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冠长尾雉集群行为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孙全辉 张正旺 +2 位作者 阮祥峰 张可银 朱家贵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1-117,共7页
野外观察结合无线电遥测研究表明 ,河南董寨鸟类保护区白冠长尾雉在非繁殖期倾向于集群活动。雄性集群、雌性集群和两性混合集群是其常见的 3种集群方式 ,但以单性集群为主 ,并且性别隔离现象明显 .繁殖期观察到亚成体仍集群活动 ,但发... 野外观察结合无线电遥测研究表明 ,河南董寨鸟类保护区白冠长尾雉在非繁殖期倾向于集群活动。雄性集群、雌性集群和两性混合集群是其常见的 3种集群方式 ,但以单性集群为主 ,并且性别隔离现象明显 .繁殖期观察到亚成体仍集群活动 ,但发现成体也有集群行为 ,推测其原因可能是繁殖的需要 .观察期内平均群体大小为 (3 87± 2 2 4 )只 ,而雄群、雌群和混合群平均群体大小依次为 (2 54± 0 31) ,(3 81± 0 4 0 )和 (6 4 2± 1 2 5)只 ,三者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 (p <0 0 1) .群体活动对研究区内 7种生境类型的利用有明显选择性 (χ2 =93 545,d =6 ,p =0 ) ,其中混交林、幼林和茶灌是集群活动利用的主要生境 .集群活动对坡位的利用存在时空变化 .冬季和繁殖前期对坡位的利用相似 (z =- 0 36 ,p =0 79) ,而与繁殖期和繁殖后期存在明显差异 (χ2 =0 0 2 8,d=3,p =0 0 2 8) ,表现在对坡下位的利用方面 .白冠长尾雉集群个体的组成相对稳定 ,群体内个体间关系多样化 .遥测结果表明 ,雄性集群的形成过程依次是 :独立活动、靠近、尾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冠长尾雉 集群行为 集群方式 无线电遥测 鸟类 非繁殖期 单性集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空轨迹大数据模式挖掘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2
作者 吉根林 赵斌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7-58,共12页
时空轨迹挖掘是数据挖掘领域的前沿研究课题,通过研究和开发时空轨迹挖掘技术,来发现隐藏在轨迹大数据中有价值的规律和知识以供决策支持。本文介绍了时空轨迹大数据模式挖掘与知识发现领域的研究进展;然后对时空轨迹模式挖掘技术产生... 时空轨迹挖掘是数据挖掘领域的前沿研究课题,通过研究和开发时空轨迹挖掘技术,来发现隐藏在轨迹大数据中有价值的规律和知识以供决策支持。本文介绍了时空轨迹大数据模式挖掘与知识发现领域的研究进展;然后对时空轨迹模式挖掘技术产生的背景、应用领域和研究现状作了简介,并探讨了面向时空轨迹大数据模式挖掘的研究内容、系统架构以及关键技术,最后对时空轨迹频繁模式、伴随模式、聚集模式和异常模式的挖掘算法思想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轨迹模式挖掘 时空轨迹大数据 轨迹频繁模式 轨迹伴随模式 轨迹聚集模式 轨迹异常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红腹角雉雌鸟和亚成体冬季集群行为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崔鹏 邓文洪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46-849,共4页
2005年11月至2006年3月,在四川省石棉县栗子坪省级自然保护区对低海拔区域(海拔1800—2400m)红腹角雉Tragopantemminckii雌鸟和亚成体冬季集群行为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红腹角雉的雌鸟和亚成体以单独活动的个体居多,占44.4%,... 2005年11月至2006年3月,在四川省石棉县栗子坪省级自然保护区对低海拔区域(海拔1800—2400m)红腹角雉Tragopantemminckii雌鸟和亚成体冬季集群行为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红腹角雉的雌鸟和亚成体以单独活动的个体居多,占44.4%,其它依次为3只群、2只群和4只群。群体的规模较小,最大群体为4只。在集群类型上,家族群可能是主要集群类型,但还有待验证。红腹角雉雌鸟和亚成体集群的个体和单独活动个体在取食行为的时间分配上有显著差异,集群的个体用于取食的时间比例要高于单独活动的个体。在警戒、休息和移动行为时间分配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单独活动个体用于警戒的时间比例要高于集群的个体。本研究的结果验证了动物集群的反捕食假说,集群活动的个体有更多的取食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腹角雉 集群类型 集群大小 冬季 栗子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空间坐标耦合的二阶集群模型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易成 李翔 聂芬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8-125,共8页
在空间坐标耦合的情形下建立一种改进的二阶分布式集群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如果系统的拓扑结构不变,当其确定的有向图具有有向支撑树并且速度的伴随系数大于某一临界值时,整个群体将随着耦合矩阵的旋转角的变化而呈现出三种集群样式—... 在空间坐标耦合的情形下建立一种改进的二阶分布式集群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如果系统的拓扑结构不变,当其确定的有向图具有有向支撑树并且速度的伴随系数大于某一临界值时,整个群体将随着耦合矩阵的旋转角的变化而呈现出三种集群样式——直线模式、圆柱螺线模式以及对数螺线模式。最后给出了这三种样式所对应的数值仿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坐标耦合 一致集群 弱集群 集群模式 圆柱螺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放牧方式对草场放牧压力的影响研究——以绵羊群日活动轨迹为视角 被引量:4
5
作者 罗培 敖敦格日乐 +3 位作者 P.Myagmartseren Ts.Bazarkhand E.Altanbold 赛西雅拉图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第23期102-105,共4页
以中蒙边境内蒙古那仁宝拉格苏木和蒙古国纳兰苏木牧户的绵羊群为例,通过aLocoh和Kernel Den-sity Estimator法,结合实地植物采样,对不同放牧方式下绵羊群日运动轨迹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定居放牧方式下绵羊群对草场的采食压力较大... 以中蒙边境内蒙古那仁宝拉格苏木和蒙古国纳兰苏木牧户的绵羊群为例,通过aLocoh和Kernel Den-sity Estimator法,结合实地植物采样,对不同放牧方式下绵羊群日运动轨迹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定居放牧方式下绵羊群对草场的采食压力较大,不利于草场的自我修复,草场生产力下降几率高于游牧方式;定居放牧方式下绵羊群对活动草场的踩踏压力值高,草原生态退化的风险几率高于游牧方式;不同的放牧方式可能导致草原生产力的降低和草原生态系统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方式 羊群日运动轨迹 草原生态 中蒙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鸽群交互模式切换模型及其同步性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邱华鑫 段海滨 +2 位作者 范彦铭 邓亦敏 魏晨 《智能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34-343,共10页
以原鸽为研究对象,归纳出其群体归巢机制中的双模式决策原则、模式切换原则与优势个体原则。模拟双模式决策原则设定双模式邻居集合与对齐权重,模拟模式切换原则设定基于群体轨迹曲率的切换规则,模拟优势个体原则设定高层级个体集合,进... 以原鸽为研究对象,归纳出其群体归巢机制中的双模式决策原则、模式切换原则与优势个体原则。模拟双模式决策原则设定双模式邻居集合与对齐权重,模拟模式切换原则设定基于群体轨迹曲率的切换规则,模拟优势个体原则设定高层级个体集合,进而建立鸽群交互模式切换模型。基于LaSalle不变集理论给出鸽群系统以无碰撞、同步编队抵近目标的条件。采用蒙特卡罗仿真分析不同参数对模型特性的影响,即不同个体数目、高层级个体数目以及最大速率均可保证模型的同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鸽群 群体智能 群集运动 异构群体 层级交互模式 平等交互模式 交互模式切换 同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三江并流区混种鸟群秋季时空分布格局
7
作者 段廷璐 杨学俊 +7 位作者 沈秀英 郭龙洁 李迎春 谭坤 张淑霞 王荣兴 李娜 肖文 《四川林业科技》 2023年第5期32-40,共9页
混种鸟群在热带和亚热带森林鸟类中非常普遍,它的形成对鸟类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然而关于混种鸟群局域时空变化研究较少,尤其是在较大的纬度和海拔梯度上。2019年9月13日至10月5日利用样线和样点结合法在秋季对云南省三江并流区域的... 混种鸟群在热带和亚热带森林鸟类中非常普遍,它的形成对鸟类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然而关于混种鸟群局域时空变化研究较少,尤其是在较大的纬度和海拔梯度上。2019年9月13日至10月5日利用样线和样点结合法在秋季对云南省三江并流区域的混种鸟群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在时间梯度上:一天内的混种鸟群发生频率呈现双峰型,即8:00—11:00和18:00—19:00发生率较高,在8:00—9:00达到顶峰。(2)在纬度梯度上:随着纬度的增加,混种鸟群的发生率降低,混种鸟群中的鸟类物种丰富度和丰度下降;随着纬度的增加,混种鸟群一天中发生的时间分布格局由单峰分布依次向双峰分布、偏峰分布和低频分布转变。(3)在海拔梯度上:以中海拔区域(2400 m~2700 m)集混种群的频率高,同时参与混群的鸟类物种丰富度、丰度呈中海拔单峰分布;纬度也影响混种群在海拔上的发生频率,同时随着纬度的增加,混种群在同一海拔上的发生频率降低。(4)混群物种几乎全为食虫性和杂食性鸟类,仅喜山白眉朱雀(Carpodacus thura)为植食性。研究证实了云南省三江并流区混种鸟群具有显著的纬度和海拔梯度分布特点,为较大环境梯度上混种鸟群形成的驱动机制探索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种鸟群 海拔梯度 纬度梯度 时空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