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机器学习模型的平原水网区H-ADCP流量测算精度比较研究
1
作者 潘道宏 辛朋磊 +3 位作者 夏飞 王琪 李昂 查红 《水利水电快报》 2025年第2期22-25,共4页
为提升H-ADCP在平原水网区的测流精度,以淮河流域平原水网区东台(泰)水文站为例,选取缆道和固定式H-ADCP 2022~2023年河道全断面点流速实测数据,基于Python软件,分别运用6种机器学习模型:多层感知机模型、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最小二乘... 为提升H-ADCP在平原水网区的测流精度,以淮河流域平原水网区东台(泰)水文站为例,选取缆道和固定式H-ADCP 2022~2023年河道全断面点流速实测数据,基于Python软件,分别运用6种机器学习模型:多层感知机模型、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最小二乘线性回归模型、岭回归模型、袋装算法和随机森林算法拟合河道断面流量,并对6种模型的断面流量计算精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机森林算法的流量计算精度高于其他模型,系统误差、随机不确定度、符号检验、适线检验、数值检验均能达到水文资料整编规范三类精度要求。研究成果对H-ADCP流量在线监测的应用推广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量测算 H-ADCP 机器学习模型 平原水网区 淮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通市通州区地表产流对气象要素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2
作者 卢克宁 张秀菊 +1 位作者 王柳林 赵艳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4-253,共10页
气象要素和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南通市通州区地表产流量的两大关键因素,对地表产流量变化进行定量归因计算,有助于理解这两者的具体影响机制。本文基于通州区1970-2020年的气象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通过构建平原河网产流模型并制定不同情... 气象要素和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南通市通州区地表产流量的两大关键因素,对地表产流量变化进行定量归因计算,有助于理解这两者的具体影响机制。本文基于通州区1970-2020年的气象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通过构建平原河网产流模型并制定不同情景设计方案,量化了气象要素和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内地表产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平原河网产流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通州区地表产流过程,率定期及验证期的纳什效率系数NSE大于0.88,确定性系数R 2大于0.90。(2)1970-2020年通州区地表产流量整体呈显著上升趋势,1980 s、1990 s、2000 s和2010 s四个年代相较于1970 s依次增加了0.33亿m^(3)、0.72亿m^(3)、0.69亿m^(3)和1.78亿m^(3)。(3)1970-2020年,不同研究时段气象要素和土地利用变化对地表产流变化的贡献率差异较大,气象要素对地表产流变化的贡献率高于土地利用。在1980 s、1990 s、2000 s和2010 s四个研究时段内,气象要素对地表产流增加的贡献率分别为90.9%、84.7%、60.9%和79.8%,土地利用变化对地表产流增加的贡献率分别为9.1%、15.3%、39.1%和20.2%。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内的水资源保护、规划与管理提供科学理论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州区 平原河网产流模型 气象要素变化 土地利用变化 产流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货车车流径路的铁路网点线通过能力数字化分析方法
3
作者 孙民 《铁路物流》 2025年第3期1-8,共8页
路网线路区段能力、编组站到发能力是影响货车车流径路制定的重要因素,为解决日常车流径路调整工作中缺少路网点线能力定量参数化支撑的问题,研究面向车流径路调整的铁路网点线通过能力计算方法。首先对目前铁路网发展和整体能力利用现... 路网线路区段能力、编组站到发能力是影响货车车流径路制定的重要因素,为解决日常车流径路调整工作中缺少路网点线能力定量参数化支撑的问题,研究面向车流径路调整的铁路网点线通过能力计算方法。首先对目前铁路网发展和整体能力利用现状进行总结和分析;其次,结合运输组织原理和路网点线能力影响因素,结合机车运行统计报表中的关键数据,提出了路网区段的非平图货车能力和峰值能力2种计算方法。根据编组站与路网连通关系,采用“点转线”方法,将编组站能力转化为分方向线路到发能力;最后,运用全路机车和货车等统计数据,提出了线路区段通过能力和编组站各场别分方向到发能力的估算方法,为我国铁路货车车流径路高质量调整提供了精准数据支撑,为进一步在能力约束下的车流径路智能调整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线能力 统计数据 能力模型 路网利用率 车流径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流模型的航线网络结构可视分析方法
4
作者 贺怀清 宋淼 刘浩翰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7-32,共6页
针对航线网络结构多维属性关联分析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数据流模型的多视图协同网络结构可视分析方法。引入数据流模型,增强多维数据分析时的交互和多视图协同效果;构建基于数据流模型的航线网络结构可视分析系统用于方法验证。该方法对... 针对航线网络结构多维属性关联分析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数据流模型的多视图协同网络结构可视分析方法。引入数据流模型,增强多维数据分析时的交互和多视图协同效果;构建基于数据流模型的航线网络结构可视分析系统用于方法验证。该方法对比和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航线网络数据流实时交互和多视图协同分析网络结构数据,完成聚类、相关性、异常值分析任务,能更好地分析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有助于理解航线网络的结构和特征。最后,通过以上方法分析网络结构特点与不足,提出航线网络优化建议,能更好地帮助用户完成可视分析任务,探索数据分布特征、发现多维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流模型 航线网络 可视分析 多视图协同 实时交互 网络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量调度对平原河网能量影响分析
5
作者 田雪琪 王华 +2 位作者 曾一川 陈经纬 李家乐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3-90,共8页
平原河网水动力条件相对较差,水质问题较为突出,为改善平原河网地区水环境状况,选取江苏省无锡市滨湖河网2018年洪季和枯季19个断面水文水质监测数据,基于MIKE21滨湖河网水动力-水质模型及Python能量计算模型,探究能量耗散规律以及能量... 平原河网水动力条件相对较差,水质问题较为突出,为改善平原河网地区水环境状况,选取江苏省无锡市滨湖河网2018年洪季和枯季19个断面水文水质监测数据,基于MIKE21滨湖河网水动力-水质模型及Python能量计算模型,探究能量耗散规律以及能量、水质间的关系,并确定最佳调水流量区间。结果表明:滨湖河网水质浓度与河流能量显著负相关;一定调水流量的增加使得河流总能量随之上升,能量到达阈值后,随调水流量的上升,河流总能量呈降低趋势;在能量目标层面上优选引调水方案,能有效协调引调水过程中存在的异质性因素,确定逐日最佳调水流量区间及河网总能量最佳区间,提供流量优化调控方案,保障平原河网水动力与水环境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能量 水量调度 二维河网模型 最佳调水流量区间 时空分布 平原河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典型概化心滩绕流近壁面流场水力特性
6
作者 张春晋 任小凤 +2 位作者 张敏 丰青 赵崇旭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20-1127,共8页
为了揭示黄河下游典型概化心滩绕流近壁面流场的水力特性,以下游马峪沟断面附近典型心滩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探究不同流量与水深条件下概化心滩绕流近壁面流场的水流流态、河床高程、水流挟沙力及床面阻力等特性,并验... 为了揭示黄河下游典型概化心滩绕流近壁面流场的水力特性,以下游马峪沟断面附近典型心滩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探究不同流量与水深条件下概化心滩绕流近壁面流场的水流流态、河床高程、水流挟沙力及床面阻力等特性,并验证平面二维水沙模型计算得到的流速分布与河床高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分流区断面受到滩头影响,流速变小,并且流速最大值出现在汊道.汇流区断面在滩尾影响下发生边界层分离,水槽中央流速达到最小,此后流速达到最大并趋于平均化;采用平面二维水沙模型计算得到的流速分布与河床高程的模拟值与试验值基本吻合,表明采用数值模拟探究心滩绕流近壁面流场水力特性是可行的.本研究将为揭示黄河下游典型冲积河段心滩形态特征调整过程的动力学机理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滩绕流 水力特性 数值模拟 黄河下游 水沙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计算时效的高密度城市暴雨洪涝管网降维模拟技术
7
作者 袁寄望 陈文龙 +2 位作者 赵铜铁钢 张大伟 李岚斌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77,共9页
针对高密度城市暴雨洪涝数值模拟精度与计算效率的突出矛盾,基于短历时强降水特点、快速产汇流特性以及精细化模拟的局限性和实际需求等现状,从整个流域系统出发,根据水量平衡和管道过流能力等效原理,对管网进行降维概化处理,给出了等... 针对高密度城市暴雨洪涝数值模拟精度与计算效率的突出矛盾,基于短历时强降水特点、快速产汇流特性以及精细化模拟的局限性和实际需求等现状,从整个流域系统出发,根据水量平衡和管道过流能力等效原理,对管网进行降维概化处理,给出了等效管道参数的计算方法,并以广州市猎德涌流域为例,采用实测内涝淹没水深、位置和检查井、河道的水位过程评估模型适用性。结果表明:基于管网降维概化的耦合模型模拟的猎德涌流域河道、检查井的水位动态变化过程的纳什效率系数均大于0.7,提出的管网降维概化方法合理;地表淹没水深的相对误差为8.93%,绝对误差为0.05 m,模拟速度较基于管网现状耦合模型提高了57%;基于管网降维概化的耦合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能够较好地反映城市洪涝演进过程,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城市 暴雨洪涝 等效过流能力 管网降维模型 猎德涌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平原河网地区畅流活水方案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曹伟岳 王正飞 朱海清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4年第1期39-44,21,共7页
新时期下水环境治理从单一的水环境污染治理转向“三水统筹”,本文以常熟市城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河网水动力数学模型对全城活水、分区活水和局部强化活水三大类型的畅流活水方案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周期性开闭闸门、自流引清、有... 新时期下水环境治理从单一的水环境污染治理转向“三水统筹”,本文以常熟市城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河网水动力数学模型对全城活水、分区活水和局部强化活水三大类型的畅流活水方案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周期性开闭闸门、自流引清、有序冲排的方法能有效增强河流水体流动性,为改善城区水环境质量提供保障,并为其他长江中下游平原河网地区实现“三水统筹”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水统筹 河网模型 畅流活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汇区水流结构对底泥磷分布特征影响机制
9
作者 夏阳 周苏芬 +1 位作者 邹俊 胡健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5-604,共10页
交汇区的水流结构极为复杂,揭示交汇区底泥磷分布特征难度较大。设计交汇区底泥磷分布实验系统及其检测方法,测量交汇区的三维流场和底泥中总磷含量,分析交汇区水流分区与底泥中总磷空间分布的关系,并基于交汇水槽实验中204组水动力参... 交汇区的水流结构极为复杂,揭示交汇区底泥磷分布特征难度较大。设计交汇区底泥磷分布实验系统及其检测方法,测量交汇区的三维流场和底泥中总磷含量,分析交汇区水流分区与底泥中总磷空间分布的关系,并基于交汇水槽实验中204组水动力参数与底泥中总磷含量数据,建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定量分析流场中水动力参数对底泥中总磷含量的影响,辨识其中的关键水动力参数。结果表明:分离区内水流水平流速较小,底泥磷含量较高;位于分离区外侧的加速区水平流速较大,底泥磷含量较低,但加速区的局部区域(剪切层区)存在显著的底泥磷含量偏高现象;通过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参数敏感性分析,定量解释局部底泥磷含量高值现象与该区域较大的向下水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交汇区 底泥磷 分布特征 水流结构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山区河道三维水动力模型构建和山洪流量估算研究
10
作者 钟远卓 童瑞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497-501,共5页
为提高山区洪水预报精度,需要开展山洪流量的测量和估算,但山区河道往往难以布设传统测流设施,限制了洪水预报模型精度的提升。对传统测流设施存在使用限制的复杂山区河道,探索基于三维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山洪流量估算方法。使用CFD... 为提高山区洪水预报精度,需要开展山洪流量的测量和估算,但山区河道往往难以布设传统测流设施,限制了洪水预报模型精度的提升。对传统测流设施存在使用限制的复杂山区河道,探索基于三维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山洪流量估算方法。使用CFD仿真软件建立三维水动力数值模型,求解得出山区河道水文观测点测流断面处水位-流量对应关系,从而估算山洪流量,并使用固定式测流设备对数值模型进行验证。在北京西台子试验流域的应用结果显示:使用CFD仿真软件FLUENT建立的数值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平均相对误差为5.8%,最大相对误差为8.7%,表明模型可以在条件复杂的山区河道对山洪流量进行较高精度的估算,解决山洪流量估算工作中传统测流设施量程外或无法工作区域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河道 流量估算 水动力数值模型 数值模拟 C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产业复杂网络的黄河流域中下游虚拟碳交换模式与效应研究
11
作者 尹翀 王文超 +1 位作者 郭玉莹 丁青艳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356-367,共12页
低碳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内在要求,而黄河流域当前仍然面临着严峻的产业体系高碳问题。把握黄河流域产业系统碳流运转特征和关键调控路径,对于流域实现低碳转型发展和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虚... 低碳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内在要求,而黄河流域当前仍然面临着严峻的产业体系高碳问题。把握黄河流域产业系统碳流运转特征和关键调控路径,对于流域实现低碳转型发展和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虚拟碳视角,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RIO)构建黄河流域产业碳流网络并进行虚拟碳流结构模式与效应分析。首先基于WI指数过滤区域碳流矩阵,建立产业碳流网络,清晰呈现产业间碳流交换模式,并从产业和地区两个层面设计碳流溢出度、吸收度、平衡度等描述区域碳交换效应。采用2015、2017年区域间投入产出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高碳溢出与高碳吸收产业具有序列集成性、关键性产业碳生产与消费链的推拉作用,各省的碳交换角色不平衡等是黄河流域中下游高碳发展重要结构因素。最后从加快新能源产业替代和绿色创新、促进绿色消费和建设区域数字化、智能化虚拟碳管控平台等方面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中下游 虚拟碳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IRO) 产业碳流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陆埠镇平原河网水系结构对水动力影响研究
12
作者 孙孟均 谢锋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9-54,共6页
平原河网的水动力条件对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关键作用,而水系结构直接关系到河网的连通性和流动性。以宁波陆埠镇河网为例,在概括水系结构现状的基础上,基于浅水方程组理论,构建二维河网水动力模型,通过实测数据对模型进... 平原河网的水动力条件对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关键作用,而水系结构直接关系到河网的连通性和流动性。以宁波陆埠镇河网为例,在概括水系结构现状的基础上,基于浅水方程组理论,构建二维河网水动力模型,通过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通过水系连通方式构造3种河网结构,模拟分析2种流动条件下,河网中水体流动的规律。结果表明:洋溪河在流入和流出条件下,流速最小值分别增至0.102 m·s^(-1)和0.154 m·s^(-1),白鹤桥横河、孙家横河、沿西河和周家湾浦的流速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仓前河部分河段出现水体几乎不流动现象,说明水系连通对改善河网水动力有积极的作用,如果水系过度连通,在水流交汇的局部区域就可能出现水体滞留现象。因此,在实施水系连通工程前应该做好评估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网 水系连通 水动力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原河网水动力模型及求解方法探讨 被引量:44
13
作者 卢士强 徐祖信 《水资源保护》 CAS 2003年第3期5-9,共5页
参考国内外有关资料 ,根据河网非恒定流水动力模型的控制方程组和汊点衔接条件 ,建立平原河网水动力节点 河道模型。介绍用特征线法 ,有限体积法和有限差分法中的直接解法、分级解法、汊点分组解法、矩阵标识法、非线性方法等求解的基... 参考国内外有关资料 ,根据河网非恒定流水动力模型的控制方程组和汊点衔接条件 ,建立平原河网水动力节点 河道模型。介绍用特征线法 ,有限体积法和有限差分法中的直接解法、分级解法、汊点分组解法、矩阵标识法、非线性方法等求解的基本思路。对比单元划分模型、混合模型以及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等平原河网水动力模型 ,分析各个模型的优缺点 ,结果表明 ,节点 河道模型原则上可以求解任何水网的水力参数 ,单元划分模型仅适用于河道流速时空变化不大的情况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验证比较困难。指出改进和设计计算方法、应用向量运算和并行算法、数值模拟可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恒定流 水动力模型 数值模拟 人工神经网络 河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商品流模型的铁路网车流分配和径路优化模型 被引量:24
14
作者 纪丽君 林柏梁 +1 位作者 乔国会 王金宝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7-110,共4页
针对既有点—弧模型和弧—路模型的局限性做2点改进。第1点是定义1个0—1决策变量,使优化结果体现车流的径路;第2点是区分大股车流和小股车流,使优化结果符合实际车流组织的特点。基于多商品流模型,结合铁路运输组织的车流不拆散原则,... 针对既有点—弧模型和弧—路模型的局限性做2点改进。第1点是定义1个0—1决策变量,使优化结果体现车流的径路;第2点是区分大股车流和小股车流,使优化结果符合实际车流组织的特点。基于多商品流模型,结合铁路运输组织的车流不拆散原则,对大股车流、线路能力和车站能力进行约束,构建铁路网车流分配和径路优化改进模型,采用Lingo 8.0软件求解。以简化的东北地区局部路网为例,采用模拟OD车流,按照本文构建的模型进行铁路网车流分配及径路优化。结果表明:采用该模型能够得出较理想的车流分配和径路方案,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流组织 车流径路 铁路网 多商品流模型 优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干流浮山至洪泽湖出口段水动力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虞邦义 倪晋 +1 位作者 杨兴菊 贲鹏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38-42,共5页
淮河干流浮山至洪泽湖段河道呈倒比降,入湖河段河道分汊,湖区支流入汇众多,流态复杂。本文针对该河段的特点,建立了淮河干流浮山至洪泽湖出口段一、二维耦合洪水演进数学模型,模拟了2003、2007年本段洪水演进的过程。结果表明计算值与... 淮河干流浮山至洪泽湖段河道呈倒比降,入湖河段河道分汊,湖区支流入汇众多,流态复杂。本文针对该河段的特点,建立了淮河干流浮山至洪泽湖出口段一、二维耦合洪水演进数学模型,模拟了2003、2007年本段洪水演进的过程。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模型计算精度较高,可为浮山以下河道不同治理方案的研究提供分析计算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干流 洪泽湖 倒比降 洪水演进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原区河网水流计算校正模型 被引量:8
16
作者 吴晓玲 向小华 +1 位作者 李菲菲 王船海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8-51,共4页
为提高平原河网水流计算的精度,针对其中交错相连的复杂河网水流运动以及测点又相对较少的情况,提出以环状河网节点水位三级解法为基础、河段方程系数为载体的平原河网校正模型.将观测位置上的模型系统误差校正信息由测点向河网其他断... 为提高平原河网水流计算的精度,针对其中交错相连的复杂河网水流运动以及测点又相对较少的情况,提出以环状河网节点水位三级解法为基础、河段方程系数为载体的平原河网校正模型.将观测位置上的模型系统误差校正信息由测点向河网其他断面传播,修正相邻河道断面的水位、流量预报值.选择长江澄通段河网进行实例分析,选用2004年9月的水文资料进行演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有效地传播误差修正量,对提高河网水流预报精度具有实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流计算 环状河网 平原区河网 校正模型 水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商品网络流理论的铁路车流分配及径路优化模型 被引量:11
17
作者 温旭红 林柏梁 +2 位作者 王龙 陈雷 纪丽君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7-121,共5页
根据多商品网络流理论构建铁路车流分配及径路优化模型,模型中设置0-1型决策变量表示该股车流是否通过路网中的弧段,使优化结果既能体现各个弧段的车流构成情况,又能反映每股车流的走行径路.模型的约束除了考虑传统模型中的弧段通过能... 根据多商品网络流理论构建铁路车流分配及径路优化模型,模型中设置0-1型决策变量表示该股车流是否通过路网中的弧段,使优化结果既能体现各个弧段的车流构成情况,又能反映每股车流的走行径路.模型的约束除了考虑传统模型中的弧段通过能力限制和车流不可拆散的原则外,将路径的合理绕行纳入约束体系,使结果更加符合铁路运输实际.最后,在MATLAB软件中调用CPLEX优化器,采用模拟车流OD数据在我国某地区局部路网中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得出比较理想的车流分配的优化方案,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流组织 车流径路 多商品流理论 优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河网与河口一、二维水沙嵌套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22
18
作者 张蔚 严以新 +1 位作者 郑金海 诸裕良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17,共7页
利用三级联合解法和“节点含沙量控制法”,建立了珠江三角洲河网区一维非恒定流水沙数学模型,伶仃洋平面二维水沙模型采用了正交曲线坐标下DSI和ADI法。通过虎门、蕉门、洪奇门、横门4个交接面的水位、流量和输沙量等物理量的相互传递,... 利用三级联合解法和“节点含沙量控制法”,建立了珠江三角洲河网区一维非恒定流水沙数学模型,伶仃洋平面二维水沙模型采用了正交曲线坐标下DSI和ADI法。通过虎门、蕉门、洪奇门、横门4个交接面的水位、流量和输沙量等物理量的相互传递,在每一迭代步内进行河网一维与伶仃洋二维水沙模型的嵌套计算。利用2001年2月枯季和2003年7月洪季实测的水文资料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结果无论在珠江三角洲河网区、交接断面以及伶仃洋区均与实测资料吻合较好,该模型可用来模拟珠江三角洲河网和伶仃洋的水沙运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套数学模型 珠江三角洲 伶仃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原河网水流水质数值模拟研究展望 被引量:26
19
作者 韩龙喜 陆冬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7-130,共4页
论述了河网地区主要水量、水质模拟方法的基本理论、发展过程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状况,并从理论与应用角度分析了现今广为应用的水流、扩散质数值模拟方法的优缺点,同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数值模拟方法的设想:根据陆域特征研究适... 论述了河网地区主要水量、水质模拟方法的基本理论、发展过程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状况,并从理论与应用角度分析了现今广为应用的水流、扩散质数值模拟方法的优缺点,同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数值模拟方法的设想:根据陆域特征研究适用于河网地区的面源污染负荷模型;根据交叉口扩散质输运特征研究河网水质精细模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 河网地区 水流 水质 数值模拟 污染负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视化河网一维恒定水流泥沙数学模型 被引量:15
20
作者 方春明 鲁文 钟正琴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0-64,共5页
作者对复杂河网水流泥沙运动数学模型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 ,考虑各种进出口边界条件建立了通用模型 ,并编成了可视化软件。此数学模型操作简单 ,通用性强 ,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可应用于防洪、水污染。
关键词 河网 数学模型 分流分沙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