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罗伊适应模式在乳腺癌术后患者居家照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
作者 吴燕 颜君 +3 位作者 马纯华 房妍妍 肖方 次仁努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2066-2069,共4页
罗伊适应模式全面阐述了人面对刺激的适应过程,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了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乳腺癌患者术后面临着重新适应家庭和社会等诸多挑战,本文以罗伊适应模式为基础,从生理功能、自我概念、角色功能、相互依赖4个方面对患者的行为... 罗伊适应模式全面阐述了人面对刺激的适应过程,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了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乳腺癌患者术后面临着重新适应家庭和社会等诸多挑战,本文以罗伊适应模式为基础,从生理功能、自我概念、角色功能、相互依赖4个方面对患者的行为进行评估,帮助社区护理人员更好地进行居家照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康复护理 寄养家庭照护 罗伊适应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跟进照料模式对老年卧床患者家庭康复效果的评价 被引量:8
2
作者 卢少萍 任晓晓 +4 位作者 徐永能 李绣球 林建华 黄巧 肖凤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5期4354-4357,共4页
目的探讨家庭跟进照料模式对老年卧床患者家庭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7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出院的老年卧床患者120例,按照患者的出院时间顺序编号,奇数号为试验组,偶数号为对照组,每组各60例。试验组在出院时由医生... 目的探讨家庭跟进照料模式对老年卧床患者家庭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7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出院的老年卧床患者120例,按照患者的出院时间顺序编号,奇数号为试验组,偶数号为对照组,每组各60例。试验组在出院时由医生、营养师、康复治疗师和康复专科护士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家庭康复计划,并通过家庭跟进照料来保证家庭康复计划的实施,指导照顾者减少老年卧床患者卧床时间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照组给予口头指导并告知患者家庭康复注意事项,定期电话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3、6、9、12个月时Barthel指数评分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重复测量结果显示,干预措施与时间对Barthel指数评分的影响不存在交互作用(F=0.139,P=0.710);干预措施对Barthel指数评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F=10.272,P=0.002);时间对Barthel指数评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F=14.515,P<0.01)。干预12个月内压疮、尿路感染、肺炎、肌肉萎缩、便秘、尿失禁的发生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老年卧床患者由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和营养师进行评估,由经过康复专科培训的护士进行家庭跟进照料,能提高老年卧床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压疮、尿路感染、肺炎、肌肉萎缩、便秘、尿失禁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寄养家庭照护 康复护理 出院后医疗 日常生活活动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残儿童的机构照顾与社会融合 被引量:12
3
作者 朱眉华 蔡屹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31-34,共4页
机构照顾是我国目前孤残儿童福利服务的主要模式,对孤残儿童的衣、食、住、行、医有了较全面的保障,并为这些特殊儿童提供了安全、健康的集体环境。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儿童福利照顾的理念和照顾模式也在发生新的变革,跟很多... 机构照顾是我国目前孤残儿童福利服务的主要模式,对孤残儿童的衣、食、住、行、医有了较全面的保障,并为这些特殊儿童提供了安全、健康的集体环境。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儿童福利照顾的理念和照顾模式也在发生新的变革,跟很多发达国家的发展经历相似,在照顾模式中,改革、变化的趋势是:从大机构到小机构的转变,从机构照顾到家庭寄养和家庭收养模式的转变。本文重点探讨国外孤残儿童机构照顾的实践及其反思,以及我国孤残儿童机构照顾模式存在的问题,特别在社会融合方面存在的缺陷。试图分析孤残儿童走向社会融合的可能途径,并以上海市儿童福利院为例,从现实操作层面来看这些途径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残儿童 机构照顾 家庭寄养 社会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探析——以上海市儿童福利院为例 被引量:15
4
作者 朱孔芳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28-33,共6页
在中国,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一种儿童福利、儿童保护的新模式。上海市儿童福利院的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工作至今已有10年。本文以上海市儿童福利院为研究个案,试图从专业社会工作的角度对孤残儿童家庭寄养的理念、过程、方法... 在中国,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一种儿童福利、儿童保护的新模式。上海市儿童福利院的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工作至今已有10年。本文以上海市儿童福利院为研究个案,试图从专业社会工作的角度对孤残儿童家庭寄养的理念、过程、方法、技巧等进行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家庭寄养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孤残儿童 家庭寄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儿童家庭寄养制度的变革与借鉴——基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的福利辨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满小欧 Richard P.Barth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1期15-21,共7页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家庭寄养的国家之一,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殖民时代。在三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美国儿童家庭寄养制度在"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两种价值取向交织下不断向前发展,国家与社会的福利供给角色...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家庭寄养的国家之一,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殖民时代。在三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美国儿童家庭寄养制度在"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两种价值取向交织下不断向前发展,国家与社会的福利供给角色也不断发生改变。发展至今,形成了以永久家庭安置为核心的政府主导、社会强制报告、专业社工服务为一体的家庭寄养体系,在"自由"与"干预"之间实现了平衡,为我国在适度普惠儿童福利背景下,从政府主导、保护主体多元化、提供预防服务方面建设完善困境儿童救助与家庭支持福利制度给予了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寄养 自由主义 国家干预主义 儿童福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残儿童寄养家庭资源获取途径的现状分析——以上海市儿童福利院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杜立婕 万小庆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5期19-29,共11页
本文以上海儿童福利院寄养家庭集中地区的Z县为例,通过个案访谈和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孤残儿童寄养家庭资源获取途径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目前该区的寄养家庭的资源获取途径主要分为政府、社区和社会非营利组织三个层面:政府主要提供政策和... 本文以上海儿童福利院寄养家庭集中地区的Z县为例,通过个案访谈和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孤残儿童寄养家庭资源获取途径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目前该区的寄养家庭的资源获取途径主要分为政府、社区和社会非营利组织三个层面:政府主要提供政策和制度资源、组织资源、人力资源、经济资源等,社区主要是利用既有的资源网络形成对特殊儿童的"社区照顾",社会非营利组织包括英国注册慈善组织在内的国外非营利组织和国内的非营利组织,如全国妇联下属科学育儿基地、中华慈善总会、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最后的结论和建议是社区资源和非营利组织的支持资源尚待进一步挖掘,使儿童福利事业更加社会化,从而减轻政府的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福利 寄养家庭 资源获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老年人社区照护需求的人才分类培养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尹尚菁 陈昫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2期283-286,共4页
随着老年人对社区照护需求的增加,与日趋多样化的老年人照护服务发展,老年人照护服务人才的相关知识、能力、素质均有待提升,完善的人才队伍是提高老年人照护服务水平的基础。照护者所需的知识与技能由其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内容决定,服... 随着老年人对社区照护需求的增加,与日趋多样化的老年人照护服务发展,老年人照护服务人才的相关知识、能力、素质均有待提升,完善的人才队伍是提高老年人照护服务水平的基础。照护者所需的知识与技能由其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内容决定,服务内容是由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决定的,因此研究需求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本文基于老年人的社区照护需求,提出老年人社区照护人才分类培养的对策,为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养家庭照护 老年人 社区卫生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儿童家庭寄养政策的演变及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满小欧 李月娥 《社会保障研究》 CSSCI 2012年第3期106-112,共7页
美国建立儿童家庭寄养制度以来,联邦法律一直是影响儿童家庭寄养及儿童福利政策框架的主要因素。美国儿童家庭寄养制度经历了建立、发展以及改革阶段,强调寄养儿童的安全与永久性安置,并逐渐对大龄寄养儿童、预防性服务的提供、民族与... 美国建立儿童家庭寄养制度以来,联邦法律一直是影响儿童家庭寄养及儿童福利政策框架的主要因素。美国儿童家庭寄养制度经历了建立、发展以及改革阶段,强调寄养儿童的安全与永久性安置,并逐渐对大龄寄养儿童、预防性服务的提供、民族与种族问题开始关注。本文详细介绍了美国儿童家庭寄养政策的演变过程(1961-2008),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家庭寄养儿童福利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福利机构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模式之探讨——以南昌市社会福利院为实证 被引量:8
9
作者 余纪东 王幼丽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85-190,共6页
生活在中国社会福利机构中的孤残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主要是无法定义务监护人的孤残儿童和查找不到亲生父母的社会弃婴。长期以来,儿童福利机构为这些孤残儿童的健康成长,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但是,儿童福利机构作为家庭的... 生活在中国社会福利机构中的孤残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主要是无法定义务监护人的孤残儿童和查找不到亲生父母的社会弃婴。长期以来,儿童福利机构为这些孤残儿童的健康成长,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但是,儿童福利机构作为家庭的替代形式集中为儿童提供照料时,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能满足儿童成长中的情感需求,长期生活在福利机构中的儿童往往会出现性格孤僻、心理封闭、缺乏自制力与上进心、社会适应能力差等方面的问题。而实行家庭寄养则可以较好地弥补机构照料在这方面的缺欠,显现出满足儿童身心需要方面的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利机构 孤残儿童 集中养育 家庭寄养 团体之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主要家庭照顾者管理负担来源及其管理策略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陈圆圆 沈勤 +2 位作者 杨莉莉 陈楚媛 孙君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2192-2197,共6页
背景我国65岁以上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率为5.14%,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给其主要家庭照顾者带来巨大的管理负担,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目的了解阿尔茨海默病主要家庭照顾者管理负担来源及其家庭管理策略的主要方法,为进一步制定阿尔茨... 背景我国65岁以上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率为5.14%,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给其主要家庭照顾者带来巨大的管理负担,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目的了解阿尔茨海默病主要家庭照顾者管理负担来源及其家庭管理策略的主要方法,为进一步制定阿尔茨海默病家庭管理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性抽样法,选取2018年9-12月在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和浙江省中医院门诊复查的12例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家庭照顾者为研究对象。运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对阿尔茨海默病主要家庭照顾者进行深度访谈,采用Colaizzi的现象学资料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经过比对分析,阿尔茨海默病主要家庭照顾者管理负担来源共析出5个亚主题:患者病情复杂,缺乏照顾知识;社交性负担;情感性负担;身体性负担;照顾努力不被肯定与欣赏。家庭管理策略共析出照顾者自我管理策略、患者家庭管理策略2个主题,以及理性接受、主动迁就等6个亚主题。结论社会及医务人员需为主要家庭照顾者提供有效的情感性支持,普及照护知识,以形成有效的家庭管理策略,同时,完善多元长期照护体系,减轻照顾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寄养家庭照护 主要家庭照顾者 患病代价 疾病管理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