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铁隧道涌水涌砂灾害特征及灾变模式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郑顺华 王迎超 +3 位作者 陈帆 张政 李青理 冯子豪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166,共15页
为了探究地铁施工阶段隧道涌水涌砂灾害特征及灾变模式,统计中国2002—2019年的典型地铁隧道涌水涌砂灾害案例,从灾害发生特征、孕灾环境、致灾因素等方面分析灾害特征.结合灾害源的赋存环境、成因和形态以及工程条件,将地铁隧道涌水涌... 为了探究地铁施工阶段隧道涌水涌砂灾害特征及灾变模式,统计中国2002—2019年的典型地铁隧道涌水涌砂灾害案例,从灾害发生特征、孕灾环境、致灾因素等方面分析灾害特征.结合灾害源的赋存环境、成因和形态以及工程条件,将地铁隧道涌水涌砂致灾构造划分为3类(12型),即大型不良地质体(断层及软弱破碎区型、岩溶及地下河型、层间裂隙带型、风化深槽型、侵入岩脉型、水下含水砂层型)、含水砂层和软土地层(上覆/侵入软土型、上软下硬复合地层型、富水砂层型、空洞/水囊及淤泥型)、人工地下富水空间(地下输水管线型、充水废弃矿巷及防空洞型).基于土体失稳破坏力学特性,提出3种典型土质围岩地铁隧道涌水涌砂灾变模式,即滑移失效型、破断失效型、渗透失效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涌水涌砂 灾害特征 致灾构造 灾变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高海拔超长公路隧道建设关键技术——以天山胜利隧道为例
2
作者 彭文波 高翔 +2 位作者 刘继国 郑聪 蹇宜霖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27-1040,I0005-I0018,共28页
在建乌鲁木齐至尉犁高速公路天山胜利隧道全长22.1 km,是世界最长的高速公路隧道。该隧道自南向北穿越天山山脉,建设面临复杂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恶劣的高寒高海拔环境、高地震烈度及严格的环保要求,且国内外尚无20公里级高速公... 在建乌鲁木齐至尉犁高速公路天山胜利隧道全长22.1 km,是世界最长的高速公路隧道。该隧道自南向北穿越天山山脉,建设面临复杂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恶劣的高寒高海拔环境、高地震烈度及严格的环保要求,且国内外尚无20公里级高速公路隧道建设案例,隧道结构安全和运营安全面对诸多技术难题。结合隧道特征、建设环境及水文地质条件,开展隧道长距离水平定向钻勘探、总体方案比选、压注工法双模式TBM设计、活动性断层抗震设计、防灾救援和健康运维等重大工程方案研究。勘探方面,采用机载三维激光扫描测量、高精度遥感、长距离水平定向钻勘测技术快速精确获取地质参数、缩短勘测周期;设计方面,采用双行车隧道+服务隧道总体设计方案、压注工法双模式TBM设计方案提升隧道施工运营安全、缩短施工工期,采用活动性断层结构抗震设计方案、洞内消防水池设计方案提升隧道结构韧性;运维方面,采用隧道智慧防灾救援和健康运维方案、光环境品质提升技术,提高隧道运营安全及品质,实现秒级报警,即时响应,5 min应急值班室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快速救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胜利隧道 抗震设计 水平定向钻 压注工法双模式TBM 防灾救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顶板多种灾害发生机理与协同防治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郑凯歌 张俭 +2 位作者 孙四清 陈冬冬 王泽阳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35,共12页
【目的】基于我国煤层多期沉积−构造演化形成的煤与瓦斯突出、突水、冲击地压等多灾害共生环境,针对深部开采条件下高地应力-高水压-强采动耦合诱发的顶板多灾害链式演化难题,系统开展了煤层顶板多动力灾害耦合机制与协同防治技术研究... 【目的】基于我国煤层多期沉积−构造演化形成的煤与瓦斯突出、突水、冲击地压等多灾害共生环境,针对深部开采条件下高地应力-高水压-强采动耦合诱发的顶板多灾害链式演化难题,系统开展了煤层顶板多动力灾害耦合机制与协同防治技术研究。【方法】通过区域构造特征分析与赋煤构造单元划分,综合运用地质力学分析、灾害演化分析及技术模式构建等方法,系统揭示了煤层顶板多动力灾害的耦合作用机制,创新构建多灾害协同防控技术体系。【结果和结论】(1)随着开采深度增加,顶板灾害由单一模式向瓦斯-冲击地压-水害复合模式转变,深部“三高一扰动”环境通过应力重分布-裂隙扩展-能量积聚的链式作用,诱发冲击启动、水气互馈等灾害耦合效应;(2)突破传统冲击-瓦斯二元耦合研究框架,系统建立了包含巨厚含水层致冲、离层水-厚硬顶板联动等多灾害耦合模型,阐明了采动裂隙网络贯通诱发气液运移-能量释放的跨灾耦合机理;(3)创新提出“分源辨识-分类调控-协同防治”的技术路径,研发形成包含定向长钻孔分段压裂、地面L型井群组改造等关键技术的“井上下联动、区域局部协同”五种防控模式。该成果为破解深部开采多灾种协同防控难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板灾害 耦合效应 协同防控 跨灾耦合 防控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雨洪模型应用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葛云鹏 施益军 +3 位作者 徐丽华 冯矛 翟炜 汤俊卿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2-138,共7页
尽管城市雨洪模型在防洪减灾领域研究成果丰硕,但少有研究从模型的应用需求视角进行总结。该文基于灾害风险全生命周期视角,详细梳理了雨洪模型在灾前预防、灾时响应、灾后恢复三大阶段六类应用场景中的研究内容、重点和方法,并归纳了... 尽管城市雨洪模型在防洪减灾领域研究成果丰硕,但少有研究从模型的应用需求视角进行总结。该文基于灾害风险全生命周期视角,详细梳理了雨洪模型在灾前预防、灾时响应、灾后恢复三大阶段六类应用场景中的研究内容、重点和方法,并归纳了模型在各应用场景中的差异和内在联系。虽然不同应用场景对于数据和模型功能的需求各异,但雨洪模型在三个阶段的应用呈现出风险认知的连续递进性和治理措施的紧密衔接性。最后,文章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包括完善基础数据库、推动模型耦合与集成化、促进跨学科融合及各应用场景协同合作,以期为城市防洪减灾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雨洪模型 城市洪涝 防洪减灾 应用场景 技术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降雨过程识别的山洪灾害动态预警模式 被引量:2
5
作者 原文林 景博慧 +3 位作者 唐彦杰 张帅虎 郭进军 胡少伟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2-36,共5页
针对传统设计雨型忽略降雨的随机性和多样性导致的山洪灾害预警“空报”、“漏报”问题,提出了基于降雨过程识别的山洪灾害动态预警模式。首先,利用WRF模式进行降雨总量预报,并通过k-means聚类分析方法构建特征雨型库,以“形相似”、“... 针对传统设计雨型忽略降雨的随机性和多样性导致的山洪灾害预警“空报”、“漏报”问题,提出了基于降雨过程识别的山洪灾害动态预警模式。首先,利用WRF模式进行降雨总量预报,并通过k-means聚类分析方法构建特征雨型库,以“形相似”、“量相似”为基础设置相似度公式,实现在降雨信息不完备条件下对降雨过程的动态识别;其次构建中小流域HEC-HMS模型,基于识别的模拟降雨过程进行降雨-径流过程模拟,由防灾对象控制断面成灾流量与模拟洪峰对比发布山洪灾害动态预警。以我国北方新县小流域为例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识别的模拟降雨过程更贴合实际降雨,并且随着信息完备程度增加,在第3时段NSE系数已超0.8,提高了预警精度,有效缓解了“空报”、“漏报”问题;同时该预警模式在降雨结束前2 h发布预警相较于传统预警模式延长了预见期,为山丘区流域山洪灾害防灾救灾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洪灾害 雨型 降雨识别 HEC-HMS模型 动态预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黄土高原典型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成灾模式研究——以榆林市榆阳区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凯 王新刚 +3 位作者 张培栋 曹宏远 薛晨 辜超颖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8-112,共15页
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区内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随着极端降雨频发、人类工程活动剧烈等因素的影响,区内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发育类型有了新的变化。在充分结合已有资料的基础上,以陕北榆林市榆阳区为例开展了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和... 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区内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随着极端降雨频发、人类工程活动剧烈等因素的影响,区内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发育类型有了新的变化。在充分结合已有资料的基础上,以陕北榆林市榆阳区为例开展了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区内的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崩塌和地面塌陷,并发育黄土崩塌-泥流灾害链和采动型塌-滑灾害链。滑坡可分为黄土滑坡、黄土-红层滑坡、黄土-基岩滑坡和岩质滑坡,其中黄土滑坡诱发因素主要有降雨、开挖和河流侧蚀等,不同诱发因素下滑坡成灾模式不尽相同。区内发育的崩塌包括黄土崩塌和岩质崩塌,黄土崩塌成灾模式包括滑移式和倾倒式,岩质崩塌成灾模式为崩落式。区内煤矿开采频繁导致地面塌陷,形成了地面裂缝、塌陷错台、塌陷槽和塌陷坑频发等现象。最后,分析了区域内新出现的黄土崩塌-泥流灾害链和采动型塌-滑灾害链的形成机理。研究成果可为黄土高原地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保障重大工程安全与长期服役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地质灾害 灾害链 发育特征 成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孕灾环境下隧道进口斜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徐正宣 林之恒 +3 位作者 刘云鹏 聂晓芳 任利 张志龙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8-1077,1085,共11页
高地震烈度、高地应力、高陡、高寒等复杂孕灾环境下的隧道洞口斜坡,在降雨、强震或人类强烈工程活动影响下,极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为探究复杂孕灾环境下隧道进口斜坡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以我国西南某加日山隧道... 高地震烈度、高地应力、高陡、高寒等复杂孕灾环境下的隧道洞口斜坡,在降雨、强震或人类强烈工程活动影响下,极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为探究复杂孕灾环境下隧道进口斜坡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以我国西南某加日山隧道为依托,通过无人机摄影、槽探、室内实验及洞探原位测试等“天空地”一体化勘察技术,实现斜坡工程地质信息精细获取,系统揭示斜坡典型破坏特征,讨论斜坡2种破坏成因与演化模式,在此基础上,利用极限平衡法与三维数值模拟方法,量化分析不同工况下的斜坡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加日山隧道进口斜坡在自然工况、暴雨工况、地震工况3种工况下稳定性系数均大于1.15,斜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仅后缘表部存在局部变形失稳的可能,成果可为类似隧道的选线规划以及建设运营安全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灾环境 斜坡变形 演化模式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学科视角下的综合灾害风险防范凝聚力模式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2
8
作者 孔锋 康欣蕊 王一飞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综合灾害风险防范凝聚力模式是凝聚力在应急管理领域的应用,在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强对综合灾害风险防范凝聚力模式的研究既是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需求,也是总结和优化中国综合减灾模式的需求。该文综述了不同... 综合灾害风险防范凝聚力模式是凝聚力在应急管理领域的应用,在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强对综合灾害风险防范凝聚力模式的研究既是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需求,也是总结和优化中国综合减灾模式的需求。该文综述了不同领域凝聚力的研究特征,梳理了不同领域凝聚力的作用机制和逻辑关系,阐述了综合灾害风险防范凝聚力运作的中国实践。研究发现:①综合灾害风险防范凝聚力模式运行受到灾害经济学、政府治理体制机制和社会网络的影响。②综合灾害风险防范凝聚力模式与灾害韧性和应急管理能力在主体特征、运作逻辑和灾前、灾中、灾后三阶段的任务有明显区别。③综合灾害风险防范凝聚力模式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多元主体的利益取向、主体特征及其之间的关系和规章制度的完善程度等。提高综合灾害风险防范凝聚力模式运作效率的路径包括增加多元主体参与渠道和完善非政府主体参与的奖励机制、提高资源分配公平度、适当放权和完善监督机制、加强防灾减灾常态化建设、推动综合减灾的“举民体制”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灾害风险防范 凝聚力模式 防灾减灾 气候变化 复杂灾害 自然灾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典型丘陵沟壑区的滑坡灾损土地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朱牛 刘桦 +4 位作者 王金牛 宿星 石凝 罗栋梁 盖艾鸿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06-1323,共18页
我国是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滑坡是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之一。陇中黄土丘陵区地处黄土高原西段的黄河流域上游,一直以来是滑坡事件的高发区,因其突发性造成的次生灾害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较大隐患。近年来随着社会防治力度与投... 我国是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滑坡是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之一。陇中黄土丘陵区地处黄土高原西段的黄河流域上游,一直以来是滑坡事件的高发区,因其突发性造成的次生灾害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较大隐患。近年来随着社会防治力度与投入加大,该区域有关滑坡的理论研究和技术修复手段有了较为全面的提升,特别在生态修复研究与实践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该区域现有的针对性研究方法与灾损土地的修复手段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不足。因此,本文就陇中黄土丘陵区滑坡的影响因素和现有修复模式进行综述,首先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手段图示研究区域的环境概况,进而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系统概括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内容,并就目前滑坡灾损土地修复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关解决办法,以期能够全面阐述滑坡灾损治理的必要性,为未来滑坡治理梳理潜在的研究方向,促进滑坡治理更好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中地区 黄土丘陵 地质灾害 修复模式 人类活动 文献计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案例支持下城市灾害风险应对的大数据治理模式分析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昭阁 李向阳 +1 位作者 乔立民 吴冲 《情报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2-684,共13页
在城市灾害风险应对(disaster risk response,DRR)领域,大数据应用通常存在数据不平衡、共享不充分、精准智能化水平低等多方面问题,大数据治理模式的构建完善急需相关知识支持,却面临场景复杂性与碎片化知识分布带来的知识困境。本文... 在城市灾害风险应对(disaster risk response,DRR)领域,大数据应用通常存在数据不平衡、共享不充分、精准智能化水平低等多方面问题,大数据治理模式的构建完善急需相关知识支持,却面临场景复杂性与碎片化知识分布带来的知识困境。本文从最佳实践理论视角出发,考虑对历史案例的知识学习,提出一种基于案例借鉴的DRR大数据治理模式分析方法。基于案例方法的核心是通过场景相似度匹配,检索传递可用于目标场景的治理模式,构建可用模式集;面向检索获得的可用模式,结合模式应用的效果数据进行模式应用问题诊断与治理模式约简,再从管理复杂性与实现成本角度完成多案例模式整合,由此生成能够有效解决现实大数据应用问题的优质模式。最后,通过河南省濮阳市的城市社区防火用例分析本文方法的合理性。用例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精准传递与运用历史经验,有利于整合碎片化知识、解决复杂场景下的知识匮乏问题,不断提升DRR领域的大数据应用与治理模式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风险应对 大数据治理模式分析 知识学习 场景复杂性 案例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国产高分三号星座的洪涝灾害应急监测模式研究——以洞庭湖区团洲垸溃口险情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喆 向大享 +2 位作者 姜莹 程学军 李经纬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9-195,201,共8页
针对如何在应急条件下开展快速有效的洪涝灾情动态监测预警评估,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序国产高分三号星座数据的洪涝灾害应急监测模式,探索汛期洪涝溃堤灾前预警、灾中动态监测、灾后损失评估的监测方法和处理流程。基于该工作模式,针对2024... 针对如何在应急条件下开展快速有效的洪涝灾情动态监测预警评估,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序国产高分三号星座数据的洪涝灾害应急监测模式,探索汛期洪涝溃堤灾前预警、灾中动态监测、灾后损失评估的监测方法和处理流程。基于该工作模式,针对2024年7月5日发生的洞庭湖团洲垸溃口险情,利用溃口决堤前后逐日国产高分三号卫星影像时序数据,迅速开展团洲垸受灾区域应急遥感监测。根据水体提取结果和洪涝受灾前后变化检测结果,发现:决堤发生前一天溃口周围农田区域水体面积明显增大,2024年7月4日上午10时至7月5日上午11时,堤防渗水过程明显;2024年7月6日上午团洲垸基本全部被淹,仅剩主要干道两侧房屋屋顶在水面以上;7月8日至15日,团洲垸呈缓慢退水状态。监测结果表明,基于国产高分三号星座数据可实现高时空分辨率的溃堤前—溃堤中—溃口合拢后团洲垸灾情变化全过程监测,为溃堤灾前预警、灾中应急抢险、灾后损失评估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灾害 应急监测模式 国产高分三号星座 洞庭湖区团洲垸 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云平台网络架构建设方案研究——以西安地铁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庆刚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1-200,共10页
随着各大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逐步成形,系统集成、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等需求日益增加,地铁云平台的建设作用凸显。根据西安地铁线路建设和线网规划情况,通过对云平台建设方案中的灾备模式、数据中心建设和主干网络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 随着各大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逐步成形,系统集成、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等需求日益增加,地铁云平台的建设作用凸显。根据西安地铁线路建设和线网规划情况,通过对云平台建设方案中的灾备模式、数据中心建设和主干网络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充分对比主备模式、双活模式、两地三中心模式及异地多活架构的利弊,针对异地多活架构的复杂性,在实现核心业务的异地多活、保证核心数据的一致性基础上,采用多种手段同步重要数据,采用增加数据库副本的架构保证异地多活数据库系统的可用性和容错性;其次,结合西安地铁控制中心的布局,阐述了适合西安地铁线网云平台建设方案的相关思考,充分利用各区域控制中心的地理位置设置分布式云平台机房,构建异地多活架构的云平台数据中心系统,各中心互为备用,不仅可以有效控制云平台机房建设规模和前期投资,而且可以提高云平台系统整体安全性、可靠性、扩展性,便于应用本地化和后期扩容;最后,研究了各控制中心之间的互联光缆通路,充分利用地铁环形线路,在保证两条不同物理径路光缆路由的基础上,建设各区域控制中心之间的互通光缆,不仅节约了光缆建设投资,而且更加有效地提升了云平台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云平台 灾备模式 双活模式 异地多活架构 控制中心 分布式系统 主干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江某巨型堆积体蓄水失稳诱发涌浪预测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大儒 吴述彧 +3 位作者 罗超鹏 邓辉 李鹏飞 王照英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88,共11页
澜沧江上游拟建RM水电站,其蓄水运行可能导致近坝左岸RS巨型堆积体发生变形失稳,进而诱发滑坡涌浪灾害,威胁枢纽建筑物和下游居民安全。结合前期大量地质勘察及物理力学试验资料,采用大型离心机模型试验等方法,进行了RS堆积体蓄水潜在... 澜沧江上游拟建RM水电站,其蓄水运行可能导致近坝左岸RS巨型堆积体发生变形失稳,进而诱发滑坡涌浪灾害,威胁枢纽建筑物和下游居民安全。结合前期大量地质勘察及物理力学试验资料,采用大型离心机模型试验等方法,进行了RS堆积体蓄水潜在失稳破坏模式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RS堆积体至大坝段全河道的三维数值模型,开展了RS堆积体滑坡-涌浪链式灾害动力学灾变全过程数值分析,对滑坡涌浪的首浪高度、对岸爬坡浪高、沿途传播特征、坝前浪高、沿大坝爬升高度等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水库蓄水位逐步抬升至2800 m高程,RS堆积体最可能发生较大规模的失稳破坏,其后缘拉裂边界为蓄水位以上一定范围的堆积体碎石土层、前缘剪切边界为堆积体中下部细颗粒层。堆积体失稳破坏后诱发滑坡涌浪,首浪高度在入水点附近达到峰值,约为31.5 m,历时约15 s。涌浪沿河道向下游传播通过①号河湾前后浪高衰减39.5%,涌浪在约147 s时传至大坝处并沿坝坡继续爬升,爬坡浪高约为2.6 m,历时180 s,首浪及后续小浪均无翻坝风险。首浪受大坝阻挡消能后,随即向上游反向传播形成回涌现象,回涌与后续涌浪撞击形成局部高浪区,至P5监测点处回涌浪高达到最大,约为4.56 m,历时219 s。涌浪传播过程中,河湾地形及回涌现象可大幅加速涌浪能量衰减,有效降低涌浪冲击与次生灾害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江 巨型堆积体 离心机模型试验 失稳模式 滑坡-涌浪链式灾害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浸没条件下锂离子电池新型热灾害的研究进展与挑战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彪 葛慕滢 +1 位作者 王凯 任常兴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67-773,共7页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浸没式液冷技术是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锂离子电池热管理技术之一。在新一代热管理系统中,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诱导火灾依然是一个重大的安全隐患。本文全面梳理了当前浸没式液冷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浸没条...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浸没式液冷技术是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锂离子电池热管理技术之一。在新一代热管理系统中,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诱导火灾依然是一个重大的安全隐患。本文全面梳理了当前浸没式液冷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浸没条件下锂离子电池热灾害的多种模式,提出锂离子电池新型热灾害的研究趋势。首先,介绍了浸没式液冷技术及其优劣势、液冷方法以及液冷介质,重点介绍了相变液冷技术以及部分常用液冷剂的物性参数;其次,梳理了近年来浸没式液冷技术的进展与政策;再次,从浸没条件下锂离子电池老化、热失控以及二次灾害等方面对浸没条件下新型锂离子电池热灾害的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讨论,并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未来浸没式液冷条件下,新型锂离子电池安全防护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文章有助于提升浸没条件下锂离子电池组热安全性,增强热灾害发生后的应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火灾 液冷剂 浸没式液冷技术 新型热灾害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地区配电网基杆应急抗灾加固装置的设计
15
作者 蔡名皇 周祖维 韦俊烨 《农村电气化》 2024年第12期83-86,共4页
针对自然灾害导致的基杆倒塌和线路损坏情况,设计一种适用于沿海地区配电网的基杆应急抗灾加固装置。在连杆结构原理和弹性形变特征基础上,制定不同的基杆加固方案,结合安全性、经济性及可操作性指标,形成集抱紧组件、扎地组件及伸缩连... 针对自然灾害导致的基杆倒塌和线路损坏情况,设计一种适用于沿海地区配电网的基杆应急抗灾加固装置。在连杆结构原理和弹性形变特征基础上,制定不同的基杆加固方案,结合安全性、经济性及可操作性指标,形成集抱紧组件、扎地组件及伸缩连接杆于一体的装置组合,并逐步设置支撑机构和移动机构,在拉线制作、安装、收紧和安装下把拉线过程中最大限度降低耗时,提升基杆加固效率和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抗灾 基杆加固 连接方式 固定支架 移动组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综合灾害风险管理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23
16
作者 陈婧 刘婧 +3 位作者 王志强 杜鹃 何飞 史培军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7-22,共6页
世界性城市灾害的加剧已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一大障碍,它也是城市化过程的产物。如何协调城市化过程与城市综合灾害风险管理,已成为当今世界、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难题。在综述了中国城市灾害及其风险管理现状... 世界性城市灾害的加剧已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一大障碍,它也是城市化过程的产物。如何协调城市化过程与城市综合灾害风险管理,已成为当今世界、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难题。在综述了中国城市灾害及其风险管理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其薄弱环节的综合分析,依据作者提出的综合灾害风险管理模式,就中国城市综合灾害风险管理对策提出了3条政策建议:即完善城市灾害风险管理的信息保障机制,特别是灾害预警体系、信息共享体系和信息公开机制;加强城市综合减灾能力的建设,特别是明确城市建设中减灾工程与非工程设施投入的固定比例,完善减灾教育宣传体系和综合灾害应急响应的科技平台体系;建立城市综合灾害风险管理范式,特别是高度重视城市规划中综合减灾规划的改进和完善,加快拓展城市企业灾害保险与再保险和发展适应城市灾害风险的“安全社区”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城市灾害风险 综合灾害风险管理 模式 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灾与可持续发展模式——从第二次世界减灾大会看中国减灾战略的调整 被引量:59
17
作者 史培军 郭卫平 +4 位作者 李保俊 郑璟 叶涛 王瑛 刘婧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共7页
简要介绍了2005年1月17日-22日在日本神户召开的世界减灾大会的基本内容,并着重论述了当前国际减灾领域的重要进展和发展趋向,就减灾与可持续发展作了系统的论证,提出了我国减灾领域近期发展的主要方向。从世界减灾大会的各项议程和各... 简要介绍了2005年1月17日-22日在日本神户召开的世界减灾大会的基本内容,并着重论述了当前国际减灾领域的重要进展和发展趋向,就减灾与可持续发展作了系统的论证,提出了我国减灾领域近期发展的主要方向。从世界减灾大会的各项议程和各类论坛可以看出,未来世界减灾的战略可以概括如下加强减灾能力建设是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全面推进社区减灾体系的建设是实现未来10年减灾目标的关键任务;建立与灾害风险共存的经济与社会体系,必须把减灾与区域发展有机地整合起来,寻求除害与兴利并举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建设接受一定风险水平的安全社区体系;重视包括全球气候变化、经济全球化、世界城镇化等自然与人文过程引发或孕育的新的灾害风险;建立满足区域减灾目标需要的预警系统,加强减灾信息共享,充分利用现有的减灾资源。针对国际减灾发展趋向,提出了中国减灾战略调整的建议,即实施“区域减灾”、“综合减灾”、“科教减灾”、“提高区域减灾能力”和“加强减灾科技能力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减灾大会 减灾战略 可持续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基于滑坡治理的土地整理模式探讨 被引量:10
18
作者 彭轩明 李会中 +2 位作者 林晓 黄波林 鄢道平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9-92,共4页
在分析历史上三峡地区滑坡灾害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危害、灾毁土地现状及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新滩滑坡这一典型滑坡灾毁土地整理的技术方法、工程措施、社会经济及生态效果,总结出了库区滑坡灾毁土地整理的一般模式,该模式在库区即将大... 在分析历史上三峡地区滑坡灾害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危害、灾毁土地现状及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新滩滑坡这一典型滑坡灾毁土地整理的技术方法、工程措施、社会经济及生态效果,总结出了库区滑坡灾毁土地整理的一般模式,该模式在库区即将大规模启动的土地整理工程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对缓解目前三峡库区人地矛盾,保证三峡工程和移民迁建顺利完工,解决库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灾害 灾毁土地 土地整理 模式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12”汶川地震次生山地灾害链(网)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王春振 陈国阶 +1 位作者 谭荣志 汶林科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84-88,共5页
"5.12"汶川地震直接引发和间接诱发了大量的次生山地灾害。无论从灾害的种类、数量和规模等方面还是从灾害对人类所处的"自然-社会-经济"复杂系统的影响程度来看,由本次汶川地震诱发的次生山地灾害均属国内外罕见... "5.12"汶川地震直接引发和间接诱发了大量的次生山地灾害。无论从灾害的种类、数量和规模等方面还是从灾害对人类所处的"自然-社会-经济"复杂系统的影响程度来看,由本次汶川地震诱发的次生山地灾害均属国内外罕见。同时,由于各类次生灾害之间相互激发、相互转化,形成了以"崩-滑-灾"、"崩-滑-湖-灾"、"崩-滑-流-灾"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灾害链和灾害网。根据上述地震次生山地灾害链(网)的表现形式、发育成灾特点、成因分析等方面展开论述,描述了上述3条主要灾害链的发育成灾过程,总结出了上述地震次生山地灾害链的4条发育成灾规律,并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等方面简要分析了本次汶川地震次生山地灾害链网的发育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山地灾害 链式发育 灾害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灾害多级联动模型的城市综合承灾能力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郭海湘 李亚楠 +1 位作者 黎金玲 尹朋珍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2014年第1期91-103,110,共14页
基于城市遭遇的自然、环境、人文3大类灾害,提出了灾害多级联动概念。通过分析灾害多级联动的模式,构建了计算城市综合承灾能力的灾害多级联动线性模型,主要包括同类型灾害多级联动模型和不同类型灾害多级联动模型。其中,同类型灾害多... 基于城市遭遇的自然、环境、人文3大类灾害,提出了灾害多级联动概念。通过分析灾害多级联动的模式,构建了计算城市综合承灾能力的灾害多级联动线性模型,主要包括同类型灾害多级联动模型和不同类型灾害多级联动模型。其中,同类型灾害多级联动模型可分为自然灾害间的多级联动、环境灾害间的多级联动,以及人文灾害间的多级联动。不同类型灾害多级联动模型包括原生自然灾害与次生环境灾害、次生人文灾害的多级联动、原生环境灾害与次生人文灾害的多级联动、原生人文灾害与次生环境灾害的多级联动3种。在此基础上,选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个城市为样本,根据建立的城市综合承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收集4所城市2008与2009年的数据,分别计算不同灾害联动模式下4所城市2年的综合承灾能力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同类型灾害多级联动模型及不同类型灾害多级联动模型下,4个城市在2008及2009年的承灾能力评价结果排名情况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多级联动 线性模型 城市综合承灾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