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6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aluminum holding furnace with fluid-solid coupled heat transfer 被引量:9
1
作者 周乃君 周善红 +1 位作者 张家奇 潘青林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6期1389-1394,共6页
To predict three-dimensional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molten aluminum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side an industrial aluminum holding furnace,a fluid-solid coupled method was presented.The fluid-solid coupled mat... To predict three-dimensional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molten aluminum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side an industrial aluminum holding furnace,a fluid-solid coupled method was presented.The fluid-solid coupled mathematics models of aluminum holding furnace in the premixed combustion processing were established based on mass conservation,moment conservation,momentum conservation,energy conservation and chemistry species conservation.Computational results agree well with the test data of the typical condition.The maximum combustion temperature is 1 850 K.The average temperature of the molten aluminum is 1 158 K,and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difference is about 240 K.The average temperature increases 0.3 ℃ while the temperature of combustion air increases 1 ℃.The optimal excess air ratio is 1.25-1.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uminum holding furnace COMBUSTION heat transfer fluid-solid coupled numerical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alysis of influence of heat exchangerfouling on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based on thermal fluid coupling 被引量:1
2
作者 HUANG Si MURAD Tariq +2 位作者 NIU Qifeng LIN Guangtang CHEN Jianxun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95-700,共6页
A study on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by thermal fluid coupling simulation for the fouling in a shell-tube heat exchanger used in engineering was presented. The coupling simulation was performed in a fluid and solid do... A study on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by thermal fluid coupling simulation for the fouling in a shell-tube heat exchanger used in engineering was presented. The coupling simulation was performed in a fluid and solid domains under three different fouling conditions: fouling inside the tube, fouling outside the tube, and fouling inside the shell. The flow field,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distributions in the heat exchanger were solved numerically to analyze the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parameters, such as thermal resistance. It is found that the pressure drop of the heat exchanger and the thermal resistance of the tube wall increase by nearly 30% and 20%, respectively, when the relative fouling thickness reaches 10%. The fouling inside the tube has more impact on the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the heat exchanger, and the fouling inside the shell has less impa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ell-tube heat exchanger thermal fluid coupling fouling thermal resistance heat transfer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velopments of numerical methods for linear and nonlinear fluid-solid interaction dynamics with applications 被引量:9
3
作者 Jing Tang XING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5-139,共45页
关键词 linear and nonlinear fluid-solid interactions MIXED FE-substructuremethod MIXED FE-BE METHOD MIXED FE-FD METHOD MIXED FE-SP METHOD fluidsloshing acoustic volume—structure coupling breaking WAVE simulations pressurewaves in fluids LNG ship VLFS-water interaction WAVE energy harvest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能燃气加热器中折流板的应力分析与优化
4
作者 杜敏 张帅平 +2 位作者 张永春 王跃成 张嘉迪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49,共7页
为了研究加热器中暴露在高温环境下折流板的应力分布规律与安全可靠性,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应力分析,选取危险截面路径进行应力线性化分析,并根据安全评定结果对折流板结构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尖角造成的应力集中对折流板的应力... 为了研究加热器中暴露在高温环境下折流板的应力分布规律与安全可靠性,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应力分析,选取危险截面路径进行应力线性化分析,并根据安全评定结果对折流板结构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尖角造成的应力集中对折流板的应力分布影响较大,其薄膜应力P L过高是导致应力评定危险的主要原因;折流板整体应力大小随着燃料进口速度的增大而增高,温度与热应力大小呈正相关,在不同速度下应力变化趋势相似,换热管束与折流板连接处的结构不连续会造成应力升高;优化方案中,当钝化尖角后,折流板最大热应力降低16.7%,再覆盖热障涂层时的最大热应力较钝化尖角时降低44.5%,较原始结构降低53.7%,且整体热应力下降,优化后折流板强度评定为合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流板 温度场 热流固耦合 热应力 应力评定 热障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场作用下弯管内铁磁流体涡流发展及其强化传热
5
作者 王翠华 王鑫皓 +2 位作者 隋佳旭 张先珍 龚斌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53,共6页
为深入研究外磁场对弯管内铁磁流体传热的影响规律,基于有限元法采用CFD模拟方法对不同曲率(K=0.014-0.02)弯管在不同雷诺数(Re=800-2 000)下施加不同磁感应强度(B=0-0.1 T)的外磁场时的强化传热特性进行研究,重点对比分析K=0.02时B=0-0... 为深入研究外磁场对弯管内铁磁流体传热的影响规律,基于有限元法采用CFD模拟方法对不同曲率(K=0.014-0.02)弯管在不同雷诺数(Re=800-2 000)下施加不同磁感应强度(B=0-0.1 T)的外磁场时的强化传热特性进行研究,重点对比分析K=0.02时B=0-0.1 T外磁场作用下弯管内铁磁流体的涡流特点及传热特性。结果表明:低雷诺数时施加较大的外磁场后,离心力和磁场力的耦合作用使管中流体产生了复杂的旋流流动,Nu增大明显,在所研究的K和Re的范围内,与不加磁场时相比,对弯管施加B=0.1 T的磁场,其Nu最大增加了42.36%,且曲率越小,强化传热效果越明显。当Re较大时,对3种曲率的弯管施加B=0.1 T的磁场都会轻微抑制流体传热。综上考虑,雷诺数较低、曲率较小时,对弯管施加一定的外磁场可以显著强化其传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管 铁磁流体 磁场 强化传热 多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药燃烧驱动二级轻气炮发射过程数值模拟研究
6
作者 尹立新 钱秉文 +5 位作者 李华康 姚杭 陈春林 马坤 高鹏飞 曹进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5-423,共9页
为研究火药燃烧驱动二级轻气炮发射过程的多物理场耦合机制,开展了全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以30 mm口径轻气炮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包含燃烧室化学反应、发射管湍流气体流动及热-流-固耦合作用的数理模型。针对燃烧室固相反应,采用动态燃烧模... 为研究火药燃烧驱动二级轻气炮发射过程的多物理场耦合机制,开展了全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以30 mm口径轻气炮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包含燃烧室化学反应、发射管湍流气体流动及热-流-固耦合作用的数理模型。针对燃烧室固相反应,采用动态燃烧模型;针对高可压缩湍流气体,采用五阶WENO格式结合Gauss积分与三阶Runge-Kutta TVD方法,实现空间-时间五阶精度离散。通过多块结构化动网格技术处理流场边界移动,并设计基于加权余量法的界面数据传递算法,确保热-流-固耦合过程中能量守恒。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弹丸出膛速度为5 423 m/s,与实验值(5 560 m/s)相对误差为2.46%;压力场、温度场及活塞变形过程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验证了模型准确性。文中研究为二级轻气炮参数优化与性能提升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药燃烧驱动 二级轻气炮 化学反应 热-流-固耦合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热流道对转子泵密封性能影响的仿真及试验研究
7
作者 黄志强 刘伯韬 +2 位作者 王美玲 王俊杰 米艳梅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67,共10页
输油转子泵作为油气集输技术中的关键设备,密封是影响其输送效率和使用寿命的核心。然而高温密封环境常导致其密封结构发生失效,从而引发介质泄漏。提出一种流道散热结构,以改善组合密封的高温工况;优化了二维单向流固热耦合仿真方法,... 输油转子泵作为油气集输技术中的关键设备,密封是影响其输送效率和使用寿命的核心。然而高温密封环境常导致其密封结构发生失效,从而引发介质泄漏。提出一种流道散热结构,以改善组合密封的高温工况;优化了二维单向流固热耦合仿真方法,结合仿真与试验研究散热流道对不同转速下组合密封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温工况下,密封滑环偏磨程度大,翻边现象严重,O形圈永久压缩程度大,导致材料老化,表层脱落现象严重;转速越快,组合密封温度越高,增幅越大,最大增幅约为45%;流道散热结构温度降幅效果高达50%,可有效改善不同转速下组合密封高温工况,减小其应力集中,减少热作用对其影响,减缓其老化速度,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油转子泵 组合密封 流道散热结构 流固热耦合 密封散热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固-液界面传热的异质结冰过程模拟
8
作者 王军 张悦 +1 位作者 朱星光 夏国栋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0-139,共10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基于固-液界面传热的铂表面异质结冰过程。结果表明,对于疏水表面而言,界面传热是影响结冰过程的主要因素。一方面,疏水表面的界面热阻较大,通过疏水表面将水冷却至低温所需的时间较长,因而增加了冰成核时...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基于固-液界面传热的铂表面异质结冰过程。结果表明,对于疏水表面而言,界面传热是影响结冰过程的主要因素。一方面,疏水表面的界面热阻较大,通过疏水表面将水冷却至低温所需的时间较长,因而增加了冰成核时间;另一方面,由于水分子在降温过程中可以逐渐排列成类冰结构,因此从形成冰核到液膜全部冻结的时间变短。对于亲水表面而言,固-液界面传热过程的影响较弱,固-液界面处较强的吸附作用可以诱导水分子排成类冰结构,是亲水表面促进结冰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传热 异质结冰 固-液结合强度 分子动力学模拟 成核率 润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液压管路连接式单向阀不同结构形式泄露机理研究
9
作者 唐杰 钟安凯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8-154,共7页
在飞机液压系统中,为了保证回路的稳定性和工作性能的可靠性,单向阀作为不可或缺的液压元件起到了关键作用。而阀芯作为单向阀的核心部件,直接影响着阀门的性能和可靠性,尤其是泄漏量,对于单向阀的工作效率和流量特性影响更甚。为此,针... 在飞机液压系统中,为了保证回路的稳定性和工作性能的可靠性,单向阀作为不可或缺的液压元件起到了关键作用。而阀芯作为单向阀的核心部件,直接影响着阀门的性能和可靠性,尤其是泄漏量,对于单向阀的工作效率和流量特性影响更甚。为此,针对弹簧式单向阀的阀芯与阀体不同接触形式和锥孔角度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阀体三维模型和泄漏数学模型,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对阀体物理模型进行仿真对比,得到泄漏表现最优的结构形式。将仿真结果在流固耦合中进一步验证,得到了最佳的阀芯锥孔角度和阀芯端面接触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向阀 流体仿真 正交试验法 流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气囊式空气包双向流固耦合计算与模态分析
10
作者 胡启国 赵胜东 +1 位作者 周小明 曾兴昌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28,共8页
空气包作为石油钻井过程中最重要的压力脉动缓冲设备,其缓冲效果对钻井泵能否稳定工作有着巨大的影响。文中以QDP-2200钻井泵使用的无气囊式空气包为例,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的双向流固耦合方法,研究无气囊式空气包的压力脉动情况和流体... 空气包作为石油钻井过程中最重要的压力脉动缓冲设备,其缓冲效果对钻井泵能否稳定工作有着巨大的影响。文中以QDP-2200钻井泵使用的无气囊式空气包为例,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的双向流固耦合方法,研究无气囊式空气包的压力脉动情况和流体速度分布情况,同时对比无预应力和有流固耦合预应力情况下无气囊式空气包的模态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该空气包对于压力脉动的衰减较为显著,衰减率为65%,最大的流速冲击发生在内插管由大变小的管口区域;无气囊式空气包结构内部最大等效应力小于材料的屈服强度,最大的变形值为1.211×10^(-3) mm;在流固耦合作用下空气包的第5,6阶振型最大值有所增加,但总体振型最大值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双向流固耦合 空气包 模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矿坑开发的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围岩稳定性分析
11
作者 赵倩 孙清钟 +1 位作者 王丽娟 骆祖江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23-2436,共14页
在矿井改建抽水蓄能电站中,下水库开挖后引起地下渗流场改变,将导致应力场重新调整,易引起围岩的失稳和变形,因此围岩稳定性成为石砀山铜矿地下空间改建的关键。基于此建立考虑流-固耦合的地下水渗流和地应力数学模型,利用COMSOL Multip... 在矿井改建抽水蓄能电站中,下水库开挖后引起地下渗流场改变,将导致应力场重新调整,易引起围岩的失稳和变形,因此围岩稳定性成为石砀山铜矿地下空间改建的关键。基于此建立考虑流-固耦合的地下水渗流和地应力数学模型,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和有限元方法构建数值模型,采用三维地质模型与二维剖面模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石砀山拟建抽水蓄能电站中下水库围岩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下水库开挖后地下渗流场发生变化,渗流方向改变,水位呈漏斗状;下水库附近及顶部的孔隙水压力减小,高孔隙压力区分布在下水库两侧的模型底部。对比不考虑流-固耦合作用情况下,考虑流-固耦合后围岩应力、位移及塑性区发生变化,最大等效应力减小了0.9 MPa,最小等效应力增加了0.3 MPa,洞室两侧等效应力均呈减小趋势,边界洞室受孔隙水压力影响更大;整体洞室围岩的变形减小,边界洞室变形大于内部洞室;流-固耦合作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塑性区的分布。进一步基于流-固耦合数值模型,设计下水库在充/放水条件下围岩应力分布状态和稳定性,结果表明所设计的3种工况对围岩施加的静水压力、水位变化引起的孔隙水压力变化和软化效应引起的稳定性变化较小;软化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围岩稳定性,在下水库支护时需重视对洞室的衬砌,在设计工况下下水库围岩稳定性仍可以得到保证。综上在矿井改建抽水蓄能电站中运用数值模拟评价下水库的围岩稳定性,以提供数据支撑和保障工程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下水库 流-固耦合作用 围岩稳定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氧电动屏蔽泵预冷流动换热与调控方法
12
作者 陆冠熙 张秉龙 +3 位作者 杨学森 项效镕 赵巍 赵庆军 《火箭推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51,共11页
为了探究液氧电动屏蔽泵预冷过程中流动换热特性,建立液氧电动屏蔽泵流动换热模型,搭建低温介质预冷试验台,对液氧电动屏蔽泵预冷过程换热与流动特性开展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电动屏蔽泵预冷时间主要受预冷介质流量、温度、压... 为了探究液氧电动屏蔽泵预冷过程中流动换热特性,建立液氧电动屏蔽泵流动换热模型,搭建低温介质预冷试验台,对液氧电动屏蔽泵预冷过程换热与流动特性开展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电动屏蔽泵预冷时间主要受预冷介质流量、温度、压力影响。在预冷过程中,电机壁面预冷相对于泵体壁面更为困难,在排放预冷时应尽量采用较大流量进行预冷,以确保电机预冷效果。介质在电机流域的流动方式受预冷过程中泵内部压力变化发生改变,此变化会影响介质流动速率,从而影响介质与泵体换热;气化区域主要集中在电机两轴承间转子外壁面段以及泵后腔室处,受预冷流动方式影响气化介质对泵内流动影响显著;通过适当增大预冷流量,可以增大泵后腔室压力,从而有效提高电机流域介质流速,提高预冷效率,避免预冷介质过度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屏蔽泵 排放预冷 数值计算 流场分析 流固换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O_(2)气氛下旋风筒气固分离与换热的数值模拟
13
作者 王艺 梅书霞 +4 位作者 何峰 谢峻林 张超 邓玉华 刘长江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0,共7页
基于干法水泥生产系统的富氧燃烧结合CO_(2)回掺工艺,对N_(2)/O_(2)和CO_(2)/O_(2)2种气氛下C1旋风预热器中的流场分别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对比气流场分布情况、气固分离效率和气固换热效果。研究表明:2种工况下气流场基本一致,但CO_(2)/O... 基于干法水泥生产系统的富氧燃烧结合CO_(2)回掺工艺,对N_(2)/O_(2)和CO_(2)/O_(2)2种气氛下C1旋风预热器中的流场分别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对比气流场分布情况、气固分离效率和气固换热效果。研究表明:2种工况下气流场基本一致,但CO_(2)/O_(2)气氛下流场中的整体速度更高,阻力损失也更大;N_(2)/O_(2)和CO_(2)/O_(2)工况下气固分离效率几乎不变,分别为93.45%和93.67%;CO_(2)/O_(2)工况下气固换热效果低于N_(2)/O_(2)工况,气固温差由58 K增至69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风预热器 数值模拟 CO_(2)/O_(2)气氛 气固分离 气固换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水-力多场耦合下高放废物处置库核心处置单元间距设计研究
14
作者 张奇 王驹 +3 位作者 刘江峰 曹胜飞 谢敬礼 成建峰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26-2638,共13页
高放废物核心处置单元在热-水-力耦合条件下的长期性能对于现场试验及处置库概念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以核心处置单元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相应热-水-力多场耦合模型,借助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开展了不同处置方式下高放废... 高放废物核心处置单元在热-水-力耦合条件下的长期性能对于现场试验及处置库概念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以核心处置单元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相应热-水-力多场耦合模型,借助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开展了不同处置方式下高放废物核心处置单元三维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表明,当竖直处置1个、2个和3个废物罐时,单场传热模拟下处置单元最小处置间距比热-水-力耦合下更大,这是因为单场传热模拟,不考虑缓冲材料吸水饱和度升高,缓冲材料热传导系数偏小所致,但单场传热模拟得出的处置间距,对于处置单元是偏安全的。随着处置坑内废物罐个数的增加,废物罐的平均处置面积略有增加,热场分析结果表明,一个处置坑处置一个废物罐时最能节省处置面积。当采用水平处置时,处置单元内热量向外传输比竖直处置时要慢,热场分析结果表明,竖直处置更能节省处置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 处置库概念设计 热-水-力耦合 数值模拟 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固耦合联合仿真的软管锥套式空中加油对接过程建模与分析
15
作者 杨宇宸 杨超越 +2 位作者 王斌 索涛 豆清波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3-136,共14页
软管锥套式空中加油过程涉及气动力、燃油流动、柔性结构变形的复杂耦合,其耦合求解对仿真技术要求高、计算量大,严重制约了软管空中加油的准确性与安全性。为了准确分析软管锥套组合体在对接输油过程中的动力学特性,避开动力学方程建... 软管锥套式空中加油过程涉及气动力、燃油流动、柔性结构变形的复杂耦合,其耦合求解对仿真技术要求高、计算量大,严重制约了软管空中加油的准确性与安全性。为了准确分析软管锥套组合体在对接输油过程中的动力学特性,避开动力学方程建模的劣势,提出了一种考虑气动力、尾涡、软管变形与气流场双向影响、燃油内部流动综合影响下软管锥套组合体结构变形过程的流固耦合有限元模型及求解方法。模型中计算了稳定伞的作用效果并等效解耦成力和转角边界条件,推导了机翼尾涡作用力方程,采用联合仿真技术进行了流固耦合分析,软管拖曳平衡状态的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通过进一步仿真计算,对燃油流动、对接参数及飞行参数等甩鞭现象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接速度和回收加速度的匹配关系是甩鞭载荷的主要影响因素,回收加速度与最优匹配对接速度大小正相关;其次,飞行参数是次要影响因素,在不考虑燃油流动时,每一种高度下都呈现出“飞行速度越高,甩鞭载荷越低”的特点;燃油流动是一项干扰因素,一定程度上会干扰上述规律,但不会影响整体规律,需针对工况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中加油 软管锥套组合体 流固耦合 联合仿真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拉素煤矿劈裂注浆裂隙扩展机理研究
16
作者 梁向阳 方刚 +3 位作者 武义强 王赋宇 刘洋 张嘉凡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4-111,共8页
目的注浆改造是富水煤矿灾害防治的有效手段,研究富水高压作用下煤体的注浆劈裂效应对实际工程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离散元流-固耦合机理,引入“域”与“管道”概念,对注浆劈裂过程进行流固耦合计算。将流体“域”作为储水“水库”,其... 目的注浆改造是富水煤矿灾害防治的有效手段,研究富水高压作用下煤体的注浆劈裂效应对实际工程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离散元流-固耦合机理,引入“域”与“管道”概念,对注浆劈裂过程进行流固耦合计算。将流体“域”作为储水“水库”,其由颗粒圆心连线构成的三角形区域组成,“管道”为模型中流体的运移通道,将各个流体“域”连接起来,通过光滑平行板模型对其表征。采用单轴压缩试验和巴西劈裂试验标定数值模型细观参数,建立劈裂注浆数值模型,模拟煤岩体劈裂后的力链分布规律,分析注浆压力和侧压力系数对裂隙扩展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无围压时,孔周煤岩颗粒接触力为0.02~0.10 MPa,有围压时,孔周颗粒接触力为0.06~0.12 MPa;等围压条件下,围压越大,试样应力集中范围越大,劈裂扩散距离越短;同一围压下,注浆压力越大,试样劈裂距离越长;围压不等时,裂隙平行于最大主应力方向发育。结论采用较高注浆压力可有效驱替煤层裂隙中的水体和空气,减少钻孔工程量,降低成本。研究结果有益于注浆参数的选取,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有意义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劈裂 注浆加固 流固耦合 数值模拟 扩展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双推进剂单螺杆压伸过程设备结构分析及优化
17
作者 王景澄 谢中元 刘晶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0-128,共9页
单螺杆压伸工艺中改性双基推进剂药料固含量高黏度大,并且所使用的沟槽机筒使药料流动状态复杂,挤出机螺杆会受到药料强烈的挤压与剪切作用。为实现高效率挤出的同时增加螺杆寿命,本文中通过流固耦合仿真方式,分析机构中螺杆的等效应力... 单螺杆压伸工艺中改性双基推进剂药料固含量高黏度大,并且所使用的沟槽机筒使药料流动状态复杂,挤出机螺杆会受到药料强烈的挤压与剪切作用。为实现高效率挤出的同时增加螺杆寿命,本文中通过流固耦合仿真方式,分析机构中螺杆的等效应力与变形的分布规律。以流体最大压力差(ΔP_(max)),螺杆的最大等效应力(σ_(max))及最大变形量(Dmax)作为评价指标,研究了沟槽机筒的槽数,槽深和锥度对螺杆的单因素影响规律,初步筛选机筒结构参数。进而采用BBD实验设计方法建立二次响应面模型,分析响应面与等高线规律,实现机筒结构多参数多目标优化。结果表明:沟槽机筒外锥度对于ΔP_(max)以及σ_(max)的影响最为显著,机筒槽深次之,机筒槽数影响最弱,三因素的两两交互作用都较为显著,优化后沟槽机筒的参数组合为机筒锥度2.8°,槽数19个,机筒槽深2.14 mm,设备建压能力提升1.2 MPa,螺杆内部σ_(max)下降18.8 MPa,挤出效率与安全稳定性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双基推进剂 单螺杆挤出机 数值仿真 流固耦合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功率热式流量测量系统仿真与试验研究
18
作者 王小鑫 陈童 +2 位作者 党博 李英豪 马艳文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3-88,共6页
为实现工业管道气液运输的非接触式流量测量。文中基于热扩散原理设计了一套非接触式恒功率热式流量测量系统。分析了热式流量计测量原理;分别构建以空气和水为被测流体的流固耦合传热仿真模型,分析质量流量与温差之间的对应关系;搭建... 为实现工业管道气液运输的非接触式流量测量。文中基于热扩散原理设计了一套非接触式恒功率热式流量测量系统。分析了热式流量计测量原理;分别构建以空气和水为被测流体的流固耦合传热仿真模型,分析质量流量与温差之间的对应关系;搭建空气和水循环输送平台,安装流量测试系统,对测量原理及仿真模型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恒功率热式流量测量系统对于质量流量测量误差小,能够达到无接触、稳定测量流体质量流量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接触式测量 恒功率加热 质量流量测量 温度测量 空气/水流量测量 流固耦合传热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Sim:一个用于多过程、多相态及多尺度分析的耦合模拟器
19
作者 徐文杰 周乾 +4 位作者 冯泽康 张杨杨 王君豪 陈雍之 欧阳鹏浩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7-262,共16页
多过程、多相态、多尺度(“3M”)是自然界及工业、工程领域共同面临及亟待解决的问题。数值计算是现代科学研究和工程分析的重要范式。从“3M”的物理力学机制出发,以不同数值方法的优势为基础,发展耦合算法实现数值方法间的优势互补,... 多过程、多相态、多尺度(“3M”)是自然界及工业、工程领域共同面临及亟待解决的问题。数值计算是现代科学研究和工程分析的重要范式。从“3M”的物理力学机制出发,以不同数值方法的优势为基础,发展耦合算法实现数值方法间的优势互补,形成以算法间的“耦合”为特色,并以GPU并行加速为支撑实现大规模、高性能计算分析,研发了新型的高性能数值计算平台—耦合模拟器(CoSim)。CoSim软件目前涵盖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及不同算法间的耦合,共16个求解器模块和1个CAE模块,突破了现有大部分软件集中于单一算法难以解决复杂“3M”问题模拟的瓶颈,有效地实现了岩土体及其它材料在“变形→渐进破坏→灾变”全过程中的连续‐非连续、连续→破裂、流体‐固体、细观‐宏观的耦合分析,以更好地逼近复杂实际的物理力学过程,为解决复杂的“3M”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新质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模拟器 数值计算 地质灾害 耦合算法 流-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隔水管闭式循环钻井液举升泵动力学仿真分析
20
作者 秦如雷 陈浩文 +2 位作者 许本冲 李昌平 梁楠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64,共6页
深水无隔水管闭式循环钻井液举升泵(简称举升泵)采用中置悬挂方式安装,其启动和运转时均会对上下两端连接的钻井液返回管线产生反扭矩和振动,影响举升泵及返回管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此,对举升泵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建立了多级举升泵... 深水无隔水管闭式循环钻井液举升泵(简称举升泵)采用中置悬挂方式安装,其启动和运转时均会对上下两端连接的钻井液返回管线产生反扭矩和振动,影响举升泵及返回管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此,对举升泵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建立了多级举升泵流道模型和流固耦合模型;对单级泵的反扭矩进行理论计算,并与数值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仿真模型的正确性;通过多级举升泵的动力学仿真,分析了举升泵运行过程中的反扭矩、振动及轴向力与泵运转速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转速的增大,举升泵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反扭矩及轴向力增大、转子振幅先增大后减小,并得出了实时和额定功率下举升泵的反扭矩、轴向力和振动。研究结论可为举升泵及连接的返回管线设计和性能优化提供指导,提高深海钻井效率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隔水管闭式循环钻井 深水钻井 钻井液举升泵 动力学仿真 流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