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2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ometric active contour based approach for segmentation of high-resolution spaceborne SAR images 被引量:2
1
作者 Shaoming Zhang Fang He +3 位作者 Yunling Zhang Jianmei Wang Xiao Mei Tiantian Fe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5年第1期69-76,共8页
Segmentation is the key step in auto-interpretation of high-resolution spaceborn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 images. A novel method is proposed based on integrating the geometric active contour(GAC) and the sup... Segmentation is the key step in auto-interpretation of high-resolution spaceborn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 images. A novel method is proposed based on integrating the geometric active contour(GAC) and the 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models. First, the images are segmented by using SVM and textural statistics. A likelihood measurement for every pixel is derived by using the initial segmentation. The Chan-Vese model then is modified by adding two items: the likelihood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initial segmentation and the evolving contour. Experimental results using real SAR images demonstrate the good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method compared to several classic GAC mod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age segmentation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 imagery 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 geometric active contour(G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ANALYSIS OF REMOTE SENSING IMAGES FOR ACTIVE FAULTS AND EARTHQUAKES IN CHINA
2
作者 Zhang Shiliang (Institute of Geology, State Seismological Bureau) 《遥感信息》 CSCD 1990年第A02期7-8,共2页
The Landsat image information has recently been widely applied to structural geology, especially to the analysis of lineaments, owing to their macroscopic, visual and comprehensive features. The images will be more ef... The Landsat image information has recently been widely applied to structural geology, especially to the analysis of lineaments, owing to their macroscopic, visual and comprehensive features. The images will be more effective when applied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active faults. Active faults are widely ditributed in China. Much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study of active faults both in China and abroad. There is certain controversy concerning the implication of the term "active fault". Strictly speaking, the term should refer only to the faults that are still active in the present day. However, the term also usually refers to the faults which have been active continually or intermittently from the Quaternary (or the end of Tertiary) to the present day. We propose that the tones and the configurations of features on Landsat images are the principal keys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active faults. The faults, which display the most promin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NE THE ANALYSIS OF REMOTE SENSING imageS FOR active FAULTS AND EARTHQUAKES IN CHI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分辨率和自适应分数阶的Active Demons算法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桂梅 郭黎娟 +1 位作者 熊邦书 储珺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753-2763,共11页
分数阶Active Demons(fractional active demons,FAD)算法是图像非刚性配准的有效方法,并且能解决灰度均匀和弱纹理图像配准精度低,优化易陷入局部极小而导致的配准速度缓慢问题,但是该算法中分数阶最佳阶次的寻找需要通过多次实验人工... 分数阶Active Demons(fractional active demons,FAD)算法是图像非刚性配准的有效方法,并且能解决灰度均匀和弱纹理图像配准精度低,优化易陷入局部极小而导致的配准速度缓慢问题,但是该算法中分数阶最佳阶次的寻找需要通过多次实验人工选取,缺乏阶次自适应性.针对该问题,提出了基于多分辨率和自适应分数阶的Active Demons算法,该算法首先根据图像梯度模值和信息熵,构建了自适应分数阶阶次的数学模型,基于该模型自动计算出分数阶的最佳阶次和微分动态模板;然后将多分辨率策略加入到自适应分数阶Active Demons算法中,进一步提高了图像配准效率.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均表明:提出的算法可用于灰度均匀、弱边缘和弱纹理图像的配准,能根据图像的局部特征自适应计算最佳分数阶阶次,并避免了算法陷入局部最优,从而提高了图像配准的精度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L(Riemann-Liouville)分数阶微分 active DEMONS (AD)算法 自适应模型 多分辨率 图像配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平衡系数的Active Demons非刚性配准算法 被引量:9
4
作者 薛鹏 杨佩 +2 位作者 曹祝楼 贾大宇 董恩清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89-1400,共12页
经典的Active demons算法利用参考图像和浮动图像的梯度信息作为驱动力,并使用均化系数调节两种驱动力之间的强度.该算法克服了Demons算法单一使用参考图像的梯度信息作为驱动力的缺点,但是Active demons算法中的均化系数无法同时兼顾... 经典的Active demons算法利用参考图像和浮动图像的梯度信息作为驱动力,并使用均化系数调节两种驱动力之间的强度.该算法克服了Demons算法单一使用参考图像的梯度信息作为驱动力的缺点,但是Active demons算法中的均化系数无法同时兼顾大形变和小形变区域的准确配准,还会导致配准的收敛速度和精确度相互制约的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一种新的Active demons非刚性配准算法.提出的算法在Active demons扩散方程中引入一个称为平衡系数的新参数,与均化系数联合调整驱动力,不仅可以兼顾图像中同时具有的大形变和小形变区域的准确配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收敛速度和精确度相互制约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配准的收敛速度和精确度,避免陷入局部极值,在新的配准算法的实现中引入由粗到细的多分辨率策略.在Checkboard测试图像、自然图像和医学图像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较经典的Active demons算法收敛速度更快,配准精度平均提高了54.28%,接近最新的TV-L1光流场图像配准算法的配准精度,解决了Active demons算法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刚性配准 active DEMONS算法 光流场图像配准 驱动力 多分辨率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prove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ctive earth pressure considering arching effect and actual slip surface 被引量:3
5
作者 HE Zhong-ming LIU Zheng-fu +1 位作者 LIU Xiao-hong BIAN Han-b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7期2032-2042,共11页
To determine the distribution of active earth pressure on retaining walls, a series of model tests with the horizontally translating rigid walls are designed.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is used to study the movement a... To determine the distribution of active earth pressure on retaining walls, a series of model tests with the horizontally translating rigid walls are designed.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is used to study the movement and shear strain during the active failure of soil with height H and friction angle φ.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3 stages of soil deformation under retaining wall translation: the initial stage, the expansion stage and the stability stage. The stable sliding surface in the model tests can be considered to be composed of two parts. Within the height range of 0.82 H-1.0 H, it is a plane at an angle of π/4+φ/2 to the horizontal plane. In the height range of 0-0.82 H, it is a curve between a logarithmic spiral and a plane at an angle of π/4+φ/2 to the horizontal. A new method applicable to any sliding surface is proposed for active earth pressure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arching effect. The active earth pressure is computed with the actual shape of the slip surface and compared with model test data and with predictions obtained by existing methods. The comparison shows that predictions from the newly proposed method are more consistent with the measured data than the predictions from the other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retaining wall soil arching effect active earth press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ain Representation of Active and Passive Hand Movements in Healthy Aged People
6
作者 CAI Weisen WU Yi WU Junfa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23-527,共5页
Objective:To reveal the neural network of active and passive hand movements. Method:Seven healthy aged people were checked, and acquired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ata on a 1.5T scanner. Active movement co... Objective:To reveal the neural network of active and passive hand movements. Method:Seven healthy aged people were checked, and acquired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ata on a 1.5T scanner. Active movement consisted of repetitive grasping and loosening of hand; passive movement involved the same movement performed by examiner. Both types of hand movements were assessed separately. These data were analysed by 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 Microsoft. Result:The main activated brain areas were the contralateral supplemental motor area, primary motor area, primary sensory area and the ipsilateral cerebellum when subjects gripped right hands actively and passively. The supplemental area was less active in passive hand movement than active hand movement. The activated brain areas were mainly within Brodmann area 4 during active hand movement; in the contrast, the voxels triggered by passive movement were mainly within Brodmann areas 3,1,2 areas. Conclusion: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neural networks of passive and active tasks spared some common areas, and the passive movement could be as effective as active movement to facilitate the recovery of limbs moto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brain dam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康复 美国 医疗卫生行业 患者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Res2Net与迁移学习的水果图像分类 被引量:2
7
作者 吴迪 肖衍 +2 位作者 沈学军 万琴 陈子涵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71,共10页
针对传统水果图像分类算法特征学习能力弱和细粒度特征信息表示不强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改进Res2Net与迁移学习的水果图像分类算法。首先,针对网络结构,在Res2Net的残差单元中引入动态多尺度融合注意力模块,对各种尺寸的图像动态地生成... 针对传统水果图像分类算法特征学习能力弱和细粒度特征信息表示不强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改进Res2Net与迁移学习的水果图像分类算法。首先,针对网络结构,在Res2Net的残差单元中引入动态多尺度融合注意力模块,对各种尺寸的图像动态地生成卷积核,利用meta-ACON激活函数优化ReLU激活函数,动态学习激活函数的线性和非线性,自适应选择是否激活神经元;其次,采用基于模型迁移的训练方式进一步提升分类的效率与鲁棒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Fruit-Dataset和Fruits-360数据集上的测试准确率相比Res2Net提升了1.2%和1.0%,召回率相比Res2Net提升了1.13%和0.89%,有效提升了水果图像分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类 Res2Net 动态多尺度融合注意力 激活函数 迁移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USE与SS‑EPI的DWI序列在克罗恩病活动性评估中的对比研究
8
作者 蔡磊 王玉芳 +5 位作者 鞠静怡 李朝阳 温德英 童小雨 刘爽 孙家瑜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2-236,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比分别基于复合灵敏编码(MUSE)与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SS‑EPI)的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在克罗恩病患者图像质量中的差异及其表观弥散系数(ADC)在评估克罗恩病活动性中的诊断效能。方法:分析我院21例克罗恩病患者79个...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比分别基于复合灵敏编码(MUSE)与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SS‑EPI)的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在克罗恩病患者图像质量中的差异及其表观弥散系数(ADC)在评估克罗恩病活动性中的诊断效能。方法:分析我院21例克罗恩病患者79个病变肠段的弥散加权图像,比较MUSE‑DWI与SS‑EPI‑DWI图像的信噪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及主观评分,SNR、CNR对比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主观评分采用主观评分采用Mann‑Whitney U分析,评分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以内镜评分为标准将克罗恩患者分为缓解期和活动期2组,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比较分别基于MUSE和SS‑EPI的弥散序列的ADC对克罗恩病活动性的诊断效能。结果:基于MUSE的DWI序列SNR、CNR及主观评分均优于常规SS‑EPI‑DWI序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评分一致性较好(Kappa=0.632~0.817,P<0.05);基于MUSE的ADC值诊断克罗恩病缓解期的诊断效能优于SS‑EPI弥散序列,AUC分别为0.925(95%CI=0.867~0.983)和0.674(95%CI=0.548~0.800)。结论:在克罗恩病活动性MRI评估中,基于MUSE的弥散序列在图像质量及克罗恩病活动性评估的诊断效能均优于常规基于SS‑EPI的弥散序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灵敏编码 弥散加权成像 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 克罗恩病 活动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透射率限制修正的水下偏振图像恢复
9
作者 段锦 董克晗 +3 位作者 王佳林 倪新宇 方瑞森 赵海丽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722-1738,共17页
为了在主动照明条件下进行有效的水下偏振图像恢复,需要获取后向散射偏振度及无穷远的光强值参量。如果对上述两种参量进行粗略估计,会导致透射率估计错误,使恢复后的图像出现大量噪声以及造成部分像元饱和等问题。针对透射率估计错误... 为了在主动照明条件下进行有效的水下偏振图像恢复,需要获取后向散射偏振度及无穷远的光强值参量。如果对上述两种参量进行粗略估计,会导致透射率估计错误,使恢复后的图像出现大量噪声以及造成部分像元饱和等问题。针对透射率估计错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透射率限制修正的水下偏振图像恢复方法,该方法从抑制噪声的角度出发,对透射率参数进行了粗修正,从而减少噪声干扰目标成像的问题,并从提高对比度的角度对透射率参数进行精修正,用以正确地估计透射率,再将透射率代入水下传输模型中获得输出图像。自主搭建了水下主动照明成像实验装置,分别对不同的目标在不同浓度的浑浊水体中进行了图像恢复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所恢复后的图像相对于原图像在信息熵和对比度指标上分别平均提升了33.89%和69.01%,并在平均梯度、信噪比、信息熵等指标中普遍高于对比算法,在不同浓度的浑浊水体中目标细节特征得到了明显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成像 主动照明 水下目标图像恢复 透射率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影像搏动性耳鸣识别及高致病区域
10
作者 田山 王治文 +2 位作者 曹学鹏 苏磊 刘兆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5-632,共8页
搏动性耳鸣(PT)的病因诊断依赖于影像学检测,但病因众多,缺乏普适性强、机制明确的诊断标准。基于搏动性耳鸣患者和无耳鸣人群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横截面图,提出一种高精度的耳鸣识别神经网络模型,并自动标示高致病区域,辅助临床... 搏动性耳鸣(PT)的病因诊断依赖于影像学检测,但病因众多,缺乏普适性强、机制明确的诊断标准。基于搏动性耳鸣患者和无耳鸣人群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横截面图,提出一种高精度的耳鸣识别神经网络模型,并自动标示高致病区域,辅助临床诊断。使用迁移学习Resnet-v1-50模型,取骨窗颞骨中部水平截面样本进行分类学习,并以梯度加权类激活映射(gradCAM)方法对分类高权重区域自动标注;统计CT截面大图(全颅)、中图(双侧颞骨)、小图(右侧颞骨)3种数据集的耳鸣分类高权重区域涉及的解剖结构,逐步细化感兴趣区域,提高分类高权重区域标注分辨率。实验结果显示:包含双侧颞骨的中图数据集分类精度最好,测试集精度达到100%。搏动性耳鸣分类高权重区域集中于双侧或单侧颞骨部位,主要包括颞骨蜂房、鼓窦、乙状窦骨板、上鼓室等部位。搏动性耳鸣与颞骨及附近骨质结构有密切关系;搏动性耳鸣患者在双侧颞骨或耳鸣对侧颞骨均有较大概率存在区别于无耳鸣人群的结构异常;颞骨蜂房、鼓窦、乙状窦骨板、鼓室等结构均有较高概率包含搏动性耳鸣的高致病区域。以上影像分析结论与搏动性耳鸣生物力学研究结论实现了相互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搏动性耳鸣 机器学习 可视化策略 CT影像 神经网络模型 辅助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扩展型活性膜系统的彩色图像分割方法
11
作者 许家昌 郭佳 苏树智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67,共9页
为克服优化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和收敛速度慢的局限,提高扩展膜系统在图像处理领域的优化性能,提出一种基于扩展型活性膜系统(P system)的改进北方苍鹰优化(improved northern goshawk optimization,INGO)算法——PINGO.采用北方苍鹰优... 为克服优化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和收敛速度慢的局限,提高扩展膜系统在图像处理领域的优化性能,提出一种基于扩展型活性膜系统(P system)的改进北方苍鹰优化(improved northern goshawk optimization,INGO)算法——PINGO.采用北方苍鹰优化算法作为基本膜中的进化规则,通过更新苍鹰的状态进化基本膜中的对象,将INGO算法作为局部进化规则来进化子膜中的对象.该系统根据活性膜自身的特点在基本膜中溶解或产生子膜,通信规则用于实现不同膜之间的信息交换与共享,避免算法陷入局部最优.在数据集BSD300和BSD500上,分别采用海鸥优化(seagull optimization algorithm,SOA)算法、灰狼优化(grey wolf optimizer,GWO)算法、INGO算法和PINGO算法,对不同优化阈值个数的图像进行分割.结果表明,PINGO算法在分割后的图像上的峰值信噪比均优于其他算法,特征相似度最优值也占了83%,在保持色彩与纹理的同时提高了分割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了所提彩色图像分割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图像分割 P系统 活性膜结构 北方苍鹰优化算法 进化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7的无人机图像小目标检测算法
12
作者 金涛 李昭蒂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8-124,143,共8页
针对无人机图像背景复杂、遮挡及尺度变化导致的小目标错检和漏检问题,提出基于YOLOv7算法的小目标检测改进模型。该模型通过引入坐标注意力机制(CA)优化特征提取,使用自适应激活函数(ACON)增强网络非线性表达能力;同时,采用NWD作为新... 针对无人机图像背景复杂、遮挡及尺度变化导致的小目标错检和漏检问题,提出基于YOLOv7算法的小目标检测改进模型。该模型通过引入坐标注意力机制(CA)优化特征提取,使用自适应激活函数(ACON)增强网络非线性表达能力;同时,采用NWD作为新度量改进损失函数,以更精确衡量边界框相似性。此外,使用轻量级上采样算子CARAFE扩大感受野并聚合上下文信息。在VisDrone2019和NWPU VHR-10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改进算法与原算法相比,mAP0.5和mAP0.5∶0.95指标均有显著提升,且与其他主流算法相比,检测精度也有明显优势。该方法为复杂环境下无人机图像小目标检测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有助于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图像 YOLOv7算法 小目标检测 注意力机制 激活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反向校正增强和无损下采样的毫米波图像目标检测方法
13
作者 叶学义 韩卓 +2 位作者 蒋甜甜 王佳欣 陈华华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61,共12页
针对毫米波图像中隐匿目标局部信噪比低导致检测障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反向校正增强和无损下采样的检测方法。首先设计了一种多尺度反向校正特征增强模块,在提取多尺度特征的多卷积核Res2Net上融合反向校正操作,实现大感受野... 针对毫米波图像中隐匿目标局部信噪比低导致检测障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反向校正增强和无损下采样的检测方法。首先设计了一种多尺度反向校正特征增强模块,在提取多尺度特征的多卷积核Res2Net上融合反向校正操作,实现大感受野区域对区域内相关小感受野区域卷积计算的反向校正,使得深度模型不仅能够获取更细粒度的特征,而且使宏观判别性表示贯穿多个尺度的特征信息;其次,利用非跨步卷积层的SPD-Conv实现无损下采样,缓解卷积下采样导致的信息丢失;最后,采用K-means++聚类算法生成适合隐匿目标检测任务的新锚框。实验在YOLO系列中选择了各方面性能都适中的YOLOv5s作为基础框架,针对现有的两种毫米波图像数据集(阵列图像集和线扫图像集)平均精度均值(mAP)mAP@0.5分别达到了96.21%和97.97%,相较于原版YOLOv5s以及YOLO其他系列等性能有显著提升。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不明显增加参数量和推理时间的同时,能够有效提升深度模型的检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目标检测 主动毫米波图像 多尺度反向校正特征增强 无损下采样 K-mea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铁路设计控制要素智能解译的遥感影像样本库构建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冯海霞 胡庆武 +3 位作者 王恬妮 柳天成 郑道远 曹成度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57,共10页
从遥感影像上自动解译铁路设计控制要素是实现“一键成图”的关键,但深度学习遥感影像智能解译需要大量标注样本。依据铁路线路设计原则,提出一种多源遥感数据的设计控制要素智能解译样本库构建方法。首先,基于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 O... 从遥感影像上自动解译铁路设计控制要素是实现“一键成图”的关键,但深度学习遥感影像智能解译需要大量标注样本。依据铁路线路设计原则,提出一种多源遥感数据的设计控制要素智能解译样本库构建方法。首先,基于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 Orthophoto Map,DOM)、数字线划地图(Digital Line Graphic,DLG)和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点云多源数据自动生成初始样本;其次,基于增量主动学习迭代方法对初始样本进行优化,达到高质量、全面覆盖铁路沿线的目的;然后,以长赣铁路为例,构建以铁路沿线周边房屋、道路、水体和植被四类铁路线路设计控制要素为重点的高分辨率智能解译样本数据库——铁路线路设计控制要素智能解译样本库(Wuhan University Sample Database of Control Elements of Railway Route Design,WHU-RRDSD),其地面分辨率为0.1 m,样本总数超过20万张;最后,为验证样本库的可用性,分别从定性评价、定量评价以及其他场景应用案例三方面进行详细验证,结果表明,基于房屋、道路、水体和植被四类样本库的IoU评价指标分别为84.43%、82.38%、90.19%、90.28%,表现出优异的解译效果;基于WHU-RRDSD训练得到的智能模型迁移至宜涪高铁场景中房屋、道路、水体和植被要素的解译,验证样本库在其他场景的可用性;简要介绍基于WHU-RRDSD样本库进行的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弱监督建筑提取和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地物分类两个应用案例,进一步验证本文方法所构建样本库可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赣铁路 控制要素 样本库构建 深度学习 增量主动学习 影像解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CBAM的违法犯罪类安卓恶意软件检测与分类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红玉 高见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17-327,共11页
针对公安工作领域移动终端APP违法犯罪日益频发的情况,为解决Android恶意违法犯罪软件检测领域中相关数据集数量少、分类不清晰,识别Android恶违法软件可行性方法匮乏等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安卓违法犯罪APP数据集,融合CBAM注意力机制的... 针对公安工作领域移动终端APP违法犯罪日益频发的情况,为解决Android恶意违法犯罪软件检测领域中相关数据集数量少、分类不清晰,识别Android恶违法软件可行性方法匮乏等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安卓违法犯罪APP数据集,融合CBAM注意力机制的深度学习模型。收集6181个违法犯罪类APP并整理划分为4个家族;对违法APP软件进行灰度图、RGB以及RGBA三种图像可视化处理;利用融合CBAM注意力机制的深度模型进行家族检测分类。在违法犯罪APP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融合CBAM机制的Resnet18模型在RGBA图像上与未引入该机制的灰度图图像相比,准确度提升了4.04%,达到93.52%。融合CBAM机制的模型在公开Drebin数据集上进行了验证,引入CBAM深度学习模型VGG16在RGBA图像上取得了96.35%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法犯罪 安卓恶意软件 RGBA图像 可视化处理 卷积块注意力模块(CBAM)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特定分类器的弱监督语义分割
16
作者 郭子麟 吴东岳 +1 位作者 高常鑫 桑农 《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91-1204,共14页
基于图像级标签的弱监督语义分割算法因极低的标注成本引起学界广泛关注.该领域的算法利用分类网络产生的类激活图实现从图像级标签到像素级标签的转化.然而类激活图往往只关注于图像中最显著的区域,致使基于类激活图产生的伪标签与真... 基于图像级标签的弱监督语义分割算法因极低的标注成本引起学界广泛关注.该领域的算法利用分类网络产生的类激活图实现从图像级标签到像素级标签的转化.然而类激活图往往只关注于图像中最显著的区域,致使基于类激活图产生的伪标签与真实标注存在较大差距,主要包括前景未被有效激活的欠激活问题以及前景间预测混淆的错误激活问题.欠激活源于数据集类内差异过大,致使单一分类器不足以准确识别同一类别的所有像素;错误激活则是数据集类间差异过小,导致分类器不能有效区分不同类别的像素.本文考虑到同一类别像素在图像内的差异小于在数据集中的差异,设计基于类中心的图像特定分类器,以提升对同类像素的识别能力,从而改善欠激活,同时考虑到类中心是类别在特征空间的代表,设计类中心约束函数,通过扩大类中心间的差距从而间接地疏远不同类别的特征分布,以缓解错误激活现象.图像特定分类器可以插入其他弱监督语义分割网络,替代分类网络的分类器,以产生更高质量的类激活图.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案在两个基准数据集上均具有良好的表现,证实了该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分割 图像级标签 分类器 类激活图 弱监督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甘蓝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模型构建
17
作者 马思艳 马玲 +3 位作者 马燕 王静 张祎洋 吴龙国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229-235,共7页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判断作物受胁迫程度的关键指标,可以用来衡量植物生长状况,同时也在植物逆境胁迫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甘蓝叶片SOD活性的快速无损检测,提出了一种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深度学习的方法来对甘蓝叶片进行...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判断作物受胁迫程度的关键指标,可以用来衡量植物生长状况,同时也在植物逆境胁迫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甘蓝叶片SOD活性的快速无损检测,提出了一种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深度学习的方法来对甘蓝叶片进行检测。试验共采集了200片甘蓝叶片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光谱信息,通过7种预处理方法对原始光谱进行优化,最后选用高斯滤波方法为SOD活性的预处理方法。采用连续投影算法、无信息变量消除算法、遗传偏最小二乘算法、竞争自适应重加权采样算法和区间变量迭代空间收缩分析算法提取特征波长,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基于优选的特征波长建立PLSR、主成分回归、多元线性回归、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和深度学习模型。结果表明,CARS算法提取的17个最佳波长效果较好,最优预测模型CNN的相关系数R c和R p值分别为0.9098和0.8235,均方根误差RMSEC和RMSEP分别为2.0382和3.6492。该研究为今后盐胁迫下植株长势在线无损监测提供技术支撑,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成像 深度学习 SOD活性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硅钢片均一化的超低场磁共振抗涡流Z梯度线圈设计方法
18
作者 张宇翔 何为 +2 位作者 孔晓涵 宣亮 徐征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7-996,共10页
在超低场磁共振成像设备中,铁磁材料(抗涡流板、铁轭等)会对成像目标区域梯度磁场产生影响,并且在梯度线圈,特别是Z方向线圈工作时,这些金属部件中感应的涡流会导致成像伪影。为解决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一种针对永磁型超低场磁共振设备的... 在超低场磁共振成像设备中,铁磁材料(抗涡流板、铁轭等)会对成像目标区域梯度磁场产生影响,并且在梯度线圈,特别是Z方向线圈工作时,这些金属部件中感应的涡流会导致成像伪影。为解决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一种针对永磁型超低场磁共振设备的平面抗涡流Z梯度线圈设计方法。首先,对线圈外侧的铁磁材料进行等效简化,将高磁导率的复杂抗涡流板结构(硅钢片压叠而成)简化为均质磁性板结构以减少计算复杂度。然后,提出一种梯度线圈的参数化设计方法,通过对线圈结构进行参数化表达,直接对Z方向梯度线圈的最终绕线结构进行多目标快速优化,同时在线圈外侧设置反向电流绕线控制系统涡流效应。在保证线圈效率(200μT/(m·A))、最大非线性度(小于5%)的前提下,线圈外侧目标平面最大杂散磁场降低了52%。最后,通过有限元仿真与实验验证了模型简化的准确性与所设计Z梯度线圈的抗涡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梯度线圈 电磁场逆问题 铁磁结构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oT-YOLOX的毫米波图像目标检测
19
作者 李刚 叶学义 +2 位作者 蒋甜甜 李文杰 应娜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4-494,共11页
主动毫米波(active millimeter wave,AMMW)图像具有噪声多、易含伪影、小目标多等特点,一直是隐匿目标检测的挑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BoT-YOLOX的毫米波图像目标检测方法.首先,在模型主干网络中引入瓶颈型Transformer(bottleneck Trans... 主动毫米波(active millimeter wave,AMMW)图像具有噪声多、易含伪影、小目标多等特点,一直是隐匿目标检测的挑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BoT-YOLOX的毫米波图像目标检测方法.首先,在模型主干网络中引入瓶颈型Transformer(bottleneck Transformer,BoT),加强模型的特征提取能力;然后,调整多尺度目标检测层,并集成全局注意力机制来提高对小目标的检测能力;最后,提出一种多视角加权框融合的后处理方法,用于集成不同视角检测结果,以提高模型的鲁棒性.在自行采集的包括54000幅图像的AMMW数据集上,与基准模型(YOLOX)相比,该模型达到了93.22%的检出率和4.46%的误检率,AP提升了6.74个百分点;在公开AMMW数据集上,与主流方法相比,mAP提升了4.07个百分点.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AMMW图像场景的目标,小目标检测准确度更加出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毫米波图像 瓶颈型Transformer 小目标检测 多视角加权框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epLabV3+的污泥显微图像分块分割方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立杰 王良娟 +3 位作者 路星奎 邹世达 王国刚 黄明忠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6-263,共8页
针对传统图像方法处理活性污泥相差显微图像存在过分割、欠分割,甚至分割失败问题,基于改进的DeepLabV3+网络进行分块分割以提高丝状菌分割效果。该方法以一定重叠率将高分辨相差显微图像切分成多块区域并进行分割,再将分割图像拼接恢... 针对传统图像方法处理活性污泥相差显微图像存在过分割、欠分割,甚至分割失败问题,基于改进的DeepLabV3+网络进行分块分割以提高丝状菌分割效果。该方法以一定重叠率将高分辨相差显微图像切分成多块区域并进行分割,再将分割图像拼接恢复到原始分辨率。所提方法在某城市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显微图像数据上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轻量化分块分割方法相对于未分块的DeepLabV3+、U-Net、SegNet模型在精确率、召回率、像素准确率和IoU性能指标上有一定程度的提升,模型大小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 相差显微镜 图像分割 轻量级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