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IES OF DISSOLVED OXYGEN IN PRODUCTION OF D-RIBOSE BY FERMENTA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Wang Changlu, Gu Xiaobo, Hao Jian, Du Lianxiang and Zhao Xueming (Tianjin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Tianjin 300222,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280-282,共3页
This paper mainly dealt with the dissolved oxygen in production of D-ribose by fermentation. The oxygen transfer coefficients of common flask, buffed flask and jar fermentor were determined.
关键词 buffed flask oxygen transfer coefficients D-ribose ferment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产L-苹果酸黑曲霉菌株的诱变筛选及发酵培养基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刘书彤 石冰冰 +4 位作者 谭奕阳 厉成伟 魏彩霞 王德培 薛鲜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5-173,共9页
为筛选一株产L-苹果酸能力强的黑曲霉菌株,通过紫外诱变与高浓度放线菌酮迭代诱变的方法,将野生型菌株诱变为一株产L-苹果酸能力强的黑曲霉菌株,并对其种子或发酵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诱变所得一株产L-苹果酸能力强的黑曲霉CGM... 为筛选一株产L-苹果酸能力强的黑曲霉菌株,通过紫外诱变与高浓度放线菌酮迭代诱变的方法,将野生型菌株诱变为一株产L-苹果酸能力强的黑曲霉菌株,并对其种子或发酵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诱变所得一株产L-苹果酸能力强的黑曲霉CGMCC NO.40550菌株,其摇瓶发酵时种子培养基最适葡萄糖浓度为60 g/L、最适氮源为(NH_4)_2SO_4 4.95 g/L,黑曲霉菌球形成最优转速220 r/min;发酵培养基最适葡萄糖和最适(NH_4)_2SO_4浓度分别为180 g/L和4.95 g/L,Cu SO_4·5H_2O为其生产苹果酸最佳微量元素,最适添加量为0.065 g/L。通过单因素实验的优化,优化后的培养基更有利于L-苹果酸的合成,发酵96 h时L-苹果酸产酸量达到18.15 g/L,显著提高了245%,L-苹果酸占总酸的百分比达到71.69%。本研究为L-苹果酸的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 紫外诱变 L-苹果酸 摇瓶发酵 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落酸的摇瓶发酵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毛玉华 肖江 +4 位作者 聂波 张金儿 钟乐平 王会琼 聂志奎 《生物灾害科学》 2024年第1期142-148,共7页
【目的】通过脱落酸的摇瓶发酵工艺优化,提高脱落酸的摇瓶发酵水平,从而减少摇瓶效价误差,有利于诱变效应的分析。【方法】通过工艺试验确定对脱落酸摇瓶发酵的影响因素,对影响因素进一步进行正交优化试验,得到脱落酸摇瓶培养基的最优... 【目的】通过脱落酸的摇瓶发酵工艺优化,提高脱落酸的摇瓶发酵水平,从而减少摇瓶效价误差,有利于诱变效应的分析。【方法】通过工艺试验确定对脱落酸摇瓶发酵的影响因素,对影响因素进一步进行正交优化试验,得到脱落酸摇瓶培养基的最优配比组合浓度。【结果】脱落酸摇瓶配方中的麦麸可以完全被黄豆粉替代,替代后其摇瓶效价从0.171 g/L提高到0.550 g/L,提高幅度达221.6%。经过进一步正交试验,以黄豆粉、麦芽糖、乙二醇为影响因素,摇瓶产量为评价指标,摇瓶产量结果显示黄豆粉为最显著影响因子,其次为麦芽糖。得到最佳摇瓶配方为黄豆粉5 g/L、麦芽糖10 g/L、乙二醇4 g/L,花生粉4 g/L,葡萄糖4 g/L,硫酸镁1 g/L。摇瓶发酵效价从0.205 g/L提高到1.441 g/L,比对照提高602.9%,其提高幅度较大。【结论】发酵摇瓶中黄豆粉替代麦麸更有利于发酵过程中脱落酸菌产素水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落酸 摇瓶发酵工艺 摇瓶发酵水平 工艺试验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卑霉素摇瓶发酵工艺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童应凯 靳亮 +1 位作者 杨永涛 韦东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32-36,共5页
根据代谢发酵控制原理,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卑霉素摇瓶发酵培养基组分及其接种量、装量和初始pH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卑霉素摇瓶发酵培养基的最优配方为:豆饼粉45 g/L,可溶性淀粉5 g/L,甘露醇24 g/L,葡萄糖5 g... 根据代谢发酵控制原理,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卑霉素摇瓶发酵培养基组分及其接种量、装量和初始pH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卑霉素摇瓶发酵培养基的最优配方为:豆饼粉45 g/L,可溶性淀粉5 g/L,甘露醇24 g/L,葡萄糖5 g/L,硫酸铵2 g/L,硫酸镁0.05 g/L;最优发酵条件为:摇瓶装量100 mL/L,接种量8%,C aCO35 g/L(调节pH值),在温度28℃、发酵周期40 h的优化条件下,得到卑霉素的效价值为77.12μg/mL,较对照(64.11μg/mL)提高了20.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卑霉素 摇瓶发酵 绿色产色链霉菌 发酵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菇液体菌种摇瓶和发酵罐生长动力学模型的比较 被引量:9
5
作者 王兰青 高玉千 +2 位作者 戚元成 申进文 邱立友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27-930,共4页
作者选用玉米粉豆粕粉蔗糖液体培养基,分别采用摇瓶和40 L全自动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培养平菇天达300液体菌种,两种培养方式的菌丝体生长动力学模型均符合Logistic方程。摇瓶培养周期为8 d,最大比生长速率是0.050 h^(-1),菌丝体质量浓度... 作者选用玉米粉豆粕粉蔗糖液体培养基,分别采用摇瓶和40 L全自动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培养平菇天达300液体菌种,两种培养方式的菌丝体生长动力学模型均符合Logistic方程。摇瓶培养周期为8 d,最大比生长速率是0.050 h^(-1),菌丝体质量浓度是1.5001 g/dL。发酵罐培养周期是84 h,最大比生长速率是0.110 h^(-1),菌丝体质量浓度是1.4750 g/dL。应用发酵罐培养平菇天达300液体菌种更为高效。然而,摇瓶培养的液体菌种菌丝球直径小,单位体积培养液中菌丝球数量是发酵罐的1.4倍,可能与发酵罐培养过程中培养液的粘度下降速度快于摇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菇 液体菌种 摇瓶 发酵罐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色金针菇摇瓶发酵培养基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张怡 王玉 +3 位作者 班立桐 黄亮 郑志广 肖月梅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6-139,共4页
以菌丝球干质量、密度、直径为考察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对白色金针菇摇瓶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适摇瓶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0 g/L、红糖13 g/L、黄豆粉3 g/L、KH_2PO_40.5 g/L、MgSO_40.5 g/L、VB10.01 g/L... 以菌丝球干质量、密度、直径为考察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对白色金针菇摇瓶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适摇瓶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0 g/L、红糖13 g/L、黄豆粉3 g/L、KH_2PO_40.5 g/L、MgSO_40.5 g/L、VB10.01 g/L。在此条件下,白色金针菇菌丝球干质量达到15.48 g/L,菌丝球密度66.48个/mL,菌丝球直径为1.45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金针菇 摇瓶发酵 培养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茯苓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羿 杨胜 +1 位作者 杨万清 李晨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21-1124,共4页
本文测定了天然茯苓、发酵茯苓、药性发酵茯苓和复合药性发酵茯苓的多糖、总糖、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茯苓的化学成分有较大差异,探讨了上述差异产生的原因。上述研究为茯苓相关保健食品和药品的开发提供了科学依... 本文测定了天然茯苓、发酵茯苓、药性发酵茯苓和复合药性发酵茯苓的多糖、总糖、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茯苓的化学成分有较大差异,探讨了上述差异产生的原因。上述研究为茯苓相关保健食品和药品的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摇瓶液体发酵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细胞Sf9在四种生物反应器中的培养 被引量:5
8
作者 谢秋玲 郑云程 廖美德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6-100,共5页
昆虫细胞表达系统已广泛的应用于表达各种重组蛋白,研究昆虫细胞Sf9分别在4种生物反应器:转瓶、摇瓶、Bellocell反应器、发酵罐中进行悬浮培养.转瓶、摇瓶、Bellocell和发酵罐的细胞接种密度都是5×105/mL.对细胞数量、葡萄糖浓度... 昆虫细胞表达系统已广泛的应用于表达各种重组蛋白,研究昆虫细胞Sf9分别在4种生物反应器:转瓶、摇瓶、Bellocell反应器、发酵罐中进行悬浮培养.转瓶、摇瓶、Bellocell和发酵罐的细胞接种密度都是5×105/mL.对细胞数量、葡萄糖浓度以及主要代谢产物乳酸、氨的浓度进行检测.昆虫细胞经转瓶和摇瓶培养,细胞密度达到最高分别为:5.5×106、7.3×106/mL,是起始密度的11倍和14.6倍.昆虫细胞经Bellocell和发酵罐培养,细胞密度达到最高分别为:8.01×106、1.52×107/mL,是起始密度的16.02倍和30.4倍.昆虫细胞经四种生物反应器中的悬浮培养之后,都达到了很高的密度,尤其是经发酵罐培养达到如此高密度,为高效大规模表达药物蛋白,奠定重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细胞SF9 转瓶 摇瓶 Bellocell反应器 发酵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毕赤酵母工程菌发酵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8
9
作者 窦烨 王清路 李俏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68-171,共4页
从碳源、生物素、接种比率、甲醇浓度、pH、诱导时间等方面对重组酵母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初步确认了摇瓶水平发酵各因素的最优条件,发现控制适宜的甲醇浓度十分重要。同时,利用30L发酵罐对长时间甲醇诱导发酵做了研究,发现随着发... 从碳源、生物素、接种比率、甲醇浓度、pH、诱导时间等方面对重组酵母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初步确认了摇瓶水平发酵各因素的最优条件,发现控制适宜的甲醇浓度十分重要。同时,利用30L发酵罐对长时间甲醇诱导发酵做了研究,发现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分泌蛋白产量先增加然后下降,菌体生长速度放慢,但菌体湿重一直在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优化 毕赤酵母 摇瓶发酵 甲醇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γ-谷氨酸高产突变株的选育及摇瓶发酵条件 被引量:18
10
作者 徐艳萍 王树英 +1 位作者 李华钟 陈坚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10,共5页
对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licheniformis)进行亚硝基胍和60Co诱变,获得一株γ PGA的高产菌株C9.γ PGA质量浓度由9.44g/L提高到19.76g/L,提高了109%.突变株传代10次,质量浓度保持基本稳定.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对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 对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licheniformis)进行亚硝基胍和60Co诱变,获得一株γ PGA的高产菌株C9.γ PGA质量浓度由9.44g/L提高到19.76g/L,提高了109%.突变株传代10次,质量浓度保持基本稳定.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对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当发酵培养基中含柠檬酸12g/L、甘油80g/L、L 谷氨酸23g/L、氯化铵7g/L,pH7.0,装液量为50mL/250mL三角瓶,接种体积分数为5%时,37℃摇瓶发酵72h,γ PGA达到23.32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Γ-谷氨酸 诱变 地衣芽孢杆菌 摇瓶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橘皮果醋的研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周帼萍 汪芳安 +1 位作者 王秀艳 朱薇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2-74,共3页
采用液体发酵法酿制橘皮果醋,经水解、酒精发酵及醋酸发酵等工序。试验结果表明:酶解后橘皮汁的还原糖含量可达3.8g/100mL,用大米糖浆补糖至7.8g/100mL;经酒精发酵60h,酒精度达5.0°;再经醋酸发酵80h,酸度达3.15g/100mL。产品澄清透... 采用液体发酵法酿制橘皮果醋,经水解、酒精发酵及醋酸发酵等工序。试验结果表明:酶解后橘皮汁的还原糖含量可达3.8g/100mL,用大米糖浆补糖至7.8g/100mL;经酒精发酵60h,酒精度达5.0°;再经醋酸发酵80h,酸度达3.15g/100mL。产品澄清透明,有柑橘特有的清香,酸味浓郁,醇香不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皮 果醋 液体摇瓶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达氏油脂酵母高产油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开云 耿青伟 +2 位作者 李纪元 范正琪 陈东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0-156,共7页
【目的】通过摇瓶发酵,对斯达氏油脂酵母的产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方法】利用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碳源、氮源、初始pH值、无机盐的质量浓度;利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优化碳源质量浓度、氮源质量浓度、接种量、培养温度等参数;同时考... 【目的】通过摇瓶发酵,对斯达氏油脂酵母的产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方法】利用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碳源、氮源、初始pH值、无机盐的质量浓度;利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优化碳源质量浓度、氮源质量浓度、接种量、培养温度等参数;同时考察发酵时间对斯达氏油脂酵母生长及油脂产量的影响。【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为碳源时,斯达氏油脂酵母发酵生物量及油脂产量明显高于其他碳源;以(NH4)2SO4为氮源时,则生物量、油脂产量均最高;最佳初始pH值为6.0~6.5;无机盐离子的最适添加质量浓度为:MgSO4.7H2O 1.5 g/L,KH2PO43.0 g/L。碳源质量浓度、氮源质量浓度、接种量、培养温度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的极差分析结果表明,培养温度对斯达氏油脂酵母的生物量和油脂产量的影响最大。斯达氏油脂酵母发酵培养基的最优组合为:葡萄糖90g/L,(NH4)2SO43.5 g/L,接种量10%,培养温度28℃。在摇瓶发酵过程中,发酵培养144 h时菌体生物量、油脂产量均最高,OD600值也较高。【结论】在优化条件下对斯达氏油脂酵母进行摇瓶发酵,获得的菌体生物量最高可达16.35g/L,较优化前提高了25.19%;油脂产量为4.94 g/L,较优化前提高了97.84%;菌体含油率最高可达302.1 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达氏酵母 油脂酵母 发酵 摇瓶 培养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酸杆菌代谢物摇瓶补料分批发酵条件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孙帅 常忠义 +3 位作者 唐学明 高红亮 王晓云 金风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5-140,共6页
【目的】初步研究1株薛氏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shermanii)代谢物在摇瓶补料分批发酵中的最适碳源、氮源及其用量,旨在为丙酸杆菌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在摇瓶分批发酵条件下,以丙酸杆菌对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pu... 【目的】初步研究1株薛氏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shermanii)代谢物在摇瓶补料分批发酵中的最适碳源、氮源及其用量,旨在为丙酸杆菌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在摇瓶分批发酵条件下,以丙酸杆菌对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pudia)的抑菌活性为检测指标,以未补加碳氮源处理为对照,从发酵第4~7天,每隔24 h补加1次不同质量浓度的复合碳源(m(乳酸钠)∶m(葡萄糖)=3∶1)、不同氮源(胰蛋白胨、酵母粉、牛肉膏),每天取样检测发酵液的抑菌活性,最后对获得最佳补料条件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确定补料时间。【结果】从发酵第4天开始每隔24 h补加1次3 g/L复合碳源和2 g/L酵母粉时,丙酸杆菌代谢物对恶臭假单胞菌抑菌活性在第8 d最高,为33.47 AU/mL,显著高于对照组22.48 AU/mL(P〈0.05);每隔24 h补料1次与每隔12 h补料1次,对提高抑菌活性的影响不大。【结论】在分批发酵过程中每隔24 h补加1次3 g/L复合碳源2、g/L酵母粉,可以明显提高丙酸杆菌代谢物对恶臭假单胞菌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氏丙酸杆菌 摇瓶补料分批发酵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柄羊肚菌液体发酵条件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士旺 毛建卫 +4 位作者 吴元锋 黄俊 杨志祥 王强 尤玉如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5-28,共4页
对粗柄羊肚菌菌丝体液体发酵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PYG(0.5%酵母提取物的PDA)培养基上,合适的摇瓶培养条件是:发酵温度25℃,发酵摇瓶转速150r/min,培养基装量为150mL/500mL(加10粒玻璃珠),添加0.7%的羧甲基纤微素(CMC)可以明显... 对粗柄羊肚菌菌丝体液体发酵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PYG(0.5%酵母提取物的PDA)培养基上,合适的摇瓶培养条件是:发酵温度25℃,发酵摇瓶转速150r/min,培养基装量为150mL/500mL(加10粒玻璃珠),添加0.7%的羧甲基纤微素(CMC)可以明显地提高菌丝体的生物量。在上述摇瓶培养条件基础上,通过6种发酵培养基发酵实验,获得生物量最高的发酵培养基,其组成为麦芽汁50%、玉米粉2%、酵母提取物0.5%,发酵生物量为16.4g,再生率为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摇瓶培养 发酵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工程抗菌肽表达条件的优化及生物活性试验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秀青 朱明星 +2 位作者 张爱君 丁淑琴 杨风琴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2-67,共6页
探讨表达条件对重组抗菌肽表达量和抗菌活性的影响。选用SMD1168毕赤酵母菌株表达cecropinB及其串联体基因和cecA-mag(cecropin A前8个碱基和magainin的第9个碱基)的3个突变体基因抗菌肽。对6种重组酵母菌的摇瓶发酵条件,如pH、发酵温... 探讨表达条件对重组抗菌肽表达量和抗菌活性的影响。选用SMD1168毕赤酵母菌株表达cecropinB及其串联体基因和cecA-mag(cecropin A前8个碱基和magainin的第9个碱基)的3个突变体基因抗菌肽。对6种重组酵母菌的摇瓶发酵条件,如pH、发酵温度、甲醇的添加量等进行了优化,结果优化后的表达条件可提高重组抗菌肽的表达量和抗菌活性。并从抑菌试验、酸碱稳定性试验、热稳定性试验、体外稳定性试验探讨了其生物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瓶发酵 表达优化 重组抗菌肽 生物学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谷胱甘肽重组巴斯德毕赤氏酵母发酵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饶志明 艾丽静 +2 位作者 沈微 方慧英 诸葛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4,共4页
考察了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对重组巴斯德毕赤氏酵母(Pichia pastoris)x-33(pGAPZA-gsh 1)合成谷胱甘肽(GSH)的影响。优化后的培养基组成为:甘油30g/L、蛋白胨40g/L、酵母膏9g/L、半胱氨酸0.36 g/L、KH_2PO_4 3g/L;培养条件为:自然pH、... 考察了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对重组巴斯德毕赤氏酵母(Pichia pastoris)x-33(pGAPZA-gsh 1)合成谷胱甘肽(GSH)的影响。优化后的培养基组成为:甘油30g/L、蛋白胨40g/L、酵母膏9g/L、半胱氨酸0.36 g/L、KH_2PO_4 3g/L;培养条件为:自然pH、摇床转速200r/min、装液量为30mL/250mL、接种量为10%。在此优化条件下重组酵母的GSH产量是98.5mg/L,为优化前的2.33倍,生物量最大值达到19.6g/L。在5L发酵罐上进行放大实验,发酵结束后GSH产量、重组菌的生物量分别为97.9mg/L,18.7g/L与摇瓶发酵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酵母 谷胱甘肽 摇瓶 发酵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葡萄糖苷酶产生菌摇瓶发酵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朱凤妹 杜彬 +1 位作者 刘长江 李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22-424,共3页
本实验对产β-葡萄糖苷酶融菌株的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采用正交交互试验对融合菌株发酵生产β-葡萄糖苷酶的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优摇瓶发酵条件:装液量20ml/250ml,接种量12%,发酵温度27℃,摇床转速180r/min,发酵时... 本实验对产β-葡萄糖苷酶融菌株的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采用正交交互试验对融合菌株发酵生产β-葡萄糖苷酶的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优摇瓶发酵条件:装液量20ml/250ml,接种量12%,发酵温度27℃,摇床转速180r/min,发酵时间7d。此条件下,β-葡萄糖苷酶活力为5.312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葡萄糖苷酶 摇瓶发酵条件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果醋摇瓶和静止发酵工艺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屈利民 吴继军 +3 位作者 徐玉娟 唐道邦 余元善 肖更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75-381,共7页
以荔枝酒为原料,研究初始酒度、接种量、温度、装液量对摇瓶发酵(Liquid Flask fermentation,Lfl)和静止发酵(Liquid Static fermentation,Lst)2种液态醋酸发酵方式的影响。以总酸产量为优化指标,首先根据单因素实验确定影响总酸产量的... 以荔枝酒为原料,研究初始酒度、接种量、温度、装液量对摇瓶发酵(Liquid Flask fermentation,Lfl)和静止发酵(Liquid Static fermentation,Lst)2种液态醋酸发酵方式的影响。以总酸产量为优化指标,首先根据单因素实验确定影响总酸产量的因素和水平,然后通过正交试验分别获得了摇瓶和静止发酵生产荔枝果醋的较优工艺条件。荔枝果醋摇瓶发酵工艺条件为:初始酒度7%(v/v)、接种量5%、温度27℃、装液量100 mL/500 mL,在此条件下,荔枝果醋总酸含量为69.72 g/L,酒精转酸率为95.48%。静止醋酸发酵工艺条件为:初始酒度9%(v/v)、接种量5%、温度27℃、装液量100 mL,在此条件下,荔枝果醋总酸含量为73.66 g/L,酒精转酸率为78.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果醋 摇瓶发酵 静止发酵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JMUKC2产肌苷摇瓶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尚彤 肖安风 +3 位作者 倪辉 杨远帆 杨哲 蔡慧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67-171,共5页
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肌苷生产菌枯草芽孢杆菌JMUKC2的摇瓶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优化后的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40g/L、玉米浆20g/L、酵母膏17g/L、尿素7g/L、硫酸铵20g/L、MgSO4.7H2O1g/L、KH2PO47g/L、CaCO320g/L。培养基... 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肌苷生产菌枯草芽孢杆菌JMUKC2的摇瓶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优化后的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40g/L、玉米浆20g/L、酵母膏17g/L、尿素7g/L、硫酸铵20g/L、MgSO4.7H2O1g/L、KH2PO47g/L、CaCO320g/L。培养基经优化后,生物量比优化前提高了40.67%,肌苷产量比优化前提高了46.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苷 枯草芽孢杆菌 摇瓶发酵 培养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味牛肝菌多糖发酵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阳飞 张华山 +1 位作者 董殿波 顾亚婧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7-72,共6页
本文对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液体发酵生产粗多糖的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了筛选。在实验范围内,美味牛肝菌发酵生产粗多糖的最适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10.0%,蔗糖2.0%,蛋白胨0.6%,KH2PO4 0.3%,MgSO4·7H2O 0.2%,Ca... 本文对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液体发酵生产粗多糖的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了筛选。在实验范围内,美味牛肝菌发酵生产粗多糖的最适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10.0%,蔗糖2.0%,蛋白胨0.6%,KH2PO4 0.3%,MgSO4·7H2O 0.2%,CaCO3 30.2%,ZnSO4·7H2O 0.1%。在初始pH5.0-5.4。振荡转速120r/min,培养温度25-28℃,250mL三角瓶中装液量40%,加10颗玻璃珠,发酵时间5d时摇瓶培养粗多糖产量最高,达3.161g/L。经10L机械搅拌发酵罐放大动态实验,研究pH值、溶氧、菌丝生物量(湿重)以及粗多糖产量的变化,可知最适发酵时间为96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味牛肝菌 发酵条件 摇瓶培养 发酵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