164,共6页
氧化石墨烯因具有较高的强度、韧性和强的表面活性等优点常被用于水泥基材料中,不仅能够提高力学性能,还可以改善耐久性。通过在混凝土中掺杂氧化石墨烯,制备了不同氧化石墨烯掺量(0,0.03%,0.06%和0.09%(质量分数))的改性混凝土,研究了... 氧化石墨烯因具有较高的强度、韧性和强的表面活性等优点常被用于水泥基材料中,不仅能够提高力学性能,还可以改善耐久性。通过在混凝土中掺杂氧化石墨烯,制备了不同氧化石墨烯掺量(0,0.03%,0.06%和0.09%(质量分数))的改性混凝土,研究了氧化石墨烯掺量对改性混凝土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力学性能和抗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氧化石墨烯掺杂加速了改性混凝土的水化反应,细化了孔结构,提高了密实度;随着氧化石墨烯掺杂量的增加,改性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相对弹性模量均先升高后降低,当氧化石墨烯的掺杂量为0.06%(质量分数)时,28 d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相对弹性模量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3.05,5.58 MPa和94.19%,改性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抗冻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混凝土 晶体结构 力学性能 抗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