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4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省某石英砂岩矿提纯及尾矿综合利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邵伟华 刘广学 +4 位作者 刘磊 王守敬 曹飞 张潇 彭团儿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6-114,共9页
为了充分利用云南省某石英砂岩矿,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选矿提纯实验研究,并基于提纯后石英尾矿的特性,进行了发泡陶瓷的制备条件研究。通过原矿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的石英主要呈中细粒砂状结构,粒度主要分布在0.... 为了充分利用云南省某石英砂岩矿,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选矿提纯实验研究,并基于提纯后石英尾矿的特性,进行了发泡陶瓷的制备条件研究。通过原矿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的石英主要呈中细粒砂状结构,粒度主要分布在0.1~0.4 mm之间,多数杂质矿物如高岭石、云母和长石等以胶结物形式存在于石英颗粒的边缘和裂隙,锆石和金红石则以碎屑形式存在;部分石英颗粒表面较为纯净,部分石英颗粒表面覆盖有大量尘点、黏土和杂质矿物,还有少量石英颗粒包裹着细粒的金红石和黏土等矿物,去除难度大,影响最终石英产品品质。基于矿石性质,选矿研究进行了各种工艺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原矿含SiO_(2)98.28%,Fe2O_(3)0.069%、TiO_(2)0.051%,采用“破磨筛分-重选除锆钛-磁选除铁杂-反浮选分离长石云母”的工艺,获得了产率为67.13%,SiO_(2)含量99.87%,Fe2O_(3)含量54μg/g,Al_(2)O_(3)含量0.015%,TiO_(2)含量17μg/g,Cr2O_(3)含量0.6μg/g的石英砂精矿,达到《光伏玻璃用硅质原料》二级品的要求。对石英提纯后的尾矿,进行了原料比例、添加剂用量和烧制温度对发泡陶瓷强度、吸水率和表观密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提纯后的石英尾矿与矿山附近某长石尾矿按质量比4∶6的比例,添加碳酸钠用量7%,造孔剂SiC用量1%,在马弗炉温度500℃中保温10 min后按照5℃/min的速率升温至1200℃,烧制15 min,获得强度为12.46 MPa、吸水率为3.22%、表观密度为1.63 g/cm3、导热系数为0.062 W/(m·K)的发泡陶瓷,可用于建材领域。通过该工艺实现石英砂岩的高效回收,为同类型石英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工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砂岩 工艺矿物学 提纯 光伏玻璃 发泡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制备硅酮粉改性PE-UHMW发泡材料
2
作者 秦升学 蓝文康 +2 位作者 张弘斌 周海萍 刘杰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2-37,共6页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UHMW)由于具有极高的分子量,其泡沫材料非常适用于超低温保温和吸油分离等领域。然而,PE-UHMW的极高熔体强度使泡孔增长困难,材料可发泡性较差。为解决该问题,利用硅酮粉改性PEUHMW,通过超临界二氧化碳对改性前后PE...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UHMW)由于具有极高的分子量,其泡沫材料非常适用于超低温保温和吸油分离等领域。然而,PE-UHMW的极高熔体强度使泡孔增长困难,材料可发泡性较差。为解决该问题,利用硅酮粉改性PEUHMW,通过超临界二氧化碳对改性前后PE-UHMW进行发泡,研究了硅酮粉含量对PE-UHMW发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硅酮粉后,改性PE-UHMW熔体流动性得到提高,可通过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加工,材料发泡倍率、泡孔密度与泡孔均匀性显著提高,泡孔尺寸减小。当硅酮粉质量分数为4%时,改性PE-UHMW具有较好的熔体加工与发泡的综合性能。此外,研究了不同饱和压力和发泡温度对硅酮粉质量分数为4%的PE-UHMW发泡性能的影响,发现随着饱和压力的增加,泡孔密度增加,泡孔尺寸和发泡倍率减小;而随着发泡温度的升高,发泡倍率先增加后降低,泡孔密度减小,泡孔尺寸增大。当饱和压力为20.68 MPa、发泡温度为130℃时,硅酮粉质量分数为4%的PE-UHMW泡沫的泡孔密度为1.25×10^(9)个/cm^(3),平均泡孔直径为9.33μm,而纯PE-UHMW泡沫的泡孔密度为3.54×10^(6)个/cm^(3),平均泡孔直径为69.59μm。硅酮粉的加入有效改善了PE-UHMW的熔体加工性能和发泡性能,有利于促进PE-UHMW在泡沫材料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硅酮粉 熔体加工 超临界二氧化碳 发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亚胺改性三聚氰胺泡沫的制备及性能
3
作者 何利华 李慧霞 +2 位作者 刘志凌 蒋凡顺 张建勋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4,共7页
为提高三聚氰胺泡沫的热稳定性及力学强度,介绍了三聚氰胺树脂与水溶性聚酰亚胺(PI)共混改性方法,研究了PI增韧三聚氰胺树脂预聚体的合成配方和发泡工艺,同时也探讨了PI的添加方式及添加量对三聚氰胺泡沫性能的影响。采用万能电子试验... 为提高三聚氰胺泡沫的热稳定性及力学强度,介绍了三聚氰胺树脂与水溶性聚酰亚胺(PI)共混改性方法,研究了PI增韧三聚氰胺树脂预聚体的合成配方和发泡工艺,同时也探讨了PI的添加方式及添加量对三聚氰胺泡沫性能的影响。采用万能电子试验机、极限氧指数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导热系数仪等对改性前后三聚氰胺泡沫的力学性能、阻燃性、微观形貌、耐热性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添加水溶性PI,在泡沫内部引入含两个与氮键合的酰基基团,并形成网络互穿结构,其热稳定性、表观密度、极限氧指数、烟密度、隔热性能均有显著提高。为了改善PI改性三聚氰胺泡沫的总体性能,进一步研究发现,PI添加量为三聚氰胺树脂预聚体总质量的5%时,泡沫失重速率最高温度峰值由369.69℃提高到383.66℃、拉伸强度提高了11.17%、撕裂强度提高了21.82%、断裂伸长率提高了12.51%,改性泡沫的各项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三聚氰胺树脂预聚体 聚酰亚胺改性三聚氰胺泡沫 微波发泡工艺 共混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发泡注塑工艺对热塑性聚氨酯发泡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幸锦福 蒋团辉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76,共7页
利用化学发泡二次开模方法制备了热塑性聚氨酯(TPU)微发泡材料,研究了工艺参数和发泡剂母粒含量对发泡TPU泡孔形态及其制品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发泡剂母粒质量分数为2%时,可获得泡孔直径较小的发泡制品,制品密度减小了16%。注塑温... 利用化学发泡二次开模方法制备了热塑性聚氨酯(TPU)微发泡材料,研究了工艺参数和发泡剂母粒含量对发泡TPU泡孔形态及其制品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发泡剂母粒质量分数为2%时,可获得泡孔直径较小的发泡制品,制品密度减小了16%。注塑温度应控制在210℃,过高或过低的温度易获得较差的泡孔形态和较高的制品密度。开模距离为0.6 mm时,可获得孔结构均匀的发泡材料,其泡孔密度和直径分别为1.67×105个/cm3和111.66μm,而较高开模距离对制品减重影响不大。高的注射速度和压力有利于提高孔的形核密度和孔结构的均匀性,但提高注射速度对制品减重效果不显著。DSC结果表明发泡有利于降低TPU的熔融峰和结晶峰温度,提高了结晶度。力学性能结果表明TPU泡沫具有良好抵抗弯曲变形的能力,其弯曲强度从8.49 MPa提高到了12.01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聚氨酯 化学发泡 二次开模 注塑工艺 泡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藏用聚氨酯保温材料发泡研究
5
作者 张向松 张永林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50-153,158,共5页
基于聚氨酯高压发泡装置,以异氰酸酯(NCO)和聚醚多元醇(—OH)为原料,在各助剂催化作用下对反应合成聚氨酯的过程进行模拟。利用Aspen Plus软件平台,对聚氨酯高压发泡工艺建立流程模型。考察了异氰酸酯指数(R)、反应温度、催化剂复配比... 基于聚氨酯高压发泡装置,以异氰酸酯(NCO)和聚醚多元醇(—OH)为原料,在各助剂催化作用下对反应合成聚氨酯的过程进行模拟。利用Aspen Plus软件平台,对聚氨酯高压发泡工艺建立流程模型。考察了异氰酸酯指数(R)、反应温度、催化剂复配比例等因素对聚氨酯工艺的影响。利用Energy Analyzer对数据进行灵敏度分析,得出优化后的工艺操作参数:R=1.2~1.3,反应器温度为60℃,催化剂DMCHA和T-12质量分数分别为2%和0.05%时。在最优参数条件下,工艺时间缩短了12.37%,产品转化率提升了12.19%。这为聚氨酯材料工艺生产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发泡 工艺模拟 ASPEN PLUS 转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发泡PBAT/PLA复合材料及其形状记忆性能
6
作者 宫政 高秀鲁 +1 位作者 赵玲 胡冬冬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88-896,共9页
采用超临界CO_(2)辅助制备生物可降解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聚乳酸(PLA)形状记忆发泡材料,研究了PLA含量对PBAT/PLA复合材料中CO_(2)溶解扩散行为、熔融结晶、流变行为及发泡行为的影响,考察了PLA含量对PBAT/PLA发泡材料的... 采用超临界CO_(2)辅助制备生物可降解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聚乳酸(PLA)形状记忆发泡材料,研究了PLA含量对PBAT/PLA复合材料中CO_(2)溶解扩散行为、熔融结晶、流变行为及发泡行为的影响,考察了PLA含量对PBAT/PLA发泡材料的形状记忆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BAT有利于PLA分子链段局部运动,促进了PLA的冷结晶过程;在低频剪切作用下,随着PLA含量的增加,PBAT/PLA的复数黏度增加;PLA降低了CO_(2)在PBAT/PLA复合材料中的解吸扩散系数,提高了发泡材料的刚性,起到稳定泡孔形貌和抗收缩的作用;PLA质量分数20%时,复合材料获得最大稳定发泡倍率20.5倍,PBAT/PLA发泡材料(发泡倍率7.5)形状固定率为86.8%,形状恢复率为94.3%,综合性能最佳。PLA有利于提高PBAT/PLA发泡材料的形状固定率,但不利于其形状恢复率。同时,PLA质量分数低于20%时,PLA的引入提高了PBAT/PLA发泡材料的拉伸/压缩模量和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聚合物加工 泡沫 生物可降解 形状记忆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梯度结构的微孔热塑性聚氨酯及其性能
7
作者 陈弋翀 贾星雨 +5 位作者 钟文宇 施俞晖 彭瑶 孙嘉阳 胡冬冬 赵玲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97-908,共12页
具有梯度结构的发泡材料因创新结构设计和潜在多功能性受广泛研究。本工作以热塑性聚氨酯(TPU)为研究对象,通过一次升温发泡与二次卸压发泡制备了具有梯度泡孔结构的高倍率TPU发泡材料,并且探究了发泡条件影响机制。微观形貌表征显示,... 具有梯度结构的发泡材料因创新结构设计和潜在多功能性受广泛研究。本工作以热塑性聚氨酯(TPU)为研究对象,通过一次升温发泡与二次卸压发泡制备了具有梯度泡孔结构的高倍率TPU发泡材料,并且探究了发泡条件影响机制。微观形貌表征显示,当发泡时间较短时,因基体中存在的温度梯度,可制得两侧孔径大、中间孔径小的梯度发泡材料,延长发泡时间则因温差降低制备出均匀发泡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相较于均匀发泡材料,梯度发泡材料能量损失系数略高,但两者的相对差值随着发泡倍率的增高而降低,且具有更高的回弹率和更低的硬度,展现出高发泡倍率下优异的缓冲性能和回弹性。这为优化TPU发泡材料制备工艺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对TPU实现高性能、轻量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温发泡 泡孔结构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超临界流体 力学性能 聚合物加工 泡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芯材C形夹芯板复合材料固化变形仿真
8
作者 聂志伟 罗琦 +2 位作者 霍宇凡 周何乐子 周华民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6-96,共11页
针对夹芯复合材料C形轮廓板,基于夹芯复合材料固化变形机理,建立了复合材料固化变形数值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脱模开始时,C形轮廓板件的内表面受拉应力而外表面受压应力,构件整体向内收缩。基于此仿真模型,探究了缝隙处物质种类、铺... 针对夹芯复合材料C形轮廓板,基于夹芯复合材料固化变形机理,建立了复合材料固化变形数值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脱模开始时,C形轮廓板件的内表面受拉应力而外表面受压应力,构件整体向内收缩。基于此仿真模型,探究了缝隙处物质种类、铺层层数、铺层角度等不同工艺条件下C形轮廓板件的固化变形规律,发现缝隙处不填充物质时固化变形最小,填充复合材料时固化变形量最大;在一定范围内,变形量与铺层层数呈正相关;铺层角度对变形影响不大。此外还成型了多块相应工艺条件的C形板件,通过三维扫描测定板件的固化变形,仿真与实验规律符合较好,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实现了C形轮廓板固化变形的准确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夹芯结构 复合材料 固化变形预测 工艺参数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炭土-聚乙烯醇发泡材料的制备工艺优化
9
作者 曾泽林 戚兴来 +2 位作者 吴美强 周建斌 饶久平 《森林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8-336,共9页
为探索更适用于立体绿化推广应用的整体栽培基质,以聚乙烯醇(PVA)和泥炭土为主体原料,加入改性剂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通过机械搅拌与物理发泡,制备出一种成型的泥炭土-聚乙烯醇发泡材料。用单因素控制... 为探索更适用于立体绿化推广应用的整体栽培基质,以聚乙烯醇(PVA)和泥炭土为主体原料,加入改性剂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通过机械搅拌与物理发泡,制备出一种成型的泥炭土-聚乙烯醇发泡材料。用单因素控制变量法探讨了PVA用量、改性剂TDI用量、表面活性剂SDS用量以及发泡温度等对泥炭土-聚乙烯醇发泡材料的体积密度、视密度、湿密度、开孔率以及吸水率的影响,并分析比较SDS不同用量下泥炭土-聚乙烯醇发泡材料的表观形貌差异。结果表明:当PVA用量为7%(质量分数)、TDI用量为0.25%(质量分数)、SDS用量为0.54%(质量分数)、发泡温度为60℃时,制备的泥炭土-聚乙烯醇发泡材料的主要性能最佳,此时发泡材料的体积密度为0.103 g·cm^(-3),视密度为0.403 g·cm^(-3),湿密度为0.856 g·cm^(-3),开孔率为77%,吸水率为826%(吸水时间为1 h)。同时,从发泡材料的表观形貌观察结果可知,SDS能改善发泡材料的内部孔隙结构。与市面常见立体绿化基质相比,泥炭土-聚乙烯醇发泡材料是经过发泡成型的整体材料,密度较小但开孔率、吸水率较高,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的优势,同时达到«立体绿化栽培基质通用技术标准:T/CABEE 005—2020»中塑形基质的要求,可以作为立体绿化栽培基质的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土 聚乙烯醇 发泡材料 立体绿化基质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urning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density foamed GAP/CL-20 propellants 被引量:5
10
作者 Man-man Li Rui Hu +2 位作者 Ming-hui Xu Qiong-lin Wang Wei-tao Ya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1914-1921,共8页
The monolithic foamed propellants with high densities were prepared by casting and two-step foaming processes.Glycidyl azide polymer(GAP)and isocyanate were used as the binder system and 2,4,6,8,10,12-hexanitro-2,4,6,... The monolithic foamed propellants with high densities were prepared by casting and two-step foaming processes.Glycidyl azide polymer(GAP)and isocyanate were used as the binder system and 2,4,6,8,10,12-hexanitro-2,4,6,8,10,12-hexaazaisowurtzitane(HNIW,CL-20)was employed as the energetic component.The newly designed formulation containing 60%CL-20 produced a force constant of 1077 J/g and low flame temperature of 2817 K.Two foamed propellants with densities of 1.32 g/cm^(3)and 1.53 g/cm^(3)were fabricated by a confined foaming process and examined by closed bomb tests.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porosity significantly affects burning performance.A size effect on combustion behaviors was observed for the foamed propellant with 5.56%porosity,and a double-hump progressive dynamic vivacity curve was obtained.At last,the 30 mm gun test was carried out to demonstrate the interior ballistic performance,and the muzzle velocity increased by 120 m/s at the same maximum chamber pressure when monolithic propellant was added in the char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olithic foamed propellants Two-step foaming process Casting process GAP/CL-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金属硫化物NiS(x)@NF催化剂水热法制备及其析氢性能
11
作者 李佳优 张雨涵 +1 位作者 姜楠 蒋博龙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7-304,共8页
电解水制氢是最具潜力的绿氢制备技术,而高效析氢反应(HER)催化剂的开发对其大规模推广意义重大。本文以硫脲为硫源,在泡沫镍(NF)上原位生长Ni_(3)S_(4),制备了一系列NiS(x)@NF过渡金属硫化物纳米片催化剂(x代表硫脲用量),对催化剂进行... 电解水制氢是最具潜力的绿氢制备技术,而高效析氢反应(HER)催化剂的开发对其大规模推广意义重大。本文以硫脲为硫源,在泡沫镍(NF)上原位生长Ni_(3)S_(4),制备了一系列NiS(x)@NF过渡金属硫化物纳米片催化剂(x代表硫脲用量),对催化剂进行了结构、形貌以及金属价态等表征,并于1mol/L KOH碱液以及模拟海水中研究了催化剂的HER性能。催化剂制备采用简单的水热法,且直接利用NF上的Ni,无需额外加入Ni源,不仅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且活性相与NF基底结合牢固,稳定性好。HER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与NF相比,NiS(x)@NF催化剂在碱性电解液中HER性能得到明显提升,这归因于NF上原位生长Ni_(3)S_(4)纳米片。其中,NiS(0.14)@NF催化剂具有最小的过电势(η10=0.091V,η100=0.102V)、最高的内在催化活性,且Tafel斜率只有105.23m V/dec。催化剂在模拟海水中的HER活性明显降低,表明海水中的干扰组分对HER活性影响较大。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同的电流负载下(10m A/cm^(2)、40m A/cm^(2)以及100m A/cm^(2)),Ni S(0.14)@NF催化剂在碱液及模拟海水中均显示出了较高的稳定性,这是由于采用原位生长法直接在NF上生长Ni_(3)S_(4),使活性相与NF基底结合牢固,不易脱落的缘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催化剂 泡沫镍硫化 海水电解 析氢反应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酯纤维泡沫混凝土力学性能及孔结构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述红 贡藩 +1 位作者 尹宏 修占国 《材料导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5-112,共8页
纤维的掺加可有效地改善泡沫混凝土抗压强度低、脆性特征显著的缺陷,增强其工程适用性。本工作针对聚酯纤维对泡沫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改善开展试验研究,选定密度等级为700 kg/m3的泡沫混凝土,考虑不同纤维体积掺量(0.1%、0.2%、0.3%和0.4%... 纤维的掺加可有效地改善泡沫混凝土抗压强度低、脆性特征显著的缺陷,增强其工程适用性。本工作针对聚酯纤维对泡沫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改善开展试验研究,选定密度等级为700 kg/m3的泡沫混凝土,考虑不同纤维体积掺量(0.1%、0.2%、0.3%和0.4%)对其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劈裂抗拉强度以及延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掺量为0.1%时,材料表现出较优的抗压和劈裂抗拉性能,28 d强度分别增加了86.4%和91.3%;纤维掺量为0.2%时,材料表现出较优的抗折性能,28 d抗折强度提升了39.1%。试样破坏形态和应力-应变曲线表明,聚酯纤维可有效地提升泡沫混凝土的延性。最后,运用图像分析处理法分别获得了五组试件的孔结构参数,从细观孔结构的角度讨论了聚酯纤维对泡沫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混凝土 聚酯纤维 力学性能 孔结构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分馏技术的过程强化策略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程小东 刘伟 +2 位作者 杨春燕 殷昊 卢珂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384-393,共10页
泡沫分馏是一项绿色、经济的初级分离技术,在食品工业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操作参数对界面吸附和泡沫排液具有截然相反的影响,泡沫分馏间歇操作很难同时获得较高的富集比和回收率。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研究者们开发了多种泡... 泡沫分馏是一项绿色、经济的初级分离技术,在食品工业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操作参数对界面吸附和泡沫排液具有截然相反的影响,泡沫分馏间歇操作很难同时获得较高的富集比和回收率。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研究者们开发了多种泡沫分馏过程强化策略。本文首先对近年来界面吸附和泡沫排液过程强化的相关研究进行概括总结,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随后,综述了泡沫分馏在蛋白质、酶类、皂苷、多酚类物质和生物防腐剂的分离中的研究进展。基于文献梳理和问题分析,未来可开展以下三方面研究以促进泡沫分馏的工业应用:开发能够同时强化界面吸附和泡沫排液的新方法;开发能够特异结合非表面活性物质且可重复使用的新型捕收剂;抑制解吸过程中的蛋白质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分馏 界面吸附 泡沫排液 过程强化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铝填充铣孔加工参数优化及表面质量验证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飞龙 李强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6-169,173,共5页
为了提高泡沫铝铣孔质量,设置了不同类型的填充材料进行铣孔测试,对比了各铣孔加工参数下得到的表面结构与组织形态。研究结果表明:以松香和硬脂酸钠按照质量比4:1方式混合得到的泡沫铝加工后形成的孔嵴与孔径保形率分别达到了91.4%与96... 为了提高泡沫铝铣孔质量,设置了不同类型的填充材料进行铣孔测试,对比了各铣孔加工参数下得到的表面结构与组织形态。研究结果表明:以松香和硬脂酸钠按照质量比4:1方式混合得到的泡沫铝加工后形成的孔嵴与孔径保形率分别达到了91.4%与96.8%,达到了最优保形状态。提高进给速度,孔尺寸与孔嵴保形率、透气性都表现为随进给速度提高而先升高再降低,当进给速度为160mm/min达到最大保形率,孔尺寸保形率为92.1%,孔嵴保形率为97.3%。在刀具转速达到300r/min时依然保持很高的保形率。按照氢化松香与硬脂酸钠质量比为4:1,转速310r/min以及进给速度165mm/min开展铣孔加工测试,可以使泡沫铝铣孔过程达到理想保形状态。该研究对提高泡沫金属的孔加工具有很好的实际指导意义,易于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铝 铣孔加工 孔结构 保形率 透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空心微球制备超轻泡沫玻璃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渠亚男 谢永江 +1 位作者 仲新华 杨金龙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5-119,共5页
本工作研究了一种利用空心微球制备超轻泡沫玻璃的新方法,以废玻璃粉为主要原材料制备高气孔率的空心微球,研究了空心微球的发泡过程和发泡机理,利用空心微球发泡法制备出了超轻质泡沫玻璃。结果表明:空心微球气孔率高,发泡过程可控,可... 本工作研究了一种利用空心微球制备超轻泡沫玻璃的新方法,以废玻璃粉为主要原材料制备高气孔率的空心微球,研究了空心微球的发泡过程和发泡机理,利用空心微球发泡法制备出了超轻质泡沫玻璃。结果表明:空心微球气孔率高,发泡过程可控,可以制备气孔尺寸均匀、高气孔率的泡沫玻璃。随着玻璃粉粒径的减小,空心微球的体积膨胀率逐渐增加,当玻璃粉D50为4.3μm时,空心微球的最大体积膨胀率约为280%。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泡沫玻璃的容重降低,气孔率增加,泡沫玻璃中析晶增多,主要晶相包括SiO2(石英)、SiO2(鳞石英)和Na_(2)Ca_(3)Si_(6)O_(16)(失透石)。当烧结温度为725~800℃时,可以制备气孔率大于95%的超轻泡沫玻璃。本工作提出的空心微球发泡法对制备无机多孔材料具有较为广泛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微球 超轻泡沫玻璃 发泡过程 发泡机理 高气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A/阳离子淀粉双物理交联植物纤维基泡沫缓冲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6
作者 苏颖 奎明红 +2 位作者 魏渊 贺莹莹 陈港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8-107,共10页
本研究利用泡沫成形工艺,结合聚乙烯醇(PVA)和阳离子淀粉(CS)与植物纤维的双物理交联协同作用,构建具有3D骨架网络结构的植物纤维基泡沫缓冲材料。探究了浆浓对泡孔结构及静态压缩性能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和极差分析优化了工艺条件,并... 本研究利用泡沫成形工艺,结合聚乙烯醇(PVA)和阳离子淀粉(CS)与植物纤维的双物理交联协同作用,构建具有3D骨架网络结构的植物纤维基泡沫缓冲材料。探究了浆浓对泡孔结构及静态压缩性能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和极差分析优化了工艺条件,并表征了植物纤维基泡沫缓冲材料的可回收性。结果表明,当浆浓1.5%,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质量分数3.8%,CS质量分数15%,PVA质量分数12%,转速2500 r/min时,可获得兼具均匀多孔结构、低密度(0.0363 g/cm^(3))、良好的力学和缓冲性能(弹性模量285.8 kPa,最小缓冲系数4.4),以及可回收(回收率86%)的植物纤维基泡沫缓冲材料(PFF-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纤维 双交联作用 泡沫成形 缓冲性能 回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浮选过程智能控制系统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海洋 王旭 +3 位作者 王庆凯 邹国斌 杨佳伟 刘道喜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7-84,共8页
针对国内某选矿厂镍浮选工艺来矿性质不稳定、精矿品位波动大、回收率不理想的特点,结合浮选生产现场检测设备不完备或者检测周期长、费用高的现状,设计了一套基于品位预测模型的浮选过程智能控制系统,系统投入运行后,泡沫流速稳定性显... 针对国内某选矿厂镍浮选工艺来矿性质不稳定、精矿品位波动大、回收率不理想的特点,结合浮选生产现场检测设备不完备或者检测周期长、费用高的现状,设计了一套基于品位预测模型的浮选过程智能控制系统,系统投入运行后,泡沫流速稳定性显著提高,精矿品位波动性明显减小,证明了系统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工艺 泡沫流速 精矿品位 检测设备 预测模型 智能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胶接用发泡胶的工艺验证与固化动力学
18
作者 乔海涛 梁滨 +2 位作者 李喜民 陈舸 张立国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2,共8页
通过动态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研究了一种中温固化的发泡胶的固化工艺和固化动力学。为证实DSC峰值温度T_(p)与升温速率β的自然对数存在线性关系,在DSC测试中除采用β为5、10、15和20 K/min的升温速率组合外,还特意设定升温速率β为1... 通过动态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研究了一种中温固化的发泡胶的固化工艺和固化动力学。为证实DSC峰值温度T_(p)与升温速率β的自然对数存在线性关系,在DSC测试中除采用β为5、10、15和20 K/min的升温速率组合外,还特意设定升温速率β为1、2.718、7.389和20 K/min,则lnβ等于或近似为0、1、2、3以便于计算,由此可确定固化工艺参数并快速地估算活化能E_(a)。结合其他关于热固化、热分解甚至一些高分子材料结晶的文献数据,进一步证实了T_(p)与lnβ往往存在线性关系。利用上述线性关系所获得的特性温度参数T_(1)和ΔT值,可以解释活化能的大小并快速求解动力学数据。研究结果建立并证实了区别于Kissinger和Ozawa方法的另一种简易而且可靠的反应动力学求解方法,并用数学极限的方法进行推导给出了活化能的解析解。上述简易方法求解热致反应或结晶变化的动力学参数是合理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泡胶 固化工艺 活化能 T_(p)-lnβ外推法 极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塑料》首届高分子材料技术创新与应用论坛上的新观点、新成果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学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4-128,共5页
介绍了《中国塑料》首届高分子材料创新与应用论坛上3位院士及32位行业专家、教授的主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塑料行业现状、发展趋势及所面临的挑战,功能高分子材料,特种工程塑料,阻燃材料,发泡材料,弹性体,成型加工技术及装备,国际标准... 介绍了《中国塑料》首届高分子材料创新与应用论坛上3位院士及32位行业专家、教授的主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塑料行业现状、发展趋势及所面临的挑战,功能高分子材料,特种工程塑料,阻燃材料,发泡材料,弹性体,成型加工技术及装备,国际标准化,微塑料分析测试,碳足迹管理,高值专利挖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 功能高分子 成型加工 特种工程塑料 阻燃 发泡 弹性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热处理复合工艺制备油水分离表面及性能研究
20
作者 刘超 余忠杰 +2 位作者 王泰源 冶孟琦 王青华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6-229,共14页
目的研发一种高效、低成本的激光-热处理复合工艺,制备具有油水分离性能的泡沫铜表面,为石油污染的净化提供一种有效的参考方法。方法首先利用纳秒激光在泡沫铜表面上诱导出多级微纳米结构,然后将泡沫铜放入低温烘箱中加热处理,通过调... 目的研发一种高效、低成本的激光-热处理复合工艺,制备具有油水分离性能的泡沫铜表面,为石油污染的净化提供一种有效的参考方法。方法首先利用纳秒激光在泡沫铜表面上诱导出多级微纳米结构,然后将泡沫铜放入低温烘箱中加热处理,通过调控激光参数和热处理相互作用制备出了超疏水超亲油泡沫铜表面,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光电子能谱仪和接触角测量仪,对激光加工前后泡沫铜表面的微纳结构、表面化学元素组成和油水在表面的润湿性进行了表征。结果泡沫铜表面经纳秒激光加工后诱导生成的多级微纳结构受到包括激光扫描速率、激光加工功率和扫描间距等激光加工参数的显著影响。同时,配合低温热处理工艺,激光制备泡沫铜表面的化学成分快速转变,表面能显著降低,使得泡沫铜表面获得了超疏水超亲油的润湿特性。本工作制备的泡沫铜表面在空气中的最大水接触角为158.5°,油接触角为0°。并利用油水分离试验装置验证了激光-热处理复合工艺制备的超疏水超亲油泡沫铜表面可以使油和水选择性通过,分离效率超过90%。结论激光-热处理复合工艺制备的具有多级微纳结构的泡沫铜表面具备优异的超疏水超亲油特性,展现出了良好的油水分离性能,有望实现海洋生态中石油污染的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加工 泡沫铜 微纳结构 超疏水超亲油表面 油水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