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3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netic diversity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Gossypium arboreum L. collected in China 被引量:2
1
作者 JIA Yinhua PAN Zhaoe +5 位作者 HE Shoupu GONG Wenfang GENG Xiaoli PANG Baoyin WANG Liru DU Xiongming 《Journal of Cotton Research》 2018年第3期1-8,共8页
Background: Gossypium arboreum is a diploid species cultivated in the Old World. It possesses favorable characters that are valuable for developing superior cotton cultivars.Method: A set of 197 Gossypium arboreum acc... Background: Gossypium arboreum is a diploid species cultivated in the Old World. It possesses favorable characters that are valuable for developing superior cotton cultivars.Method: A set of 197 Gossypium arboreum accessions were genotyped using 80 genome-wide SSR markers to establish patterns of the genetic diversity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These accessions were collected from three major G. arboreum growing areas in China. A total of 255 alleles across 80 marker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genetic diversity analysis.Results: Three subgroups were found using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analysis, corresponding to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North China, and Southwest China zones of G.arboreum growing areas in China. Average genetic distance and Polymorphic information content value of G. arboreum population were 0.34 and 0.47,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high genetic diversity in the G. arboreum germplasm pool. The Phylogenetic analysis results concurred with the subgroups identified by Structure analysis with a few exceptions. Variations among and within three groups were observed to be 13.61% and 86.39%, respectively.Conclusion: The information regarding genetic diversity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from this study is useful for genetic and genomic analysis and systematic utilization of economically important traits in G. arbore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ssypium arboreum L. population structure genetic diversity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 marke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acoustic survey of anchovy in the Yellow Sea in February 1999, with emphasis on the estimation of the size structure of the anchovy population 被引量:7
2
作者 Zhao Xianyong Yellow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106 Nanjing Road,Qingdao, China 266071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2001年第4期40-44,共5页
Estimation of the size structure of a fish population is often one of the primary objectives of an acoustic/trawl survey.The methods of estimation may be different with different sampling strategies.This paper describ... Estimation of the size structure of a fish population is often one of the primary objectives of an acoustic/trawl survey.The methods of estimation may be different with different sampling strategies.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main results as well as the methods used during the acoustic survey of anchovy in the Yellow Sea in February 1999,with emphasis on the estimation of the number at length and biomass at length of the anchovy population surveyed under adoptive sampling strategy.The estimation is done for each transect.Within each transect,the biological sample data is weighted by fish quantity derived from the acoustic density ( s A) of the echo signs that the biological sample represents.This method makes full use of the acoustic data available in a rigorous manner.It is essentially to estimate the size structure of each group of fish aggregation thought to having similar size composition.It is believed that this method may lead to a more accurate estimate of the size structure of a fish population surveyed under adoptive sampling strate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 声学 ti鱼 种群结构 群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9份不同遗传背景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邹成林 黄开健 +4 位作者 黄爱花 莫润秀 翟瑞宁 杨萌 韦新兴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159,共11页
【目的】解析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为广西玉米育种实践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169份不同遗传背景的玉米自交系为材料,以7份广西骨干自交系和3份我国其他地方的骨干自交系为对照,用10K SNP玉米芯片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扫描... 【目的】解析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为广西玉米育种实践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169份不同遗传背景的玉米自交系为材料,以7份广西骨干自交系和3份我国其他地方的骨干自交系为对照,用10K SNP玉米芯片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扫描,通过遗传相似度、系统进化、主成分和血缘同源确认(IBD)等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结果】筛选获得7565个高质量可用SNP分子标记,分布在10条染色体上,平均每条染色体上有756个,标记检出率均在97.12%以上,平均检出率达99.57%。174个玉米自交系的杂合率为0.21%~7.28%,平均为0.86%,有144个玉米自交系杂合率不高于1.00%,但有5个玉米自交系的杂合率偏高(31.29%~36.36%)。174份材料间的遗传相似度为0.486~0.999,平均为0.609,其中2个广西选育的西南骨干自交系B24(ZNC442)和CK_D2(桂A10341)与其他材料间的遗传相似度平均值分别为0.642和0.629。由系统发育进化树可知,包含10个参考自交系在内的179个玉米自交系划分为Reid群和热带亚热带群两大类,其中Reid群含13个自交系,占比为7.26%,热带亚热带群含166个自交系,占比为92.74%。热带亚热带群又可细分为7个亚群,其中以Suwan群和CM群为主,分别含56和51个自交系,占比分别为31.28%和28.49%。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PCA1v3中玉米自交系聚类情况与系统发育进化树聚类结果基本一致,能明显区分Reid群和热带亚热带群,且热带亚热带群中大多自交系分布在CM群和Suwan群参考自交系附近。IBD分群结果显示,Reid群、Suwan群、CM群和A群的自交系数量分别有21、47、64和47个。系统进化分析、主成分分析和IBD分群韦恩图显示,三者共属Reid群、Suwan群、CM群和A群的自交系数量分别为12、35、18和11个。【结论】广西玉米自交系来源复杂,遗传背景相似,不同分析方法的划分结果并不完全一致,需结合育种实践进行类群划分。广西选育的西南骨干玉米自交系ZNC442和桂A10341均属于A群,最理想组配模式为A群×Reid群,其次是A群×Suwan群和A群×CM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SNP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穿青人微单倍型遗传背景分析与法医学效能评估
4
作者 张红玲 谷长云 +9 位作者 王启燕 黄晓岚 冉乾冲 任峥 刘玉波 罗艳莎 潘帅吉 杨美庆 季晶焱 靳小业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42-1450,共9页
目的 评估一组微单倍型位点在贵州穿青人中的法医学应用效能,并基于既往报道的数据探讨穿青人与周边族群的遗传关系。方法 基于自主研发的一个微单倍型分型检测体系,对贵州穿青人进行检测分析,评估微单倍型位点在穿青人中的遗传分布和... 目的 评估一组微单倍型位点在贵州穿青人中的法医学应用效能,并基于既往报道的数据探讨穿青人与周边族群的遗传关系。方法 基于自主研发的一个微单倍型分型检测体系,对贵州穿青人进行检测分析,评估微单倍型位点在穿青人中的遗传分布和法医学应用效能。基于不同洲际群体以及既往报道的贵州汉族群体的微单倍型数据,采用遗传距离、主成分分析(PCA)、系统发育树等群体遗传分析方法系统探讨穿青人的遗传背景。结果 在穿青人群中,33个微单倍型位点的单倍型数为6~25个,平均期望杂合度(He)、观测杂合度(Ho)、个体识别能力(PD)和非父排除概率(PE)分别是0.8291、0.8301、0.9387和0.6593。33个位点的累积个体识别能力(CPD)和累积非父排除概率(CPE)分别是1-2.62×10^(-41)和1-7.64×10^(-17)。群体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穿青人与东亚人群具有密切的遗传相关性,尤其和贵州本地汉族、中国南方汉族和北京汉族。结论 33个微单倍型在贵州穿青人群中表现出高度的遗传多态性,可作为一个高效的工具用于穿青人的法医学个人识别和亲缘鉴识研究。此外,汉族群体可能在穿青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贡献了主要的遗传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青人 微单倍型 遗传结构 法医学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芷种质遗传多样性与群体结构分析
5
作者 许兰杰 安素妨 +6 位作者 余永亮 董薇 梁慧珍 谭政委 杨青 杨红旗 吴晓慧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4-71,共8页
为探明白芷亲本中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特点,提高白芷种质的利用效率,选用28个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tart codon targeted polymorphism,SCoT)标记对来自5个白芷居群的78份种质进行PCR扩增,采用POPGENE 1.32、GenALEx6.502等软... 为探明白芷亲本中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特点,提高白芷种质的利用效率,选用28个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tart codon targeted polymorphism,SCoT)标记对来自5个白芷居群的78份种质进行PCR扩增,采用POPGENE 1.32、GenALEx6.502等软件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结果表明,28个SCoT标记共扩增出192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59个,平均每个标记的扩增条带数和多态性条带数分别是7、6个;SCoT标记的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值(PIC)、平均Shannon’s多样性指数(I)和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0.800、0.350、0.240,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5个白芷居群每个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N_(a))、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I和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1.514、1.293、0.265、0.174,以禹白芷居群的N_(a)、N_(e)、I、H_(e)最高。5个白芷居群遗传分化系数和基因流分别为0.135、3.195,94%遗传变异来自居群内,较大的基因流减少了居群间遗传差异。基于居群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在0.96处将5个白芷居群聚为三大类,其中禹白芷、杭白芷和川白芷居群被聚为一类;基于白芷种质的GS在0.765处将其聚为三大类,分别包含73、3、2份白芷种质。综上,5个白芷居群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种质间的亲缘关系较近,应加强白芷种质资源创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芷 种质 SCoT标记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R标记的67个苜蓿品种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
6
作者 赵凌平 刘佳皓 +1 位作者 杨智博 孙平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81,共8页
本研究基于SSR分子标记对67个国内外紫花苜蓿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探究苜蓿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以期为苜蓿品种鉴定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5对引物共扩增出180条多态性条带,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6.33%,多... 本研究基于SSR分子标记对67个国内外紫花苜蓿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探究苜蓿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以期为苜蓿品种鉴定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5对引物共扩增出180条多态性条带,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6.33%,多态性信息含量、Shannon′s遗传多样性信息指数和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0.73、0.38和0.24,表明所选引物的多态性较高。UPGMA聚类分析将67个品种分为四大类,聚类结果与品种的地理来源无明显相关性。基于Structure软件的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将67个品种分为2个亚群和1个混合型群体,与67个苜蓿品种的主坐标分析(PCoA)结果一致,其中大多数品种(85.07%)显示出单一的遗传背景,而混合型群体表现出基因渗透现象,具有较为复杂的遗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遗传多样性 群体遗传结构 SSR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NP分子标记的乌饭树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
7
作者 黄婧 张敏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0-538,共9页
为更好地保护、开发和利用乌饭树资源,采用基因分型测序(GBS,genotyping by sequencing)技术对采集于5个地区的70份乌饭树野生种质进行了SNP分子标记开发,利用开发的标记研究了乌饭树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结果显示,通过测... 为更好地保护、开发和利用乌饭树资源,采用基因分型测序(GBS,genotyping by sequencing)技术对采集于5个地区的70份乌饭树野生种质进行了SNP分子标记开发,利用开发的标记研究了乌饭树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结果显示,通过测序数据分析共筛选得到9752个高质量SNP标记用于后续研究;乌饭树5个群体均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523,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219,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231,其中江苏溧阳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分子方差分析显示整个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个体间(65.45%)。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显示5个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高,其中江苏溧阳与江西上犹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最高,为0.406。系统进化树(邻接法)显示乌饭树种质聚类为3个进化分支,种质的聚集与其地理来源无确定性关系;群体结构分析将乌饭树种质分为3个亚群,主成分分析结果与群体结构的结果类似,不同地区的乌饭树种质在3个亚群中均有分布,显示了乌饭树资源存在着广泛的基因交流。本研究可为今后乌饭树良种选育和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饭树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SNP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地区扁颅蝠的种群遗传学研究
8
作者 张杰 华攀玉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3-103,共11页
扁颅蝠(Tylonycteris pachypus)是一种栖息于竹林中的小型食虫类蝙蝠.从广东、广西等16个地区采集到450个扁颅蝠样品,基于19个微卫星分子标记对扁颅蝠进行了基因分型.其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扁颅蝠的种群遗传多样性维持在较高水平,... 扁颅蝠(Tylonycteris pachypus)是一种栖息于竹林中的小型食虫类蝙蝠.从广东、广西等16个地区采集到450个扁颅蝠样品,基于19个微卫星分子标记对扁颅蝠进行了基因分型.其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扁颅蝠的种群遗传多样性维持在较高水平,两个种群(中国禾坑村和马来西亚雪兰莪)经历了瓶颈效应,距离隔离模式结果证明了地理距离对扁颅蝠基因流有阻碍作用;STRUCTURE遗传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所有种群可以划分为5个遗传分支,彼此之间未检测到显著的基因流.研究结果揭示了扁颅蝠的遗传多样性格局,能够为扁颅蝠的物种保护提供合理的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颅蝠 遗传多样性 种群遗传结构 基因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NP芯片分析嘉定梅山猪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及其应用
9
作者 涂尾龙 王洪洋 +5 位作者 张莺莺 黄济 高骏 甘叶青 卞益 谈永松 《上海农业学报》 2025年第2期89-95,共7页
通过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芯片对333头嘉定梅山猪进行SNP分型,分析嘉定梅山猪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计算嘉定梅山猪群体近交系数,通过进化树重新划分家系,并以新家系为基础规划保种方案,指导保种生产。... 通过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芯片对333头嘉定梅山猪进行SNP分型,分析嘉定梅山猪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计算嘉定梅山猪群体近交系数,通过进化树重新划分家系,并以新家系为基础规划保种方案,指导保种生产。结果表明:嘉定梅山猪群体观察杂合度为0.173,期望杂合度为0.175,平均基因组近交系数为0.148,存在一定程度的近交;根据SNP芯片对梅山猪群体亲缘关系进行分析,并剔除生产性能较低种猪,将种猪群体划分为7个家系。据新家系制定配种计划生产,2024年嘉定梅山猪产仔数较上一年平均提高2.11头,产活仔数平均提高0.97头。该研究可为提高嘉定梅山猪生产性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定梅山猪 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芯片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分析西门塔尔牛遗传多样性与群体结构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鑫 游伟 +3 位作者 姜富贵 成海建 孙志刚 宋恩亮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89-1202,共14页
旨在对西门塔尔牛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为配种方案和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149头西门塔尔牛的全基因组进行了重测序,并利用这些基因组数据获取的高质量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位点... 旨在对西门塔尔牛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为配种方案和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149头西门塔尔牛的全基因组进行了重测序,并利用这些基因组数据获取的高质量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位点,对其遗传结构、连续纯合片段(runs of homozygosity,ROH)以及其亲缘关系和家系构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显示,149头西门塔尔牛平均测序深度为5×,质控后共鉴定到1265356个SNPs位点,平均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067,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083,平均观察杂合度为0.121,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157。亲缘关系G矩阵与状态同源(identical by state,IBS)遗传距离矩阵具有相似的结果,大部分个体间的亲缘关系呈中等水平。在149头西门塔尔牛个体中,共检测到70个基因组ROH,且ROH总长度为127627.935 kb,其中有98.57%的ROH是长度介于在1~5 Mb之间。基于ROH计算得到的近交系数为0.0003,提示近亲繁殖程度不高。此外,进化树分析将这149头西门塔尔牛划分成为22个不同的家系分支。综上所述,西门塔尔牛群体表现出相对丰富的多样性和适度的亲缘关系。在少数个体中观察到近亲繁殖,但种群的整体近亲繁殖水平仍然很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门塔尔牛 低密度全基因组重测序 群体遗传结构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的南海点带石斑鱼养殖群体遗传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智超 陈永坤 +4 位作者 罗子皓 罗植森 林弘都 何雄波 颜云榕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2,共8页
【目的】分析我国7个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为全面了解我国点带石斑鱼养殖群体的遗传现状,选育石斑鱼优良品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海南陵水、儋州,广东惠阳、阳西(阳江)、江城(阳江)... 【目的】分析我国7个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为全面了解我国点带石斑鱼养殖群体的遗传现状,选育石斑鱼优良品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海南陵水、儋州,广东惠阳、阳西(阳江)、江城(阳江),福建东山等6地区点带石斑鱼7群体的鳍条或肌肉样品,采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筛选出高质量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对7群体105尾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评估。【结果与结论】测序共产生1206.82 Gb碱基数据,经质控筛选过滤后获得8327608个高质量SNPs。各群体期望杂合度(H_(e))为0.3497~0.3519,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023~0.0025,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2639~0.2759,表明各群体遗传多样性均处于中等水平,各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整体差异较小;所有群体的连锁不平衡衰减较快,表明群体的驯化程度低;遗传分化指数(F_(st))平均值仅为0.0114,说明遗传分化程度极低。遗传结构分析表明,所有群体划分为2个祖先群,各群体在进化树和主成分分析上无明显的群体聚类,表明群体间结构组成相似;群体间有2次基因流动,说明存在共同遗传混合事件。研究结果可为我国点带石斑鱼种质资源保护、亲本选育及科学养殖等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带石斑鱼 全基因组重测序 单核苷酸多态性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对武雪山羊的遗传进化分析
12
作者 任千姿 张佰忠 +9 位作者 王真勍 王向林 龚颖 胡仁科 浦亚斌 苏鹏 李业芳 马月辉 李昊帮 蒋琳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787-3801,共15页
旨在深入了解武雪山羊的群体结构,探究种群内部的遗传变异与分化和种群间的遗传差异及地理分布特征,为该品种的种质资源利用与开发提供重要依据。本研究采集18只武雪山羊(WXG)、9只湘东黑山羊(XDB)、9只合川白山羊(HCW)、9只大足黑山羊(... 旨在深入了解武雪山羊的群体结构,探究种群内部的遗传变异与分化和种群间的遗传差异及地理分布特征,为该品种的种质资源利用与开发提供重要依据。本研究采集18只武雪山羊(WXG)、9只湘东黑山羊(XDB)、9只合川白山羊(HCW)、9只大足黑山羊(DZB)、11只马关无角山羊(MGG)以及10只云岭山羊(YLG)的耳组织样本,用于全基因组重测序,平均测序深度约为10×。本研究基于全基因组数据分别利用GCTA、Plink、Admixture、Vcftools及PopLDdecay软件对6个群体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系统发育分析、群体遗传结构分析、杂合度分析、群体分化分析以及连锁不平衡分析。主成分分析的结果显示,武雪山羊与湘东黑山羊被聚为同一大类,表明这两个山羊品种遗传背景相似。系统进化分析的结果显示,武雪山羊与其他品种山羊群体单独聚为一支,在进化树上与湘东黑山羊的遗传距离较近。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的结果显示,当CV值最小时(K=3),武雪山羊与湘东黑山羊具有相同的遗传组分,说明两个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程度较小,遗传背景相似。杂合度分析的结果显示,武雪山羊的核苷酸多态性(π)较低,观测杂合度(Ho)最低,且低于期望杂合度(He);ROH(runs of homozygosity)分析显示,武雪山羊的ROH数量和长度也明显高于其他品种,且基因组近交系数(F_(ROH))明显高于其他5个群体,这表明武雪山羊在基因组水平上存在明显的纯合片段积累和遗传多样性降低的现象。连锁不平衡分析的结果显示,武雪山羊表现出最高程度的连锁不平衡,进一步证实了该群体较低的遗传多样性。总之,这项研究系统解析了武雪山羊的遗传特性和群体结构,发现武雪山羊与湘东黑山羊遗传背景相似,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且存在一定的近交趋势,结果提示在后续的保种工作中需重点关注群体规模的扩大和近交系数的控制。这些发现不仅为深入了解其遗传背景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为该品种的遗传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基因组重测序 遗传多样性 群体进化 武雪山羊 群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R分子标记的油棕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13
作者 刘加能 程秋如 +6 位作者 潘登浪 李炜芳 彭小芸 周若茹 周丽霞 曾宪海 刘子凡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118,共8页
旨在为挖掘油棕优异种质提供参考,筛选30对SSR引物对605份油棕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30对SSR引物在所有资源中观察等位基因数(N_(a))平均值为11.933,有效等位基因数(N_(e))平均值为4.116,多态性信息含... 旨在为挖掘油棕优异种质提供参考,筛选30对SSR引物对605份油棕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30对SSR引物在所有资源中观察等位基因数(N_(a))平均值为11.933,有效等位基因数(N_(e))平均值为4.116,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平均值为0.711,表明SSR引物多态性较高,且种质间遗传多样性丰富;Structure分析将605份油棕种质分为2个组群,与主坐标分析结果一致,其中组群1的遗传多样性较组群2高,组群2的自交程度较组群1明显;个体非加权配对法聚类分析将605份油棕种质划分为3个组群,两两种质间遗传距离介于0.4~0.8的占94%,说明该群体的遗传组成简单;分子方差分析表明个体内变异(85%)高于个体间变异(10%)和群体间变异(5%),与两组群间遗传分化系数(0.025)低和基因流(9.613)高的结果相一致。综上,参试油棕种质群体遗传结构简单,群体水平上遗传分化程度较低,个体水平上遗传变异丰富,亟需重视对变异优株选择创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棕 遗传多样性 SSR 群体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50K液相芯片的中国绵羊群体遗传结构与羊毛性状选择信号分析
14
作者 张嘉良 黄畅 +4 位作者 杨永林 杨华 白文林 马月辉 赵倩君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64-3176,共13页
旨在揭示不同被毛类型绵羊群体的遗传结构特征,通过选择信号分析筛选与羊毛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本研究选择8个绵羊群体(包括15只欧拉羊、13只塔什库尔干羊、15只阿勒泰羊、16只藏绵羊、12只青海毛肉兼用细毛羊、10只甘肃高山细毛羊、1... 旨在揭示不同被毛类型绵羊群体的遗传结构特征,通过选择信号分析筛选与羊毛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本研究选择8个绵羊群体(包括15只欧拉羊、13只塔什库尔干羊、15只阿勒泰羊、16只藏绵羊、12只青海毛肉兼用细毛羊、10只甘肃高山细毛羊、15只中国美利奴羊和11只敖汉细毛羊)共计107只个体作为研究对象。将绵羊群体按照不同羊毛类型分为两组,包括59只细毛型绵羊和48只粗毛型绵羊。使用自主研发的绵羊SNP 50K液相芯片对所选绵羊群体进行基因分型,经质控后进行主成分分析、邻接连接树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基于群体遗传分化指数(FST)和核苷酸多样性比值(θπratio)两种选择信号方法筛选与羊毛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通过KEGG通路分析确定候选基因的功能。主成分分析、邻接连接树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的结果表明,两组绵羊群体之间存在遗传分化。基于FST和θπRatio的结合分析,前1%区域作为受选择区域,检测到165个受选择区域,包含456个受选择基因。基因注释发现,受选择基因与毛囊及毛发发育(JAK2、SELENBP1)、黑色素合成(IRF4)、真皮乳头细胞的间接调控(RAC2)以及皮肤分子生物学中关键管家基因(SDHA)密切相关。本研究探究了8个我国绵羊群体的遗传结构,细毛型和粗毛型绵羊群体间有明显的群体分化。基于两种选择信号检测方法筛选到与羊毛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JAK2、IRF4、RAC2、IDUA、SDHA和SELENBP1)等。研究结果可为绵羊羊毛性状的分子遗传标记挖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SNP芯片 群体遗传结构 选择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鱼类体长结构分析的鄱阳湖禁渔效果评估
15
作者 邵涵文 鲁文楷 +1 位作者 黎明政 刘焕章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26,共12页
研究分析了禁捕前(2017—2019年)和禁捕后(2021—2022年)鄱阳湖25种主要鱼类种群平均体长、体长比例分布(Proportional size distribution,PSD)及性成熟个体占比等3个指标的变化,从鱼类种群体长结构变化方面评估鄱阳湖禁渔效果。结果显... 研究分析了禁捕前(2017—2019年)和禁捕后(2021—2022年)鄱阳湖25种主要鱼类种群平均体长、体长比例分布(Proportional size distribution,PSD)及性成熟个体占比等3个指标的变化,从鱼类种群体长结构变化方面评估鄱阳湖禁渔效果。结果显示:鄱阳湖持续禁渔2年后,大部分评估鱼类物种个体小型化现象有效缓解,种群中大个体及性成熟个体占比增加,种群结构得到优化。具体而言,在25种评估鱼类中,24个物种平均体长增加2.3%—115.0%(P<0.05)、种群PSD值增长3—71(P<0.05);20个物种种群性成熟个体占比增长23.2%—10712.8%。但不是所有物种都呈现一致性的变化,其中有1种鱼类(飘鱼)平均体长下降5.0%(P<0.05),种群PSD值下降21(P<0.05);5种鱼类(鲤、鳊、花?、飘鱼、大鳍鱊)种群性成熟个体占比下降23.5%—79.8%。在种群稳定状况评估方面,禁渔前处于不稳定状况(PSD<50及PSD≥80)的鱼类有21种,仅4种处于稳定状况(50≤PSD<80);禁渔后种群处于不稳定状况的鱼类减少至15种,处于稳定状况的增长至10种。总体来说,禁渔措施促进了鄱阳湖大多数评估物种种群结构的优化,但也有一部分物种的种群结构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因此,鄱阳湖应持续执行全面禁渔措施,同时建立和完善鱼类种群动态的长期监测体系,通过科学评估与管理,以实现鄱阳湖渔业资源的可持续恢复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优化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长结构 体长比例分布 禁渔 鱼类种群 鄱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RAP和ISSR标记的花椒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
16
作者 李晋华 汪志燚 +4 位作者 王少铭 冷家归 侯颖辉 罗莉斯 李德文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8,30,共10页
为探究国内花椒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本研究采用ISSR和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48份花椒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及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利用筛选的6对SRAP、7条ISSR引物分别扩增出43条、56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分别为87... 为探究国内花椒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本研究采用ISSR和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48份花椒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及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利用筛选的6对SRAP、7条ISSR引物分别扩增出43条、56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分别为87.73%、88.89%;48份花椒种质材料的平均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4372,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为0.6217。根据不同来源地,对8个花椒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多样性排序表现为贵州省遵义市群体>陕西省群体>四川省群体>贵州省黔西南州群体>江西省群体>贵州省铜仁市群体>贵州省黔东南州群体>贵州省贵阳市群体;分子遗传变异分析表明,在花椒种质资源总遗传变异中,92%的变异发生在种源内,只有8%的变异发生在种源间;Structure群体遗传结构和UPGMA聚类结果表明,种源间存在中等程度的基因交流现象。利用SRAP和ISSR标记可以对花椒种质资源进行较高效的多态性检出,花椒种质资源的种间遗传分化明显,而同一种类不同来源地资源的遗传分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SRAP分子标记 ISSR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的重庆市水稻稻曲菌遗传多样性分析
17
作者 黎青 何焕然 +4 位作者 李诗雨 郭静微 唐贵婷 魏真真 宋正富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2-571,共10页
【目的】明确重庆市主要水稻产区的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Cooke)Tak.]群体遗传多样性。【方法】对来源于重庆市铜梁(TL)、合川(HC)、永川(YC)、涪陵(FL)、万州(WZ)、梁平(LP)、忠县(ZX)、丰都(FD)、黔江(QJ)、秀山(XS)、彭水(... 【目的】明确重庆市主要水稻产区的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Cooke)Tak.]群体遗传多样性。【方法】对来源于重庆市铜梁(TL)、合川(HC)、永川(YC)、涪陵(FL)、万州(WZ)、梁平(LP)、忠县(ZX)、丰都(FD)、黔江(QJ)、秀山(XS)、彭水(PS)等11个区(县)的37株稻曲病菌进行重测序,并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深入分析。【结果】对37个U.virens菌株重测序得到约42.5 Gb的高质量测序数据,其中检测到大量的单核苷酸突变。结合系统发育学和全基因组关系矩阵分析将37个菌株分为3个类群,表明不同群体的稻曲菌之间存在差异。所有群体除ZX以外,观测杂合度均大于期望杂合度,表明在重庆市稻曲菌群里面存在显著的杂合选择优势。PS群体拥有最高的Pi值,证明其样本间的差异程度最高,表明其遗传多样性最丰富。固定系数分析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群体间的F_(ST)值>0.15,其中最高的F_(ST)值出现在HC和TL群体之间,为0.3814,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分化;而最低水平的遗传分化出现在YC和ZX群体之间,F_(ST)值为0.0537。群体结构分析发现所有菌株大致分为4个亚群。基因流(Nm)分析表明不同群体之间存在8次较大的基因交流,并且传播方向不是单一地从某个地区传入其他地区,而是存在不同区域间交叉、反复的传播事件。Tajima’s D中性检验结果显示,除LP以外,所有群体都表现出大于阈值的Tajima's D值(>0)。上述结果表明所有种群都在经历平衡选择。【结论】稻曲病菌在重庆的遗传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为重庆地区稻曲病的防治和抗病资源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菌 全基因组重测序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喉歌鸲黑龙江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
18
作者 姜川 朱文文 李波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3-162,共10页
为揭示红喉歌鸲(Calliope calliope)黑龙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测定了85只个体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结合下载的135条同源序列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黑龙江种群包含50个细胞色素b基因单倍型(1143 bp),其中42个为独特的新单倍型,... 为揭示红喉歌鸲(Calliope calliope)黑龙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测定了85只个体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结合下载的135条同源序列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黑龙江种群包含50个细胞色素b基因单倍型(1143 bp),其中42个为独特的新单倍型,8个为共享单倍型。黑龙江种群具有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h=0.9340±0.0210),但核苷酸多样性较低(π=0.0030±0.0003),且二者均低于西伯利亚、远东岛屿及沿海种群。对此可能的解释是该种群过去经历了瓶颈事件,并可能受过去捕猎活动以及生境破坏的影响。系统发育分析表明,黑龙江种群没有其他支系单倍型的渗入,属于指名亚种。历史动态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种群在更新世晚期、末次盛冰期前经历了扩张。本研究揭示了红喉歌鸲黑龙江种群的遗传状况,可为制定合理的物种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喉歌鸲 细胞色素B基因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种群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橘裂皮类病毒(CEVd)的种群结构及遗传变异分析
19
作者 夏凯峰 戚志恩 +1 位作者 夏思丹 邢飞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12-919,共8页
【目的】柑橘裂皮类病毒(Citrus exocortis viroid,CEVd)是威胁全球柑橘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病原,了解CEVd全球种群的组成及遗传变异对于有效防控病害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GenBank数据库中已登录的306条CEVd全基因组序列,对其进行... 【目的】柑橘裂皮类病毒(Citrus exocortis viroid,CEVd)是威胁全球柑橘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病原,了解CEVd全球种群的组成及遗传变异对于有效防控病害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GenBank数据库中已登录的306条CEVd全基因组序列,对其进行多重序列比较、碱基变异分析、聚类分析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306条CEVd序列由249种序列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的变体组成,种群结构符合准种模式,以来自中国柑橘的HQ284019、来自塞浦路斯佛手柑的HF954920和柚子的HF954917为3种主流变体;与CEVd的参考序列(NC001464)相比,发现变异区域、变异碱基具有一定的偏好性,碱基转换中AG+GA间转换频率(1000次)高于CT+TC间转换频率(479次),AG转换发生频率最高(609次);碱基颠换中AT颠换发生变异频率最高(505次),CA颠换发生变异频率最低(88次);变异位点在基因组上分布不均匀,部分变异表现出地理和寄主特异性;分析变异在CEVd二级结构上分布发现,位于环状结构上的变异次数明显多于双链上,分别为3147次、1769次,并发现2个新的保守区域;使用轮廓系数评估确定聚类数为4时能够最佳反映序列数据的内部结构;Hamming距离计算结果显示,相比于其他3个Cluster,Cluster 4的群内相似性较低,组内序列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相似性热图和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Cluster 4聚类内序列的相似性分布较分散,在遗传关系上存在显著分歧,可能对CEVd的演化产生较大选择压力。【结论】研究揭示了CEVd在进化过程中经历了较大变异,序列变异频率高,种群结构多样,为CEVd监测、防控和致病性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CEVd 基因组 种群结构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玉米自交系SNP标记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20
作者 夏新然 况慧云 +5 位作者 孙萍东 卢媛 郑洪建 王慧 张中林 胡颖雄 《上海农业学报》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为了解甜玉米的种质遗传基础,提高甜玉米优良品种选育效率,基于重测序手段进行基因型分型,获得20648个高质量SNP位点,并基于SNP位点对167份甜玉米自交系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167份甜玉米自交系的期望杂合度为0... 为了解甜玉米的种质遗传基础,提高甜玉米优良品种选育效率,基于重测序手段进行基因型分型,获得20648个高质量SNP位点,并基于SNP位点对167份甜玉米自交系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167份甜玉米自交系的期望杂合度为0.09—0.50,平均值0.23;观测杂合度为0.0133—0.9521,平均值0.2495。主等位基因频率的变化范围为0.50—0.95,平均值0.85。多态性信息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095—0.500,平均值0.228。群体遗传结构分析表明:当K=3时,交叉验证错误率最低,结合系统发育树,将167份甜玉米自交系划分为3个类群,该类群划分结果与基于种质来源(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划分结果基本一致。供试群体中甜玉米自交系整体上遗传变异较为丰富,部分类群有较好的应用潜力。本研究可为甜玉米新品种选育和杂种优势群构建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重测序 SNP标记 遗传多样性 群体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