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岩石脆性材料非闭合裂纹的Ⅰ–Ⅱ压剪复合型断裂准则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部 黄润秋 吴礼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62-668,共7页
实际工程中,结构体裂纹常处于拉剪和压剪复合受力状态,研究适合于复合型裂纹的断裂准则和裂纹扩展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以Ⅰ-Ⅱ复合型裂纹为研究对象,基于线弹性理论,在考虑裂纹几何特征及受力形式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裂... 实际工程中,结构体裂纹常处于拉剪和压剪复合受力状态,研究适合于复合型裂纹的断裂准则和裂纹扩展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以Ⅰ-Ⅱ复合型裂纹为研究对象,基于线弹性理论,在考虑裂纹几何特征及受力形式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裂纹应力强度因子(SIF)的理论解。提出了适用于Ⅱ型断裂的径向剪应力准则和双剪应力准则。对于Ⅰ-Ⅱ复合型裂纹,提出用等效Ⅰ、Ⅱ型SIF比值与Ⅰ、Ⅱ型断裂韧度比值的关系判定裂纹断裂类型,并分别选择适合于Ⅰ、Ⅱ型断裂的断裂准则,计算了裂纹断裂扩展理论角度。理论断裂角与预制非闭合裂纹类岩石脆性材料压剪断裂试验结果符合得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闭合裂纹 -复合型断裂 应力强度因子 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图像相关法测定岩石Ⅰ-Ⅱ复合型裂纹应力强度因子 被引量:26
2
作者 代树红 马胜利 潘一山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362-1368,共7页
提出了一种通过数字图像相关方法测定岩石Ⅰ-Ⅱ复合型裂纹尖端位置和应力强度因子的试验方法。试验通过数字图像相关方法测定裂纹尖端区域位移场数据,将位移场数据带入极坐标系下位移场方程,计算裂纹尖端位置和应力强度因子。试验结果表... 提出了一种通过数字图像相关方法测定岩石Ⅰ-Ⅱ复合型裂纹尖端位置和应力强度因子的试验方法。试验通过数字图像相关方法测定裂纹尖端区域位移场数据,将位移场数据带入极坐标系下位移场方程,计算裂纹尖端位置和应力强度因子。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可以准确的测定岩石Ⅰ-Ⅱ复合型裂纹应力强度因子、裂纹尖端位置及裂纹扩展长度,解决了以往研究方法因不能准确测定裂纹尖端位置和扩展方向,而无法准确测定岩石应力强度因子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像相关方法 -复合型裂纹应力强度因子 裂纹扩展长度 岩石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 Ⅰ-Ⅱ 复合型断裂试验的试件形式及试验装置系统 被引量:4
3
作者 胡蓓雷 赵国藩 +1 位作者 宋玉普 黄承逵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40-46,共7页
在总结分析有关研究的基础上,对进行稳定混凝土断裂试验所需的条件及试验测量误差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适于混凝土Ⅰ-Ⅱ复合型断裂试验研究的试件及其加载测量系统,并分析了引起测量误差的原因.结果表明。
关键词 混凝土 断裂/-复合型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Ⅰ-Ⅱ复合型虚拟裂缝模型及断裂能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徐道远 钮新强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1年第2期29-36,共8页
本文运用白光散斑技术分级测定了混凝土试样Ⅰ-Ⅱ复合型断裂的位移场,并对断裂过程区进行跟踪观察,探讨了断裂机理,据此建立起Ⅰ-Ⅱ复合型断裂虚拟裂纹模型.本文还以四点剪切和直偏缝三点弯曲两种试样,测录了Ⅰ-Ⅱ复合型荷载位移F~δ... 本文运用白光散斑技术分级测定了混凝土试样Ⅰ-Ⅱ复合型断裂的位移场,并对断裂过程区进行跟踪观察,探讨了断裂机理,据此建立起Ⅰ-Ⅱ复合型断裂虚拟裂纹模型.本文还以四点剪切和直偏缝三点弯曲两种试样,测录了Ⅰ-Ⅱ复合型荷载位移F~δ全曲线,并计算出不同复合状态下的断裂能G_F^(Ⅰ-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虚拟纹模型 断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Ⅰ-Ⅱ复合型裂纹断裂准则研究方法概述 被引量:6
5
作者 董伟 吴智敏 郑长良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14,共6页
I—II复合型断裂是混凝土断裂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断裂力学基本上有两种分析裂缝稳定性的方法:应力强度因子法和能量法,在混凝土断裂性能的描述上两者应该是等效的.本文介绍了不同种断裂准则的基本假定、判别标准、适用范围,并与实际... I—II复合型断裂是混凝土断裂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断裂力学基本上有两种分析裂缝稳定性的方法:应力强度因子法和能量法,在混凝土断裂性能的描述上两者应该是等效的.本文介绍了不同种断裂准则的基本假定、判别标准、适用范围,并与实际试验结果相比较,指出各种断裂准则的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复合型断裂 断裂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应变的Ⅰ/Ⅱ/Ⅲ复合型断裂准则 被引量:2
6
作者 李一凡 董世明 +1 位作者 李念斌 华文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47-456,共10页
将已有的适用于平面断裂的最大周向应变(MTSN)准则,推广到适用于空间三维断裂的断裂准则.并具体讨论了Poisson(泊松)比对复合型断裂的面内断裂角与面外断裂角及断裂包络图的影响.Ⅰ/Ⅲ复合型断裂时,面外断裂角与Poisson比无关.Ⅱ/Ⅲ及Ⅰ... 将已有的适用于平面断裂的最大周向应变(MTSN)准则,推广到适用于空间三维断裂的断裂准则.并具体讨论了Poisson(泊松)比对复合型断裂的面内断裂角与面外断裂角及断裂包络图的影响.Ⅰ/Ⅲ复合型断裂时,面外断裂角与Poisson比无关.Ⅱ/Ⅲ及Ⅰ/Ⅱ/Ⅲ复合型断裂条件下,面内断裂角随着Poisson比的增大而减小,面外断裂角随着Poisson比的增大而增大.在复合型断裂条件下,包络图均随着Poisson比增大而减小.且Poisson比对断裂包络图的影响大于面内断裂角,对面外断裂角影响最小.将本准则理论预测值与多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可知推广的MTSN准则能够较好地预测三维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型断裂准则 周向应变 //Ⅲ复合型 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Ⅱ复合型裂缝断裂角剪滞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永光 李忠献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118-125,共8页
建立了混凝土等准脆性材料的Ⅰ-Ⅱ复合型裂缝在单向拉伸荷载作用下断裂角的修正剪滞模型,得到了与试验相吻合且优于传统S判据的断裂角.合理简化了复合型裂缝试样的力学边界条件,得到了裂缝体各剪滞子层位移分布函数的解析表达式.引用... 建立了混凝土等准脆性材料的Ⅰ-Ⅱ复合型裂缝在单向拉伸荷载作用下断裂角的修正剪滞模型,得到了与试验相吻合且优于传统S判据的断裂角.合理简化了复合型裂缝试样的力学边界条件,得到了裂缝体各剪滞子层位移分布函数的解析表达式.引用一种所谓的最大应力集中因子的概念,对Ⅰ-Ⅱ复合型裂缝前缘应力场进行了简化描述.得到了复合裂缝断裂角的解析解.根据斜裂缝体的应力分布概况,设置不同的子层分区,得到了更为细化的子层位移分布模式.通过对计算数据的分析,提出了合理的按应力场分区设置子层的剪滞分析模型,从而得到了更为精确的斜裂缝断裂角.新方法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除个别外的相对误差小于4%,均小于S判据,显示算法的卓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滞理论 混凝土 断裂角 -复合型裂缝 应力集中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Ⅱ复合型裂纹J积分计算 被引量:5
8
作者 王伟 《石油化工设备》 CAS 2011年第2期53-55,共3页
采用3点弯试件,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复合型裂纹尖端J积分进行计算。通过应力强度因子KⅠ、KⅡ与J积分之间的关系对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断裂参量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对不同网格划分情况下J积分的计算结果也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采用3点弯试件,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复合型裂纹尖端J积分进行计算。通过应力强度因子KⅠ、KⅡ与J积分之间的关系对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断裂参量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对不同网格划分情况下J积分的计算结果也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网格划分对计算结果没有影响,如果仅计算J积分值,裂纹尖端不必采用奇异单元划分网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型裂纹 J积分 应力强度因子 断裂参量 奇异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观断裂韧性的Ⅰ-Ⅱ型复合断裂准则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苏少普 曹淑森 +1 位作者 廖江海 董登科 《航空科学技术》 2018年第3期67-73,共7页
以Ⅰ-Ⅱ复合型裂纹结构为研究对象,对紧凑拉伸剪切试样(CTS)的剩余强度及开裂方向进行了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推导出了仅与CTS结构加载角度相关的破坏载荷公式,并建立有限元模型(FEM),获取结构的表观断裂韧性值,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 以Ⅰ-Ⅱ复合型裂纹结构为研究对象,对紧凑拉伸剪切试样(CTS)的剩余强度及开裂方向进行了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推导出了仅与CTS结构加载角度相关的破坏载荷公式,并建立有限元模型(FEM),获取结构的表观断裂韧性值,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通过对比不同断裂准则在开裂角、临界载荷及复合断裂韧度方面的工程适用性,表明基于von Mises应力的复合型断裂准则更有利于工程分析,为结构的承载能力评估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断裂韧性 复合断裂准则 -复合型裂纹 紧凑拉伸剪切试样 开裂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结构铝合金Ⅰ/Ⅱ复合型断裂的三维弹塑性数值分析
10
作者 王芳丽 佘崇民 郭万林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5-259,共5页
在LC4CS铝合金三维Ⅰ/Ⅱ复合型断裂实验的基础上,对Ⅰ/Ⅱ复合型加载模型进行了细致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计算,系统分析了不同复合度Φ和厚度B对裂纹端部应力场和起裂角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不同Φ和B的试样,周向应力极大值和三维离面约... 在LC4CS铝合金三维Ⅰ/Ⅱ复合型断裂实验的基础上,对Ⅰ/Ⅱ复合型加载模型进行了细致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计算,系统分析了不同复合度Φ和厚度B对裂纹端部应力场和起裂角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不同Φ和B的试样,周向应力极大值和三维离面约束因子极小值出现在相同的角度;根据最大周向应力准则,在Ⅰ型载荷占主导(eβq>65.45°)时,三维有限元计算的裂纹起裂角比采用二维MTS准则预测的起裂角更加接近实验结果。实验中8 mm厚度下的复合型断裂具有比采用现有二维断裂准则的预测值更小的起裂角,说明需要发展更加接近实际情况的新的三维复合型断裂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复合型弹塑性断裂 起裂角 最大周向应力准则 三维离面约束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Ⅰ-Ⅱ复合型断裂过程声发射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巩妮娜 胡少伟 +2 位作者 范向前 王强 王阳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1-179,共9页
通过对不同位置预制裂缝的混凝土三点弯曲梁进行声发射试验,开展了不同预制裂缝偏移比下混凝土Ⅰ-Ⅱ复合型断裂的声发射过程参数、状态参数、统计参数分布规律,以及参数间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振铃计数—时间曲线、能量释放率—时间曲... 通过对不同位置预制裂缝的混凝土三点弯曲梁进行声发射试验,开展了不同预制裂缝偏移比下混凝土Ⅰ-Ⅱ复合型断裂的声发射过程参数、状态参数、统计参数分布规律,以及参数间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振铃计数—时间曲线、能量释放率—时间曲线的突变可表征Ⅰ-Ⅱ复合型断裂过程的临界状态,随着预制裂缝偏移比的增大,峰值荷载增大,试件脆断性增强;部分声发射过程参数间具有高度或中度相关性;随着裂缝偏移比的增大,试件起裂阶段主频均以低频占优,失稳阶段主频呈现"高—低"趋势。该研究可为混凝土损伤状态判别提供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复合型断裂 裂缝偏移比 声发射参量 相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T应力的Ⅰ/Ⅱ型裂纹最大切向应变能密度断裂准则及其验证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建 乔兰 +1 位作者 李庆文 赵国彦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268-2278,共11页
为准确预测Ⅰ/Ⅱ复合型加载条件下岩石类脆性材料的断裂行为,首先,在传统最大切向应变能密度断裂准则的基础上,考虑裂纹尖端应力场Williams展开式中的非奇异应力项(T应力),建立了考虑T应力的Ⅰ/Ⅱ型裂纹广义最大切向应变能密度断裂准则... 为准确预测Ⅰ/Ⅱ复合型加载条件下岩石类脆性材料的断裂行为,首先,在传统最大切向应变能密度断裂准则的基础上,考虑裂纹尖端应力场Williams展开式中的非奇异应力项(T应力),建立了考虑T应力的Ⅰ/Ⅱ型裂纹广义最大切向应变能密度断裂准则;其次,探究T应力及泊松比对初始裂纹起始扩展角及起始扩展条件的影响;最后,基于5种岩石材料的中心直裂纹巴西圆盘复合断裂试验结果对该准则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随T应力增大,裂纹起始扩展角逐渐增大,而KII/KIc逐渐减小;随泊松比增大,裂纹起始扩展角及K_(Ⅱ)/K_(Ic)同时减小;纯Ⅱ型断裂时,T应力及泊松比对K_(Ⅱ)/K_(Ic)的影响最显著;考虑T应力的最大切向应变能密度断裂准则所得结果与室内试验结果相吻合,验证了该准则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断裂 /型裂纹 断裂准则 切向应变能密度 T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Ⅰ-Ⅱ复合型裂缝断裂损伤区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韩金启 王向东 王玉琳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62-66,共5页
将损伤理论引入混凝土的断裂分析中,采用Loland模型推导出混凝土I-Ⅱ复合型裂缝缝端损伤区临界区域的公式,并基于复合裂缝断裂判据推导出I-Ⅱ复合型裂缝的缝端微裂纹区临界区域的公式,并引用相关文献中的混凝土参数作为实例,求出其最小... 将损伤理论引入混凝土的断裂分析中,采用Loland模型推导出混凝土I-Ⅱ复合型裂缝缝端损伤区临界区域的公式,并基于复合裂缝断裂判据推导出I-Ⅱ复合型裂缝的缝端微裂纹区临界区域的公式,并引用相关文献中的混凝土参数作为实例,求出其最小断裂半径以及对应的最小损伤半径.通过实例说明了混凝土损伤断裂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断裂 损伤 复合型裂缝 临界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Ⅰ型断裂韧性的分形计算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11
14
作者 纪国法 李奎东 +3 位作者 张公社 李少明 张蕾 刘炜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925-1931,共7页
水平井分段体积压裂是页岩气商业规模开发的重要工艺措施,如何评价页岩储层可压性是该工艺成功的关键。页岩断裂韧性是可压性评价的重要支撑参数,从I型断裂裂纹(裂缝)微观形态入手,结合断裂力学理论和分形理论,建立了页岩I型断裂韧性分... 水平井分段体积压裂是页岩气商业规模开发的重要工艺措施,如何评价页岩储层可压性是该工艺成功的关键。页岩断裂韧性是可压性评价的重要支撑参数,从I型断裂裂纹(裂缝)微观形态入手,结合断裂力学理论和分形理论,建立了页岩I型断裂韧性分形计算方法;借助晶体劈裂功法计算页岩表面能,采用密度、声波时差2种参数获取计算结果,对比分析新的分形方法计算数据、传统方法预测数据与试验测试数据,新的分形方法计算平均误差为3.63%,传统预测方法平均误差为?10.53%,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参考实例水平井测井解释数据,计算了水平段I型断裂韧性指数的全井筒连续性剖面,结合可压性级别与较大储层改造体积概率关系,优选可压性级别为III级及II级改造。建立的页岩I型断裂韧性分形计算方法对定量评价页岩储层可压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型断裂 断裂韧性 分形 断裂韧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型裂纹扩展的主应力因子模型及Ⅰ-Ⅲ复合型裂纹扩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田常海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4-89,共6页
以垂直于裂纹扩展径向平面上的主应力σ1及极径r的组合量 2πrσ1作为主应力因子 σ1,提出了主应力因子下的复合型裂纹扩展的断裂准则及静态断裂模型 ,在此基础上 ,推导了考虑裂纹闭合的扩展速率公式 ,进行了Ⅰ Ⅲ复合型裂纹扩展试验 ... 以垂直于裂纹扩展径向平面上的主应力σ1及极径r的组合量 2πrσ1作为主应力因子 σ1,提出了主应力因子下的复合型裂纹扩展的断裂准则及静态断裂模型 ,在此基础上 ,推导了考虑裂纹闭合的扩展速率公式 ,进行了Ⅰ Ⅲ复合型裂纹扩展试验 ,并对断口作了扫描电镜观察分析 ,试验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型裂纹 -Ⅲ复合型裂纹 裂纹扩展 主应力因子 扫描电镜分析 断裂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裂纹尖端无位错区近场的断裂与损伤研究
16
作者 詹志兰 李光霞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CAS 1998年第3期189-195,共7页
在Al单晶Ⅰ型裂纹扩展的透射电镜观察基础上,运用微观位错理论及宏观连续损伤力学,建立了无位错区(DFZ)附近塑性区的微观断裂模型与损伤线场,并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位错密度最大处与损伤值最大处与实验观察到的微孔洞... 在Al单晶Ⅰ型裂纹扩展的透射电镜观察基础上,运用微观位错理论及宏观连续损伤力学,建立了无位错区(DFZ)附近塑性区的微观断裂模型与损伤线场,并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位错密度最大处与损伤值最大处与实验观察到的微孔洞萌生位置非常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裂纹尖端 无位错区 微观断裂模型 损伤线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化变形驱动的非局部宏-微观损伤模型的真Ⅱ型裂纹模拟 被引量:3
17
作者 任宇东 陈建兵 卢广达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90-402,共13页
Ⅱ型载荷作用下裂纹变形模式也为Ⅱ型的破坏问题称为真Ⅱ型破坏.准确定量地把握真Ⅱ型破坏的全过程是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本文采用结构化变形驱动的非局部宏-微观损伤模型对真Ⅱ型破坏问题进行了模拟.根据结构化变形理论将点偶的非局部应... Ⅱ型载荷作用下裂纹变形模式也为Ⅱ型的破坏问题称为真Ⅱ型破坏.准确定量地把握真Ⅱ型破坏的全过程是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本文采用结构化变形驱动的非局部宏-微观损伤模型对真Ⅱ型破坏问题进行了模拟.根据结构化变形理论将点偶的非局部应变分解为弹性应变与结构化应变两部分,进而利用Cauchy-Born准则与结构化应变计算点偶的结构化正伸长量.在本文中,结构化应变取为非局部应变的偏量部分.当点偶的结构化正伸长量超过临界伸长量时,微细观损伤开始在点偶层次发展.将微细观损伤在作用域中进行加权求和得到拓扑损伤,并通过能量退化函数将其嵌入到连续介质-损伤力学框架中进行数值求解.进一步地,本文采用Gauss-Lobatto积分格式计算点偶的非局部应变,将积分点数目降低到4个,显著降低了前处理和非线性分析的计算成本.通过对Ⅱ型加载下裂尖应变场的分析揭示了采用偏应变作为结构化应变的原因.对两个典型真Ⅱ型破坏问题的模拟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不仅可以把握Ⅱ型加载下的真Ⅱ型裂纹扩展模式,同时可以定量刻画加载过程中的载荷-变形曲线,且不具有网格敏感性.最后指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化变形 非局部宏-微观损伤模型 型破坏 Gauss-Lobatto积分格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接结构的Ⅰ型界面断裂韧性研究进展
18
作者 郭霞 倪虹 +2 位作者 张梅 刘伟丽 高峡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01-1010,共10页
胶接结构相对机械连接有诸多优势,对于航空航天领域中广泛使用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合板的连接更为适用。胶接技术具有重量轻,连接件数目少,不引入新的孔损伤,抗疲劳性能好且能获得气动光滑面等突出优点,是复合材料连接结构设计中的优... 胶接结构相对机械连接有诸多优势,对于航空航天领域中广泛使用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合板的连接更为适用。胶接技术具有重量轻,连接件数目少,不引入新的孔损伤,抗疲劳性能好且能获得气动光滑面等突出优点,是复合材料连接结构设计中的优选方案。其中,胶接界面性能是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从胶接结构Ⅰ型界面断裂韧性测试的加载速率入手,将所有方法分为三大类,动态冲击加载、疲劳裂纹扩展和准静态裂纹扩展。其中,准静态裂纹扩展是使用最为频繁的,也是最能体现裂纹扩展过程的一种方法。本文从试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三个方面对国内外在胶接结构界面断裂韧性准静态加载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综述,重点介绍了裂纹尖端识别方法,理论分析计算方法以及以粘聚区模型(CZM)为代表的数值模拟方法的研究现状,并对胶接结构Ⅰ型界面断裂韧性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总结,最后对胶黏剂材料、厚度以及表面处理方式对胶接结构性能的影响机制做了综述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接结构 型断裂韧性 加载速率 胶层厚度 粘聚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eremin模型的国产反应堆压力容器材料断裂韧性模拟及试验表征
19
作者 尹祁伟 Jeremy Hure +3 位作者 罗英 董元元 杨志海 闫萌 《电子技术应用》 2024年第S01期50-54,共5页
为对反应堆压力容器材料的断裂行为进行描述及概率预测,使用0.5英寸厚度CT试样进行了断裂韧性试验,并对韧性试样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通过将试验结与数值模拟结合,获得材料的Beremin模型参数,并使用获得参数的Beremin模型对材料的... 为对反应堆压力容器材料的断裂行为进行描述及概率预测,使用0.5英寸厚度CT试样进行了断裂韧性试验,并对韧性试样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通过将试验结与数值模拟结合,获得材料的Beremin模型参数,并使用获得参数的Beremin模型对材料的不同类型的断裂概率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获得的最大张开应力的位置与试验断裂起裂点的位置较为吻合,Beremin模型预测结果对Ⅰ型断裂的符合性较好,对Ⅰ型加Ⅱ型混合断裂的适用性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韧性 Beremin模型 混合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表面粗糙度与空化效应的组合密封润滑分析
20
作者 张毅 熊子杰 +2 位作者 李大建 熊思阳 钟思鹏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8-394,425,共8页
为了研究表面粗糙度及空化效应对压裂泵柱塞密封副密封性能的影响,基于稳态Reynolds方程,建立了粗糙峰和空化效应影响下组合密封的弹流润滑数值模型.在数值模拟基础上,采用有限体积法求解稳态Reynolds方程,研究了密封副在表面粗糙度影... 为了研究表面粗糙度及空化效应对压裂泵柱塞密封副密封性能的影响,基于稳态Reynolds方程,建立了粗糙峰和空化效应影响下组合密封的弹流润滑数值模型.在数值模拟基础上,采用有限体积法求解稳态Reynolds方程,研究了密封副在表面粗糙度影响下的油膜厚度、油膜压力、油膜流速分布规律,以及不同的往复速度和滑环表面粗糙度对密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外行程流体动压效应微弱,油膜在空气侧附近会出现空化现象;较高的往复速度有利于减小泄漏量及摩擦阻力;滑环表面粗糙度从0.8μm增加到1.8μm时,净泄漏量与外行程摩擦力分别升高了180.4%和11.17%.因此,在工作过程中应设置较高的往复速度和使用较低粗糙度的滑环以提高密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泵柱塞密封副 表面粗糙度 混合润滑模型 密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