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泾河油田长8致密油藏地震Likelihood裂缝预测 被引量:8
1
作者 刘忠群 秦锐 +1 位作者 郝前勇 吴锦伟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09-616,共8页
预测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泾河油田长8地层致密油藏裂缝发育特征。针对研究区裂缝具有小规模、弱信息、突变和线性展布发育的特点,采用Likelihood算法对裂缝进行了预测和表征。研究表明:在垂直于裂缝方位的地震响应异常最明显,在确定裂缝... 预测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泾河油田长8地层致密油藏裂缝发育特征。针对研究区裂缝具有小规模、弱信息、突变和线性展布发育的特点,采用Likelihood算法对裂缝进行了预测和表征。研究表明:在垂直于裂缝方位的地震响应异常最明显,在确定裂缝方位和进行叠前方位数据处理的基础上采用Likelihood算法更加有效;在方位数据上提取的长8致密储层裂缝分布预测成果精度高,其发育位置及特性与实钻水平井钻遇裂缝段显示吻合度高。Likelihood算法是与研究区地质特性相匹配的地震裂缝预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裂缝 各向异性 方位数据处理 Likelihood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山—龙女寺古隆起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地震勘探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肖富森 冉崎 +6 位作者 唐玉林 马波 应丹琳 张光荣 陈骁 廖奇 陈康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7-73,共7页
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寒武系及震旦系埋藏深度大,地震反射信号弱,同时储层受沉积相及岩溶作用的双重控制,基质物性差,缝洞发育,非均质性强,地震预测难度极大。为此,针对该类储层,通过地震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联合攻关,开展了... 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寒武系及震旦系埋藏深度大,地震反射信号弱,同时储层受沉积相及岩溶作用的双重控制,基质物性差,缝洞发育,非均质性强,地震预测难度极大。为此,针对该类储层,通过地震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联合攻关,开展了三维宽方位地震采集,地震资料二、三维连片处理,构造精细解释,低孔渗储层定量预测,缝洞体识别,烃类检测等技术攻关,逐步建立起一套适用于该区深层碳酸盐岩古老气藏的地震勘探技术系列,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高精度的地震预测成果有力地支撑了该区油气勘探部署和天然气三级地质储量的提交,技术的进步和创新极大地提升了天然气勘探成效,促进了四川盆地深层碳酸盐岩气藏勘探的突破和大型气田的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乐山—龙女寺古隆起 三维地震 连片处理 正演 储集层预测 缝洞体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地震预测关键技术与效果--以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与塔里木盆地奥陶系油气藏为例 被引量:15
3
作者 林煜 李相文 +3 位作者 陈康 张银涛 臧殿光 郁智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17-727,共11页
以储层定量化预测为核心的碳酸盐岩油气藏地震表征技术是实现该领域增储上产的重要手段。中国的油气勘探开发在早期阶段主要集中于中-浅层陆相碎屑岩领域,近二十年来,随着塔河、普光和安岳等西部大气田的发现,深层海相碳酸盐岩的开发前... 以储层定量化预测为核心的碳酸盐岩油气藏地震表征技术是实现该领域增储上产的重要手段。中国的油气勘探开发在早期阶段主要集中于中-浅层陆相碎屑岩领域,近二十年来,随着塔河、普光和安岳等西部大气田的发现,深层海相碳酸盐岩的开发前景才逐步明朗。与国外相比,中国的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年代更加古老、地表条件更加复杂、非均质性更强,这些都为储层定量预测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以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礁滩型储层与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缝洞型储层为例,在对2类储层地质特点与地震研究难点充分剖析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针对性的地震预测思路与关键配套技术。目前,随着“两宽一高”地震采集、井控高保真宽频处理以及相控地震波阻抗反演等核心技术的不断完善,中国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储层预测已经由定性逐渐转变为半定量,由简单描述转变为储渗单元精细刻画。此次研究也将为国内外其他碳酸盐岩油气藏精细开发提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宽一高”地震采集 高保真宽频处理 储层预测 礁滩型储层 缝洞型储层 深层碳酸盐岩 四川盆地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地震监测技术在页岩气开发过程中的应用——以四川泸州地区为例 被引量:7
4
作者 宋慧娟 李硕 +1 位作者 李云迪 牟川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5期437-442,共6页
运用水力压裂有效提高储层渗透率已经成为页岩气开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根据压裂缝网的展布特征调整压裂参数,可达到规避压裂风险、提高储层改造效果的目的,因此实时获取缝网展布信息至关重要。微地震监测技术通过接收压裂过程中岩... 运用水力压裂有效提高储层渗透率已经成为页岩气开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根据压裂缝网的展布特征调整压裂参数,可达到规避压裂风险、提高储层改造效果的目的,因此实时获取缝网展布信息至关重要。微地震监测技术通过接收压裂过程中岩石破裂产生的震动,实现对压裂缝网发育过程的描述,是一种全面评价压裂效果的手段。采用地面微地震监测方法对泸州地区4口井的压裂过程进行了监测,获取压裂缝网展布范围、延伸方向等几何参数,为压裂工艺实时调整提供了有效指导,获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通过微地震事件与目的层地球物理参数的对比,分析了天然裂缝活动特征及其对压裂缝网发育的影响,为本工区后期压裂工艺改进提供了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藏 水力压裂 地面微地震监测 实时处理 压裂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se Study for Multiwave Seismic in Russia Problems and Solutions
5
作者 V. M. Kuznetsov G. A. Shekhtman A. P. Zhukov I. P. Korotkov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0年第F07期17-19,共3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