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焦光束反射测定HMX溶解度及关联 被引量:3
1
作者 林鹤 朱顺官 +2 位作者 李洪珍 张琳 胡建举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01-604,共4页
用聚焦光束反射(FBRM)和全自动反射仪(Labmax)组成的动态在线分析系统测定了奥克托今(HMX)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1,4-丁内酯和环己酮中的溶解度。用Apelblat模型和多项式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对多项式模型,HMX在DMF、1,4... 用聚焦光束反射(FBRM)和全自动反射仪(Labmax)组成的动态在线分析系统测定了奥克托今(HMX)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1,4-丁内酯和环己酮中的溶解度。用Apelblat模型和多项式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对多项式模型,HMX在DMF、1,4-丁内酯、环己酮中溶解度的平均相对偏差分别为0.019919,0.013156,0.033673;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48,0.99758,0.99768。对Apelblat模型,HMX在DMF、1,4-丁内酯、环己酮中溶解度的平均相对偏差分别为0.004435,0.005204,0.009582;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57,0.99689,0.99565。说明,HMX的溶解度曲线在Apelblat模型中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奥克托今(HMX) 溶解度 聚焦光束反射(fbrm) 全自动反射仪(Labm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在线粒径分析技术的微胶囊成囊过程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徐梦漪 刘莹 +1 位作者 林书乐 周亮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6-111,共6页
通过原位聚合法,以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水溶液(SMAH)为分散剂,石蜡为芯材,三聚氰胺甲醛(MF)树脂为壳材制备了石蜡微胶囊。利用聚焦光束反射测量仪在线检测了体系的粒径分布及不同粒径范围的粒子数,微胶囊样品形貌采... 通过原位聚合法,以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水溶液(SMAH)为分散剂,石蜡为芯材,三聚氰胺甲醛(MF)树脂为壳材制备了石蜡微胶囊。利用聚焦光束反射测量仪在线检测了体系的粒径分布及不同粒径范围的粒子数,微胶囊样品形貌采用扫描电镜表征。通过研究认为,微胶囊在成囊过程中,三聚氰胺甲醛树脂预聚体先在溶液中形成小粒子,小粒子被石蜡表面的分散剂吸附并沉积于石蜡液滴表面,缩聚形成壳层。SMAH分散剂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其分散能力越强,得到的微胶囊平均粒径越小,粒径分布较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聚焦光束反射测量仪 成囊过程 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浆强化细粒煤泥浮选作用机理 被引量:5
3
作者 黄根 徐佳琪 +5 位作者 黎戡正 齐倩倩 孙丽蓉 万嗣明 江鹏 王若彤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246-256,共11页
浮选是细粒煤泥分选的有效方法,调浆作为浮选前的预处理环节,对浮选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以某地区露天开采的细粒含量较高的难浮煤泥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煤油用量和搅拌转速对精煤可燃体回收率、精煤灰分和浮选动力学的影响,通过膜浮选对... 浮选是细粒煤泥分选的有效方法,调浆作为浮选前的预处理环节,对浮选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以某地区露天开采的细粒含量较高的难浮煤泥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煤油用量和搅拌转速对精煤可燃体回收率、精煤灰分和浮选动力学的影响,通过膜浮选对不同搅拌转速下调浆后煤泥表面疏水性的变化进行研究,利用聚焦光束反射仪(FBRM)对调浆过程中煤油液滴和煤泥颗粒粒径随搅拌转速和搅拌时间的变化进行在线实时分析,通过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对不同搅拌转速下调浆前后煤表面的煤油吸附量进行研究,对不同搅拌转速调浆后颗粒的絮体进行了图像分析,对调浆过程中煤油分散后和分散前与煤粒的碰撞概率比进行了理论计算。试验结果表明,在搅拌转速为900~1800 r/min时,随着搅拌转速的增加,精煤累计可燃体回收率和浮选速率常数逐渐增加,精煤灰分呈下降的趋势。膜浮选结果表明,调浆搅拌转速的增加提高了颗粒表面的疏水性。在900 r/min的低搅拌转速下,煤油分散效果较差,且延长搅拌时间对煤油分散效果的提高作用不明显,随着搅拌速度的增加,分散后煤油液滴的数量显著增加,且在较短的时间内能达到较好的分散效果。FBRM和絮团图像分析结果表明,调浆后细颗粒发生了较明显的剪切絮凝,且在一定程度上随着搅拌转速的增加絮凝作用增强。搅拌转速从900 r/min增加到1800 r/min时,调浆后矿浆中-50μm颗粒数量逐渐减少,尤其是-20μm颗粒数量显著减少,同时+300μm粒级数量增加。煤表面煤油吸附量随着搅拌转速的增加逐渐增加。理论计算表明,当煤泥粒度一定时,煤油分散后与分散前的粒度比越小,煤油分散程度越高,与煤粒碰撞概率比越大。在调浆过程中,煤油分散程度提高显著增加了煤油液滴与煤颗粒的碰撞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泥 调浆 聚焦光束反射仪 煤油分散 剪切絮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着剂复配控制废纸浆溶解与胶体物质的研究
4
作者 王立军 陈辉 王建华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16年第2期33-38,共6页
在相对而言低分子量低电荷密度的聚胺固着剂PAL中复配入不同比例的高分子量高电荷密度的聚胺固着剂PA_H,将它们作用于废纸浆,并测定纸浆体系浊度、阳离子需求量、胶体粒子数量、尺寸及尺寸分布的变化,综合考察了固着剂的复配对其控制纸... 在相对而言低分子量低电荷密度的聚胺固着剂PAL中复配入不同比例的高分子量高电荷密度的聚胺固着剂PA_H,将它们作用于废纸浆,并测定纸浆体系浊度、阳离子需求量、胶体粒子数量、尺寸及尺寸分布的变化,综合考察了固着剂的复配对其控制纸浆中溶解与胶体物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低分子量低电荷密度的聚胺固着剂PAL中复配入约40%的高分子量高电荷密度聚胺固着剂PAH,将明显增加前者控制溶解与胶体物质的效果。反之,在高分子量、高电荷密度的固着剂PA_H中复配入比例约20%的低分子量低电荷密度固着剂PAL,并不降低前者控制溶解与胶体物质的效果。从两种固着剂具有不用作用机理的角度对上述现象进行了一定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与胶体物质 聚胺固着剂 复配 聚焦光束反射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着剂与助留剂协同控制DCS时的胶体聚集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夏星 刘泽华 +2 位作者 王立军 陈辉 王建华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共5页
将固着剂聚胺(PA)、助留剂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单独以及协同处理旧报纸脱墨浆,采用聚焦光束反射测定仪(FBRM)考察浆料中残余胶体粒子的数量、尺寸及其分布,探讨固着剂与助留剂单独及协同控制溶解与胶体物质(DCS)时的胶体聚集现象。... 将固着剂聚胺(PA)、助留剂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单独以及协同处理旧报纸脱墨浆,采用聚焦光束反射测定仪(FBRM)考察浆料中残余胶体粒子的数量、尺寸及其分布,探讨固着剂与助留剂单独及协同控制溶解与胶体物质(DCS)时的胶体聚集现象。结果表明,实验所用的PA单独处理纸浆时,会产生部分不能固着于纤维或被纤维网络截留的胶体聚集体;CPAM单独处理纸浆时,其电荷容易被DCS中和,导致其降低纸浆胶体粒子数量的效果明显下降,但并不产生胶体聚集体;PA-CPAM协同处理纸浆时,CPAM能将PA预处理纸浆时产生的部分胶体聚集体进一步固着到纤维上,达到更好的降低胶体粒子数量的效果,且不产生更大的胶体聚集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着剂 助留剂 协同作用 聚焦光束反射测定仪 溶解与胶体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水两相管流测量方法应用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刘莹莹 刘楠楠 +1 位作者 李晓平 宫敬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0年第2期10-16,共7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基于电学及光学基础的测量设备逐渐被学者们用于定量描述油水两相流动规律的研究中。通过简述国内外关于油水两相管流实验中所采用的测量方法及测量原理,总结电导探针、聚焦光束反射测量仪、光学测量设备及伽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基于电学及光学基础的测量设备逐渐被学者们用于定量描述油水两相流动规律的研究中。通过简述国内外关于油水两相管流实验中所采用的测量方法及测量原理,总结电导探针、聚焦光束反射测量仪、光学测量设备及伽玛相分率仪在油水两相管流动中的应用进展,并在其基础上分析了各种测量方法的局限性。根据管流油水流动研究现状,提出油水两相管流研究应从两相流场信息测量及油水界面捕捉入手,通过实验确定影响油水两相相间作用的决定性因素,建立新的流型转化机理,明确局部及完全分散对有效黏度变化的影响趋势,并结合现有两相流动规律,改进及完善了现有压降计算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两相管流 电导率探针 聚焦光束反射测量仪 光学测量设备 伽玛相分率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llenges in developing polymer flocculants to improve bitumen quality in non.aqueous extraction processes:an experimental study 被引量:1
7
作者 Daniel V.Dixon Stanislav R.Stoyanov +2 位作者 Yuming Xu Hongbo Zeng Joao B.P.Soares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3期811-821,共11页
Western Canada’s oil sands hold the third-largest hydrocarbon deposits in the world.Bitumen,a very heavy petroleum,is currently recovered by surface mining with warm water or in situ.Recovery processes that use organ... Western Canada’s oil sands hold the third-largest hydrocarbon deposits in the world.Bitumen,a very heavy petroleum,is currently recovered by surface mining with warm water or in situ.Recovery processes that use organic solvents are being developed to reduce water usage and tailings production.While solvent-based methods can effectively extract bitumen,removal of residual fine solids from diluted bitumen product(DBP)to meet the pipeline transport requirement of<0.5 wt%solids and water in DBP remains a major challenge.We propose a novel area of application of polymer flocculants for fine solids removal from DBP.In principle,polymer flocculants can be applied to help remove these residual solids in conjunction with physical separation processes to increase process effectiveness and energy efficiency.Several polymers are selected and screened for flocculation behavior using kaolinite suspended in DBP and toluene,as a model system.Focused beam reflectance measurements and force tensiometer techniques are used to determine flocculation and sedimentation in DBP.The observed flocculation and sedimentation rate enhancements indicate that the polymers tested have only minor effects,providing opportunities for advanced polymer development.These findings exemplify the challenges in identifying polymers that may be effective as flocculants in heavy petroleum med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aqueous extraction Diluted bitumen Oil-soluble polymer flocculants Sedimentation in dark and opaque media focused beam reflectance measuremen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