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维层状镉配合物[CdCl_2(obbm)]的合成、晶体结构及荧光性质(英文)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光祥 陈宏 任小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1-165,共5页
The self-assembly of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 have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due to their intriguing structural topologies and wide potentialapplications as functional materials for
关键词 镉配合物 柔性双咪唑配体 晶体结构 荧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双核铜簇与柔性双三氮唑基配体构筑的一维链状铜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光学性质表征(英文) 被引量:2
2
作者 杜晓迪 李春阳 +1 位作者 常加忠 王振领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223-2228,共6页
基于柔性的双三氮唑基配体和刚性的芳香羧酸,合成得到了一个一维链状铜配位聚合物[Cu2(bza)4(btx)]n(1)(btx=1,4-二(1,2,4-三唑基-1-基甲基)苯,Hbza=苯甲酸),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热分析、荧光光谱等测试对其进... 基于柔性的双三氮唑基配体和刚性的芳香羧酸,合成得到了一个一维链状铜配位聚合物[Cu2(bza)4(btx)]n(1)(btx=1,4-二(1,2,4-三唑基-1-基甲基)苯,Hbza=苯甲酸),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热分析、荧光光谱等测试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数据表明该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在化合物1中,羧酸根均采取双齿桥联的模式,4个苯甲酸配体螯合2个铜离子构成1个双核铜单元(Cu-Cu键的距离为0.26 nm),这些双核铜单元又通过柔性双三氮唑基配体桥联形成一维链状的结构;热分析表明该化合物具有相对较高的热稳定性,室温下的固态荧光测试发现,在398 nm激发下,化合物1发射出绿色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状聚合物 刚性配体 柔性双三氮唑基配体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柔性双吡啶双酰胺和两种不同多羧酸配体的三个Cu(Ⅱ)/Co(Ⅱ)配位聚合物:组装、结构和性质(英文)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秀丽 隋芳芳 +2 位作者 林宏艳 栾健 刘国成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626-2634,共9页
通过水热合成得到3个有机金属配位聚合物,即[Cu(1,2-BDC)(L)](1),[Cu(HBTC)(L)]·2H2O(2),[Co(HBTC)(L)]·H2O(3),(L=N,N-双(3-氨基吡啶)乙二酰胺,1,2-H2BDC=1,2-邻苯二甲酸和H3BTC=1,3,5-均苯三甲酸)。... 通过水热合成得到3个有机金属配位聚合物,即[Cu(1,2-BDC)(L)](1),[Cu(HBTC)(L)]·2H2O(2),[Co(HBTC)(L)]·H2O(3),(L=N,N-双(3-氨基吡啶)乙二酰胺,1,2-H2BDC=1,2-邻苯二甲酸和H3BTC=1,3,5-均苯三甲酸)。配合物1是基于1D[Cu-1,2-BDC]n和[CuL]n链形成的一个3DCdSO4-型拓扑结构。配合物2~3是同构的,均显示出2D双层(3,5)-连接的{4^2·6^7·8}{4^2·6}拓扑结构。相邻的2D双层网络通过分子间的氢键(配合物2)和π-π堆积(配合物3)作用进一步拓展成3D超分子框架。我们对芳香羧酸和中心金属离子对配合物结构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此外,还研究了配合物1~3的电化学性质和固态荧光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位聚合物 柔性双吡啶双酰胺配体 多羧酸 荧光性质 电化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4,4′-联苯二甲酸和咪唑基化合物为配体的钴配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英文)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凤 刘光祥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83-690,共8页
以4,4′-联苯二甲酸(H_2BPDC)和4,4′-二咪唑基二苯醚(BIDPE)为原料,与硝酸钴在不同温度下反应,得到2个结构不同的配位聚合物{[Co_2(BPDC)_2(BIDPE)_2(H_2O)]·2H_2O}_n(1)和{[Co(BPDC)(BIDPE)]·H_2O}_n(2)。对它们进行了元素... 以4,4′-联苯二甲酸(H_2BPDC)和4,4′-二咪唑基二苯醚(BIDPE)为原料,与硝酸钴在不同温度下反应,得到2个结构不同的配位聚合物{[Co_2(BPDC)_2(BIDPE)_2(H_2O)]·2H_2O}_n(1)和{[Co(BPDC)(BIDPE)]·H_2O}_n(2)。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并利用X射线衍射测定了它们的单晶结构。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a=1.456 02(15)nm,b=1.557 51(16)nm,c=2.522 6(3)nm,β=90.834 0(10)°,V=5.720 2(10)nm3,Z=4,Mr=1 256.98,Dc=1.460 g·cm-3,μ=0.655,F(000)=2 592,R1=0.036 7,w R2=0.087 5(I>2σ(I))。配合物2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a=1.061 92(10)nm,b=1.098 51(11)nm,c=1.324 51(13)nm,α=112.725 0(10)nm,β=92.112 0(10)°,γ=96.574 0(10)°,V=1.410 2(2)nm3,Z=2,Mr=619.48,Dc=1.459 g·cm-3,μ=0.662,F(000)=638,R1=0.047 4,w R2=0.116 5(I>2σ(I))。单晶结构分析显示,配合物1拥有一维链状结构,而配合物2具有二维两重贯穿结构,并表现出聚轮烷的结构特征。结果说明了反应温度在配合物组装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配合物 双咪唑配体 芳香羧酸配体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V-型双咪唑和芳香羧酸根配体共同构筑的Zn(Ⅱ)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能(英文)
5
作者 李霞 孙淑香 +4 位作者 黄爱萍 李文杰 赵红 吕路路 吴本来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60-368,共9页
在溶剂热条件下,将一个V-型双咪唑配体1.1’-(5-甲基-1,3-亚苯基)二(1H-咪唑)(Bim)与其它V-型辅助配体(具有不同的对称性和功能基团的芳香羧酸)一起与金属盐ZnSO4·6H2O进行反应,分别得到2个新的配位聚合物{[Zn(Bim)... 在溶剂热条件下,将一个V-型双咪唑配体1.1’-(5-甲基-1,3-亚苯基)二(1H-咪唑)(Bim)与其它V-型辅助配体(具有不同的对称性和功能基团的芳香羧酸)一起与金属盐ZnSO4·6H2O进行反应,分别得到2个新的配位聚合物{[Zn(Bim)(Bra)2]·CH3OH}n(1)和{[Zn(Bim)(Mpa)]·H2O}n(2)(Bra-=5-溴烟酸根,Mpa2-=5-甲基间苯二甲酸根)。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X射线单晶衍射和热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是由配体Bim桥联形成的一维链状结构并进一步通过链间的π…π、C-H…π和Br…π作用堆积成一个三维超分子。在2中,Zn(Ⅱ)离子通过Mpa^2-桥联形成左手和右手螺旋链.这些具有不同手性的螺旋链进一步通过Bim联接形成具有(4,4)拓扑结构的内消旋的二维层。相邻的二维层之间的交错对插、层间配体分子Bim的咪唑环和苯环的双重π…π作用最终形成了三维超分子。固态荧光测试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配体Bim和配合物1-2均出现了有趣的多重发射峰.而且在配合物1中四配位的Zn(Ⅱ)离子中心能显著地敏化配体Bim的高强度发射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位聚合物 晶体结构 热稳定性 荧光 双咪唑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种柔性二羧酸和不同双咪唑配体构筑的两例钴-穿插网格(英文)
6
作者 杨玉亭 屠长征 +2 位作者 缪娇娇 李俊莉 陈广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111-2118,共8页
利用一种柔性二羧酸,辅以不同的双咪唑配体在水热条件下构筑了两例具有穿插特征的钴配位聚合物,{[Co(bimb)(L)]·H2O}n(1)和{[Co(bbix)(L)]2}n(2)(H2L=4,4′-(2,2′-oxybis(ethane-2,1-diyl)bis(oxy))dibenzoic acid,bimb=1,1′-(1,... 利用一种柔性二羧酸,辅以不同的双咪唑配体在水热条件下构筑了两例具有穿插特征的钴配位聚合物,{[Co(bimb)(L)]·H2O}n(1)和{[Co(bbix)(L)]2}n(2)(H2L=4,4′-(2,2′-oxybis(ethane-2,1-diyl)bis(oxy))dibenzoic acid,bimb=1,1′-(1,4-butanediyl)bis(imidazole),bbix=1,4-bis(benzimidazole-1-ylmethyl)-benzene)。单晶X-射线衍射研究发现配合物1为2D→3D 4-连sql拓扑构型的三重穿插网格;配合物2为3D 4-连66 dia拓扑构型的六重穿插网格。该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作为辅助配体的双咪唑配体的构型对配合物的穿插特征有重要影响。另外,我们还研究了配合物1和2的热稳定性及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插 柔性 双咪唑 拓扑 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对苯二氧基二乙酸和咪唑基化合物为配体的镍、镉配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英文)
7
作者 陈宏 喻敏 刘光祥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61-1268,共8页
以对苯二氧基二乙酸(H2BDOA)和4,4′-二咪唑基二苯醚(BIDPE)为原料,分别与氯化镍、氯化镉在水热条件下反应,得到2个结构不同的配位聚合物[Ni(BDOA)(BIDPE)(H2O)]n(1)和[Cd(BDOA)0.5(BIDPE)Cl]n(2)。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 以对苯二氧基二乙酸(H2BDOA)和4,4′-二咪唑基二苯醚(BIDPE)为原料,分别与氯化镍、氯化镉在水热条件下反应,得到2个结构不同的配位聚合物[Ni(BDOA)(BIDPE)(H2O)]n(1)和[Cd(BDOA)0.5(BIDPE)Cl]n(2)。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并利用X-射线衍射测定了它们的单晶结构。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a=0.934 97(8)nm,b=1.032 31(9)nm,c=1.352 91(12)nm,α=96.398 0(10)°,β=90.729 0(10)°,γ=102.027 0(10)°,V=1.268 31(19)nm3,Z=2,Mw=603.22,Dc=1.580 g·cm-3,μ=0.827,F(000)=624,R1=0.039 5,w R2=0.089 5(I>2σ(I))。配合物2也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a=1.017 51(7)nm,b=1.042 99(7)nm,c=1.17338(8)nm,α=68.723 0(10)°,β=71.826 0(10)°,γ=76.091 0(10)°,V=1.091 05(13)nm3,Z=2,Mw=562.26,Dc=1.711 g·cm-3,μ=1.163,F(000)=562,R1=0.021 0,w R2=0.053 7(I>2σ(I))。配合物1中镍离子通过2种配体桥联成二维波浪形层状结构,而配合物2中镉离子通过2个Cl离子连接成一个双核Cd2单元,双核单元再通过2种配体连接成一维链状结构。结果说明了金属离子在配合物组装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研究了它们的荧光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位聚合物 双咪唑配体 芳香羧酸配体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芳香羧酸及双咪唑基化合物为配体的钴配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英文)
8
作者 陈新 喻敏 刘光祥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88-1394,共7页
以硝酸钴、4,4′-(六氟异丙基)二(苯甲酸)(H2FBA)和1,2-二咪唑基二甲苯(OBIX)或4,4′-二咪唑基二甲联苯(BIMB)为原料,在水热条件下得到2个结构不同的配位聚合物[Co(OBIX)(FBA)]n(1)和[Co2(BIMB)2(FBA)2]n(2)。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红... 以硝酸钴、4,4′-(六氟异丙基)二(苯甲酸)(H2FBA)和1,2-二咪唑基二甲苯(OBIX)或4,4′-二咪唑基二甲联苯(BIMB)为原料,在水热条件下得到2个结构不同的配位聚合物[Co(OBIX)(FBA)]n(1)和[Co2(BIMB)2(FBA)2]n(2)。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并利用X-射线衍射测定了它们的单晶结构。配合物1中2个钴离子通过2个OBIX配体桥连成一个24元大环,它再通过FBA配体连接成一维管状结构,而配合物2中钴离子通过两种配体连接成一维左右两种螺旋结构,2种螺旋结构通过交替互锁形成二维层状结构。结果说明了辅助配体在配合物组装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配合物 双咪唑配体 芳香羧酸配体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头碳上氮杂芳基功能化的双吡唑甲烷与羰基钨反应(英文) 被引量:1
9
作者 丁可 孙遵明 +1 位作者 李厚谦 唐良富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45-352,共8页
研究了(氮甲基咪唑-2-基)双(3,5-二甲基吡唑)甲烷(L1),2-吡啶基双(3,5-二甲基吡唑)甲烷(L2)及4-吡啶基双(3,5-二甲基吡唑)甲烷(L3)与羰基钨的反应,合成了一系列以单齿,双齿及三齿氮配位的羰基金属衍生物LW(CO)5(L=L1或L3),LW(CO)4(L=L1... 研究了(氮甲基咪唑-2-基)双(3,5-二甲基吡唑)甲烷(L1),2-吡啶基双(3,5-二甲基吡唑)甲烷(L2)及4-吡啶基双(3,5-二甲基吡唑)甲烷(L3)与羰基钨的反应,合成了一系列以单齿,双齿及三齿氮配位的羰基金属衍生物LW(CO)5(L=L1或L3),LW(CO)4(L=L1,L2或L3)和LW(CO)3(L=L1或L2)。核磁,红外及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这3种配体表现出了可变的配位方式。在LW(CO)5中,当配体为L1时,其倾向于通过咪唑氮与金属配位,而为L3则倾向于利用吡啶氮与金属作用;在LW(CO)4中,配体L1表现为通过咪唑氮和吡唑氮原子配位的[N,N′]双齿配体,而L2和L3表现为通过吡唑氮原子配位的[N,N]双齿配体;在LW(CO)3中,L1和L2起着[N,N,N′]三齿螯合配体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配体 双吡唑甲烷 咪唑 吡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双咪唑配体导向的Co(Ⅱ)⁃戊二酸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合成、结构和性能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玉亭 屠长征 +4 位作者 汪帆 张悦 王建玲 尹红菊 成飞翔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35-743,共9页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并表征了2例基于柔性配体构筑的Co(Ⅱ)-MOFs:{[Co(glu)(bimb)]·4H2O}n (1),[Co(glu)(bix)0.5]n (2)(H2glu=戊二酸;bimb=1,4-双(咪唑-1-基)-丁烷;bix=1,4-双(咪唑-1-基-亚甲基)-苯)。配合物1显示非穿插的(4,4)-菱...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并表征了2例基于柔性配体构筑的Co(Ⅱ)-MOFs:{[Co(glu)(bimb)]·4H2O}n (1),[Co(glu)(bix)0.5]n (2)(H2glu=戊二酸;bimb=1,4-双(咪唑-1-基)-丁烷;bix=1,4-双(咪唑-1-基-亚甲基)-苯)。配合物1显示非穿插的(4,4)-菱形网格,通过层间氢键和π…π作用拓展为三维超分子结构。加热失水后1的结构不可逆地降解。配合物2呈现典型的柱-层状三维结构,其拓扑符号为41263,中心Co(Ⅱ)离子采用四方锥构型。此外,性质研究表明:配合物1在水溶液中对染料甲基橙具有显著的吸附活性,配合物2表现出弱的反铁磁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结构 戊二酸 双咪唑配体 吸附 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9,10-双(咪唑基)蒽为配体的锌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荧光性质 被引量:3
11
作者 施梅 喻敏 刘光祥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367-2376,共10页
以9,10-双(咪唑基)蒽(DIA)和硝酸锌为原料,分别与对苯二甲酸(H2bdc)、二苯甲酮-4,4'-二羧酸(H2cdc)、反式-1,4-环己二甲酸(H2chdc)在溶剂热条件下反应,得到3个结构不同的配位聚合物[Zn2(DIA)(bdc)2]n(1)、{[Zn(DIA)(cdc)]·H2O}... 以9,10-双(咪唑基)蒽(DIA)和硝酸锌为原料,分别与对苯二甲酸(H2bdc)、二苯甲酮-4,4'-二羧酸(H2cdc)、反式-1,4-环己二甲酸(H2chdc)在溶剂热条件下反应,得到3个结构不同的配位聚合物[Zn2(DIA)(bdc)2]n(1)、{[Zn(DIA)(cdc)]·H2O}n(2)和[Zn(DIA)(chdc)]n(3)。对它们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热重分析。单晶结构分析显示,配合物1是第一例拥有三维(4,7)-连接的{3^2.4.5^2.6}{3^2.4^8.5^4.6^^5.72}2拓扑结构;配合物2具有二维格子状结构,层与层之间通过O-H…O和π…π弱相互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而配合物3具有二维两重贯穿的层状结构。结果说明有机羧酸的长度和刚柔性在配合物组装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在室温下对3个配合物进行了荧光性质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配合物 双咪唑配体 羧酸配体 晶体结构 荧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柔性双咪唑配体的镉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荧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亚玲 邓冬梅 +4 位作者 奉琴 李小洁 卢伟红 盛良兵 陈满生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9-64,共6页
以柔性双咪唑配体1,4-二(2-甲基-咪唑基)甲苯(L)与过渡金属镉盐和5-溴间苯二甲酸在溶剂热法中合成了一个新型的配合物,X-单晶衍射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于正交晶系,Pnna空间群,Cd原子与5-溴间苯二甲酸中的羧基氧通过双齿螯合模式形成一维... 以柔性双咪唑配体1,4-二(2-甲基-咪唑基)甲苯(L)与过渡金属镉盐和5-溴间苯二甲酸在溶剂热法中合成了一个新型的配合物,X-单晶衍射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于正交晶系,Pnna空间群,Cd原子与5-溴间苯二甲酸中的羧基氧通过双齿螯合模式形成一维链状结构,含氮配体中的氮原子采用单齿桥联模式从不同方向无限延展最终形成三维的三重贯穿结构.此外,探究该配合物的荧光传感性能,结果表明其对有机溶剂丙酮和金属Fe3+都表现了重要的猝灭效应,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和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咪唑配体 晶体结构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二(4-咪唑基)苯构筑的两个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合成、晶体结构和荧光性质(英文)
13
作者 刘志强 武峻峰 +2 位作者 陈俊 吴夏 王彦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9-164,共6页
利用1,3-二(4-咪唑基)苯(L)和过渡金属盐反应,通过水热法方法合成了2个新颖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Cd(L)(SO4)]n(1)和{[Ni(L)(SO4)]·H2O}n(2)。利用元素分析、红外、粉末衍射、热重分析等对MOFs进行了表征。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 利用1,3-二(4-咪唑基)苯(L)和过渡金属盐反应,通过水热法方法合成了2个新颖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Cd(L)(SO4)]n(1)和{[Ni(L)(SO4)]·H2O}n(2)。利用元素分析、红外、粉末衍射、热重分析等对MOFs进行了表征。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1属于正交晶系,Pnma空间群,a=0.70728(5)nm,b=1.34381(9)nm,c=1.40731(9)nm,V=1.33758(16)nm^3,Dc=2.079 g·cm^-3,Z=4,F(000)=824,GOF=1.072,R1=0.0190,wR2=0.0506。2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a=0.98665(18)nm,b=1.1457(2)nm,c=1.3025(2)nm,α=65.029(3)°,β=83.497(3)°,γ=86.423(4)°,V=1.3260(4)nm^3,Dc=1.441 g·cm^-3,Z=2,F(000)=592,GOF=1.016,R1=0.0434,wR2=0.0771。2个MOFs均为二维的层状结构。此外,对MOFs的热稳定性和荧光性质也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 双4-咪唑配体 晶体结构 荧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