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关联规则挖掘算法的中西太平洋围网渔获物种间的共现模式
1
作者 费姣姣 吴蕴韬 +4 位作者 罗家望 滕钰秀 陈贤钰 张健 石建高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3-471,共9页
为探讨不同捕捞方式对物种间共现模式的潜在影响机制,利用上海开创远洋渔业有限公司2014-2022年中西太平洋(Western and Central Pacific Ocean, WCPO)围网渔业数据,采用Apriori关联规则挖掘算法分析自由集群(free-swimming school, FSC... 为探讨不同捕捞方式对物种间共现模式的潜在影响机制,利用上海开创远洋渔业有限公司2014-2022年中西太平洋(Western and Central Pacific Ocean, WCPO)围网渔业数据,采用Apriori关联规则挖掘算法分析自由集群(free-swimming school, FSC)与漂流人工集鱼装置(drifting fish aggregating device, DFAD)集群渔获物群体中物种间的关联关系。结果表明:FSC群体中仅存在镰状真鲨(Carcharhinus falciformis, FAL)和鲣(Katsuwonus pelamis, SKJ)间1条关联规则,但该规则并未通过有效性验证;而DFAD群体中物种间的关联性更强,群体中存在9条高频出现的关联规则,涉及镰状真鲨、纺锤鰤(Elagatis bipinnulata, RRU)和细鳞圆鲹(Decapterus macarellus, MSD)等3个兼捕物种与主捕种类鲣和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 YFT);其中,镰状真鲨与鲣之间的强关联关系显示其在DFAD群体中的关键物种地位,纺锤鰤则与黄鳍金枪鱼呈现高度共现。研究表明,DFAD在增强物种空间聚集效应的同时,显著提升了兼捕种类与主捕种类之间的共现概率,本研究为进一步优化渔业装置设计、减少兼捕及区域生态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网 FSC Dfad 关联规则挖掘分析 APRIORI算法 共现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集鱼装置对热带金枪鱼类摄食模式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少琴 许柳雄 +1 位作者 王学昉 朱国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3490-3498,共9页
热带金枪鱼类具有聚集在漂浮物体周围的行为特性,形成的集群表现稳定,可捕性较高。以此特性,金枪鱼围网渔业研制并投放了大量的人工集鱼装置(Fish Aggregation Device,FAD)用于聚集并捕捞金枪鱼。然而,大规模出现的FAD会使某些海域海面... 热带金枪鱼类具有聚集在漂浮物体周围的行为特性,形成的集群表现稳定,可捕性较高。以此特性,金枪鱼围网渔业研制并投放了大量的人工集鱼装置(Fish Aggregation Device,FAD)用于聚集并捕捞金枪鱼。然而,大规模出现的FAD会使某些海域海面漂浮物的密度迅速增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人为地改变了金枪鱼的表层栖息环境,对金枪鱼种群具有一系列可能的潜在负面影响,摄食模式的改变就是其中之一。归纳并综合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FAD对金枪鱼类摄食模式影响的相关研究,从摄食行为、日摄食量、饵料种类与组成以及生态位宽度4个方面对比了随附于FAD的金枪鱼和自由状态下同类的不同,发现大多情况下FAD的存在会使金枪鱼的摄食模式发生一定的改变。最后,归纳了过往实验存在的不足,对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枪鱼围网 人工集鱼装置 金枪鱼类 摄食模式 生态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集鱼装置禁渔期措施对中国大陆金枪鱼围网船队捕捞努力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何珊 王学昉 +2 位作者 戴黎斌 戴小杰 许柳雄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2-107,共6页
为探究人工集鱼装置(Fishing Aggregation Devices,FADs)禁渔期措施对中国大陆金枪鱼Thunnus thynnus围网船队捕捞努力量特征的影响,通过收集2012—2015年中国大陆金枪鱼围网船队在中西太平洋的渔捞日志数据,分别对中国船队在禁渔期和... 为探究人工集鱼装置(Fishing Aggregation Devices,FADs)禁渔期措施对中国大陆金枪鱼Thunnus thynnus围网船队捕捞努力量特征的影响,通过收集2012—2015年中国大陆金枪鱼围网船队在中西太平洋的渔捞日志数据,分别对中国船队在禁渔期和非禁渔期的捕捞努力量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012和2013年禁渔期和非禁渔期的平均投网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2014和2015年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禁渔期的作业时间利用率始终小于非禁渔期,但在研究期间两者差距逐渐减小;除2015年外,2012—2014年禁渔期的平均投网次数一直小于非禁渔期;禁渔期对自由鱼群的平均投网次数始终大于非禁渔期,且2015年差异最大。研究表明,中国船队可能正在通过主动调整捕捞努力量的投放策略以逐步适应FADs禁渔期措施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太平洋 金枪鱼围网渔业 人工集鱼装置 养护管理措施 捕捞努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太平洋人工集鱼装置禁渔期措施对中国大陆金枪鱼围网船队鲣产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何珊 王学昉 +2 位作者 戴小杰 Kindong R 许柳雄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11-616,共6页
为研究中西太平洋人工集鱼装置禁渔期措施对中国大陆金枪鱼围网船队鲣Katsuwonus pelamis产量特征的影响,通过收集2012—2015年中国大陆金枪鱼围网船队在中西太平洋的渔捞日志数据,对漂流人工集鱼装置(FADs)禁渔期和非禁渔期鲣的产量特... 为研究中西太平洋人工集鱼装置禁渔期措施对中国大陆金枪鱼围网船队鲣Katsuwonus pelamis产量特征的影响,通过收集2012—2015年中国大陆金枪鱼围网船队在中西太平洋的渔捞日志数据,对漂流人工集鱼装置(FADs)禁渔期和非禁渔期鲣的产量特征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2012—2015年鲣产量占总渔获量的比例均超过80%,并没有发生明显波动;鲣渔获产量比例在2015年的非禁渔期出现明显的下降;2012年以后,鲣的平均单船产量和平均网次产量均明显下降,这可能与禁渔期的延长有关;K-S检验结果显示,2012—2015年,禁渔期与非禁渔期鲣的平均单船产量和平均网次产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禁渔期结束后第一个月鲣的平均单船产量和平均网次产量均达到或接近全年最高水平。研究表明,中西太平洋海域FADs禁渔期的实施和延长会对中国大陆金枪鱼围网船队捕捞鲣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业界需提高针对自由鱼群的捕捞效率,以适应日益严格的养护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太平洋 金枪鱼围网 人工集鱼装置 产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集鱼装置对黄鳍金枪鱼生物学及其生态学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叶圣杰 朱国平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73-380,共8页
随着人工集鱼装置(FAD)在热带大洋海域的广泛使用,金枪鱼围网渔业产量大幅增加,但同时也造成了诸多生态影响。为了更好地了解人工集鱼装置对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生物学与生态学产生的影响,从人工集鱼装置下黄鳍金枪鱼的行为方式... 随着人工集鱼装置(FAD)在热带大洋海域的广泛使用,金枪鱼围网渔业产量大幅增加,但同时也造成了诸多生态影响。为了更好地了解人工集鱼装置对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生物学与生态学产生的影响,从人工集鱼装置下黄鳍金枪鱼的行为方式,生物学与生态学影响,以及全球针对人工集鱼装置的管理等方面,总结了近30年来国内外关于人工集鱼装置与黄鳍金枪鱼相互关系的研究成果。结果表明:人工集鱼装置的大规模使用可能会潜在地影响黄鳍金枪鱼原有的行为规律,但因标志、个体数量和试验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影响的程度和方式尚需进一步研究;人工集鱼装置会影响到黄鳍金枪鱼种群的健康与生长以及摄食习惯;一些新技术和手段(水下声学装置、标志放流、卫星定位等)的发展也促进了该领域的研究,但无法掌握鱼群较长时间内的行为规律,标志放流技术,尤其是档案式标志放流将成为将来研究的主要方式,同时应将研究重点从对单个人工集鱼装置的研究提升到对网络式分布的人工集鱼装置上,从而阐明人工集鱼装置是否会对黄鳍金枪鱼的行为产生交互影响,漂流人工集鱼装置的相关研究也应进一步加强;全球针对人工集鱼装置渔法的管理日趋严格,各区域性渔业管理组织和沿海国出台的相关措施也使得人工集鱼装置渔法的前景呈现较大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集鱼装置 黄鳍金枪鱼 行为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金枪鱼围网船队大眼金枪鱼渔获物的特征变化与人工集鱼装置禁渔期的关系 被引量:9
6
作者 何珊 王学昉 +1 位作者 戴小杰 许柳雄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0-116,共7页
研究了2012-2015年中国金枪鱼围网船队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渔获物的特征变化与人工集鱼装置(fish aggregation devices,FAD)禁渔期的关系,文章收集了2012-2015年中国大陆金枪鱼围网船队在中西太平洋的渔捞日志数据,对随附鱼群捕... 研究了2012-2015年中国金枪鱼围网船队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渔获物的特征变化与人工集鱼装置(fish aggregation devices,FAD)禁渔期的关系,文章收集了2012-2015年中国大陆金枪鱼围网船队在中西太平洋的渔捞日志数据,对随附鱼群捕捞努力量与小体大眼金枪鱼和大体大眼金枪鱼的船均产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1)从2013年开始,对随附鱼群投网的次数占总投网次数的比例有所降低,均不超过50%;2)K-S检验显示研究期内禁渔期前后的船均随附鱼群网次存在显著差异(P<0.05);3)2013-2015年大眼金枪鱼渔获量的平均水平明显低于2012年;4)从2013年开始,禁渔期结束后的第一个月(即11月)的船均产量都发生猛增;5)从捕捞努力量与渔获量的相关性结果看,不论是小体大眼金枪鱼还是全部大眼金枪鱼,2013年和2014年两者都呈现出显著的强正相关关系(P<0.05)。这些结果表明2012年以后中国船队对大眼金枪鱼幼鱼的兼捕水平有所下降,延长FAD禁渔期的管理措施对于保护大眼金枪鱼幼鱼在某些年份可能具有一定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眼金枪鱼 金枪鱼围网 漂流人工集鱼装置 随附鱼群 中西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太平洋海域中国大陆金枪鱼围网租赁渔船的作业特征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郭英聪 何珊 张禹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22年第2期94-101,共8页
远洋捕捞国渔船能够通过租用、租赁的方式悬挂其他国家或捕鱼实体的旗帜,从而成为租赁船。为探究中西太平洋海域中国大陆金枪鱼围网租赁渔船的作业特征,通过分析2013—2016年中国大陆金枪鱼围网船队在中西太平洋的渔捞日志数据,对研究... 远洋捕捞国渔船能够通过租用、租赁的方式悬挂其他国家或捕鱼实体的旗帜,从而成为租赁船。为探究中西太平洋海域中国大陆金枪鱼围网租赁渔船的作业特征,通过分析2013—2016年中国大陆金枪鱼围网船队在中西太平洋的渔捞日志数据,对研究期内各月份金枪鱼围网租赁船的数量、捕捞努力量及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等指标的时空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研究期内,从2014年开始租赁船的绝对船数和船队占比都处于持续上升的过程;2)同一年中禁渔期和非禁渔期之间船队捕捞努力量的比值逐渐减小,禁渔期内船均捕捞努力量总体增加;3)不论在禁渔期还是全年,中国渔船租赁后的CPUE平均水平高于无租赁船的2013年水平;4)研究期内,非禁渔期的渔场分布相对均衡,而禁渔期的渔场分布具有年际变化,2015年的渔场重心向西偏移。这些结果表明中国大陆从2014年开始通过将围网渔船租赁给太平洋岛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禁渔期对生产的影响。中国围网船队的发展模式仍需根据中西太平洋渔业委员会(Westernand Central Pacific Fisheries Commission,WCPFC)管理措施的变化作进一步的探索与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枪鱼围网 租赁船 人工集鱼装置禁渔期 中西太平洋 作业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金枪鱼围网渔业对鲸豚类误捕的影响分析
8
作者 路思琪 戴小杰 +1 位作者 高春霞 李俊谊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5-205,共11页
鲸豚类是中西部太平洋生态系统的顶级捕食者,近年来,金枪鱼围网渔业对鲸豚类的误捕是海洋哺乳动物保护中最令人关注的热点之一。为探讨自由鱼群和人工集鱼装置作业对鲸豚类误捕的影响,提出对鲸豚类保护的建议,笔者根据2016—2019年我国... 鲸豚类是中西部太平洋生态系统的顶级捕食者,近年来,金枪鱼围网渔业对鲸豚类的误捕是海洋哺乳动物保护中最令人关注的热点之一。为探讨自由鱼群和人工集鱼装置作业对鲸豚类误捕的影响,提出对鲸豚类保护的建议,笔者根据2016—2019年我国金枪鱼围网渔业在中西部太平洋海域(N 10°~S 13°,E 144°~W 149°)的生产数据,探讨自由鱼群和人工集鱼装置2种作业方式在不同区域、时间段、月份和年份下对鲸豚类误捕的影响。结果显示:中西部太平洋鲸豚类的误捕主要发生在基里巴斯专属经济区;不同时间段下,自由鱼群作业下误捕鲸豚类分布较平均,且差异不显著(P>0.05),人工集鱼装置作业下误捕鲸豚类主要集中在16:00—19:00,差异显著(P<0.05);1、7月和11月的鲸豚类误捕量较高,且自由鱼群和人工集鱼装置作业下不同月份鲸豚类误捕均差异不显著(P>0.05);自由鱼群和人工集鱼装置作业造成的鲸豚类平均死亡率分别为43.04%和33.33%,2种作业方式对鲸豚类死亡率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物种误捕死亡率受2种作业方式的影响存在差异性。本研究结果可为中西部太平洋鲸豚类养护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部太平洋 鲸豚类 人工集鱼装置 误捕 围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