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受热通道内超临界R134a流动阻力特性试验研究
1
作者 颜建国 朱旭涛 +1 位作者 田浩轩 郑书闽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4-592,共9页
以超临界R134a流体为工质,测试其在内径2 mm圆管内,流体压强p=4.3~4.9 MPa,质量流速G=550~1650 kg/(m^(2)·s),热流密度q=25~75 kW/m^(2)(电加热模拟热源)工况条件下的流动阻力。根据摩擦压降曲线特征,将其划分为类液相区、类两相... 以超临界R134a流体为工质,测试其在内径2 mm圆管内,流体压强p=4.3~4.9 MPa,质量流速G=550~1650 kg/(m^(2)·s),热流密度q=25~75 kW/m^(2)(电加热模拟热源)工况条件下的流动阻力。根据摩擦压降曲线特征,将其划分为类液相区、类两相区和类气相区3个区域。分析压强、质量流速和热流密度等工况参数对3个区域内的摩擦压降和摩擦因子的影响规律。在类两相区,摩擦因子曲线存在一个明显的峰值特性。将试验数据与已有的摩擦因子关联式进行对比,并进行定量评价。结果显示,已有关联式的预测误差普遍偏大,尤其是在类两相区域。为此,提出一个同时包含密度、黏度和平均普朗特数修正的超临界流体摩擦因子关联式,与试验数据对比显示,97%预测数据均处于±20%的误差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超临界流体 压降 多相流 摩擦因子 超临界有机朗肯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杏树岗油田北部主力油层流动单元的划分 被引量:7
2
作者 张东 孙淑霞 +2 位作者 李音 薛家锋 林春明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21,共4页
应用杏二区中块三采试验区丰富的静、动态地质资料 ,以密井网条件下的精细储层描述和构造描述为基础 ,对 16口取心井资料做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建立了砂体厚度、沉积微相与岩性、物性参数之间的关联式 .利用关联式可求取生产井储层物性参... 应用杏二区中块三采试验区丰富的静、动态地质资料 ,以密井网条件下的精细储层描述和构造描述为基础 ,对 16口取心井资料做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建立了砂体厚度、沉积微相与岩性、物性参数之间的关联式 .利用关联式可求取生产井储层物性参数 ,确定表征存储能力和渗流能力的存储因子和渗流因子 .运用聚类分析方法 ,定量划分该区块主力油层的流动单元 ,并采用储层模式预测描述法在平面上划分流动单元 ,实现了对储层平面非均质性的进一步描述 .根据示踪剂检测和动态监测资料检验了划分流动单元的结果 ,表明示踪剂推进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树岗油田 主力油层 油藏描述 流动单元 沉积微相 存储因子 渗流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求解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梯度的新方法 被引量:57
3
作者 许建红 程林松 +1 位作者 周颖 马丽丽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94-597,602,共5页
由于存在启动压力梯度,低渗透油层中流体渗流不遵循达西定律,属于非线性渗流。对长庆西峰油田不同渗透率岩心进行室内驱替实验,改变岩心两端压差测量流体通过岩心的流速,求得"压差-流量"关系曲线并进行回归,二次多项式拟合相... 由于存在启动压力梯度,低渗透油层中流体渗流不遵循达西定律,属于非线性渗流。对长庆西峰油田不同渗透率岩心进行室内驱替实验,改变岩心两端压差测量流体通过岩心的流速,求得"压差-流量"关系曲线并进行回归,二次多项式拟合相关系数较高,为此,将渗流速度表示为驱动压力梯度的二次多项式,与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理论渗流速度公式结合,即得到求解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梯度的数学模型。由该模型分析,启动压力梯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驱动压力梯度和流体的流度,启动压力梯度与前者成正比关系,与后者成反比关系。利用启动压力梯度可以计算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条件下油井产量、极限注采井距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非线性渗流 启动压力梯度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棒束临界热流密度流体模化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军 吴小航 孙奇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09-313,共5页
在空泡物理和自然循环重点实验室氟里昂热工实验装置上进行了CHF实验 ,实验段为9 5×1 0mm元件管组成的 4× 4棒束 ,并对其开展了 4× 4棒束CHF流体模化研究。在压力 1 5 9~ 2 73MPa、质量流速 4 88~ 2 0 80kg (m2 &... 在空泡物理和自然循环重点实验室氟里昂热工实验装置上进行了CHF实验 ,实验段为9 5×1 0mm元件管组成的 4× 4棒束 ,并对其开展了 4× 4棒束CHF流体模化研究。在压力 1 5 9~ 2 73MPa、质量流速 4 88~ 2 0 80kg (m2 ·s)、临界含汽率 -0 2 0~ 0 3 0的工况范围内 ,采集了 1 70个 4× 4棒束CHF实验数据 ,并与压力 9 9~ 1 6 2MPa、质量流速 2 74~ 1 4 73kg (m2 ·s)、临界含汽率 -0 2 0~0 3 4工况范围内 ,以水为工质相同棒束实验段内的 2 0 6个棒束CHF实验数据进行比较 ,发现Ahmad补偿失真模型、张振杰模型和Stevens Kirby模型在上述工况范围内不再适用于棒束CHF的模化 ,这些模型的预测偏差均大于 2 0 %以上 ,而且棒束CHF模化的流量模化因子k明显地受压力、质量流量和入口含汽率的影响。据此提出适用于上述工况范围内 4× 4棒束CHF模化的流量模化因子k的关系式 ,其CHF预测偏差在± 1 5 %以内 ,均方根误差为 7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模化 流量模化因子 临界热流密度 氟里昂 棒束 反应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光伏热水墙体光电光热性能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季杰 韩俊 +3 位作者 周天泰 何伟 裴刚 陆剑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89-1096,共8页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动态地分析了光伏热水墙体的光电光热特性,并就系统中电池覆盖率、工作流体质量流率对系统热效率和电力输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到了系统优化设计的性能参数。
关键词 光伏热水墙体 工作流体质量流率 电池覆盖率 光电光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液态CO_2增稠压裂液流变性能 被引量:13
6
作者 崔伟香 邱晓惠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1-105,共5页
针对液态CO2干法压裂增稠性能要求,研制了适用于液态CO2物理化学性能的一种表面活性剂增稠剂。通过高压管路流变实验,在线模拟了液态CO2增稠过程。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能够在液态CO2形成棒状或蠕虫状胶束而增加体系粘度,增黏倍数在8... 针对液态CO2干法压裂增稠性能要求,研制了适用于液态CO2物理化学性能的一种表面活性剂增稠剂。通过高压管路流变实验,在线模拟了液态CO2增稠过程。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能够在液态CO2形成棒状或蠕虫状胶束而增加体系粘度,增黏倍数在86-218之间,且混合体系呈现出剪切稀释特性;压力的增大或者稠化剂体积分数的增大对液态CO2增稠压裂液黏度的影响较小,对流变参数的影响均较小,而液态混合体系的有效黏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呈指数规律递减的趋势;液态混合体系的流动指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稠度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CO2 压裂液 稠度系数 有效黏度 流动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胶推进剂管道流动特性影响因素数值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强洪夫 夏学礼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7-142,共6页
为讨论管道收敛角、体积流率、胶凝剂类型与含量等三因素对凝胶推进剂管道流动特性的影响,用SIMPLEC算法、二阶迎风格式离散柱坐标系下N-S方程,对凝胶推进剂在圆管中的流动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1)体积流率增大,粘度减小,... 为讨论管道收敛角、体积流率、胶凝剂类型与含量等三因素对凝胶推进剂管道流动特性的影响,用SIMPLEC算法、二阶迎风格式离散柱坐标系下N-S方程,对凝胶推进剂在圆管中的流动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1)体积流率增大,粘度减小,含量增大,粘度增大,它们的改变引起粘度变化不显著;(2)收敛角增大,出、入口截面平均表观粘度降低幅度不断增大,出口截面平均表观粘度不断减小至近牛顿粘度水平η∞,当角度改变到一定值后,其引起粘度的变化将不再明显。结果说明:流经管道的体积流率和胶凝剂类型与含量的改变是引起管道流动粘度变化的非显著因素,而管道收敛角是引起粘度变化的重要因素,且在粘度变化与压降需求之间存在最佳结合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力学 凝胶推进剂 流动特性 影响因素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压裂液返排液重复利用的可行性 被引量:12
8
作者 柯从玉 彭丽 +5 位作者 李小玲 孙妩娟 魏颖琳 张乐 张群正 张洵立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09-414,共6页
针对目前存在的压裂液返排液重复配液难的问题,对苏里格气田不同区块及不同压裂液体系返排液组分进行了系统分析,同时分别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影响压裂液返排液重复配液性能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压裂液在返排过程中从地... 针对目前存在的压裂液返排液重复配液难的问题,对苏里格气田不同区块及不同压裂液体系返排液组分进行了系统分析,同时分别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影响压裂液返排液重复配液性能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压裂液在返排过程中从地层携带出的大量金属离子,尤其是一些高价金属阳离子对返排液的重复配液性能有显著影响,其中返排液中的Ca^2+、Mg^2+和Fe^2+对配液性能影响最大,针对0.4%的EM50和胍胶体系,实验测得这3种离子满足返排液重复配液的上限值分别为250、150、150 mg/L和275、250及200 mg/L。另外,返排液中高含量的Cl-及矿化度等因素也会影响返排液的重复配液性能。通过向返排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络合剂或沉淀剂,再辅以清水稀释的方式可有效解决由于金属离子或矿化度太高导致的返排液重复配液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液返排液 重复配液 影响因素 EM50 胍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凝油抽油机井井筒压力-温度分布预测 被引量:4
9
作者 陈涛平 张权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2-67,119,共6页
利用水力相当直径的概念,将Mukherjee-Brill气液两相管流压降计算方法拓展到抽油机井井筒压力预测中,同时考虑焦耳-汤姆逊效应及油套环空流体对流换热对井筒温度分布的影响,结合沈阳油田沈84-安12区块原油高压物性数据及其地面脱气原油... 利用水力相当直径的概念,将Mukherjee-Brill气液两相管流压降计算方法拓展到抽油机井井筒压力预测中,同时考虑焦耳-汤姆逊效应及油套环空流体对流换热对井筒温度分布的影响,结合沈阳油田沈84-安12区块原油高压物性数据及其地面脱气原油黏温数据,建立预测高凝油抽油机井井筒压力-温度分布的综合数学模型.采用迭代法进行求解并编制了应用软件,进而利用现场实测井温数据对模型中较难确定的油套环空流体视换热系数进行修正,对沈采矿场5口冷抽井的井筒温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油套环空气柱段视换热系数取17 W/(m2.℃),液柱段取29 W/(m2.℃)较好;修正后的模型具有一定精度,相对误差不超过10%,能够有效预测高凝油抽油机井井筒压力-温度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凝油抽油机井 气液两相管流 井筒压力分布 井筒温度分布 环空流体换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能因子在苏里格气井积液时机判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会会 范继武 +1 位作者 许珍萍 于占海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4年第7期45-48,共4页
气井积液会不同程度地降低气井产能,严重制约气井稳产能力,极大地妨碍气井正常生产。因此及时判识出气井积液,力争在气井积液之前采用妥善的排水采气工艺,可显著减小和解除积液导致的严重后果。通过计算苏里格气井单井的动能因子,并与... 气井积液会不同程度地降低气井产能,严重制约气井稳产能力,极大地妨碍气井正常生产。因此及时判识出气井积液,力争在气井积液之前采用妥善的排水采气工艺,可显著减小和解除积液导致的严重后果。通过计算苏里格气井单井的动能因子,并与苏里格气田不同类型气井的临界携液流量进行比较,得到苏里格气田气井能连续携液时的动能因子的最小值,根据苏里格气田不同类型井临界携液流量及动能因子变化出现拐点处的气井日产气量互相验证,为判断气井积液时机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积液 动能因子 临界携液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相液体微槽散热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席有民 余建祖 +1 位作者 高红霞 曹学伟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4-29,共6页
对单相液体微槽散热技术研究的三个主要方面:流体流动和传热特性研究、影响因素研究、系统匹配与优化研究进行了回顾与综述。这三方面密切相关,反映了单相液体微槽散热技术的理论和应用水平。阐述了微槽散热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微槽流体流动和传热特性 影响因素 系统匹配与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预测低压气井积液的新模型 被引量:10
12
作者 何顺利 栾国华 +3 位作者 杨志 公玉娟 申颍浩 郭雪晶 《油气井测试》 2010年第5期9-13,共5页
分析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液滴模型,针对低压气井携液模型的缺点,结合气井积液实验,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气井携液的机理。分析认为,Coleman模型忽略了液滴变形对携液临界流量的影响,导致计算结果较真实的临界流量偏大;而李闽模型没能考虑椭... 分析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液滴模型,针对低压气井携液模型的缺点,结合气井积液实验,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气井携液的机理。分析认为,Coleman模型忽略了液滴变形对携液临界流量的影响,导致计算结果较真实的临界流量偏大;而李闽模型没能考虑椭球形液滴在井筒内翻转造成的能量损失,计算结果偏小。由实验结果可知,实测的携液临界流量处在Coleman模型与李闽模型之间,分析认为是由于液滴翻转带来的能量损失足以抵消液滴变形产生附加能量。根据液滴模型的基本原理,结合气井积液实验的结果,给出了低压气井携液模型以及计算公式,新模型中引入修正因子表征液滴翻转的影响,较真实的反应了气井携液的真实情况。新模型的计算结果与Coleman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误差较小、预测精度较高、应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气井 液滴模型 气井携液 临界流量 修正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和氟里昂在垂直管内上升和下降流动时的CHF值及流动方向因子
13
作者 陈炳德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12-119,共8页
分析比较了水和氟里昂介质在垂直圆管内向上流动(正流)和向下流动(倒流)的临界热流密度(CHF)试验数据(水数据298个,氟里昂数据323个)。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流动工况下,流动方向对CHF值有明显的影响。直接将上升流数据与下降流数据比较或... 分析比较了水和氟里昂介质在垂直圆管内向上流动(正流)和向下流动(倒流)的临界热流密度(CHF)试验数据(水数据298个,氟里昂数据323个)。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流动工况下,流动方向对CHF值有明显的影响。直接将上升流数据与下降流数据比较或用上升流公式计算下降数据,其总均方根偏差为6%-14%。上升流CHF试验值大于下降流,但在小临界含汽量区,下降流试验值开始等于和大于上升流试验值。根据上升流与下降流CHF值差异产生机理,提出一形如C=bl·(X_1)^(b2)·(R_(el))^(b3)·(ρ_1/ρ_9)^(b4)的流动方向修正因子。该修正因子有较宽的适用范围,除适用于水数据外,还可用于经过模化处理后的氟里昂的CHF试验值修正。修正后,试验值与计算值的总均方根偏差减小20%-46%,偏差带和最大偏差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剂 流动 热工试验 临界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型开缝翅片传热与流动性能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7
14
作者 钱力 吴学红 吕彦力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4期45-49,共5页
对X型开缝翅片的流动与传热性能进行数值模拟,并把计算结果与平片和开缝翅片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从3种开缝翅片的JF因子看,X型开缝翅片的最大,说明其性能最优.2种X型开缝翅片管的尾迹区较小,因此该种结构能有效减小尾迹区对换... 对X型开缝翅片的流动与传热性能进行数值模拟,并把计算结果与平片和开缝翅片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从3种开缝翅片的JF因子看,X型开缝翅片的最大,说明其性能最优.2种X型开缝翅片管的尾迹区较小,因此该种结构能有效减小尾迹区对换热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型开缝翅片 传热 流动 JF因子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控制技术在SIMPLER算法中的应用及求解性能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艳宁 孙东亮 +2 位作者 苗政 陈家庆 蔡晓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8-84,共7页
为了提高SIMPLER算法在三维流动问题上的求解性能,引入模糊控制方法来自动调控速度亚松弛因子的大小.在数值计算过程中,将相邻两个迭代层次上的最大动量残差比值作为模糊控制输入量,速度亚松弛因子的变化量作为模糊控制输出量,基于最大... 为了提高SIMPLER算法在三维流动问题上的求解性能,引入模糊控制方法来自动调控速度亚松弛因子的大小.在数值计算过程中,将相邻两个迭代层次上的最大动量残差比值作为模糊控制输入量,速度亚松弛因子的变化量作为模糊控制输出量,基于最大动量残差的变化趋势可实现速度亚松弛因子的自动调控,从而达到加快收敛的目的.最后,通过3个经典的流动问题验证了模糊控制方法的优越性.研究表明:当初始亚松弛因子为最不利值时,模糊控制方法的收敛速度约是固定松弛因子方法的5~30倍;当初始亚松弛因子为最佳值时,模糊控制方法迭代次数与固定松弛因子方法迭代次数之比为0.7~2.0,收敛速度相差不大;采用模糊控制方法后,SIMPLER算法在不同初始亚松弛因子下均能得到高速收敛的解,同时健壮性也显著提高.研究工作将为大幅提升SIMPLER算法在三维流动问题上的求解性能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控制 SIMPLER算法 三维流动问题 亚松弛因子 收敛速度 健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支路并联流体回路流量分配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敏 王德伟 +7 位作者 付杨 车邦祥 陈灵 郑红阳 于新刚 黄磊 曹剑峰 黄俊 《上海航天(中英文)》 CSCD 2023年第5期51-58,共8页
多支路并联流体回路热控技术在载人航天器上获得了广泛应用。外热流、重力场和管路阻力特性等因素会影响流阻,进而影响流量分配和散热能力,这可能会造成工质冻结并引起回路失效,威胁航天器安全,因此亟需针对影响流量分配因素开展分析。... 多支路并联流体回路热控技术在载人航天器上获得了广泛应用。外热流、重力场和管路阻力特性等因素会影响流阻,进而影响流量分配和散热能力,这可能会造成工质冻结并引起回路失效,威胁航天器安全,因此亟需针对影响流量分配因素开展分析。基于梦天实验舱6条并联流体回路建立简化模型,分别研究外热流、重力场和管路阻力特性对流量分配的影响,发现辐射散热带来的工质物性变化会导致各支路流量分配不均,外热流变化带来的回路散热量增加,以及重力场存在会加剧流量分配不均匀性。另外,回路在设计和运行时都要避免工质温度进入黏度剧烈变化区域,否则各支路流量容易受外部环境变化影响而发生较大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梦天实验舱 多支路并联 流体回路 流量分配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体活动属性的高精度煤层气甜点区识别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建青 董银萍 +3 位作者 田忠斌 申有义 魏书宏 黄捍东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72-177,共6页
基于常规叠后地震反演能够识别煤层,但无法预测煤层的含气性,利用地震波衰减理论的流体活动因子能够有效表征储层的含气性,识别含气煤储层,提出将流体活动因子与高精度匹配追踪算法相结合,在高精度地震信号时频分解的基础上,建立含气煤... 基于常规叠后地震反演能够识别煤层,但无法预测煤层的含气性,利用地震波衰减理论的流体活动因子能够有效表征储层的含气性,识别含气煤储层,提出将流体活动因子与高精度匹配追踪算法相结合,在高精度地震信号时频分解的基础上,建立含气煤层与地震波衰减的联系,求取流体活动性属性,实现高精度煤层气甜点区识别。研究结果表明:匹配追踪方法相比于其他时频分析方法可克服窗函数的限制,能在时间域和频率域同时精细表征信号特征。流体活动属性与高精度时频分析相结合的流体检测方法能够提高流体识别的精度,预测结果与气测录井吻合,由数据驱动,结果与地震数据吻合,不受构造及层序解释的影响,能客观反映煤层的含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甜点区 流体活动因子 时频分析 匹配追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调整井固井质量的主要因素及计算方法 被引量:9
18
作者 赵静 刘义坤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5-47,共3页
油田开发已进入高含水后期,调整井数量越来越多,长期的注水开发,使地层结构遭到严重破坏,调整井固井质量受到严重影响。针对井径扩大率、钻井液性能、水泥浆密度、地层孔隙压力和孔隙流体渗流速度等影响调整井固井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 油田开发已进入高含水后期,调整井数量越来越多,长期的注水开发,使地层结构遭到严重破坏,调整井固井质量受到严重影响。针对井径扩大率、钻井液性能、水泥浆密度、地层孔隙压力和孔隙流体渗流速度等影响调整井固井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地层孔隙压力和孔隙流体渗流速度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随着井径扩大率、钻井液密度、黏度、失水量的增大,调整井固井优质率降低;地层孔隙压力越大,孔隙流体渗流速度超过临界渗流速度时,调整井固井质量变差;建立的地层孔隙压力和孔隙流体渗流速度的计算方法能准确地预测地层孔隙压力和孔隙流体渗流速度,为提高调整井固井质量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井 固井质量 影响因素 钻井液 水泥浆密度 孔隙压力 渗流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泡沫分流作用及其驱油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吴文祥 姜海峰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3-177,共5页
所研究的多元泡沫由天然气和三元复合驱油液生成 ,驱油液由 1.2× 10 4 mg/LNaOH、3× 10 3 mg/L表面活性剂ORS41、1.2× 10 3 mg/LHPAM 12 75A组成 ,用矿化度 370 0mg/L的盐水配制。将气液质量比 1∶1的天然气和ASP液同时... 所研究的多元泡沫由天然气和三元复合驱油液生成 ,驱油液由 1.2× 10 4 mg/LNaOH、3× 10 3 mg/L表面活性剂ORS41、1.2× 10 3 mg/LHPAM 12 75A组成 ,用矿化度 370 0mg/L的盐水配制。将气液质量比 1∶1的天然气和ASP液同时注入渗透率变异系数VK=0 .72、地层水饱和的并联三岩心组 ,测量通过高、中、低渗均质岩心的分流率 (以质量计 ) ,与注水作对比 ,发现注水时高渗岩心的分流率高达 93% ,注多元泡沫时中渗岩心的分流率由7%大幅增加至 30 % ,高渗岩心的分流率大幅降低 ,低渗岩心的分流率仅略有上升 ;VK 由 0 .72增大到 0 .80时 ,多元泡沫的分流作用明显减弱。在两维纵向非均质正韵律物理模型上进行了多元泡沫驱油实验 (4 5℃ ) ,气液同时注入 ,ASP液注入量为 0 .3PV ,以 6 0 0mg/L 12 75A溶液作后续保护段塞 ,实验原油密度 0 .83g/cm3 ,酸值 0 .0 2mgKOH/ g油 ,饱和模型地层水矿化度 6 788mg/L ,驱替水矿化度 370 0mg/L。实验结果表明 :模型VK 在 0 .6~ 0 .8范围内变化时 ,在各个气液比下VK=0 .72的模型多元泡沫驱油效果均最好 ;当VK=0 .72 ,气液比在 1∶1~ 5∶1范围内变化时 ,气液比为 3∶1时多元泡沫驱油效果最好 ,流出液Cl-浓度变化曲线表明 ,这时多元泡沫扩大波及体积的作用最强 ;当VK=0 .6 5 ,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泡沫分流作用 驱油效果 影响因素 研究 泡沫驱 天然气/三元复合驱替液泡沫 分流 流体转向作用 非均质物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纤维素醚溶液的流变性能 被引量:1
20
作者 曹光群 龚蕾 +4 位作者 刘机关 杨建中 杨成 刘晓亚 陈明清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5期610-613,共4页
研究了阳离子纤维素醚(JR-30M)水溶液的流变性质,讨论了浓度、温度、PH值、外加盐对其溶液零切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JR-30M水溶液在质量浓度为0.5~20g/L范围内表现为假塑性流体,超过7g/L后,牛顿指数n从原先的单调下降开始回... 研究了阳离子纤维素醚(JR-30M)水溶液的流变性质,讨论了浓度、温度、PH值、外加盐对其溶液零切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JR-30M水溶液在质量浓度为0.5~20g/L范围内表现为假塑性流体,超过7g/L后,牛顿指数n从原先的单调下降开始回升进而发生波动;JR-30M零切黏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当缓冲溶液的pH值从3升至6,JR-30M溶液的黏流活化能从75.08kJ/mol降到36.83kJ/mol,而溶液的黏度随体系酸性的减弱而升高.由此推断在一定酸性条件下,JR-30M能形成有序相;JR-30M溶液的黏度随所加盐的类型及浓度不同而呈复杂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纤维素醚 零切黏度 黏流活化能 外界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