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海市鼻咽癌放疗后5年生存随访报告 被引量:9
1
作者 洪海裕 裴小锋 +1 位作者 李春阳 杨光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6-140,共5页
【目的】通过随访珠海市2003年3月-2005年3月接受根治性放疗的鼻咽癌患者,计算5年生存率和5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FLF)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FDM),评价珠海市鼻咽癌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访满5年患者154例,UICC/AJCC 2002分期Ⅰ、Ⅱ... 【目的】通过随访珠海市2003年3月-2005年3月接受根治性放疗的鼻咽癌患者,计算5年生存率和5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FLF)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FDM),评价珠海市鼻咽癌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访满5年患者154例,UICC/AJCC 2002分期Ⅰ、Ⅱ、Ⅲ和Ⅳ期分别为12、40、82和20例,随访60~84个月,接受根治性放疗后的5年随访资料纳入研究,以生存率、FLF和FDM为预后指标,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比较影响鼻咽癌生存、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因素。【结果】5年随访生存率:第1年98%,第3年88%,第5年79%;5年FLF为85.1%;5年FDM为88.31%。全组患者远期放疗不良反应均不明显。根据现有数据的Cox多因素分析提示,临床分期的早晚仍然是影响5年生存率最明显的因素。【结论】珠海市2003年3月-2005年3月收治的鼻咽同期化放疗后患者,在生存率、FLF、FDM以及在远期副反应的控制方面,均达到先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随访:生存率 无局部复发生存率 无远处转移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色素瘤中VEGF-C和微淋巴管密度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危敬逾 罗滨林 章宏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86-1090,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和微淋巴管密度在黑色素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检测黑色素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表达和D2-40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分析VEGF-C和微淋巴管...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和微淋巴管密度在黑色素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检测黑色素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表达和D2-40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分析VEGF-C和微淋巴管密度的相关性及两者与黑色素瘤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生存分析评价两者表达高低对黑色素瘤无转移生存率的影响。取黑痣为对照。结果:黑色素瘤微淋巴管密度(14.30±4.91)明显高于黑痣(7.64±3.08)(P<0.01);黑色素瘤溃疡组的微淋巴管密度高于无溃疡组(P=0.005);VEGF-C表达和临床病理特征未发现相关性(P>0.05),且其表达强度高低对微淋巴管密度大小及无转移生存率均无影响(P>0.05)。而微淋巴管密度≥14.7比<14.7的黑色素瘤患者的无转移生存率缩短(P<0.05)。结论:黑色素瘤内部存在新生淋巴管,微淋巴管密度大小和原发灶有无溃疡正相关,检测微淋巴管密度可以预测黑色素瘤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微淋巴管密度 无转移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