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9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ice Analysis of Water Supply for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1
作者 QIU Zhong enProfessor, Design Institute, Changjiang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 Wuhan 430010, China Tan Chang liSenior Engineer, Design Institute, Changjiang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 Wuhan 430010, China ZHU Qin Engineer, Design Institute, Chan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29-32,共4页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water supply price of a hydraulic project include natural conditions and economic policies. This paper thoroughly demonstrates the water price of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from ...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water supply price of a hydraulic project include natural conditions and economic policies. This paper thoroughly demonstrates the water price of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from the viewpoint of economic policies. It is considered that if the project is assigned as a profitable one and built depending on commercial loan from bank completely or mostly, the water price will be too high to be undertaken by users,and if the project places the public good at first while considering the economic benefit, its investment mainly relies on the state (national or local governments) appropriation and self-raised funds and a little from the bank loan on favorable terms, the pric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satisfying the cost and reasonable profit will be relatively lower and can be undertaken by the users in the North China where water shortage is serious. The problem of higher water price of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to the north of the Yellow River can be tackled by taking measures such as "compensating agriculture by industry" according to foreign practical experiences and relevant sugges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ICE of water supply water PRICE estimation FUND RAISING schemes water TRANSFER cost Middle-Route Project of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erating Rule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Water Supply Reservoir Based on Learning Classifier System
2
作者 张先锋 王小林 +1 位作者 尹正杰 李惠强 《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2008年第3期275-284,共10页
An operating rule classification system based on learning classifier system (LCS), which learns through credit assignment (bucket brigade algorithm, BBA) and rule discovery (genetic algorithm, GA), is establishe... An operating rule classification system based on learning classifier system (LCS), which learns through credit assignment (bucket brigade algorithm, BBA) and rule discovery (genetic algorithm, GA), is established to extract water-supply reservoir operating rules. The proposed system acquires an online identification rate of 95% for training samples and an offline rate of 85% for testing samples in a case study. The performances of the rule classification system are discussed from the rationality of the obtained rules, the impact of training samples on rule extraction, and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rule classification system and the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LCS is feasible and effective for the system to obtain the reservoir supply operating ru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erating rules water supply Learning classifier system Genetic algorith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支架大功率供液系统的现状与智能化发展趋势 被引量:1
3
作者 赵继云 曹超 +4 位作者 王浩 泮延召 黄笛 韩静 苗运江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6-693,共18页
煤矿井下采煤工作面供液系统为液压支架提供高压大流量液压动力,其性能和可靠性是综采成套装备安全智能高效工作的关键。为进一步保障采煤工作面支护安全,保证液压支架跟机速度,总结供液系统发展现状、提炼智能供液关键技术需求和发展... 煤矿井下采煤工作面供液系统为液压支架提供高压大流量液压动力,其性能和可靠性是综采成套装备安全智能高效工作的关键。为进一步保障采煤工作面支护安全,保证液压支架跟机速度,总结供液系统发展现状、提炼智能供液关键技术需求和发展方向是实现大功率供液系统性能跃升的首要环节。以当前液压支架供液系统大功率化、智能化发展为背景,系统地归纳分析了液压支架大功率供液系统的构型和工作原理,论述并比较了多种泵控和阀控构型的稳压控制方法;着眼于大功率供液系统压力和流量连续控制需求,分析对比了相关研究中高压大流量高水基比例卸载阀和比例流量阀的先导驱动、结构原理、工作参数等方面的特点,指出了高压大流量高水基连续控制阀研发的重点难点;针对支撑按需供液精准控制的长管路动力传递环节建模和稳压控制方法,论述了液压支架长管路非恒定流动力学建模方法的现实意义,总结比较了面向液压支架周期复合动作的强时变供液系统稳压控制策略和方法;围绕系统安全可靠性保障需求,综述了包含监测和诊断的供液系统智能运维技术研究现状。聚焦综采工作面可靠高效应用需求和高水基液压系统智能化技术前沿,分析了限制供液系统控制性能突破的理论瓶颈,全面地总结了目前大功率供液系统关键技术研发的不足;论述了从元件和系统层面提升控制性能及其可靠性以支撑大功率液压支架供液系统智能化发展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液压支架供液系统的未来技术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支架 大功率 高水基 供液系统 稳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流域调水前后白洋淀淀区水资源短缺风险分析
4
作者 张金萍 苏少辉 左其亭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40,共9页
跨流域调水深刻改变了白洋淀淀区下垫面的供水条件,揭示淀区下垫面供水量与实际蒸散发量(ET_(a))的关系对于淀区用水安全和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基于Budyko理论的傅抱璞经验公式对白洋淀淀区的ET_(a)进行计算,然后运用Archimede... 跨流域调水深刻改变了白洋淀淀区下垫面的供水条件,揭示淀区下垫面供水量与实际蒸散发量(ET_(a))的关系对于淀区用水安全和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基于Budyko理论的傅抱璞经验公式对白洋淀淀区的ET_(a)进行计算,然后运用Archimedean Copula函数对淀区不同供水组合与ET_(a)的联合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跨流域调水前后白洋淀淀区多年平均ET_(a)分别为547.24、583.96 mm,且ET_(a)变化趋势与下垫面的供水变化趋势相同;不同Archimedean Copula函数均可较好地描述下垫面供水量与ET_(a)的相依关系和联合概率分布特性;同时段“P+R+Q与ET_(a)”与“P+R与ET_(a)”的联合概率相比下降了0.06,条件概率下降了0.04,条件重现期增加了6.67年,在二者均值所构建的联合分布中,联合概率下降了0.10,条件概率下降了0.26。以上结果表明,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以来,白洋淀淀区水资源短缺风险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洋淀淀区 实际蒸散发 供水量 COPULA函数 水资源短缺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O-GA模型的供水管网漏损预测研究
5
作者 彭燕莉 刘俊红 +2 位作者 陶修斌 覃佳肖 朱雅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129,共9页
准确、有效地定位供水管网中漏损位置,减少水资源浪费和降低检漏成本。基于EPANET软件构建供水管网水力模型,采用粒子群算法和遗传算法相结合方法对管网漏损预测模型进行优化求解、验证,以实现管网漏损定位和漏损程度判定;以西南地区某... 准确、有效地定位供水管网中漏损位置,减少水资源浪费和降低检漏成本。基于EPANET软件构建供水管网水力模型,采用粒子群算法和遗传算法相结合方法对管网漏损预测模型进行优化求解、验证,以实现管网漏损定位和漏损程度判定;以西南地区某城镇的供水管网为例,分别对单点和多点(2处及以上)漏损工况进行模拟评估。提出的供水管网漏损预测模型在单点漏损工况下,预测漏损量与实际漏损量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εmape小于3%,多点漏损量的εmape值均小于5.22%,且模拟定位节点与实际漏损点的拓扑距离绝大部分稳定在2以内。基于PSO-GA的漏损预测模型可有效地实现漏损定位与漏损程度的同步检测,并识别出多个近似节点,为检漏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水管网 PSO-GA算法 漏损定位 EPAN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再生水利用分析及政策建议
6
作者 蒋云钟 何凡 +1 位作者 姜珊 王丽珍 《水利发展研究》 2025年第1期86-93,共8页
再生水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水环境保护,增强水资源保障能力的重要举措。文章研究了再生水作为重要水资源的优势,包括经济成本可控、水源稳定、水质按需定制及对水生态健康的积极影响。通过借鉴美国、欧盟、日本、新加坡及以色列... 再生水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水环境保护,增强水资源保障能力的重要举措。文章研究了再生水作为重要水资源的优势,包括经济成本可控、水源稳定、水质按需定制及对水生态健康的积极影响。通过借鉴美国、欧盟、日本、新加坡及以色列的成功经验,以及分析我国再生水利用典型案例,指出高标准的污水处理、严格的立法和执法、合理的运行机制及纳入水资源管理系统是再生水推广利用的关键。基于分析我国再生水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组织编制再生水利用专项规划、加大再生水建设投资力度、全面构建再生水配额制度、健全再生水利用技术规范与标准的政策建议,以期推动再生水高效利用,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需矛盾 再生水利用 水资源管理 污水处理 节水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湖盆转换面与规模圈闭发育特征
7
作者 杨占龙 李相博 +1 位作者 沙雪梅 郝彬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37,共12页
通过对陆相湖盆填充的控制因素分析,并对不同阶段湖盆填充特征及演化过程的研究,梳理了转换面类型及其与规模圈闭的发育关系,明确了有利勘探领域。研究结果表明:①在构造活动与气候变化双重因素控制下,根据潜在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水供... 通过对陆相湖盆填充的控制因素分析,并对不同阶段湖盆填充特征及演化过程的研究,梳理了转换面类型及其与规模圈闭的发育关系,明确了有利勘探领域。研究结果表明:①在构造活动与气候变化双重因素控制下,根据潜在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水供给的相对平衡关系,湖盆可划分为过填充、平衡填充与欠填充3种类型,各类湖盆具有典型的生储盖组合特征。②陆相湖盆主要发育以下几种类型的转换面:在构造活动性质变化下形成的以不整合面为代表的构造转换面、沉积环境与沉积体系变化导致岩性差异为主的沉积转换面、不同层系生物群种属和丰度变化形成的生物转换面及湖盆水化学性质差异形成的地球化学转换面等。各类转换面之间具有一定依附隶属关系,构造转换面必然是沉积、生物与地球化学转换面;生物、地球化学转换面往往对应一定级别的沉积转换面,甚至是构造转换面,但沉积转换面并不一定是生物和地球化学转换面。③构造转换面主要反映不同湖盆填充阶段构造、地层规模圈闭的发育特征;沉积转换面控制的岩性、成岩及物性等圈闭主要反映单一湖盆填充阶段规模圈闭的发育特征;生物与地球化学转换面主要通过控制湖盆烃源岩的发育背景及其特征来影响湖盆内规模圈闭的发育。④发育不同类型规模圈闭的近岸水下扇、异重流、重力流等沉积体系为陆相湖盆的有利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转换面 沉积转换面 地球化学转换面 规模圈闭 构造活动 气候变化 可容纳空间 沉积物+水供给 陆相湖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电源并联方案研究
8
作者 章小卫 苏星宇 +1 位作者 周京华 孟祥飞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3-362,共10页
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进行电解水制氢是实现可再生能源的100%消纳和氢气全绿制取的重要途经。作为衔接可再生能源发电母线和质子交换膜电解槽的中间环节,单个制氢电源功率等级低,不能满足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消纳和大功率制氢,因此需采用制... 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进行电解水制氢是实现可再生能源的100%消纳和氢气全绿制取的重要途经。作为衔接可再生能源发电母线和质子交换膜电解槽的中间环节,单个制氢电源功率等级低,不能满足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消纳和大功率制氢,因此需采用制氢电源的模块化并联方法,但模块化并联时存在模块间不均流问题。针对多个制氢电源并联时的不均流问题,提出基于三相交错并联LLC结构的制氢电源并联方案。首先,推导了多个制氢电源并联等效电路,从阻抗角度入手,得到模块间谐振参数差异是不均流的主要原因。然后,利用虚拟阻抗调整等效阻抗,从而实现模块间均流。最后,搭建仿真模型和一台两个6 kW模块化实验样机,验证了所提并联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发电 电解水制氢 制氢电源并联方案 谐振参数差异 虚拟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岸过滤在我国农村供水的未来应用展望
9
作者 李孜瑞 毛德发 +1 位作者 付昆明 李连香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154,共6页
农村地区的生活饮用水安全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近年来,农村地区的供水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升,水质也得到明显改善。然而,部分农村地区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现仍面临着水处理设施落后、处理效率不高等问题。为提升农村供水水质总体保障... 农村地区的生活饮用水安全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近年来,农村地区的供水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升,水质也得到明显改善。然而,部分农村地区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现仍面临着水处理设施落后、处理效率不高等问题。为提升农村供水水质总体保障水平,从取水源头着手,探索改善水质的解决方案,提出采用河岸过滤技术作为一种可以进行预处理的源头取水方式,缓解后续水处理环节的压力。河岸过滤是指通过在河流或湖泊周边取水,地表水在穿过含水层介质并与地下水混合的过程中,受到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既可以净化水质,也可以补充地下水的一种饮用水生产方法。通过对河岸过滤技术的原理和污染物去除机制的深入分析,探讨该技术在我国农村供水领域应用所面临的前景和挑战。河岸过滤技术不仅可以显著降低水源水的浊度,减少有害微生物的含量,还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对NH4+-N和新污染物也有一定程度的控制作用,这在提升农村供水水质方面表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目前河岸过滤在实际应用中还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长期运行可能会导致滤层的堵塞,或者也有可能受到极端水文条件的影响,降低其过滤效果等。尽管如此,河岸过滤技术作为一种经济、可行的供水预处理工艺,在提升水处理效率、扩大常规水处理工艺应用范围以及降低消毒副产物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应用前景。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推广,河岸过滤技术有望为解决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问题开辟新的道路,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健康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过滤 农村供水 水质改善 预处理 饮用水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交叉算子改进NSGA-Ⅱ算法的董铺—大房郢水库优化调度研究
10
作者 陈虎 郭园 +4 位作者 祝雪萍 霍云超 刘晓东 高学睿 牛鑫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7-201,共5页
以安徽省董铺—大房郢水库为例,以水库缺水率最小和补水量最少为最优准则,考虑董铺—大房郢水库水源连通工程水量补偿式调节和接受上游淠河灌区水库群补水的特殊机制,构建董铺—大房郢水库双目标优化供水调度模型,并采用基于混合交叉算... 以安徽省董铺—大房郢水库为例,以水库缺水率最小和补水量最少为最优准则,考虑董铺—大房郢水库水源连通工程水量补偿式调节和接受上游淠河灌区水库群补水的特殊机制,构建董铺—大房郢水库双目标优化供水调度模型,并采用基于混合交叉算子改进的NSGA-Ⅱ算法求解模型。结果表明,算数交叉算子(ACO)混合模拟二进制交叉算子(SBX)的收敛时间较单一SBX算子缩短11.48%,较单一ACO算子缩短2.58%;其中混合算子SBX-ACO求得的解集质量更好,对应评价指标世代距离(GD)值(8.13×10^(-4))、反世代距离(IGD)值(3.1×10^(-4))为所有计算方案中最小。优化调度模型求解的供水方案中两库补水量比不优化条件下的补水量减少11.5%。在计算效率及解集质量上综合验证了所提出的改进算法的有效性,同时为区域水资源优化调度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NSGA-Ⅱ 混合交叉算子 优化供水调度 IGD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供应强度与氮素形态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11
作者 庄旭龙 李龙骧 +2 位作者 王蔚然 魏文良 刘树堂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120,共7页
水分供应强度与氮素形态对玉米生长指标和根系特征的交互影响对玉米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设置3个水分供应强度,分别为水分供应充足(W1)、水分轻度胁迫(W2)、水分中度胁迫(W3),即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80%... 水分供应强度与氮素形态对玉米生长指标和根系特征的交互影响对玉米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设置3个水分供应强度,分别为水分供应充足(W1)、水分轻度胁迫(W2)、水分中度胁迫(W3),即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80%~85%、65%~70%、50%~55%;2种氮素形态,分别为铵态氮(N1)和硝态氮(N2),共6个组合处理,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水肥组合处理对玉米株高、叶面积、根系特征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1W1处理的玉米株高、叶面积、根体积、根长、根系总吸收面积、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地上部与根系生物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为最大,N1较N2处理组以上各指标均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29.48%、127.18%、144.29%、70.23%、187.93%、171.01%、180.82%、39.48%和200.41%;W1处理较W2和W3处理的玉米株高分别增加13.49%和39.87%,叶面积分别增加52.09%和63.87%,根体积分别增加71.36%和65.33%,根长分别增加71.86%和50.67%,根系总吸收面积分别增加64.41%和60.34%,活跃吸收面积分别增加65.76%和71.72%,地上部生物量分别增加58.70%和63.15%,根系生物量分别增加32.13%和29.62%,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129.19%和30.18%。同时,研究发现施用铵态氮条件下,W2、W3处理较W1显著降低了玉米生物量与水分利用效率,而在施用硝态氮条件下,3种水分供应强度间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N1W1处理最有利于促进玉米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铵态氮优于硝态氮,而施用硝态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分胁迫对玉米生长发育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供应 氮素形态 玉米 植株生长 根系特性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质砂岩地质下双线供水管道力学特性研究
12
作者 夏进喜 聂俊坤 +3 位作者 陈连映 马文涛 徐存东 韩文浩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9-226,共8页
粉质砂岩材质较为软弱,容易导致运行期双线管道出现破坏。为探究填筑厚度及内水压力对供水管道稳定性的影响,选取太阳山供水工程典型管道断面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仿真法,建立“双线管道-人工填土-地基”为一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不... 粉质砂岩材质较为软弱,容易导致运行期双线管道出现破坏。为探究填筑厚度及内水压力对供水管道稳定性的影响,选取太阳山供水工程典型管道断面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仿真法,建立“双线管道-人工填土-地基”为一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不同单层填筑厚度、内水压力对双线管道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体填筑次数的增加和单层填筑厚度的增加,双线管道竖向位移逐渐增加,最大值为12.24 mm;单层填筑厚度增大,双线管道竖向位移增加速率较大;随着土体填筑次数的增加,双线管道拉、压应力均逐渐增大,最大值分别为0.148、0.568 MPa,土体填筑次数相同时,管片拉、压应力均随着单层填筑厚度增大而增加;内水压力为0.6 MPa时,左右线管道内、外侧环向变形、拉、压应力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外侧应力小于内侧应力,其中拉应力分别减小了25%、20.1%,压应力分别减小了16%、18.2%;在土压力+内水压力共同作用下,内水压力增加,双线管道变形、压应力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拉应力逐渐增加。研究成果可为类似供水管道工程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水管道 数值模拟 填筑厚度 内水压力 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江流域高质量供水优化配置方案研究
13
作者 李泽君 李臻 +1 位作者 魏琳 刘志敏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5-122,共8页
针对粤港澳大湾区高度依赖的河道型水源存在多源复杂水质风险的现实情况,研究大湾区重要水源地——东江流域高质量供水优化配置方案十分必要。通过分析流域潜在高质量用水需求,提出以新丰江、白盆珠等水库优质水源置换下游地市部分现有... 针对粤港澳大湾区高度依赖的河道型水源存在多源复杂水质风险的现实情况,研究大湾区重要水源地——东江流域高质量供水优化配置方案十分必要。通过分析流域潜在高质量用水需求,提出以新丰江、白盆珠等水库优质水源置换下游地市部分现有河道型水源的供水方案,并在构建流域水量调节计算模型的基础上,开展库区引水和释放压咸流量等不同配置方案的分析论证。研究结果表明:东江流域现状工程体系可基本满足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但直接从新丰江、白盆珠等水库引水会造成下游特枯来水年份河道内生态流量和河道外供水破坏;减少下游压咸流量后可增加库区引水量,且从保证率角度来看对下游生态和供水影响较小,但从库区引水会导致下游河道断面流量的整体性下降,同时也会加大特枯来水时段的缺水程度。研究成果可为优化东江流域供水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配置 优质供水 水源置换 东江流域 粤港澳大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工程供水成本核算研究
14
作者 周晨露 周冰逸 +2 位作者 方国华 李鑫 曾辕 《江苏水利》 2025年第1期1-5,共5页
围绕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工程,基于规划与实际调水量、淮水利用比例、泵站开机等基本情况,探讨工程最新成本构成与核算方法,核算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工程供水成本。通过分析各项费用、各个区段在单方水总成本中的占比,明晰供水成本结构特... 围绕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工程,基于规划与实际调水量、淮水利用比例、泵站开机等基本情况,探讨工程最新成本构成与核算方法,核算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工程供水成本。通过分析各项费用、各个区段在单方水总成本中的占比,明晰供水成本结构特征,并对最易影响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变化的费用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为相关供水成本体系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东线 江苏段 供水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供用水特征及驱动因素
15
作者 闫月生 杨晓静 +1 位作者 付平凡 李占玲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6-133,共8页
供用水结构可以反映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程度,研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受水区供用水特征和驱动因素对受水区水资源合理配置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受水区12个城市2003~2022年的... 供用水结构可以反映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程度,研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受水区供用水特征和驱动因素对受水区水资源合理配置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受水区12个城市2003~2022年的供用水数据,采用M-K检验法、信息熵原理和灰色关联理论,分析了研究区供用水结构变化趋势、用水结构均衡度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在95%置信水平下,受水区地表水源、地下水源以及其他水源供水分别呈现显著上升、显著下降以及显著上升趋势;农业、工业用水均呈不显著下降趋势,而城乡生活环境综合用水则呈显著上升趋势。②12个城市中用水结构信息熵值均值最大的是许昌市和漯河市,均达1.06,用水结构最为均衡;信息熵值增长最快的是鹤壁市,增幅16.4%,减小最快的是郑州市,降幅达34.4%。③在16个用水结构驱动因子中,粮食产量、年降水量、规模以上企业个数3个指标与对应部门用水量的灰色关联度均增大到0.65~1之间,达到高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用水特征 M-K检验 信息熵 灰色关联度 驱动因素 南水北调中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档案馆建设对邻近既有供水隧洞安全影响分析
16
作者 李远辉 陈小丹 +2 位作者 朱思军 罗国飞 关钊 《广东水利水电》 2025年第1期52-57,共6页
为分析某档案馆建设及运行对邻近既有供水隧洞安全的影响,采用MIDAS GTS构建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分析,模拟了档案馆从施工到运行的全过程对邻近既有供水隧洞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项目施工及运行过程中,对既有供水隧洞在各方向上的位移... 为分析某档案馆建设及运行对邻近既有供水隧洞安全的影响,采用MIDAS GTS构建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分析,模拟了档案馆从施工到运行的全过程对邻近既有供水隧洞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项目施工及运行过程中,对既有供水隧洞在各方向上的位移量均小于规范允许值,满足安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支护 供水隧洞 有限元 安全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确定来水条件下跨行业水权交易的合作博弈模型研究
17
作者 姜峰 徐斌 +3 位作者 芦璐 孟静 李江缘 李泽坤 《水力发电》 2025年第4期84-90,共7页
针对政府-农业用水户-企业多主体参与下的水权交易问题,考虑来水不确定性对可交易水量、转让方效益、受让方效益等多方面的影响,以合作博弈理论为基础,构建不确定来水条件下跨行业水权交易的合作博弈模型,建立了根据来水丰枯年型可变价... 针对政府-农业用水户-企业多主体参与下的水权交易问题,考虑来水不确定性对可交易水量、转让方效益、受让方效益等多方面的影响,以合作博弈理论为基础,构建不确定来水条件下跨行业水权交易的合作博弈模型,建立了根据来水丰枯年型可变价格、可变水量以及统一价格、统一水量的2种交易模式。以台儿庄区农业与其他行业之间跨行业水权交易为例开展研究,分析了来水年型、议价能力对水权交易价格、交易水量以及主体收益的影响。研究成果表明:考虑不同来水年型确定可变水权交易水量及价格的交易模式所得的期望收益要高于确定统一交易水量及水价的模式所得的期望收益;议价能力对水权交易价格、主体各自收益以及整体综合收益的影响显著,且受到交易水量的影响,相较于枯水年,议价能力在丰水年水权交易中发挥的作用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权交易 来水不确定性 合作博弈 跨行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滤膜技术在连樟村农村供水中试点应用
18
作者 罗顺杰 李兆恒 +1 位作者 李志军 孙佳佳 《广东水利水电》 2025年第2期88-92,共5页
超滤膜技术是目前农村供水净化领域中使用最广的先进技术之一,可一定程度上保证农村供水安全。该文综合概述了超滤膜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研究现状,并基于超滤膜净水技术在连樟村的试点,综合评价了该技术在连樟村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和管理... 超滤膜技术是目前农村供水净化领域中使用最广的先进技术之一,可一定程度上保证农村供水安全。该文综合概述了超滤膜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研究现状,并基于超滤膜净水技术在连樟村的试点,综合评价了该技术在连樟村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和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可为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提供新思路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供水 超滤膜技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饮用水处理的高脱盐率商品纳滤膜性能试验
19
作者 章中 段冬 +1 位作者 刘彦伶 夏圣骥 《净水技术》 2025年第1期55-64,73,共11页
【目的】在我国北方部分城市,市政饮用水水源由南水北调水和本地水源组成,两者水质存在显著差异,市政供水面临“同城不同质”的问题。【方法】该试验针对此问题研究了6种用于北方部分地区原水处理的高脱盐率商品纳滤膜的性能。试验对6... 【目的】在我国北方部分城市,市政饮用水水源由南水北调水和本地水源组成,两者水质存在显著差异,市政供水面临“同城不同质”的问题。【方法】该试验针对此问题研究了6种用于北方部分地区原水处理的高脱盐率商品纳滤膜的性能。试验对6种纳滤膜的各种理化性质,包括表面形貌、官能团、元素组成、粗糙度、亲疏水性、表面电性一一进行了详细的表征与研究;同时还通过膜过滤试验探究了6种纳滤膜的过滤性能,具体包括膜的纯水渗透性能、对有机物和无机盐的截留性能以及模拟原水过滤条件下的性能表现。【结果】结果表明:6种纳滤膜的纯水渗透系数在12~16 L/(m^(2)·h·bar)(1 bar=0.1 MPa)渗透性能主要受到膜表面粗糙度、亲水性、孔径分布等的影响;全芳香族聚酰胺纳滤膜对于各种无机盐的截留率都在90%以上,半芳香族聚酰胺纳滤膜对氯化钠有约40%的截留率,对其他无机盐的截留率也在90%以上。所选6种纳滤膜对于有机物截留率均在70%以上,对于硬度截留率均在90%以上,但由于膜孔径、膜表面电荷等的差别,对硫酸盐和氯化物的截留率表现出差异,更致密的活性层和较高的膜负电荷能使膜对氯化物的截留率达到要求。【结论】较高的粗糙度、较低的交联度、较强的亲水性有利于提升全芳香族聚酰胺纳滤膜的透水性;较小且分布集中的膜孔径有利于纳滤膜对硬度和硫酸盐的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供水 纳滤 高硬度水 无机盐 截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raphSAGE的供水管网压力监测点布置优化
20
作者 李维轲 蒋白懿 +1 位作者 牟天蔚 张蕊 《山西建筑》 2025年第7期100-104,共5页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GraphSAGE算法的供水管网压力监测点布置优化方法,利用GraphSAGE算法对管网节点进行特征表示,以准确提取节点间的拓扑关系及其属性特征,结合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Ⅱ(NSGA-Ⅱ),以优化未监测节点数量和布置成本为目标,...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GraphSAGE算法的供水管网压力监测点布置优化方法,利用GraphSAGE算法对管网节点进行特征表示,以准确提取节点间的拓扑关系及其属性特征,结合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Ⅱ(NSGA-Ⅱ),以优化未监测节点数量和布置成本为目标,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确定监测点的最优布置方案。以Q市某供水区域为例进行验证,经过优化后,所得到的多个方案相比经验法布置的原始方案,在总成本和未监测节点数量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改进,不仅有效降低了布置成本,还显著提高了监测区域的覆盖度。研究结果为供水管网监测系统的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水管网 GraphSAGE NSGA-Ⅱ 节点重要性评估 压力监测点 布置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