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FPGA的快速反射镜自适应模糊增量式PID控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星宇 吕勇 《激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238,共6页
为了解决快速反射镜在传统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下超调量大及稳定所需时间长的问题,引入自适应模糊算法优化控制器参数,提高控制性能。根据音圈电机快速反射镜的构成与工作原理,构建音圈电机快速反射镜的闭环控制模型,并针对模糊控... 为了解决快速反射镜在传统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下超调量大及稳定所需时间长的问题,引入自适应模糊算法优化控制器参数,提高控制性能。根据音圈电机快速反射镜的构成与工作原理,构建音圈电机快速反射镜的闭环控制模型,并针对模糊控制器中的隶属度函数及论域进行优化;通过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实现自适应模糊增量PID控制器,并进行了仿真及实物测试。结果表明,自适应模糊增量式PID控制器能使整体闭环过程“零超调”、“零振荡”,同时相比于传统PID控制器,系统稳定所需的时间缩短了17.5%,系统带宽提高了16.7%。该方法可有效提高快反镜的控制效果,可应用于其它需要高精度控制的系统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器件 快速反射镜 模糊比例-积分-微分控制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音圈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四象限光电探测的光导引技术研究
2
作者 卢帅华 钟志 +2 位作者 杜春燕 单明广 于蕾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1,共7页
水下航行器中相关导引回收技术不断发展,为满足水下高精度的导引需求,设计了一套基于四象限光电探测器的无人水下航行器(UUV)回收可见光导引装置。通过建立“两灯两探”的光导引模型,采集大量实验数据,并结合深度学习技术搭建精准模型,... 水下航行器中相关导引回收技术不断发展,为满足水下高精度的导引需求,设计了一套基于四象限光电探测器的无人水下航行器(UUV)回收可见光导引装置。通过建立“两灯两探”的光导引模型,采集大量实验数据,并结合深度学习技术搭建精准模型,用于计算水平面上的相对间距、偏移量和偏转角。在发射端,采用水平放置的两颗LED光源,接收端利用四象限光电二极管(QP)收集灯源信息,对灯源信息进行电路处理并采集形成有效数据。随后将数据输入预先训练完成的模型,以实时获取位置和姿态数据。经过实验测试,水平距离测量误差在2%以内,左右偏移误差在2 cm以内,角度测量误差控制在2°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光导引 四象限光电探测 FPGA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生成对抗网络的大气无线光信道密钥提取
3
作者 田卓展 陈纯毅 +3 位作者 胡小娟 于海洋 李延风 王芳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6-496,共11页
无线光信道密钥提取是实现物理层安全的一种有效手段,合法双方通过探测并估计信道特征从而生成密钥序列。窃听方可能通过合法方接收孔径外的光信号获得密钥相关信息。为此提出一种密钥提取方案,该方案通过改进生成对抗网络模型,合法双... 无线光信道密钥提取是实现物理层安全的一种有效手段,合法双方通过探测并估计信道特征从而生成密钥序列。窃听方可能通过合法方接收孔径外的光信号获得密钥相关信息。为此提出一种密钥提取方案,该方案通过改进生成对抗网络模型,合法双方用该模型从信道测量序列中估计可用于密钥提取的特征。然后,合法双方对各自的信道特征估计序列进行随机交替量化,得到初始密钥。实验结果表明,合法双方经本方案生成密钥序列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在25 dB信噪比环境下Alice和Bob估计的信道特征序列的相关系数为0.9983,经量化生成初始密钥的不一致率为1.3×10^(-4)。本方案能够进一步降低合法双方生成初始密钥的不一致率,合法双方经信息协商后提取的共享密钥能通过NIST随机性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光信道 密钥提取 生成对抗网络 卷积神经网络 门控循环单元 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微波光子矢量网络分析仪的软件门控方案
4
作者 王嘉辉 陈萧恩 +1 位作者 陈建平 吴龟灵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5-89,共5页
为了提高微波光子矢量网络分析仪(MPVNA)进行脉冲测量时的动态范围,提出了一种软件门控方案,该方案利用临时闲置接收通道接收与脉冲激励产生的控制信号同源的脉冲方波,以此生成门控信号。通过这个门控信号对采集到的待测器件脉冲响应进... 为了提高微波光子矢量网络分析仪(MPVNA)进行脉冲测量时的动态范围,提出了一种软件门控方案,该方案利用临时闲置接收通道接收与脉冲激励产生的控制信号同源的脉冲方波,以此生成门控信号。通过这个门控信号对采集到的待测器件脉冲响应进行控制,有效提高了信噪比和测量的动态范围。对10 GHz带通滤波器的脉冲散射参数(S参数)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在占空比为1%的脉冲激励下,应用软件门控的测量动态范围相比未应用门控时的提高了约20 d B;门控处理后测得的S11和S22参数曲线也因为信噪比的提升更加光滑和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测量 矢量网络分析 脉冲测量 光采样 软件门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高速保密增强算法FPGA实现
5
作者 陆叶锴 白恩健 +2 位作者 蒋学芹 吴贇 陈根龙 《量子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22,共12页
作为量子通信后处理部分的重要步骤,保密增强过程能够消除量子密钥分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信息泄露,以实现量子密钥分发系统的无条件安全性。为降低硬件资源消耗、提高算法的安全成码率,本研究采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实现了一种基于... 作为量子通信后处理部分的重要步骤,保密增强过程能够消除量子密钥分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信息泄露,以实现量子密钥分发系统的无条件安全性。为降低硬件资源消耗、提高算法的安全成码率,本研究采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实现了一种基于元胞自动机的高速保密增强算法,通过对算法进行符合FPGA硬件特性的改进和流水线结构优化,使得该方案相较于需要庞大矩阵乘法运算的Toeplitz矩阵方案在速度上有较大的优势。该方案在实时传输协商密钥的情况下,能适应任意长度的输入密钥和0~1之间的任意分数压缩比例;该方案采用256阶的元胞自动机处理1.28 Mbits输入密钥,在压缩比例为0.5时,最大安全成码率可达到1540 Mbit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光学 保密增强 元胞自动机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量子密钥分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无人艇雷达相机拓扑双向融合探测算法
6
作者 唐浩 彭煊 +3 位作者 熊伟 崔亚奇 胡剑秋 邢汇源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9-175,共17页
针对传统IoU融合方法在无人艇航行晃动情况下多目标融合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拓扑双向融合算法。使用改进的YOLOv7-tiny算法对图像进行检测,利用矩阵转换将雷达点投影至图像。利用PROSAC算法对投影后的雷达点进行拟合与偏转处理,以... 针对传统IoU融合方法在无人艇航行晃动情况下多目标融合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拓扑双向融合算法。使用改进的YOLOv7-tiny算法对图像进行检测,利用矩阵转换将雷达点投影至图像。利用PROSAC算法对投影后的雷达点进行拟合与偏转处理,以减小船体晃摇对融合的影响。为减小计算量,依据传感器的系统误差及位置误差损失设计了一种粗关联波门。对粗关联后的雷达和相机数据进行拓扑融合,设计一种拓扑融合指标,在三角形相似度的基础上,增加多边形角度相似度和中心点连线相似度,弥补了雷达投影导致的角度信息缺失。对未融合雷达点附近图像截取进行检测融合;对未融合光学检测框,选取方位线最近邻雷达点进行融合,实现双向融合。实测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改进的YOLOv7-tiny算法mAP@0.5从0.883提高到0.93,所提拓扑双向融合算法准确率达到92.76%,明显优于IoU算法。该研究对海上无人艇雷达相机融合探测领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扑双向融合 雷达相机融合探测 粗关联波门 改进YOLOv7-tiny 相似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极化码的低复杂度星地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密钥纠错方法
7
作者 尹子欣 刘尉悦 《量子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4-360,共7页
纠错对于星地量子密钥分发(QKD)至关重要。在众多误码纠错算法中,极化码有较高的编码效率和纠错速度。在基于极化码的星地QKD系统中,不仅卫星面临体积和功耗等问题,地面站也在不断追求设备的集成化。为了实现低成本的星地QKD设备,本文... 纠错对于星地量子密钥分发(QKD)至关重要。在众多误码纠错算法中,极化码有较高的编码效率和纠错速度。在基于极化码的星地QKD系统中,不仅卫星面临体积和功耗等问题,地面站也在不断追求设备的集成化。为了实现低成本的星地QKD设备,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极化码连续删除(SC)译码器,该译码器具有低硬件复杂度结构。分析表明,该译码器在码长N为1024时,能达到29.7 Mbit/s的吞吐率,在硬件资源指标查找表(LUT)和触发器(FF)的消耗个数分别为线型结构译码器的5.7%和10%。进一步的仿真实验表明,在典型系统参数条件下,该译码器在码长为64 K时,其安全成码率达到27.9 kb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光学 低硬件复杂度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极化码 误码纠错 成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阶门控聚合网络的光学化学结构识别
8
作者 林帆 李建华 《计算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64-372,共9页
在光学化学结构识别(OCSR)领域,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模型通常依赖于卷积神经网络(CNN)或视觉Transformer进行视觉特征提取,并采用Transformer进行序列解码。这些模型虽然有效,但仍受限于图像特征提取能力和解码时位置编码的精确性,从而... 在光学化学结构识别(OCSR)领域,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模型通常依赖于卷积神经网络(CNN)或视觉Transformer进行视觉特征提取,并采用Transformer进行序列解码。这些模型虽然有效,但仍受限于图像特征提取能力和解码时位置编码的精确性,从而影响识别效率。针对这些限制,将多阶门控聚合网络(MogaNet)和引入相对位置编码的Transformer构成的编码解码架构用于OCSR领域,提出一种基于多阶门控聚合网络的光学化学结构识别模型。该模型首先在图像特征提取时通过MogaNet空间聚合模块,捕获多尺度特征并减少特征冗余,并且通过MogaNet通道聚合模块改善通道维度的多样性;其次在序列解码时采用引入相对位置编码的Transformer作为解码器,精准捕捉序列单词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为了训练和验证该模型,构建一个包含40万个分子的化学结构数据集,其中包含Markush结构与非Markush结构。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的准确率达到了92.36%,优于其他现有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化学结构识别 编码解码架构 深度学习 SMILES表达式 多阶门控聚合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保真度声子-光子量子隐形传态
9
作者 王婷 穆青霞 《量子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10,共11页
基于腔光机械系统实现光子-光子之间的量子隐形传态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将便于传输的光子量子态通过量子隐形传态传输到长寿命的声子上,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且富有挑战的问题。本文基于混合腔光机械系统,提出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实现... 基于腔光机械系统实现光子-光子之间的量子隐形传态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将便于传输的光子量子态通过量子隐形传态传输到长寿命的声子上,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且富有挑战的问题。本文基于混合腔光机械系统,提出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实现固态量子比特和飞行量子比特之间的未知量子态非局域传输的物理实现方案。为探索该方案的实验可行性,重点考虑了环境温度和腔的耗散对保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温度和耗散条件下,通过调节适当的参数,可以实现高保真度的声子-光子之间的混合量子隐形传态,该结果对非局域混合量子信息处理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光学 混合腔光机械系统 量子隐形传态 量子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NV系综量子实验调控的数字锁相放大器设计与实现
10
作者 邓宇轩 徐南阳 +1 位作者 陈宝 周明媞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49,共6页
文章设计一种应用于金刚石氮空位(nitrogen-vacancy,NV)系综量子实验的数字锁相放大器。为实现高速模拟与数字信号的采样、输出以及软硬件协同与同步处理能力,设计采用ZYNQ-7010芯片作为核心器件,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 文章设计一种应用于金刚石氮空位(nitrogen-vacancy,NV)系综量子实验的数字锁相放大器。为实现高速模拟与数字信号的采样、输出以及软硬件协同与同步处理能力,设计采用ZYNQ-7010芯片作为核心器件,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与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RISC)微处理器(advanced RISC machines,ARM)内核的基本架构,同时搭载双路高采样率的模数转换器(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ADC)和数模转换器(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DAC)。整套系统可以同时进行多路锁相放大处理,输入模拟噪声低至1 nV/Hz 1/2,采样率高达125 MS/s,数据传输带宽可达800 Mib/s,具有集成化程度高、易操控、锁相准确性较高等特点。该设计成功应用在NV系综实验平台上,光探测磁共振(optically detected magnetic resonance,ODMR)实验及后续计算结果表明,使用文中锁相放大器的磁强计灵敏度可以达到1.23 nT/Hz 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可编辑门阵列(FPGA) 精简指令集计算机微处理器(ARM) 模数转换器(ADC) 锁相放大器 光探测磁共振(OD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快速光控脉冲晶闸管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凌云 刘宏伟 +2 位作者 袁建强 谢卫平 颜家圣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7566-7576,共11页
为提升功率半导体开关器件的峰值功率及开通速度,将晶闸管与光导开关(PCSS)的优势进行结合,设计了一种高压光控脉冲晶闸管器件,实验及分析中发现光生载流子横向扩展速度较慢,易诱发电流集中效应,从而导致器件失效,开关的导通速度也难以... 为提升功率半导体开关器件的峰值功率及开通速度,将晶闸管与光导开关(PCSS)的优势进行结合,设计了一种高压光控脉冲晶闸管器件,实验及分析中发现光生载流子横向扩展速度较慢,易诱发电流集中效应,从而导致器件失效,开关的导通速度也难以进一步提升。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改进,提出大面积分散的阵列式门极结构,并采用激光二极管阵列、大电流脉冲强驱动等技术,大幅度提升了注入功率与均匀性。为了与阵列式门极图形匹配,设计了5×3阵列光源,使驱动的光功率峰值达到1 200W,波长为905nm。基于传统硅基μm级工艺平台,流片了23 mm开关芯片,完成了激光二极管阵列与开关的一体化封装。开关实现了工作电压8.5 kV、输出电流6 kA、开通峰值功率50 MW的工作特性,测试di/dt达到55 kA/μs,验证了该文设计的具有高工作电压、高隔离电压、快导通速度特性的新型光控脉冲晶闸管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此外,该文探讨了光控脉冲晶闸管结构提升脉冲性能的两种技术路径分别是提升驱动注入的峰值功率和均匀性。采用光控阵列式驱动和阵列式门极的技术路线,可有效地解决电控晶闸管、传统光控晶闸管(LTT)、单门极光控脉冲晶闸管的缺陷,显著提高器件的性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晶闸管 光控 快速 阵列式门极 激光二极管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重频声光门控自吸收免疫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分析研究
12
作者 陈斐 王树青 +13 位作者 程年恺 张婉飞 张岩 梁佳慧 张雷 王钢 马晓飞 刘珍荣 罗学彬 叶泽甫 朱竹军 尹王保 肖连团 贾锁堂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3-262,共10页
为了消除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LIBS)中的自吸收效应,提高元素定量分析的精确度,同时满足工业中便捷分析元素的要求,需将自吸收免疫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self-absorption free laser-induced bre... 为了消除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LIBS)中的自吸收效应,提高元素定量分析的精确度,同时满足工业中便捷分析元素的要求,需将自吸收免疫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self-absorption free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SAF-LIBS)的装置小型化。本文提出了一项新型的高重频声光门控SAF-LIBS定量分析技术,使用高重频激光器产生准连续的等离子体以增强光谱强度,并将声光调制器(acousto-optic modulator,AOM)作为门控开关,从而使微型CCD光谱仪和AOM能够代替传统大型SAF-LIBS装置中的像增强探测器(intensified charge coupled device,ICCD)和中阶梯型光栅光谱仪,实现自吸收免疫的同时缩小了装置的体积,降低了装置的成本。将该系统参数进行优化选择后,对样品中的Al元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和预测。实验结果表明,等离子体的特性受激光重复频率的影响进而会影响光谱信号的强度。在1~50 kHz激光重复频率范围内,Al I 394.4 nm和Al I 396.15 nm的双线强度先增强后减弱,确定最佳的激光重复频率为10 kHz。在不同的光纤采集角度下,Al的双线强度比随延迟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在45°处信噪比最高,且在一定的积分时间下,最佳光学薄时间t_(ot)为426 ns。在激光重复频率为10 kHz、光纤采集角为45°、延迟时间为400 ns的条件下,对Al元素进行定量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Al元素定标曲线的线性度R2为0.982,平均绝对测量误差相对于单一LIBS的0.8%可以降低至0.18%。定量分析结果与传统大型SAF-LIBS装置的测量精度相持平。因此本高重频声光门控SAF-LIBS装置不仅有效地屏蔽了光学厚等离子体中的连续背景辐射和谱线加宽,同时具备小型化、低成本、高可靠性的优点,有助于推动SAF-LIBS技术由实验室走向工业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自吸收免疫 光学薄 高重频激光器 声光门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质下光学偏振对距离选通成像目标识别距离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苏乐伟 段存丽 +6 位作者 孙亮 宋博 雷平顺 陈嘉男 何军 周燕 王新伟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212,共11页
水下光学成像技术对于海底资源勘测、海洋生态监测、水下搜索救援、水下考古等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相比传统水下摄像机,距离选通成像技术可以过滤选通切片外的后向散射噪声和环境背景噪声,实现高质量水下成像,但是在浑浊水体中仍然会受... 水下光学成像技术对于海底资源勘测、海洋生态监测、水下搜索救援、水下考古等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相比传统水下摄像机,距离选通成像技术可以过滤选通切片外的后向散射噪声和环境背景噪声,实现高质量水下成像,但是在浑浊水体中仍然会受切片内后向散射噪声影响,导致成像距离缩短。对此,开展了光学偏振与距离选通成像结合的水下偏振选通成像技术研究,利用后向散射光良好的保偏性去除选通切片范围内的后向散射噪声,提升目标识别距离。通过理论仿真和实验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水质下距离选通成像和偏振选通成像目标识别距离的差异。发现存在临界衰减系数c0:当水体衰减系数小于等于c0时,光学偏振对于提升距离选通成像工作距离无效果;当水体衰减系数大于c0时,偏振可提升距离选通成像工作距离。实验中还发现,目标反射率会影响临界衰减系数。该研究有利于不同水质下距离选通成像的优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光学成像 偏振距离选通成像 距离选通成像 偏振成像 信噪比 识别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卷积和轴注意力的光流估计网络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爽 陈璟 《智能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5-583,共9页
现有的光流估计网络为了获得更高的精度,往往使用相关性成本量和门控循环单元(gate recurrent unit,GRU)来进行迭代优化,但是这样会导致计算量大并限制了在边缘设备上的部署性能。为了实现更轻量的光流估计方法,本文提出局部约束与局部... 现有的光流估计网络为了获得更高的精度,往往使用相关性成本量和门控循环单元(gate recurrent unit,GRU)来进行迭代优化,但是这样会导致计算量大并限制了在边缘设备上的部署性能。为了实现更轻量的光流估计方法,本文提出局部约束与局部扩张模块(local constraint and local dilation module,LC-LD module),通过结合卷积和一次轴注意力来替代自注意力,以较低的计算量对每个匹配特征点周边区域内不同重要程度的关注,生成更准确的相关性成本量,进而降低迭代次数,达到更轻量化的目的。其次,提出了混洗凸优化上采样,通过将分组卷积、混洗操作与凸优化上采样相结合,在实现其参数数量降低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精度。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在保证高精度的同时,运行效率显著提升,具有较高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流估计 迭代次数 卷积神经网络 轴注意力机制 门控循环单元网络 深度学习 时间优化 边缘计算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晶闸管的放电冲击波油气增产装置研制
15
作者 陆金波 贺宗鉴 +1 位作者 朱鑫磊 黄昆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85-1892,共8页
井下电脉冲技术是实现油气井解堵增产的新型途径之一,放电开关是支撑其产生冲击压力波的基础。针对基于自触发气体开关的油气井增产装置放电电压不可控的缺点,设计了一种利用晶闸管串联构成放电开关的新型油气井增产实验装置。为确保实... 井下电脉冲技术是实现油气井解堵增产的新型途径之一,放电开关是支撑其产生冲击压力波的基础。针对基于自触发气体开关的油气井增产装置放电电压不可控的缺点,设计了一种利用晶闸管串联构成放电开关的新型油气井增产实验装置。为确保实验装置能安全应用于大功率高电压场合下,设计了静态与动态均压电路,以避免装置运行时晶闸管过电压击穿。使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 FPGA)作为主控芯片,控制晶闸管导通放电,实现放电电压的可控调节。采用光纤传输控制信号,使隔离电压不受限制。同时设计了高压取能单元,为各晶闸管驱动电路提供独立的供电电源。实验结果表明,此装置电压钳位能力良好,放电电压控制精确,解堵效果明显,为新型油气井增产装置井下作业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堵增产 晶闸管串联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光纤传输 高压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观融合运动感知的运动目标分割算法
16
作者 徐邦武 吴秦 周浩杰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5-164,共10页
现实场景中的运动目标分割旨在分割当前场景下的运动物体,对于许多计算机视觉应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的运动目标分割算法大多通过2D光流图中的运动信息来分割运动物体,然而,这些方法还存在一些问题。当运动物体在极面内运动或者... 现实场景中的运动目标分割旨在分割当前场景下的运动物体,对于许多计算机视觉应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的运动目标分割算法大多通过2D光流图中的运动信息来分割运动物体,然而,这些方法还存在一些问题。当运动物体在极面内运动或者其3D运动方向和背景一致时,很难通过光流图分割得到;另外,错误的光流预测也会影响分割的结果。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运动代价,以提升运动目标分割的正确率。针对和背景共线或共面运动的物体,设计均衡重投影代价和多角度光流对比代价,通过运动物体的2D光流与背景2D光流的差异来检测运动物体。针对自我运动退化,设计差异单应性代价。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外观融合的运动感知结构,以分割各种场景下的运动物体。采用多模态共同注意力门控,更有效地捕获运动特征和外观特征的关系,以促进外观特征和运动特征更好地交互。此外,为了突出运动的物体,提出了多层运动注意力模块,以减少冗余的外观特征对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KITTI,JNU-UISEE,KittiMoSeg和Davis-2016数据集上均能获得较优的运动目标分割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目标分割 均衡重投影代价 多角度光流对比代价 多模态共同注意力门控 多层运动注意力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联晶闸管的同步触发技术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杨兰均 李晨辉 +3 位作者 黄东 安珊 马江波 王维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274-3279,共6页
晶闸管虽然通流能力强,但是耐压普遍不高,为了实现晶闸管的串联使用,利用MOSFET的快导通和通流能力强的特性,搭建了一套能够实现光纤控制多只晶闸管同步导通的强触发平台。以4只2.5 kV耐压晶闸管串联为例,在实验平台上研究了触发电流峰... 晶闸管虽然通流能力强,但是耐压普遍不高,为了实现晶闸管的串联使用,利用MOSFET的快导通和通流能力强的特性,搭建了一套能够实现光纤控制多只晶闸管同步导通的强触发平台。以4只2.5 kV耐压晶闸管串联为例,在实验平台上研究了触发电流峰值和前沿对晶闸管导通特性的影响,提出了间接光触发系统的设计结构和晶闸管同步性实验的一般性方案。实验结果表明:在工作电压确定的情况下,晶闸管的触发时延与门极触发电流有关,触发电流的峰值越大,前沿越陡,导通越快,触发时延越小;触发时延是可控的,可以通过调整触发电流对串联的各晶闸管进行阶梯型串联实验,逐步调整时延参数并实现4只晶闸管串联的同步强触发导通(对于微秒级导通过程,触发的同步性控制在30 ns以内)。改进后的间接光触发系统和强触发技术,能有效地改善晶闸管的导通特性和同步性,对扩大晶闸管在脉冲功率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闸管 串联 强触发 同步导通 延时 光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主动成像结合距离选通技术的零时信号测量方法 被引量:17
18
作者 范有臣 赵洪利 +2 位作者 孙华燕 郭惠超 赵延仲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1-107,共7页
针对火箭起飞过程中零时信号难以准确测量问题,提出了激光主动成像与距离选通技术相结合的测量方式,并通过求取光流的变化进而求取位移移动量获得火箭起飞的零时信号。对现有的零时信号测量方式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基于距离选通的ICCD成... 针对火箭起飞过程中零时信号难以准确测量问题,提出了激光主动成像与距离选通技术相结合的测量方式,并通过求取光流的变化进而求取位移移动量获得火箭起飞的零时信号。对现有的零时信号测量方式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基于距离选通的ICCD成像方式,结合目标垂直上升的特性,提出目标轮廓与HS光流结合的抗光照干扰算法。实验结果表明:在模拟目标匀速上升过程中,在光照变化不大情况下,单独的边缘检测及单独的HS光流检测算法均能检测出目标的上升趋势;在光照变化剧烈情况下,边缘检测及HS光流检测算法均出现严重的误差,目标轮廓与HS光流结合算法排除了目标内部的干扰,得到的目标像素点位移量与真实的上升量基本一致,误差在亚像素量级,若图像帧频为25 fps,则时间精度为80 ms,完全符合零时信号提取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时信号 激光主动成像 距离选通 光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晶硅TFT栅界面层氮化硅薄膜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谢振宇 龙春平 +1 位作者 邓朝勇 林承武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41-345,共5页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椭偏仪和YAF-5000M等测试仪器,对薄膜晶体栅界面层的键结构及含量、光学性能、物理性能以及晶体管导电性能进行分析研究。重点讨论了键含量与薄膜禁带宽度和介电常数的关系。结果表明:提高栅界面层N-H键含量...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椭偏仪和YAF-5000M等测试仪器,对薄膜晶体栅界面层的键结构及含量、光学性能、物理性能以及晶体管导电性能进行分析研究。重点讨论了键含量与薄膜禁带宽度和介电常数的关系。结果表明:提高栅界面层N-H键含量(或减少Si-H键含量)能提高光禁带宽度和相对介电常数。栅界面层能改善非晶氮化硅薄膜和非晶硅薄膜的界面性能,提高薄膜晶体管的稳定性和场效应迁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栅界面层 氮化硅 光禁带宽度 介电常数 导通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61单元自适应光学系统波前处理器 被引量:15
20
作者 贾建禄 王建立 +5 位作者 赵金宇 刘欣悦 李洪文 王亮 林旭东 赵雨菲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87-1393,共7页
针对大型地基高分辨率成像望远镜对自适应光学系统波前处理器在输出规模、处理速度和控制带宽方面的要求,研制了千单元级自适应光学系统。设计了一种由主控计算机、波前处理主板和可扩展的波前处理子板相结合,输出规模最大可达1 200单... 针对大型地基高分辨率成像望远镜对自适应光学系统波前处理器在输出规模、处理速度和控制带宽方面的要求,研制了千单元级自适应光学系统。设计了一种由主控计算机、波前处理主板和可扩展的波前处理子板相结合,输出规模最大可达1 200单元的自适应光学系统波前处理器。采用大规模逻辑器件作核心处理芯片,用多线并行流水算法缩短波前处理延时,提高系统控制带宽。对设计完成的波前处理器进行了基于961单元变形镜的开环展平实验以及基于137单元变形镜的闭环校正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系统最高采样帧频为2 000frame/s时,波前运算延时为20.96μs,表明文中提出的硬件扩展和多路并行流水算法对于大规模自适应光学系统波前处理可行且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光学 波前处理器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