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故障电弧方波曲线相似度的输电线路单端故障测距时域算法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钢 徐子利 +1 位作者 梁远升 龚超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109-113,共5页
输电线路发生的故障大多是瞬时性故障,瞬时性故障的暂态电弧电压特性为单端故障测距的实现提供可能。基于Mayr电弧模型对故障电弧的暂态特性进行分析,指出故障相电弧故障点的时域暂态方波曲线特征;为将故障电弧特性应用于单端故障测距,... 输电线路发生的故障大多是瞬时性故障,瞬时性故障的暂态电弧电压特性为单端故障测距的实现提供可能。基于Mayr电弧模型对故障电弧的暂态特性进行分析,指出故障相电弧故障点的时域暂态方波曲线特征;为将故障电弧特性应用于单端故障测距,提出了输电线路沿线电压的方波曲线相似度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基于Bergeron输电线路时域传输方程,利用测量端电气量,推算输电线路沿线观测点故障相的瞬时计算电压,并对沿线各观测点的故障相计算电压进行方波曲线相似度评价,通过比较各观测点的相似度指标选取故障点。最后,基于ATP/EMTP建立输电线路故障仿真模型,通过大量的仿真分析验证所提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测距 单端法 时域法 电弧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间反转理论的结构损伤图像表征方法 被引量:21
2
作者 王强 袁慎芳 +1 位作者 邱雷 孙亚杰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816-1821,共6页
结构损伤的监测、定位和辨识技术是结构健康监测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也是当前研究的难点之一。针对结构损伤监测及表征方法研究的不足,分析了时间反转聚焦和四点圆弧定位法原理,在此基础上对四点圆弧定位实现方法进行了改进和扩展,提出了... 结构损伤的监测、定位和辨识技术是结构健康监测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也是当前研究的难点之一。针对结构损伤监测及表征方法研究的不足,分析了时间反转聚焦和四点圆弧定位法原理,在此基础上对四点圆弧定位实现方法进行了改进和扩展,提出了基于时间反转方法的结构损伤图像表征方法,采用Lamb波主动健康监测技术在铝板结构试件上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为简单有效的表征损伤特征和范围,有助于结构健康监测的实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健康监测 时间反转 损伤表征 四点圆弧定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弧反射法电缆故障测距中的电弧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峰 徐丙垠 颜廷纯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4-108,共5页
准确掌握电缆故障电弧电阻的动态特性对电弧反射法(ARM)电缆故障测距技术研究和设备研制至关重要。为此,在理论推导和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分析了ARM故障测距时电缆故障电弧的特性,建立了可以模拟ARM方式下电缆故障的通用的Mayr电弧模型,对... 准确掌握电缆故障电弧电阻的动态特性对电弧反射法(ARM)电缆故障测距技术研究和设备研制至关重要。为此,在理论推导和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分析了ARM故障测距时电缆故障电弧的特性,建立了可以模拟ARM方式下电缆故障的通用的Mayr电弧模型,对故障电弧电阻的变化规律进行仿真计算。实验结果表明,电弧电阻仿真计算的平均相对误差不大于12%,最大相对误差不大于29%,满足ARM测距仿真要求,说明了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模型 电弧电阻动态特性 电弧反射法 电缆故障测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弧反射电缆故障测距装置脉冲发射时刻选择算法 被引量:8
4
作者 李峰 徐丙垠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88-91,共4页
电弧反射法(ARM)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电缆故障测距方法。由于不清楚测试过程中电缆故障点电弧电阻的动态特性,因此施加测试脉冲时脉冲发射时刻的选择比较困难。分析了ARM测距装置放电过程中的电压和电流特性,以及故障点的电弧电阻特性。论... 电弧反射法(ARM)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电缆故障测距方法。由于不清楚测试过程中电缆故障点电弧电阻的动态特性,因此施加测试脉冲时脉冲发射时刻的选择比较困难。分析了ARM测距装置放电过程中的电压和电流特性,以及故障点的电弧电阻特性。论证了在直流电弧放电阶段电弧电阻较低而且稳定,是发射脉冲的最佳时段。据此提出根据电流最大值和故障点电弧电阻的动态特性选择脉冲发射时刻的算法。该方法仅需计算ARM测距装置电压采样数据的方差,即可判断故障电弧电阻的状态,进而确定脉冲发射时刻。装置不需要延弧器,对电弧不稳定故障也能测距。试验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电阻 电弧反射法 脉冲发射时刻 故障测距 二次脉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塔双回线电弧故障单端测距算法 被引量:8
5
作者 束洪春 刘振松 彭仕欣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15,共5页
高压输电线路的短路故障多伴随有电弧,针对目前众多故障定位算法中没有考虑过渡电阻的非线性特性的现状,提出了一种使用单端电气量进行故障测距的算法,该算法首先将耦合双回线解耦为同向量和反向量,根据反向量序网两端电压为零的特点,... 高压输电线路的短路故障多伴随有电弧,针对目前众多故障定位算法中没有考虑过渡电阻的非线性特性的现状,提出了一种使用单端电气量进行故障测距的算法,该算法首先将耦合双回线解耦为同向量和反向量,根据反向量序网两端电压为零的特点,仅利用单侧电流推导故障点处的电压和电流,然后根据电弧故障电压、电流的转移特性构造测距方程,并利用最小二乘方法求解,实现故障测距。该算法使用了最小二乘方法得到故障距离,不需要输入对端系统等值阻抗,从理论上保证了该算法具有较高的测距精度。该算法理论分析简单,电磁暂态程序ATP仿真结果表明该测距算法有效、精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故障 故障测距 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MD的电弧反射电缆故障测距脉冲信号提取方法 被引量:6
6
作者 李峰 徐丙垠 宫士营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2-96,共5页
电弧反射法(ARM)电缆故障测距脉冲信号受故障电弧电压的干扰,故障反射脉冲不易识别,无法满足故障定位要求。分析了干扰产生的原因和受扰脉冲信号的特性,通过经验模态分解(EMD)分析了受扰脉冲信号的时频分布规律。论证了根据受扰脉冲信... 电弧反射法(ARM)电缆故障测距脉冲信号受故障电弧电压的干扰,故障反射脉冲不易识别,无法满足故障定位要求。分析了干扰产生的原因和受扰脉冲信号的特性,通过经验模态分解(EMD)分析了受扰脉冲信号的时频分布规律。论证了根据受扰脉冲信号特定时段均值特性可以对脉冲信号和干扰进行分离。据此提出基于受扰脉冲信号特定时段均值特性和EMD滤波的ARM脉冲信号提取算法。该方法不需要预定义信号分解层数和基函数,完全由数据驱动实现,因而具有较好的自适应能力。实测数据处理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故障测距 电弧反射法 经验模态分解 脉冲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质心频率和BP神经网络的配网故障测距 被引量:10
7
作者 周念成 肖舒严 +1 位作者 虞殷树 王强钢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4154-4166,共13页
故障距离越大,零序电流低频分量含量越高,电流频谱呈现出左移趋势;故障合闸角越接近90°,电流频谱高频分量含量越高;过渡电阻阻值越大,电流频谱低频分量含量越高。据此,提出了基于质心频率的频域故障测距方法。运用质心频率描述电... 故障距离越大,零序电流低频分量含量越高,电流频谱呈现出左移趋势;故障合闸角越接近90°,电流频谱高频分量含量越高;过渡电阻阻值越大,电流频谱低频分量含量越高。据此,提出了基于质心频率的频域故障测距方法。运用质心频率描述电流频谱整体分布特征,过渡电阻、故障距离、故障合闸角对电流频谱的影响通过质心频率刻画,运用BP神经网络模拟过渡电阻、故障距离、故障合闸角与频谱特征量质心频率之间的映射关系,完成测距。同时提出了应对质心频率-故障距离关系曲线不单调特殊情况的辅助判据,结合质心频率曲线与辅助判据确定最终故障位置。测距结果表明,该频域测距方法对混合线路及带分支馈线测距具有明显优势,能适应配网复杂的网架结构,并能够在训练样本数量不足且存在误差时准确测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 频域法测距 质心频率 BP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双回线路电弧故障测距的新相模变换方法 被引量:15
8
作者 束洪春 刘振松 彭仕欣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80-486,共7页
输电线路故障测距一直是经久不衰的研究课题。,根据三相系统和同塔双回线系统的阻抗矩阵关系,从能用单一模量反映所有普通三相系统故障的新相模变换矩阵出发,推导出适用于双回线的相模变换矩阵。提出了一种基于新模量变换的双回线故障... 输电线路故障测距一直是经久不衰的研究课题。,根据三相系统和同塔双回线系统的阻抗矩阵关系,从能用单一模量反映所有普通三相系统故障的新相模变换矩阵出发,推导出适用于双回线的相模变换矩阵。提出了一种基于新模量变换的双回线故障定位时域算法,该算法利用某一故障模量电弧电压、电流的转移特性来构造测距算法。它具有如下特点:算法在时域中进行,所需的时间窗短,不需要滤波等环节;用最小二乘法来提高测距精度,且测距的精度不受过渡电阻、故障类型及对端系统阻抗变化的影响。大量的电磁暂态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很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相系统 耦合双回线 电弧故障 最小二乘法 电磁暂态 故障测距 相模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单相断线故障的辨识与定位 被引量:5
9
作者 琚永安 刘聪 +3 位作者 单汝涛 谭文刚 王飞 倪春雷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3-117,共5页
在66kV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中,架空线路单相断线时有发生并产生虚幻接地现象,依靠传统三相电压特征法无法辨别单相断线和单相接地。针对此类情况结合故障实例,从理论上分析出了单相断线的影响因素和产生虚幻接地的原因,结合故障案... 在66kV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中,架空线路单相断线时有发生并产生虚幻接地现象,依靠传统三相电压特征法无法辨别单相断线和单相接地。针对此类情况结合故障实例,从理论上分析出了单相断线的影响因素和产生虚幻接地的原因,结合故障案例详尽比较单相接地和单相断线的断线点两侧变电站10kV母线电压特征,提出单相断线辨别和故障定位方法,实现正确辨别单相断线与单相接地故障并能准确判断故障区间。为调度员辨别故障类型和故障定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弧线圈接地 单相断线 单相接地 辨别方法 故障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于双轮差速机器人运动的光滑A算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姜道伟 袁亮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0-193,共4页
在智能移动机器人的定位和导航系统中,路径规划是其中的核心问题。传统的A*算法是一种基于栅格的最小路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得到的路径与实际中的最小路径相比,存在路径长、多拐点、不平滑等缺点,不利于双轮差速机器人的运动。在这里,... 在智能移动机器人的定位和导航系统中,路径规划是其中的核心问题。传统的A*算法是一种基于栅格的最小路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得到的路径与实际中的最小路径相比,存在路径长、多拐点、不平滑等缺点,不利于双轮差速机器人的运动。在这里,利用Floyd算法将A*算法进行优化,缩短A*算法得到路径的长度,降低A*算法的拐点,利用圆弧平滑方法将拐点处进行光滑处理,最终得到一条适合双轮差速机器人的行驶路线,降低路径长度约4%-10%,减少累计转折次数约66%-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轮差速机器人 定位和导航 路径规划 A*算法 FLOYD算法 圆弧平滑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