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1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模块输入阻抗影响的ISOP-DAB变换器系统输入均压控制策略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善寿 夏虎 +2 位作者 方潜生 叶伟 王浩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4-130,154,共8页
针对输入串联输出并联双有源全桥(ISOP-DAB)直流变换器系统的子模块元器件参数不一致所导致的输出功率不均分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输入阻抗的ISOP-DAB直流变换器系统输入均压控制策略。通过改进传统单移相控制方法,得到一种能够减小回流功... 针对输入串联输出并联双有源全桥(ISOP-DAB)直流变换器系统的子模块元器件参数不一致所导致的输出功率不均分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输入阻抗的ISOP-DAB直流变换器系统输入均压控制策略。通过改进传统单移相控制方法,得到一种能够减小回流功率的新型单移相(NSPS)控制方法;进一步,基于NSPS分析ISOP-DAB直流变换器系统的输入电压均分、输出功率均分与各模块输入阻抗之间的关系,通过调节NSPS的内移相比,使各模块输入阻抗幅值相等,实现系统输入电压均分以及模块输出功率相等,同时减小双有源全桥变换器的回流功率,提高系统工作功率。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有源全桥变换器 单移相控制 输入串联输出并联 输入电压均分 输出功率均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相量的并联逆变器并网系统超高次谐波零序环流特性分析
2
作者 钟庆 曾子健 +3 位作者 梁铭 王钢 李海锋 汪隆君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6,共7页
为研究共交直流侧母线的并联逆变器并网系统中超高次谐波零序环流特征分量及边带分量的特性,通过分析各逆变器的开关状态研究系统中零序环流的流通路径,并建立零序环流等效电路;利用动态相量法建立计及逆变器间载波相位差的超高次谐波... 为研究共交直流侧母线的并联逆变器并网系统中超高次谐波零序环流特征分量及边带分量的特性,通过分析各逆变器的开关状态研究系统中零序环流的流通路径,并建立零序环流等效电路;利用动态相量法建立计及逆变器间载波相位差的超高次谐波零序环流分析模型;以该模型为基础,分析并联逆变器并网系统的超高次谐波零序环流特征分量特性和边带分量特性。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次谐波 零序环流 动态相量 并联逆变器 并网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交错并联准Z源高增益变换器
3
作者 张涛 李云飞 +3 位作者 张丽 韩庆林 张亚飞 白文龙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2-279,共8页
针对传统交错并联高增益变换器往往需要较大的占空比才可以达到较高输出电压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交错并联准Z源高增益变换器(IPSCN-QZS)结构,通过将传统的交错并联高增益变换器的电感元件更改为准Z源网络同时加入开关电容单元共同构成... 针对传统交错并联高增益变换器往往需要较大的占空比才可以达到较高输出电压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交错并联准Z源高增益变换器(IPSCN-QZS)结构,通过将传统的交错并联高增益变换器的电感元件更改为准Z源网络同时加入开关电容单元共同构成升压结构,实现高电压增益。首先,详细分析IPSCN-QZS变换器的工作原理,推导出电压增益,二极管以及开关管电压应力。然后,搭建一个947 W的试验样机进行验证,实验结果与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以及理论分析的结果一致,验证了IPSCN-QZS变换器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增益 开关电容 准Z源 变换器 交错并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能变流器有源前端模块化交错并联环流抑制
4
作者 张国澎 华森 +3 位作者 刘渤 郑征 陶海军 李常志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78-86,共9页
针对交、直流侧分别并联的储能变流器有源前端模块化交错并联带来的零序环流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无差拍算法的改进环流抑制策略。首先,分析并联模块交错调制对环流的影响,给出系统在三相静止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并建立交错并联系统环流等... 针对交、直流侧分别并联的储能变流器有源前端模块化交错并联带来的零序环流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无差拍算法的改进环流抑制策略。首先,分析并联模块交错调制对环流的影响,给出系统在三相静止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并建立交错并联系统环流等效电路。然后,设计了环流控制器,环流控制通过计算每个模块的环流大小,得出各个模块的零矢量调节参数。其次,对相应模块控制过程中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SVPWM)的零矢量进行调节来抑制环流。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能够更有效地实现环流抑制和均流控制,并将系统效率提高了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变流器有源前端 多模块并联 交错调制 无差拍算法 环流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限流切换的构网型变换器并联系统暂态同步稳定分析
5
作者 吴峰 鲍颜红 +4 位作者 郑建勇 徐泰山 任先成 张金龙 杨可昕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6,共13页
电网短路故障下,并联运行的新能源构网型变换器暂态交互作用显著增强,增加了系统暂态同步失稳风险。文中首先建立了构网型变换器并联系统暂态交互模型。其次,借助传统同步发电机稳定理论,分析了暂态交互能量影响变换器稳定性的作用机理... 电网短路故障下,并联运行的新能源构网型变换器暂态交互作用显著增强,增加了系统暂态同步失稳风险。文中首先建立了构网型变换器并联系统暂态交互模型。其次,借助传统同步发电机稳定理论,分析了暂态交互能量影响变换器稳定性的作用机理,进一步揭示了交互能量作用下的功角牵引机制将促使多变换器稳定性趋近一致或致使稳定性较差的变换器加速失稳。由此,提出了计及限流切换的构网型变换器并联系统稳定域构建方法,并通过稳定域分析了变换器运行状态及控制参数对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规律。最后,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变换器 暂态稳定 并联运行 暂态交互能量 稳定域 限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网型与跟网型变流器混联并网系统配比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斌 张学广 徐殿国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8,共12页
跟网型变流器在弱电网下存在次同步振荡失稳风险,构网型变流器可以改善混联系统在弱电网下次同步频段的稳定性。在新能源场站中可以适当配置构网型单元提高系统稳定性,故构网型/跟网型变流器的配比是影响系统稳定性的关键因素。文中针... 跟网型变流器在弱电网下存在次同步振荡失稳风险,构网型变流器可以改善混联系统在弱电网下次同步频段的稳定性。在新能源场站中可以适当配置构网型单元提高系统稳定性,故构网型/跟网型变流器的配比是影响系统稳定性的关键因素。文中针对构网型与跟网型变流器混联并网系统小干扰稳定性问题,研究了变流器控制系统特性对构网型变流器配比边界条件的影响。首先,建立了构网型与跟网型变流器混联并网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构网型/跟网型变流器控制系统各关键参数以及构网型变流器中电压环控制结构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从保证系统次同步频段小干扰稳定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混联系统中构网型变流器配比下限的关键影响因素,得到了各影响因素约束下配比的稳定边界,并利用频域阻抗法对各影响因素的影响机理进行了解释。最后,基于RT-LAB半实物平台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变流器 跟网型变流器 混联系统 次同步振荡 配比 小信号稳定性 稳定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电子变换器并联系统的稳定控制策略及参数设计
7
作者 汤建 邹志翔 +4 位作者 薛明军 杨黎明 陈琦 袁帅 姚屹洋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108,共7页
在构网型变换器和跟网型变换器组成的并联系统中,变换器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导致该系统存在中低频振荡问题。以一台构网型变换器和一台跟网型变换器组成的并联系统为研究目标,建立两变换器的多输入多输出阻抗模型并分析并联系统的稳定性,... 在构网型变换器和跟网型变换器组成的并联系统中,变换器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导致该系统存在中低频振荡问题。以一台构网型变换器和一台跟网型变换器组成的并联系统为研究目标,建立两变换器的多输入多输出阻抗模型并分析并联系统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锁相环带宽或线路阻抗过大会导致系统失稳。为提升稳定性,提出一种基于双二阶滤波器的稳定控制策略,并从构网型变换器输出阻抗零极点的角度研究双二阶滤波器参数与系统特性根的关系,提出通用的参数设计准则,保证稳定控制策略在多工况运行的设计通用性和有效性。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稳定控制策略和参数设计准则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变换器 跟网型变换器 并联系统 稳定性分析 双二阶滤波器 稳定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噪声源钳位的输入并联输出串联全桥变换器共模噪声抑制方法
8
作者 宋猛 秦苏新 +2 位作者 朱子锐 刘涛 吴红飞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4558-4566,共9页
该文提出基于噪声源钳位原理的输入并联输出串联全桥变换器改进拓扑结构,解决了传统输出串联结构导致的共模噪声恶化问题。采用输出串联结构能够减小高压输出场合下器件电压应力,但高频整流电路直接串联使得dv/dt噪声源叠加作用,导致更... 该文提出基于噪声源钳位原理的输入并联输出串联全桥变换器改进拓扑结构,解决了传统输出串联结构导致的共模噪声恶化问题。采用输出串联结构能够减小高压输出场合下器件电压应力,但高频整流电路直接串联使得dv/dt噪声源叠加作用,导致更严重的共模噪声问题。该文建立输入并联输出串联全桥变换器共模噪声分析模型,分析串联噪声源相互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整滤波电感位置,为噪声源构造了稳定的参考地,从而避免了噪声源串联叠加导致的共模噪声问题。最后,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的改进电路结构能够有效地降低共模噪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并联输出串联 全桥变换器 共模噪声抑制 噪声源钳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联充电模块高精度自适应均流技术研究
9
作者 李秉宇 杜旭浩 +1 位作者 蔡子文 乔颖 《全球能源互联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0-316,共7页
电力场站应急备用电源的充电模块可能会出现其等值参数退化所致的不均充现象,将加速功率器件老化和蓄电池最大可放电容量衰减。为延长充电模块的整机工作寿命,为蓄电池高质量供电,必须攻克并联充电模块低成本均流控制技术。揭示了电路... 电力场站应急备用电源的充电模块可能会出现其等值参数退化所致的不均充现象,将加速功率器件老化和蓄电池最大可放电容量衰减。为延长充电模块的整机工作寿命,为蓄电池高质量供电,必须攻克并联充电模块低成本均流控制技术。揭示了电路参数与频率增量对充电模块均流效果的影响;提出了以电流偏差为观测量、工作频率为控制量的并联模块自适应均流解决方案,设计了双精度自适应均流策略和电压选调电路,给出蓄电池均浮充循环时双精度自适应控制电路的工作时序;开发了双精度自适应均流充电模块样机,验证结果表明基于双精度自适应均流技术的并联充电模块在输入输出全工况下具有良好的鲁棒性:20%负载(2 A)和50%负载(5 A)下绝对均流不平衡度分别小于5%和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充电模块 LLC变换器 均流电路 均流不平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解耦模型预测控制的三相交错并联三电平DC-DC变换器均流控制策略
10
作者 孙曙光 徐永海 +2 位作者 袁敞 宋昕一 陈怡薇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3-26,共14页
针对三相交错并联三电平DC-DC变换器相间电流易受参数失配影响而不均衡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解耦模型预测控制的均流控制策略。基于虚拟电压源对变换器进行拓扑等效,建立了变换器的平均状态方程。在此基础上,引入扩张状态观测器补偿相间... 针对三相交错并联三电平DC-DC变换器相间电流易受参数失配影响而不均衡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解耦模型预测控制的均流控制策略。基于虚拟电压源对变换器进行拓扑等效,建立了变换器的平均状态方程。在此基础上,引入扩张状态观测器补偿相间电流差值中的耦合扰动,并基于控制环路的解耦关系提出一种具有间接控制变量与归一化代价函数的解耦模型预测控制。所提均流控制策略通过多控制环节的独立寻优,在实现变换器相间均流的同时可兼顾输入电压均压与平均输出电流跟踪的控制目标。同时,对解耦电流内环进行降阶等效,简化电压外环控制参数设计。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提均流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交错并联三电平DC-DC变换器 均流 扩张状态观测器 解耦模型预测控制 降阶等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温均衡的并联变流器分流控制策略
11
作者 杨金东 刘红文 +2 位作者 党军朋 陈桦 荣飞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5-104,共10页
功率器件作为并联变流器的核心部件,其结温不均衡会影响系统可靠性。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结温均衡的并联变流器分流控制策略。首先,构建了以各变流器输出电流值为自变量、以器件结温差与系统损耗之和最小为目标的多目标优化函数。其次,利... 功率器件作为并联变流器的核心部件,其结温不均衡会影响系统可靠性。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结温均衡的并联变流器分流控制策略。首先,构建了以各变流器输出电流值为自变量、以器件结温差与系统损耗之和最小为目标的多目标优化函数。其次,利用智能算法对该函数进行求解,获得各变流器的最优电流分配方案。最后,通过动态调整各变流器的输出电流,实现器件结温的主动均衡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不仅能有效降低器件间的结温差,而且在工况动态变化时仍保持稳定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变流器 IGBT结温 功率器件损耗 结温均衡 粒子群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直流汇集型风电场送出系统的双极DC/DC变换器及其短路限流
12
作者 玄东旭 樊艳芳 +3 位作者 侯俊杰 卢俊龙 孙瑶 李小龙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05-618,I0016,I0017,共16页
直流汇集型风电场为“沙戈荒”新能源送出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案。然而,其核心设备直流变换器亟须突破功率低、电压受限等技术瓶颈。为了克服上述问题,实现伪双极直流汇集系统与真双极直流送出系统的互联,提出了一种具备短路电流限制能力... 直流汇集型风电场为“沙戈荒”新能源送出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案。然而,其核心设备直流变换器亟须突破功率低、电压受限等技术瓶颈。为了克服上述问题,实现伪双极直流汇集系统与真双极直流送出系统的互联,提出了一种具备短路电流限制能力的双极直流变换器。首先,分析了所提变换器的拓扑运行原理及参数设计方法,并提出了与之相匹配的控制与调制方法,然后对该变换器的故障电流阻断过程进行了研究。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软件搭建模型,验证了所提逆阻自均压型模块化多电平直流变换器拓扑结构和控制策略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双极直流变换器能够匹配伪双极风电场与真双极送出线路两端运行方式的差异,并能快速阻断故障电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汇集风电场 两级升压并联 模块化多电平直流变换器 单双极转换 故障自清除 短路电流限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型CD单元的两相交错并联高增益Boost变换器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向真 刘灿 +3 位作者 杜燕 张涛 陶燕 王锦秀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8-418,共11页
为减少基于电容-二极管(CD)升压单元的两相交错并联高增益Boost变换器的CD单元数量,提升变换器电压增益,提出一种最后两级CD单元电容并联充电、串联供电的新型两相交错Boost变换器拓扑结构,进一步发挥CD单元的升压能力。分析新型3CD、4C... 为减少基于电容-二极管(CD)升压单元的两相交错并联高增益Boost变换器的CD单元数量,提升变换器电压增益,提出一种最后两级CD单元电容并联充电、串联供电的新型两相交错Boost变换器拓扑结构,进一步发挥CD单元的升压能力。分析新型3CD、4CD两相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的拓扑演化过程,提出新型NCD两相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的拓扑演化规律。以新型4CD两相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为例,分析变换器工作原理,以及电感、电容寄生电阻对变换器电压增益的影响。最后在StarSim硬件在环实验平台搭建1 kW的新型4CD单元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验证该文所提拓扑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OST变换器 电容 电感 交错并联 高增益 寄生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向交错并联变换器的电池模拟器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向东 李聪 +1 位作者 杨欢 张琦 《电气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9-287,共9页
动力锂离子电池测试既要考虑安全性、便捷性,也要考虑测试时间和硬件成本等因素。在保证测试精度前提下,将非线性电池模型与电力电子开关器件相结合,基于三阶RC等效电路模型,采用交错并联Buck-boost变换器作为电池模拟器的主电路拓扑,... 动力锂离子电池测试既要考虑安全性、便捷性,也要考虑测试时间和硬件成本等因素。在保证测试精度前提下,将非线性电池模型与电力电子开关器件相结合,基于三阶RC等效电路模型,采用交错并联Buck-boost变换器作为电池模拟器的主电路拓扑,实现对真实动力电池的替代测试。首先分析了电池等效电路模型及其参数辨识原理。其次研究了电池模拟器工作原理和双向交错并联Buck-boost变换器控制策略,并设计了控制器参数。最后搭建了电池模拟器试验平台,试验结果表明该电池模拟器可以较高精度地实现对电池伏安外特性的模拟,可以满足对动力锂离子电池的测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锂电池 电池模拟器 三阶RC电池模型 交错并联Buck-boost变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事件触发改进一致性算法的孤岛混合微电网并联互联变流器分布式协调控制策略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洪山 徐昆毓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977-2984,I0097,共9页
在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并联互联变流器(parallel bidirectional power converters,BPCs)可以实现大容量的功率传输,以满足新型电力系统在空间上的供需匹配。如何在占用更少资源的同时协调控制BPCs实现功率的比例共享,是交直流混合微电网... 在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并联互联变流器(parallel bidirectional power converters,BPCs)可以实现大容量的功率传输,以满足新型电力系统在空间上的供需匹配。如何在占用更少资源的同时协调控制BPCs实现功率的比例共享,是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BPCs控制的研究难点。因此,该文设计了一种针对BPCs的事件触发改进一致性协调控制策略。以归一化下垂控制为基础,提出了改进的比例功率一致性算法,实现BPCs间高精度比例功率共享。在此之上,基于BPCs比例功率误差建立事件触发改进一致性算法,并预设触发函数的预判阈值,从而降低系统在稳定状态下的通信次数。最后进行仿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方法相比基本一致性算法通信量减少98.35%;同时,与现有控制策略相比,该文提出的方法有着更好的控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岛交混合微电网 并联互联变流器 改进一致性算法 事件触发 李雅普诺夫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累加式实时串并联变换算法的机械故障声学监测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祝洲杰 杨金林 毛鹏峰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4-370,共7页
针对基于物联网(IoT)的冲压机床故障监测问题,为了降低冲压机床故障监测的计算复杂度,并提高其低频识别的精度,提出了一种无需机器学习技术的实时性机械故障声学监测方法,即基于累加式实时串并联变换算法的机械故障声学监测方法。首先,... 针对基于物联网(IoT)的冲压机床故障监测问题,为了降低冲压机床故障监测的计算复杂度,并提高其低频识别的精度,提出了一种无需机器学习技术的实时性机械故障声学监测方法,即基于累加式实时串并联变换算法的机械故障声学监测方法。首先,研究了物联网场景中冲压机床声学低频分析的必要性,并给出了声学信号的表达式;然后,针对频率轴上多个周期信号重叠导致参数估计较为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累加式实时串并联变换算法,将输入的采样序列馈入多个具有不同输出端口的串并转换器,从累加的波形中检测出最大绝对值,并进行了比较;最后,通过样本时隙划分,将累加式实时串并联变换算法应用于机械故障监测;通过仿真和冲压机床实机测试,对累加式实时串并联变换算法和实时性机械故障声学监测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无需大量信号样本的情况下,使用累加式实时串并联变换算法有利于提高低频带的识别精度;在直方图相关性方面,累加式实时串并联变换算法和Morlet小波变换具有相同的性能,且均明显优于短时傅立叶变换;同时,尽管累加式实时串并联变换算法需要的加法总数比Morlet小波变换多2.5倍,但是乘法总数减少了20447%,大幅减少了计算的复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故障监测 冲压机床 累加式实时串并联变换算法 串并转换器 低频识别精度 计算复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微电网交错并联变换器的改进自抗扰控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熊志杰 张大伟 +2 位作者 席骊瑭 王彦沣 周哲民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6-284,共9页
针对混合储能微电网在负载突变、扰动加入等多种复杂工况下引起的用电端降压接口的电压质量降低的问题,文章设计了一种以改进线性自抗扰为主要控制器,以BP神经网络为辅助参数优化算法的闭环控制策略。首先,根据六路交错并联变换器的电... 针对混合储能微电网在负载突变、扰动加入等多种复杂工况下引起的用电端降压接口的电压质量降低的问题,文章设计了一种以改进线性自抗扰为主要控制器,以BP神经网络为辅助参数优化算法的闭环控制策略。首先,根据六路交错并联变换器的电路拓扑建立时域下的数学模型,并对系统总扰动进行重构,将总扰动分解为模型未知扰动和外界扰动,分别利用观测器进行估计,形成了改进线性自抗扰控制,提高系统的扰动观测能力和观测精度;其次,为使系统获得控制参数的实时优化能力,引入BP神经网络,对控制器参数进行实时整定;最后,搭建了混合微电网六路交错并联变换器的数字仿真模型和半实物仿真模型进行验证,并与PI,LADRC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所提控制策略不仅具备优异的输出电压质量,而且使系统获得了更好的稳定性与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储能微电网 电压质量下降 改进线性自抗扰控制 模糊控制 六路交错并联变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下垂控制的多模块谐振变换器均衡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过亮 陈志强 +2 位作者 曲慧星 吕振华 李群 《全球能源互联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8-355,共8页
当前,光伏、海上风电等新能源场站的直流汇流应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新能源发电低压输入中高压汇流输出的场合,为了提升直流输电电压并进一步减小器件应力,多采用输入并联输出串联(IPOS)结构。虽然这种模块化串并联结构有着许多优势... 当前,光伏、海上风电等新能源场站的直流汇流应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新能源发电低压输入中高压汇流输出的场合,为了提升直流输电电压并进一步减小器件应力,多采用输入并联输出串联(IPOS)结构。虽然这种模块化串并联结构有着许多优势,但由于模块间器件参数误差,导致各模块存在电压电流不均衡的问题,影响整个功率变换系统的稳定运行。为此提出了面向直流汇流应用的IPOS多模块谐振变换器的改进下垂控制均衡方法,各模块间无需加入通信就实现各模块的输出电压和功率的完全均衡,改进了传统下垂控制电压与参考值不符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升了系统的动态响应性能。基于该控制方式,搭建了三路模块化IPOS谐振变换器原理样机,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提改进下垂控制方法对IPOS系统的均衡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振变换器 电压控制 下垂控制 输入并联输出串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多谐振开关槽与Buck-Boost电路的准并联变换器 被引量:1
19
作者 戴瑞然 马运东 +1 位作者 王鹏 王鹏飞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5768-5785,共18页
谐振开关电容变换器具有效率高、体积小、质量轻和易集成等优点,是中间母线变换器的理想拓扑,然而其不足之处在于电压比固定以及软开关特性易受谐振参数容差的影响。该文针对这两个问题,将多谐振开关槽式变换器与四开关Buck-Boost变换... 谐振开关电容变换器具有效率高、体积小、质量轻和易集成等优点,是中间母线变换器的理想拓扑,然而其不足之处在于电压比固定以及软开关特性易受谐振参数容差的影响。该文针对这两个问题,将多谐振开关槽式变换器与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进行结合,提出一种基于准并联架构的中间母线变换器,详细分析变换器的工作原理与电压增益特性。通过推导电流时域表达式详细分析谐振参数容差对变换器的影响,并给出参数设计的方法。该文研究一种合适的控制方式,完成环路补偿设计,实现输出电压的闭环控制。通过仿真和实验对上述理论和解决方案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母线变换器 谐振开关电容变换器 多谐振开关槽式变换器 准并联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容量直流风机新型组串方案及功率解耦控制技术
20
作者 刘其辉 刘懿欣 +3 位作者 梁忠雨 洪诚程 蔡希鹏 朱益华 《电机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32,共13页
针对全直流海上串并联型风电场存在的弃风现象和可靠性低的问题,在传统串并联型风电场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由直流风机、三电平半桥功率解耦电路和隔离型DC/DC变换器组成的新型串并联风电场架构及其控制策略。根据风机高容量和高电压的需求... 针对全直流海上串并联型风电场存在的弃风现象和可靠性低的问题,在传统串并联型风电场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由直流风机、三电平半桥功率解耦电路和隔离型DC/DC变换器组成的新型串并联风电场架构及其控制策略。根据风机高容量和高电压的需求,提出三电平半桥功率解耦电路和模块化隔离型DC/DC变换器方案,分析了功率解耦电路的工作原理,同时考虑风机输出电压平衡和功率解耦电路输出电压稳定目标,给出了功率解耦电路和模块化DC/DC变换器的控制策略,最后通过离线仿真和硬件在环实验验证了功率解耦电路和DC/DC变换器拓扑及其控制策略的有效性。该方案优化了串并联型风电场汇集拓扑,解决了串联风机功率耦合的问题,实现了串联风机在不同风速下仍能进行最大风能追踪控制的目标,提高了串并联型风电场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全直流风电场 串并联型直流汇集网 三电平半桥功率解耦电路 DC/DC变换器 均压控制 离线仿真 StarSim实时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