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冻融作用下水泥-纤维复合改良黄土渗透特性试验研究
1
作者 牛亚强 周源 +1 位作者 李倩倩 张钰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7-139,共13页
西北地区筑路工程常采用无机固化剂改良黄土作为路基填料,在西北大温差的气候条件下,如何在提高黄土强度的同时降低路基土防渗性能的冻融劣化,对路基的安全服役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针对改良黄土的研究多注重其力学性能,在改良土防渗性能... 西北地区筑路工程常采用无机固化剂改良黄土作为路基填料,在西北大温差的气候条件下,如何在提高黄土强度的同时降低路基土防渗性能的冻融劣化,对路基的安全服役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针对改良黄土的研究多注重其力学性能,在改良土防渗性能的冻融稳定性研究方面较为匮乏。基于加筋土力学与常规改良方法,提出一种改良黄土的新方法——纤维材料-固化剂联合改良黄土,对其在冻融循环影响下的渗透稳定性开展研究。利用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确定最佳纤维长度以及水泥、纤维的最优掺量,并通过室内三轴渗透试验与微观试验展开加筋土、水泥土、水泥-纤维改良土的渗透性分析。结果表明:纤维长度为12 mm,且水泥与纤维的掺量分别为2.0%和0.3%时改良黄土的强度最优;在加筋土渗透系数的研究中发现,围压会抑制纤维的导水作用,使得加筋土的渗透系数随纤维掺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水泥-纤维改良黄土的渗透性受到多因素影响,在低水泥掺量下,渗透系数随着纤维掺量的增高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水泥掺量为5.0%时,渗透系数随着纤维掺量的增高呈现出减小的趋势,且水泥是影响水泥-纤维改良黄土渗透性的主要因素;通过对黄土以及3种改良土试样进行冻融条件下的渗透试验及核磁共振试验,对比得出冻融作用下水泥-纤维改良黄土渗透系数和孔隙率增长幅度最小,因此水泥-纤维改良黄土具有较好的冻融稳定性。研究结果可为季节性冻土区黄土改良技术的优化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土 水泥 聚丙烯纤维 三轴渗透 冻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基化明胶-藻油微胶囊性能表征及其贮藏稳定性
2
作者 张诗沛 刘丁与 +3 位作者 杜宇明 邓利玲 黄桃翠 钟耕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6-243,254,共9页
该研究以糖基化明胶作为保护材料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藻油微胶囊,分别以麦芽糊精-明胶糖基化产物、低聚甘露糖-明胶糖基化产物、2种糖基化明胶(质量比1∶1)混合、明胶(为对照)作壁材制备藻油微胶囊MG、OG、MOG、GE。测定微胶囊基本理化性... 该研究以糖基化明胶作为保护材料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藻油微胶囊,分别以麦芽糊精-明胶糖基化产物、低聚甘露糖-明胶糖基化产物、2种糖基化明胶(质量比1∶1)混合、明胶(为对照)作壁材制备藻油微胶囊MG、OG、MOG、GE。测定微胶囊基本理化性质,考察微胶囊及其乳液的冻融稳定性和复水性和氧化稳定性。结果显示,MOG的藻油包埋率最高为93.45%,复水性、乳液冻融稳定性、溶解性和分散性较好,随贮藏时间延长,MOG的过氧化值上升和二十二碳六烯酸保留率下降最慢,预测货架期最长。该研究表明2种糖基化明胶混合可进一步提升作为藻油微胶囊壁材的保护效果,为藻油微胶囊的深入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基化 微胶囊 冻融稳定性 氧化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温差下乌兹别克斯坦盐渍土力学特性及路基边坡稳定性研究
3
作者 郑方 宋战平 +3 位作者 王加辉 刘乃飞 张玉伟 王燕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49-153,共5页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亚等丝路沿线国家盐渍土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急剧增加,受特殊气候条件的影响,盐渍土道路工程建设中易出现沉陷、边坡失稳等工程问题。以乌兹别克斯坦A380公路项目为依托,基于大温差冻融循环及...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亚等丝路沿线国家盐渍土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急剧增加,受特殊气候条件的影响,盐渍土道路工程建设中易出现沉陷、边坡失稳等工程问题。以乌兹别克斯坦A380公路项目为依托,基于大温差冻融循环及不固结不排水三轴剪切试验,研究大温差下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及含盐量下盐渍土的破坏强度及抗剪强度参数的演化规律;对不同含盐量、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的路基边坡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及含盐量下,随着含盐量增加,破坏强度不断减小呈线性衰减特征,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呈二次函数衰减特征;随着冻融循环次数增加,破坏强度及黏聚力不断减小,呈对数函数衰减特征,而内摩擦角呈对数函数的增长特征;盐渍土路基边坡安全系数随着含盐量和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均呈现不断减小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温差 盐渍土 冻融循环 抗剪强度 边坡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和易溶盐对石灰固化伊犁黄土强度及水稳性的影响
4
作者 梁志超 任文渊 +2 位作者 李双村 张爱军 王毓国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4-151,共8页
冻融作用和易溶盐是诱发寒区输水渠道土体破坏的重要原因。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崩解试验、渗透试验和核磁共振试验,分析了冻融作用和易溶盐含量对石灰固化伊犁黄土强度、水稳性以及孔隙结构的影响规律及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冻融作... 冻融作用和易溶盐是诱发寒区输水渠道土体破坏的重要原因。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崩解试验、渗透试验和核磁共振试验,分析了冻融作用和易溶盐含量对石灰固化伊犁黄土强度、水稳性以及孔隙结构的影响规律及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冻融作用对石灰固化伊犁黄土强度有明显的劣化作用,冻融前期强度劣化严重,且易溶盐含量越高,冻融作用对强度劣化程度越严重。当易溶盐含量高于14 g/kg时,强度衰减趋势减小。冻融循环次数和易溶盐含量的增加会加速石灰固化伊犁黄土的崩解,且易溶盐含量对其水稳性影响较大,当易溶盐含量高于8 g/kg时,试样崩解速率增速明显。渗透性随着冻融循环次数和易溶盐含量增大而增大,且冻融作用比易溶盐含量对渗透性影响更大;当易溶盐含量为26 g/kg时,由于渗透吸力的作用,渗透系数明显减小。冻融作用使得土体孔隙模态尺寸增大,主要影响了中孔隙和大孔隙;易溶盐含量对孔隙结构的影响弱于冻融作用。考虑冻融作用和控制易溶盐含量对寒区土体的强度及水稳性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处理 伊犁黄土 冻融 易溶盐含量 强度劣化 水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揉对反复冻融羊肉持水性和蛋白质氧化的影响
5
作者 侯天赐 李玉娇 +5 位作者 成立新 菅瑞珍 闫凯 呼兵 杨续金 高爱武 《农畜产品加工学报》 2025年第2期35-45,共11页
为研究羊肉在成熟前经过不同滚揉处理后,对贮藏期间肉品质的影响,将样品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T0组(不进行滚揉处理)、T20组(滚揉20 min)和T60组(滚揉60 min)。经滚揉-袋装成熟后,分别进行0、1、3和5次冻融循环处理,测定羊肉贮藏期间的理... 为研究羊肉在成熟前经过不同滚揉处理后,对贮藏期间肉品质的影响,将样品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T0组(不进行滚揉处理)、T20组(滚揉20 min)和T60组(滚揉60 min)。经滚揉-袋装成熟后,分别进行0、1、3和5次冻融循环处理,测定羊肉贮藏期间的理化性质和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与T0组相比,T20组和T60组的pH值在冻融循环过程中显著升高(P<0.05),且T60组优于T20组。在冻融初期,滚揉20 min显著提高了羊肉的亮度(L*)值(P<0.05),而红度(a*)值显著降低(P<0.05)。滚揉处理在冻融初期显著降低了袋装羊肉的解冻损失、离心损失和蒸煮损失(P<0.05),但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3组样品的解冻损失和离心损失差异不显著(P>0.05),而蒸煮损失仍显著降低(P<0.05)。其中,在冻融0~3次时,T20组和T60组的解冻损失、离心损失和蒸煮损失显著低于T0组(P<0.05)。滚揉处理能够显著提高蛋白质的溶解度(P<0.05),增强抗氧化能力。其中,与T0组相比,T20组和T60组的蛋白质溶解度显著增加(P<0.05),表面疏水性和羰基含量显著降低(P<0.05),巯基含量显著增加(P<0.05),表明经滚揉处理后羊肉的抗氧化能力增强。综上,羊肉成熟前适当的滚揉处理可以缓解羊肉在冻融过程中的品质劣变,保持羊肉贮藏期间的肉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肉 滚揉 冻融循环 氧化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破和冻融作用影响下挂帮矿开采边坡稳定性研究
6
作者 田小龙 张春阳 +1 位作者 段文权 胡凯兵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20,共8页
为了揭示爆破振动与冻融循环耦合作用下寒区挂帮矿边坡失稳机制,提出1种冻融参数折减与爆破荷载等效的数值模拟方法,基于某铁矿构建FLAC3D三维数值模型,通过冻融参数动态折减与爆破荷载叠加,对比分析无爆破扰动、单独冻融影响、单独爆... 为了揭示爆破振动与冻融循环耦合作用下寒区挂帮矿边坡失稳机制,提出1种冻融参数折减与爆破荷载等效的数值模拟方法,基于某铁矿构建FLAC3D三维数值模型,通过冻融参数动态折减与爆破荷载叠加,对比分析无爆破扰动、单独冻融影响、单独爆破扰动和冻融爆破耦合下边坡岩体的位移、应力和塑性区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爆破振动对位移增量的影响(0.44 mm)高于冻融作用(0.34 mm);在二者耦合作用下位移增量达到0.50 mm,且塑性区范围扩大了12%~18%,加剧了岩体的损伤。研究结果证实冻融和爆破振动耦合下的渐进损伤效应,提出的耦合数值计算方法可为寒区边坡安全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振动 挂帮矿开采 边坡稳定性 数值模拟 岩石冻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得然胶对大豆分离蛋白凝胶特性及冻融稳定性的影响
7
作者 李丹 马明威 +4 位作者 马敏豪 李凯歌 臧沛妍 宋吉仁 郑环宇 《大豆科技》 2025年第1期15-22,共8页
为探索可得然胶添加量对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凝胶冻融前后理化性质及结构的影响。文章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探究大豆分离蛋白的结构变化,并通过分析冻融循环过程中SPI凝胶水分分布状态、持水性、质构特性及微观结构... 为探索可得然胶添加量对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凝胶冻融前后理化性质及结构的影响。文章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探究大豆分离蛋白的结构变化,并通过分析冻融循环过程中SPI凝胶水分分布状态、持水性、质构特性及微观结构,探讨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可得然胶添加量增加,SPI凝胶硬度、持水性和结合水含量呈先增后降趋势。5次冻融循环(5 FTCs)后,SPI凝胶硬度、持水性和水分分布状态均有显著变化。当可得然胶添加量为4 g/100 g时,与未冻融前相较,SPI凝胶硬度增加109.13 g,持水性降低24.05%。添加可得然胶后,SPI凝胶水分子可移动性减弱,维持原本水分分布状态。同时,SPI凝胶网络结构增强,有效延缓冻融循环过程中品质劣变。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添加可得然胶可增强SPI凝胶持水性,促进蛋白质中α-螺旋转化为β-折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得然胶 大豆分离蛋白 凝胶 冻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处理鹰嘴豆分离蛋白乳化液对低脂猪肉糜品质及其冻融稳定性的影响
8
作者 张怡雪 贾尚羲 +5 位作者 崔冰冰 韩雪 马武超 王昱 白艳红 李可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1-121,共11页
近年来乳化型肉制品颇受欢迎,但在实际生产及贮藏过程中易出现乳化稳定性差、品质劣变等现象,因此改善低脂乳化肉制品品质问题尤为关键。本研究通过超声波(频率20 kHz,功率450 W,时间12 min)处理鹰嘴豆分离蛋白(chickpea protein isolat... 近年来乳化型肉制品颇受欢迎,但在实际生产及贮藏过程中易出现乳化稳定性差、品质劣变等现象,因此改善低脂乳化肉制品品质问题尤为关键。本研究通过超声波(频率20 kHz,功率450 W,时间12 min)处理鹰嘴豆分离蛋白(chickpea protein isolate,CPI)作为乳化剂制备O/W乳化液代替部分脂肪制备低脂猪肉糜,测定乳化稳定性、水分分布规律、流变学特性、微观结构及经冻融循环后肉糜的质构、脂肪氧化以及微观结构的变化,探究超声波处理的CPI乳化液对低脂猪肉肉糜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CPI乳化液乳液的添加使得低脂猪肉糜的水分含量上升至66.67%,脂肪含量下降至14.77%,蒸煮损失也随着超声波处理乳化液的加入降低约6%,同时肉糜的蛋白质含量、pH、L^(*)值和b^(*)值得到显著提升(P<0.05),脂肪分布更加均匀。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添加超声波处理的CPI乳液代替脂肪的肉糜的持水能力及质构特性显著增强(P<0.05),且结构更加光滑、均匀和致密,5次冻融循环后的TBARS值及羰基含量增加减缓,与未处理组相比,分别减小21.6%和18.7%。综上,超声波处理CPI乳液替代部分脂肪有效改善了猪肉靡的品质特性及冻融稳定性,为进一步将超声波CPI乳液作为脂肪替代品生产低脂肉糜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鹰嘴豆 肉糜 品质特性 冻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冻融因素的石灰改良黄土力学特性及边坡稳定性分析
9
作者 王之鲁 王凯 吕闻起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6453-6462,共10页
为了研究冻融循环对石灰改良黄土边坡的稳定性影响,通过直剪试验和土水特征试验获得了石灰改良黄土在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的抗剪强度和土水特征变化规律,并利用MIDAS GTS NX软件采用强度折减法分析高填方黄土边坡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土... 为了研究冻融循环对石灰改良黄土边坡的稳定性影响,通过直剪试验和土水特征试验获得了石灰改良黄土在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的抗剪强度和土水特征变化规律,并利用MIDAS GTS NX软件采用强度折减法分析高填方黄土边坡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土样的内摩擦角和黏聚力都随着养护龄期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土样的内摩擦角会先增加后逐渐趋于平稳,而黏聚力会先下降后逐渐趋于平稳;石灰改良黄土在第一次冻融循的最低温度时其基质吸力最大,第二次冻融循环时,其基质吸力最小,其后土体的基质吸力有所提高。冻融循环会造成边坡渗透流速的增大;冻融边坡模型的孔隙水压力变化趋势与未冻融边坡相同,孔隙水压力在边坡模型底部为正值,靠近边坡顶部逐渐减小,至坡顶为最小值。冻融循环会造成边坡在降雨工况下的应变增大,影响边坡的安全稳定性;浅层冻融对于高填方改良黄土边坡安全性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 改良黄土 冻融循环 边坡稳定 强度折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交替和冻融循环促进风化煤固定化微生物材料钝化铅的稳定性
10
作者 庞黛 李小针 +3 位作者 孙艳稳 李林 焦子乐 李建华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81-2692,共12页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分析了干湿交替和冻融循环对土壤中DTPA可提取态Pb(II)含量、Pb形态及材料结构的影响,旨在探究这两种环境因素对风化煤固定化微生物材料修复铅污染土壤效果的稳定性及机制.结果显示:干湿交替35个周期后低浓度铅污染土...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分析了干湿交替和冻融循环对土壤中DTPA可提取态Pb(II)含量、Pb形态及材料结构的影响,旨在探究这两种环境因素对风化煤固定化微生物材料修复铅污染土壤效果的稳定性及机制.结果显示:干湿交替35个周期后低浓度铅污染土壤(LS-DW)和高浓度铅污染土壤(HS-DW)中DTPA可提取态Pb(II)含量分别降低46.41%和29.42%;冻融循环35个周期后低浓度铅污染土壤(LS-FT)和高浓度铅污染土壤(HS-FT)中DTPA可提取态Pb(II)含量分别降低40.06%和32.77%;LS-DW、LS-FT处理的残渣态含量增加.结构表征发现,风化煤固定化微生物材料经干湿交替、冻融循环后,表面变粗糙,比表面积、含氧官能团和Pb吸附点位增加,与官能团的络合作用增强,促进了钝化铅污染效果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交替 冻融循环 稳定性 铅污染土壤 风化煤固定化微生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花岗岩沥青混合料水稳性试验 被引量:2
11
作者 谭波 刘湘伶 +2 位作者 曹忠露 陈平 唐琛皓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5-259,共5页
为提高高湿热地区花岗岩沥青混合料的长期水稳性能,分别进行单掺3%水泥、4%水泥及30%消石灰水浸泡处治,通过冻融、冻融烘循环的劈裂试验来评价酸性花岗岩沥青混合料的长期适用性与水稳性能,并与未处治酸性花岗岩沥青混合料进行对比分析... 为提高高湿热地区花岗岩沥青混合料的长期水稳性能,分别进行单掺3%水泥、4%水泥及30%消石灰水浸泡处治,通过冻融、冻融烘循环的劈裂试验来评价酸性花岗岩沥青混合料的长期适用性与水稳性能,并与未处治酸性花岗岩沥青混合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冻融烘次数的增加,处治后酸性花岗岩沥青混合料在3种试验条件下的劈裂强度与残留强度比呈整体下降趋势;冻融循环条件下,4%水泥>3%水泥>30%消石灰水>未处治集料;冻融烘循环条件下,4%水泥>3%水泥>30%消石灰水>未处治集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花岗岩集料 冻融循环 劈裂强度 长期水稳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损伤过程中纤维加筋土的抗压性能与裂隙演化 被引量:8
12
作者 魏丽 杨光 +1 位作者 尚军 柴寿喜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91,共11页
冻融损伤土的微观结构,土中产生微裂隙,宏观上表现为土的力学性能下降。文章完成了石灰固化土和纤维与石灰加筋固化土的冻融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CT扫描试验,分析冻融损伤过程中石灰固化土和纤维与石灰加筋固化土的抗压性能与裂... 冻融损伤土的微观结构,土中产生微裂隙,宏观上表现为土的力学性能下降。文章完成了石灰固化土和纤维与石灰加筋固化土的冻融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CT扫描试验,分析冻融损伤过程中石灰固化土和纤维与石灰加筋固化土的抗压性能与裂隙演化特征,评价纤维对提高土的抗冻融性能的积极作用。结果表明:石灰固化土、纤维与石灰加筋固化土的抗压强度与破坏应变均随冻融次数的增加呈阶段性下降,即降幅较大阶段、降幅较小阶段和强度基本稳定阶段,纤维加筋显著提高了土的抗变形性能;土的压实度越大,纤维加筋提高土的力学性能就越明显;冻融过程中,裂隙主要分布在试样的表面、上部和下部,面裂隙率随扫描层数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规律;纤维与石灰加筋固化土的体裂隙率、裂隙长度均值、裂隙宽度均值均小于石灰固化土,纤维加筋延缓了裂隙的形成、发展与连通。纤维与石灰加筋固化土的抗压性能与抗冻融性能显著优于石灰固化土,纤维加筋减弱了冻融土的微观结构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化土 纤维加筋土 冻融损伤 抗压性能 裂隙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武岩纤维对聚氨酯改性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提升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栾利强 余和德 +2 位作者 文双寿 任俊颖 宋星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9-273,共5页
为解决聚氨酯改性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不良的缺陷,通过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循环条件下的劈裂试验、低温弯曲试验,研究不同玄武岩纤维掺量下聚氨酯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抗水损害能力。结果表明: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玄武岩纤维降低了沥青混合料... 为解决聚氨酯改性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不良的缺陷,通过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循环条件下的劈裂试验、低温弯曲试验,研究不同玄武岩纤维掺量下聚氨酯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抗水损害能力。结果表明: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玄武岩纤维降低了沥青混合料水损作用造成的空隙率变化,增强了沥青间的粘附性,当纤维掺量为0.3%时,其提升作用最强,残留稳定度和劈裂强度比分别提升了10.9%、32.3%,有效降低了冻融循环引起的弯拉强度与弯拉应变的下降速率,增强沥青混合料之间的粘结力,聚氨酯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能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聚氨酯 水稳定性 玄武岩纤维 冻融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石灰和水泥-稻壳灰稳定土的力学性能和冻融耐久性研究
14
作者 雷波 黄显彬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0-136,共7页
为研究水泥-石灰和水泥-稻壳灰对土体进行加固良的效果及掺量,利用水泥、石灰和稻壳灰分别以水泥∶石灰=1∶1和水泥∶稻壳灰=1∶1制备两种稳定掺料。按照掺入比分别0%、2.5%、5%、7.5%和10%制备稳定土试样,并通过力学试验以及冻融试验... 为研究水泥-石灰和水泥-稻壳灰对土体进行加固良的效果及掺量,利用水泥、石灰和稻壳灰分别以水泥∶石灰=1∶1和水泥∶稻壳灰=1∶1制备两种稳定掺料。按照掺入比分别0%、2.5%、5%、7.5%和10%制备稳定土试样,并通过力学试验以及冻融试验对两种稳定土的三轴力学特性以及抗冻融循环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围压、稳定掺料和龄期的增加,稳定土的强度逐渐增加;脆性也明显增强;稳定土在3~7 d的强度增长率明显大于7~28 d的强度增长率,且在相同条件下,水泥-石灰稳定土的强度大于水泥-稻壳灰稳定土的强度。冻融循环后质量损失率和超声波变化规律表明土样的冻融耐久性顺序为:水泥-稻壳灰稳定土>水泥-石灰稳定土>纯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石灰稳定土 水泥-稻壳灰稳定土 三轴力学特性 冻融耐久性 质量损失率 超声波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淀粉和改性淀粉结构特性及其与粉圆品质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盛周杨 邹波 +5 位作者 吴继军 肖更生 徐玉娟 余元善 陈晓维 钟思彦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127-135,共9页
【目的】粉圆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探究不同淀粉对粉圆品质的影响,明确淀粉结构特性与粉圆品质的关系,为高品质粉圆的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市售的3种木薯淀粉和2种木薯改性淀粉(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淀粉、醋酸酯淀粉)为原料... 【目的】粉圆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探究不同淀粉对粉圆品质的影响,明确淀粉结构特性与粉圆品质的关系,为高品质粉圆的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市售的3种木薯淀粉和2种木薯改性淀粉(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淀粉、醋酸酯淀粉)为原料制作粉圆,分析淀粉的粒径、直链淀粉含量、膨胀度、溶解度、热力学特性和冻融稳定性差异,以及粉圆的质构特性,并对淀粉结构特性与粉圆的质构特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木薯淀粉和改性淀粉的粒径、膨胀度和溶解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改性淀粉的粒径离散度(1.17~1.27)、膨胀度(30.48%~30.91%)显著高于木薯淀粉(粒径离散度0.89~1.08、膨胀度24.60%~26.38%)。淀粉的离散度、膨胀度与粉圆的硬度、咀嚼性具有显著负相关性(P<0.05),淀粉的溶解度与粉圆的粘性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5种淀粉的热力学特性与冻融稳定性同样存在显著差异(P<0.05),改性淀粉的初始凝胶温度(55.45~59.90℃)和析水率显著低于木薯淀粉的初始凝胶温度(63.80~65.00℃)和析水率。淀粉的凝胶温度、焓变和析水率与粉圆的硬度、咀嚼性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不同品牌木薯淀粉的粒度分布离散度、膨胀度和冻融稳定性与粉圆的硬度和咀嚼性具有显著相关性。3种木薯淀粉中,以TPK木薯淀粉制作的粉圆品质最好;改性淀粉具有较高的膨胀度和冻融稳定性,能降低粉圆的硬度和咀嚼性,具有抗老化效果,适合用于速冻粉圆和免煮速冻粉圆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淀粉 改性淀粉 冻融稳定性 粉圆 质构特性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土氧化物示踪法探究冻融循环对黑土团聚体周转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雅俊 刘帅 +2 位作者 甘磊 张中彬 彭新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64-977,共14页
为区分土壤团聚体形成和破碎过程,阐明冻融循环对黑土土壤结构的影响,本文利用稀土氧化物(REOs)示踪技术,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探究不同初始含水量(50%田间持水量(T50)vs.100%田间持水量(T100))和冻融循环次数(0次、3次、6次、12次和20次)... 为区分土壤团聚体形成和破碎过程,阐明冻融循环对黑土土壤结构的影响,本文利用稀土氧化物(REOs)示踪技术,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探究不同初始含水量(50%田间持水量(T50)vs.100%田间持水量(T100))和冻融循环次数(0次、3次、6次、12次和20次)对团聚体粒径分布、平均质量直径(MWD)以及团聚体周转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初始含水量下,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MWD、>0.25mm和<0.053mm团聚体含量显著降低,0.25~0.053mm团聚体含量显著增加(P<0.05)。6次冻融循环后,T50处理下的MWD显著高于T100处理(P<0.05),5~2mm和<0.25mm团聚体含量无显著差异。除5~2mm团聚体外,冻融循环处理下,相邻粒级团聚体之间周转更为激烈。在同一冻融循环次数下,5~2 mm团聚体向0.25~0.053 mm团聚体的破碎量在T100处理下显著高于T50处理(P<0.05)。冻融循环促进了>0.25 mm团聚体的破碎和<0.053mm团聚体的团聚,表现为0.25~0.053mm团聚体的累积。冻融循环过程中,MWD与各粒径团聚体相对形成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其相对破碎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各粒径团聚体周转时间显著增加(P<0.05)。同一冻融循环次数下,>0.25mm团聚体的周转时间高于<0.25mm团聚体,T100处理下的团聚体周转时间显著高于T50处理(P<0.05)。综上所述,冻融循环次数和土壤初始含水量通过影响团聚体形成和破碎过程改变土壤结构的稳定性。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探究冻融循环下黑土土壤结构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 团聚体周转 黑土 稀土氧化物 团聚体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化建筑渣土力学和路用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少华 詹世佐 +2 位作者 康天蓓 丁向群 王凤池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261-4269,共9页
为解决建筑渣土处置难、堆弃难、资源化程度低等问题,本文提出采用固化剂固化建筑渣土。本文对比分析了水泥掺量、固化剂掺量、养护龄期对固化建筑渣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水稳性、抗冻融性能、抗干缩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通过... 为解决建筑渣土处置难、堆弃难、资源化程度低等问题,本文提出采用固化剂固化建筑渣土。本文对比分析了水泥掺量、固化剂掺量、养护龄期对固化建筑渣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水稳性、抗冻融性能、抗干缩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通过SEM和XRD试验结果分析了固化剂协同水泥固化的固化机理。结果表明,当水泥质量掺量为7%且固化剂质量掺量为3%时,固化建筑渣土28 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6.91 MPa、劈裂抗拉强度为0.98 MPa、水稳系数91.52%,较水泥质量掺量为10%的对比件分别增加15.7%、31.2%和12.2%;固化剂的掺入具有提高水泥固化土抗干缩性能的作用;冻融循环10次后,固化建筑渣土试件较水泥固化对比试件质量损失率降低44.6%,残余强度增加34.9%。固化剂协同水泥水化反应生成的C-S-H和C-A-H胶凝物质使土颗粒团聚成团粒结构,形成网络骨架提供强度;固化剂中的SiO_(2)、Al_(2)O_(3)减小了土颗粒间的自由水和吸附水含量,加入固化剂后固化土的强度和路用性能得到增强和改善。研究结果为固化建筑渣土在路基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渣土 固化剂 无侧限抗压强度 水稳性能 抗冻融性能 固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处理对谷氨酰胺转氨酶诱导的大豆分离蛋白凝胶冻融稳定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丹 赵世杰 +4 位作者 孙梦圆 王梦奇 崔晶琪 宋吉仁 郑环宇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9-368,共10页
为探索提高谷氨酰胺转氨酶(transglutaminase,TG酶)诱导的大豆分离蛋白凝胶冻融稳定性的方法,分析超高压处理对其作用效果,采用粒径、内源性荧光光谱、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分析大豆分离蛋白的结构变化,并分析冻融循环过程中的可溶性蛋白... 为探索提高谷氨酰胺转氨酶(transglutaminase,TG酶)诱导的大豆分离蛋白凝胶冻融稳定性的方法,分析超高压处理对其作用效果,采用粒径、内源性荧光光谱、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分析大豆分离蛋白的结构变化,并分析冻融循环过程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水分分布状态、持水性、质构特性、微观结构、流变特性,探讨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未经超高压处理的TG酶诱导大豆分离蛋白凝胶,随着冻融次数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凝胶持水性呈降低趋势,凝胶硬度呈上升趋势,凝胶微观结构孔缝较大,说明凝胶品质发生劣变;经过超高压处理的TG酶诱导大豆分离蛋白凝胶与未经过超高压处理凝胶相比,持水性、硬度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当压力处理为400 MPa时,经5次冻融循环后SPI凝胶硬度和结合水含量较未冻融样品分别增高了140.43 g和30.019,持水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降低了38.67%和7.87%。由此证明超高压处理是提高TG酶诱导的大豆分离蛋白凝胶冻融稳定性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 大豆分离蛋白 谷氨酰胺转氨酶 凝胶 冻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体系中可得然胶对小麦淀粉回生特性和冻融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莉 王鹏 +6 位作者 于小帅 毕崇慧 马雨心 李凡 李国德 段玉敏 肖志刚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1-338,共8页
小麦淀粉的回生现象和较差的冻融稳定性是限制面制品加工的重要原因。为探索一种有效抑制小麦淀粉回生及改善其冻融稳定性的方法,该文研究了挤压体系中不同质量分数的可得然胶对小麦淀粉回生特性和冻融稳定性的影响,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 小麦淀粉的回生现象和较差的冻融稳定性是限制面制品加工的重要原因。为探索一种有效抑制小麦淀粉回生及改善其冻融稳定性的方法,该文研究了挤压体系中不同质量分数的可得然胶对小麦淀粉回生特性和冻融稳定性的影响,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X-射线衍射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等技术表征了可得然胶-小麦淀粉复合物的分子结构,并结合化学试剂处理、质构仪和扫描电镜探讨了可得然胶与小麦淀粉的结合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可得然胶浓度的增加,可得然胶-小麦淀粉复合物的回生值和析水率先降低后增加;与挤压小麦淀粉相比,添加质量分数0.6%的可得然胶能够显著提高小麦淀粉的糊化温度(P<0.05),并降低小麦淀粉的相对结晶度、短程有序性和碘结合力,抑制直链淀粉的重结晶;挤压体系中可得然胶与小麦淀粉主要通过氢键和弱的静电相互作用结合,使小麦淀粉的结构更加致密,从而抑制小麦淀粉的回生并改善其冻融稳定性,该研究可为开发抗回生和低析水率的挤压小麦淀粉基食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挤压 小麦 可得然胶 冻融稳定性 回生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冻结水泥改良软黏土冻融及强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升福 张祥荣 +2 位作者 周彪 吕亮 嵇晓雷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0-380,共11页
为探究人工冻结水泥改良软黏土冻胀融沉特性及冻融前后强度变化规律,通过室内冻胀融沉试验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揭示不同冻融状态、不同影响因素等条件下水泥改良软黏土冻胀融沉及强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软黏土冻胀率和融沉系数随冻结... 为探究人工冻结水泥改良软黏土冻胀融沉特性及冻融前后强度变化规律,通过室内冻胀融沉试验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揭示不同冻融状态、不同影响因素等条件下水泥改良软黏土冻胀融沉及强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软黏土冻胀率和融沉系数随冻结冷端温度降低而减小,且融沉系数大于冻胀率;掺入水泥后融沉系数均小于冻胀率,且随水泥掺量增加而降低,当水泥掺量超过5%时,融沉系数小于2%。水泥土起始冻结温度随水泥掺量增加而降低,当水泥掺量为9%时,起始冻结温度最低达到-1.53℃;冻融过程沿试样不同高度温度场变化分为积极冻结、维护冻结和融化三个阶段;冻融后水泥改良软黏土强度降低,25组试样平均降低56%,冻融后强度折减最大达76%。研究指出,改良土强度分别随水泥掺量增加而增大,随含水率增大而减小,随龄期增长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地层冻结法 水泥改良土 冻胀融沉 冻结温度场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