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森林防火视频预警前端建设模式研究——以德宏州森林防火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黎亚波 思志兴 李丽仙 《林业勘查设计》 2025年第2期60-64,共5页
以德宏州为例,研究探讨森林防火视频预警前端的多种建设方式,通过采用烟火识别技术,实现森林火灾的预警监测。在前端系统的建设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设备产品、建设地点、供电系统和传输系统的选择,并结合建设区域的地理环境、森林植被... 以德宏州为例,研究探讨森林防火视频预警前端的多种建设方式,通过采用烟火识别技术,实现森林火灾的预警监测。在前端系统的建设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设备产品、建设地点、供电系统和传输系统的选择,并结合建设区域的地理环境、森林植被以及火灾高发区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建设方案,为森林防火视频预警前端的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警前端 视频监控系统 传输系统 德宏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钻装备的有源前端整流器仿真与试验研究
2
作者 李飞 常琛宇 +1 位作者 张楠 吕方兴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4,共9页
为解决旋转导向系统中无源二极管整流器导致交流端电流谐波大、直流总线电压缺乏可控性,以及功率因数偏低的问题,提出应用于旋转导向系统的有源前端整流器方案。通过对旋转导向系统中发电整流模块的电压稳定性、电磁兼容性及功率管理的... 为解决旋转导向系统中无源二极管整流器导致交流端电流谐波大、直流总线电压缺乏可控性,以及功率因数偏低的问题,提出应用于旋转导向系统的有源前端整流器方案。通过对旋转导向系统中发电整流模块的电压稳定性、电磁兼容性及功率管理的分析研究,构建了有源前端整流器仿真模型,并对其在空载到满载及动态载荷变化下的性能进行仿真;实现了有源前端整流器的系统设计,并在实验室内搭建了系统测试平台。测试结果表明:发电机端电流谐波得到有效抑制,电流波形呈现高保真正弦特性,电流总谐波失真系数THD小于5%;直流总线电压精准控制在400 V;稳态下,直流总线电压展现零静态误差特性,系统功率因数大于0.9,确保高效率运行,各项参数符合设计指标。该有源前端整流器解决了旋转导向供电系统中由于非线性元件影响系统稳定性和效率的问题,提升了发电利用率,使旋转导向系统运行更加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源前端整流器 旋转导向系统 仿真模型 功率因数 高效率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捣固车前端偏差测量与起拨道量智能优化技术
3
作者 刘尚昆 张钰荧 +2 位作者 徐济松 高春雷 何国华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49,共4页
为解决线路大修、维修后捣固车起拨道作业依赖人工看道且捣固车自身弦线无法测量线路长波不平顺的问题,采用基于惯性导航+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的捣固车前端偏差测量技术,提升捣固车前端偏差测量... 为解决线路大修、维修后捣固车起拨道作业依赖人工看道且捣固车自身弦线无法测量线路长波不平顺的问题,采用基于惯性导航+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的捣固车前端偏差测量技术,提升捣固车前端偏差测量的精度和效率。提出了基于最小调整原则与桥梁、隧道等特殊路段约束条件下的起拨道量智能生成算法,制定了约束测量策略,实现了捣固车全路段智能作业方案生成。首次形成了线路清筛粗捣-精测精捣的一体化作业模式,提升了清筛作业数字化程度,减少了重复作业次数,提高了道路稳定性。现场应用结果表明:使用捣固车前端偏差测量与起拨道量智能优化技术可精确测量轨道内外几何参数,满足现场使用的误差要求;使用该技术生成的起拨道方案作业后轨道质量指数(Track Quality Index,TQI)平均降幅为35%,优于传统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速铁路 轨道不平顺 惯性导航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智能优化 捣固车前端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eo4j图数据库的电力系统与综合能源系统知识图谱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任晓龙 陈曦 +1 位作者 司恒斌 田双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1-221,共11页
当前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电力系统中的知识量呈现爆炸式增长。为有效组织、管理和利用海量知识,知识图谱技术被引入电力系统和综合能源系统领域。常见的Oracle和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SQL)关系型数据库需要使用表格... 当前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电力系统中的知识量呈现爆炸式增长。为有效组织、管理和利用海量知识,知识图谱技术被引入电力系统和综合能源系统领域。常见的Oracle和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SQL)关系型数据库需要使用表格来存储数据,并通过复杂的关联来查询和分析数据,这在处理复杂关系时更加繁琐,而Neo4j将数据表示为节点和边,使得实体和关系之间的关联关系得以直观地表达和存储,特别适用于需要处理复杂关系和进行图分析的应用场景。因此,提出一种基于Neo4j图数据库的电力系统与综合能源系统知识图谱研究方法。首先,将知识图谱技术引入电力系统和综合能源中,利用Neo4j有序存储电力知识;随后,搭建电力领域知识图谱,采用B/S框架设计搜索引擎,通过前端编码实现用户与知识图谱的交互功能,通过后端编码处理与知识图谱相关的数据,包括数据的存储、查询、更新等操作。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电力系统与综合能源系统知识图谱的搜索效率,提高海量数据检索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o4j图数据库 电力系统 综合能源 搜索引擎 知识图谱 前端编码 后端编码 搜索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斗/GPS导航系统抗高功率微波防护设计 被引量:1
5
作者 韩曹政 王武斌 +4 位作者 赵伟 陈瑞涛 马兴旺 李艳玲 白嘉琪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0-55,共6页
为提升北斗/GPS导航接收系统抗高功率微波的防护效能,采用场路协同仿真设计的方法,分析了北斗/GPS天线在高功率微波辐照下的响应特性,仿真得到天线端口的耦合电压量值。为实现对高功率微波的防护,设计两级防护电路,通过构建稳态电路和... 为提升北斗/GPS导航接收系统抗高功率微波的防护效能,采用场路协同仿真设计的方法,分析了北斗/GPS天线在高功率微波辐照下的响应特性,仿真得到天线端口的耦合电压量值。为实现对高功率微波的防护,设计两级防护电路,通过构建稳态电路和瞬态电路模型,对插入损耗和泄漏电压进行仿真分析,并对防护电路进行了加工。测试结果表明:防护电路在2 kW的窄带高功率微波注入下,泄漏功率小于0.5 W;在1411 V的超宽谱高功率微波注入下,泄漏电压小于12 V,可实现对高功率微波的有效抑制。同时将防护电路装配到北斗/GPS导航天线内,导航系统可正常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航系统 北斗/GPS天线 射频前端 高功率微波防护 场路协同仿真 防护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血前置系统在手术室病人术中紧急输血中的应用
6
作者 冯新新 李达 +1 位作者 杜祥飞 张海伟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4233-4239,共7页
目的:初步探讨输血前置系统在保障病人术中紧急输血的及时性和保证手术安全的有效性。方法:采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便携式恒温转运系统、智能血液储存柜,依托智能血液管理系统对输血科到手术室全程血液监测和质量控制,实现医院血液制品... 目的:初步探讨输血前置系统在保障病人术中紧急输血的及时性和保证手术安全的有效性。方法:采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便携式恒温转运系统、智能血液储存柜,依托智能血液管理系统对输血科到手术室全程血液监测和质量控制,实现医院血液制品前置至手术室,并进行全流程监控。选取我院麻醉手术科一分部输血前置前移系统应用前(2023年1月—5月)与应用后(2023年6月—10月)术中紧急输血各34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取血时间、输血操作时间、血液输注时间符合率和输血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结果:输血前置系统实施后,病人术中紧急输血时的取血时间由传统模式的(25.0±8.7)min缩短至(3.0±0.8)min;输血操作时间由(7.5±3.6)min缩短至(5.4±1.0)min;血液输注时间符合率(血液离开冰箱后30 min内输注)由67.6%上升至1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反应发生率由5.9%下降至0。此外,实施前后两组均无输血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输血前置系统实施后,优化术中紧急用血机制,缩短手术室紧急用血等待时间,促进了病人术中及时用血和安全用血,对提升手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前置系统 输血护理 急诊抢救 输血安全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前端开发框架的舰船运动姿态数据监测系统
7
作者 吴亚林 吕太之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8-161,共4页
利用运动姿态监测结果为舰船可靠航行提供决策依据。为此,设计了基于前端开发框架的舰船运动姿态数据监测系统。系统设施层中,利用MEMS陀螺仪芯片与3轴MEMS加速度计采集舰船运动姿态信息,并将所采集信息传送至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利... 利用运动姿态监测结果为舰船可靠航行提供决策依据。为此,设计了基于前端开发框架的舰船运动姿态数据监测系统。系统设施层中,利用MEMS陀螺仪芯片与3轴MEMS加速度计采集舰船运动姿态信息,并将所采集信息传送至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利用控制子层和管理子层为用户提供姿态数据监测服务;控制子层中的姿态解算模块,依据传感器信息采集结果,利用卡尔曼滤波算法解算舰船运动姿态信息。基于此,利用Bootstrap的前端开发框架,通过viewport元数据标签完成前端UI设计,为用户提供可视化的人机交互界面,将姿态解算结果利用用户界面层为用户展示。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对舰船航行运动姿态的监测结果与实际结果极为接近,适用于实际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端开发框架 舰船运动姿态 数据监测系统 业务逻辑层 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OA的通信前置机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刘德强 王小波 +1 位作者 李晓兵 林浩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2-105,共4页
在电网调度综合自动化系统中,通信前置机系统运行在不同的平台,数据格式也各不相同。为了提高数据传输的速率和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稳定性,同时为了增加系统二次开发的规范性与便利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OA)平台的前置... 在电网调度综合自动化系统中,通信前置机系统运行在不同的平台,数据格式也各不相同。为了提高数据传输的速率和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稳定性,同时为了增加系统二次开发的规范性与便利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OA)平台的前置机系统方案。介绍了SOA的特点,提出了SOA架构的核心组件企业服务总线(ESB),ESB是前置机系统和后台系统应用连接的纽带,对前置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结构进行了设计说明。基于SOA的通信前置机系统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实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调度 综合自动化系统 前置机系统 SOA ES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F驱动器光纤前端系统偏振控制技术 被引量:7
9
作者 王建军 李明中 +3 位作者 邓青华 唐军 罗亦鸣 隋展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03-806,共4页
针对ICF驱动器对光纤前端系统输出光脉冲的质量及稳定性要求,通过实验分析了光纤系统的偏振特性,实验探索了不同的偏振控制技术。并针对系统窄光谱(pm级)、短脉冲(ns级)的特点以及系统末级输出对时间特性的要求,采用空间平均的退偏振方... 针对ICF驱动器对光纤前端系统输出光脉冲的质量及稳定性要求,通过实验分析了光纤系统的偏振特性,实验探索了不同的偏振控制技术。并针对系统窄光谱(pm级)、短脉冲(ns级)的特点以及系统末级输出对时间特性的要求,采用空间平均的退偏振方式,能有效实现光信号的完全退偏。光纤系统增加退偏器后输出稳定性达到了1.72%,大大提高了系统输出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器件 偏振控制 退偏器 前端 光纤系统 IC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NT-8000新一代综合调度自动化系统(二)前置系统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业平 邬俊杰 罗小莉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9-61,64,共4页
着重介绍了WNT-8000综合调度自动化系统前置机系统具有的容量大、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维护方便及界面友好等特点,以及其基于WindowsNT操作系统平台,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和选用多种智能设备集成的设计思想,... 着重介绍了WNT-8000综合调度自动化系统前置机系统具有的容量大、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维护方便及界面友好等特点,以及其基于WindowsNT操作系统平台,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和选用多种智能设备集成的设计思想,为在通用平台上建立前置系统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度 自动化 WNT-8000 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动机前端附件驱动系统旋转振动实测与计算方法 被引量:22
11
作者 曾祥坤 上官文斌 侯之超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55-363,共9页
考虑各轮包角处带的蠕变、张紧器的阻尼和干摩擦转矩力及多谐波激励的作用,建立了八轮-带发动机前端附件驱动系统的旋转振动数学模型.给出了系统中皮带的静态和稳态张力、系统的固有频率、从动轮和张紧臂的角度波动、各带段的张力波动和... 考虑各轮包角处带的蠕变、张紧器的阻尼和干摩擦转矩力及多谐波激励的作用,建立了八轮-带发动机前端附件驱动系统的旋转振动数学模型.给出了系统中皮带的静态和稳态张力、系统的固有频率、从动轮和张紧臂的角度波动、各带段的张力波动和带-轮间滑移因子的计算方法.多楔带传动系统的静态和动态特性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验证了多楔带传动系统的建模方法、静态和动态特性的计算方法是正确的.计算结果表明,不考虑各轮包角处带的蠕变时,各带段的动态张力幅值和各个轮的滑移因子要比考虑带的蠕变时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楔带 附件驱动系统 试验测试 旋转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频网的江西农村地面数字电视系统建设 被引量:6
12
作者 周丽霞 谢奉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247-253,共7页
为了促进江西广大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建设,丰富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该文根据江西农村大部分地区的地形地貌特点以及江西广播电视系统目前的发展状况,提出了一套基于单频网国标地面数字电视系统的建设方案,包括全省电视网的设计目标和统一... 为了促进江西广大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建设,丰富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该文根据江西农村大部分地区的地形地貌特点以及江西广播电视系统目前的发展状况,提出了一套基于单频网国标地面数字电视系统的建设方案,包括全省电视网的设计目标和统一布局提案,各地发射站点的前端系统的设置,单频网发射系统参数的选择、覆盖效果预测及将来测试的方案,以及接收系统的构成;针对主站和辅站覆盖不到的地区,提出了补点覆盖宽带发射系统的具体实施方案。这套系统可开展转播CCTV和各省市卫视节目、转播境外卫视节目、支持地方新闻现场直播、电子节目指南插入等业务,使该数字业务电视平台成为一个先进的、实用的、可持续发展的多功能业务平台,旨在为江西广大农村和偏远山区的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提供既科学又经济可靠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地区 宽带网络 数字电视 江西农村 国际地面数字电视 前端系统 单频网系统 接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动机前端附件驱动系统布局分析与计算 被引量:6
13
作者 冯骁 上官文斌 +2 位作者 邓建向 陈强 王军成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7-95,共9页
发动机前端附件驱动系统布局对其性能有重要的影响,探讨了发动机前端附件驱动系统布局设计的要点,给出了自动张紧器的张紧臂支点位置和张紧臂角度确定的原则和计算方法,分析了自动张紧器弹簧刚度、臂长等参数对多楔带张力的影响.提出了... 发动机前端附件驱动系统布局对其性能有重要的影响,探讨了发动机前端附件驱动系统布局设计的要点,给出了自动张紧器的张紧臂支点位置和张紧臂角度确定的原则和计算方法,分析了自动张紧器弹簧刚度、臂长等参数对多楔带张力的影响.提出了发动机前端附件驱动系统多楔带张力的计算方法,讨论了附件轮布置次序对发动机前端附件驱动系统稳态特性的影响,并提出了改善附件驱动系统性能的方法.最后,给出了一个实例,验证了提出的计算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前端附件驱动系统 布局设计 多楔带 张紧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N总线在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4
作者 朱敏 张崇巍 谢震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45-349,共5页
控制器局域网络 ( CAN)是一种能有效支持分布式控制或实时控制的串行通信网络 ,具有高性能和高可靠性的特点。文章介绍了基于 CAN总线的一个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的设计 ,并具体讨论了以微控制器 80 C5 5 2为核心的 CAN总线测控节点的硬... 控制器局域网络 ( CAN)是一种能有效支持分布式控制或实时控制的串行通信网络 ,具有高性能和高可靠性的特点。文章介绍了基于 CAN总线的一个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的设计 ,并具体讨论了以微控制器 80 C5 5 2为核心的 CAN总线测控节点的硬件接口电路设计、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及软件功能。该设计结构简单、可靠性高 ,并在实践中证明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N总线 数据采集 控制系统 现场总线 控制器局域网络 测控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原型装置光纤前端系统偏振稳定控制技术 被引量:2
15
作者 林宏奂 卢振华 +4 位作者 王建军 陈德怀 邓青华 李明中 李小群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461-1464,共4页
分析了激光原型装置光纤前端系统的偏振特性,针对激光原型装置光纤前端系统窄光谱、短脉冲的特点以及该原型装置对光纤前端系统输出偏振态的要求,提出了一种稳定光纤前端系统输出偏振态的新方法。采用脉冲方式偏置光纤前端系统的幅度调... 分析了激光原型装置光纤前端系统的偏振特性,针对激光原型装置光纤前端系统窄光谱、短脉冲的特点以及该原型装置对光纤前端系统输出偏振态的要求,提出了一种稳定光纤前端系统输出偏振态的新方法。采用脉冲方式偏置光纤前端系统的幅度调制器,通过光纤偏振稳定装置在线检测幅度调制器泄漏连续激光的偏振态进行自动调整,实现了光纤前端系统偏振态的自动稳偏,解决了波导幅度调制器长时间工作后消光比下降的问题。光纤前端系统长时间工作输出的稳定度达到了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F 前端 光纤系统 偏振控制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D成像系统中模拟前端设计 被引量:50
16
作者 薛旭成 李云飞 郭永飞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191-1195,共5页
CCD成像系统中模拟前端对系统信噪比起决定性作用。为了提高成像系统的信噪比,需要对模拟前端以及其PCB布局布线进行合理的设计。在深入分析模拟前端中各部分功能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模拟前端一般采用专用CCD视频信号处理器来实现的方案,... CCD成像系统中模拟前端对系统信噪比起决定性作用。为了提高成像系统的信噪比,需要对模拟前端以及其PCB布局布线进行合理的设计。在深入分析模拟前端中各部分功能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模拟前端一般采用专用CCD视频信号处理器来实现的方案,建立了CCD视频信号处理器这个模拟数字混合器件芯片内部的电源及接地模型,并根据该模型对PCB布局布线进行了分析和设计。工程实践结果表明,在像素时钟为6 MHz时,系统的信噪比可以达到54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D 成像系统 模拟前端 高速相机 低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海军先进射频集成系统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昀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7-80,共4页
通过对比分析国外先进舰载射频集成系统特点,研究国外舰载雷达、通信和电子战系统射频集成采用的关键技术,认为发展多功能相控阵天线、采取超宽带和重构等技术手段,是实现舰载射频集成系统的资源共享、统一调度,完成相应作战任务的关键... 通过对比分析国外先进舰载射频集成系统特点,研究国外舰载雷达、通信和电子战系统射频集成采用的关键技术,认为发展多功能相控阵天线、采取超宽带和重构等技术手段,是实现舰载射频集成系统的资源共享、统一调度,完成相应作战任务的关键。这些关键技术能解决绝大部分现役舰船天线拥挤、隐身性差的问题,从而提升舰艇的作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载雷达 射频集成 前端系统 相控阵 电磁兼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动机前端附件驱动系统-曲轴扭振系统耦合建模与曲轴扭振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小莉 上官文斌 +1 位作者 张少飞 陈超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05-513,共9页
为了综合研究曲轴扭振与发动机前端附件驱动的系统(FEAD)的旋转振动,建立了发动机FEAD-曲轴扭振系统的耦合模型。两系统之间的连接是通过曲轴前端的扭转减振器。扭转减振器的惯量环可为驱动FEAD的皮带轮,或独立。利用建立的模型,计算系... 为了综合研究曲轴扭振与发动机前端附件驱动的系统(FEAD)的旋转振动,建立了发动机FEAD-曲轴扭振系统的耦合模型。两系统之间的连接是通过曲轴前端的扭转减振器。扭转减振器的惯量环可为驱动FEAD的皮带轮,或独立。利用建立的模型,计算系统的固有特性,研究曲轴前端安装不同形式的扭转减振器时,FEAD对曲轴扭振的影响和FEAD的动态负载波动对曲轴扭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FEAD与曲轴扭振系统之间存在振动耦合;发动机的低频激励不会激起曲轴扭振,但易激起FEAD的旋转振动;高频激励易同时激起FEAD和曲轴系统的共振;FEAD对曲轴扭振有一定的衰减作用;考虑FEAD、扭转减振器具有独立的惯量环时,曲轴系统的扭振较皮带轮兼做惯量环时曲轴的扭振要小。只有当FEAD的动态负载波动等于或大于发动机单缸激振力矩的最大值时,FEAD动态负载波动的增大将增大曲轴的扭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前端附件驱动系统 发动机曲轴扭振系统 耦合建模 曲轴扭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医学信号采集的多通道模拟前端集成电路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金勇 李斌 王磊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83-287,304,共6页
提出并设计一款基于生物医学信号采集的多通道模拟前端集成电路(IC)。该混合信号集成电路包含增益可调仪表运算放大器、高灵敏度电流-电压转换器、基准源,以及8位逐次逼近式模数转换器(SAR ADC)。整个芯片采用SMIC混合信号0.18μm CMOS ... 提出并设计一款基于生物医学信号采集的多通道模拟前端集成电路(IC)。该混合信号集成电路包含增益可调仪表运算放大器、高灵敏度电流-电压转换器、基准源,以及8位逐次逼近式模数转换器(SAR ADC)。整个芯片采用SMIC混合信号0.18μm CMOS 1P6M的工艺制作,核心电路的芯片面积为1.36 mm2。芯片测试结果显示:该芯片在1.8 V单电源的供电电压下,共模抑制比大于100 dB,可调增益范围为30~70 dB,输入失调电压小于97μV,其中ADC的微分非线性(DNL)和积分非线性(INL)分别为-1/+1.4和-2/+2 LSB,增益可调仪表运算放大器以及ADC的功耗分别是387μW和704μ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电路与系统 模拟前端 仪表运算放大器 生理信号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入机构征信查询前置系统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以宁夏地区为例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印 《征信》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9-32,共4页
为有效发挥征信查询前置系统防范征信业务风险的作用,按照合规性、控制性、安全性和预警性的技术原则,需要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制度规范,从用户状态监控、信用信息展示应用、操作日志管理等八个方面进行优化,强化前置系统风险主动识别... 为有效发挥征信查询前置系统防范征信业务风险的作用,按照合规性、控制性、安全性和预警性的技术原则,需要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制度规范,从用户状态监控、信用信息展示应用、操作日志管理等八个方面进行优化,强化前置系统风险主动识别、控制、隔离的能力,提高接入机构合规管理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信 接入机构 前置系统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