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基于超窄带FDMA电力线通信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分散电力用户的抄表难题提出了经济适用的解决方案。国际上最新的超窄带技术(Ultra Narrow Band Technology)则解决了利用电力线进行远程通信的难题。该技术所选取的频率范围为555~100...本文基于超窄带FDMA电力线通信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分散电力用户的抄表难题提出了经济适用的解决方案。国际上最新的超窄带技术(Ultra Narrow Band Technology)则解决了利用电力线进行远程通信的难题。该技术所选取的频率范围为555~1006Hz,从采集终端到站端数据处理单元(SPU)之间通过超低频电力线通信。因其载波频率低,信号可以穿越各种电压等级的变压器,直接到达变电站处理单元(SPU),实现终端到接收装置的一站式点到点通信,大大降低了系统复杂度,减少了线路铺设和施工成本,从而解决大范围远距离分散用户的集抄问题。展开更多
LTE A上行每帧数据在自适应传输时,不能实时切换为分簇的DFT S OFDM和N×SC FDMA系统。为此,提出一种联合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该方法依据接收端的信干噪比,分别预测下一帧在采用分簇的DFT S OFDM和N×SC FDMA进行自适应传输时...LTE A上行每帧数据在自适应传输时,不能实时切换为分簇的DFT S OFDM和N×SC FDMA系统。为此,提出一种联合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该方法依据接收端的信干噪比,分别预测下一帧在采用分簇的DFT S OFDM和N×SC FDMA进行自适应传输时的吞吐量,选择吞吐量大的系统及相应的调制编码方式在下一帧使用,可获得分簇的DFT S OFDM和N×SC FDMA系统在自适应传输时频谱效率的联合性能。仿真结果表明,与单一自适应系统相比,该方法在多径信道下的吞吐量性能能够取得1 dB增益。展开更多
提出一种单载波二维码分与频分多址(single carrier two dimensional code and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2DCFDMA)系统,借助时频二维扩频矩阵解决普通单载波码分与频分多址(single carrier code and frequency division m...提出一种单载波二维码分与频分多址(single carrier two dimensional code and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2DCFDMA)系统,借助时频二维扩频矩阵解决普通单载波码分与频分多址(single carrier code and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CFDMA)系统中扩频因子与子带宽度之间的矛盾;构建了SC-2DCFDMA系统发送端与接收端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其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和频率选择性信道下的理论误码率。仿真结果表明,理论与仿真误码率曲线吻合;在相同的扩频因子条件下,SC-2DCFDMA系统具有比SC-CFDMA系统更窄的用户子带宽度和更优的误码率性能;在多用户场景下,虽然信道的频率选择性会造成频域扩频码的正交性损失,但这种损失可由时域扩频码的正交性来弥补,从而使得SC-2DCFDMA系统的多用户性能优于SC-CFDMA系统。展开更多
稀疏码多址接入(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SCMA)作为一种新型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具备一定的过载能力,满足5G无线通信网络海量连接等需求。SCMA系统通常将用户码字映射到OFDM子载波上,具有与OFDM信号相似的高峰均比(Peak to Average...稀疏码多址接入(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SCMA)作为一种新型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具备一定的过载能力,满足5G无线通信网络海量连接等需求。SCMA系统通常将用户码字映射到OFDM子载波上,具有与OFDM信号相似的高峰均比(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PAPR)特性。针对复用OFDM子载波SCMA系统具有高PAPR的特点,提出了一种低峰均比的SCMA多址方案,采用SC-FDMA技术,并进一步利用峰均比抑制技术对PAPR进行降低。理论和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在PAPR性能、BER性能和系统复杂度间获得较好的权衡。展开更多
文摘本文基于超窄带FDMA电力线通信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分散电力用户的抄表难题提出了经济适用的解决方案。国际上最新的超窄带技术(Ultra Narrow Band Technology)则解决了利用电力线进行远程通信的难题。该技术所选取的频率范围为555~1006Hz,从采集终端到站端数据处理单元(SPU)之间通过超低频电力线通信。因其载波频率低,信号可以穿越各种电压等级的变压器,直接到达变电站处理单元(SPU),实现终端到接收装置的一站式点到点通信,大大降低了系统复杂度,减少了线路铺设和施工成本,从而解决大范围远距离分散用户的集抄问题。
文摘LTE A上行每帧数据在自适应传输时,不能实时切换为分簇的DFT S OFDM和N×SC FDMA系统。为此,提出一种联合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该方法依据接收端的信干噪比,分别预测下一帧在采用分簇的DFT S OFDM和N×SC FDMA进行自适应传输时的吞吐量,选择吞吐量大的系统及相应的调制编码方式在下一帧使用,可获得分簇的DFT S OFDM和N×SC FDMA系统在自适应传输时频谱效率的联合性能。仿真结果表明,与单一自适应系统相比,该方法在多径信道下的吞吐量性能能够取得1 dB增益。
文摘提出一种单载波二维码分与频分多址(single carrier two dimensional code and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2DCFDMA)系统,借助时频二维扩频矩阵解决普通单载波码分与频分多址(single carrier code and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CFDMA)系统中扩频因子与子带宽度之间的矛盾;构建了SC-2DCFDMA系统发送端与接收端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其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和频率选择性信道下的理论误码率。仿真结果表明,理论与仿真误码率曲线吻合;在相同的扩频因子条件下,SC-2DCFDMA系统具有比SC-CFDMA系统更窄的用户子带宽度和更优的误码率性能;在多用户场景下,虽然信道的频率选择性会造成频域扩频码的正交性损失,但这种损失可由时域扩频码的正交性来弥补,从而使得SC-2DCFDMA系统的多用户性能优于SC-CFDMA系统。
文摘稀疏码多址接入(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SCMA)作为一种新型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具备一定的过载能力,满足5G无线通信网络海量连接等需求。SCMA系统通常将用户码字映射到OFDM子载波上,具有与OFDM信号相似的高峰均比(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PAPR)特性。针对复用OFDM子载波SCMA系统具有高PAPR的特点,提出了一种低峰均比的SCMA多址方案,采用SC-FDMA技术,并进一步利用峰均比抑制技术对PAPR进行降低。理论和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在PAPR性能、BER性能和系统复杂度间获得较好的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