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百会穴对APP/PS1双转基因痴呆模型小鼠18F-FDGPET/CT成像及学习记忆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卓沛元 柳维林 +7 位作者 吴洁 张颖铮 李珑 金昊 林如辉 黄佳 陶静 陈立典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50-1054,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穴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葡萄糖代谢水平以及学习记忆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雌性12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百会组和非穴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同窝阴性野生小鼠为...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穴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葡萄糖代谢水平以及学习记忆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雌性12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百会组和非穴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同窝阴性野生小鼠为野生组。百会组电针百会穴,非穴组电针非穴,每次30min,每天1次,每周5天,共治疗4周,野生组和模型组不干预。采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PET)观察各组小鼠大脑18F-FDG摄取率的水平;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小鼠学习记忆。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百会组小鼠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跨越平台次数增加(P<0.01);非穴组小鼠逃避潜伏期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百会组小鼠18F-FDG摄取率高于野生组、模型组以及非穴组。结论:电针百会穴可改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小鼠脑内葡萄糖代谢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百会穴 18氟-脱氧葡萄糖 脑葡萄糖代谢 APP/PS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的CT征象与^(18)F-FDG PET表现、Glut1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7
2
作者 田墨涵 于丽娟 +1 位作者 段钰 王欣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9年第7期770-774,共5页
背景与目的Glut1是介导葡萄糖转运的主要载体,同病灶对FDG的摄取程度呈正相关,但同肺癌CT征象的关系尚不十分清楚,本研究通过FDGPET/CT显像,筛选可以反映非小细胞肺癌葡萄糖代谢水平的CT征象和临床病理指标。方法对33例肺癌(鳞癌11例,腺... 背景与目的Glut1是介导葡萄糖转运的主要载体,同病灶对FDG的摄取程度呈正相关,但同肺癌CT征象的关系尚不十分清楚,本研究通过FDGPET/CT显像,筛选可以反映非小细胞肺癌葡萄糖代谢水平的CT征象和临床病理指标。方法对33例肺癌(鳞癌11例,腺癌22例)术前行PET/CT检查,收集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结果;评价CT征象(包括直径、深分叶征、细短毛刺征、棘突征、空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视觉分析和SUVmax分析病灶对FDG的摄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肿瘤组织Glut1的表达。结果Glut1的阳性表达率为66.67%;鳞癌Glut1的阳性表达率和SUVmax明显高于腺癌(P双边=0.037,P单边=0.045);≥2cm组对FDG的摄取程度(视觉分析和SUVmax)和Glut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2cm组(P双边=0.002,P双边=0.001,P单边=0.049);视觉分析示有细短毛刺征组肺癌对FDG的摄取程度显著高于无细短毛刺征组(P双边=0.006)。结论肺癌的大小和细短毛刺征可反映肿瘤葡萄糖代谢水平,肺鳞癌的葡萄糖的代谢水平高于肺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18氟-脱氧葡萄糖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免疫组织化学 葡萄糖转运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DG PET/CT在诊断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康磊 徐小洁 +1 位作者 马超 王荣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667-670,共4页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neurologic syndrome,PNS)是发生于某些恶性肿瘤患者体内神经系统表现异常的一类少见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且神经系统症状的出现多早于恶性肿瘤的诊断。虽然抗神经元抗体对诊断PNS有提示作用,但是...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neurologic syndrome,PNS)是发生于某些恶性肿瘤患者体内神经系统表现异常的一类少见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且神经系统症状的出现多早于恶性肿瘤的诊断。虽然抗神经元抗体对诊断PNS有提示作用,但是存在较多假阳性和假阴性情况。因此,PNS的诊断往往是临床工作的难点。PET/CT是一种解剖和功能融合的显像技术,通过一次扫描即可评价全身情况。脱氧氟代葡萄糖(FDG)PET/CT对于PNS的诊断优势不但在于能够显示全身范围内潜在的恶性肿瘤病灶,而且可以早期发现脑部代谢异常。本文通过介绍PNS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并对FDG PET/CT在诊断PNS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拟为临床上PNS的诊断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 脱氧氟代葡萄糖 PET/CT 抗神经元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定量^(18)F-FDG符合线路显像评估淋巴瘤预后 被引量:2
4
作者 焦举 许杰华 +3 位作者 余俊丽 程木华 张峰 张勇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74-378,共5页
【目的】使用18F-FDG符合线路显像检测淋巴瘤病灶最高瘤/非瘤(T/N)比值及4疗程化疗前后最高瘤/非瘤(T/N)比值下降百分率,研究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淋巴瘤患者资料,最高T/N比值是通过ROI技术获得,作为连续型变量... 【目的】使用18F-FDG符合线路显像检测淋巴瘤病灶最高瘤/非瘤(T/N)比值及4疗程化疗前后最高瘤/非瘤(T/N)比值下降百分率,研究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淋巴瘤患者资料,最高T/N比值是通过ROI技术获得,作为连续型变量进行分析,并把最高T/N比值及化疗前后最高T/N比值下降百分率分成低值与高值两组,进行统计分析。将33例淋巴瘤患者按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分为0~1与2~4两组,对化疗前两组间淋巴瘤病灶的最高T/N比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N比值低的分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P=0.003);4疗程化疗前后最高T/N比值下降百分率≥77.1%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P=0.037)。在IPI(0~1)与IPI(2~4)组间病灶最高T/N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32)。【结论】本研究提示淋巴瘤病灶最高T/N比值及4疗程化疗前后最高T/N比值下降百分率均有一定预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 符合线路显像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在肝癌患者接受肝脏器官移植术前、后的临床应用价值(英文)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欣璐 李华 +1 位作者 王全师 张雪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087-1091,1095,共6页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 在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前评估和在术后早期发现小复发病灶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19 例肝癌患者拟行或已行肝移植手术患者的临床和 18F-FDG PET-CT 影像学资料。肝移植术前进行 18F-FDGPET-CT 扫描 8 例 10 次,...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 在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前评估和在术后早期发现小复发病灶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19 例肝癌患者拟行或已行肝移植手术患者的临床和 18F-FDG PET-CT 影像学资料。肝移植术前进行 18F-FDGPET-CT 扫描 8 例 10 次, 肝移植术后进行 18F-FDG PET-CT 扫描者 22 次(11 例患者)。结果 8 例肝移植术前评估的患者中有 2 例 PET 显像全身各部位均未发现转移性病灶, 均按期接受了肝移植手术; 有 2 例 PET 显示转移灶位于拟手术野区域内, 故也按期进行了移植手术( 术中对局部的转移灶做了外科清扫) ; 有 4 例患者因已有不同程度的远处转移, 与家属讲明原因后放弃肝移植手术, 而改用介入或其他内科治疗。肝移植术后进行扫描者 22 次(11 例患者) , 其中 2 例患者术后行 PET 检查未发现肿瘤复发及全身其他部位的转移灶; 1 例患者术后发现霉菌性脑脓肿; 在其余 19 次(8 例患者)PET 检查中发现移植的肝内出现复发病灶者 4 例, 另外还发现肝左右静脉和下腔静脉内癌栓、肺内、多部位多发淋巴结、骨、脾脏内、胸壁胸膜、胸椎椎间孔等处转移征象。结论 18F-FDG PET- CT 全身性扫描兼有对肿瘤显示高度敏感性的两个优势, 在肝移植术前评估和术后早期发现复发病灶的临床应用中均起着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dg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计算机X射线断层显像 肝移植 术前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转运蛋白显像剂6-^(18)FDG的制备及在小鼠体内的分布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政伟 钱隽 +4 位作者 薛方平 刘平 李燕茹 管一晖 朱建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419-2423,共5页
为了研究正电子核素18F标记的葡萄糖转运蛋白显像剂6-18氟-6-脱氧葡萄糖的制备及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以D-葡萄糖为起始原料,经过丙酮和苯甲醛对1,2,3,5位羟基的定位保护,然后用对甲苯磺酰氯和6位的羟基反应得到能被18F-进攻的离去基... 为了研究正电子核素18F标记的葡萄糖转运蛋白显像剂6-18氟-6-脱氧葡萄糖的制备及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以D-葡萄糖为起始原料,经过丙酮和苯甲醛对1,2,3,5位羟基的定位保护,然后用对甲苯磺酰氯和6位的羟基反应得到能被18F-进攻的离去基团,最后用18F-离子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实现对葡萄糖6位的氟代标记;反应中间体用NMR和MS表征,最终产物用标准品6-19FDG在HPLC下对照确认,测定放化纯度,观察其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6-18氟-6-脱氧葡萄糖的放射性标记过程需35min(从加速器轰击结束算起),放化产率70%±5%(校正后,n=5),放化纯度>95%.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表明,各个器官在1.0min达到峰值,然后逐渐平衡.初步研究结果表明,6-18FDG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葡萄糖转运蛋白显像剂,为以后的体内外研究及活体显像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葡萄糖转运蛋白 6-18氟6-脱氧-D-葡萄糖 一锅法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显像剂^(18)F-FDG的制备与质量控制 被引量:2
7
作者 高晓 唐刚华 +3 位作者 王明芳 吴湖炳 李志 黄祖汉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57-358,共2页
目的 研究正电子断层显像剂2-18F-2-脱氧-D-葡萄糖(18F-FDG)的制备与质量控制。方法采用回旋加速器,通过 18O(p,n)18核反应和亲核取代反应制备18F-FDG。对制备的18F-FDG进行质量控制研... 目的 研究正电子断层显像剂2-18F-2-脱氧-D-葡萄糖(18F-FDG)的制备与质量控制。方法采用回旋加速器,通过 18O(p,n)18核反应和亲核取代反应制备18F-FDG。对制备的18F-FDG进行质量控制研究。结果放射化学产率约为54%, 用TLC法和HPLC法测定化学纯度均大于99%,放化纯度均大于95%,18F-FDG各项质量控制指标符合药典要求。结 论制备的18F-FDG适用于临床P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dg 合成 质量控制 正电子显像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PET/CT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分期及评价化疗反应中的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丁重阳 李天女 +2 位作者 杨文平 孙晋 徐绪党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4-98,共5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B-cell large lymphoma,DLBCL)临床分期及评价化疗中期治疗反应的价值。方法:29例初诊的DLBCL化疗前和化疗中期均行18F-FDG PET/CT检查,根据肿瘤对化疗的反应将病例分为无反应组、...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B-cell large lymphoma,DLBCL)临床分期及评价化疗中期治疗反应的价值。方法:29例初诊的DLBCL化疗前和化疗中期均行18F-FDG PET/CT检查,根据肿瘤对化疗的反应将病例分为无反应组、部分反应组及完全反应组,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3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结果:18F-FDG PET/CT改变了10.3%(3/29)患者的临床分期。无反应组、部分反应组及完全反应组的临床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6.7%(1/6)、69.2%(9/13)和80.0%(8/1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33,P=0.030)。完全反应组、部分反应组的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无反应组(χ2=4.310,P=0.038;χ2=5.730,P=0.017)。结论:18F-FDG PET/CT显像有助于临床分期;化疗中期18F-FDG PET/CT显像有助于预测化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B细胞 弥漫性 药物疗法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 18F-fdg 临床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18)F-FDG PET半定量方法比较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李艳丽 刘国兵 +3 位作者 吴冰 谭辉 呼岩 石洪成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2-146,158,共6页
目的比较肝脏^(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计算机体层摄影[2-(fluorine-18)-fluoro-2-deoxy-D-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18)F-FDG PET/CT]半定量方法及其受血糖、血脂、肝酶、体质指数(bod... 目的比较肝脏^(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计算机体层摄影[2-(fluorine-18)-fluoro-2-deoxy-D-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18)F-FDG PET/CT]半定量方法及其受血糖、血脂、肝酶、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年龄及性别等因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78例健康人群PET/CT、常见血液化验结果及基本信息等资料,测量肝脏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和基于瘦质体重(lean body mass,LBM)与体表面积(body surface area,BSA)校正的SUV_(LBM)和SUV_(BSA)。比较三者的变异系数大小,并采用相关、偏相关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比较三者受血液化验指标的影响程度。结果SUV、SUV_(LBM)和SUV_(BSA)的变异系数(23.3%、23.4%和24.7%)相当。SUV受年龄、BMI、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和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的影响(P值均<0.05),SUVBSA受性别、年龄、BMI和HDL的影响(P值均<0.05),而SUV_(LBM)仅与性别和年龄有关(β=0.092和0.004,P=0.002和0.007),不受常见血液化验指标的影响。结论肝脏SUV和SUV_(BSA)均受常见血液指标的影响,而SUVLBM不受血液化验指标的影响,有望用于18F-FDG PET半定量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氟脱氧葡萄糖 标准化摄取值 瘦质体重 体表面积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计算机体层摄影 肝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在库欣病诊断和术前定位中的价值 被引量:4
10
作者 程欣 崔瑞雪 +3 位作者 潘慧 袁涛 朱惠娟 李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7-110,219,共5页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18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在库欣病定性和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2例经口鼻蝶窦垂体腺瘤切除后病理证实为库欣病患者,术前行18FDG PET/CT躯干和脑显像,同期行鞍区核磁共振成像(MR I)和奥曲肽全...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18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在库欣病定性和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2例经口鼻蝶窦垂体腺瘤切除后病理证实为库欣病患者,术前行18FDG PET/CT躯干和脑显像,同期行鞍区核磁共振成像(MR I)和奥曲肽全身显像,6例行岩下窦静脉取血(IPSS)。结果 12例PET/CT躯干显像均未见异常,脑显像对垂体病变诊断的阳性率为91.6%(11/12),MRI对垂体病变诊断的阳性率为66.7%(8/12),6例IPSS中5例定位为垂体,定侧准确率为50%(3/6)。结论 18FDG PET/CT躯干显像可协助除外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而脑显像对库欣病定位的准确率明显高于MRI,尤其对MRI检查阴性和IPSS无法定位患者的术前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欣病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垂体腺瘤 18F-脱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转运蛋白1与恶性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樊健 俞光荣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2-236,共5页
肿瘤细胞通过提高葡萄糖转运、加快糖酵解及形成肿瘤新生血管体系作为对微环境缺血、缺氧的代偿,其中通过摄入葡萄糖加强能量摄取是一条重要的途径。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 1,GLUT-1)是一种组织细胞进行跨膜转运葡萄糖的... 肿瘤细胞通过提高葡萄糖转运、加快糖酵解及形成肿瘤新生血管体系作为对微环境缺血、缺氧的代偿,其中通过摄入葡萄糖加强能量摄取是一条重要的途径。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 1,GLUT-1)是一种组织细胞进行跨膜转运葡萄糖的重要载体,在哺乳动物胚胎和成熟组织中低水平表达,但在缺氧及缺血的恶性肿瘤细胞中表达显著增高,且与肿瘤进展、患者预后有着一定关系。在体外培养细胞系中,GLUT-1的调控可以分为急性调控和慢性调控两方面,其中缺氧诱导因子1等介导的涉及mRNA和蛋白合成的慢性调控是其主要调控方式。应用免疫组织化学、RT-PCR等方法检测GLUT-1在肿瘤组织的表达,可为肿瘤的诊断提供新的途径。以GLUT-1为靶点从根本上阻断肿瘤能量来源的手段可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葡萄糖转运蛋白1 氟代脱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集合管癌的PET/CT显像诊断 被引量:8
12
作者 胡裕效 朱虹 王新刚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9期955-959,共5页
目的肾集合管癌(renal collecting duct carcinoma,CDC)是一种罕见的肾恶性肿瘤,它起源于肾髓质,病理学检查上具有浸润性生长的生长模式。文中探讨CDC的18氟-脱氧葡萄糖(18F-2-fluoro-2-deoxy-D-glucose,18F-FDG)PET/CT显像特点。方法 3... 目的肾集合管癌(renal collecting duct carcinoma,CDC)是一种罕见的肾恶性肿瘤,它起源于肾髓质,病理学检查上具有浸润性生长的生长模式。文中探讨CDC的18氟-脱氧葡萄糖(18F-2-fluoro-2-deoxy-D-glucose,18F-FDG)PET/CT显像特点。方法 3例CDC患者,男1例,女2例,其中2例患者在治疗前行PET/CT检查,1例在肾切除术后4个月行此项检查。患者均在注射18F-FDG 1 h后行PET/CT全身显像,并测量病灶的标准摄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SUV)。结果对于治疗前的2例患者,PET/CT检查:每例各发现1个肿瘤,其中1个位于左肾,1个位于右肾。2个肿瘤均出现肾髓质及肾皮质浸润,其中1个出现肾盂侵犯。2个肿瘤均呈等密度病灶,对18F-FDG摄取均明显上升。术后随访的1例患者,检查发现在右侧后腹膜及手术切口处肿瘤复发,伴左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结论 PET/CT检查对CDC的术前诊断及术后随访均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合管癌 18氟-脱氧葡萄糖 PET/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放射性药物生产条件和影响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明芳 唐刚华 +4 位作者 黄祖汉 高晓 李志 吴湖炳 钟锦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17-19,22,共4页
目的探讨正电子核素及其放射性药物生产的影响因素和生产条件。方法利用18O(p,n)18F和16O(p,α)13N核反应在PETtrace回旋加速器中生产18F负离子和13N-NOx-,以亲核取代反应法合成18F-FDG;采用戴氏合金(Devarda’s alloy)还原法制备... 目的探讨正电子核素及其放射性药物生产的影响因素和生产条件。方法利用18O(p,n)18F和16O(p,α)13N核反应在PETtrace回旋加速器中生产18F负离子和13N-NOx-,以亲核取代反应法合成18F-FDG;采用戴氏合金(Devarda’s alloy)还原法制备13N-NH3·H2O。同时观察靶水纯度及丰度、轰击时间及质子束流大小等因素对放射性药物生产的影响。结果靶水电阻率<10MΩ·cm时,18F-FDG和13N-NH3·H2O的产率分别低于9.5%和38.2%;18O-H2O的丰度>50%,18F-FDG的产率>20%。束流强度在5-35μA时,18F负离子和13N-NO的产额随束流增大而增加;在0-20min的轰击时间内,13N-NOx-的产额平均以1.2GBq/min的幅度增加,轰击30min以上,其增加幅度仅为0.1GBq/min;轰击时间在60min内,18F负离子的产额平均以1.1GBq/min的幅度增加,轰击120 <min后,其增加幅度<0.68GBq/min。结论靶水纯度和质子束流大小是影响正电子放射性药物产率的主要因素。当靶水电阻率>15MΩ·cm时,以正电子核素的一个半衰期时间,用25-35μA的质子束流持续轰击,其·18F负离子和13N-NOx-的产额以及18F-FDG和13N-NH3·H2O的产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脱氧-D-葡萄糖 13N-NOx-/13N-氨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PET/CT与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诊断骨转移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吉蘅山 朱虹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0-313,共4页
肿瘤骨转移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并发症。99Tcm-亚甲基二磷酸盐(technetium-99m methylene diphosphonate,99Tcm-MDP)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hpy,SPECT)骨显像是一种临床常用的评价肿瘤骨转... 肿瘤骨转移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并发症。99Tcm-亚甲基二磷酸盐(technetium-99m methylene diphosphonate,99Tcm-MDP)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hpy,SPECT)骨显像是一种临床常用的评价肿瘤骨转移的方法。随着PET/CT的普及,18F-脱氧葡萄糖(18F-2-fluoro-2-deoxy-D-glucose,18F-FDG)PET/CT显像对肿瘤骨转移的诊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价值,比较两者的诊断价值受到广泛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9Tcm-MDP骨显像 18F-脱氧葡萄糖 PET/CT 骨转移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柱水解法自动化合成2-^(18)F-2-脱氧-D-葡萄糖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磊 唐刚华 唐小兰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151-1156,共6页
目的:研究在柱水解法自动化合成2-18F-2-脱氧-D-葡萄糖(2-[18F]-fluoro-2-deoxy-D-glu-cose,18F-FDG)。方法:采用在柱水解法和TRACERlabFXF-N自动化合成仪,以三氟甘露糖为前体,经亲核氟化、氢氧化钠在柱水解两步反应及SEP-PAK小柱分离... 目的:研究在柱水解法自动化合成2-18F-2-脱氧-D-葡萄糖(2-[18F]-fluoro-2-deoxy-D-glu-cose,18F-FDG)。方法:采用在柱水解法和TRACERlabFXF-N自动化合成仪,以三氟甘露糖为前体,经亲核氟化、氢氧化钠在柱水解两步反应及SEP-PAK小柱分离纯化制备18F-FDG注射液。结果:18F-FDG总合成时间小于20min,未校正放化产率大于60%,放化纯度大于99%。结论:在柱水解法合成18F-FDG注射液,操作简便,是很实用的18F-FDG生产方法。合成的18F-FDG注射液可用于临床PET显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8F-2-脱氧-D-葡萄糖 在柱水解法 自动化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符合线路SPECT双时相显像鉴别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评价
16
作者 王荣福 邵武国 张建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588-1591,共4页
目的探讨半定量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法在18F-FDG双探头符合线路SPECT(SPECT/PET)双时相显像鉴别良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30例病变性质不明患者进行18F-FDG SPECT/PET双时相显像,早期显像在注射FDG后1h进行,延迟显像(2组)... 目的探讨半定量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法在18F-FDG双探头符合线路SPECT(SPECT/PET)双时相显像鉴别良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30例病变性质不明患者进行18F-FDG SPECT/PET双时相显像,早期显像在注射FDG后1h进行,延迟显像(2组)分别在注药后3.5和4.5h,结果均经病理证实或临床随访确诊。对双时相显像结果采用阅片目测定性和半定量方法分析,计算2次显像每个病灶感兴趣区(ROI)与同一平面对侧正常组织或周围正常组织的放射性摄取率之比(T/NT)及滞留指数(RI)。应用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早期显像、延迟显像和RI的诊断效能。结果30例患者(1例患者行2次双时相显像)共检出48个病灶(恶性病变30个,良性病变18个),29个病灶为真阳性,15个病灶为真阴性,3个假阳性和1个假阴性。定性分析双时相显像的灵敏度96.7%,特异性83.3%,准确率91.7%,阳性预测值(PPV)90.6%,阴性预测值(NPV)93.8%。SPECT/PET早期显像和CT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PPV、NPV分别为93.3%、72.2%、85.4%、84.8%、86.7%与76.9%、57.1%、70%、76.9%、57.1%。所有恶性病变(除1例假阴性病变外)延迟显像T/NT均明显升高(t=-3.071,P<0.01),而良性病变延迟显像与早期显像T/NT无显著性差异(t=0.398,P=0.695)。ROC曲线结果表明,RI明显优于早期显像及延迟显像。与早期显像和CT相比,双时相显像结合RI分析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PPV、NPV,分别为96.7%、88.9%、93.8%、93.5%、94.1%。结论18F-FDGSPECT/PET双时相显像结果分析判断结合半定量和ROC曲线法分析有助于提高良、恶病变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 氟[18F]-氟代脱氧葡萄糖 双时相显像 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