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钻孔注水-注液氮冷裂增透煤的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张春会 徐刚 +3 位作者 于永江 李和万 王锡朝 王来贵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9-144,共6页
为确定贫水煤层钻孔注水-注液氮增透煤层技术方法的设计技术参数,建立了钻孔注水润湿数学模型,提出了注水时间和润湿半径的计算公式;基于热力学理论,建立了钻孔煤注液氮冷裂增透模型,给出了注液氮冷冻煤层的温度场演化解析解,给出了煤... 为确定贫水煤层钻孔注水-注液氮增透煤层技术方法的设计技术参数,建立了钻孔注水润湿数学模型,提出了注水时间和润湿半径的计算公式;基于热力学理论,建立了钻孔煤注液氮冷裂增透模型,给出了注液氮冷冻煤层的温度场演化解析解,给出了煤层注液氮冷裂增透半径计算公式。利用建立的模型分析了影响煤层工作面钻孔注水-注液氮技术方法效果的因素和规律,结果表明:注水压力8 MPa、储层压力1.1 MPa下,注水8.7 h,注水润湿半径可达1.2 m;液氮冷冻时间增加,冷裂增透半径增大,但增长速率减小;液氮冷冻240 h后,再增加冷冻时间,冷裂增透半径基本不变;液氮冷裂增透180 h,冷裂增透半径为1.2 m,研究为贫水煤层注液氮冷裂增透工程设计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 液氮冷裂 临界饱水度 增透 温度场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扫描的煤岩钻孔注液氮致裂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乔 赵东 +2 位作者 冯增朝 周动 张超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9-154,共6页
为解决煤层气排采效率低的问题,提高煤储层渗透率,采用CT扫描的精细观测手段,对煤样进行钻孔注液氮实验,并分析其致裂过程与增透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冷冲击收缩应力与孔隙压力的双重作用下,煤岩注液氮钻孔周围发生了破裂,其孔隙率增... 为解决煤层气排采效率低的问题,提高煤储层渗透率,采用CT扫描的精细观测手段,对煤样进行钻孔注液氮实验,并分析其致裂过程与增透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冷冲击收缩应力与孔隙压力的双重作用下,煤岩注液氮钻孔周围发生了破裂,其孔隙率增加量随与钻孔距离增大呈负指数衰减。煤岩钻孔注液氮致裂效果随着与钻孔距离增加而减弱;增透效果在邻近钻孔的位置增加,由于碎胀作用,在远离钻孔的位置反而降低。液氮冷冲击对煤岩孔隙结构的影响与原始孔隙率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即在原始孔隙率较低的区域,孔隙率增加较为明显,而在原始孔隙率较高的区域,孔隙率增加不明显甚至略有降低。研究结果证明注氮可以实现煤储层增透、提高煤层气排采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液氮 煤层孔隙度 致裂 煤层增透 钻孔 CT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裂助排工艺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波 温庆志 +3 位作者 罗明良 翟恒立 于姣姣 刘广忠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9-74,共6页
如何提高返排率、减少压裂液对地层的伤害,实现人工裂缝高导流能力,已经成为油气藏增产改造技术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分析氮气、CO2的物理化学特性,研究了液氮、CO2的助排机理,建立气体伴注排液模型,编制了气体伴注设计软件,对影响压裂... 如何提高返排率、减少压裂液对地层的伤害,实现人工裂缝高导流能力,已经成为油气藏增产改造技术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分析氮气、CO2的物理化学特性,研究了液氮、CO2的助排机理,建立气体伴注排液模型,编制了气体伴注设计软件,对影响压裂井气体伴注效果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对助排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随着井深增加和压力梯度的降低,液氮伴注比和氮气伴注排量略有增大;井深每增加100 m,液氮伴注比增加约0.3%;压力梯度每增加0.01 MPa/m,液氮伴注比降低约0.6%。随着泵注排量的增加,液氮伴注比增大。井底压力的变化幅度与井口注入压力的变化幅度基本相同;井口注入压力每增加5 MPa,井底压力也增加约5 MPa。随注入流量的增加,井筒压力逐渐减小;注入流量每增加0.5 m3/min,井底压力降低约1.75 MPa。对胜利油田某井进行液氮助排参数优化设计,压裂液返排率达到90%,压裂井产量增加了2.7倍,表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准确可靠,可以用于指导油田现场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液 液氮 二氧化碳 助排机理 气体伴注模型 返排技术 参数优化 胜利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兴致密气藏压裂水锁伤害评价与措施优化 被引量:13
4
作者 程宇雄 彭成勇 +1 位作者 周建良 张滨海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5-139,共5页
针对临兴致密气水锁伤害问题,利用水相圈闭指数法和总水体积法,对该地区压裂层位进行水锁伤害评价。采用考虑启动压力的理论模型计算出液氮用量的理论值,分析了液氮用量与压裂后产能之间的关系,从而对水锁解除措施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 针对临兴致密气水锁伤害问题,利用水相圈闭指数法和总水体积法,对该地区压裂层位进行水锁伤害评价。采用考虑启动压力的理论模型计算出液氮用量的理论值,分析了液氮用量与压裂后产能之间的关系,从而对水锁解除措施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临兴地区较多层位存在水锁风险;对于易水锁、临界水锁层位,充足的液氮量有利于解除水锁,建议临兴地区液氮用量经验系数取4.0~5.0。该研究可为临兴致密气压裂水锁解除措施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 水锁伤害 水相圈闭指数法 总水体积法 液氮伴注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井液氮伴注压裂增透机制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文勇 司磊 +2 位作者 郭启文 田坤云 张瑞林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7-102,共6页
针对平顶山矿区煤储层“低压、低渗、低饱和度”的特点,为提高地面煤层气储层改造效果,增加煤层气单井产量,提出了采用液氮伴注技术对储层进行压裂改造。基于断裂力学理论,系统分析了液氮伴注压裂的增产机制:液氮汽化吸热致使煤岩降温... 针对平顶山矿区煤储层“低压、低渗、低饱和度”的特点,为提高地面煤层气储层改造效果,增加煤层气单井产量,提出了采用液氮伴注技术对储层进行压裂改造。基于断裂力学理论,系统分析了液氮伴注压裂的增产机制:液氮汽化吸热致使煤岩降温所产生的温度应力和体积膨胀产生的孔隙压力两者作用下致使煤岩体发生破坏,生成大量微裂隙,提高煤储层渗透性,达到对煤储层改造的目的。采用液氮伴注压裂可显著提高施工砂比,降低压裂液滤失,减小对储层的伤害。压裂后能有效提高地层能量,提高临界解吸压力,缩短煤层气井排采见气周期。现场试验表明:单井最高日产气量达1708 m^3,累计产气量620000 m^3,在构造煤发育区实现了稳定、连续产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井 液氮伴注压裂 温度应力 增透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井水力压裂液氮伴注与CO2驱替技术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刘磊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4-129,共6页
在我国煤层气的开发中普遍面临煤层具有的低压、低渗、低饱和度等自然属性问题,针对此问题,提出利用液态气体伴注辅助水力压裂改造煤层技术。文章阐述了液氮伴注技术提高煤层临界解吸压力机理和CO2驱替煤层甲烷机理,结合芦岭煤矿地面煤... 在我国煤层气的开发中普遍面临煤层具有的低压、低渗、低饱和度等自然属性问题,针对此问题,提出利用液态气体伴注辅助水力压裂改造煤层技术。文章阐述了液氮伴注技术提高煤层临界解吸压力机理和CO2驱替煤层甲烷机理,结合芦岭煤矿地面煤层气工业试验,进行了液氮伴注辅助水利压裂、液态CO2驱替煤层甲烷试验以及效果分析。结果表明:注入液氮后氮气分子会挤占煤层甲烷分子的空间,为甲烷气体提供外部能量,同时能够降低煤层甲烷分子分压,提高其临界解吸压力,促使煤层更快的解吸出甲烷气体,提高产气量,试验2号井,达到产气峰值3145.2m^3/d仅用190d,稳产期平均产气量为1400m^3/d;CO2具有的强吸附性能够与吸附态煤层甲烷发生置换作用,促使煤层甲烷更快的由吸附态变为游离态,实现煤层甲烷大量解吸的效果,同时CO2在等压条件下还能够降低游离甲烷分压,进一步提高产气量,试验3号井,实际/理论临界解吸压力比值为3.29,达到产气峰值3351.9m^3/d仅用了124d,稳产期平均产气量为800m^3/d。对比可知:液氮伴注技术优势明显,且在后续煤矿工作面回采过程中无新的CO2突出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水力压裂 液氮伴注 CO2驱替 工业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