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2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choring mechanism and application of hydraulic expansion bolts used in soft rock roadway floor heave control 被引量:21
1
作者 Chang Qingliang Zhou Huaqiang +1 位作者 Xie Zhihong Shen Ship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2013年第3期323-328,共6页
Comparing with the resin bolt, the hydraulic expansion bolt has different anchoring mechanism and application advantage. According to the working mechanism of the hydraulic expansion bolt, its anchoring force is expre... Comparing with the resin bolt, the hydraulic expansion bolt has different anchoring mechanism and application advantage. According to the working mechanism of the hydraulic expansion bolt, its anchoring force is expressed in four forms including support anchoring force, tension anchoring force, expansion anchoring force and tangent anchoring force, and their values can be obtained on the basis of each calculation formula. Among them, the expansion anchoring force, which is the unique anchoring force of the hydraulic expansion bolt, can provide confining pressure to increase the strength of rock. Aiming at solving the problem of stability control in the soft rock roadway in Jinbaotun Coal Mine which has a double layer of 40 U-type sheds and cannot provide enough resistance support to control floor heave, the study reveals the mechanism of floor heave in the soft rock roadway, and designs the reasonable support parameters of the hydraulic expansion bolts. The observed results of floor convergence indicate that the hydraulic expansion bolts can prevent the development and flow of the plastic zone in the floor rock to control floor heave. Research results enrich the control technology in the soft rock road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aulic expansion bolt Anchoring force Soft rock roadway floor heave Shed suppo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formation control of asymmetric floor heave in a deep rock roadway:A case study 被引量:12
2
作者 Sun Xiaoming Wang Dong +2 位作者 Feng Jili Zhang Chun Chen Yanwe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2014年第6期799-804,共6页
In order to control asymmetric floor heave in deep rock roadways and deformation around the surrounding rock mass after excavation,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the failure mechanism and coupling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u... In order to control asymmetric floor heave in deep rock roadways and deformation around the surrounding rock mass after excavation,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the failure mechanism and coupling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using th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FLAC^3D) combined with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typical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at Xingcun coal mine, It is indicated by the analysis that the simple symmetric support systems used in the past led to destruction of the deep rock roadway from the key zone and resulted in the deformation of asymmetric floor heave in the roadway. Suitable rein- forced support countermeasures are proposed to reduce the deformation of the floor heave and the potential risk during mining. The application shows that the present support technology can he used to better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he countermeasures of asymmetric coupling support can not only effectively reduce the discrepancy deformation at the key area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mass, hut also effectively control floor heave, which helps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of support and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the deep rock roadways at Xingcun coal m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rock roadway Asymmetric floor heave Numerical simulation Asymmetric reinforced suppo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震监测技术在煤层底板注浆区域治理的应用
3
作者 韩云春 李连崇 +4 位作者 余国锋 党保全 贺世芳 牟文强 张永树 《煤炭技术》 2025年第4期143-148,共6页
煤层底板灰岩水害地面区域超前探查治理是煤层底板承压水害防治的重要技术。针对注浆施工过程中浆液扩散范围表征不足的现存问题,安装了加拿大ESG微震监测系统,用于实时监测谢桥煤层西翼1煤底板注浆区域。首先,介绍了传感器的布设及实... 煤层底板灰岩水害地面区域超前探查治理是煤层底板承压水害防治的重要技术。针对注浆施工过程中浆液扩散范围表征不足的现存问题,安装了加拿大ESG微震监测系统,用于实时监测谢桥煤层西翼1煤底板注浆区域。首先,介绍了传感器的布设及实施方案;其次,根据现场地质条件和施工参数调整了微震相应参数设置;随后,在数据处理阶段,通过时频域特征分析识别了注浆诱发微震信号,并据此进行了震源参数计算,进一步分析了不同注浆孔区域的分布形态;最后,研究了微震监测与注浆施工参数的“时-空-强”演化特征及其相关性。该研究对地下岩土工程的注浆规模的量化具有借鉴作用,可用于指导采区超前探查治理以及保证矿井安全,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浆 微震监测 底板治理 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板岩巷全生命周期瓦斯治理技术分析
4
作者 王宣 尹冠华 《凿岩机械气动工具》 2025年第1期187-189,共3页
底板岩巷是矿井深部通风和运输的主要通道,其瓦斯治理技术的有效性直接影响作业安全和生产效率。全生命周期瓦斯治理技术涉及从巷道设计、施工、使用到废弃的整个过程,旨在通过综合管理和技术创新,实现瓦斯有效控制和安全抽放。文章从... 底板岩巷是矿井深部通风和运输的主要通道,其瓦斯治理技术的有效性直接影响作业安全和生产效率。全生命周期瓦斯治理技术涉及从巷道设计、施工、使用到废弃的整个过程,旨在通过综合管理和技术创新,实现瓦斯有效控制和安全抽放。文章从巷道设计与预防性瓦斯抽放、施工阶段瓦斯控制等角度入手,分析了底板岩巷的全生命周期瓦斯治理技术,旨在提高矿井安全性和抽放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板岩巷 瓦斯治理 穿层钻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钻孔的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测定方法研究
5
作者 杨冰 《山东煤炭科技》 2025年第2期59-64,共6页
针对回采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周期长,常规测定方法无法顺利、准确地抽取采空区内气样问题,提出了基于钻孔的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方法,利用工作面下方底板岩巷、上方高抽巷或相邻巷道向采空区或顺槽设置测点位置布置钻... 针对回采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周期长,常规测定方法无法顺利、准确地抽取采空区内气样问题,提出了基于钻孔的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方法,利用工作面下方底板岩巷、上方高抽巷或相邻巷道向采空区或顺槽设置测点位置布置钻孔,封孔后采用取气装置对各布置测点取气样分析,自动进行工作面“三带”分布的动态分析判定,实现“三带”分布的动态可视化,并将此方案运用到肖家洼煤矿211301工作面。实践证明,该方案能高效地对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进行合理划分,为工作面推采进度提出了合理建议,为采空区煤自燃防治提供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取样 底板岩巷 高抽巷 三带划分 动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应力巷道底板冲击机制及多层次防治技术
6
作者 马文涛 潘俊锋 +2 位作者 马小辉 吕大钊 王冰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9-190,共12页
针对深部高应力巷道冲击显现往往以底板为突破口失稳破坏的问题,以陕西彬长矿区孟村煤矿401102工作面75.00 m宽煤柱为工程背景,分析了临空宽煤柱冲击致灾机制。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了巷道底板破坏模式,建立了巷道围岩力源–承载全结构... 针对深部高应力巷道冲击显现往往以底板为突破口失稳破坏的问题,以陕西彬长矿区孟村煤矿401102工作面75.00 m宽煤柱为工程背景,分析了临空宽煤柱冲击致灾机制。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了巷道底板破坏模式,建立了巷道围岩力源–承载全结构模型,进一步研究了底板冲击显现机制,采用震波CT技术原位探测了401102工作面冲击危险指数分布情况,最后提出了高应力巷道分步、分源多层次全结构防治方法,并进行了工程实践。研究结果表明,(1)临空宽煤柱冲击致灾机制为:宽煤柱留设提供载荷承载位置,自重应力提供基础静载荷,工作面后方及侧向悬顶提供增量静载荷,其突然破断提供增量动载荷,多因素条件导致宽煤柱承载应力超过冲击临界值后,进而发生冲击地压。(2)巷道底板是煤岩系统动静载荷的主要承载区域,也是冲击破坏的主要显现区域,其呈现渐进式破坏模式,表现为非对称破坏。(3)静载荷是冲击地压发生的必要条件,利用震波CT原位探测技术得到401102工作面存在静载集中区,整体具有中等冲击危险。(4)为防止冲击启动,提出了“降低开采扰动–补偿开采扰动–强化巷道支护”的多层次、全结构的防冲技术,并进行合理的防冲开采规划,研究结果对冲击地压防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 冲击机制 底臌 破坏模式 多层次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埋煤层留底煤开采巷道底鼓显现机理及其防治研究
7
作者 田晓兵 邓辉 +4 位作者 谢福星 史星星 董哲 张怀忠 郑铮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70,共11页
为探究留设底煤开采工作面内巷道底鼓的发生机理及相应的围岩控制技术,以胡家河煤矿402104轨道平巷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矿压监测、理论计算分析、数值模拟研究和现场工业性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留设底煤厚度... 为探究留设底煤开采工作面内巷道底鼓的发生机理及相应的围岩控制技术,以胡家河煤矿402104轨道平巷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矿压监测、理论计算分析、数值模拟研究和现场工业性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留设底煤厚度的增加将会导致拱脚位置的水平和垂向偏移量均呈远离巷道的趋势,而留设底煤粘聚力的增加则会导致拱脚位置水平偏移量呈靠近巷道的趋势,垂向偏移量呈远离巷道的趋势;随着拱脚位置逐渐远离巷道,底板内煤岩层发生塑性变形破坏的范围增大,从而导致巷道两帮和底板变形量的增加;通过施打底角斜锚索和锚杆可以控制底煤水平方向运移和其抗剪能力,同时施打底板锚杆或短锚索可以控制底煤垂向方向运移和其强度值。现场工业性试验期间提出了具体的围岩控制方案,围岩整体控制效果较好,整个巷道服务期间其底鼓量最大值不超过0.5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设底煤 底鼓显现 弹性地基 数值模拟 围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煤工作面切顶卸压留巷复用巷道底鼓控制技术研究
8
作者 纪玮 《能源与节能》 2025年第1期127-129,共3页
针对沿空留巷巷道底鼓量大的问题,以11303轨道顺槽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轨道顺槽围岩特征及现场地质条件,针对性地提出了底鼓控制措施。首先,在11303工作面切眼及回采巷道进行深孔爆破,以弱化顶板,降低采面采动影响,为轨道顺槽底鼓的控... 针对沿空留巷巷道底鼓量大的问题,以11303轨道顺槽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轨道顺槽围岩特征及现场地质条件,针对性地提出了底鼓控制措施。首先,在11303工作面切眼及回采巷道进行深孔爆破,以弱化顶板,降低采面采动影响,为轨道顺槽底鼓的控制创造良好的应力环境;其次,通过强化轨道顺槽顶板及采面帮的支护强度,以降低顶板下沉、巷帮变形等对底鼓的影响;最后,采用人工卧底及机械化运输方式实现了底板的快速修整,同时,在局部变形严重区布置角锚杆,以强化支护。工程应用后,11303轨道顺槽底鼓严重问题得以解决,巷道高度控制在3.00 m以上,可满足后续使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巷道 底鼓 围岩卸压 强化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质弱胶结软岩回采巷道强底鼓分层硬化支护技术研究
9
作者 黎劲东 《能源与环保》 2025年第1期233-240,共8页
针对泥质弱胶结软岩回采巷道强底鼓难控制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现场实测、数值模拟与工业试验的方法开展了底板分层硬化支护技术研究工作。首先,现场调研掌握了110207工作面回风巷底鼓量大于1000mm、底鼓处泥泞松软,具有底鼓量大且持... 针对泥质弱胶结软岩回采巷道强底鼓难控制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现场实测、数值模拟与工业试验的方法开展了底板分层硬化支护技术研究工作。首先,现场调研掌握了110207工作面回风巷底鼓量大于1000mm、底鼓处泥泞松软,具有底鼓量大且持续时间长的显著特征。通过分析岩样X衍射矿物成份明确了顶板淋水与底板高黏土矿物岩层共存是其变形的根本原因。其次,采用数值模拟研究了巷道围岩的变形破坏过程、位移分布特征与分层硬化支护控制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底板非硬化情况下直接打设锚索无法控制大量底鼓,其原因是锚索预应力无法有效扩散。最后,提出了先采用混凝土薄层硬化封闭底板再锚索支护最后混凝土厚层硬化的控制方案,该方案强调了硬化隔离底板与加强支护的双重重要性,矿压监测数据证明,顶底板移近量最大维持到64mm,两帮移近量维持在102mm,后期的平均变形量维持在每天小于1mm,巷道围岩趋于稳定保证了回采工作的正常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 泥质弱胶结 回采巷道 底鼓 支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oor heave in the west wing track haulage roadway of the Tingnan Coal Mine: Mechanism and control 被引量:18
10
作者 Wang Jiong Guo Zhibiao +2 位作者 Yan Yubiao Pang Jiewen Zhao Shuji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2012年第3期295-299,共5页
Floor heave of a roadway is a dynamic phenomenon that often happens in the roadways of coal mines. It seriously affects safe production in the coal mine. Floor heave has long been one of the most difficult problems to... Floor heave of a roadway is a dynamic phenomenon that often happens in the roadways of coal mines. It seriously affects safe production in the coal mine. Floor heave has long been one of the most difficult problems to be resolved during coal mining. An analysis of floor heave in the soft rock surrounding the roadway, an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it, allowed the deformation mechanism in the west wing double track haulage roadway of the Tingnan Coal Mine to be deduced. Three types of floor heave are observed there: intumescent floor heave, extrusion and mobility floor heave, and compound floor heave. Control measures are proposed that have been adopted during a recent repair engineering project. Control of the floor heave in the west wing track haulage roadway was demonstrated. The reliability and rationality of a combined support technology including floor anchors, an inverted arch, and anchoring of both sides was verified by mine pressure data and the field observations. Waterproofing measures were also under-taken to assist in the control of floor hea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adway floor heave Engineering soft rock Control measur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井动压软岩巷道底鼓变形破坏机理与防治技术
11
作者 毕智强 于振亚 张涛 《陕西煤炭》 2025年第4期84-88,113,共6页
针对某矿1103大巷发生剧烈底鼓变形破坏问题,通过现场调研及理论分析等方法,揭示了1103大巷底鼓演化机制及破坏机理,基于现场破坏特征并结合卸压法、加固法提出了底板联合控制技术。结果表明,1103巷的围岩变形破坏过程为“底板发生底鼓... 针对某矿1103大巷发生剧烈底鼓变形破坏问题,通过现场调研及理论分析等方法,揭示了1103大巷底鼓演化机制及破坏机理,基于现场破坏特征并结合卸压法、加固法提出了底板联合控制技术。结果表明,1103巷的围岩变形破坏过程为“底板发生底鼓→两帮围岩鼓出→围岩失去承载能力致使顶板发生下沉”。1103巷底板大变形的主要原因为巷道所处应力环境差、围岩软弱松散、原始支护形式不合理。根据现场破坏特征及原因分析提出了“底角卸压槽卸压+底板注浆加固+锚索束强力约束+底板封闭硬化”的联合控制技术。现场监测结果表明,底板在30 d内达到最大底鼓量110 mm并在随后时间趋于稳定,底板联合控制技术有效控制了工作面应力传递并提高了底板围岩强度,保证了1103巷的正常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工作面 软岩巷道 强动压 底鼓 底板注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鸳鸯湖矿区延安组底部岩石物理力学水理特征
12
作者 马志贤 赵宝峰 赵子敬 《煤炭与化工》 2025年第2期70-75,107,共7页
为了给研究区底板宝塔山含水层水害防控提供依据,分别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崩解试验、压汞试验、力学和水力性质试验,对延安组底部不同岩性的岩石物理力学水理性质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砂岩具有多孔隙连通网络的复合结构,泥岩试样具... 为了给研究区底板宝塔山含水层水害防控提供依据,分别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崩解试验、压汞试验、力学和水力性质试验,对延安组底部不同岩性的岩石物理力学水理性质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砂岩具有多孔隙连通网络的复合结构,泥岩试样具有较致密的结构。岩石的石英含量为56.2%~80.3%,黏土矿物含量为14.1%~34.7%,随着岩石粒径由粗变细,其石英含量逐渐降低,黏土矿物含量则逐渐升高。泥岩具有一定的耐崩解性,在1~4 min崩解率迅速升高,崩解时间一般不超过10 min。岩石的孔隙度为5.11%~17.03%,随着岩石粒径由粗变细,其孔隙度逐渐减小。砂岩属于中硬岩石,泥岩属于软弱岩石。粗砂岩、中砂岩和细砂岩的渗透系数、给水度、容水度、持水度远大于粉砂岩和泥岩。通过对岩石物理力学水理性质的测试和分析,给出了矿井防治水意义。结果表明,查明延安组底部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是分析下组煤面临底板水害威胁程度和制定防控措施的重要工作,可以为底板宝塔山含水层水害防控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宝塔山含水层 延安组底部 岩石物理力学水理性质 底板水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层状碳质页岩地层高速铁路大断面隧道基底变形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俊超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5-152,共8页
我国西部、西南部地区在建及建成的高速铁路隧道常发生仰拱隆起病害,严重威胁着隧道施工进度及运营安全。依托兴山东隧道典型的水平层状碳质页岩地层,开展仰拱基底隆起机理研究,对仰拱基底以下的围岩进行模型简化,应用构件试验定性分析... 我国西部、西南部地区在建及建成的高速铁路隧道常发生仰拱隆起病害,严重威胁着隧道施工进度及运营安全。依托兴山东隧道典型的水平层状碳质页岩地层,开展仰拱基底隆起机理研究,对仰拱基底以下的围岩进行模型简化,应用构件试验定性分析、数值模拟定量计算的方法,揭示了不同层厚、层间黏聚力以及材料强度对层状岩体破坏模式的影响,分析导致水平层状围岩隧道底鼓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底鼓控制处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层厚的减小降低了层状复合岩体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主要表现为弹性阶段的缩短和变形速率的加快;层间黏结强度的降低破坏了层状复合岩体的整体性,导致层状岩体加速进入单一岩层受力阶段,但对极限承载力劣化效应不明显;(2)岩体本身材料强度降低极大地降低了层状复合岩层的承载能力,使得破坏过程显著加快,影响程度和范围进一步加深,结合数值模拟结果进一步证明了岩体本身强度在层状岩体的变形和破坏当中占据主导位置;(3)列车振动的疲劳损伤、地下水聚集的弱化作用以及围岩的长期力学性能均将影响隧道仰拱的稳定性,变形控制效果排序为:加深仰拱>基底注浆>仰拱锚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铁路隧道 水平层状围岩 仰拱底鼓 构件试验 数值模拟 变形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各向异性高分辨地震处理的煤层顶板含水性风险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慧婷 常锁亮 +3 位作者 张生 刘波 赵兴 余攀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92-200,共9页
随着矿井水防治在煤矿开采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对地震精细勘探的方法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常规基于各向同性的地震勘探已无法满足对复杂条件下煤层及其顶底板的高精度勘探要求。根据煤系地层正交各向异性特征,综合其周期性薄互层各向异性... 随着矿井水防治在煤矿开采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对地震精细勘探的方法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常规基于各向同性的地震勘探已无法满足对复杂条件下煤层及其顶底板的高精度勘探要求。根据煤系地层正交各向异性特征,综合其周期性薄互层各向异性和裂隙诱导型各向异性,针对具有垂直对称轴的横向各向同性(Transverse Isotropy Medium with Vertical Symmetry Axis,VTI)介质特性提出基于高阶动校正的广角成像方法拉平同相轴,提高远、近偏移动校正精度,针对方位各向异性(Trans-verse Isotropy with Horizontal Axis of Symmetry,HTI)介质特性应用炮检距向量片(Offset Vector Tile,OVT)域处理消除煤系地层构造裂隙下不同方位各向异性,在地震资料处理阶段提高成像精度及分辨率。在宽方位高保真成像基础上,岩性解释基于岩石物理特征的拟声波方法,通过对声波时差测井曲线进行重构,在速度曲线中融入地层岩性信息,通过反演迭代可分析地层岩性空间展布特征;裂隙解释基于OVT道集所包含的方位角偏移距信息椭圆拟合,得到地震波在不同方位衰减梯度,由方位衰减梯度数据拟合得到裂缝密度及方位推出地层裂缝密度分布特征,实现对影响矿井水灾两大关键参数煤层顶板含水层以及导水裂隙带的精细探查。在此基础上对煤层顶板产水危险区进行综合评估。将所提方法应用于研究区,实际资料含水风险评价与生产井情况吻合度较好,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风险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及适用性,为煤层开采中矿井水灾危险区预测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各向异性介质 OVT处理 顶底板岩性 裂隙系统 含水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井不同层位底板岩巷与煤巷相互影响研究
15
作者 张建国 翟成 唐伟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共6页
深井煤巷掘进突出危险性高,布置底板岩巷条带预抽煤层瓦斯是降低煤层瓦斯压力、掩护煤巷安全掘进的有效方法。底板岩巷的层位布置及其与上部煤巷之间的相互影响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研究通过数值分析方法,以首山一矿为工程背景,基于采... 深井煤巷掘进突出危险性高,布置底板岩巷条带预抽煤层瓦斯是降低煤层瓦斯压力、掩护煤巷安全掘进的有效方法。底板岩巷的层位布置及其与上部煤巷之间的相互影响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研究通过数值分析方法,以首山一矿为工程背景,基于采面地质条件建立了离散元数值模型;根据巷道掘进先后关系,从岩层应力变化、围岩变形、损伤分布分析了不同垂距下底板岩巷与上部煤巷之间的相互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底板岩巷对上部煤层有一定的卸压作用,随着两巷垂距的增加,煤体应力降低幅度减小;煤巷掘进对底板岩巷围岩变形有较大影响,增加垂距会降低影响程度;底板岩巷的围岩损伤受底板岩巷层位选择的影响较大,损伤区域主要发生在软岩层、薄岩层附近。首山一矿工作面最终确定底板岩巷与煤巷的垂距为12 m,现场考察结果表明此垂距下底板岩巷和煤巷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板岩巷 垂距 层位布置 数值分析 围岩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浆液套管增强沿空掘进煤柱稳定性数值模拟研究
16
作者 张文 李鹏 +5 位作者 王永国 李月月 刘建国 李尚龙 谢春龙 李见波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8-123,共6页
为解决采动作用下沿空掘进巷道一侧窄煤柱变形等问题,现场采取浆液充填套管加固煤柱底板以改善煤柱的稳定性。采用数值模拟分析浆液充填套管对底板岩体变形的控制作用机制。数值计算结果显示,在横断面方向煤柱两侧测点变形高、中间测点... 为解决采动作用下沿空掘进巷道一侧窄煤柱变形等问题,现场采取浆液充填套管加固煤柱底板以改善煤柱的稳定性。采用数值模拟分析浆液充填套管对底板岩体变形的控制作用机制。数值计算结果显示,在横断面方向煤柱两侧测点变形高、中间测点变形低,近采空侧的测点变形大于近巷道侧测点变形。煤柱基底变形不一致会导致煤柱受力不均,顶板荷载作用下煤柱变形形态更加复杂。施加浆液充填套管后,煤柱基底测点的变形量减小。巷道侧煤柱底板测点变形减少20.5%,大于采空区一侧的改善效果19.2%。采动作用下随着深度增加底板岩层变形逐渐减小,施加浆液充填套管后底板岩层变形减小。对类似矿井的沿空掘进巷道一侧煤柱变形研究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液充填套管 煤柱变形 底板岩体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采动下巷道变形时空规律及协同控制研究
17
作者 杨伟昆 张向阳 +3 位作者 卜庆为 都航 张帅 杨德群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6-115,共10页
为研究多重采动影响下底板巷道围岩变形时空演化特征,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工程实践相结合方法,以顾北矿某采区矸石胶带机底板巷道为工程背景,对其应力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围岩弹塑性区时空演化规律,提出协同控制方案。研究结果表... 为研究多重采动影响下底板巷道围岩变形时空演化特征,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工程实践相结合方法,以顾北矿某采区矸石胶带机底板巷道为工程背景,对其应力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围岩弹塑性区时空演化规律,提出协同控制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多重采动和巷道与工作面相对位置关系是底板巷道产生剧烈破坏的主要因素,也是分析巷道围岩时空演化规律和选择协同控制方案的切入点;邻近煤层回采过程中,巷道底板及两帮应力呈现“缓增—快增—稳定”变化趋势,顶底板及两帮承受较大的不平衡挤压力导致围岩失稳;上覆煤层回采后,巷道顶板向上部采空区挤压,减轻了应力集中,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围岩变形破坏;围岩塑性区扩展形态与应力演化特征具有一致性,塑性区破坏以剪切破坏为主,最终显现为蝶形塑性区。针对该底板巷道的特点设计“锚杆+锚索+U型棚+喷浆”协同控制方案。实践结果表明:邻近煤层工作面回采距离巷道80 m处时,巷道围岩应力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此时进行协同补强支护,相比未补强支护段顶底板与两帮移近量分别降低了40.28%及36.64%,效果符合预期。研究成果对相似条件下巷道围岩控制提供了一定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采动 底板巷道 围岩变形 时空演化 协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综放工作面巷道合理位置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伟 张国俊 +4 位作者 石永光 甄伟杰 王玉亮 李宜杭 李杨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0-97,共8页
近距离煤层综放工作面开采空间大,采动强度高,下位煤层回采巷道受上煤层采动影响存在应力集中、巷道支护困难等问题,因此近距离煤层综放工作面巷道合理位置的选取对后期支护控制起到关键性作用。以西露天煤矿2煤层和1煤层1分层为研究对... 近距离煤层综放工作面开采空间大,采动强度高,下位煤层回采巷道受上煤层采动影响存在应力集中、巷道支护困难等问题,因此近距离煤层综放工作面巷道合理位置的选取对后期支护控制起到关键性作用。以西露天煤矿2煤层和1煤层1分层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了上煤层开采时的底板应力降低区域和下煤层开采时的极限平衡区域,确定了下煤层巷道的合理位置应在距离实体煤柱内错22.79 m以上的区域。基于上述理论计算结果,分析了上煤层开采后底板应力分布规律及不同内错距下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①距离采空区底板越近,应力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越明显;②随着内错距不断增大,围岩应力和应力集中系数呈现急剧降低-缓慢增大-稳定的趋势,在内错距20~25 m内应力及应力集中系数相对较小;③巷道围岩塑性区范围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当巷道处于内错20,25 m时巷道围岩破坏相对较小;④巷道变形量随着内错距增大而逐渐减小,当内错距增加至25 m时,巷道围岩移进量基本保持不变;⑤确定巷道合理内错距为20~25 m。工程应用结果表明:巷道采用内错距24 m布置时,巷道围岩松动破坏深度及变形量均在可控范围内,进一步证明了该内错距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 综放工作面 巷道布置 围岩破坏 内错距 底板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水西沟群成烃环境演变对煤系烃源岩分布及煤岩气保存的影响
19
作者 赵振宇 张华 +3 位作者 林潼 李攀 尤帆 杨润泽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55-1771,共17页
吐哈陆相聚煤盆地是中国西部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侏罗系水西沟群发育多套含煤优质烃源岩层,具有多套优质的砂岩储层和煤岩储层,是盆地主要的油气勘探目的层和深层煤岩气战略突破领域。通过研究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对烃源岩形成的影响以及... 吐哈陆相聚煤盆地是中国西部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侏罗系水西沟群发育多套含煤优质烃源岩层,具有多套优质的砂岩储层和煤岩储层,是盆地主要的油气勘探目的层和深层煤岩气战略突破领域。通过研究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对烃源岩形成的影响以及微量元素对沉积环境的响应特征,分析了不同类型烃源岩的发育和分布规律,指出了煤岩储层中天然气(煤岩气)保存的有利空间位置。研究认为:①水西沟群沉积时期,构造抬升与沉降作用控制了台北凹陷沉积中心的形成与演化,沉积中心由北向南逐渐迁移;在晚侏罗世末期,北部发生强烈构造抬升,沉积中心继续向腹部迁移并造成东高、西低的地势特征,形成了现今胜北、丘东和小草湖洼陷3个逐渐向东抬升变浅的沉降中心。②沉积中心演化控制凹陷内不同次洼水体深度和盐度的变化。水西沟群八道湾组—三工河组沉积时期水体加深,盐度变小,三工河组—西山窑组沉积时期水体逐渐变浅,盐度增大。泥岩主要位于盆地的北部,具有自西向东加厚的特征。纵向上受古水体盐度的影响,八道湾组—西山窑组有机质类型和丰度具有逐渐变好的趋势。③水西沟群沉积期发生频繁的水体变动,煤形成于水体相对较浅的沉积环境。在八道湾组早期的水进初期阶段、八道湾组晚期和西山窑组早-中期的水退晚期阶段,水体相对较浅,为有利的聚煤环境,是吐哈盆地煤岩发育的主要层段。④在煤的发育区划分了10种不同类型的煤层顶-底板组合,提出了5个有利于煤岩气保存的煤层顶-底板组合类型及其分布位置,这些分布区是下一步煤岩气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烃环境 微量元素 煤岩顶-底板组合 煤系烃源岩 煤岩气 水西沟群 台北凹陷 吐哈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埋矿井沿空留巷切顶卸压底板变形控制 被引量:4
20
作者 孙靖康 涂敏 +3 位作者 赵庆冲 党嘉鑫 张欣 李亚勉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5-172,共8页
目前有关巷道底鼓的研究与实践主要探讨巷道底板的变形机理及控制技术,对沿空留巷切顶卸压前后底板力学分析不全面。针对该问题,基于煤体分区破坏特征构建了切顶前后巷道围岩和底板力学模型,分析实体煤、巷旁支护及采空区对底板的作用,... 目前有关巷道底鼓的研究与实践主要探讨巷道底板的变形机理及控制技术,对沿空留巷切顶卸压前后底板力学分析不全面。针对该问题,基于煤体分区破坏特征构建了切顶前后巷道围岩和底板力学模型,分析实体煤、巷旁支护及采空区对底板的作用,获得切顶前后巷道底鼓解析解,得出巷旁煤帮弹塑性区、巷道支护体及顶板下沉区底板所受载荷共同影响巷道底鼓量大小。采用数值模拟验证切顶卸压前后沿空留巷围岩破坏特征、应力分布及底鼓量变化,结果表明:切顶卸压技术可有效缩小巷道实体煤侧面及顶部的破坏区域,维持巷道围岩结构稳定;巷道底板最大应力、巷旁支护阻力、巷道底鼓量均下降,平均降幅分别为25.78%,56.14%,54.07%。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厚硬顶板沿空留巷底鼓量由709.3451 mm降至320.9658 mm,切顶卸压技术可以优化巷道围岩应力结构,抑制巷道底鼓,有效改善底板破坏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板变形控制 沿空留巷 切顶卸压 力学分析 围岩破坏特征 应力分布 底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