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1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stimating underground mine ventilation friction factors from low density 3D data acquired by a moving LiDAR 被引量:7
1
作者 Curtis Watson Joshua Marshal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SCD 2018年第4期650-655,共6页
Ventilation system analysis for underground mines has remained mostly unchanged since the Atkinson method was made popular by Mc Elroy in 1935. Data available to ventilation technicians and engineers is typically limi... Ventilation system analysis for underground mines has remained mostly unchanged since the Atkinson method was made popular by Mc Elroy in 1935. Data available to ventilation technicians and engineers is typically limited to the quantity of air moving through any given heading. Because computer-aided modelling, simulation, and ventilation system design tools have improved, it is now important to ensure that developed models have the most accurate information possible.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technique for estimating underground drift friction factors that works by processing 3 D point cloud data obtained by using a mobile Li DAR. Presented are field results that compare the proposed approach with previously published algorithms, as well as with manually acquired measur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e ventilation Mine design Mobile mapping Roughness estimation friction factors LiDAR3D point clou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riction factor correlation for airflow through broken rocks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mine ventilation 被引量:2
2
作者 Leyla Amiri Seyed Ali Ghoreishi-Madiseh +1 位作者 Ferri P.Hassani Agus P.Sasmit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20年第4期455-462,共8页
The Atkinson equation along with its friction factor is commonly used to estimate pressure requirement in mine ventilation.However,friction factor correlation of flow through broken rock,typically found in blasted sto... The Atkinson equation along with its friction factor is commonly used to estimate pressure requirement in mine ventilation.However,friction factor correlation of flow through broken rock,typically found in blasted stope,gob,rock pit or block caving rock deposits,etc.,is currently unavailable.Also,it is impractical to conduct direct measurements of flow resistance in an inaccessible broken rock zone.This paper aims to develop a new friction factor correlation of flow through broken rock that can be used directly in Atkinson equation.The proposed correlation is valid for broken rocks with diameter between 0.04 and 1.2 m and porosity ranging from 0.23 to 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oken rock Fractured rock Packed rock bed Large particle Pressure drop friction fac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轴向载荷离散模型的连续管下入性分析
3
作者 曹银萍 谢凡 +3 位作者 冯佳佳 朱文宇 魏文澜 郑杰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共7页
连续管在水平井作业过程中易发生屈曲变形制约其作业深度,为此开展不同井段中连续管轴向载荷对其下入深度的影响研究。通过对井眼轨迹中的关键参数分析构建弯曲段全角平面,并基于软杆模型和构建的全角平面,综合考虑连续管刚性、流体摩... 连续管在水平井作业过程中易发生屈曲变形制约其作业深度,为此开展不同井段中连续管轴向载荷对其下入深度的影响研究。通过对井眼轨迹中的关键参数分析构建弯曲段全角平面,并基于软杆模型和构建的全角平面,综合考虑连续管刚性、流体摩阻、井壁接触摩阻和屈曲后的附加接触摩阻,建立了连续管轴向载荷计算模型;通过迭代法并结合屈曲状态分析对某井进行算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连续管在垂直段与斜直段更容易发生螺旋屈曲;随着摩擦因数由0.10增加到0.35,螺旋屈曲长度增加到1189.19 m,下入深度由4370.00 m减小到3905.41 m;摩擦因数为0.25时,工作钻压增加到2.5 kN,下入深度由4370.00 m减小到4148.48 m。可见,在轴向压力作用下,连续管螺旋屈曲长度与摩擦因数成正比,下入深度与摩擦因数和工作钻压均成反比。所得结论可为连续管下入性研究及施工参数选择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连续管下入性 轴向载荷 螺旋屈曲 下入深度 摩擦因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施工中钢抱箍滑移原因与防滑措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顾颖 彭勇军 +2 位作者 陈永 王强 古松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7-113,共7页
为研究桥梁施工中钢抱箍滑移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对钢抱箍受力进行理论分析。针对钢-混界面进水及螺栓施拧不足造成的滑移,进行钢-混界面摩擦系数和螺栓拧紧力矩系数测试及定量分析,根据测试结果并结合现场经验提出钢抱箍防滑... 为研究桥梁施工中钢抱箍滑移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对钢抱箍受力进行理论分析。针对钢-混界面进水及螺栓施拧不足造成的滑移,进行钢-混界面摩擦系数和螺栓拧紧力矩系数测试及定量分析,根据测试结果并结合现场经验提出钢抱箍防滑措施。结果表明:实测干燥状态下钢-混界面的静摩擦系数为0.62,大于常用设计值(0.3~0.4),钢抱箍偏安全;界面润湿后,静摩擦系数有所降低,但仍高于常用设计值,说明钢-混界面进水会降低钢抱箍承载能力,但降低程度还不足以导致钢抱箍滑移。螺栓拧紧力矩系数取值不当是钢抱箍滑移的主要原因,拧紧力矩系数常用设计值仅为测试值的1/1.7~1/3.6,偏不安全;拧紧力矩系数取值跟螺栓轴线与承压板法线间的夹角有关,建议现场对其进行实测,以保证螺栓预紧力与设计相符。钢抱箍设计时,摩擦系数可偏安全地取0.45,螺栓拧紧力矩系数可在参考范围内取大值,并结合1.5~2.0的安全系数确定螺栓数量,以避免钢抱箍滑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钢抱箍 滑移 钢-混界面 螺栓预紧力 摩擦系数 螺栓拧紧力矩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字扭转形燃料组件单相及两相压降特性实验研究
5
作者 张琦 王浩煜 +5 位作者 周毅 黄永忠 郑乐乐 李晨曦 肖瑶 顾汉洋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497-2504,共8页
为建立十字扭转形燃料组件单相及两相流动条件下的压降预测模型,以对十字扭转形燃料组件的热工水力分析提供模型基础,搭建空气-水实验回路系统对十字扭转形燃料组件的压降特性展开研究。获得了不同条件下的单相阻力系数及两相摩擦乘子分... 为建立十字扭转形燃料组件单相及两相流动条件下的压降预测模型,以对十字扭转形燃料组件的热工水力分析提供模型基础,搭建空气-水实验回路系统对十字扭转形燃料组件的压降特性展开研究。获得了不同条件下的单相阻力系数及两相摩擦乘子分布,分析了经典压降预测模型对十字扭转形燃料组件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十字扭转形燃料组件转捩区的单相阻力系数分布曲线较为平滑,无明显拐点。十字扭转形燃料组件的两相摩擦乘子高于圆管和光棒组件的两相摩擦乘子,并且随液相质量流速的增加而减小。提出十字扭转形燃料组件单相阻力系数和两相摩擦乘子的预测模型,新模型的预测偏差在6.4%以内。因此,本研究建立的数学预测方法能够用于十字扭转形燃料组件单相及两相流动条件下的压降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字扭转形燃料组件 沿程压降 阻力系数 两相摩擦乘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形理论的磨削粗糙表面静摩擦系数模型
6
作者 成雨 卜颖滨 +1 位作者 万珍平 刘章敏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5-130,共6页
为更准确地计算磨削粗糙表面的静摩擦系数,本文综合考虑了微凸体相互作用和区域扩展系数的影响,基于分形几何理论和Hertz接触理论,并利用切向接触载荷的基本理论,推导了磨削粗糙表面的真实接触面积、法向总载荷和切向总载荷,建立磨削粗... 为更准确地计算磨削粗糙表面的静摩擦系数,本文综合考虑了微凸体相互作用和区域扩展系数的影响,基于分形几何理论和Hertz接触理论,并利用切向接触载荷的基本理论,推导了磨削粗糙表面的真实接触面积、法向总载荷和切向总载荷,建立磨削粗糙表面的静摩擦系数分形模型,通过数值仿真研究了不同法向总载荷、分形维数、高度尺度参数以及材料参数对粗糙表面静摩擦系数的影响规律。仿真结果表明,磨削粗糙表面的静摩擦系数随着法向总载荷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高度尺度参数或材料参数的增大而减小;静摩擦系数和分形维数存在非线性关系,当分形维数小于2.65时,静摩擦系数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增大,当分形维数大于2.65时,静摩擦系数随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减小。最后通过试验和现有模型验证了本文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削粗糙表面 微凸体相互作用 静摩擦系数 分形理论 弹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流体圆管内流动的广义雷诺数分析
7
作者 谢俊辉 易敏 +5 位作者 刘俊 杨富好 訾红策 鲁炜 刘思汝 孙杰 《管道技术与设备》 CAS 2024年第4期1-5,共5页
雷诺数是表征流体管流特性的重要参数。文中基于同时包含屈服应力、时间常数和幂律指数的Carreau-Extended(简称Carreau-E)非牛顿流体复杂流变模型及力平衡方程,推导出圆管内充分发展的Carreau-E流体层流管流的广义雷诺数表达式,并进一... 雷诺数是表征流体管流特性的重要参数。文中基于同时包含屈服应力、时间常数和幂律指数的Carreau-Extended(简称Carreau-E)非牛顿流体复杂流变模型及力平衡方程,推导出圆管内充分发展的Carreau-E流体层流管流的广义雷诺数表达式,并进一步拓展至Carreau、Herschel-Bulkley、Powerlaw、Bingham 4种常见非牛顿流体及牛顿流体。对比研究发现不同流体在圆管内流动的达西阻力系数实验值与预测值吻合良好,相对误差基本在±10%以内,该研究可为不同非牛顿或牛顿流体管流流态判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牛顿流体 流变特性 广义雷诺数 达西阻力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热通道内超临界R134a流动阻力特性试验研究
8
作者 颜建国 朱旭涛 +1 位作者 田浩轩 郑书闽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4-592,共9页
以超临界R134a流体为工质,测试其在内径2 mm圆管内,流体压强p=4.3~4.9 MPa,质量流速G=550~1650 kg/(m^(2)·s),热流密度q=25~75 kW/m^(2)(电加热模拟热源)工况条件下的流动阻力。根据摩擦压降曲线特征,将其划分为类液相区、类两相... 以超临界R134a流体为工质,测试其在内径2 mm圆管内,流体压强p=4.3~4.9 MPa,质量流速G=550~1650 kg/(m^(2)·s),热流密度q=25~75 kW/m^(2)(电加热模拟热源)工况条件下的流动阻力。根据摩擦压降曲线特征,将其划分为类液相区、类两相区和类气相区3个区域。分析压强、质量流速和热流密度等工况参数对3个区域内的摩擦压降和摩擦因子的影响规律。在类两相区,摩擦因子曲线存在一个明显的峰值特性。将试验数据与已有的摩擦因子关联式进行对比,并进行定量评价。结果显示,已有关联式的预测误差普遍偏大,尤其是在类两相区域。为此,提出一个同时包含密度、黏度和平均普朗特数修正的超临界流体摩擦因子关联式,与试验数据对比显示,97%预测数据均处于±20%的误差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超临界流体 压降 多相流 摩擦因子 超临界有机朗肯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瓣式整形器对高钢级套管修复力研究
9
作者 史玉钊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4-140,共7页
针对井下套管变形问题,胜利油田采用高强度、抗压能力强的TP140V高钢级套管进行井下作业,但变形后的TP140V高钢级套管回弹率高,使用常规整形工具易造成遇卡。分瓣式整形器可以有效避免上述问题。为此,通过有限元模拟仿真与室内试验相结... 针对井下套管变形问题,胜利油田采用高强度、抗压能力强的TP140V高钢级套管进行井下作业,但变形后的TP140V高钢级套管回弹率高,使用常规整形工具易造成遇卡。分瓣式整形器可以有效避免上述问题。为此,通过有限元模拟仿真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壁厚为9.17 mm、外径为139.7 mm(5.5 in)的TP140V高钢级缩径套管,探究摩擦因数、单次整形量及套管材料对分瓣式整形器整形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套管和分瓣式整形器之间摩擦因数的增大,最大修复力也增大,近似成线性关系;单次整形量较小时整形所需修复力较小且修复力变化平稳,建议单次整形量为2 mm;套管材料屈服强度越大,整形修复力越大、修复量越小,且变形套管缩径程度越大,变化越明显。所得结论可为分瓣式整形器现场施工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钢级套管 分瓣式整形器 缩径变形 修复力 单次整形量 摩擦因数 延伸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的通风巷道摩擦阻力系数快速确定方法研究
10
作者 梁军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4期51-55,共5页
在矿井通风网络仿真模拟中,需快速确定通风网络中未测定巷道通风阻力。对建立通风巷道阻力系数大数据库的构成与数据库集群形成方法进行研究,并提出基于大数据的通风巷道摩擦阻力系数提取方法;基于大量基础数据,融合巷道基本属性、环境... 在矿井通风网络仿真模拟中,需快速确定通风网络中未测定巷道通风阻力。对建立通风巷道阻力系数大数据库的构成与数据库集群形成方法进行研究,并提出基于大数据的通风巷道摩擦阻力系数提取方法;基于大量基础数据,融合巷道基本属性、环境参数等条件快速确定巷道基础阻力系数,为通风网络仿真模型的快速构建提供有力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风网络 大数据 摩擦阻力系数 影响因子 网络仿真 通风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针刺地毯摩擦起球试验方法拟定及影响因素分析
11
作者 陈洁玲 姜靖宇 +2 位作者 赵宗慧 胡键键 杨水源 《汽车科技》 2024年第6期42-46,共5页
汽车地毯在经过数十次踩踏摩擦后起球事件频发,外观质感下降。本文通过试验对比,拟定了耐摩擦起球试验方法,并对针刺地毯摩擦起球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希望提升耐摩擦起球的品质,给用户提供更佳体验。
关键词 针刺地毯 摩擦起球 方法拟定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油管侧钻径向水平井循环系统压耗计算模型 被引量:32
12
作者 马东军 李根生 +4 位作者 黄中伟 牛继磊 侯成 刘明娟 李敬彬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94-499,共6页
通过分析相同条件下高压软管段压耗实测值与已有金属直管压耗公式计算值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高压软管段压耗计算公式,经理论推导建立了完整的连续油管侧钻径向水平井循环系统压耗计算模型。利用所建压耗计算模型研究了管径、管长、泵排量... 通过分析相同条件下高压软管段压耗实测值与已有金属直管压耗公式计算值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高压软管段压耗计算公式,经理论推导建立了完整的连续油管侧钻径向水平井循环系统压耗计算模型。利用所建压耗计算模型研究了管径、管长、泵排量和流体动力黏度等参数对循环系统各部分压耗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0.025 4 m(1 in)连续油管的螺旋段、直管段压耗都明显大于0.038 1 m(1.5 in)连续油管,约为后者的8~10倍;高压软管段压耗在循环系统总压耗中占有较大比重,文中算例结果为86%;相同条件下,清水加减阻剂后压耗约为清水压耗的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油管 径向水平井 高压软管 循环系统 摩擦系数 压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摇摆状态下竖直管内单相水摩擦压降特性分析 被引量:19
13
作者 曹夏昕 阎昌琪 +1 位作者 孙立成 孙中宁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34-838,共5页
对摇摆状态下,3种不同管径(15,25,34.5 mm)的光滑有机玻璃管管内单相水的摩擦压降特性进行分析.与传统的稳定状态下的经验公式值进行对比,发现摇摆状态下的摩阻系数随时间变化有明显的周期性,而且远远大于传统经验公式计算值.通过对摇... 对摇摆状态下,3种不同管径(15,25,34.5 mm)的光滑有机玻璃管管内单相水的摩擦压降特性进行分析.与传统的稳定状态下的经验公式值进行对比,发现摇摆状态下的摩阻系数随时间变化有明显的周期性,而且远远大于传统经验公式计算值.通过对摇摆状态下单相水的运动分析,并在结合实验数据以及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给出了摇摆状态下摩阻系数的计算关系式,与传统的Blasius和Niklaus经验公式相比,计算值与实验值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摆 单相 摩阻压降 摩阻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截面微通道中流动阻力特性 被引量:10
14
作者 鲁进利 周宾 +3 位作者 许忠林 蒋洁 郭雨含 郝英立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54-557,共4页
实验研究了微通道内去离子水的流动阻力特性,微通道当量直径范围De=0.210~1.069mm,雷诺数范围Re=102~104,截面形状分为矩形、半圆形及三角形.通过测量微通道沿程压降及出、入口局部压降随流量变化关系,获得了沿程阻力系数及局部阻力系... 实验研究了微通道内去离子水的流动阻力特性,微通道当量直径范围De=0.210~1.069mm,雷诺数范围Re=102~104,截面形状分为矩形、半圆形及三角形.通过测量微通道沿程压降及出、入口局部压降随流量变化关系,获得了沿程阻力系数及局部阻力系数.结果表明:当截面形状相同时,摩擦阻力系数随着当量直径的减小而降低;当量直径接近,截面形状不同时,其摩擦阻力系数也不相同;进、出口局部阻力系数变化趋势一致,且入口局部阻力系数要比出口的大;流型发生转变的临界雷诺数Rec=600~1 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摩擦系数 局部损失 流动特性 截面形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无缝线路力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56
15
作者 蔡小培 高亮 +1 位作者 孙汉武 曲村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8-33,共6页
基于有限元法,考虑钢轨、无砟道床、滑动层、桥梁等结构的相互作用关系,建立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无缝线路纵—横—垂向空间耦合模型,进行滑动层摩擦系数、扣件纵向阻力、无砟道床伸缩刚度等对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无缝线路的受力和变... 基于有限元法,考虑钢轨、无砟道床、滑动层、桥梁等结构的相互作用关系,建立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无缝线路纵—横—垂向空间耦合模型,进行滑动层摩擦系数、扣件纵向阻力、无砟道床伸缩刚度等对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无缝线路的受力和变形影响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滑动层减弱了桥梁、轨道间的相互作用,当滑动层摩擦系数为0.1~0.5时,无缝线路伸缩力仅为22.821~55.361kN,远小于一般桥上无缝线路结构;滑动层摩擦系数越小越有利于轨道和桥梁结构的安全使用;底座板/轨道板的伸缩刚度减小会明显增大部分轨道和桥梁的受力,伸缩刚度折减至10%时,伸缩力会增大近6倍,因此应该注意控制底座板和轨道板的开裂现象;扣件的纵向阻力变化对轨道和桥梁结构的受力和变形几乎没有影响,但为了防止钢轨爬行或断缝值超限,扣件阻力不宜太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砟轨道 无缝线路 长大桥梁 纵连板 滑动层摩擦系数 扣件纵向阻力 伸缩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热式低温制冷机用回热器结构研究综述 被引量:17
16
作者 陈曦 郭永飞 +1 位作者 张华 吴亦农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14,28,共10页
回热器是回热式低温制冷机中的关键部件,对制冷机性能有重要影响。文章阐述了回热式低温制冷机用回热器结构在近几年的研究进展,根据填料填充方式的不同,将回热器分为层叠金属丝网式、平行金属丝式、堆叠金属珠式、平行金属片式、随机... 回热器是回热式低温制冷机中的关键部件,对制冷机性能有重要影响。文章阐述了回热式低温制冷机用回热器结构在近几年的研究进展,根据填料填充方式的不同,将回热器分为层叠金属丝网式、平行金属丝式、堆叠金属珠式、平行金属片式、随机丝式、金属丝网和金属珠混合填充式等六类,并总结对比了不同填充方式回热器的优缺点,提出采用回热器回热效率η、比表面积a、流动不均匀性指数Fm、流动阻力系数f、填料几何因数Γ、填料轴向导热指数Ck、长径比L/D等七个评价指标对回热器性能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价,展望了回热器结构研究发展急需解决的难题及所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学 回热器 回热效率 流阻阻力系数 轴向导热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长输管道泄漏点定位方法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俊花 刘文白 +1 位作者 崔莉 孙昭晨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7-131,共5页
将压力梯度法与逆瞬态法结合,提出了适合长输管道的泄漏点定位方法.该方法将泄漏点前后的摩阻系数以及泄漏流量系数看作优化控制变量、水击方程的数值计算结果与测量值之差的绝对值作为控制目标,利用遗传算法优选泄漏点前后的摩阻系数,... 将压力梯度法与逆瞬态法结合,提出了适合长输管道的泄漏点定位方法.该方法将泄漏点前后的摩阻系数以及泄漏流量系数看作优化控制变量、水击方程的数值计算结果与测量值之差的绝对值作为控制目标,利用遗传算法优选泄漏点前后的摩阻系数,与压力梯度法结合不断迭代求解泄漏点的位置.通过输水管道的泄漏实验得到该方法漏点定位的平均误差为4%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泄漏点定位 摩阻系数 压力梯度 逆瞬态分析 GA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消防水带水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景绒 侯耀华 +2 位作者 李进兴 靳红雨 吴义娟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40-542,共3页
通过实验测试了聚氨酯、橡胶、PVC等新型消防水带的水头损失,在实验基础上运用水力学理论,获得了新型消防水带的沿程阻力系数值,分析了其在主要供水流量控制范围内的水流流态、水力分区和粗糙度,并建立了其沿程阻力系数与水流流态和粗... 通过实验测试了聚氨酯、橡胶、PVC等新型消防水带的水头损失,在实验基础上运用水力学理论,获得了新型消防水带的沿程阻力系数值,分析了其在主要供水流量控制范围内的水流流态、水力分区和粗糙度,并建立了其沿程阻力系数与水流流态和粗糙度等水力特性之间的关系曲线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防水带 水力特性 沿程阻力系数 水力分区 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型鳍片管束传热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吴新 商宇薇 +1 位作者 王军龙 任钢炼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8-93,共6页
在传热风洞实验台上对5组不同结构参数的H型鳍片管束气侧的传热与阻力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中考虑了管径、鳍片净高度、鳍片节距以及管排横纵向间距等影响因素,并将实验结果与前苏联锅炉热力计算标准进行了比较.根据实验结果拟合得... 在传热风洞实验台上对5组不同结构参数的H型鳍片管束气侧的传热与阻力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中考虑了管径、鳍片净高度、鳍片节距以及管排横纵向间距等影响因素,并将实验结果与前苏联锅炉热力计算标准进行了比较.根据实验结果拟合得到了管径38 mm、管排纵向间距变化的H型鳍片管束的传热及阻力系数关联式和适用于不同结构参数下H型鳍片管束的传热总关联式;96.5%的实验数据与H型鳍片管束传热关联式计算数值误差小于±15%.同时,将关联式计算值与现有两文献中的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传热准则数的最大误差分别为11%和17.7%.该研究为H型鳍片管束的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型鳍片管束 传热 阻力系数 关联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糙度对微细通道内流动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春平 唐大伟 +1 位作者 曲伟 郑兴华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5-58,共4页
对几何特性相似而粗糙度不同的3种不锈钢矩形微槽内水、乙醇和正己烷的流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发现,在层流区随着雷诺数(Re)的增大,摩擦阻力常数fRe也缓慢增大,与传统理论的fRe是常数不同,且相对粗糙度越大,fRe值也越大.对于相对... 对几何特性相似而粗糙度不同的3种不锈钢矩形微槽内水、乙醇和正己烷的流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发现,在层流区随着雷诺数(Re)的增大,摩擦阻力常数fRe也缓慢增大,与传统理论的fRe是常数不同,且相对粗糙度越大,fRe值也越大.对于相对粗糙度较小(k/D_h<3%)的两种微槽转捩Re均在1 685~1 760之间,与传统理论相比,转捩并未提前.但相对粗糙度为3.15%的微槽的转捩Re数为1 500,与传统理论相比,转捩已提前.层流区摩擦阻力系数均高于传统理论预测值,相对粗糙度较小(k/D_h<3%)的两个微槽的摩擦阻力系数在Re<1 600的层流区域基本相同。但在Re=200~2 800的测量范围内,相对粗糙度大于3%的微槽的摩擦阻力系数均比相对粗糙度小于3%的微槽的要大.过渡区域的摩擦阻力系数均比传统预测值高30%~40%.工质极性对摩擦阻力的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度 微通道 摩擦阻力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