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鸽疱疹病毒gB基因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1
作者 李鹏 苏和 +4 位作者 韩慧敏 孟海 王昊 王凤雪 温永俊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3-99,共7页
为建立检测鸽疱疹病毒(PiHV)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研究根据PiHV gB基因的高度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构建质粒作为标准品建立PiHV qPCR检测方法,并进行敏感性和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建立的PiHV qPCR方法最低DNA检出... 为建立检测鸽疱疹病毒(PiHV)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研究根据PiHV gB基因的高度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构建质粒作为标准品建立PiHV qPCR检测方法,并进行敏感性和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建立的PiHV qPCR方法最低DNA检出浓度为8.62×10^(2)拷贝/μL,敏感性比普通PCR方法高100倍,可特异性区分鸽疱疹病毒与其他多种常见感染鸽的细菌和病毒,其批内变异系数小于1%,批间变异系数小于2%;应用该方法对呼和浩特市及周边地区赛鸽公棚和鸽养殖场采集的30份疑似病鸽肝脏样品进行检测,可快速准确地检出样品中的PiHV,并且检出率比普通PCR方法高。研究表明,建立的PiHV q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较高,能够应用于赛鸽、肉鸽等的鸽疱疹病毒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鸽疱疹病毒 SYBR Green 荧光定量pcr 聚合酶链式反应 GB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增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建立 被引量:21
2
作者 邵美丽 董鑫 +2 位作者 赵燕丽 孔保华 刘思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169-172,共4页
根据GenBank公布的单增李斯特菌的hlyA基因序列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nuc基因序列各设计一对引物和一条探针,建立基于TaqMan探针的单增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双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对所有目标菌株均产生特异... 根据GenBank公布的单增李斯特菌的hlyA基因序列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nuc基因序列各设计一对引物和一条探针,建立基于TaqMan探针的单增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双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对所有目标菌株均产生特异性扩增曲线,其他非目标菌均不产生扩增曲线,具有较强的特异性。且该法对阳性重组质粒pMD18-hlyA和pMD18-nuc同时定量扩增的敏感度分别为19.5拷贝/μL和18.7拷贝/μL。同步检测人工染菌肉样中单增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检出限均为102CF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QMAN探针 单增李斯特菌hlyA基因 金黄色葡萄球菌nuc基因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毒微囊藻mcyA基因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3
作者 何恩奇 钮伟民 +4 位作者 吴庆刚 周伟杰 晏丽 张银志 孙秀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66-70,共5页
针对微囊藻毒素合成酶基因mcyA探索一种适用于自然水样中微囊藻毒素产毒潜能检测的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方法从铜绿微囊藻FACHB-1279中的mcyA基因中扩增出目的基因片段,用TA克隆方法将基因片段插入Allel TA vector(ABP-CE-TAVE... 针对微囊藻毒素合成酶基因mcyA探索一种适用于自然水样中微囊藻毒素产毒潜能检测的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方法从铜绿微囊藻FACHB-1279中的mcyA基因中扩增出目的基因片段,用TA克隆方法将基因片段插入Allel TA vector(ABP-CE-TAVEC020)中来制备质粒标准品。通过不同连续稀释倍数的质粒标准品成功构建了mcyA基因的标准曲线,该法构建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高达0.998 3,满足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要求。该方法检测所需水样少(仅200μL),具有水样基因组提取操作简便、快速、线性范围广、灵敏度高等优点,能应用于水库、湖泊等水源中具有产毒性能的微囊藻的快速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mcyA 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 水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BR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与外周血中RRM1和ERCC1及BRCA1基因表达水平 被引量:8
4
作者 陈建 李敏伟 +2 位作者 张国兵 李菌 王临润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28-633,共6页
目的:建立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与外周血RRM1和ERCC1及BRCA1基因表达水平。方法:分别构建RRM1、ERCC1和BRCA1及管家基因β-actin质粒标准品,以SYBR荧光实时定量PCR分析,制备标准曲线,对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与外周血中R... 目的:建立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与外周血RRM1和ERCC1及BRCA1基因表达水平。方法:分别构建RRM1、ERCC1和BRCA1及管家基因β-actin质粒标准品,以SYBR荧光实时定量PCR分析,制备标准曲线,对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与外周血中RRM1、ERCC1和BRCA1及管家基因β-actin的mRNA进行检测。结果:标准曲线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标准品的熔解曲线均呈单峰,特异性良好,说明基本无非特异性扩增。结论:所建SYBR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操作简便,费用低,特异性好,准确度、灵敏度高,为后续研究构建了理想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BR 荧光实时定量 pcr检测 非小细胞 肺癌组织 外周血 RRM1 ERCC1 BRCA1基因 表达水平 Detection quantitative real-time peripheral blood lung cancer cell gene expression 特异性扩增 管家基因 标准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荧光定量PCR溶解曲线法监测人TCR alpha链CDR3谱系漂移技术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6
5
作者 汤贤英 孙永苹 +4 位作者 马锐 朱红倩 田祖国 孙万邦 姚新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27-730,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荧光定量PCR溶解曲线分析技术监测人外周血T细胞TCRalpha链CDR3谱系漂移(单/寡/多克隆增生)。方法:提取4例正常人、2例淋巴瘤型白血病患者PBMC中的总RNA,逆转录成cDNA,以32个人TCRalpha链胚系可变区基因家族(TRAV)设计上... 目的:初步探讨荧光定量PCR溶解曲线分析技术监测人外周血T细胞TCRalpha链CDR3谱系漂移(单/寡/多克隆增生)。方法:提取4例正常人、2例淋巴瘤型白血病患者PBMC中的总RNA,逆转录成cDNA,以32个人TCRalpha链胚系可变区基因家族(TRAV)设计上游引物,共同的TCRalpha胚系链恒定区基因家族(TRAC)设计下游引物,荧光定量PCR(FQ-PCR)扩增32个TRAV基因各家族CDR3谱系,溶解曲线法分析各家族CDR3谱系的单/寡/多克隆增生。结果: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TCRalpha链32个家族CDR3表达频率不一致,各家族PCR产物的溶解曲线谱型图(melting curve spectratyping)呈现熔点不同的CDR3多态性,为多克隆增生的高斯分布,2例淋巴瘤型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TCRalpha链32个家族CDR3表达频率不一致,部分家族呈缺失状态,患者各家族PCR产物的溶解曲线谱型图上,多数家族为多克隆增生的高斯分布,但每个患者均出现数量不等的单克隆和寡克隆增生家族。结论:荧光定量PCR溶解曲线分析TCRalpha链CDR3谱系漂移技术方法稳定简便,能较好地监测正常人和临床样本外周血T细胞TCRalpha链CDR3谱系漂移(单/寡/多克隆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受体 互补决定区3 荧光定量pcr 溶解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PCR技术快速检测食品中的蜡样芽孢杆菌 被引量:11
6
作者 马琳琳 刘珍 +3 位作者 马腾州 清江 田衍香 丁利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61-1465,共5页
以蜡样芽孢杆菌gyrB基因作为目标基因并设计特异性引物,用95℃预变性5 min、95℃变性15 s、50℃复性30 s、72℃延伸30 s,反应45个循环为反应程序,以蜡样芽孢杆菌DNA为模板进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提出了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快... 以蜡样芽孢杆菌gyrB基因作为目标基因并设计特异性引物,用95℃预变性5 min、95℃变性15 s、50℃复性30 s、72℃延伸30 s,反应45个循环为反应程序,以蜡样芽孢杆菌DNA为模板进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提出了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快速检测的方法,并对该方法特异性、蜡样芽孢杆菌DNA灵敏度以及活菌检出限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引物在分段扩增中可以实现对蜡样芽孢杆菌的快速检测,而且重复性好;以3种非蜡样芽孢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进行特异性试验,非蜡样芽孢杆菌均没有扩增出曲线,仅蜡样芽孢杆菌扩增出特异性曲线;蜡样芽孢杆菌DNA按10倍稀释法进行灵敏度检测,可达0.01 mg·L^(-1),活菌检出限为8.9×10^(2)CFU·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样芽孢杆菌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gyrB基因 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番木瓜多重PCR高效检测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玉山 陈洁彬 +3 位作者 吴亮君 朱璇 欧阳淑芬 沈志华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9期170-174,共5页
以pCaMV35S基因核酸检测试剂盒反应体系为基础,添加多重PCR反应所需的目标基因引物和番木瓜(Carica papaya L.)DNA,进行多重PCR反应,同时考察不合成荧光探针的情况下对目标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检测。结果表明,在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体... 以pCaMV35S基因核酸检测试剂盒反应体系为基础,添加多重PCR反应所需的目标基因引物和番木瓜(Carica papaya L.)DNA,进行多重PCR反应,同时考察不合成荧光探针的情况下对目标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检测。结果表明,在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中,多重PCR扩增的基因条带比常规PCR扩增的基因条带更亮,在不合成荧光探针的情况下实现目标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以期建立一种基于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多重PCR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番木瓜(Carica papaya L.) 多重pcr反应 实时荧光定量pcr 荧光探针 pCaMV35S基因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连接酶链式反应的EML4-ALK融合基因分型检测
8
作者 钱丽君 胡珊珊 +2 位作者 肖君华 李凯 周宇荀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77,共9页
针对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样4-间变性淋巴瘤激酶(EML4-ALK)融合基因变异体V1、V2、V3a、V3b设计引物、探针,优化连接探针长度及其浓度,建立基于连接酶链式反应的qPCR法检测方案,并对该方案的特异性、检出限、抗干扰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 针对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样4-间变性淋巴瘤激酶(EML4-ALK)融合基因变异体V1、V2、V3a、V3b设计引物、探针,优化连接探针长度及其浓度,建立基于连接酶链式反应的qPCR法检测方案,并对该方案的特异性、检出限、抗干扰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连接酶链式反应的qPCR法能对EML4-ALK融合基因进行有效分型;连接探针长度在30 nt(nucleotide)时检测灵敏度、特异性最高;连接探针终浓度在0.1~1.0 nmol/L较为合适;设计的引物、探针特异性好,只扩增靶RNA,对其他RNA无扩增;对EML4-ALK融合基因变异体V1、V2的检出限为10 copies/μL,变异体V3a、V3b的检出限为100 copies/μL;在EML4-ALK融合基因RNA标准品检测过程中加入100 ng的肺癌样本RNA作为干扰,检测结果未受到明显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EML4-ALK融合基因 连接酶链式反应 基因分型检测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江河水中抗生素抗性基因污染初步研究 被引量:40
9
作者 邹世春 朱春敬 +3 位作者 贺竹梅 栾天罡 徐维海 张干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5期655-660,共6页
环境中细菌的耐药性,尤其是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已成为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论文采用抗生素抗性平板法调查了北江河水中四环素、红霉素及磺胺类这3类抗生素耐药性细菌的存在,采用定性PCR及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研究了该水域sul1和sul2这... 环境中细菌的耐药性,尤其是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已成为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论文采用抗生素抗性平板法调查了北江河水中四环素、红霉素及磺胺类这3类抗生素耐药性细菌的存在,采用定性PCR及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研究了该水域sul1和sul2这2种磺胺类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存在和含量水平.结果表明,所采集北江水域的9个样品中有5个对四环素有耐药性,7个对红霉素有耐药性,8个对磺胺二甲嘧啶有耐药性;定性PCR实验并经基因测序结果证实,5个样品含有sul1,4个样品含有sul2.进一步的PCR定量分析结果显示,7个样品中均检出sul1和sul2磺胺抗性基因,它们与内对照基因16S-rRNA表达量比值分别在10-2.56~10-0.52及10-3.25~10-1.24范围内,该结果显著高于美国科罗拉多州北部河流的研究结果.此外,数据分析也发现,sul1和sul2磺胺抗性基因的含量水平与该区域水中磺胺含量分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表明外源性抗生素对河流的污染是诱导抗性基因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抗性基因 耐药性 聚合酶链反应(pcr) 荧光定量pcr 北江 珠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马立克氏病病毒在鸡淋巴细胞和羽髓中的复制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李晶梅 刘长军 +4 位作者 张艳萍 施维松 曲鹏 刘爱玲 闫福海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79-884,共6页
马立克氏病(MD)是由鸡马立克氏病病毒血清1型(MDV1)引起的鸡高度接触性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MDV1在体内的复制状况与其致病性强弱及传播能力直接相关。本实验选择近几年从国内不同地区MD暴发鸡场分离的6株MDV1强毒株、弱毒疫苗"814&... 马立克氏病(MD)是由鸡马立克氏病病毒血清1型(MDV1)引起的鸡高度接触性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MDV1在体内的复制状况与其致病性强弱及传播能力直接相关。本实验选择近几年从国内不同地区MD暴发鸡场分离的6株MDV1强毒株、弱毒疫苗"814"株和国内标准MDV1强毒J-1株,分别人工感染SPF鸡,采用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方法,检测感染后1d~28d病毒在淋巴细胞和羽髓中的复制状况。结果显示,接种1d后即可在淋巴细胞中检测到MDV1(102.6copies~105.2copies/106cells);在检测期间,淋巴细胞中病毒载量略有上升的趋势,总体呈现不规律变化,而且变化并不明显。接种7d后羽髓中病毒载量开始显著增加,14d~21d达到峰值,超强毒株峰值处病毒载量可达到107copies/106cells,峰值期病毒载量是感染前期(1d~7d)的100~10000倍。强毒株在体内的病毒载量高于弱毒株,即复制能力高于弱毒株。研究表明,MDV1国内流行的毒株有增殖速度快,病毒载量高的新特点;MDV1致病性的高低与在其在体内的复制能力的高低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制动力学 马立克氏病病毒血清1型 双重荧光定量pcr 分离株 病毒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分子伴侣蛋白基因在盐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乌日娜 宋雪飞 +3 位作者 刘倩颖 徐鑫 王茜茜 武俊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5-99,共5页
以一株分离筛选自东北自然发酵大酱中的耐盐植物乳杆菌FS5-5为实验对象,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在转录水平上对其分子伴侣蛋白的相应基因在盐胁迫下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菌体对数生长期,分子伴侣蛋白调控系统中,基... 以一株分离筛选自东北自然发酵大酱中的耐盐植物乳杆菌FS5-5为实验对象,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在转录水平上对其分子伴侣蛋白的相应基因在盐胁迫下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菌体对数生长期,分子伴侣蛋白调控系统中,基因gro EL、gro ES、dna K、dna J、hsp1、hsp2、usp均受MRS培养基中Na Cl的诱导而表达上调,并且Na Cl的质量浓度越高,基因受诱导表达上调越显著,而hsp3虽受MRS培养基中Na Cl的诱导表达有所上调,但其受诱导表达上调显著程度与Na Cl质量浓度不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盐胁迫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型与HBV-DNA定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2
作者 云天英 李武莉 +1 位作者 陈韩 钱士匀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9期1165-1166,1173,共3页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型与HBV-DNA定量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FQ-PCR),对865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血清标本分别进行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型与HBV-DNA定量测定。结果:模式A(大...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型与HBV-DNA定量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FQ-PCR),对865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血清标本分别进行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型与HBV-DNA定量测定。结果:模式A(大三阳)的检出率最高,为96.1%,模式B(小三阳)的HBV-DNA检出率为79.0%,模式CHBV-DNA检出率为63.5%。结论:HbeAg是反映HBV复制活跃的可靠指标;血清HBeAg阴性,病毒并未停止复制;联合检测乙肝标志物和HBV-DNA水平有助于疾病的诊断、疗效提高及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血清标志物模型 HBV-DNA定量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鳝性腺发育过程中Amh和SOX9基因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昊伟 王倩 +3 位作者 荣萍 付春雪 贾沛轩 曲宪成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5-279,共5页
文章研究了黄鳝性腺发育过程中抗苗勒氏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基因和Sry相关高泳动类非组蛋白基因9(Sry-related high mobility group-box gene 9,SOX9)2个基因的表达量变化及关系,进而推断其基因表达通路,为研究黄鳝性逆... 文章研究了黄鳝性腺发育过程中抗苗勒氏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基因和Sry相关高泳动类非组蛋白基因9(Sry-related high mobility group-box gene 9,SOX9)2个基因的表达量变化及关系,进而推断其基因表达通路,为研究黄鳝性逆转过程中基因的调控理论奠定基础。文章提取黄鳝Ⅰ龄卵巢(Ⅱ期卵巢)、Ⅲ龄卵巢、Ⅱ龄间期性腺早期、Ⅱ龄间期性腺后期、Ⅲ龄精巢5个时期的性腺组织RNA并反转录成cDNA,通过半定量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对其表达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Amh和SOX9基因在黄鳝性腺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没有特异性,随着卵巢的败育和精巢的发育,表达量明显升高。Amh基因在Ⅲ龄精巢表达有显著增高,SOX9基因的表达量高于Amh(Ⅲ龄精巢例外)。Amh和SOX9基因的表达呈现正相关,后期Amh基因的表达量显著升高可能是由于存在一个诱导SOX9基因表达的信号,两者在黄鳝性逆转过程及精巢的发育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协同关系,可能存在Amh—SOX9基因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 半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LL4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亚婷 何彩霞 +3 位作者 卢振辉 王琦 杨少奇 李洋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3-117,共5页
目的 检测人类婆罗双树样基因4(SALL4)在肝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SALL4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石蜡HCC标本及其中32例癌旁组织标本SALL4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HCC患者临床病理学... 目的 检测人类婆罗双树样基因4(SALL4)在肝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SALL4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石蜡HCC标本及其中32例癌旁组织标本SALL4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HCC患者临床病理学资料及预后的关系;采用荧光定量RT-PCR、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23例新鲜HCC及癌旁肝组织中SALL4mRNA和蛋白的相对含量。结果 HCC组织中SALL4蛋白的表达率(81.67%,49/6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6.25%,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47,P〈0.01);SALL4蛋白在HCC中的表达与甲胎蛋白水平有关(P〈0.05);SALL4高表达和低表达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26.20±2.37、34.05±1.26)个月,SALL4高表达组患者的1、3年生存率(75.9%、55.2%)显著低于SALL4低表达组1、3年生存率(95.0%、85.0%,χ~2=5.044,P〈0.05)。肝癌及癌旁组织的SALL4mRNA的相对量分别为14.80±8.62、0.17±0.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4,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SALL4蛋白在HCC中的相对量为0.354±0.103。癌旁组织中几乎不表达。结论 SALL4表达与肝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肝癌患者判断预后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SALL4基因 免疫组织化学 WESTERN BLOT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研究MPEF对毕赤酵母的致死机理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宁 于宁 +3 位作者 朱月 韦玉龙 张嘉颖 孙爱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0-137,共8页
探究微芯片脉冲电场(microchip pulse electric field,MPEF)技术对毕赤酵母的致死效果和致死机理。在400 V电压和80个脉冲条件下,MPEF技术可以很好地钝化毕赤酵母。借助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MPEF处理前后毕赤酵母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分... 探究微芯片脉冲电场(microchip pulse electric field,MPEF)技术对毕赤酵母的致死效果和致死机理。在400 V电压和80个脉冲条件下,MPEF技术可以很好地钝化毕赤酵母。借助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MPEF处理前后毕赤酵母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将差异表达基因在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数据库中进行比对。测序结果表明,MPEF组和对照组差异变化显著的基因共794个,其中上调基因361个,下调基因433个;在MPEF作用下,半胱天冬蛋白酶活性、丙酮酸转运等显著上调,而核苷酸代谢、核糖体生物合成、蛋白质转录翻译、RNA聚合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跨膜运输调节、维生素代谢等显著下调。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对6个差异基因进行验证,得到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的基因表达量变化趋势。毕赤酵母体内细胞结构的破坏、基因损伤、蛋白质合成和功能受限以及酶活性的改变可能是MPEF处理导致其死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赤酵母 MPEF杀菌技术 致死机理 转录组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根皮苷-2-O-糖基转移酶基因克隆与表达模式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冉军舰 梁新红 +3 位作者 陈晓静 李向阳 焦凌霞 赵瑞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02-207,共6页
目的:根皮苷-2-O-糖基转移酶(phloridzin 2’-O-glycosyltransferase,P2’-GT)是根皮苷合成最后一步关键酶,可以把根皮素转化成根皮苷,本研究在富士苹果中克隆出P2’-GT基因,对基因编码产物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方... 目的:根皮苷-2-O-糖基转移酶(phloridzin 2’-O-glycosyltransferase,P2’-GT)是根皮苷合成最后一步关键酶,可以把根皮素转化成根皮苷,本研究在富士苹果中克隆出P2’-GT基因,对基因编码产物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方法:以苹果皮为材料,提取RNA反转录合成cDNA为模板,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扩增和测序,利用Pro Param tool、TMHMM等在线软件对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uorescence qua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分析P2’-GT在苹果不同部位、不同苹果品种和不同生长时期的表达差异。结果:P2’-GT cDNA全长1 452 bp,编码483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53.6 kDa,等电点5.76,该基因编码蛋白是不稳定蛋白,不具有明显的跨膜结构,二级结构主要有α-螺旋、无规卷曲和延伸链组成,三级结构结果显示P2’-GT蛋白模型与对苯二酚葡萄糖基转移酶相似度最高(41.32%),进化分析表明P2’-GT与白梨糖基转移酶同源性最高。RTFQ-PCR分析发现P2’-GT在3种苹果皮中均高效表达,在叶和根中微量表达,在果肉中不表达;P2’-GT的转录表达受苹果发育调控,在生长初期几乎不表达,随着苹果发育表达量逐渐增加,在生长中期达到最高值,随后开始减少,至苹果成熟期下降到最高值的50%水平。此外,P2’-GT在3种苹果品种中表达不同,在澳洲青苹中表达量最高,在嘎啦中表达量最低。结论:本研究明确了P2’-GT的生物信息学特性及P2’-GT基因在不同生长期和不同部位的表达差异,为调控根皮苷合成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皮苷 根皮苷-2-O-糖基转移酶 克隆 生物信息学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门氏致病菌标准阳性模板的构建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晨 邵彪 +1 位作者 陈刚 黄伟东 《肉类研究》 2014年第11期30-33,共4页
目的:构建重组质粒作为标准阳性模板,建立食品中沙门氏致病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方法。方法:以致病性沙门氏菌inv A基因上特异性片段为目标,设计并合成引物和Taq Man探针,将目标片段连接到PGM-T载体上构建重组质粒,建立实... 目的:构建重组质粒作为标准阳性模板,建立食品中沙门氏致病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方法。方法:以致病性沙门氏菌inv A基因上特异性片段为目标,设计并合成引物和Taq Man探针,将目标片段连接到PGM-T载体上构建重组质粒,建立实时荧光定量检测体系,并考察方法的灵敏性、特异性、重复性和准确性。结果:构建出致病性沙门氏菌特异性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能够作为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方法的标准阳性模板,标准曲线方程为Y=-3.151 lg X+42.86(R2=0.999),灵敏度80拷贝反应体系,能特异区分沙门氏菌与类型的细菌,同时,批内和批间的变异系数均小于5%,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结论:本方法能够实现对食品中致病性沙门氏菌进行定性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致病菌 标准阳性模板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TAQMAN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激素处理下番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内参基因的筛选 被引量:1
18
作者 白圣懿 王晓敏 +5 位作者 刘文娟 程国新 郭猛 姚文孔 高艳明 李建设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44,共14页
为筛选出在不同激素诱导下番茄中较为稳定的内参基因,本研究以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3种外源激素分别诱导处理0、24、48、120 h的感病番茄品种‘Moneymaker’(MM)... 为筛选出在不同激素诱导下番茄中较为稳定的内参基因,本研究以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3种外源激素分别诱导处理0、24、48、120 h的感病番茄品种‘Moneymaker’(MM)和抗病番茄自交系62579叶片为试验材料,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进行扩增,利用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 3个软件分析EF1α、L33、Act、Ubi、GAPDH、UK、CAC、TIP41这8个番茄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结果表明,8个候选内参基因的平均CT值为26~34。综合3个软件的分析结果发现,在ABA诱导下,番茄中较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为L33和Ubi;在MeJA诱导下,番茄中较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为L33和EF1α;在SA诱导下,番茄中较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为EF1α和L33。综上所述,L33基因是番茄在不同激素诱导下表达最稳定的候选内参基因。本研究筛选的最稳定内参基因将为后续番茄响应外源激素处理的差异基因表达分析和分子机制研究提供校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激素诱导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内参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C3在卵巢透明细胞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雪洁 李红霞 +3 位作者 李霄 宋国新 张炜明 张智弘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31-637,共7页
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在卵巢透明细胞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83例卵巢癌组织(透明细胞腺癌45例、浆液性癌20例、黏液性癌18例)、20例浆液性囊腺瘤及20例正常卵巢... 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在卵巢透明细胞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83例卵巢癌组织(透明细胞腺癌45例、浆液性癌20例、黏液性癌18例)、20例浆液性囊腺瘤及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GPC3蛋白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8例卵巢癌组织(透明细胞腺癌20例、浆液性癌10例、黏液性癌8例)、5例浆液性囊腺瘤和5例正常卵巢组织中m 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GPC3与卵巢透明细胞腺癌临床病理学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1卵巢透明细胞腺癌中GPC3蛋白阳性表达率和m RNA表达量(82.2%;1.326 1±0.493 6)均明显高于浆液性癌(20%;0.426 5±0.029 4)、黏液性癌(5%;0.265 2±0.103 9)、浆液性囊腺瘤(0%;0.141 3±0.011 3)、正常卵巢组织(0%;0.291 4±0.048 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GPC3蛋白阳性表达率及GPC3 m RNA表达量与卵巢透明细胞腺癌的临床分期有相关性,Ⅲ-Ⅳ期患者中的表达(100%;1.808 1±0.265 7)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71.4%;1.045 8±0.403 6)(P值〈0.01);3卵巢透明细胞腺癌铂类药物耐药患者GPC3蛋白阳性表达率及m RNA表达量(100%;1.808 1±0.265 7)均高于铂类药物敏感型患者(70.3%;0.991 8±0.330 3)(P〈0.05);4GPC3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卵巢透明细胞腺癌患者的预后相关,预后差的患者中阳性率及表达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亦显示GPC3蛋白为影响预后的因素(P=0.048);5卵巢透明细胞腺癌中GPC3蛋白阳性表达率和m RNA表达量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和远处器官转移无相关性(P〉0.05)。结论 :GPC3在病理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GPC3与卵巢透明细胞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和铂类耐药相关,提示其可能在卵巢透明细胞腺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卵巢透明细胞腺癌的预后指标和潜在治疗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透明细胞腺癌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免疫组织化学 实时荧光定量pcr 预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诱导球等鞭金藻3011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片段的筛选及mRNA表达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婷 赵培 +1 位作者 李楠 王雪青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2-137,共6页
本实验通过设计特异引物序列,对经低温诱导处理的球等鞭金藻3011的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片段进行筛选,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酶的表达量,探索低温对该多不饱和脂肪酸脱饱和酶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prime5设计包括内参... 本实验通过设计特异引物序列,对经低温诱导处理的球等鞭金藻3011的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片段进行筛选,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酶的表达量,探索低温对该多不饱和脂肪酸脱饱和酶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prime5设计包括内参基因在内的14条引物,其中7条引物具有特异性扩增,根据扩增效果对其扩增体系进行优化。结果表明:Des4、Des5、Des6、Des8、Des9和Des12 m RNA相对最大表达量分别为7.71、11.33、42.58、22.02、73.91和16.01。随温度的降低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根据SPSS 19.0统计分析,6个基因在其m RNA相对表达量最大的诱导时间时,18℃的m RNA相对表达量与其在12、15、21℃3个温度条件下的相对表达量相比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18℃条件下诱导24 h可以有效增加Des9基因在球等鞭金藻3011中的表达。此研究结果为人为调控微藻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脂肪酸去饱和酶 球等鞭金藻3011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