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13篇文章
< 1 2 1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material of metallic frame on the penetration resistances of ceramic-metal hybrid structures 被引量:9
1
作者 Xuanyi An Chao Tian +1 位作者 Qitian Sun Yongxiang Do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期77-87,共11页
The effects of metallic material on the penetration resistances of ceramic-metal hybrid structures against vertical long-rod tungsten projectiles were studied by artillery-launched experiment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effects of metallic material on the penetration resistances of ceramic-metal hybrid structures against vertical long-rod tungsten projectiles were studied by artillery-launched experiment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Hybrid structures with rectangular cores in transverse orthogonal arrangement and slidefitting ceramic inserts of zirconia toughened alumina prisms were fabricated with titanium alloy TC4(Ti6 Al4 V),AISI 4340 steel and 7075 aluminum alloy panels,respectivel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ybrid structure of Ti6A14V exhibited the highest penetration resistance,followed by that of 7075 aluminum alloy with the same area density.The penetration resistance of the hybrid structure of AISI4340 steel was the lowest.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showed that the metallic material of a ceramicmetal hybrid structure can directly affect its energy absorption from the impact projectile,which further affects its penetration resistance.Different metallic frames exhibited different failure characteristics,resulting in different constraint conditions or support conditions for ceramic prisms.The high penetration resistance of the Ti6Al4V hybrid structure was due to its stronger back support to ceramic prisms 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AISI 4340 steel hybrid structure,and better constraint condition for ceramic prisms by metallic webs 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7075 aluminum alloy hybrid structure.The results of mass efficiency and thickness efficiency showed that the Ti6Al4V hybrid structure has advantages in reducing both the thickness and the mass of protective structure.In addition,because the ceramic-metal hybrid structures in the present work were heterogeneous,impact position has slight influence on their penetration resista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brid structures ZIRCONIA toughened alumina PENETRATION resistance Long-rod PROJECTILE METALLIC fram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n seismic response of a three-stage soil slope supported by anchor frame structure 被引量:7
2
作者 LIN Yu-liang LI Ying-xin +1 位作者 ZHAO Lian-heng YANG T Y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4期1290-1305,共16页
Based on a typical prototype of a soil slope in engineering practice, a numerical model of a three-stage soil slope supported by the anchor frame structure was established by means of FLAC3D code. The dynamic response... Based on a typical prototype of a soil slope in engineering practice, a numerical model of a three-stage soil slope supported by the anchor frame structure was established by means of FLAC3D code. The dynamic responses of three-stage soil slope and frame structure were studied by performing a series of bidirectional Wenchuan motions in terms of the failure mode of three-stage structure, the acceleration of soil slope, the displacement of frame structure, and the anchor stress of frame structure. The response accelerations in both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rections are the most largely amplified at the slope top of each stage subjected to different shaking cases. The platforms among the stages reduce the amplification effect of response acceleration. The residual displacement of frame structure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as the intensity of shaking case increases. The frame structure at each stage presents a combined displacement mode consisting of a translation and a rotation around the vertex. The anchor stress of frame structure is mainly increased by the first intense pulse of Wenchuan seismic wave, and it is sensitive to the intensity of shaking case. The anchor stress of frame structure at the first stage is the most considerably enlarged by earthquake loa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ee-stage soil slope anchor frame structure ACCELERATION DISPLACEMENT anchor str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edge beams on mechanic behavior under lateral load in reinforced concrete hollow slab-column structure
3
作者 成洁筠 杨建军 唐小弟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8年第S1期61-66,共6页
In order to get the formulae for calculating the equivalent frame width coefficient of reinforced concrete hollow slab-column structures with edge beam,the finite element structural program was used in the elastic ana... In order to get the formulae for calculating the equivalent frame width coefficient of reinforced concrete hollow slab-column structures with edge beam,the finite element structural program was used in the elastic analysi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hollow slab-column structure with different dimensions to study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ffective beam width and the frame dimensions.In addition,the formulas for calculating the increasing coefficient of edge beam were also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inforced concrete HOLLOW slab-column structure edge beam equivalent frame width COEFFICIENT increasing COEFFICI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砌体填充墙边界条件对框架结构整体抗震性能影响的简化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解恒燕 许航 郑鑫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框架结构中的填充墙不起承重作用,因此在框架结构设计及抗震分析中一般不进行详细计算。然而历次震害表明框架结构中的填充墙破坏严重,其对结构的抗震性能影响不容忽视。本文采用杆系有限元软件建立了不同砌体填充墙边界条件框架结构模... 框架结构中的填充墙不起承重作用,因此在框架结构设计及抗震分析中一般不进行详细计算。然而历次震害表明框架结构中的填充墙破坏严重,其对结构的抗震性能影响不容忽视。本文采用杆系有限元软件建立了不同砌体填充墙边界条件框架结构模型,通过与已有振动台试验结果对比得到了与试验结果最接近的砌体填充墙边界条件。然后采用该边界条件模型进行了模拟地震波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模拟地震波作用下,采用砌体填充墙边界条件与实际砌体填充墙与框架连接施工方法最接近的模型,得到的模型纵向加速度峰值和位移峰值与试验值吻合度较好。采用杆系有限元软件分析砌体填充墙与框架的边界条件对框架结构整体抗震性能影响简化分析的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砌体填充墙 边界条件 框架结构 抗震性能 结构响应分析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多标签分类的复杂结构损伤诊断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书进 杨繁繁 张远进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11,共11页
为研究复杂空间框架节点损伤识别问题,利用多标签分类的优势,构建了多标签单输出和多标签多输出两种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用于框架结构节点损伤位置的判断和损伤程度诊断。针对复杂结构损伤位置判断时工况多、识别准确率不高等问题,提出了... 为研究复杂空间框架节点损伤识别问题,利用多标签分类的优势,构建了多标签单输出和多标签多输出两种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用于框架结构节点损伤位置的判断和损伤程度诊断。针对复杂结构损伤位置判断时工况多、识别准确率不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对结构进行分层(或分区)处理并同时完成损伤诊断的多标签多输出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分别构建了适用于多标签分类的浅层、深层和深层残差多输出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并对其泛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具有较高的损伤诊断准确率和一定的抗噪能力,特别是经过分层(分区)处理后的多标签多输出网络模型更具高效性,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和更高的诊断准确率;利用多标签多输出残差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可以从训练工况中提取到足够多的损伤信息,在面对未经过学习的工况时也能较准确判断各节点的损伤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诊断 卷积神经网络 多标签分类 框架结构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掉层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杨佑发 黄振宇 陈铵旭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09,118,共10页
研究目的:山地结构受力及变形特点与常规结构有显著差别。本文针对一种典型的螺栓-钢板连接的干式连接装配式节点,基于静力非线性分析和动力非线性分析的拆除构件法对装配式山地掉层框架结构的抗连续倒塌性能和规律展开研究。研究结论:... 研究目的:山地结构受力及变形特点与常规结构有显著差别。本文针对一种典型的螺栓-钢板连接的干式连接装配式节点,基于静力非线性分析和动力非线性分析的拆除构件法对装配式山地掉层框架结构的抗连续倒塌性能和规律展开研究。研究结论:(1)提出了梁荷载系数、各层梁端轴力、各层梁端弯矩随失效节点竖向位移的变化规律和柱底轴力、弯矩变化的影响范围,揭示了装配式掉层框架和现浇掉层框架在抗连续倒塌中的抗力机制差异;(2)采用动力非线性分析逼近两种结构的倒塌极限状态,得到了两种掉层框架在倒塌破坏模式上的差异;(3)装配式掉层框架的抗连续倒塌性能不如现浇掉层框架,并且由于节点受力性能的差异,装配式掉层框架在抗连续倒塌过程中的悬链线机制与现浇掉层框架不同,装配式掉层框架和现浇掉层框架在柱失效后产生主要抗倒塌承载力的楼层位置不同;(4)本研究成果可为山地掉层框架结构的抗连续倒塌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掉层框架结构 装配式 抗连续倒塌性能 拆除构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屈曲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韧性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马恺泽 李兰欣 +1 位作者 邢国华 陈韵如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6-154,共9页
为实现防屈曲支撑-钢筋混凝土(buckling-restrained braced reinforced concrete,BRB-RC)框架结构基于韧性的抗震设计,引入韧性水平量化指标,建立建筑抗震韧性等级的分级,提出利用功能损失控制韧性指标的计算假定,并建立建筑多层级功能... 为实现防屈曲支撑-钢筋混凝土(buckling-restrained braced reinforced concrete,BRB-RC)框架结构基于韧性的抗震设计,引入韧性水平量化指标,建立建筑抗震韧性等级的分级,提出利用功能损失控制韧性指标的计算假定,并建立建筑多层级功能损失量化关系,提出根据建筑功能损失控制构件损伤及工程需求参数的方法。依据BRB-RC框架结构的受力机制,提出其基于韧性的抗震设计方法并建立设计流程。将设计方法应用于一幢5层的BRB-RC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并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和层间剪力分布均满足设计要求,所提出的方法能实现预期的抗震韧性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抗震韧性 防屈曲支撑(BRB) 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 抗震设计 功能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太6E卫星结构设计与验证
8
作者 陈燕 王刚 +2 位作者 余晨帆 张欢 张铃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17,共6页
针对亚太6E卫星结构承载大、布局空间紧凑、主卫星(主星)和推进舱在轨可分离的特殊要求。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板杆结合式卫星主结构,以箱板式结构为基础,杆系结构为主承力件,板杆混合式结构既提供了开敞高效便利的布局和安装空间,也解决了... 针对亚太6E卫星结构承载大、布局空间紧凑、主卫星(主星)和推进舱在轨可分离的特殊要求。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板杆结合式卫星主结构,以箱板式结构为基础,杆系结构为主承力件,板杆混合式结构既提供了开敞高效便利的布局和安装空间,也解决了卫星承载难题;设计了内置贮箱,外挂两个燃箱的全新推进舱结构,3个贮箱(即一个氧箱和两个燃箱)并联布局承载,能够降低卫星质心,实现高效承载。主星连接界面设计为对接环,推进舱一侧设计为对接框,对接接口为1194A标准接口,发射段通过包带实现连接,在轨包带解锁,实现了两舱分离。模态和静力仿真分析以及静力和振动试验验证了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太6E卫星平台 结构设计 杆系 在轨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近地铁2栋框架结构楼房拆除爆破
9
作者 刘昌邦 贾永胜 +3 位作者 伍岳 黄小武 王威 袁方 《工程爆破》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72,共8页
城区楼房拆除项目大多所处地理位置重要,涉及地铁隧道、高架桥等城市主要交通要道,施工组织难度大,对拆除爆破设计和安全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某城区2栋位于城市交通主干道的框架结构楼房,距离地铁运行区间隧道最近距离仅18 m,周... 城区楼房拆除项目大多所处地理位置重要,涉及地铁隧道、高架桥等城市主要交通要道,施工组织难度大,对拆除爆破设计和安全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某城区2栋位于城市交通主干道的框架结构楼房,距离地铁运行区间隧道最近距离仅18 m,周边分布有商业中心以及多种市政管网,设计采用“整体向西定向倾倒、一次性拆除爆破”的总体爆破方案,采用工业电子雷管孔内延时起爆技术,达到了理想的爆破效果。运用ANSYS/LS-DYNA动力学有限元软件,模拟了楼房拆除爆破失稳倒塌过程,分析了邻近地铁隧道的动力响应特征,验证了爆破设计参数的合理性。结果表明,通过提高爆破切口、合理设置起爆时序、预留缓冲层,可有效控制爆堆范围和楼体后坐,降低峰值振动;楼房倒塌触地冲击荷载作用下地铁隧道结构未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模拟得出管壁的峰值压力为0.95 MPa,最大主应力(拉应力)峰值为0.51 MPa,均小于地铁隧道混凝土的轴心抗拉、抗压设计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拆除爆破 框架结构 工业电子雷管 数值模拟 爆破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RP约束环的钢筋搭接失效对装配式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金峤 马彦强 +1 位作者 张永良 孙丽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8-355,共8页
探究含FRP约束环的钢筋搭接连接节点部分钢筋失效与装配式门式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关系,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基于连接节点的锚固性能试验及搭接性能试验结果,采用OpenSee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考虑部分节点纵筋失效的装配式混凝土门式... 探究含FRP约束环的钢筋搭接连接节点部分钢筋失效与装配式门式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关系,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基于连接节点的锚固性能试验及搭接性能试验结果,采用OpenSee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考虑部分节点纵筋失效的装配式混凝土门式框架宏观分析模型,结合纤维截面建模技术和应变渗透效应模拟技术,分析不同位置及数量连接钢筋失效对门式框架整体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节点连接存在缺陷时,结构滞回曲线包络面积会显著减小,且随着失效钢筋数量的增加而加剧;节点连接缺陷会使整体框架结构的初始刚度略有降低,但对加载中后期的刚度退化影响较大;与无缺陷装配式框架相比,边部钢筋连接失效的装配式框架的累积耗能能力减少了6.40%~24.45%,延性系数降低了16.49%~24.45%,中部钢筋连接失效的装配式框架的累积耗能能力减少了5.26%~11.60%,延性系数降低了14.11%~20.36%。连接节点存在缺陷的装配式框架结构的滞回性能、刚度、累积耗能、延性系数等诸多评价指标都低于无缺陷装配式框架,且节点内失效纵筋的位置、数量对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均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点缺陷 框架结构 OPENSEES 抗震性能 FRP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温度场更新的钢框架结构抗火混合模拟研究
11
作者 蔡新江 刘超 +1 位作者 施涵远 毛小勇 《消防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3,共6页
为提高抗火混合模拟中数值子结构的精度,结合模型更新技术,进行基于温度场更新的抗火混合模拟研究,建立火灾下两层两跨钢框架模型,识别试验子结构中实测的温度参数,更新数值子结构中与试验子结构受火情况相同部分的单元节点温度,以此提... 为提高抗火混合模拟中数值子结构的精度,结合模型更新技术,进行基于温度场更新的抗火混合模拟研究,建立火灾下两层两跨钢框架模型,识别试验子结构中实测的温度参数,更新数值子结构中与试验子结构受火情况相同部分的单元节点温度,以此提高混合模拟中数值子结构的计算精度。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根据试验子结构的数据更新模型温度场并且进行结构抗火分析,计算得到的耐火极限、极限应力状态与整体结构模拟较为吻合,耐火极限时间误差为7%,极限状态应力误差为1%。因此,文中所提方法较为可靠,能够为进一步提高结构抗火混合试验方法的适用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框架 结构抗火 混合模拟 模型更新 耐火极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置翼墙法加固弱节点型RC框架试验研究
12
作者 李曰兵 王航 +2 位作者 严琪 单良 邢爽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89-1899,共11页
国内外震害表明,大量钢筋混凝土(RC)框架建筑梁-柱节点或柱发生严重破坏,未能形成设计期望的梁端铰破坏机制。在柱内侧增设RC翼墙,能够同时加固既有框架的柱和节点,促进梁铰机构形成,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加固方式。本文制作两个1/2缩尺的... 国内外震害表明,大量钢筋混凝土(RC)框架建筑梁-柱节点或柱发生严重破坏,未能形成设计期望的梁端铰破坏机制。在柱内侧增设RC翼墙,能够同时加固既有框架的柱和节点,促进梁铰机构形成,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加固方式。本文制作两个1/2缩尺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并对其中一个采用后置翼墙法进行抗震加固。通过拟静力试验,研究了两试件的滞回性能、变形能力、耗能能力及破坏模式等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加固后框架的的刚度、承载力和耗能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试件由节点剪切破坏转变为理想的梁屈服破坏,验证了在节点抗剪承载力严重不足的极端情况下,通过增设翼墙加固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框架结构 抗震加固 后置翼墙 梁-柱节点 拟静力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国国际城市搜索与救援标准及指导性文件综述
13
作者 曲旻皓 李立 +4 位作者 王建平 程永 高杨 王学瀚 黄新杰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3-156,204,共5页
自联合国国际搜索与救援咨询团(The International Search and Rescue Advisory Group,简称INSARAG)成立30多年来,通过不断总结巨灾国际救援经验,形成了一套覆盖国际救援准备阶段、行动阶段到撤离阶段的国际救援全流程全要素的协调工作... 自联合国国际搜索与救援咨询团(The International Search and Rescue Advisory Group,简称INSARAG)成立30多年来,通过不断总结巨灾国际救援经验,形成了一套覆盖国际救援准备阶段、行动阶段到撤离阶段的国际救援全流程全要素的协调工作机制,并通过出台一系列的指南、指导性文件和推荐性技术文件,规范救援能力和队伍建设,强化国际救援协调和现场救援的效率。该文系统介绍了INSARAG标准和技术文件组成体系架构,并阐述了各标准及技术文件的出台背景、主要内容及对中国的搜救队伍建设的推动作用,并讨论其对我国灾害救援工作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城市搜救咨询团INSARAG INSARAG标准架构 INSARAG指南 INSARAG指导性文件 INSARAG推荐性技术文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RC框架结构主余震易损性分析
14
作者 邓夕胜 周紫娟 +2 位作者 赖馨粤 林嘉聪 朱一林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6-506,共11页
为研究RC框架结构在主余震序列地震动作用下的易损性,设计了一个6层RC框架结构,挑选不同余震持时的主余震地震动合成得到主震-长持时余震和主震-短持时余震序列地震动各20组,选用地震动强度指标作为预测变量,将全部地震序列输入到结构... 为研究RC框架结构在主余震序列地震动作用下的易损性,设计了一个6层RC框架结构,挑选不同余震持时的主余震地震动合成得到主震-长持时余震和主震-短持时余震序列地震动各20组,选用地震动强度指标作为预测变量,将全部地震序列输入到结构中进行IDA分析,以IDA分析结果作为神经网络数据库,训练出最佳BP神经网络模型,得到BP神经网络的结构易损性曲面,从而综合考虑余震持时和主震强度的向量型IM与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主震-长持时余震和主震-短持时余震两种地震作用下,前者对结构的影响较大,造成结构的失效概率更大;基于BP神经网络的易损性函数能更好地反映结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余震 持时 BP神经网络 RC框架结构 易损性曲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峰值加速度和最大层间位移角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以成都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
15
作者 昌毅 杨仁镪 +1 位作者 杨子健 李革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9043-9051,共9页
以往的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一般是针对结构自身特性进行分析,很少结合研究区域的工程场地的差异性,忽略了城市内不同工程场地的位置差异性,因此,以成都市为研究区域,以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提出基于峰值加速度(peak ground accele... 以往的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一般是针对结构自身特性进行分析,很少结合研究区域的工程场地的差异性,忽略了城市内不同工程场地的位置差异性,因此,以成都市为研究区域,以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提出基于峰值加速度(peak ground acceleration,PGA)和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θ_(max)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针对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该方法利用层间剪切模型进行动力时程分析,求得各地震响应下的θ_(max),再对θ_(max)及其相对应的地震动进行对数线性拟合得到两者的关系式;针对成都市区域,该方法以成都市历史地震动资料为数据基础,结合PGA计算公式,得到成都市各个工程场地位置的PGA。进而,以最大层间位移角为结构损伤指标,以PGA为地震动强度指标,研究结构在充分运行、基本运行、生命安全和接近倒塌4个不同性能水准下的结构失效概率最高分别为94.1%、89.1%、74.7%和40.8%,且结构各性能水准的结构失效概率的总体变化趋势都是由西部向东部递减,因此可以适当加强西部地区结构的抗震构造要求,适当放宽东部地区的结构的抗震构造要求,以便节约经济成本。所提出的方法对降低地震灾害损失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为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峰值加速度 最大层间位移角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结构失效概率 网格化 地震易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刚构桥双肢薄壁墩防撞浮箱火灾模拟与安全性能评估
16
作者 袁佩 郑植 +2 位作者 耿波 陈巍 张焱焜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8-116,共9页
为了解FRP防撞浮箱火灾对连续刚构桥桥墩性能的影响,以某连续刚构桥双肢薄壁墩(P2墩,共4肢,P2-1~P2-4墩肢)墩底FRP防撞浮箱火灾事故为背景进行研究。首先对实桥火灾现场损伤状况进行分析;然后采用FDS软件进行火灾场景模拟,分析火灾空间... 为了解FRP防撞浮箱火灾对连续刚构桥桥墩性能的影响,以某连续刚构桥双肢薄壁墩(P2墩,共4肢,P2-1~P2-4墩肢)墩底FRP防撞浮箱火灾事故为背景进行研究。首先对实桥火灾现场损伤状况进行分析;然后采用FDS软件进行火灾场景模拟,分析火灾空间瞬态温度场分布,并通过桥墩热-结构耦合计算模型分析火灾下双肢薄壁墩的热力学响应;最后进行受损结构安全性能评估。结果表明:防撞浮箱火灾造成大桥P2墩表面局部混凝土碳化及剥落,最大损伤影响深度为84.58 mm,防撞浮箱多个节段被烧毁;火灾对P2-1墩肢影响最大,其中迎火面最高温度约为766℃,背火面最高温度约为428℃,防撞浮箱火灾影响范围为起火面以上6 m内;火灾作用下P2墩的变形及应力均未发生明显变化,对该连续刚构桥的结构安全影响较小;建议凿除桥墩受损区域局部混凝土后增设钢丝网片,并采用水泥砂浆面层修复至设计截面尺寸,更换烧毁的防撞浮箱,在填充的聚氨酯泡沫中添加火焰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刚构桥 双肢薄壁墩 FRP防撞浮箱 温度场 热力学响应 结构安全性能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TM分析的车辆基地上盖全框支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评估
17
作者 蔡玉军 马晓飞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9-176,共8页
为综合评估车辆基地上盖全框支剪力墙超限结构体系抗震性能,首先基于标准设计反应谱人工合成3条地震强度随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强的耐震时程曲线(ETA),并作为地震激励对结构进行耐震时程分析(ETM);进而通过与增量动力分析(IDA)所得的结构... 为综合评估车辆基地上盖全框支剪力墙超限结构体系抗震性能,首先基于标准设计反应谱人工合成3条地震强度随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强的耐震时程曲线(ETA),并作为地震激励对结构进行耐震时程分析(ETM);进而通过与增量动力分析(IDA)所得的结构最大顶点位移、最大基底剪力和最大层间位移角等参数进行对比,以验证ETM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最后基于ETM结果对结构地震响应和地震易损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ETM所得结构地震响应参数与IDA分析结果吻合良好,说明ETM分析可有效减少计算量并准确预测结构在不同地震强度下的地震响应。此超限结构在弹性受力阶段主要通过弹性应变与动能耗散能量,弹塑性受力阶段则主要通过阻尼耗能和非弹性耗能耗散地震能量。结构在多遇地震工况下基本完好的概率为98.609%,设防地震工况下发生中等损坏的概率为2.050%,罕遇地震工况下严重破坏与接近倒塌的概率分别为2.804%和0.021%。表明此超限结构可满足预设性能目标,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基地 全框支剪力墙结构 耐震时程分析法 地震响应 地震易损性 抗震性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水准设防下摇摆框架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
18
作者 阎石 付江监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2-531,共10页
与传统框架结构相比,摇摆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具有损伤小、残余变形小等优异的抗震韧性性能,体现出可恢复功能结构的典型特征。因此,需要匹配更高标准的抗震性能目标,并建立相应目标下的设计方法。首先,在传统建筑结构“三水准”抗震... 与传统框架结构相比,摇摆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具有损伤小、残余变形小等优异的抗震韧性性能,体现出可恢复功能结构的典型特征。因此,需要匹配更高标准的抗震性能目标,并建立相应目标下的设计方法。首先,在传统建筑结构“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和可恢复功能结构“四水准”抗震设防目标的基础之上,完成符合摇摆框架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的具体韧性性能水准的划分、目标的定义以及指标的量化。然后,在明确摇摆框架结构弹塑性地震响应基本规律与抗震韧性性能的基础之上,给出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流程,并以一幢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展示四水准抗震设防目标下基于性能设计方法的工程算例。最后,选用6条天然地震波对其进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模拟建筑物遭遇罕遇地震时的结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摇摆框架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最大层间位移角满足设计要求的性能目标,并表现出损伤程度低、残余变形小、复位能力好等优异的抗震韧性性能特点。验证了摇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四水准抗震设防目标下性能化抗震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水准抗震设防目标 摇摆框架结构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 动力时程分析 层间侧移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城市交通上盖厚板转换全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马晓飞 李英民 +4 位作者 潘维浩 姜宝龙 杨宏武 黄永安 雷帅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2,38,共9页
某城市交通上盖建筑的结构高度为119.1m,具有刚度突变、构件中断等不规则项,为满足功能需求,采用厚板转换全框支剪力墙结构。通过5个算例模型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分析了转换板厚度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而确定了板厚。在PERFO... 某城市交通上盖建筑的结构高度为119.1m,具有刚度突变、构件中断等不规则项,为满足功能需求,采用厚板转换全框支剪力墙结构。通过5个算例模型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分析了转换板厚度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而确定了板厚。在PERFORM-3D中采用深梁划分转换板,用深梁非线性行为来模拟板厚的受力状态,对结构进行了罕遇地震下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找到该结构的薄弱部位,检验结构是否满足设计时既定的性能目标,综合评价该类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转换板厚度的增加对结构的抗震性能有一定影响,但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影响效率降低;在罕遇地震下,该结构的破坏次序为连梁-剪力墙-柱,符合预期破坏模式,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框支剪力墙结构 厚板转换 抗震性能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动力时程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悬浮列车动力学综述 被引量:1
20
作者 温炎丰 张威风 +1 位作者 蔡文锋 徐浩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7-144,共8页
[目的]为确保磁悬浮列车的运行平稳性和安全性,总结目前国内外磁悬浮列车动力学性能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方法]基于UM动力学仿真软件,总结了车辆悬挂参数、悬浮架结构形式、多编组列车动力学、主动悬浮控制算法、被动悬浮拟... [目的]为确保磁悬浮列车的运行平稳性和安全性,总结目前国内外磁悬浮列车动力学性能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方法]基于UM动力学仿真软件,总结了车辆悬挂参数、悬浮架结构形式、多编组列车动力学、主动悬浮控制算法、被动悬浮拟合模型、车-线动力学、横风荷载下列车动力学及桥梁动力响应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结果及结论]现有研究大多简化悬浮架建模,较少考虑导向力等横向作用影响。未来需细化悬浮架模型,考虑车辆横向振动,深入进行磁悬浮车辆系统动力学研究。横风荷载下动力响应研究以数值模拟为主,需关注风力与车辆、桥梁结构的共振作用。主动悬浮控制算法及被动悬浮拟合模型对动力学仿真性能有重要影响。通过引入悬浮模型至UM软件,可优化悬浮参数及动力学指标,提升列车运行平稳性与安全性。现有磁悬浮列车道岔研究大多集中于列车通过直线道岔工况,对于列车侧向通过道岔时的耦合振动研究较少,未来可建立车-岔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耦合振动特征。采用多柔性体建模的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可更真实反映车辆动态响应。需加强列车制动过程中车-桥耦合作用研究,评估车-桥、车-站动力学模型响应特征,以及桥梁、车站结构在纵向作用下的舒适性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悬浮列车 动力学 车辆悬挂参数 悬浮架结构形式 悬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