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西南前陆冲断带油气成藏地质条件的分段性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丹梅 汤达祯 +3 位作者 邢卫新 林文姬 陶树 张松航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8-185,共8页
塔西南前陆冲断带成藏的地质条件具有分段性,即不同构造段成藏条件明显不同。成藏最有利部位是甫沙—克里阳、苏盖特—齐姆根两个构造带,发育了断层传播褶皱及三角带构造,集中了中—下寒武统碳酸盐岩、下石炭统—下二叠统及侏罗系暗色... 塔西南前陆冲断带成藏的地质条件具有分段性,即不同构造段成藏条件明显不同。成藏最有利部位是甫沙—克里阳、苏盖特—齐姆根两个构造带,发育了断层传播褶皱及三角带构造,集中了中—下寒武统碳酸盐岩、下石炭统—下二叠统及侏罗系暗色泥岩三套优质烃源岩,拥有下白垩统砂岩储层与古近系膏盐盖层、古近系碳酸盐岩储层与其上覆泥岩盖层、中新统砂岩储层与其中泥岩盖层以及上古生界等一系列优质储盖组合;其次为和田逆冲推覆构造带,准原地系统(原地系统)构造圈闭良好,但烃源条件和储盖条件相对较差,下二叠统克孜里奇曼(P1k)碳酸盐岩烃源岩达到气源岩的标准,下二叠统碳酸盐岩及砂岩储层、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基本上都属低孔低渗型,下二叠统普司格组泥岩属优质区域性盖层;帕米尔前缘冲断带对成藏不太有利,虽有较好的生储盖组合,但发育大型推覆构造及强显露型冲断层,缺乏良好的构造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塔西南 前陆冲断带 烃源岩 储层 盖层 成藏地质条件的分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扬子北缘滁州——巢湖前陆褶皱冲断带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涂荫玖 刘湘培 +1 位作者 汪祥云 吴明安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26,共18页
滁州——巢湖前陆褶皱冲断带位于扬子地块北东缘 ,受区域内上太古界、上元古界、上古生界顶部的深、中、浅三个构造层次滑脱带控制而形成的多层次逆冲 -滑脱系统组成的薄皮式构造 ,构成它的基本构造格架。平面上具明显的分带性 ,自腹陆... 滁州——巢湖前陆褶皱冲断带位于扬子地块北东缘 ,受区域内上太古界、上元古界、上古生界顶部的深、中、浅三个构造层次滑脱带控制而形成的多层次逆冲 -滑脱系统组成的薄皮式构造 ,构成它的基本构造格架。平面上具明显的分带性 ,自腹陆向前陆盆地依次分为后缘带、根带、中带、锋带 4部分 ,它们在构造样式、变形机制、与沉积盆地关系、岩浆活动、成矿作用方面都各具特征。由于中生代斜向碰撞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地块 前陆褶皱冲断带 平衡剖面 应变测量 斜向撞碰作用 构造应力场 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百掩伏带勘探领域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况军 张越迁 侯连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1-434,共4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前陆冲断带是自石炭纪晚期发育起来的大型叠瓦冲断系统,克百冲断带为其冲断前锋构造带的中段。冲断前锋带的构造变形主要发生于早二叠世末,侏罗纪构造活动趋于停止。被推覆体掩伏的下二叠统和石炭系具备良好的自生自储...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前陆冲断带是自石炭纪晚期发育起来的大型叠瓦冲断系统,克百冲断带为其冲断前锋构造带的中段。冲断前锋带的构造变形主要发生于早二叠世末,侏罗纪构造活动趋于停止。被推覆体掩伏的下二叠统和石炭系具备良好的自生自储条件。前锋断裂带下盘的准原地系统中发育一系列断层转折褶皱、双重构造,具备形成多种类型圈闭条件,储集层岩性以火山岩和砂砾岩为主,孔隙类型以孔缝为主,受埋藏深度影响较小,可形成自生自储油气藏类型。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下盘掩伏带的主要勘探目标之一。克百掩伏带的白碱滩背斜、百口泉背斜应作为首选的钻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西北缘 前陆冲断带 克百掩伏带 勘探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主要山前带差异构造变形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被引量:9
4
作者 李萌 汤良杰 +1 位作者 杨勇 甄素静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76-788,共13页
塔里木盆地库车、塔西南和塔东南山前带在构造变形和活动强度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也决定了油气地质条件与油气分布的不均衡性。通过对3个山前带地质剖面的对比研究,结合对典型成藏模式的剖析,探讨山前带差异构造变形特征对油气成... 塔里木盆地库车、塔西南和塔东南山前带在构造变形和活动强度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也决定了油气地质条件与油气分布的不均衡性。通过对3个山前带地质剖面的对比研究,结合对典型成藏模式的剖析,探讨山前带差异构造变形特征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库车山前带以逆冲推覆及盐构造为主,构造圈闭规模大、幅度高;主要有盐下和盐上两种成藏模式,通源断裂十分发育,库姆格列木组膏盐岩对盐下油气的保存非常有利。塔西南山前带变形分段特征明显,包括三角带构造、双重逆冲、叠加背斜等,构造圈闭规模和完整性不如库车山前带;成藏模式也体现出分段差异,上白垩统-阿尔塔什组膏泥岩和普司格组泥岩的封闭效果较好,但运移路径复杂,先存油气易遭受后期调整和破坏。塔东南山前带具有一定构造分段性,若羌凹陷山前以冲断变形为主,远离山前的第二排背斜、断背斜圈闭具备基本的成藏条件;民丰凹陷山前以叠瓦逆冲和三角带构造为主,古近系膏泥岩封盖能力有限,深部逆冲断块及凹陷内部的低幅度背斜等是较现实的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 塔西南 塔东南 前陆构造带 差异构造变形 油气成藏 控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南前陆冲断带烃源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8
5
作者 姜福杰 武丽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0年第2期47-49,共3页
准南前陆冲断带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但与资源评价关系密切的烃源岩研究不足。本文应用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对准南前陆冲断带的上二叠统、中下侏罗统、下白垩统和古近系等4套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热演化程度进行了系统分析和... 准南前陆冲断带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但与资源评价关系密切的烃源岩研究不足。本文应用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对准南前陆冲断带的上二叠统、中下侏罗统、下白垩统和古近系等4套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热演化程度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综合对比。结果表明,上二叠统烃源岩和中下侏罗统烃源岩为良好的烃源岩,古近系安集海河组其次,下白垩统烃源岩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南 前陆冲断带 烃源岩 有机质丰度 有机质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楚雄前陆盆地逆冲带的油气潜力 被引量:5
6
作者 尹福光 许效松 +1 位作者 万方 谭富文 《岩相古地理》 CSCD 1999年第6期1-8,共8页
楚雄盆地位于云南省的中部 ,为一中生代的前陆盆地 ,其沉积可划分为前陆复理石和前陆磨拉石两个阶段。前陆复理石为一套半饥饿状态下的灰色 /深灰色薄层状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组合 ,夹泥灰岩 ,含有大量的有机质 ,为重要的烃源岩 ;前... 楚雄盆地位于云南省的中部 ,为一中生代的前陆盆地 ,其沉积可划分为前陆复理石和前陆磨拉石两个阶段。前陆复理石为一套半饥饿状态下的灰色 /深灰色薄层状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组合 ,夹泥灰岩 ,含有大量的有机质 ,为重要的烃源岩 ;前陆磨拉石为三角洲相—滨岸相的砂岩 ,为油气的储集砂体。盆地被渔泡江 三街推覆断裂切割成两部分∶西部为推覆体 ,东部为原形盆地。逆冲推覆体由根带、主逆冲带和逆冲传播前缘带三部分组成。逆冲作用始于中三叠世拉丁期 ,以前置的方式向扬子克拉通推覆 ,形成有断弯褶皱圈闭、断展褶皱圈闭、台阶状逆冲断层 岩性圈闭、基底折离圈闭和推覆带前缘传播消减带褶皱圈闭等多种类型。因而盆地逆冲带的演化对油气的聚集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因而在推覆体上寻找油气具有较好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盆地 逆冲带 油气潜力 油气地质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前冲断构造带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罗金海 李继亮 何登发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82-389,共8页
本文通过对山前冲断构造带研究中的几个新思路和新方法的简要介绍表明,山前冲断构造带的前锋带普遍发育与各种类型断层相关褶皱或(和)三角带构造。冲断断面的多次转折将使上盘地层中的褶皱复杂化,其复杂性可以用与断面转折点相关的褶皱... 本文通过对山前冲断构造带研究中的几个新思路和新方法的简要介绍表明,山前冲断构造带的前锋带普遍发育与各种类型断层相关褶皱或(和)三角带构造。冲断断面的多次转折将使上盘地层中的褶皱复杂化,其复杂性可以用与断面转折点相关的褶皱轴面来描述。在有基底参与的冲断构造带中,尽管上盘与下盘有较大的构造高差,但盖层完全可能是连续的。生长地层不仅可以用于确定构造发育的时间,还可以用于定量地计算褶皱生长速率和冲断速率。在冲断层两侧看似牵引构造的褶皱实际上可能是破裂冲断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前冲断构造带 多转折断层 转折褶皱 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的构造样式与圈闭作用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磊 吕双兵 朱映康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4-27,31,共5页
为研究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样式与圈闭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作为指导,结合前人的研究,重新对准南前陆冲断褶皱带的构造样式进行划分.分析断裂的剖面组合特征及平面分布形态和不同构造样式形成的圈闭要素.结果表明,基底卷... 为研究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样式与圈闭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作为指导,结合前人的研究,重新对准南前陆冲断褶皱带的构造样式进行划分.分析断裂的剖面组合特征及平面分布形态和不同构造样式形成的圈闭要素.结果表明,基底卷入型构造样式在未受断裂改造和破坏的情况下形成的圈闭有效;厚薄叠加型构造样式形成的圈闭,其上下不叠置,较为发育;薄薄叠加型构造样式形成的圈闭,含油气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南前陆盆地 前陆冲断带 断层相关褶皱理论 构造样式 圈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克拉苏构造带地下盐岩变形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洪浩 李江海 +2 位作者 维波 黄少英 能源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0-24,151-152,共5页
基于三维地震解释,对克拉苏构造带地下盐岩的空间展布形态进行分析,通过井震结合,建立盐内地震相模式,探讨研究区盐内变形特征和对高压盐水层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克拉苏构造带克深和大北工区地下盐岩的空间展布存在较大差异,先存的底... 基于三维地震解释,对克拉苏构造带地下盐岩的空间展布形态进行分析,通过井震结合,建立盐内地震相模式,探讨研究区盐内变形特征和对高压盐水层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克拉苏构造带克深和大北工区地下盐岩的空间展布存在较大差异,先存的底辟构造、古隆起和盐岩的原始沉积边界导致不同区域的盐岩分布存在差异。研究区盐内可识别出的地震相模式可分为沉积型、流动型、褶皱型和断层型4类,不同类型的地震相指示了盐内不同的流变状态。纺锤型地震相是研究区最常见的、发育高压盐水的地震相,鞘褶皱的核部及平卧褶皱和断层共同封闭的空间也容易发育高压盐水。在钻遇上述地震相时,需要谨慎操作,可减少甚至避免钻井事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前陆 中断带 克拉苏构造带 盐岩变形 高压盐水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和北塔里木前陆盆地与南天山造山带的耦合关系 被引量:83
10
作者 李曰俊 宋文杰 +3 位作者 买光荣 周黎霞 胡剑风 尚新路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5期376-381,共6页
一个完全发育的陆-陆碰撞造山带往往会形成双前陆盆地。库车前陆盆地和北塔里木前陆盆地构成了南天山造山带的双前陆盆地。前者是中生代南天山造山带陆-陆碰撞造山阶段的原前陆盆地,后者则是新生代南天山造山带大规模陆内逆冲推覆阶... 一个完全发育的陆-陆碰撞造山带往往会形成双前陆盆地。库车前陆盆地和北塔里木前陆盆地构成了南天山造山带的双前陆盆地。前者是中生代南天山造山带陆-陆碰撞造山阶段的原前陆盆地,后者则是新生代南天山造山带大规模陆内逆冲推覆阶段所形成的新前陆盆地。库车前陆盆地被后期的造山作用严重破坏,其楔顶带和前渊带的很大部分都已卷入了后期的造山作用。北塔里木前陆盆地是一个完整的前陆盆地,各沉积带发育齐全。分隔伊犁-中天山地块和塔里木古陆的古南天山洋盆于二叠纪末完全闭合(东部可能早一些),两陆壳地块完全碰撞到一起,库车前陆盆地形成;新生代喜马拉雅造山作用的远程效应导致南天山造山带重新活动,发生陆内造山,形成北塔里木前陆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前陆盆地 南天山褶皱带 陆-陆碰撞 逆冲推覆 库车盆地 耦合关系 造山作用 油气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门山冲断带北段前山带构造分带性及山前带变形特征 被引量:9
11
作者 孙晓猛 杜继宇 +4 位作者 单玄龙 程日辉 王英德 许强伟 田景雄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23-1332,共10页
龙门山冲断带构造分带性是龙门山构造研究中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科学问题。在野外实测地质大剖面以及路线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冲断带不同部位构造样式的不同,将龙门山冲断带北段前山带划分出3个构造亚带,即唐王寨—仰天窝飞来峰-滑覆体... 龙门山冲断带构造分带性是龙门山构造研究中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科学问题。在野外实测地质大剖面以及路线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冲断带不同部位构造样式的不同,将龙门山冲断带北段前山带划分出3个构造亚带,即唐王寨—仰天窝飞来峰-滑覆体构造亚带、楼子坝—雁门坝—马角坝叠瓦冲断亚带、矿山梁—天井山—二廊庙冲断背斜亚带。各亚带具有不同构造变形特征:飞来峰-滑覆体构造亚带具有'推覆加滑覆'的构造叠加和演变特征;叠瓦冲断亚带中冲断构造十分发育,从北西至南东方向,不同系、同一系中不同组、同一组中不同段的地层依次由老向新逆冲,组成典型的叠瓦状构造样式,逆冲断裂向西呈铲式倾斜,并收敛于逆冲断裂系底板断层之上。构造岩片中褶皱构造十分发育,以断层传播褶皱为主,其轴迹走向和轴面产状与叠瓦冲断亚带中各条断层的总体产状几乎相同,均倒向前陆方向。冲断背斜亚带具有双重构造特点,在浅层表现为近直立的短轴背斜,构造样式以断层转折褶皱为主,深层由多个逆冲岩片叠置而成。下寺—金子山—厚坝山前带浅部层次中冲断稀少、规模较小、变形微弱,主要表现为向南东倾斜的单斜构造,深部层次发育有大型隐伏逆冲断裂。从前山带和山前带总体上具有变形强度向前陆方向有规律递减、卷入构造的地层逐渐变新、变形层次逐渐变浅的趋势,反映了冲断构造具有前展式特征。冲断构造是晚三叠世与新生代两期构造变形的产物:晚三叠世构造变形强烈,是龙门山前陆冲断带的主要形成期;新生代变形较弱,叠加和改造了晚三叠世的构造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 冲断带 前山带 山前带 构造分带 构造特征 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冲断带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磊 刘桂莲 余斌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7-30,共4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冲断带经历多期构造运动,油气成藏条件十分复杂,对影响油气成藏的有效烃源岩、古隆起、有效盖层、断裂等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发现有效烃源岩的分布范围控制着油气的分布范围,优质的盖层对油气流保存有直接影响,油源断... 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冲断带经历多期构造运动,油气成藏条件十分复杂,对影响油气成藏的有效烃源岩、古隆起、有效盖层、断裂等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发现有效烃源岩的分布范围控制着油气的分布范围,优质的盖层对油气流保存有直接影响,油源断裂与油气的分布密切相关,断层的封闭性不同导致油气多层分布,古隆起影响着早期油气运移的方向和分布,在有充足油气来源的情况下,断裂和有效盖层是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冲断带油气成藏的最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前陆冲断带 油气成藏 主控因素 断裂 盖层 古隆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南前陆冲断带构造分段及其与油气关系 被引量:8
13
作者 孙自明 董臣强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62-468,共7页
通过大量地面地质、地震和非地震资料的综合解释,分析了准南前陆冲断带的构造分段特征。认为乌鲁木齐—米泉断裂和红车断裂等盆内大型基底断裂是控制构造分段的主要因素,其形成演化决定了构造分段特征的出现或消失;盆缘调节构造是造成... 通过大量地面地质、地震和非地震资料的综合解释,分析了准南前陆冲断带的构造分段特征。认为乌鲁木齐—米泉断裂和红车断裂等盆内大型基底断裂是控制构造分段的主要因素,其形成演化决定了构造分段特征的出现或消失;盆缘调节构造是造成次级构造分段的主要原因。准南前陆冲断带构造分段对该区主要烃源岩与生储盖组合的形成及分布、对油气成藏期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前陆冲断带 构造分段 基底断裂 构造调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造山带南界襄樊—广济断裂带的演化规律与构造意义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浩乾 朱光 +3 位作者 鞠林雪 詹润 林少泽 严乐佳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0-305,共16页
自中三叠世扬子与华北板块发生碰撞—深俯冲作用以来,大别造山带南界上的襄樊—广济断裂带主要经历过两次变形事件:1)早期变形事件发生在中三叠世末—晚三叠世初的造山带折返阶段,表现为造山带南边界上的韧性剪切带。这期北西—南东走... 自中三叠世扬子与华北板块发生碰撞—深俯冲作用以来,大别造山带南界上的襄樊—广济断裂带主要经历过两次变形事件:1)早期变形事件发生在中三叠世末—晚三叠世初的造山带折返阶段,表现为造山带南边界上的韧性剪切带。这期北西—南东走向的剪切带向南西陡倾,发育北西—南东向的矿物拉伸线理,主要为右行走滑的运动性质,属于造山带斜向折返的侧边界走滑剪切带。造山带折返过程中将前陆褶断带北缘原先东西向褶皱改造为北西—南东走向。2)晚期变形事件发生在晚侏罗世,表现为脆性逆冲断层,使得前陆褶断带向北东逆冲在造山带南缘之上,同时在前陆上形成了一系列的逆冲断层。该断裂带的晚期逆冲活动与郯庐断裂带左行平移同时发生,代表了滨太平洋构造活动的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造山带 前陆褶断带 襄樊—广济断裂带 张八岭单元 造山带折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乌夏前陆冲断带二叠系层序地层划分及时空演化
15
作者 李山生 冯建伟 +1 位作者 葛玉荣 杨俊生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9,共9页
造山带地区构造运动复杂、沉积体系多变,其层序地层划分往往被视为禁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前陆冲断带早二叠世发育了一套由火山-火山碎屑岩和正常碎屑岩互层的沉积组合,中晚二叠世主要发育了冲积扇相、扇三角洲相和湖泊相沉积,给层... 造山带地区构造运动复杂、沉积体系多变,其层序地层划分往往被视为禁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前陆冲断带早二叠世发育了一套由火山-火山碎屑岩和正常碎屑岩互层的沉积组合,中晚二叠世主要发育了冲积扇相、扇三角洲相和湖泊相沉积,给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带来很大难题。对前陆冲断带层序地层划分不能套用稳定地区的模式。本文通过地震、钻测井资料识别各类不整合面,并依据火山喷发方式、火山旋回、沉积旋回分析技术,在经典层序地层学基础上按照不同对比原则,进行层序界面的识别和划分,建立了研究区前陆冲断带地区的层序时空演化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二叠系层序发育经历了强烈俯冲碰撞造山期-饥饿深水阶段、弱冲断夹短暂伸展火山期-复理石阶段、强烈冲断复活期-磨拉石阶段和冲断活动鼎盛期-水下粗粒沉积阶段(PSS4发育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夏前陆冲断带 二叠系 层序地层 时空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南前陆冲断带的油气输导体系与有利区预测
16
作者 姜福杰 武丽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1期84-87,共4页
准南前陆冲断带油气资源丰富,但油气探明率较低,原因在于油气输导体系不清。通过对储集层、断裂和不整合面等构成油气输导体系的单一因素的发育特点的分析,阐明了每一种因素对油气输导过程的影响。准南前陆冲断带发育一套冲积扇-辫状河... 准南前陆冲断带油气资源丰富,但油气探明率较低,原因在于油气输导体系不清。通过对储集层、断裂和不整合面等构成油气输导体系的单一因素的发育特点的分析,阐明了每一种因素对油气输导过程的影响。准南前陆冲断带发育一套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浅湖的沉积体系。储层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相对高孔渗的砂体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该区发育上、下两套断裂体系,它们的组合形式为油气垂向快速运移提供了良好的输导条件;不整合面的发育为油气大规模的侧向运移提供了输导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层 断裂 不整合 输导体系 前陆冲断带 准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米尔—西昆仑北麓新生代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剖面分析 被引量:61
17
作者 伍秀芳 刘胜 +2 位作者 汪新 杨树锋 顾雪梅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60-271,共12页
依据帕米尔—西昆仑北麓新生代前陆褶皱冲断带 3条构造剖面的详细分析 ,发现帕米尔—西昆仑北麓除山根地带发育高角度断层外 ,基本上以低角度逆掩断层为主 ,形成与逆冲推覆构造相关的褶皱变形。乌泊尔地区表现为由山脉向塔里木盆地滑移... 依据帕米尔—西昆仑北麓新生代前陆褶皱冲断带 3条构造剖面的详细分析 ,发现帕米尔—西昆仑北麓除山根地带发育高角度断层外 ,基本上以低角度逆掩断层为主 ,形成与逆冲推覆构造相关的褶皱变形。乌泊尔地区表现为由山脉向塔里木盆地滑移的隐伏冲断层和上覆褶皱 ;苏盖特—齐姆根—甫沙地区表现为山前的三角带和向盆地扩展的两排背斜带。帕米尔—西昆仑北麓前陆褶皱冲断带的主要构造变形时间始于上新世早期 (距今约 4.6Ma) ,断层、褶皱的变形时代由山前向盆地逐步变新 ,变形强度由山脉向塔里木盆地逐步减弱。帕米尔—西昆仑北麓前陆褶皱冲断带的构造缩短量为 2 0~ 70km ,缩短率为 35 %~ 5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褶皱冲断带 地震剖面叠瓦逆掩席 三角带 构造缩短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前陆盆地盐下冲断带构造变换特征 被引量:15
18
作者 能源 李勇 +2 位作者 谢会文 石奎太 任承豪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4-60,共7页
库车前陆盆地是发育在南天山山前的中—新生代含盐前陆盆地,受造山作用、基底先存构造、盐岩分布等要素的影响,盆地内部具有明显的南北分带、东西分段变形特征,特别是位于库车前陆盆地北部克拉苏含盐前陆冲断带内发育多种类型构造变换... 库车前陆盆地是发育在南天山山前的中—新生代含盐前陆盆地,受造山作用、基底先存构造、盐岩分布等要素的影响,盆地内部具有明显的南北分带、东西分段变形特征,特别是位于库车前陆盆地北部克拉苏含盐前陆冲断带内发育多种类型构造变换带。利用最新的二维和三维地震及钻井、野外露头资料,分析总结了库车前陆盆地内前陆冲断带的变形样式及构造变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自南天山至盆地内部,库车前陆盆地具垂向分层变形特征,其中盐下冲断带主要集中于南天山至拜城凹陷,根据变形方式可以划分为3个变形带,分别为垂向抬升断褶带、斜向冲断楔形带及近水平挤压滑脱带;库车前陆盆地盐下冲断带可以分为乌什段、阿瓦特段、博孜段、大北段、克深段及克拉3段6个构造段,共发育走滑型、边缘型、生长型及混合型4类变换带。总体上看,东西向一级变换带多为走滑型及混合型,控制了构造带的分布,二级变换带多为边缘型及走滑型,控制了构造带内各构造段的差异分布,三级变换带多为生长型,控制了局部构造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前陆盆地 盐下冲断带 构造变换带 分段变形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门山逆冲作用在川西盆地演化及油气勘探中的意义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天泽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96-500,共5页
龙门山是典型的逆冲断层发育带,北川断层是龙门山逆冲断层系中的主干断层。印支末期开始,沿着该断层面发生了多次逆冲作用,龙门山及前陆盆地得以形成和定型,这也导致了该断层上、下盘即后山带与前山带的明显差异。除个别地方外,龙... 龙门山是典型的逆冲断层发育带,北川断层是龙门山逆冲断层系中的主干断层。印支末期开始,沿着该断层面发生了多次逆冲作用,龙门山及前陆盆地得以形成和定型,这也导致了该断层上、下盘即后山带与前山带的明显差异。除个别地方外,龙门山逆冲带不具油气勘探远景,而前陆盆地则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 逆冲带 断层 盆地演化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