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CT在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前后的应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劲松 赵黎 +5 位作者 孙晶 宦怡 龚雪鹏 彭勇 李昌宏 韩月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3期266-268,共3页
目的 探讨三维CT在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CDH)手术前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组CDH患儿 17例 ,其中双髋脱位 10例 ,单髋脱位 7例 ,共计手术髋 2 6个 ,未手术髋 8个。采用Picker公司PQ 60 0 0螺旋CT机 ,在独立工作站进行表面遮盖成像 (S... 目的 探讨三维CT在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CDH)手术前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组CDH患儿 17例 ,其中双髋脱位 10例 ,单髋脱位 7例 ,共计手术髋 2 6个 ,未手术髋 8个。采用Picker公司PQ 60 0 0螺旋CT机 ,在独立工作站进行表面遮盖成像 (SSD)、最大密度投影 (MIP)、多平面重建 (MPR)等三维观察和相关数据测量。结果 分别于手术前后对股骨头颈、髋臼及臼头关系行三维直观显示 ,并测量髋臼指数 (AI)和股骨颈前倾角 (FNA)的变化。结论 三维CT可以直观、全面及分解地显示髋关节结构 ,更加精确地测量AI和FNA ,从而构成CDH诊治的新模式 :立体观察、三维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CT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髋臼指数 股骨颈前倾角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电生物反馈配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髋臼骨折、髋关节脱位所致坐骨神经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剑锋 闫金玉 +1 位作者 张旭 刘遵南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61-564,共4页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技术配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髋臼骨折、髋关节脱位所致坐骨神经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将51例髋臼骨折、髋关节脱位所致坐骨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采用肌电生物反馈技术配合经皮...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技术配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髋臼骨折、髋关节脱位所致坐骨神经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将51例髋臼骨折、髋关节脱位所致坐骨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采用肌电生物反馈技术配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对照组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治疗前及治疗6个疗程后进行FIM运动功能项及FMA下肢评分评定。结果:治疗后,各组患者FIM运动功能项及FMA下肢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FIM及FMA评分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优良率为70.37%,对照组为41.67%,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技术配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可以有效改善髋臼骨折、髋关节脱位所致坐骨神经损伤患者下肢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生物反馈 经皮神经电刺激 髋臼骨折髋关节脱位 坐骨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兔髋脱位模型中髋臼软骨病理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祁伟 桂荣花 +2 位作者 张立军 赵群 吉士俊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08-511,共4页
目的观察家兔髋关节脱位模型中髋臼软骨的病理改变。方法建立单侧髋关节脱位的动物模型,通过X线片测量髋臼指数,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改变。TUNEL法检测软骨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固定8周后,脱位侧髋关节的髋臼指数与固定前相比明显增大(P&... 目的观察家兔髋关节脱位模型中髋臼软骨的病理改变。方法建立单侧髋关节脱位的动物模型,通过X线片测量髋臼指数,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改变。TUNEL法检测软骨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固定8周后,脱位侧髋关节的髋臼指数与固定前相比明显增大(P<0.05);髋臼软骨细胞的大小及排列均不规则,软骨基质中可见多个空泡样结构;肥大层中凋亡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髋关节脱位可导致髋臼软骨组织发育过程出现变化,髋臼软骨中肥大层软骨细胞的凋亡数目减少,软骨细胞堆积,可能导致髋臼局部区域软骨层增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 髋脱位 髋臼发育不良 软骨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转子截骨术治疗PipkinⅠ和Ⅱ型股骨头骨折疗效观察(英文) 被引量:7
4
作者 林松 田青 +2 位作者 刘勇 邵增务 杨述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60-1264,共5页
目的评估大转子截骨术治疗PipkinⅠ和Ⅱ型股骨头骨折的中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采用大转子截骨术治疗股骨头骨折并髋关节后脱位患者23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44.1岁。临床疗效依据和d'Aubigne-Postel评分标准而确定... 目的评估大转子截骨术治疗PipkinⅠ和Ⅱ型股骨头骨折的中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采用大转子截骨术治疗股骨头骨折并髋关节后脱位患者23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44.1岁。临床疗效依据和d'Aubigne-Postel评分标准而确定。结果除1例患者因随访少于12个月而没有纳入研究外,余22例患者随访时间均不少于12个月。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23.5个月(最短12个月,最长36个月)。最后一次随访d'Aubigne-Postel的评分为13.41±4.0分;Thompson-Epstein的临床评价结果:8例优(36.4%),9例良(40.9%),3例一般(13.6%),2例差(9.1%),优良率为77.3%。患者术后无脱位发生,2例患者术后发生异位骨化,1例坐骨神经损伤患者术后6月后完全恢复正常,3例患者出现术后创伤性关节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骨折 髋关节脱位 大转子截骨术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二例报道 被引量:1
5
作者 殷吉旻 张长青 +1 位作者 李广翼 朱奕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63-364,共2页
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是股骨颈骨折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是术后患者出现髋关节疼痛及进一步发展为骨性关节炎的重要危险因素。文章报道2例股骨颈内固定术后发生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患者的诊治过程,并结合文献进行相关讨论。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内固定 髋关节 撞击征 骨性关节炎 髋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