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2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目标树经营对马尾松阔叶混交林林分空间结构的影响
1
作者 张梦 郭诗宇 +2 位作者 曾龙 汪洋 胡成浩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00-106,166,共8页
研究旨在探讨伐除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阔叶混交林松材线虫病疫木后,目标树经营对林分空间结构的影响,以期探究优化林分结构,促进林分阔叶化转化并提升其生态功能的经营策略。设置8个20 m×20 m标准样方,采用4株邻近木空间结构... 研究旨在探讨伐除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阔叶混交林松材线虫病疫木后,目标树经营对林分空间结构的影响,以期探究优化林分结构,促进林分阔叶化转化并提升其生态功能的经营策略。设置8个20 m×20 m标准样方,采用4株邻近木空间结构单元,计算角尺度、混交度、林层指数、开敞度和Hegyi竞争指数并对计算机模拟目标树经营前后的林分空间结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目标树经营后,8个样方平均混交度从0.604增加到0.668;角尺度变化表明林木分布趋向随机分布;平均开敞度从0.299增加到0.361,光照条件和生长空间得以改善;平均林层指数从0.576增加到0.608,6个样方林木的林层结构复杂性增加;平均Hegyi竞争指数从0.875降至0.751,林木间的竞争压力得以释放。目标树经营策略能明显优化马尾松阔叶混交林的空间结构,减轻林木间的竞争压力,提高林分混交程度和结构复杂性,有利于提高林分的物种多样性、生产力和稳定性,并促进林分的阔叶化转化,提升生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树经营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阔叶混交林 林分空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典型流域青海云杉林林分空间结构对林下更新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赵维俊 许尔文 +5 位作者 牛赟 杜军 王坤 任小凤 武秀荣 赵晶忠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探究林分空间结构对林下更新的影响,为祁连山青海云杉林的林分结构调控和经营管理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方法】以祁连山排露沟流域的青海云杉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已建立的青海云杉林固定样地,对其林分结构和林下更新进... 【目的】探究林分空间结构对林下更新的影响,为祁连山青海云杉林的林分结构调控和经营管理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方法】以祁连山排露沟流域的青海云杉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已建立的青海云杉林固定样地,对其林分结构和林下更新进行调查,计算林分的大小比数、角尺度、密集度、聚集指数、开敞度和竞争指数等空间结构参数及林下更新苗的植株密度、平均苗高、平均基径和平均冠幅等更新指数,并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林分空间结构对更新苗的影响。【结果】林分大小比数、角尺度、密集度、聚集指数、开敞度、竞争指数均值大小依次为0.481、0.545、0.799、1.141、0.363、4.334,更新苗的植株密度、平均苗高、平均基径和平均冠幅均值分别为1 347株·hm^(-2)、0.90 m、20.95 mm、0.72 m。青海云杉林林分空间结构参数与林下更新指数的关联度均大于0.5,与林下更新最为密切的空间结构参数为角尺度,其次为聚集指数、大小比数、密集度、开敞度、竞争指数。【结论】针对目前祁连山青海云杉林的经营现状,需要优先考虑以角尺度为主要调整目标的优化林分结构措施,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空间分布格局的优化方案,以精准提升森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云杉林 空间结构 林下更新 灰色关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勇林场两种阔叶混交林林分经营迫切性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凌宇 许东先 +5 位作者 赵庆 罗皓 潘俊杰 吴晓君 叶伯坚 申长青 《温带林业研究》 2025年第1期21-26,共6页
【目的】通过构建林分经营迫切性评价体系,判断云勇林场两种阔叶混交林森林经营等级,提出相应的森林经营策略。【方法】以云勇林场两种阔叶混交林样地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其空间结构与非空间结构共10项指标,并对两种林分进行林分经营迫... 【目的】通过构建林分经营迫切性评价体系,判断云勇林场两种阔叶混交林森林经营等级,提出相应的森林经营策略。【方法】以云勇林场两种阔叶混交林样地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其空间结构与非空间结构共10项指标,并对两种林分进行林分经营迫切性评价。【结果】样地1存在角尺度、目的树种优势度、健康林木比例、林木拥挤程度、天然更新等五项指标不符合评价取值,处在特别需要经营等级;样地2存在角尺度、天然更新、目的树种优势度共3个指标不符合取值标准,处在需要经营等级。【结论】针对两个样地存在的问题进行结构化经营设计,对于样地1中的林木,应该通过调整整体林木的分布格局进行改善,逐渐形成以樟树-假苹婆-木荷-山杜英为目的树种的优势树种组;对于样地2中的林木,可以通过调整个别伴生树种分布格局的方式来改善整体分布格局,形成以醉香含笑-观光木-深山含笑为目的树种的优势树种组,对两个样地中的萌生杉木和病腐木进行除萌和伐除处理,此外,应采取人工促进更新方式提升林分整体的更新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营迫切性评价 阔叶混交林 分布格局 空间结构 非空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邻体结构对不同径级黄花落叶松和蒙古栎径向生长的影响
4
作者 曾艳丽 关艳辉 +3 位作者 乔璐靖 陈雅婷 琚存勇 蔡体久 《植物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4-265,共12页
研究林木径向生长与其近邻体结构的关系,有助于了解林分结构的细微之处,使森林经营更加定量化和精确化。以小北湖自然保护区内黄花落叶松(Larix olgensis)林和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林为研究对象,计算优势、伴生树种不同径级林木的... 研究林木径向生长与其近邻体结构的关系,有助于了解林分结构的细微之处,使森林经营更加定量化和精确化。以小北湖自然保护区内黄花落叶松(Larix olgensis)林和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林为研究对象,计算优势、伴生树种不同径级林木的径向生长量与近邻体结构参数,采用通径分析探究近邻体结构对不同径级林木径向生长的直接与间接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作为优势树种还是伴生树种,黄花落叶松和蒙古栎的小径级林木径向生长量均要低于中、大径级,其中,黄花落叶松的小径级林木径向生长量要低于蒙古栎,中、大径级则要高于蒙古栎。小、中径级林木径向生长与近邻体结构显著相关,大径级林木则不相关。开阔比数和竞争指数是影响黄花落叶松和蒙古栎径向生长的主要因子,且对伴生树种的影响程度要高于优势树种。随着径级增大,近邻体结构对径向生长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小。此外,开阔比数与竞争指数的间接相互作用也会影响黄花落叶松与蒙古栎的径向生长。因此,该地区进行森林经营时,应选择小、中径级林木进行近邻体结构调整,以提高它们的开阔比数和降低竞争指数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生长 森林空间结构 近邻体 林木竞争 林木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山祖中山常绿阔叶林不同垂直层次优势种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
5
作者 程子翰 张金池 +4 位作者 姜姜 孟苗婧 李珈印 罗梅 方向华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85,共14页
【目的】研究百山祖国家公园中山常绿阔叶林不同高度层次优势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以理解群落垂直结构中各层次的生存策略、竞争机制,加深对区域群落构建和多样性维持机制的理解。【方法】基于百山祖国家公园中山常绿阔叶林群落1... 【目的】研究百山祖国家公园中山常绿阔叶林不同高度层次优势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以理解群落垂直结构中各层次的生存策略、竞争机制,加深对区域群落构建和多样性维持机制的理解。【方法】基于百山祖国家公园中山常绿阔叶林群落1 hm^(2)监测样地调查数据,通过树高划分,对各高度层次中重要值排名前3位的优势种个体进行分析,采用成对相关函数g(r)以及基于胸径的标记相关函数k_(mm)(r)分析各高度层次优势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层间关联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各层次种群数量分布与地形因子的相关性。【结果】群落优势种群受环境因素影响,其个体数量分布与地形因子呈现正相关;群落各层次优势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呈现由低尺度的聚集分布转变为高尺度的随机或均匀分布的趋势,去除生境异质性影响后,聚集分布的尺度范围降低;上层与中层、下层优势种群在低尺度负关联;基于胸径的标记点格局分析中,中层、下层个体在层内及层间于低尺度存在一定负关联。【结论】百山祖国家公园中山常绿阔叶林群落优势种群呈现低尺度聚集分布、高尺度随机或均匀分布的空间格局,上层种群对近距离中层、下层个体生长发育产生限制,中层、下层种群存在低尺度上个体间的资源竞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结构 空间分布格局 空间关联性 标记相关函数 中山常绿阔叶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天然次生林不同空间尺度下多样性与生产力关系
6
作者 罗也 张忠辉 +5 位作者 刘婷 杨帆 夏秀雪 苑景淇 于忠亮 何怀江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55,共9页
为探讨不同空间尺度下生物多样性及非生物因素等与生产力之间的相关关系,以长白山地区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建立不同空间尺度样方(50 m×50 m、20 m×20 m、10 m×10 m),通过构建多元回归模型确定表征物种多样性和结构多... 为探讨不同空间尺度下生物多样性及非生物因素等与生产力之间的相关关系,以长白山地区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建立不同空间尺度样方(50 m×50 m、20 m×20 m、10 m×10 m),通过构建多元回归模型确定表征物种多样性和结构多样性的最优指标,进而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比较生物多样性及非生物因素对生产力的相对作用。结果表明,生物多样性及非生物因素对群落生产力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尺度依赖性。在各空间尺度下,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均呈正相关关系,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大,二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逐渐变小,由显著正相关逐渐变为不显著正相关;结构多样性与生产力均呈现负相关关系,且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大,二者之间的负向作用强度逐渐增强,由不显著负相关逐渐变为显著负相关。非生物因素在不同空间尺度下对地上生物量有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到生产力的变化。林分生产力的大小与生物多样性和非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有关,且受空间尺度制约。该结论可为长白山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功能提升以及森林正向演替经营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次生林 空间尺度 物种多样性 结构多样性 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天台山林场马尾松林林分结构特征
7
作者 潘成军 刘彦 +8 位作者 唐岚 王怡 张欣 吴文丰 刘聘 黄自谦 陈子斌 潘秋月 胡文杰 《湖北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29-33,共5页
分析林分空间结构是掌握林分结构特征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以湖北省红安县天台山不同类型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样地调查,分析比较不同类型马尾松林空间结构差异。结果表明:马尾松混交林的径级结构相对合理,总体呈倒“J”型分布;马... 分析林分空间结构是掌握林分结构特征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以湖北省红安县天台山不同类型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样地调查,分析比较不同类型马尾松林空间结构差异。结果表明:马尾松混交林的径级结构相对合理,总体呈倒“J”型分布;马尾松纯林、以马尾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以阔叶树为主的针阔混交林等3种林分类型均处于轻度聚集分布状态,混交林的平均林木竞争指数(1.8813和2.0117)显著高于纯林(1.5022);随着树木的生长,林木个体间的竞争逐渐减小。总体来说,马尾松针阔混交林的林分空间结构好于马尾松纯林。从林分结构来看,在对该区域马尾松纯林进行改造时,建议以马尾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为参照对象,从调整径级结构和优化林木分布格局为重点设计林分改造经营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林 林分类型 径级结构 空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龄组杉木林空间结构和土壤养分特征及其关联度
8
作者 吴树萍 曹小玉 +5 位作者 闫文德 袁达 张泽莲 王萌蕾 黄新华 向雨欣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5-122,173,共9页
【目的】研究杉木林林分空间结构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为制定以改善杉木林土壤养分含量为目的的林分空间结构优化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福寿林场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各龄组林分空间结构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差异,采... 【目的】研究杉木林林分空间结构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为制定以改善杉木林土壤养分含量为目的的林分空间结构优化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福寿林场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各龄组林分空间结构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差异,采用灰色综合关联度法探究各龄组林分空间结构与土壤养分含量的关联程度。【结果】不同龄组杉木林全混交度、林层指数、开敞度、竞争指数差异显著(P<0.05),而角尺度差异不显著(P > 0.05)。同一龄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均随土层加深而降低,而全磷、速效磷含量随土层加深无明显变化规律;各土层有机质、全氮随林龄增加先减少后增加,且各龄组同一土层及同一龄组不同土层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0~15 cm土层全磷随林龄增长先增加后减少,15~30、30~45 cm土层全磷随林龄增长先减少后增加;0~15、30~45 cm土层碱解氮随林龄增加先减少后增加,15~30 cm土层碱解氮随林龄增长而增加,各龄组0~15、30~45 cm土层碱解氮含量差异显著(P<0.05);各土层速效磷、速效钾含量随林龄增长无明显变化规律。角尺度与竞争指数是各龄组影响土壤养分含量较强的共同林分结构因子。【结论】可通过调整林木水平分布格局,降低林分竞争的人为干扰措施改善土壤养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林 林分空间结构 土壤养分 灰色综合关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落叶松林树种多样性和空间结构分析
9
作者 张喜亭 佘丹琦 +3 位作者 王凯 杨艳波 田盼立 王文杰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5-504,共10页
落叶松林是我国东北林区最为重要的林型之一,对维持东北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以东北森林带落叶松林固定样地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样方调查、多样性及空间结构指标计算,并结合方差分解分析和冗余分析,探究落叶松... 落叶松林是我国东北林区最为重要的林型之一,对维持东北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以东北森林带落叶松林固定样地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样方调查、多样性及空间结构指标计算,并结合方差分解分析和冗余分析,探究落叶松林树种多样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东北地区落叶松林树种丰富度均值为10.75,Simpson指数为0.72,Shannon-Wiener指数为1.69,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76。林分树种混交度均值为0.57,林分处于中度混交状态;角尺度为0.54,林分为聚集分布;胸径大小比数为0.51,林分生长为中庸状态。林分空间结构特征和地理气候共同解释35.9%的树种多样性变化,其次是空间结构特征,解释率为29.2%。简单效应分析显示混交度Mi、纬度(Latitude)、年均温(MAT)和年降水(MAP)等空间结构和地理气候指标是树种多样性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研究结果将为东北地区落叶松林经营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森林带 落叶松 树种多样性 林分空间结构 耦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湟水流域耕地表层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10
作者 林成清 李润杰 +8 位作者 盛海彦 孔小云 辛继林 崔子龙 杨晓璇 党怡乐 马占明 万基中 张永坤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44,共10页
【目的】全面、系统地探究湟水流域耕地表层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变异性和分布特征,解析其主要驱动因素,为提升耕地土壤质量、优化农田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湟水流域为研究区域,借助经典统计分析、半变异函数、克里金插值、随... 【目的】全面、系统地探究湟水流域耕地表层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变异性和分布特征,解析其主要驱动因素,为提升耕地土壤质量、优化农田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湟水流域为研究区域,借助经典统计分析、半变异函数、克里金插值、随机森林模型、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流域内耕地表层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及其驱动因素。【结果】研究区耕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均值为13.68 g/kg,变异系数为32.98%;空间插值最优理论模型为高斯模型,块金系数为40.70%。土壤全氮、球囊霉素土壤相关蛋白、粉粒含量、土壤pH、根系干重、年均温和年均蒸发量对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海拔和年均降水量达显著水平(P<0.05)。土壤性质对土壤有机碳的直接效应为0.76,地形因素主要通过影响气候和植被间接影响土壤性质,进而影响土壤有机碳,其间接效应为0.39。【结论】研究区耕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分布受土壤、地形、气候和植被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总体呈现出东南低、西北高的分布格局。土壤性质和地形因素分别是研究区耕地表层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最重要的直接和间接驱动因素,土壤全氮和总球囊霉素是其中最主要的直接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湟水流域 土壤有机碳 空间分布 随机森林 结构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大通河流域不同青杄林群落结构比较研究
11
作者 吕康宁 朱佳琪 +4 位作者 付振杰 罗栩辉 杨航 张玉海 王得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35,共15页
【目的】研究青海大通河流域不同类型青杄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径级结构和空间结构,为该地区青杄林结构优化调整提供参考。【方法】2021-2022年,在青海大通河中下游典型地段设置24个30 m×30 m青杄林样地,进行每木检尺调查,运用War... 【目的】研究青海大通河流域不同类型青杄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径级结构和空间结构,为该地区青杄林结构优化调整提供参考。【方法】2021-2022年,在青海大通河中下游典型地段设置24个30 m×30 m青杄林样地,进行每木检尺调查,运用Ward最小方差聚类法划分青杄林群落类型,计算不同群落类型的Partrick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分析其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通过绘制各径级林木株数分布图,分析不同群落类型径级结构;通过计算林木个体的角尺度、大小比数和混交度,分析其一元和二元空间结构分布特征;通过计算林分的空间结构指数(FSSI)和空间结构距离(FSSD),对不同群落类型的结构进行综合评价。【结果】①运用Ward最小方差聚类法将青海大通河流域青杄林划分为青杄-灰栒子+唐古特忍冬-薹草群落和青杄-栓翅卫矛-薹草+东方草莓群落2种青杄纯林群落,以及青杄+白桦-唐古特忍冬-薹草群落、青杄+红桦-唐古特忍冬-薹草群落、青杄+油松-灰栒子+唐古特忍冬-薹草群落和青杄+山杨-银露梅-薹草群落4种混交林群落。②各群落之间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数值相近且均无显著差异,而Partrick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纯林群落相对较低;乔木层和灌木层中,青杄-栓翅卫矛-薹草+东方草莓群落的各物种多样性指数最低,草本层中不同群落类型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无显著差异,但Partrick丰富度指数存在差异。③各群落中青杄种群径级结构均呈倒“J”型,符合天然异龄林的直径结构分布特征,红桦、油松等亚优势种径级结构呈单峰或双峰型,以中大径级个体居多,白桦、山杨则以中小径级个体为主。④4种青杄混交林群落类型中林木主要为随机分布,个别群落呈现轻微团状分布,表明研究区青杄天然次生林群落大多处于自然演替中后期;2种青秆纯林群落中林木均处于随机分布状态,整体竞争状态处于中庸水平。由各群落类型的林分空间结构综合指数可知,青杄+红桦-唐古特忍冬-薹草群落的FSSI最高(0.482),FSSD最低(0.756),表明其更趋近于理想的林分结构。【结论】森林经营中,可适当调整树种结构,选择性伐除绝对劣势林木,减少林木个体间的竞争,改善林内环境,增加光照,提高物种多样性,提升森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类型 物种多样性 林分空间结构 青杄林 青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石门国家森林公园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12
作者 吴晓君 钱万惠 +2 位作者 赵庆 许东先 张凌宇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5年第2期44-50,共7页
为探究华南地区森林群落结构特征与群落稳定性,以广东石门国家森林公园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70 m×100 m样地为研究对象,计算种群结构、林分结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度和总体关联性,分析森林群落结构特征和稳定性。结果表明,样... 为探究华南地区森林群落结构特征与群落稳定性,以广东石门国家森林公园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70 m×100 m样地为研究对象,计算种群结构、林分结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度和总体关联性,分析森林群落结构特征和稳定性。结果表明,样地乔木隶属于30科44属68种,整体径阶呈现反“J”型曲线分布;角尺度呈现近正态分布,随机木占比较高,林分空间结构稳定;样地优势树种重要值排序与生态位排序不一致,乔木群落种对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均小于0.5,竞争程度小;样地总体关联性呈不显著正关联,种群间相互作用不强烈。因此,在未来华南地区天然次生林后续经营过程中,可进行适当的人工干预,合理搭配物种,以促进该地区森林群落的正向演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门国家森林公园 群落结构 生态位 林分空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茅区国有林场思茅松林分空间结构特征研究
13
作者 杨启运 潘雨 +3 位作者 林工茗 王华 汤浩藩 李绍文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2期16-22,共7页
以思茅区国有林场思茅松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样地调查数据,采用角尺度、大小比数和混交度等3个空间结构参数,对思茅松林分和思茅松林木的空间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林分平均角尺度为0.525,整体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林分平均大小比数... 以思茅区国有林场思茅松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样地调查数据,采用角尺度、大小比数和混交度等3个空间结构参数,对思茅松林分和思茅松林木的空间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林分平均角尺度为0.525,整体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林分平均大小比数为0.525,林木大小分化不明显,整体处于中庸状态;林分平均混交度为0.685,树种隔离程度较高。目标树种思茅松属随机分布,接近中度混交,62.2%的个体处于竞争优势或亚优势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茅松 林分空间结构 角尺度 大小比数 混交度 思茅区国有林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子山国有林场4种典型林分空间结构多样性特征
14
作者 向钦 郭秋菊 +4 位作者 艾训儒 薛卫星 王蕾 潘召龙 张强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8-106,共9页
【目的】以金子山国有林场4种典型林分为研究对象,分析对比不同林分空间结构多样性差异,确定影响林分结构多样性的主要因素,为实现区域森林可持续经营和森林质量的精准提升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基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天然林和杉木、柳... 【目的】以金子山国有林场4种典型林分为研究对象,分析对比不同林分空间结构多样性差异,确定影响林分结构多样性的主要因素,为实现区域森林可持续经营和森林质量的精准提升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基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天然林和杉木、柳杉、鹅掌楸3种人工林的样地实测数据,应用林分空间结构多样性评价法对4种典型林分进行分析。【结果】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林分空间结构多样性指数DFS值为0.767,结构多样性呈良好状态;柳杉林为0.578、鹅掌楸林为0.565均呈中等状态;杉木林仅为0.288,结构多样性整体呈较差状态。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在水平和垂直空间上均有较好的表达,林分中最常见的结构单元类型为参照树周围很密集随机分布3~4种树种的绝对优势木和劣势木(W_(i)=0.5、U_(i)=0/0.75、M_(i)=0.75/1、C_(i)=1),结构单元内个体间冠层连接紧密,不同树种不同大小的个体占据各自生态位,形成了资源合理分配的格局。而3种人工林林层结构和树种组成相较之下更为单一,最常见的结构组合均为4株同种(M_(i)=1)个体的伴生,影响了林分空间结构多样性的提升。【结论】丰富的树种多样性和林层结构对该地区林分形成良好的林分空间结构多样性具有决定作用,在今后林分可持续经营管理中,应着重关注树种组成多样性和林分垂直空间复杂性的构建,将有利于林分健康稳定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空间结构多样性 空间结构单元 四元分布 林层数 树种数 金子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M模型遴选林火驱动因子研究
15
作者 于闻天 高仲亮 +1 位作者 曹宇飞 王秋华 《消防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27-833,共7页
森林火灾干扰森林生态系统稳定,科学评价森林火灾驱动因子是预防森林火灾的有效途径。以云南省安宁市为研究区,应用核密度分析林火空间的变化规律;建立、修正和验证结构方程(SEM)模型遴选林火驱动因子。结果表明:安宁市北部是森林火灾... 森林火灾干扰森林生态系统稳定,科学评价森林火灾驱动因子是预防森林火灾的有效途径。以云南省安宁市为研究区,应用核密度分析林火空间的变化规律;建立、修正和验证结构方程(SEM)模型遴选林火驱动因子。结果表明:安宁市北部是森林火灾的高发区,有向全域扩展的趋势,火灾空间聚集程度分散,单因子无法驱动林火发生;建立修正结构方程模型来分析安宁市森林火灾风险驱动因子及权重,即夜间灯光指数(0.329)、人口密度(0.278)、GDP(0.201)、距道路距离(0.192)、最大持续风速(0.344)、平均风速(0.322)、露点(0.288)和降水量(0.106)、海拔(0.412)、坡向(0.369)和坡度(0.219),模型经过检验,预测结果准确。研究结果能够应用于森林火灾发生概率预测、森林火灾风险评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空间分布 驱动因子 结构方程 火灾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落叶松林物种多样性和空间结构对生物量、土壤养分的影响
16
作者 张喜亭 肖路 王文杰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276-4283,共8页
落叶松林是北方森林的重要碳汇,同时也是我国大兴安岭地区的优势群落类型,研究其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对地上生物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有助于为我国北方森林碳汇提升和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选取多布库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落叶松林长期固定... 落叶松林是北方森林的重要碳汇,同时也是我国大兴安岭地区的优势群落类型,研究其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对地上生物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有助于为我国北方森林碳汇提升和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选取多布库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落叶松林长期固定样地为研究对象,根据植被调查数据计算林分空间结构特征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木本植物生物量,测定0—20 cm、20—40 cm 2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并通过相关分析、冗余分析与方差分解分析相结合,揭示植物物种多样性、林分空间结构对木本植物生物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林层差异化指数与树木生物量显著正相关,角尺度和胸径分异指数均与生物量显著负相关(P<0.05),树木多样性指数与生物量相关性不显著。(2)混交度与0—2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正相关,与20—40 cm土层相关性不显著;植物物种丰富度、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与0—2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显著正相关,Pielou均匀度指数与0—2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显著负相关,但与20—40 cm土层相关性不显著。(3)木本植物生物量受林分空间结构特征影响;而土壤养分主要受物种多样性影响,其解释率是林分空间结构特征的5.8倍。(4)冗余分析表明物种丰富度越高,越有利于土壤碳氮磷含量的积累。综上所述,调整林分空间结构的综合经营措施来提高森林生物量,而注重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提高土壤养分整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空间结构 物种多样性 生物量 土壤养分 落叶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崂山针阔混交林林分结构与林木生长特征
17
作者 杨金明 王舶鉴 +1 位作者 姜小蕾 卢慧翠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5-535,共11页
暖温带针阔混交林是我国暖温带区域的典型植被,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探究林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对林木生长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崂山北九水1 hm2固定样地中的3种树种配置组合,分别为Ⅰ100%常绿针叶树种、Ⅱ... 暖温带针阔混交林是我国暖温带区域的典型植被,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探究林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对林木生长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崂山北九水1 hm2固定样地中的3种树种配置组合,分别为Ⅰ100%常绿针叶树种、Ⅱ60%落叶阔叶树种+40%常绿针叶树种和Ⅲ40%落叶阔叶树种+60%常绿针叶树种,分析林分空间结构及生长量的特征,以及林分结构对林分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该林分优势树种的胸径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倒“J”型或呈偏正态分布,林分状态发展稳定。(2)不同树种配置的角尺度主要为随机分布,树种混交程度均较弱,其中针阔树种混交配置的林分大小比数为0的占比较高。(3)不同树种配置的林分胸高断面积和地上生物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1),且针阔混交林的林分生长量较大。(4)大小比数越小或混交度越高,林分的胸高断面积和林木生物量越高。综上,针阔混交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缓林木的竞争,丰富相邻木的大小配比和异种树种配比,有利于促进森林演替,提高生产力,在森林经营管理中应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空间结构参数 相邻木 生物量 断面积 树种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构建的空间尺度规律
18
作者 陈盼 林寿明 +2 位作者 吴林芳 彭威雄 郭盛才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1期57-63,共7页
为了解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构建在空间尺度上的变化规律,在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设立20hm^(2)网格,通过在网格内设置样地,对样地监测调查、构建谱系树,并应用PER-SIMPER生态模型,从物种共存和谱系结构的角度,明确了亚热带常绿阔... 为了解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构建在空间尺度上的变化规律,在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设立20hm^(2)网格,通过在网格内设置样地,对样地监测调查、构建谱系树,并应用PER-SIMPER生态模型,从物种共存和谱系结构的角度,明确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构建机制。结果表明:该保护区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谱系结构呈现聚集分布,且具有尺度依赖性,即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加,聚集程度逐渐增强;该保护区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构建主要受扩散限制过程的驱动,但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加,生态位分化过程的作用逐渐增强,使得群落构建的主要生态过程由扩散限制主导转变为扩散限制和生态位分化的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系结构 空间尺度 生态模型 群落构建机制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楠-木荷混交林空间结构及其养分利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铁华 李阳宁 +1 位作者 闫旭 张心艺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117,共10页
【目的】为探讨混交林中闽楠和木荷的种间关系,确定木荷能否作为闽楠的伴生树种营建健康高效的闽楠-木荷混交林。【方法】以金洞林场16年生的闽楠-木荷混交林以及闽楠纯林、木荷纯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闽楠-木荷混交林的根系分布特性... 【目的】为探讨混交林中闽楠和木荷的种间关系,确定木荷能否作为闽楠的伴生树种营建健康高效的闽楠-木荷混交林。【方法】以金洞林场16年生的闽楠-木荷混交林以及闽楠纯林、木荷纯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闽楠-木荷混交林的根系分布特性与林分空间结构特性来探讨闽楠-木荷混交林地上与地下部分的种间关系;通过分析不同物候期下3种林分的闽楠与木荷叶片养分的动态规律来阐明闽楠与木荷之间的养分利用关系。【结果】1)在16年生闽楠-木荷混交林中,在闽楠周围1.5 m内闽楠和木荷的根系分布虽有部分重叠,但闽楠仍占据优势地位,闽楠和木荷在地下生长空间和养分吸收利用方面存在竞争但竞争不激烈;2)整体林分空间结构上,闽楠、木荷纯林略优于闽楠-木荷混交林,说明混交林的树种不同,树种之间的生长特性和生态特性不一样,林分的均一性会差一些,对其调整结构的难度要大于纯林。混交林中,木荷已对闽楠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3)闽楠-木荷混交林中,对养分吸收利用在物候期上部分不同步,存在相对有利的互补关系;从所有的物候期来看,闽楠叶片的N、P、K含量在大部分时期都高于木荷,表明闽楠-木荷混交更有利于闽楠对养分的吸收利用,木荷对养分的需求更低;4)16年生混交林中闽楠、木荷的生长速度要优于相应的纯林,表明前期竞争促进了林分的生长。【结论】闽楠与木荷混交有利于闽楠获得更多的养分,适度竞争促进了林木的生长,木荷是闽楠较好的伴生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楠-木荷混交林 根系 林分空间结构 养分含量 伴生树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南高山森林空间结构分析
20
作者 方国景 方炎杰 +4 位作者 汤孟平 朱敏 李赟 许澄 陆昊珉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共9页
以浙江南部景宁畲族自治县高山森林的乔木林为研究对象,设置标准地39个,包括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4类森林,应用V_Hegyi竞争指数、全混交度和聚集指数,分析4类森林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差异。结果表明:1)4... 以浙江南部景宁畲族自治县高山森林的乔木林为研究对象,设置标准地39个,包括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4类森林,应用V_Hegyi竞争指数、全混交度和聚集指数,分析4类森林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差异。结果表明:1)4类森林的径级与竞争指数均符合幂函数分布,随径级增大,各森林类型的竞争指数减小;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竞争指数分别为6.96、7.07、7.35和7.22,均呈现低度竞争态势,且4类森林的竞争指数均无显著差异;2)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全混交度分别为0.31、0.46、0.43和0.50,均呈现低度混交状态,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全混交度均显著高于针叶林;3)4类森林的聚集指数均小于1,呈现聚集分布格局,不同森林类型的聚集指数无显著差异。在制定浙南高山森林的空间结构调控措施时,应综合考虑各森林类型的竞争、混交和分布格局状态,以达到精准决策和合理制定经营措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空间结构 V_Hegyi竞争指数 全混交度 聚集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