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酸钙对氢氧化镁/EVA热缩材料绝缘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郭亚欣 刘树博 +3 位作者 梁运增 郭天飞 张丁丁 杨帆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3,76,共9页
为探究碳酸钙(CaCO_(3))与氢氧化镁(MH)复配后对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阻燃性能及绝缘性能的影响,本文通过熔融共混法将不同配比的CaCO_(3)和MH加入EVA中,并利用辐射交联技术制备出EVA热缩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 为探究碳酸钙(CaCO_(3))与氢氧化镁(MH)复配后对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阻燃性能及绝缘性能的影响,本文通过熔融共混法将不同配比的CaCO_(3)和MH加入EVA中,并利用辐射交联技术制备出EVA热缩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力学性能、电性能、热重分析(TG)、极限氧指数(LOI)、锥形量热仪(CONE)等多种表征及测试手段,对材料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适量CaCO_(3)的添加,可以提高热缩材料的力学性能、电性能、阻燃性能;添加过多CaCO_(3)反而使得各项性能下降。在CaCO_(3)和MH总添加量为120 phr的前提下,添加10 phr CaCO_(3)的材料的力学性能、阻燃性能最好,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LOI分别达到最大值11 MPa、370%和30.5%,添加20 phr CaCO_(3)的材料的绝缘性能最好,介电强度和体积电阻率分别取得最大值32.7 kV/mm和8×10^(12)Ω·m。阻燃效果主要来自MH在350℃分解成氧化镁和水。CaCO_(3)提高了材料的热稳定性,其添加量在20 phr及以下时,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比较好,添加量大于20 phr后各项性能都逐渐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碳酸钙 氢氧化镁 绝缘性能 阻燃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氧化镁/可膨胀石墨复配无卤阻燃SEBS基相变复合材料
2
作者 李颖 马超 刘述梅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6-171,共6页
聚苯乙烯-聚(乙烯-丁烯)-聚苯乙烯(SEBS)较常用作新能源电池热管理相变储能支撑基材,但其易燃的特性影响所形成相变复合材料的应用。本文以1-十六醇(HD)作为相变添加剂,SEBS为基体,马来酸酐接枝SEBS(SEBS-g-MAH)为相容剂,氢氧化镁(MH)... 聚苯乙烯-聚(乙烯-丁烯)-聚苯乙烯(SEBS)较常用作新能源电池热管理相变储能支撑基材,但其易燃的特性影响所形成相变复合材料的应用。本文以1-十六醇(HD)作为相变添加剂,SEBS为基体,马来酸酐接枝SEBS(SEBS-g-MAH)为相容剂,氢氧化镁(MH)作为主阻燃剂,可膨胀石墨(EG)作为阻燃增效剂,采用熔融共混挤出制备无卤阻燃SEBS基相变复合材料。固定EG质量分数为5.0%,改变MH质量分数为35.0%、37.5%和40.0%,研究不同用量MH和EG复配对HD/SEBS相变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影响。质量分数40.0%MH和5.0%EG复配所得HD/SEBS复合材料的UL94等级通过V-0,极限氧指数值升至30.5%。锥形量热仪测试表明,其热释放速率峰值、烟雾释放速率峰值、总烟雾释放量相比于单独45%质量分数MH阻燃的HD/SEBS降低了40.6%、36.8%、23.8%,且残炭率提高了17.2%,EG的加入可抑制火灾过程中热量和烟雾的释放,且能很好地催化成炭。差示扫描量热结果表明,复配阻燃HD/SEBS的熔融峰温度为62.6℃,熔融相变焓为72.4 J/g,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为4.1 MPa和648%。通过热重分析、扫描电镜照片、拉曼光谱等分析得出,两者复配阻燃机理为MH分解产生的氧化镁与膨胀石墨炭层结合,在燃烧样品表面形成连续而紧密的炭层,有效地发挥凝聚相阻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聚(乙烯-丁烯)-聚苯乙烯 1-十六醇 氢氧化镁 可膨胀石墨 协效阻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氧化镁的表面改性及其在硅橡胶中的阻燃性能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马树刚 万子岸 +3 位作者 刘星池 王世荣 李祥高 侯经纬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6-151,共6页
分别采用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乙基三乙氧基硅烷(ETES)以及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对氢氧化镁(MH)进行表面改性,研究了改性工艺对改性MH粒子表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确定的最佳改性条件为:改性剂为VTES、改性剂质量分... 分别采用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乙基三乙氧基硅烷(ETES)以及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对氢氧化镁(MH)进行表面改性,研究了改性工艺对改性MH粒子表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确定的最佳改性条件为:改性剂为VTES、改性剂质量分数为8%、反应温度为80℃、搅拌转速为500 r/min、反应时间为2.0 h。将改性MH共混入硅橡胶,当VTES-MH质量分数为50%时,与未添加MH的硅橡胶相比,VTES-MH/硅橡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仅分别降低了5%和11%,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极限氧指数为40.2%,具有优良的阻燃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镁 阻燃剂 改性 硅橡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泥基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合成工艺及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姜一梅 沈征涛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共10页
赤泥是铝土矿炼制氧化铝过程中产生的高碱性废料,随着铝工业的高速发展,世界范围内赤泥年排放量已严重超过环境负荷,造成了巨大的处置压力和污染风险,赤泥的高效资源化利用迫在眉睫。由赤泥制备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是当前国内外重... 赤泥是铝土矿炼制氧化铝过程中产生的高碱性废料,随着铝工业的高速发展,世界范围内赤泥年排放量已严重超过环境负荷,造成了巨大的处置压力和污染风险,赤泥的高效资源化利用迫在眉睫。由赤泥制备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是当前国内外重点关注的一个循环路径,具有大规模工业化潜力。文章论述了赤泥基LDH合成工艺及应用研究进展,发现其主要的合成工艺有共沉淀法、煅烧水化法和机械化学合成法,合成的赤泥基LDH类型受铝土矿成分及冶炼工艺影响显著。赤泥基LDH通常被用作吸附剂去除水体无机阴离子及捕获CO_(2),同时也是一种新型环保型无卤阻燃添加剂。赤泥基LDH还是一种优异的光催化剂,赤泥中杂质(Fe_(2)O_(3))的引入导致局部构筑异质结构,有利于光敏电子和空穴物种的分离与传递。最后文章提出如下展望:(1)在双碳目标背景下,赤泥基LDH的制备符合“循环经济”等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实际的大规模应用潜力,未来应大力推进合成及应用方面的研究;(2)未来应重点研究如何进一步优化合成工艺,提高产率,增强可持续性(如引入其他废弃物作为二价金属源),提高合成专一性,以及如何降低赤泥基LDH在应用过程中的环境风险;(3)明晰LDH结构与应用效果的“构效关系”,针对赤泥基LDH非纯净体系这一特性,扬长避短,发挥异质结构的优势,实现更高效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 吸附 催化 阻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氢氧化镁制备及其阻燃应用进展
5
作者 申纯宇 李翠利 +5 位作者 汤建伟 刘咏 刘鹏飞 丁俊祥 申博 王保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980-4995,共16页
纳米氢氧化镁因其绿色、高效等优势在塑料、橡胶等高分子材料的阻燃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研究的深入,沉淀法、水热/溶剂热法和微波辅助法等制备方法已在纳米氢氧化镁的制备中占据主导。本文首先从纳米氢氧化镁形貌与粒径的控制方... 纳米氢氧化镁因其绿色、高效等优势在塑料、橡胶等高分子材料的阻燃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研究的深入,沉淀法、水热/溶剂热法和微波辅助法等制备方法已在纳米氢氧化镁的制备中占据主导。本文首先从纳米氢氧化镁形貌与粒径的控制方面介绍了这3种主流制备方法,对部分制备过程中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究,对每种制备方法的优劣进行了阐述,进而对制备方法进行对比总结。其次讨论了纳米氢氧化镁在应用领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概述了其在多种高分子材料阻燃领域的应用,并以理论结合实例从多个角度探究了纳米氢氧化镁的阻燃机理。最后对目前纳米氢氧化镁制备方法和应用方面遇到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展望,希望能为纳米氢氧化镁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有益的启发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镁 纳米材料 制备 复合材料 阻燃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类无卤阻燃体系对mPE树脂基体阻燃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胡明浩 周松 +2 位作者 王涛 杨青林 李璨然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以乙烯-辛烯共聚物(POE)及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为增韧剂、马来酸酐接枝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g-MAH)为增容剂,分别采用磷氮阻燃剂(PN)和纳米蒙脱土(nano-OMMT)、氢氧化铝(ATH)和氢氧化镁(MH)阻燃体系,利用双螺杆挤出和注射成... 以乙烯-辛烯共聚物(POE)及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为增韧剂、马来酸酐接枝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g-MAH)为增容剂,分别采用磷氮阻燃剂(PN)和纳米蒙脱土(nano-OMMT)、氢氧化铝(ATH)和氢氧化镁(MH)阻燃体系,利用双螺杆挤出和注射成型制备无卤阻燃茂金属聚乙烯(mPE)复合材料。测试并分析了PN/nano-OMMT/mPE、ATH/MH/mPE和PN/ATH/MH/mPE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阻燃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与mPE树脂基体相比,ATH/MH的热分解温度范围较大。PN/nano-OMMT的阻燃效率高于ATH/MH。当PN/nano-OMMT含量为50%时,PN/nano-OMMT/mPE的LOI为30.8%,垂直燃烧等级达到UL 94 V-0级;当ATH/MH含量由40%增大至70%时,mPE复合材料拉伸强度从10.86 MPa增大至12.48 MPa,断裂伸长率从539%下降至109%。在满足阻燃性能相同的条件下,PN/nano-OMMT/mPE的断裂伸长率高于ATH/MH/mPE,但拉伸强度较低。10%PN部分替代ATH/MH后,60%PN/ATH/MH/mPE的断裂伸长率和LOI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铝 氢氧化镁 磷氮无卤阻燃剂 纳米蒙脱土 茂金属聚乙烯 阻燃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取向氢氧化镁的改性及其在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张金帅 马亚丽 +4 位作者 王海棠 司傲龙 郑强 贾松岩 李雪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1-129,120,共10页
以菱镁矿煅烧得到的轻烧粉(主要成分为MgO)为原料,硝酸铵溶液为蒸氨母液,改变蒸氨条件提高蒸氨转化率,采用氨循环法合成层状高取向Mg(OH)_(2)。研究了蒸氨过程中硝酸铵的起始物质的量浓度(C_(NH_(4)NO_(3)))、蒸氨温度、氨/镁物质的量... 以菱镁矿煅烧得到的轻烧粉(主要成分为MgO)为原料,硝酸铵溶液为蒸氨母液,改变蒸氨条件提高蒸氨转化率,采用氨循环法合成层状高取向Mg(OH)_(2)。研究了蒸氨过程中硝酸铵的起始物质的量浓度(C_(NH_(4)NO_(3)))、蒸氨温度、氨/镁物质的量比对蒸氨转化率的影响;并以制得的Mg(OH)_(2)为研究对象,采用硅烷偶联剂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HD-171)和乙烯基三(β-甲氧基乙氧基)硅烷(HD-172)作为表面改性剂,对Mg(OH)_(2)进行改性,将改性剂HD-171和HD-172改性后Mg(OH)_(2)添加到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中,并对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和阻燃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温度、氨/镁物质的量比是影响蒸氨反应镁离子浸出率的关键因素,成功制备出纯度为99.98%、粒径为1.3μm、六方片状的高取向[I(001)/I(101)=1.3,I为晶面衍射峰强度]Mg(OH)_(2)产物。通过对比改性前后Mg(OH)_(2)的吸油值可知:在反应温度75℃,改性剂HD-171的质量分数为4%,反应60 min的条件下,改性剂HD-171对Mg(OH)_(2)的改性效果最好;在反应温度85℃,改性剂HD-172的质量分数为4%,反应60 min的条件下,改性剂HD-172对Mg(OH)_(2)的改性效果最好。在添加剂的质量分数均为70%的情况下,与未改性Mg(OH)_(2)/EVA复合材料相比,HD-171和HD-172改性Mg(OH)_(2)/EVA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分别提高了4.05和2.53 MPa,氧指数分别提升了2.6%和1.1%,说明HD-171和HD-172改性后的Mg(OH)_(2)可以有效地提高EVA的阻燃性和拉伸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镁 高取向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硅烷偶联剂 阻燃性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目数氢氧化镁在PVC能源线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宋建强 彭鹤松 +2 位作者 肖小兵 钟晨 徐灵峰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1-167,共7页
基于无机阻燃剂的高效阻燃和抑烟特性,采用机械法和风选相集合的方法制备了高目数氢氧化镁(MH),并将其添加到聚氯乙烯(PVC)能源线缆中制备成复合材料。利用热失重仪、极限氧指数、烟密度测试箱等对该电线电缆的热性能、燃烧性能、烟密... 基于无机阻燃剂的高效阻燃和抑烟特性,采用机械法和风选相集合的方法制备了高目数氢氧化镁(MH),并将其添加到聚氯乙烯(PVC)能源线缆中制备成复合材料。利用热失重仪、极限氧指数、烟密度测试箱等对该电线电缆的热性能、燃烧性能、烟密度等物理性能进行了测试,并且采用拉曼光谱仪、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对最终的燃烧残炭进行了相关检测。研究结果表明,高目数MH的添加能有效地提高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T5%和T50%分别提升了3.1%和39.8%,且能够显著提高燃烧后的残炭率。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PVC复合材料的阻燃抑烟特性,LOI值提升了4.8%,最大烟密度和烟密度等级分别降低了20.9%和29.7%;高目数MH的添加还能够有效地改善残炭的晶化结构及有序化程度,对于炭层的力学强度有提升效果,即能够更有效地抵抗热流和质流的传递;另外,其高目数MH的添加使炭层表面更为致密连续,提升了凝聚相阻隔效果。综上所述,物理法制备的高目数MH在能源线缆中存在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目数氢氧化镁 阻燃线缆 热稳定性 燃烧性能 成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振荡复合改性提高氢氧化镁表面分散性与阻燃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宋肄业 徐金辉 +1 位作者 沈文瑾 郦成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3-79,共7页
文中制备出复合改性氢氧化镁阻燃剂,并用于脱脂棉的阻燃处理,以弥补棉的易燃缺陷,为棉制品的阻燃性能处理过程提供了新的阻燃剂选择。以硅烷偶联剂KH550和油酸钠作为复合改性剂,对Mg(OH)_(2)进行复合表面湿法改性,其复合改性条件为KH55... 文中制备出复合改性氢氧化镁阻燃剂,并用于脱脂棉的阻燃处理,以弥补棉的易燃缺陷,为棉制品的阻燃性能处理过程提供了新的阻燃剂选择。以硅烷偶联剂KH550和油酸钠作为复合改性剂,对Mg(OH)_(2)进行复合表面湿法改性,其复合改性条件为KH550与油酸钠的质量比2:1、改性剂总质量0.3g、Mg(OH)_(2)质量10.0g、改性时间30min、改性温度50℃。研究了改性氢氧化镁的表面疏水性能。结果表明,在超声波振荡分散作用下,氢氧化镁可快速进行复合改性,改性30min后的氢氧化镁活化指数可达到98.32%,接触角为150.5º,表面由亲水型转变为疏水型,分散性能明显提高。采用复合改性后的氢氧化镁对脱脂棉进行阻燃处理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极限氧指数(LOI)值可达27.8%,达到阻燃级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烷偶联剂 油酸钠 复合改性 氢氧化镁 阻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氢氧化镁的制备及在PA66中的阻燃应用 被引量:16
10
作者 蒋文俊 李哲曌 +4 位作者 张春祥 方劲 杨绪杰 陆路德 刘孝恒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27-530,共4页
以氯化镁、氢氧化钠、尿素和硬脂酸钠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出改性氢氧化镁(MH)粉末材料。结果表明,制备的MH为无规则的、粒径为30~120nm的,且至少有一维是纳米结构的片状材料。在应用方面,采用熔融挤出法制备了多组不同配方的尼龙66(P... 以氯化镁、氢氧化钠、尿素和硬脂酸钠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出改性氢氧化镁(MH)粉末材料。结果表明,制备的MH为无规则的、粒径为30~120nm的,且至少有一维是纳米结构的片状材料。在应用方面,采用熔融挤出法制备了多组不同配方的尼龙66(PA66)复合材料。研究发现,MH单独使用时阻燃效率低,将它与微胶囊红磷(MRP)复配使用后能有效地提高材料的阻燃性能。当x(PA66)∶x(MRP)∶x(MH)=100(phr)∶10(phr)∶8(phr)时,MRP/MH/PA66复合材料的垂直燃烧为V-0级,LOI能达到32%。此外,还探讨了可能的阻燃机理,并通过TG、TG-MS等手段研究了材料的热氧稳定性及热氧分解气态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脂酸钠 改性氢氧化镁 微胶囊红磷 尼龙66 阻燃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基高抑烟纳米阻燃剂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赵芸 李峰 +5 位作者 D.G.Evans 段雪 徐建华 郝建薇 陈中强 刘燕 《塑料》 CAS CSCD 2002年第4期57-63,共7页
研究了纳米LDH(水滑石 )和纳米Mg(OH) 2 无机阻燃剂对环氧树脂、聚氯乙烯、聚乙烯电缆料及尼龙 6 /聚丙烯体系的阻燃效果。结果表明两者对环氧树脂、聚氯乙烯的抑烟效果极为显著 ,纳米Mg(OH) 2 对聚乙烯有很好的阻燃效果 ,可使氧指数上... 研究了纳米LDH(水滑石 )和纳米Mg(OH) 2 无机阻燃剂对环氧树脂、聚氯乙烯、聚乙烯电缆料及尼龙 6 /聚丙烯体系的阻燃效果。结果表明两者对环氧树脂、聚氯乙烯的抑烟效果极为显著 ,纳米Mg(OH) 2 对聚乙烯有很好的阻燃效果 ,可使氧指数上升 16 %以上 ;纳米LDH与APP(聚磷酸铵 )复配 ,可获得对PA 6 /PP共混物的协同阻燃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基高抑烟纳米阻燃剂 高分子材料 应用 研究 无机阻燃剂 纳米LDH 纳米MG(OH)2 阻燃 抑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值对氢氧化镁晶体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8
12
作者 李秋菊 刘华彦 +3 位作者 卢晗锋 郑敏珠 谢晶 陈银飞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09-611,619,共4页
以氯化镁(分析纯)为原料,反向滴加到氨水中制备普通氢氧化镁,然后在200℃反应釜中对普通氢氧化镁进行水热改性。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多晶衍射仪(XRD),全自动氮物理吸附仪(BET)和激光粒度仪等对样品进行表征分析,得到不同pH条件下晶... 以氯化镁(分析纯)为原料,反向滴加到氨水中制备普通氢氧化镁,然后在200℃反应釜中对普通氢氧化镁进行水热改性。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多晶衍射仪(XRD),全自动氮物理吸附仪(BET)和激光粒度仪等对样品进行表征分析,得到不同pH条件下晶体生长情况和产品收率。结果表明,常温沉淀过程中pH值为10.0时,产品收率高,粒径分布均匀,分散性好。并且分析了pH值对氢氧化镁晶体生长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镁 PH值 阻燃剂 水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OH)_2阻燃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3
作者 陈玉坤 徐传辉 +1 位作者 贾德民 陈克复 《合成树脂及塑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4-68,共5页
综述了近几年Mg(OH)2阻燃聚合物材料的研究进展,介绍了阻燃型Mg(OH)2的制备、表面改性技术以及协同阻燃增效剂。进一步加强Mg(OH)2高效协同阻燃剂及复配技术的开发,简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成为本领域内的主要研究趋势。
关键词 聚合物 阻燃剂 氢氧化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氧化镁粒径及偶联剂对PP/Mg(OH)_2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14
作者 王福强 徐雪梅 +1 位作者 揣成智 程远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9-62,共4页
选择两种不同粒径的氢氧化镁[Mg(OH)2]和红磷作为聚丙烯(PP)的阻燃剂;研究了Mg(OH)2粒径、铝酸酯偶联剂以及红磷对PP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粒径阻燃剂比大粒径阻燃剂提高复合材料的阻燃性和力学性能更明显;Mg(OH)2经表... 选择两种不同粒径的氢氧化镁[Mg(OH)2]和红磷作为聚丙烯(PP)的阻燃剂;研究了Mg(OH)2粒径、铝酸酯偶联剂以及红磷对PP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粒径阻燃剂比大粒径阻燃剂提高复合材料的阻燃性和力学性能更明显;Mg(OH)2经表面处理后使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略有提高;红磷的阻燃效果优于Mg(OH)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镁 聚丙烯 偶联剂 红磷 阻燃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氢氧化镁阻燃剂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9
15
作者 冯霞 刘有智 +1 位作者 申红艳 白俊红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10,69,共5页
介绍了阻燃剂氢氧化镁的性能特点,阻燃机理,制备方法,改性技术及应用现状;并对氢氧化镁阻燃剂发展方向进行了阐述,为更好地生产氢氧化镁阻燃剂提供有益帮助。
关键词 氢氧化镁 阻燃剂 改性 制备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烧粉氨气法制备氢氧化镁阻燃剂的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李雪 程沛 +4 位作者 侯睿 裴冰野 张滢 常俊华 朱嘉良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1-24,共4页
以除硫酸根后的轻烧粉精制液为原料,氨气为沉淀剂,在无表面活性剂条件下制备阻燃剂型氢氧化镁。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激光粒度仪对产品进行表征。实验研究了通氨速率、反应温度对氢氧化镁产品形貌和粒度的影响,在较优... 以除硫酸根后的轻烧粉精制液为原料,氨气为沉淀剂,在无表面活性剂条件下制备阻燃剂型氢氧化镁。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激光粒度仪对产品进行表征。实验研究了通氨速率、反应温度对氢氧化镁产品形貌和粒度的影响,在较优的反应温度和通氨速率条件下考察了纯晶种加入量对产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纯晶种加入量为3%(质量分数)、氨气流量为300 m L/min、沉镁温度为90℃为制备阻燃剂型氢氧化镁的最佳条件,在此条件下产品的粒径D_(50)=1.2μm,比表面积(BET)为6.3 m^2/g,转化率达到8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烧粉 阻燃剂 氢氧化镁 无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改性对高填充Mg(OH)_2/EVA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17
作者 黄宏海 田明 +3 位作者 陈中强 胡伟康 张立群 何震海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8-12,共5页
研究了表面改性剂和界面相容剂对氢氧化镁 [Mg (OH) 2 ]在聚乙烯 /醋酸乙烯酯 (EVA)基体中的分散性、Mg (OH) 2 与聚合物的界面以及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通过SEM观察了复合材料拉伸断面和切断断面的形貌。结果表明 :不同类型的表面改性... 研究了表面改性剂和界面相容剂对氢氧化镁 [Mg (OH) 2 ]在聚乙烯 /醋酸乙烯酯 (EVA)基体中的分散性、Mg (OH) 2 与聚合物的界面以及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通过SEM观察了复合材料拉伸断面和切断断面的形貌。结果表明 :不同类型的表面改性剂都能不同程度地改善Mg (OH ) 2 的分散性 ,钛酸酯与其它改性剂相比 ,又大大加强了Mg(OH) 2 与基体的界面作用 ,复合材料表现出较高的拉伸强度和伸长率 ,但体系的粘度上升 ;硬脂酸却弱化了界面作用 ,复合材料的强度下降 ,伸长率上升 ,粘度下降。EVA g MAH作为界面相容剂能够强化界面作用 ,提高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水平燃烧结果表明 ,Mg (OH) 2 在EVA中分散度提高后 ,阻燃性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当使用具有明显界面作用强化的处理剂时 ,阻燃性能改善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改性 氢氧化镁 阻燃剂 界面相容剂 分散 EVA-g-MA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被引量:35
18
作者 瞿保钧 陈伟 +2 位作者 谢荣才 王正洲 吴强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61-367,共7页
 结合近几年来在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研究的系列工作,综述了该领域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进展,重点论述了聚合物纳米插层化合物、可膨胀石墨体系、硅胶/碳酸钾体系、氢氧化镁和硼酸锌、有机磷系和磷-氮系膨胀型阻燃剂在无卤阻燃聚烯烃中所取...  结合近几年来在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研究的系列工作,综述了该领域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进展,重点论述了聚合物纳米插层化合物、可膨胀石墨体系、硅胶/碳酸钾体系、氢氧化镁和硼酸锌、有机磷系和磷-氮系膨胀型阻燃剂在无卤阻燃聚烯烃中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卤阻燃剂 聚烯烃 纳米插层化合物 可膨胀石墨 氢氧化镁 磷-氮系膨胀型阻燃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阻燃型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研制 被引量:15
19
作者 虞鑫海 陈旭 +2 位作者 徐永芬 霍蛟龙 李四新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8,共5页
将硅烷偶联剂KH-550锚固在氢氧化镁表面,通过聚合反应制备了聚酰亚胺插层接枝的氢氧化镁阻燃剂,将其添加到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中并考察了接枝对复合材料阻燃性能、力学性能、热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了接枝阻燃剂的EVA... 将硅烷偶联剂KH-550锚固在氢氧化镁表面,通过聚合反应制备了聚酰亚胺插层接枝的氢氧化镁阻燃剂,将其添加到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中并考察了接枝对复合材料阻燃性能、力学性能、热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了接枝阻燃剂的EVA与添加未接枝阻燃剂的EVA相比,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都较高;在阻燃剂添加量为60%时,垂直燃烧性能由V_1提升为V_0,拉伸强度也由10.70 MPa提高为11.29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 氢氧化镁 聚酰亚胺 EV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合成制备超细氢氧化镁阻燃剂 被引量:17
20
作者 任鹏飞 陈建铭 +1 位作者 宋云华 陈建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6-189,共4页
 采用低温水热、高温水热、氢氧化钠环境水热、引入晶种水热等不同水热工艺制备出超细氢氧化镁粉体。分别对制备出的粉体进行了XRD、TEM、BET等表征, 并将所得粉体添加到软质 PVC中, 进行了阻燃及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 在上述水热...  采用低温水热、高温水热、氢氧化钠环境水热、引入晶种水热等不同水热工艺制备出超细氢氧化镁粉体。分别对制备出的粉体进行了XRD、TEM、BET等表征, 并将所得粉体添加到软质 PVC中, 进行了阻燃及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 在上述水热方法中, 氢氧化钠环境水热与引入晶种水热法制得的氢氧化镁超细粉体比表面积低、极性小、分散性好, 改性后添加于软质PVC中得到良好的应用效果, 且引入晶种水热法易于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 氢氧化镁 软质PVC 阻燃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