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粒子成像测速(PIV)技术的褶皱冲断构造物理模拟
被引量:
18
1
作者
沈礼
贾东
+3 位作者
尹宏伟
孙闯
张勇
范小根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71-480,共10页
本文设计完成了三种双滑脱层模型的物理模拟实验,并运用粒子成像测速(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技术计算出实验过程中各阶段模型剖面上的速度场分布,进而对褶皱冲断带的运动学过程和变形机制进行讨论。实验结果表明,双滑脱层模型...
本文设计完成了三种双滑脱层模型的物理模拟实验,并运用粒子成像测速(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技术计算出实验过程中各阶段模型剖面上的速度场分布,进而对褶皱冲断带的运动学过程和变形机制进行讨论。实验结果表明,双滑脱层模型中,基底滑脱层控制了整体的构造样式,浅部滑脱层决定局部的浅层构造。笔者等将实验结果与龙门山褶皱冲断带南段双滑脱体系构造进行了比较,验证了这一结论。PIV分析显示,逆冲断层的产生经历一个平行层缩短的变形过程。该过程在塑性层上、下具有明显差异,塑性层上的变形传递得更快更远。当缩短进行到一定阶段,断层开始发育,发生初始破裂,断层下盘的变形消失,应变集中在断面上,断层上盘沿断面同步逆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成像测速(PIV)
物理模拟
褶皱冲断
双滑脱体系
速度场
龙门山褶皱冲断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粒子成像测速(PIV)技术的褶皱冲断构造物理模拟
被引量:
18
1
作者
沈礼
贾东
尹宏伟
孙闯
张勇
范小根
机构
南京大学能源科学研究院
出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71-480,共10页
基金
国家973项目(2012CB214703)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090091110020)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2011ZX05009-001和2011ZX05003-002)的成果
文摘
本文设计完成了三种双滑脱层模型的物理模拟实验,并运用粒子成像测速(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技术计算出实验过程中各阶段模型剖面上的速度场分布,进而对褶皱冲断带的运动学过程和变形机制进行讨论。实验结果表明,双滑脱层模型中,基底滑脱层控制了整体的构造样式,浅部滑脱层决定局部的浅层构造。笔者等将实验结果与龙门山褶皱冲断带南段双滑脱体系构造进行了比较,验证了这一结论。PIV分析显示,逆冲断层的产生经历一个平行层缩短的变形过程。该过程在塑性层上、下具有明显差异,塑性层上的变形传递得更快更远。当缩短进行到一定阶段,断层开始发育,发生初始破裂,断层下盘的变形消失,应变集中在断面上,断层上盘沿断面同步逆冲。
关键词
粒子成像测速(PIV)
物理模拟
褶皱冲断
双滑脱体系
速度场
龙门山褶皱冲断带
Keywords
particle image veloeimetry (PIV)
system
velocity field
fold-and-thrust belt in longmenanalogue modeling
fold and thrust
double detachmentsMountains
分类号
P542.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粒子成像测速(PIV)技术的褶皱冲断构造物理模拟
沈礼
贾东
尹宏伟
孙闯
张勇
范小根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