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旅游影响下黄河上游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演进研究
1
作者 韩子轩 陈金林 《资源与产业》 2025年第1期120-131,共12页
基于生态旅游、人类活动以及自然环境三者之间的联系,构建生态旅游影响下人与自然关系理论模型,并以黄河上游地区17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8—2022年生态旅游影响下的黄河上游人... 基于生态旅游、人类活动以及自然环境三者之间的联系,构建生态旅游影响下人与自然关系理论模型,并以黄河上游地区17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8—2022年生态旅游影响下的黄河上游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情况进行测度,并对比分析黄河上游各城市在生态旅游影响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水平的时间和空间差异,以期为黄河上游地区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和区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研究表明:1)2008—2022年黄河上游区域各城市的经济社会综合评价指数呈持续且显著的递增趋势,资源环境综合评价指数也呈现出增长态势,但具有波动性与不稳定性;2)近15年来,黄河上游区域各城市以2013年为时间节点,2013年之前各城市的资源环境保护力度超前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2013年之后资源环境保护力度则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但总体而言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均呈稳步攀升的态势;3)黄河上游区域各城市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发展过程可细化为3个阶段:2008—2011年为完全失调时期,2012—2017年为调和发展时期,2018—2022年为初级协调时期;4)2008—2022年黄河上游区域各城市人与自然关系耦合协调度呈逐步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较低,耦合协调度最高的类型仍是初级协调,空间分布上呈现“西南高、东北低”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旅游 耦合协调度 演进趋势 黄河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内涵、特征及其实践路径
2
作者 王琦 张蕾 《上海节能》 2025年第2期145-151,共7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强调内在的绿色发展,摒弃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转而采用创新驱动、低碳环保的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这一理念深受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天人合...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强调内在的绿色发展,摒弃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转而采用创新驱动、低碳环保的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这一理念深受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天人合一”“生生不息”等的影响,并在新时代对其加以创新和发展,核心是构建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并以美丽中国的建设为目标引领。在本质特征上,该现代化模式体现出继承性与发展性、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科学性与创新性的统一。发展绿色生产力,打破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张态势;强化生态教育,培育环境友好型公民素养,打好生态文明的群众基础;遵循全球化潮流,构筑合作共赢的生态新蓝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生态文明 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wthorne's Pursuit of an Ideal Harmony——A Case Study of the Image of Forest in Hawthorne's The Scarlet Letter
3
作者 黄霁歆 《海外英语》 2016年第12期149-150,共2页
As a masterpiece of Hawthorne's works, The Scarlet Letter sets up on New England in the seventieth century and successfully depicts the cruelty of Puritan society and the kill to human nature. However, it seems th... As a masterpiece of Hawthorne's works, The Scarlet Letter sets up on New England in the seventieth century and successfully depicts the cruelty of Puritan society and the kill to human nature. However, it seems that this is not the only purpose for the author to criticize the Puritanism. Hawthorne also endeavors to pursuit an ideal harmony through the image of the forest,which is omitted by most of the scholars who research Hawthorne's works, especially for The Scarlet Letter. In this thesis, it aims to illustrate the ideal harmony from two perspectives: first, the image of the forest stands for the harmony of the primitive life; second, the image of the forest represents the harmony of the development both in body and mi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RITAN society human nature harmony IMAGE of FORE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荀子生态思想中汲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智慧
4
作者 苏成爱 刘娇 《宜春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3-18,65,共7页
追溯中国传统文化,萃取先秦时期蕴含在荀子思想之中的生态智慧——“敬天”“顺天”“用天”思想,实现了其在“生态文明理念”“生态哲学观”“生态消费观”三个维度的继承与发展,使中国式生态现代化道路具备鲜明的时代性与先进性。深... 追溯中国传统文化,萃取先秦时期蕴含在荀子思想之中的生态智慧——“敬天”“顺天”“用天”思想,实现了其在“生态文明理念”“生态哲学观”“生态消费观”三个维度的继承与发展,使中国式生态现代化道路具备鲜明的时代性与先进性。深入挖掘荀子生态思想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智慧,可以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 生态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故都的秋》的人文之美
5
作者 徐蕊 黄昕玥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37-140,共4页
《故都的秋》是一篇意蕴丰富的写景抒情散文。中学教师在授课时注重于对文章“秋味”的分析,将作品的写景手法与抒情方式作为教学重点,而往往忽视对作品深厚的人文底蕴的品味。北平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北平人敬畏自然与热爱生活,追求天... 《故都的秋》是一篇意蕴丰富的写景抒情散文。中学教师在授课时注重于对文章“秋味”的分析,将作品的写景手法与抒情方式作为教学重点,而往往忽视对作品深厚的人文底蕴的品味。北平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北平人敬畏自然与热爱生活,追求天人合一的文化意蕴;作者郁达夫对尽情、尽性、有情趣的生命形式的追求,这些共同构成了整篇作品的内在人文之美。只有带领学生深入体悟这份人文之美,作者写作此文的意图才不会被掩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都的秋》 人文之美 和谐自然 有情趣的生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思想引领、探索历程与基本遵循
6
作者 申怡铭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7-27,共11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本源,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观深刻批判了资本的反生态性,提出“两个和解”的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本源,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观深刻批判了资本的反生态性,提出“两个和解”的重要观点。在继承这一自然观的基础上,随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不断深入,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态思想。在伟大思想的引领下,党带领人民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四个时期的生态文明建设探索,以实际行动推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不断提高国家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系统治理生态环境,倡导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并以优质的生态产品普惠民生,中国将以自身的绿色现代化推动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 现代化 思想引领 历史进程 基本遵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唯物史观视域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本质探微
7
作者 洪秀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4-41,共8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与唯物史观的内在逻辑高度一致:它以“现实的个人”作为逻辑起点,既确立了人的自我生成、自主创造的历史主体地位,又确立了人的历史制约性,强调以生态理性代替经济理性,保障人民环境权益的平等性;它以人与自然...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与唯物史观的内在逻辑高度一致:它以“现实的个人”作为逻辑起点,既确立了人的自我生成、自主创造的历史主体地位,又确立了人的历史制约性,强调以生态理性代替经济理性,保障人民环境权益的平等性;它以人与自然的实践关系为认识论基础,肯定人与自然在本体论层面构成生命、生活维度上的共生共荣关系,要求以生产力的绿色转型真正实现生态化和现代化的融通共赢,与欧美国家生态现代化理论存在本质差别;它以“两个和解”作为价值旨归,破除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内生性的人类中心主义、物质主义、发展主义、生态异化等诸多积弊,超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人与自然之间虚幻的、抽象的共同体关系,倡导构建“真正的共同体”以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全面解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机统一是遵循人类历史客观规律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现实的个人 实践关系 绿色发展 两个和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7
8
作者 左其亭 张乐开 +1 位作者 张羽 马军霞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15,65,共7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在分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关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论体系,包括研究对象、基本内涵、理论...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在分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关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论体系,包括研究对象、基本内涵、理论基础和基本理论,并分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论的三方面应用实践,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水利现代化、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论的国家水网建设和人水和谐论及其应用,以期为我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目标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理论体系 人与自然系统 应用实践 和谐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水利现代化建设体系及实施路线图 被引量:17
9
作者 左其亭 纪义虎 +2 位作者 马军霞 张志卓 杨振龙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共5页
水利现代化是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厘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水利现代化建设体系和实施路线,是目前亟须解决的课题。在深入剖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基础上,分析了水利现代化建设需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提出了人与自然... 水利现代化是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厘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水利现代化建设体系和实施路线,是目前亟须解决的课题。在深入剖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基础上,分析了水利现代化建设需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水利现代化建设体系框架,从理论、技术、工程、投资、制度、监控、管理、服务等8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其主要建设内容;将水利现代化建设分为准备工作阶段、快速发展阶段、不断完善阶段3个阶段,并绘制了水利现代化建设路线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现代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建设体系 实施路线图 人水和谐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水利工作的新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被引量:13
10
作者 钱正英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3-247,共5页
从水利工作的根本性质、中国水利建设的类型和发展历程指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水利工作中最为本质的问题.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后水利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以及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指出应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探索水利工作前进的方向,并从4个方... 从水利工作的根本性质、中国水利建设的类型和发展历程指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水利工作中最为本质的问题.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后水利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以及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指出应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探索水利工作前进的方向,并从4个方面进行论述.在阐述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各种不同认识时指出两种极端认识,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作为中国水利工作的新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水利工程 水利建设 水资源 防洪减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人”的价值观评述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李承宗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4-178,共5页
“生态人”以全人类利益和追求为基础,在自然生态价值观和社会生态价值观等方面提出了比较系统的价值理念。它不仅是对传统价值观和主流价值观的否定,是比较具有挑战性的社会思潮之一,而且它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解决全... “生态人”以全人类利益和追求为基础,在自然生态价值观和社会生态价值观等方面提出了比较系统的价值理念。它不仅是对传统价值观和主流价值观的否定,是比较具有挑战性的社会思潮之一,而且它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解决全球生态危机等问题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人” 价值观 自然生态 社会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有机食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0
12
作者 买娜 解利华 常铮 《粮食与食品工业》 2007年第1期32-33,37,共3页
介绍了有机食品的特点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作用,并概述了我国有机食品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关键词 有机食品 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管子》之生态城市思想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谭瑛 《规划师》 2005年第10期5-7,共3页
早在二千七百年前,《管子》一书就提出了“天人合一”的生态命题和“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的生态城市思想,强调“无违自然”,提倡通过自然现象来规范城市社会的有序发展,突出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整体性,管子的这些思想对我国现今... 早在二千七百年前,《管子》一书就提出了“天人合一”的生态命题和“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的生态城市思想,强调“无违自然”,提倡通过自然现象来规范城市社会的有序发展,突出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整体性,管子的这些思想对我国现今认识和研究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等仍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子》 生态城市思想 天人合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视阈中的生命伦理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爱华 《伦理学研究》 CSSCI 2008年第3期26-33,共8页
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视阈透视生命伦理便形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生命伦理之维。人与自然和谐具有三重内涵,一是作为"人的无机的身体的自然界"与人的和谐;二是作为生成人身体的生物链的自然与人的和谐;三是"作为人自身身体的自... 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视阈透视生命伦理便形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生命伦理之维。人与自然和谐具有三重内涵,一是作为"人的无机的身体的自然界"与人的和谐;二是作为生成人身体的生物链的自然与人的和谐;三是"作为人自身身体的自然"与人的和谐。随着科学技术包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与自然伦理关系的传统和谐状况遭到严峻的挑战,环境伦理问题日益凸显,进而导致大量的物种锐减,并且使得许多物种濒临灭亡;基因技术和人工生殖技术的发展与运用也隐含双重悖论:为了彻底地提高人类生命和人类文明的质量,必须对"自然人"进行彻底的改良;而一旦对人实现彻底的改良,这是否蕴涵一种"善良的"强制和"德性的恐怖"?这样,人与自然和谐不仅具有生命伦理意蕴,而且具有生命伦理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 和谐 生命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灌区水利现代化建设框架及实践探索 被引量:7
15
作者 左其亭 邱曦 +2 位作者 符运友 曹宏斌 纪义虎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0-35,45,共7页
灌区水利现代化建设是新时期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具体实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先进理念,是实现灌区水利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指引。在深入探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灌区水利现代化建设是新时期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具体实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先进理念,是实现灌区水利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指引。在深入探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和灌区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上,构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灌区水利现代化建设框架,包括六条基本原则、四大建设目标、五大体系布局和八项主要内容;并在河南省广利灌区开展了灌区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初步探索,进一步明确了灌区水利现代化的建设目标与主要工作内容,为灌区水利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现代化 建设框架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水和谐论 广利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水利现代化建设探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左其亭 张志卓 +2 位作者 马军霞 杨振龙 纪义虎 《中国水利》 2021年第10期S0004-S0006,S0003,共4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正确处理人类与自然界相互关系的一种先进理念。新时代,我国水利现代化建设需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在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水利现代化建设关系分析基础上,阐述了水利现代化建设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重要...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正确处理人类与自然界相互关系的一种先进理念。新时代,我国水利现代化建设需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在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水利现代化建设关系分析基础上,阐述了水利现代化建设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重要意义,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水利现代化建设框架,包括一条建设主线、两大战略目标、三个重点对象、四条基本原则和五项关键内容;介绍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水利现代化建设思路以及需要把控的关键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现代化建设 两大战略 先进理念 重点对象 相互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对抗到和谐的诗意回归——《古舟子咏》:人与自然的和谐主题 被引量:3
17
作者 姚本标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9-32,共4页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以抒写自然为主旋律,柯尔律治本人在其经典文论《文学传记》里有深刻描述。《古舟子咏》是英国浪漫主义的经典作品,其作者柯尔律治的创作意图即原初主题即是反映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诗歌首先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对立给人...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以抒写自然为主旋律,柯尔律治本人在其经典文论《文学传记》里有深刻描述。《古舟子咏》是英国浪漫主义的经典作品,其作者柯尔律治的创作意图即原初主题即是反映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诗歌首先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对立给人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暗示了人只有热爱自然、热爱他人,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才能获得自我拯救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尔律 治《古舟子咏》 人与自然 对抗 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建设人与自然和谐水工程的认识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宁 《中国水利》 2007年第4期13-17,共5页
简要概述了我国水工程建设的进展情况,归纳了当前对水工程的主要看法,阐述了当前水工程建设的趋利说、趋害说的观点以及对水工程建设理念的新探索,提出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正确把握水工程建设的定位,科学选择与... 简要概述了我国水工程建设的进展情况,归纳了当前对水工程的主要看法,阐述了当前水工程建设的趋利说、趋害说的观点以及对水工程建设理念的新探索,提出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正确把握水工程建设的定位,科学选择与评价水工程目标,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水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 水工程 生态系统 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形思想 被引量:3
19
作者 林涛 林小松 《中外建筑》 2013年第9期33-35,共3页
本文对分形的由来与定义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列举了两种经典分形实例;论述了中国古典园林整体指导思想——"天人合一"具有分形思想;论证了它的具体造园手法——筑山、理水、植物布置、建筑设计、路线组织中均包含分形的特征;最... 本文对分形的由来与定义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列举了两种经典分形实例;论述了中国古典园林整体指导思想——"天人合一"具有分形思想;论证了它的具体造园手法——筑山、理水、植物布置、建筑设计、路线组织中均包含分形的特征;最后指出中国古典园林具有朴素的分形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园林 分形 天人合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西部大开发的基本观点和植被建设中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9
20
作者 周晓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7-104,共8页
本文对西部开发的历史经验作了简要的回顾 ;对可持续发展途径应遵循的人与自然和谐共进、区域建设定位应与环境特征梯度相对应和适度发展等基本观点从理论和实践意义上作了阐明 ;对植被发展的边界从需要和可能两方面作了分析 ,并对确定... 本文对西部开发的历史经验作了简要的回顾 ;对可持续发展途径应遵循的人与自然和谐共进、区域建设定位应与环境特征梯度相对应和适度发展等基本观点从理论和实践意义上作了阐明 ;对植被发展的边界从需要和可能两方面作了分析 ,并对确定的方法和依据通过实例给以了说明 ;对植被建设中的节水材料选育、群落结构合理性、天保工程和合理采伐 3个方面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 环境承载力 适度发展 植被发展边界 科技 西部大开发 可持续发展 植被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