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仿蜂巢分形微管道网络中的流动与换热 被引量:20
1
作者 董涛 陈运生 +3 位作者 杨朝初 毕勤成 吴会龙 郑国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618-1625,共8页
受自然界中蜂巢结构分形特征的启发,设计和加工了仿蜂巢分形微管道网络,并进行了参数优化.在微管道截面参数、对流传热系数、传热温差均相同的条件下,对流动与换热特性的理论分析表明:加热底面积相同时,仿蜂巢分形微管道网络所能带走的... 受自然界中蜂巢结构分形特征的启发,设计和加工了仿蜂巢分形微管道网络,并进行了参数优化.在微管道截面参数、对流传热系数、传热温差均相同的条件下,对流动与换热特性的理论分析表明:加热底面积相同时,仿蜂巢分形微管道网络所能带走的热量可达平行阵列微管道网络的5倍以上;不计分流、合流效应,总换热量一定时,仿蜂巢分形微管道网络所需的泵送功率约为传统平行阵列微管道网络的1/10.恒定热流条件下的去离子水层流对流换热实验也证明:仿蜂巢分形微管道网络比传统的平行阵列微管道网络具有更高的Nusselt数和更低的流动压降.这种分形微管道网络除用于电子器件冷却,还可用于微燃料电池极板、微混合器、微生化反应器等微化工系统结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 微通道 分形网络 流动 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气透平叶片树状分形内冷微通道的换热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税琳棋 黄博 +2 位作者 董坤坤 史晓军 李法敬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3-50,共8页
针对燃气透平叶片内部对流冷却特点,基于能量输运原理和分形几何理论生成了适用于叶片内部流体输运的分形网络,并设计了4级T型树状分形分叉微通道内冷结构。在建立的透平叶片内冷微通道对流冷却实验平台上,研究了通道进口雷诺数和加热... 针对燃气透平叶片内部对流冷却特点,基于能量输运原理和分形几何理论生成了适用于叶片内部流体输运的分形网络,并设计了4级T型树状分形分叉微通道内冷结构。在建立的透平叶片内冷微通道对流冷却实验平台上,研究了通道进口雷诺数和加热功率对空气的努塞尔数、摩擦系数和强化换热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雷诺数从194增大到19 400时,空气的平均努塞尔数增大148.5%,摩擦系数从0.78减小到0.009,最大强化换热因子在通道进口雷诺数为17 300时获得;加热功率从10 W增大到110 W时,平均努塞尔数降低35.9%,而摩擦系数几乎不变,加热功率为10 W时具有最佳的强化换热特性;分叉结构耦合共轭传热效应显著提高了第2、第3级微通道的当地努塞尔数;相比于前3级通道,末级通道的换热性能受雷诺数和加热功率的影响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透平 叶片内冷 树状分形微通道 强化换热特性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表面微观形貌建模与微通道流动特性仿真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清辉 郑旭 +1 位作者 潘敏强 李静蓉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共6页
针对金属表面功能结构的多尺度数字化设计问题,基于机械加工表面微观形貌中存在的自仿射分形特性,探索了将W eierstrass-Mandelbrot分形与三维参数曲面相合成的数学方法.该方法能够将表面功能结构的微观粗糙形貌与宏观模型相集成,从而... 针对金属表面功能结构的多尺度数字化设计问题,基于机械加工表面微观形貌中存在的自仿射分形特性,探索了将W eierstrass-Mandelbrot分形与三维参数曲面相合成的数学方法.该方法能够将表面功能结构的微观粗糙形貌与宏观模型相集成,从而有效支持表面功能结构的多尺度形貌建模.以犁削成形的V型毛细微通道的微流体特性为仿真研究对象,建立了具有多尺度形貌特征的三维实体模型,同时分析了雷诺数、表面高度尺度系数和分形维数等对该微通道流动特性的影响,发现:阻力系数随雷诺数的增大而减小,随表面高度尺度系数的增大而增大,粗糙表面产生的漩涡对流体的影响不能忽视,且随粗糙度的增加越来越突出;根据W eierstrass-Mandelbrot函数构造的表面形貌分形维数的增加将导致通道阻力系数的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功能结构 分形 微观形貌 微通道 流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层分形微通道的液冷板散热性能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文豪 李波 +2 位作者 丁月 贝绍轶 张兰春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587-1590,1678,共5页
针对锂离子电池的温升特性,建立了一种基于双层分形微通道的液冷板。采用Fluent软件对该模型的散热性能进行仿真分析,在2 C下放电,提高冷却液的流量可以明显降低液冷板的最高温度和温差;降低冷却液的温度可以大幅降低液冷板的最高温度,... 针对锂离子电池的温升特性,建立了一种基于双层分形微通道的液冷板。采用Fluent软件对该模型的散热性能进行仿真分析,在2 C下放电,提高冷却液的流量可以明显降低液冷板的最高温度和温差;降低冷却液的温度可以大幅降低液冷板的最高温度,但温差趋于稳定。对液冷板结构优化,与原有的模型相比,最高温度下降了0.5℃,温差下降了1.7℃,进出口压力差降低了176 Pa。在相同的工况下对优化后的模型和单通道模型进行对比仿真分析,优化后模型最高温度27.9℃,温差3.8℃,进出口压力差下降了83.25%,在更低的冷却泵消耗下能很好地满足电池工作温度要求。设计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实验与仿真结果误差维持在8%以内,液冷板散热效果仿真具有准确性,液冷板散热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双层分形微通道 仿真分析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表面形貌对微通道对流换热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蓝伟 钟显朴 +1 位作者 王亮 邢菲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774-2781,共8页
为推动微通道冷却技术在航空发动机中的应用,进一步提高航空发动机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粗糙度扫描仪等多方式扫描得到实际加工物体表面形貌,结合分形理论进行处理,得到真实、光滑、分形插值、康托尔集四类圆形截面管模型,管径100~... 为推动微通道冷却技术在航空发动机中的应用,进一步提高航空发动机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粗糙度扫描仪等多方式扫描得到实际加工物体表面形貌,结合分形理论进行处理,得到真实、光滑、分形插值、康托尔集四类圆形截面管模型,管径100~400μm;采用格子Boltzmann方法进行数值模拟,首先通过与文献中实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此方法的正确性,然后对空气在这四类圆形截面微通道中的对流换热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雷诺数Re=80~640。结果发现:表面形貌是微通道中对流换热不可忽略的因素,相对粗糙度越大越有利于换热,真实扫描管的换热性能要比相同条件下光滑管高2.22%;分形理论可用于微通道表面形貌的构建,在相同迭代次数下,分形插值模型与真实扫描形貌换热性能相差0.03%,而康托尔集模型与真实扫描形貌换热性能相差1.88%,分形插值模型较康托尔集模型更能真实地反映实际形貌;微通道中,随着雷诺数的增加Nu将不再是常数,而是有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子BOLTZMANN方法 微通道 对流换热 表面形貌 分形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道结构对分形微通道换热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夏国栋 刘贺征 马丹丹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25年第9期1017-1023,共7页
微通道散热器是应对电子器件散热的有效方法,但目前常规通道存在功耗大等问题。分形结构被认为是质能运输效率最高结构之一。按照Murray定律和“黄金比例phi”设计Y型和Ψ-Y型微通道的结构,得到4种微通道:Ψ-Y-M、Y-M、Ψ-Y-phi、Y-phi... 微通道散热器是应对电子器件散热的有效方法,但目前常规通道存在功耗大等问题。分形结构被认为是质能运输效率最高结构之一。按照Murray定律和“黄金比例phi”设计Y型和Ψ-Y型微通道的结构,得到4种微通道:Ψ-Y-M、Y-M、Ψ-Y-phi、Y-phi。研究采用Fluent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phi型结构比Murray型结构底面温度低;Ψ型结构比Y型结构的底面温度分布更均匀。引入性能系数(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COP)来评价各结构的综合性能,Ψ-Y-M的COP相较于Y-M增长了约3%,Ψ-Y-phi和Y-phi的COP都小于Y-M,前者减小约6%,后者减小约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分形 流动 换热 低功耗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