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个新的SYN Flood攻击防御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曾小荟 冷明 +2 位作者 刘冬生 李平 金士尧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5-39,共5页
针对现有的SYN Flood攻击防御方法的不足,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TCP连接三次握手的新的防御模型。当系统检测到SYN Flood攻击后,立即把那些占用系统资源的带有典型攻击特征的第一次握手请求永久抛弃,以保证新的正常请求能够被接受;而把其... 针对现有的SYN Flood攻击防御方法的不足,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TCP连接三次握手的新的防御模型。当系统检测到SYN Flood攻击后,立即把那些占用系统资源的带有典型攻击特征的第一次握手请求永久抛弃,以保证新的正常请求能够被接受;而把其他带有疑似攻击特征的第一次握手请求暂时抛弃,尔后启动自适应学习模块来修正现有的入侵模式,最后再启动SYN Flood攻击检测模块来进一步精确判定。在此基础上设计实现了一套新的SYN Flood攻击防御系统。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本入侵防御系统能有效地帮助整个系统提高对抗SYN Flood攻击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Nflood攻击 网络安全 传输控制协议 入侵防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城市洪涝灾害成因综合解析——以重庆市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仉文岗 王云浩 +2 位作者 胡庆芳 孙伟鑫 金君良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呈现趋多趋强态势,变化环境下洪涝灾害频发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严峻挑战。重庆是中国西部超大城市和成渝城市群“双核”之一,主城区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受上游江河来水和三峡库区回水的双重影响,洪涝灾害风险突出... 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呈现趋多趋强态势,变化环境下洪涝灾害频发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严峻挑战。重庆是中国西部超大城市和成渝城市群“双核”之一,主城区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受上游江河来水和三峡库区回水的双重影响,洪涝灾害风险突出。以重庆市历年洪涝灾害事件为基础,梳理重庆市防涝减灾现状,分析水文、地理、地形、城市化、气象等因素对重庆市洪涝灾害发生频率和强度的影响,结合这些洪涝灾害致灾因子进一步对重庆市的孕灾环境和承灾体进行分析,提出针对重庆中心城区洪涝治理的对策建议。分析发现:重庆市洪涝灾害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山地城市的地形条件决定了重庆防洪治涝的艰巨性;重庆市河流纵横,山高谷深,完全具备发生洪涝灾害的孕灾条件;应充分考虑气象水文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根据三峡水库等建成后的洪涝灾害特征和城区防洪防涝能力现状,及时优化城市洪涝灾害防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灾害 洪涝灾害 防灾减灾 防洪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洪水威胁区防治区划方法研究:以云南省为例
3
作者 张智雄 李青 +4 位作者 王东升 陈尧 王晗 余娅丽 王紫璠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896-903,共8页
山洪灾害是中国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在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风险普查的背景下,对山洪灾害多发区域进行区划评估,有助于区域山洪灾害风险管控和重点隐患排查工作的开展。采用了《洪水风险区划及防治区划编制... 山洪灾害是中国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在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风险普查的背景下,对山洪灾害多发区域进行区划评估,有助于区域山洪灾害风险管控和重点隐患排查工作的开展。采用了《洪水风险区划及防治区划编制技术要求》中对于山地洪水防治区划的推荐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算法改进,依托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成果,对云南省山地洪水威胁区防治区划进行了计算分析,进而得出了云南全省各级山地洪水威胁区防治区划的面积及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云南省山地洪水重点、中等、一般防治区分别占行政区划面积的7.73%、4.99%和87.28%,重点防治区在云南省中部和东北部地区分布较为密集。并且本次采用的计算方法可随着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成果的更新进行快速迭代,可为各地山地洪水防治工作提供相应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洪水威胁区 防治区划 山洪灾害调查评价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韧性城市理念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的实践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家卓 徐千惠 张春洋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36-143,共8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内涝问题日益凸显,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构成挑战。本文基于韧性城市理念,探讨了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的思路与实践。首先阐释了“人水共生”理念的内涵、基本理论与实现途径,以及其与韧性城市理论的关联;并基于...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内涝问题日益凸显,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构成挑战。本文基于韧性城市理念,探讨了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的思路与实践。首先阐释了“人水共生”理念的内涵、基本理论与实现途径,以及其与韧性城市理论的关联;并基于当前我国城市排水防涝体系建设存在理念缺失、规划滞后、建设不足和管理局限等问题,提出了系统观念、洪涝统筹、蓝绿灰融合和科技赋能等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思路。同时,通过梳理近年来在石家庄市、成都市、三亚市和信阳市开展的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规划项目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未来城市内涝治理的方向,包括转变传统治理理念、采用绿色措施、多维度综合治理、优先考虑自然解决方案和坚持“中西医结合”的方式,以期对未来持续开展城市排水防涝工作提供借鉴,以实现我国城市洪涝韧性的持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内涝 内涝治理 排水防涝 韧性城市 人水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北江流域防洪体系与布局优化 被引量:4
5
作者 秦民 李臻 +3 位作者 刘正风 陈志和 刘志敏 郑泳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98,共8页
结合广东省水网建设规划中的“江河安澜防洪保安网”,重点针对北江流域“22·6”特大洪水暴露出的现状防洪体系与布局的短板、弱项,在分析评估北江流域(思贤滘以上)现状防洪体系与布局的基础上,结合设计水文计算成果及骨干水库调洪... 结合广东省水网建设规划中的“江河安澜防洪保安网”,重点针对北江流域“22·6”特大洪水暴露出的现状防洪体系与布局的短板、弱项,在分析评估北江流域(思贤滘以上)现状防洪体系与布局的基础上,结合设计水文计算成果及骨干水库调洪计算、飞来峡水利枢纽动态库容调洪计算等分析成果,提出了“防、管、控”三位一体系统治理的北江流域防洪(潮)治理思路及“调蓄、拦挡、蓄滞、分洪、畅泄”多功能、有韧性、相融合的防洪体系与布局。按照治理思路和科学构建现代化水网目标,综合提出了完善、优化北江流域防洪体系与布局的各项具体工程和非工程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江流域 防洪体系布局 广东水网 “防、管、控”三位一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隧道防淹技术体系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黄俊 邢冬冬 +2 位作者 张忠宇 郭屹忠 王阿华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17-1927,共11页
为解决近年来频发的极端暴雨天气导致的城市隧道淹水问题,首先,通过相关文献及新闻报道梳理国内外城市隧道发生淹水致灾的原因和已有城市隧道相关的防淹经验;其次,对现有全国主要城市关于隧道防淹的现行政策、标准以及城市隧道运营阶段... 为解决近年来频发的极端暴雨天气导致的城市隧道淹水问题,首先,通过相关文献及新闻报道梳理国内外城市隧道发生淹水致灾的原因和已有城市隧道相关的防淹经验;其次,对现有全国主要城市关于隧道防淹的现行政策、标准以及城市隧道运营阶段涉及防淹工作的内容进行研究总结。在此基础上,对城市隧道的防淹措施开展研究,将城市隧道防淹措施分为6大系统:1)挡水系统,提升隧道出地面范围的防洪能力;2)截水系统,提前截流隧道外部水;3)排水系统,确保隧道内部排水系统顺畅并满足高标准暴雨重现期的排水需求;4)控制系统,保证隧道排水系统正常工作的供配电和控制系统;5)预警系统,增加隧道内外淹水预警装置进行提前防范;6)应急系统,提出发生淹水事故后的应急保障措施。综合城市隧道养护等级、隧址范围内城市内涝风险等级,确定城市隧道的防淹分级可分为1级、2级和3级,并根据城市隧道的防淹等级确定已有城市隧道的防淹改造方案或待建隧道的防淹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隧道 防淹措施 防淹改造 防淹分级 系统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地下空间水灾害防治若干科技问题研究展望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峰 刘曙光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97,共8页
在综述国内外城市地下空间水灾害状况和防灾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梳理了研究成果及案例分析,将城市地下空间遭受的水灾害性状归纳为两大类型问题:一类为地表洪涝灾害导致的地下空间水淹灾害,另一类为工程活动或周边水环境特征变化导致的水... 在综述国内外城市地下空间水灾害状况和防灾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梳理了研究成果及案例分析,将城市地下空间遭受的水灾害性状归纳为两大类型问题:一类为地表洪涝灾害导致的地下空间水淹灾害,另一类为工程活动或周边水环境特征变化导致的水灾害。解析了城市地下空间内、外部水灾害环境关联响应关系。基于城市地下空间水灾害分布的复杂性,从灾害成因的关键要素和耦合响应关系入手,总结了当前国内城市地下空间水灾害防治存在的一些共性科学难题和技术瓶颈,多目标多层面分解地下空间水灾害防治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路线,系统性提出了应该重视和加强研究的若干科技问题及解决路径。并从科学问题、关键技术和解决措施三方面展望城市地下空间水灾害防治领域的科技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灾害 水灾害防治 城市地下空间 地下轨道交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我国不同自然条件类型城市的内涝治理模式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徐千惠 熊林 +2 位作者 朱天琳 熊奇坤 王欣奕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7,共17页
【目的】为加强各地内涝治理措施对区域气候特点、地形水系等自然条件的针对性,【方法】将我国城市根据自然条件差异分为北方少雨城市、平原河网城市、山地丘陵城市、滨海临江(河)城市4种类型,并筛选银川、苏州、宜昌、深圳4个城市分别... 【目的】为加强各地内涝治理措施对区域气候特点、地形水系等自然条件的针对性,【方法】将我国城市根据自然条件差异分为北方少雨城市、平原河网城市、山地丘陵城市、滨海临江(河)城市4种类型,并筛选银川、苏州、宜昌、深圳4个城市分别作为案例,结合近年来内涝发生情况、风险评估及治理情况,梳理和剖析案例城市内涝主要原因、采取的治理措施和成效、面临的主要问题等;对照“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进一步细化延伸,研究提出不同类型城市的内涝治理模式。【结果】由于内涝成因差异,不同类型城市在管网建设、蓝绿空间保护、洪涝统筹、应急调度等方面工作的侧重点应各有差异。北方少雨城市应以补齐管网系统短板和保护修复蓝绿空间为主;平原河网城市应以保护水网格局、优化水系调度、增加强排能力为主;山地丘陵城市重点则是做好应对山洪的工作,强化排涝通道建设;滨海临江(河)城市需统筹洪涝潮关系,探索弹性空间建设,提高防汛应急和灾害响应处置能力。【结论】为应对气候变化条件下愈加频发的极端降雨,各地应结合自身自然条件,补齐内涝治理工作短板,持续提高城市的空间韧性。研究结果对于各地优化内涝治理工作思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各地有效应对内涝灾害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内涝 内涝治理 排水防涝 气候变化 降水 城市防洪韧性 防汛应急响应 极端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洪水风险管理理念下防洪法的防洪管理体制机制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何艳梅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81,共10页
综合洪水风险管理是风险社会人类更好地防御洪水风险的基本要求,也是综合水资源管理的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等政策文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等的出台实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和丰富的防洪... 综合洪水风险管理是风险社会人类更好地防御洪水风险的基本要求,也是综合水资源管理的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等政策文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等的出台实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和丰富的防洪实践、域外经验积累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的修订贯彻综合洪水风险管理理念、优化防洪管理体制机制提供了政法依据和实践基础。具体优化路径如下:健全防洪管理体制,包括明确领导部门和职能部门的职责,夯实行政首长和政府的职责,建立部门协同机制和省际协同机制,建立重要水系的全流域协调机制,设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和社会互助机制等;强化蓄滞洪区建管体制机制,在明确蓄滞洪区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建立蓄滞洪区全过程风险管控机制,改进蓄滞洪区的运用补偿和扶持救助制度;优化防洪规划和防洪标准制度,尤其是建立定期审查和更新制度;新建非工程防洪制度,如建立重要水系的子流域防洪规划、洪水风险图编制、洪水保险等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洪水风险管理 防洪管理 风险预防 非工程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防洪若干重大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9
10
作者 李原园 郦建强 +6 位作者 石海峰 沈褔新 文康 李琪 李蝶娟 李福绥 雷Wen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90-495,共6页
为配合中国水利部组织编制全国主要江河防洪规划工作,对与编制防洪规划有关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用20世纪发生过的大洪水淹没范围作为界定防洪区的基础;风险管理最重要的是规避风险和应对风险,而规避风险的核心是约束人类不... 为配合中国水利部组织编制全国主要江河防洪规划工作,对与编制防洪规划有关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用20世纪发生过的大洪水淹没范围作为界定防洪区的基础;风险管理最重要的是规避风险和应对风险,而规避风险的核心是约束人类不合理的经济社会活动,降低洪水灾害造成的风险;当防洪区受到两种洪水风险威胁时,应当采用二维概率分布核查防洪区的标准;合理提高城市防洪标准,是城市防洪的首要任务;要协调城市防洪与城市建设的关系,充分发挥城市拦蓄雨洪的作用(如保留必要的水面率、雨水利用等),蓄排兼顾,而不宜过分强调城市排水;建议根据淹没水深、淹没历时和洪水频率组成的洪水风险度因子划分蓄滞洪区风险区,并结合蓄滞洪区自然地理条件比选安全建设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洪 风险管理 防洪规划 防洪标准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河流洪水防控与应急管理关键技术的思考 被引量:27
11
作者 李致家 朱跃龙 +7 位作者 刘志雨 张珂 包红军 周国良 刘艳丽 何秉顺 万定生 李巧玲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18,共6页
在总结国内外洪水防控与应急管理关键技术问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中国中小河流众多、洪水频发、灾害严重等特点,讨论了高时空分辨率雨量场构建与短临精准预报、精细与智能洪水预报、洪水实时风险评估与应急处置、水文气象数据质量控... 在总结国内外洪水防控与应急管理关键技术问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中国中小河流众多、洪水频发、灾害严重等特点,讨论了高时空分辨率雨量场构建与短临精准预报、精细与智能洪水预报、洪水实时风险评估与应急处置、水文气象数据质量控制、云平台构建及多重情景仿真等关键技术问题,探讨关键科学问题,为中小河流洪水防控与应急管理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河流 洪水防控 应急管理 洪水预报 云平台 情景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大城市外洪内涝灾害链联防联控关键科学技术问题 被引量:28
12
作者 刘家宏 梅超 +3 位作者 刘宏伟 房小怡 倪广恒 靳文波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2-181,共10页
近年来,特大城市极端暴雨内涝和流域洪水叠加导致的洪涝灾害风险呈增加趋势,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亟待开展流域洪水和城市内涝灾害链联防联控研究。融合气象科学、水文科学、信息科学、防灾减灾科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重点解... 近年来,特大城市极端暴雨内涝和流域洪水叠加导致的洪涝灾害风险呈增加趋势,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亟待开展流域洪水和城市内涝灾害链联防联控研究。融合气象科学、水文科学、信息科学、防灾减灾科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重点解决城市外洪内涝组合致灾机理与灾害链风险传递规律关键科学问题;突破流域-城市一体化协同监测与早期风险感知技术、城市外洪内涝链生灾害智能预警与定向发布技术、跨尺度洪涝耦合模拟与联合防控场景推演技术、城市洪涝联防联控应急预案编制与智能化决策技术等4项关键技术。构建以空天地气象水文协同观测、社会经济多源信息汇聚分析、灾害动力模型推演为基础的联防联控应急指挥决策业务系统,突出实时性、动态化、精准性和智能化,支撑特大城市外洪内涝全过程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业务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洪水 城市内涝 灾害链 联防联控 “四预”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河流水灾害问题及应对 被引量:20
13
作者 谢和平 许唯临 +7 位作者 刘超 杨兴国 谢红强 聂锐华 周家文 安瑞冬 田忠 肖明砾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4,共14页
全球重大自然灾害正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如何更有效地应对各类自然灾害尤为重要。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地球人都要有灾害意识,地球人都要有灾害教育"已深入人心,中国人的灾害意识和防灾技术水... 全球重大自然灾害正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如何更有效地应对各类自然灾害尤为重要。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地球人都要有灾害意识,地球人都要有灾害教育"已深入人心,中国人的灾害意识和防灾技术水平均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由于独特的区域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水文气象等条件,中国西部地区一直是水灾害频发的区域,防灾减灾工作已成为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及国家整体发展的重要方面。作为国家布局在西部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四川大学传承和创新了都江堰的治水智慧,在应对高坝泄洪与防洪安全、高坝工程结构安全、山洪泥沙灾害与滑坡防治、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等山区水灾害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主要有:1)开发细观实验与模拟技术,揭示了高坝水力学复杂水流现象的细观机理,建立了更加可靠的判别准则和计算方法,形成系统的细观水力学体系,并创新地提出了多级泄洪原理与技术;2)原创性地提出了地质力学模型破坏模拟与综合法试验新技术,揭示了高坝工程整体结构安全响应机制,建立了能够准确反映受复杂地质环境及超标洪水等因素影响下高坝-坝基-库水整体结构安全评价体系;3)揭示了山洪与泥沙共同作用下"小水大灾"机制,提出了特大山洪泥沙灾害"降阶防控"技术,将山洪泥沙灾害致灾不确定性降到可防控范围;4)引入应用三维激光扫描仪等新设备与技术实现了滑坡变形监测从"点、线、面"拓展到三维空间整体,提升了水动力型滑坡的灾害监测预警水平以及灾害应急响应能力;5)针对滑坡-堰塞坝物质组成和结构特性变异性大的问题,提出了滑坡-堰塞湖分类应急处置与综合治理技术;6)针对西南地区地理、生态与环境特点,提出了生态需水配置和过鱼、梯级水库水温预测成套方法和低温水控制、高坝泄水总溶解气体(TDG)过饱和的预测与调控等一整套维护水生生物生境的关键技术,将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从工程局部及单一水环境领域,拓展到山区流域整体系统并形成多学科领域交叉的综合科学技术体系。最后,针对中国西部山区河流水灾害的特点以及国家防灾减灾救灾的总体需求,提出了变化环境下的水灾害形成与演化、耦合致灾机理与临界判据、水灾害动力灾变机制与演化过程、突变河流的生境-生物相互作用机制、灾变河流的生态演变机制和新平衡态、水灾害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基础大数据库与云平台、水灾害流域协同管理与灾后重建等一系列山区水灾害领域的重大前沿科学技术问题,有助于促进下一步防灾减灾相关学科领域研究工作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河流 水灾害 流域生态环境保护 泄洪与防洪安全 高坝工程结构安全 山洪泥沙灾害 防灾减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洪涝灾害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建华 江东 陈传友 《灾害学》 CSCD 1999年第3期36-41,共6页
系统地分析了我国洪灾形成的原因、时空上的规律以及现今防洪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水灾 防洪 灾害防治 对策 洪涝灾害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沉降对上海黄浦江防汛工程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8
15
作者 龚士良 杨世伦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43-547,共5页
地面沉降导致上海地面高程损失,并降低防汛工程设防能力。1921—2007年地面平均沉降1.973m,最大沉降3.035m,市区普遍低于江河高潮位。地面沉降在中心城区外滩黄浦江防汛墙四次加高改建中分别占增高幅度的98.0%,62.6%,30.1%... 地面沉降导致上海地面高程损失,并降低防汛工程设防能力。1921—2007年地面平均沉降1.973m,最大沉降3.035m,市区普遍低于江河高潮位。地面沉降在中心城区外滩黄浦江防汛墙四次加高改建中分别占增高幅度的98.0%,62.6%,30.1%,7.8%,目前防汛墙仍受到地面沉降的持续影响,1994~2006年区域地面沉降占防汛墙总体沉降量的71.9%。地面沉降的长期危害是影响上海城市防汛安全的重要因素,加强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是上海城市灾害防御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城市防汛 外滩防汛墙 灾害防御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7·20”特大暴雨内涝成因及灾害防控 被引量:31
16
作者 刘家宏 裴羽佳 +1 位作者 梅超 刘昌军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8-45,共8页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尤其一些高强度、极端性的城市降水洪涝事件更是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郑州“7·20”特大暴雨内涝灾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城市内涝灾害,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暴雨的特性及成...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尤其一些高强度、极端性的城市降水洪涝事件更是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郑州“7·20”特大暴雨内涝灾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城市内涝灾害,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暴雨的特性及成因、内涝形成机理与防治途径等开展了大量研究。系统回顾郑州“7·20”特大暴雨城市内涝灾害,梳理了近年来城市内涝及郑州“7·20”特大暴雨内涝灾害的相关研究和主要成果,解析了郑州“7·20”特大暴雨的重现期、时空分布、形成机理等特性;分析了内涝形成机理与防治途径以及城市排水防涝基础设施、洪涝应急指挥、风险管理和城市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7·20”特大暴雨具有极端性和难预测性的特点,其中单日和累积降水均超过历史极值。台风、地形以及“雨岛效应”的耦合影响造成了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7·20”特大暴雨城市内涝灾害暴露出郑州城区排水防涝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明显短板,河道防御体系存在瓶颈,应急设施和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基于上述问题,应适当调整内涝防治标准,增强洪涝风险管理与规划建设管控措施,建设外洪内涝同防控的工程体系,加强城市洪涝智慧调度与应急指挥决策等方面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7·20”特大暴雨 内涝灾害 应急管理 洪涝协同防控 风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田注聚区块深调防窜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邵红云 陈雷 +1 位作者 李林辉 赵玲 《断块油气田》 CAS 2005年第1期81-83,i006,共4页
长期的注水冲刷使得地下油藏中高渗透条带或大孔道的分布更加普遍,导致注聚过程中很容易发生高浓度聚合物“窜流”现象,这不仅造成聚合物浪费,而且难以形成高质量的聚合物段塞。结合注聚前、注聚过程中、注聚后转后续水驱 3个不同注聚... 长期的注水冲刷使得地下油藏中高渗透条带或大孔道的分布更加普遍,导致注聚过程中很容易发生高浓度聚合物“窜流”现象,这不仅造成聚合物浪费,而且难以形成高质量的聚合物段塞。结合注聚前、注聚过程中、注聚后转后续水驱 3个不同注聚阶段所具有的开发特征有针对性的开展了堵剂的筛选研究和堵调工艺的优化研究,并对现场实施效果进行了总结分析,深调防窜是贯穿注聚全过程的一项有效封堵高渗透条带、保证注聚开发效果的必不可少的剖面调整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利油田 注聚合物驱 渗透率 深调防窜技术 堵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驱气藏水淹风险描述及防控对策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江涛 孙凌云 +3 位作者 项燚伟 李润彤 王海成 陈芳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9-84,共6页
水淹问题已成为我国气田开发过程中影响气藏上产、稳产的难题。为此,对导致气田水淹的客观、非客观因素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水淹造成的危害,并提出了防控对策;在此基础上,以某基岩气藏的开发为例,深入剖析了造成该气藏水淹的主要原因,并... 水淹问题已成为我国气田开发过程中影响气藏上产、稳产的难题。为此,对导致气田水淹的客观、非客观因素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水淹造成的危害,并提出了防控对策;在此基础上,以某基岩气藏的开发为例,深入剖析了造成该气藏水淹的主要原因,并总结了经验教训。研究结果表明:①针对气藏开发须树立水淹风险管理意识,为规避水侵失控,应开展水淹风险描述,并制订避水、控水、治水的阶段性措施方案,进行全过程控水管理;②强化气藏水文地质勘察研究,在开发早期利用探井获取相关资料,寻找邻近气藏水体周边的高孔隙度、高渗透率储集体及纵横向压力亏空的储集体作为侵入水转移的场所;③开发过程中,分井区优化配产并适时调整,力求边水、底水和层间水均衡推进;④对气田开发方案编制规范进行修订,识别边水、底水水源,评价渗流通道及水体大小,评估和预测气藏水淹风险,增加气藏先期控水的专题方案,使水侵受控,以最大限度地规避水淹风险;⑤对复杂气藏的储量采用容积法和多种动态法进行计算,互为参考,并且在进行试采评价后正式提交探明储量,在开展可动用储量评估后再提交开发项目建议书,谨慎大规模投资建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气藏 水淹风险 因素分析 规避控制 转移对策 防控意见 可动用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市“海绵体”环境地质条件的海绵城市建设适宜性评价体系及其应用——以焦作市为例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帅伟 王秀艳 +1 位作者 孙琳 刘长礼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9-87,共9页
针对我国因城市化而日益出现的一系列城市水问题,为更有效、更具有针对性地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综合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指标评价方法,从环境地质角度出发考虑城市"海绵体"雨水环境承载力的地质属性,基于大量实际钻孔及原位渗水... 针对我国因城市化而日益出现的一系列城市水问题,为更有效、更具有针对性地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综合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指标评价方法,从环境地质角度出发考虑城市"海绵体"雨水环境承载力的地质属性,基于大量实际钻孔及原位渗水试验提取城市"海绵体"的环境地质参数。通过研究海绵城市建设中海绵能力和环境地质参数的内在关系,提出针对原始海绵地质条件的海绵渗水、海绵蓄水和海绵城市水容量三个海绵能力指标,建立海绵城市建设地质环境指标评价体系和方法,最后以中国中部城市焦作市为例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环境地质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1)海绵渗水、海绵蓄水和海绵城市水容量三个海绵能力指标可有效表示海绵城市建设环境地质适宜性能力的优劣,指标值大于1表示该城市"海绵体"环境地质能力足以解决最大降雨带来的城市水问题;(2)焦作市研究区整体来说渗水能力较差,降雨条件下会导致地面产生地表径流,而城市"海绵体"蓄水能力及城市水容量较好,可容纳最大降雨条件下产生的地表渗水及渗水能力不足而产生的积水,不会发生城市洪涝灾害。同时,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对比进行分析评价,给出海绵城市建设的详细建议。研究成果可为中原城市群海绵城市建设、城市雨水管理规划设计提供思路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SWMM 环境地质 海绵能力 适宜性评价 城市雨洪资源利用 低影响开发 城市内涝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与美国、日本山洪灾害现状及防治对比 被引量:10
20
作者 魏丽 胡凯衡 黄远红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9-33,39,共6页
为总结我国山洪灾害防治效果并找出我国山洪灾害防治与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对我国、美国、日本在山洪灾害自然社会条件、灾害概况、山洪防治预算、监测预警、法律体系及科普教育方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我国山洪灾害防治取得了较大成... 为总结我国山洪灾害防治效果并找出我国山洪灾害防治与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对我国、美国、日本在山洪灾害自然社会条件、灾害概况、山洪防治预算、监测预警、法律体系及科普教育方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我国山洪灾害防治取得了较大成绩,2011年以来,山洪灾害年均死亡人数较前10 a下降63%,但与美、日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山洪灾害防治投入比例较美国、日本低;山洪监测预警水平与美国山洪预警理论存在较大差距;美国、日本山洪防治的法律体系较为健全,我国在这方面仍为空白,在山洪灾害科普宣传的专业性、趣味性及针对性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洪灾害 死亡人数 防灾减灾 美国 日本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